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 (第四一三集)  2013/8/27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40-0413

  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:阿闍黎存念,我弟子妙音,始從今日,乃至命存,皈依佛陀,兩足中尊;皈依達摩,離欲中尊;皈依僧伽,諸眾中尊。阿闍黎存念,我弟子妙音,始從今日,乃至命存,皈依佛陀,兩足中尊;皈依達摩,離欲中尊;皈依僧伽,諸眾中尊。阿闍黎存念,我弟子妙音,始從今日,乃至命存,皈依佛陀,兩足中尊;皈依達摩,離欲中尊;皈依僧伽,諸眾中尊。

  請看《大經科註》七百一十三頁倒數第四行,我們從頭念起:

  『復無住著家室』,這一句是經文,念老註解裡頭講,「亦非定言無有舍宅也」,這句話不是說極樂世界一定沒有居住的宮殿舍宅,不是這個意思。「如前《受用具足品》云:所居舍宅,盡極嚴麗,或在虛空,或在平地」,這就說明極樂世界有,有居住的宮殿樓閣。極盡莊嚴美麗,注意極盡兩個字,他們的宮殿樓閣,居住的房舍,十方世界裡頭最莊嚴、最華麗。為什麼?我們想到,這些居住的物質環境是屬於滿業。我們在六道裡面得人身,到人道來投胎,這是引業,引導你到這個地方來。人造的業是有兩種,第二種是滿業,圓滿的滿,就是我們在這一生當中一切的受用,貧富貴賤,這是滿業。到人道來,引業大家相同,都到人道來;到人道來,生活受用不一樣,賢愚不肖也不一樣,這就是滿業,滿業就是你所修積的善福。過去生中如果要缺少這個,這一生生活就很清苦,居住的處所也不好,滿業,你會感覺到煩惱,感覺得苦,在受苦。如果你能夠像極樂世界人這樣的心情,不執著,稍稍有一點就很滿足,那就很快樂。可見得這個苦樂於滿業也不是很重要,問題就是你能不能看破。

  佛能叫人離苦得樂,這是非常高的智慧。怎麼能令一切眾生得樂?於一切法不執著,看破、放下了,心上沒有,事上有,心上沒有,心快樂,事沒障礙,理事無礙,事事無礙,這是佛的高度智慧。譬如經上給我們講的,世尊在行菩薩道的時候,有一個時期做忍辱仙人,釋迦牟尼佛的前身,遇到歌利王割截身體,那是多麼痛苦的一樁事情。可是忍辱仙人是什麼心態?快樂,沒有把這個苦當作一樁事情,身體不是我,你要割隨你割。歌利王一面割一面問他,你還能忍嗎?他說他修忍辱,好,我看看你能不能忍?割到最後,問的時候,能忍,沒有後悔,沒有怨恨,這個難。沒有後悔是不後悔他修忍辱波羅蜜,沒有怨恨是你來殺我(等於說你來考驗我),我不怨恨你,這兩個詞是兩個意思。於這一切境界不放在心上,皮肉受苦,他心裡沒有苦,他心裡頭是樂。

  什麼時候樂?這是一個大考,通過了,通過這個大考就知道馬上要提升了。真的提升了,世尊在千佛排名裡面是第五,第四是彌勒菩薩,所以彌勒菩薩應該成佛在他之前,現在果德現前,他提前成佛,彌勒菩薩在後面,變成彌勒菩薩是他的後補佛。所以忍辱仙人告訴歌利王,我將來成佛第一個度你,這報恩。別人這個怨恨多深,這個怨恨放在心上,冤冤相報何時了,那就苦不堪言。你看念頭一轉,菩薩成佛了。忍辱波羅蜜最後的考試,歌利王來執行,叫滿業。

  真正修行人修什麼?就是順境、逆境,順境裡頭沒有貪戀、沒有情執,上升了;逆境裡頭沒有怨恨,有感恩,這都馬上提升。小恩、小怨心裡頭念念不捨,完了。修行人多,成就的人少,為什麼?重重淘汰。淘汰就在眼前,什麼時候來考你?時時刻刻分秒都沒有捨棄,就是境界來考驗你,順境你還生不生貪戀,逆境你還起不起怨恨?一動這個念頭就墮落了,往下降,不是向上提升。早晨起來,吃飯,穿衣、吃飯,都是考試,工作應酬、待人接物,不外乎順境逆境、善緣惡緣。緣是講人事環境,人事環境你有喜歡的、你有討厭的,你什麼時候能做到怨親平等,看到一切眾生都生歡喜心,毀謗你的眾生、羞辱你的眾生、障礙你的眾生、陷害你的眾生,平等心對待。

  為什麼平等?因為所有一切相全是等於零,「凡所有相皆是虛妄」,常常記住這句話,這句話能幫助我們提升,能讓我們看到一切法的真相。真相,一切眾生本來是佛。他為什麼變成這樣子?是他迷了自性。自性本來不迷,永遠不迷。迷失自性是一個方便語,自性哪裡會被迷,迷了怎麼能叫真性?我們套惠能的一句話說,何期自性本無迷悟,它沒有迷悟,這真的,一點不假。迷是什麼?迷在阿賴耶裡頭,一念不覺而有無明,這才是真正的原因。

  阿賴耶是不是真的?不是真的,無始無明,阿賴耶就是無始無明。為什麼佛用個無始?無始兩個字用得妙極了,如果有始就有終,有始有終,這是真的不是假的,無始是根本沒有開始,沒有開始哪有生滅?所以就沒有滅。無始無終,無生無滅,這才是事實真相,這是宇宙的奧祕。我們初學佛,還有很多學佛的同學對無始無明都解錯了,我們早年也是解錯了,大概是太久了,說不清楚,叫個無始,這就把無始兩個字的意思搞錯了。無始,很簡單,就是表面的意思,根本沒有開始。

  現在我們對於這個有一點概念,知道真的是沒有開始。為什麼?它的生滅頻率太高,速度太快,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。三十二億乘百千,百千是十萬,一百個千,十萬,三百二十兆,這一彈指它已經生滅三百二十兆次,就在眼前。什麼?所有一切的萬法,今天科學所說的,物質現象、心理現象、自然現象,統統都是在這個頻率裡頭生滅。一彈指三百二十兆個生滅,我們覺察不到,六根接觸不到,在眼前沒看見,在眼前沒聽見,鼻沒聞到,舌沒嘗到,身體沒有接觸到,心裡沒想到,六根統統接觸不到。事實真相就在眼前,從來沒有離開過。貼近的是我們的身,我們不知道。

  每一個念是一個生滅,每一個念是一次現象,這一次現象完了之後,它接著第二個就來了,第二個不是第一個,這要搞清楚。如果第二個是第一個,那我們所看到的是相續相。我們眼前看的好像是相續,怎麼不是相續,念念都看到這個人是這個樣子?我們是看局面小,如果放大到整個地球,這一念確實不一樣;要放大到整個宇宙,更不一樣,這差別就大了。我們見到,佛經上講的,相似相續相。我常常用電影,我們老式的電影是幻燈片,動畫,這個大家很清楚。拍攝的時候,它的頻率是二十四分之一秒,張張不一樣,它不是真的相續,它是相似相續相。我們眼前就彷彿像銀幕上呈現的畫面一樣,我們沒有看到底片,看到底片那就是諸法實相。所以是平等的,怎麼平等?等於零。

  一切法統統等於零,你怎麼可以放在心上?放在心上壞了。那叫什麼?業。見到這個事,眼看到色,看到這個色的時候是事,放在心上叫業。佛教裡面的佛菩薩高明在哪裡?他看到事相,很清楚,他不放在心上,他有辦法不造業。跟這些物質現象、精神現象、自然現象相處,他不放在心上,這個厲害。為什麼不放在心上?知道是假的,沒有一樣是真的,放在心上我們的心就被染污了。真心你放也放不進去,你放在心上的時候,好像我記憶當中我能想起來,那是妄心,真心沒有記憶。真心就像現在電腦一樣,你只一碰它,它全現前,那個才真厲害,真的、妄的統統現前,這個才厲害,不需要學習。

  而且真的通了,跟一切諸佛菩薩通了,因為同一個自性,好像電腦一樣,同一個記憶體,你只要把它一打開,所有諸佛如來的信息你全部得到了,他們讀的那個經,修的那些行,全變成自己功夫。契入常寂光,所有諸佛如來都變成光,我們自己也都變成光,光跟光融合在一起,像我們房間十幾盞燈統統打開,光光互照,融合在一體。證得究竟圓滿,是這個境界,這叫大圓滿,這叫大自在,這叫回歸自性,這裡頭有什麼不知道的!這就是《華嚴經》上佛說的,「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」,為什麼?融成一體了。起作用,妙不可言,十方眾生與你有緣的,他有感,你就有應,你跟他起感應道交。你結的緣愈多,將來你成佛度的眾生愈多。佛不度無緣之人,無緣不起感應道交作用,有緣起感應道交,無論是善緣、惡緣,統統起感應道交。到你成就了,善緣,你度他;惡緣,也度他,你沒有分別執著,正是所謂的「無緣大慈,同體大悲」,這時候統統現前。

  所以關鍵我們曉得了,就是不放在心上。事上呢?事上要認真斷惡修善。為什麼?做給別人看的,這就是你的真誠慈悲。為什麼?佛氏門中,不捨一人,我盡量去影響他,影響多少效果不問,也不放在心上。我只知道這樣做給他看,看一遍沒懂,看十遍沒懂,看一百遍,看一千遍,看一萬遍,看久了慢慢他就懂得了,他就得受用。所以我們是抱著只問耕耘,不問收穫,要抱著這個心態,我做好樣子給他看,久而久之他自然會看懂。所以,諸佛如來沒有一個不是今現在說法。今現在說法,沒有時間、沒有空間,我們慢慢去體會。沒有時間、沒有空間,就是一切時、一切處今現在說法。口沒有說,做出榜樣來,那也是說。念念不忘眾生苦,念念不忘幫助眾生覺悟、幫助眾生回頭,這也是說法。三業都說法,三業是身、口、意。諸佛菩薩無論示不示現,在不在此時此地,他的意念圓滿包括了,遍法界虛空界一個眾生都不漏。為什麼?他是法性變現的,法性涵蓋全體,不是部分。

  所以,中國人講倫理,懂得倫理,佛法在倫理上達到究竟圓滿,那是什麼?整個宇宙萬事萬物跟自己真正是一體,一體,哪有不愛護的道理!什麼心愛護?真心。真心總結就是一個愛,這個愛裡面沒有執著、沒有分別、沒有起心動念,這個愛是自性的第一德,是性德。如果有起心動念,這就不是第一德,是第二。第二是什麼?菩薩的愛,有起心動念,菩薩的愛沒有分別執著,菩薩。阿羅漢、辟支佛,這二乘,跟權教菩薩,權教菩薩是別教的三賢,別教,十住、十行、十迴向,這別教三賢,因為他們沒見性,他們的愛又次一等,還是從真心出來的,有分別沒有執著,見思煩惱統統斷了。五種見惑斷了,五種思惑,思惑是貪瞋痴慢疑,也斷了,這是小乘,阿羅漢、辟支佛。如果這個愛裡頭有五種見惑、有五種思惑,這是凡夫,我們講世間人六道凡夫的愛,佛經上稱為眾生緣的愛。六道裡面的三惡道有沒有愛?有,餓鬼、畜生都有愛。這是什麼?自私自利的愛,愛上面加個欲望的欲,愛欲。這個愛造的業就是六道輪迴業,他這個愛造的是善,善就是利益眾生的,三善道的果報;自私自利的,三惡道的果報。總而言之,皆不出因果兩個字的定律。

  古人有所謂中國的歷史,這一部《二十五史》,講的什麼?因果。我們再回頭來看,中國儒釋道這三家講的是什麼?用最簡單的字把它概括,也是因果。放下妄想分別執著是因,證得三乘果報這是果,三乘是佛、菩薩、聲聞,放下執著是聲聞、緣覺,放下分別是菩薩,放下起心動念(就是妄想),就成佛。這什麼?因果,因果兩個字把世出世間一切法統統包括在其中。什麼人有智慧?深信因果,他認識因果,這種人就有智慧。他知道什麼樣的因感什麼樣的果,他就能辦事,不會把事情辦錯。因果教育是聖賢教育,它跟科學不一樣,科學有知識沒有智慧,所以科學做錯了很多事情。

  諸葛亮有智慧,當年在世發明了木牛流馬,這是科學技術,用機械的力量,不用人力、不用畜生的力量,它可以走路、可以運輸。書上記載,一天雖然不遠,走三、四十里路,它可以運輸。他死了,把這一套技術全毀掉。一般人不懂,他怎麼這麼自私自利,有這個技術,不傳給別人?他有智慧,這個東西要是一直發明下去,沒有倫理道德,可能世界早就完了,他有智慧,他有良心,他有道德。這些東西,在真正有智慧道德的地方可以使用,沒有問題,如果被野心分子搞起來的時候,用在戰爭,那麻煩可大了,那害人就多了,他不忍心。所以讀中國古書的人,他的思想言行他是負責任的,不但對現前人負責任,對千年萬世負責任。外國人沒想到這些,只看眼前,往後不看。東方人的這個智慧,到佛真的達到登峰造極。

  佛這門東西現在學習的人不多,誤會的人很多,因誤會而產生嚴重障礙。但是好在典籍還保存了一些。在三種語系,這三種語系要會合,要會譯,翻譯。翻譯不是一個簡單事情,什麼人來主持翻譯?證果的人。我對翻譯這個事情早年有懷疑,我問過方東美先生,方先生完全就事相上跟我講。中國的古人,古時候中國人跟現在人不一樣,現在是喪失了民族自信心,古人自信心非常強。梵文經典翻譯成漢文之後,覺得意思完全正確,沒有錯誤,文字,漢文的文字比梵文要華麗,比梵文美,真正達到了真善美;換句話說,用漢文可以代替梵文,梵文可以不必要了。這是什麼樣的氣概,哪像現在中國人!所以在古代,中國是全球泱泱大國,心量大,真正感到自豪。

  我把這個事情請教李老師,李老師從佛法裡頭告訴我,他說中國這個族群,自古是以倫理道德起家,祖宗積的功德非常厚,感得佛菩薩應化在中國翻譯這些經典。譯經的這些人至少是三果以上,這講小乘,三果是阿那含,僅次於阿羅漢,這些人來翻譯。中國得天獨厚,不是凡人,凡人哪能翻得出來,凡人看文字的意思只看表面,看不透;真正有修行的人,契入經藏,他悟進去了,他懂得真實義。我們試舉一個例子,冷靜去思惟,能體會到少分。《六祖壇經》裡面記載法達禪師的故事,法達禪師誦《法華經》三千遍。《法華經》長,雖然只有七卷,長卷,它不是短卷,一天我們想讀誦一遍,三千遍要十年。十年,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,他也差不多了;換句話說,心裡沒什麼雜念,專注在《法華經》上,沒開悟,實際上,將悟未悟那個關頭。

  他到曹溪去拜六祖,見面的時候拜了三拜,頭沒著地。起來的時候六祖就問他,你心裡頭一定有值得驕傲的地方,什麼值得驕傲?他就說了,誦《法華》三千遍。十年一部經,真的不容易。六祖問他,《法華經》裡面講的是什麼?他答不出來,反過來問六祖。六祖說這個經(六祖不認識字,當然他不會看經),我沒有聽說過,你念給我聽聽。他背得滾瓜爛熟,《法華經》一共二十八品,法達禪師念到第二品「方便品」,六祖就止住,行,不要念了,我全知道了。把《法華經》大意講給他聽,他開悟了,再磕頭,頭著地了。

  這個記載給我們啟示,聖教,聖賢教育,佛陀教育在聖賢教育裡擺在第一位。它重視什麼?重視開悟,這是真的,這叫自度。所有一切形象是度他,度他是福德,自度是智慧,福慧雙修。我們皈依佛,二足尊,這個二就是智慧、福德,用智慧度自己,用福德教別人。示現種種苦行,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,四十九年所作的示現,實際上不止四十九年,從他離開宮廷,十九歲算起,還得加十二年,種種示現是教化眾生,給眾生做好榜樣,像那個樣子才會得定、才會開悟。身教,不是言教。

  今天佛教這三大系,巴利語系、漢文系、藏文系,這三大語系,巴利文是最早的,他們的歷史二千二、三百年。中文翻譯的還不到二千年,快到了,佛教正式傳到中國來開始翻譯,公元六十七年,到二0六七年,二千年。巴利文是從印度傳過去的,比我們早。西藏的佛教,文成公主帶過去的,唐朝初年,唐太宗的時候。唐太宗的時代,將文成公主嫁給當時的藏王,她到西藏去,帶了佛教的佛像、經書,所以最初是這麼傳過去的。西藏人知道有佛,距離印度近,所以當時印度這些密教,密乘大師到西藏比到中國來方便。所以它比我們晚,藏傳的只有一千多年。

  佛教真正是好東西,像唐太宗所說的沒錯,能救國家,能救全世界。我們希望年輕人,如果真正認識了,發大菩提心,我想這些人都是乘願再來的,不是普通人。我們相信這些再來人不少,到人間來,可是這個世間誘惑的力量非常強大,把這些菩薩,讓他禁不起誘惑而退轉的,我相信也不在少數。只有真正有定功,能堅持,不受污染,這人成功了。佛教再要興旺我相信至少還要三代,前面這兩代還要受辛苦,所受的辛苦我相信不在我們之下。要能夠忍受,熬得過去,把續佛慧命、弘法利生這個重擔擔在肩膀上。真正是禪宗大德所說的,「百花叢中過,片葉不沾身」,在這個花花世界,所有一切誘惑你能禁得起,你在這裡面絲毫不受感染。最重要的一個幫助,就是不能一天不讀經,不能一天不講經。講經是跟大家分享,給誰聽的?給自己聽的。如果離開經典,離開講席,不受染污太難了。我們的心才動,展開經卷,就收回來了。聽佛的勸告,聽佛的教誨,對佛感恩。

  這個經,雖然是一部經,你去念,讀書千遍,遍遍味道不一樣,有法味、有法喜,也就是說遍遍都有悟處。然後發現經典不可思議。這句話、這幾個字我念了幾千遍,都有悟處,都有新的意思出來,歡喜,然後才真正體會到,承認了,字字句句含無量義。一微塵裡面都能容納虛空法界,何況一個字,它不能容納嗎?這一個字比一粒微塵大多了,肯定它也包含整個虛空法界。只是我們的功夫不到位,功夫到位,一個字一切全通了。惠能大師是一個好榜樣,是個活生生的例子,你不相信你細細看他,沒有人問他的時候,般若無知,一無所知,心裡乾乾淨淨的什麼都沒有;你只問他,提問題,無論世間出世間,你只一提問,他都知道,他就講給你聽,而且講出來的契機契理,這個了不起。他講得不深不淺,在你這個境界你完全能明瞭,你再往上提升,那個意思就更深一層,字字句句無量義。

  所以翻經可不是容易事情,不是真正開悟的人翻的,是文字表面的意思,都是翻經人自己能夠體會到的意思,他是阿羅漢翻,那是阿羅漢的境界;他是菩薩翻,是菩薩境界;他是佛來翻,是佛的境界,不一樣。可是我們了解這些,這些統統都不要放在心上,為什麼?放在心上障礙,不障礙別人,障礙自己。如是我們對於聖教佩服到五體投地。這些人,凡夫翻來的,沒有開悟,真是凡夫,妄想分別執著全有,我們通達兩國的文字,把它翻譯出來,行不行?行。如果是佛看到了,是佛經;菩薩看到了,是佛經,他能通,他沒有一樣不通。可是凡夫看到就不通,凡夫沒有辦法像開經偈上所說的,「願解如來真實義」,凡夫只有個願,能不能解?不能。

  那我們要問,怎麼辦?用真心,問題解決了。佛經的文字是從真心流露的,只要用真心就能契入。用妄心,讀佛經也不懂。佛菩薩來翻譯的,你是妄心,跟他不相應;如果是真心,相應。真心,凡夫所譯的,翻譯哪個地方有缺失你都知道,你可以把它訂正,你有這個能力。但是翻經,一個真誠心、恭敬心不能沒有,沒有真誠、沒有恭敬,他翻出來的是知識。有真誠、恭敬,凡夫也能沾到一點邊,為什麼?佛加持你。連畫畫佛菩薩都加持,何況你以真誠恭敬心翻經,必定得到加持。加持的時候你自己未必知道。

  所以我們對待經典,無論什麼人翻的,都要用真誠、恭敬心來看待,自然得利益。要真得利益,把這種真誠恭敬對待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萬物。世間法也說,《禮記》是世間法,頭一句,「曲禮曰:毋不敬」。這個話簡直像佛說的,大道就從這裡入門,入不進去是你的誠敬不夠。印光大師一生教人,「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,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」。學生高過老師,什麼原因?學生的誠敬心比老師的誠敬心超越,就這麼個道理。中國古人常說,青出於藍而勝於藍,都講這樁事情。怎麼能不用真心?怎麼可以不恭敬?別人對我們恭敬不恭敬不是我們事情,別人對佛菩薩恭敬不恭敬也不是我的事情,問我怎樣對人、怎樣對佛菩薩、怎樣對天地萬物,不要去管別人。我們在沒有大徹大悟之前如是,大徹大悟之後亦如是。沒悟之前是迷,徹悟之後是覺,覺悟了,迷悟不二,都不放在心上,所以平等心出現了。有平等決定有清淨,有清淨心未必有平等心,平等心決定有清淨心。

  極樂世界,照世間人來說,是華麗莊嚴到極處。什麼原因?它是性德變現的,性德是究竟圓滿,沒有欠缺。那個莊嚴華麗不是人造的,不是欲望變現出來的,是性德自然出現的,性德之美、性德之善是沒有東西能跟它相比的,性德自然流露。或在虛空,或在平地,這是隨意的,想在虛空,他就住在虛空。好比這個世間,確實,世間有人喜歡住在山頂,高山,有人喜歡深谷,山谷下面,愛好不一樣,各有各的樂趣,都有他的道理。說明極樂世界所有一切受用無不如願,它就是說這句話,真的如願以償。世間歷史上多少高人,有人住華麗的宮殿,雕梁畫棟,有人住茅草蓬,還有人喜歡竹子,建一個小房子完全用竹子造的,沒有用其他材料,別有風味。極樂世界這些菩薩們做種種示現,目的在哪裡?接引一切世界一切眾生,不管你們喜歡什麼,極樂世界應有盡有,希望大家早一天到極樂世界,還不就這個意思!我們在這也能看得出來,這是阿彌陀佛的本願。

  所以這個經文裡面講無,這個無字是指不執著的意思,「不著家室之相」。不但不著家室之相,極樂世界依正莊嚴,他們都沒有執著,也沒有分別,他的心多清淨。「極樂會眾,所聞皆是無我之聲,聞即相應。其心清淨,無諸分別。既無有我,何有我之家室」。這個話講得好,我尚且不執著,我所就不存在。先有我,然後才有我所有的,我的衣服、我的住處,出門有我的車馬,我的田園,這都是身外之物,有我才有這個概念。極樂世界人個個都是無我,這是真的。小乘初果須陀洹,身看破了,身見沒有了,不再以為這個身是我,身外之物當然放下,入佛門。還有我身,還有我身附屬這些東西,在門外,沒入佛門。入佛門不是叫你把這個東西都捨掉,不是這個意思,是叫你不執著,事上有,心上沒有,這就對了。事呢?事不妨礙,理事無礙,事事無礙。妨礙是什麼?妨礙是你的念頭,你念頭裡頭執著,這個東西真妨礙了。這是多高的境界。

  早年我跟章嘉大師,大師告訴我,密乘,把佛法比喻作個學校,密乘是博士班,佛法裡面最高峰,它裡面完全是事事無礙,一塵不染。它不是離一切相,它是即一切相,離一切相,離即同時。如果你不入這個境界,你要想學它,無間地獄。他告訴我,密乘沒有第二個路,一個是成佛,一個是地獄,沒有當中的,也就是告訴我,我不能學。但是不學密乘不能成佛,什麼時候學?真正有資格學的是法身菩薩,別教初地以上、圓教初住以上;換句話說,脫離十法界之後,你生到諸佛實報莊嚴土,那時候學,你有資格學這個法。老師把這個東西講得很清楚、很明白,我才了解。我們對於修密的只有尊敬、讚歎,不敢學習,為什麼?自己想想,達不到,人家心多清淨。

  我沒有見過別人,我見章嘉大師,他的清淨心我們從他生活上能看到。他穿的衣服,那照片上就是他的禮服,平常穿的衣服,夏天炎熱他也是這樣穿。道源老和尚告訴我們這些年輕人,台灣第一次印大藏經,環島宣傳,希望大家來捐助這個基金,成就這樁好事。當時領頭的就是章嘉大師,帶著這幾位大法師環島旅行,宣傳大藏經。夏天,道源老和尚穿得很薄,還拿個扇子不停的搧,看到章嘉大師如如不動,穿得那麼厚,「大師,你不怕熱嗎?」章嘉大師回他一句話,「心靜自然涼」。他說我聽到之後非常慚愧,年歲他比我大,穿那麼厚的衣服,坐在那裡如如不動,這年輕人揮扇子。心靜自然涼,換句話說,你的心不清淨。這是我們看到的人,我們相信這是真的不是假的。一切法從心想生,那些原理原則佛都說清楚、說明白了。

  極樂世界六塵說法,經上告訴我們,講得最多的是什麼?無常、無我、苦、空。苦、空、無常、無我講得最多。一切法確實就這四個現象,一切法是苦、是空、是無常、是無我。天天聽,對於一切法(確實無比的莊嚴華麗),沒放在心上,決定沒有在境界上起心動念,起心動念就是被染污,不起心動念。在地獄度眾生,看到地獄、餓鬼的苦相,也不著相,也沒有放在心上,總是用智慧、清涼、自在去感化眾生。於是我們真正徹底覺悟了,十法界依正莊嚴是自作自受,這是什麼?自己業力變現出來的。每個人變現的境界重疊在一起,重疊在一起叫共業,雖重疊,還是各各不相同,叫別業。別業跟共業重疊,好像是一樁事情,其實不一樣。這個重疊是沒有止境的。如果我們在一個講堂,這個講堂一千人,就是一千個重疊,講堂是一萬人,一萬個重疊。跟作夢一樣,夢中境界,重疊在一起看不出來,你沒有辦法覺察到。誰覺察到?八地以上就看到了。等到我們修到八地以上,那時候真正磕頭感謝佛陀,自始至終給我們講的東西,真如一味,隨著我們境界提升,逐漸逐漸證實。

  所聞皆是無我之聲,聞就相應。我們今天學佛,聞不相應,人家是聞即相應,我們聞不相應,我們聽說了,跟我們所作所為兩樁事情,不能合一,我們差就差在這裡。知道差在這裡,我們要把它改過來,改過來就相應。聽到苦,這真苦,我們就覺悟了,樂,樂也是苦,樂叫壞苦,念念不忘叫行苦,於是我們才把它放下,放下,苦就沒有了。這個苦是障礙,障礙我們得定,障礙我們開慧,如果障礙我們的戒律,那就連福都沒有了,福報都沒有了,這個東西能不放下嗎?放下之後,永遠保持你的清淨心,生活、工作、處事待人接物,清淨心,事情辦得非常圓滿,心裡頭一塵不染。

  我們念佛人全歸阿彌陀佛,心上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念頭也沒有。善事做,盡量去做,全心全力做,做完之後就沒了,心上乾乾淨淨,不要再去想它,也不要去說它,沒事,作而無作,無作而作。不善的改過,改過之後也是無事,保持清淨心。念佛人保持阿彌陀佛這一念,只有這一念,不放棄,決定生淨土。我們這一生一個目標、一個方向,其他的都不是我的。我等著這個龍喜大學建好之後,我這一生沒別的東西,還有不少書,這些書統統送給學校圖書館去收藏,給這些學校的老師、同學們做參考資料。以前常常想這些東西將來怎麼辦,現在有地方放了,全給學校。那時候就自在了,一句佛號念到底,等待阿彌陀佛接我往生。十方同修對我的供養,我統統替你們做這樁好事,成就這個國際佛教大學。

  相應,這個重要,相應就是我們知道了我們就做到,心裡真正放下。所以其心清淨,無諸分別。既無有我,何有我之家室。家室是我所有的,我放下了,我所有的當然放下了。還有我所有的,我沒放下。

  「故於所居舍宅,無有執著。故云復無住著家室也。復因人皆無我,故一切皆無須標式名號」。我們現在住的房子有標式名號,你是哪個城市,哪一區,哪一條街道,門牌多少號,那是你的家,都要標示出來,要不然找不到。住在公寓,公寓裡頭第幾層,門牌也有號碼,全都有標式名號,因為有我。人到無我,標式名號都沒有了。於是我們懷疑,到極樂世界沒有,找個人怎麼辦,到哪去找?我們這裡曉得哪個城市,能找得到,極樂世界怎麼辦?極樂世界才妙,你想去看個朋友,你的身就到朋友家裡來,就到了。我想請哪一個人,我的念頭才動,他就知道了,我這裡有感,他立刻就有應,他立刻就到我這來了。神通自在,有這種能力,所以什麼都不需要。

  極樂世界的人在一起聚會大家談什麼?我們能想到,他們只有一樁事情,非常單純,分享經教,分享修學的功德,還有分享教化眾生的經驗,每個人都有他有緣眾生,他去幫助他,去分享這些。所以對於自己的智慧、德能統統有提升。不是世間的娛樂,這個他們不要,世間這些娛樂全是染污,全是分別執著,他們不要。

  我們再看底下,底下這一句重要,「心平等」。

  【亦無取捨分別。】

  怎樣心平等?心裡面取捨分別執著這個念頭放下,就真平等了。一切境緣不取不捨,做到什麼?恆順眾生,隨喜功德。統統成就你的功德,境界現前不取不捨,取是分別,捨也是分別,所以隨緣,多麼自在、多麼活潑。沒動念頭,沒有動念頭,念頭是妄心,沒有動念頭就是真心,真心離念,真心沒有念頭,有念都是妄心。

  我們看念老的註解,「次」,這是第二小科,「明無分別之心念」。上面一段我們學過的,是顯示境界無分別,對境界。「而此妙境」,這種微妙的境界,「正由於離取捨分別之智心也。心淨則土淨」。清淨從哪裡來的?它的根還是心,這個地方非常明顯的告訴我們,境隨心轉,我們真正能做到境隨心轉,你說多麼自在。所以它底下一段,「樂平等」,自在快樂。

  我們今天擺在面前,最艱難、最苦的一樁事情就是放不下,這個念頭放不下。念頭是什麼?我愛、我憎、我怨、我恨,都是這些玩意,全是煩惱習氣,不是真的,全是假的。你隨便找一樁事情,你說我愛,你去追求那個愛從哪來的,你找它的根源,到最後一場空,找不到。凡所有相皆是虛妄,沒有一法是真的。只有自性是真的,自性它不是物質現象、不是精神現象、不是自然現象,空無所有。自性所變的萬法,萬法是假相,自性是真的,無相,所以佛才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。我們能把萬緣統統放下,實在沒有法子放下,走阿彌陀佛的路子,把阿彌陀佛擺在心上,到極樂世界再放下。

  我們知道有不少人到極樂世界還不肯放下,還繼續念阿彌陀佛,那幹什麼?那是無念而念,念而無念,念跟不念是一不是二,妙境,妙極了。這裡面表法表兩個意思,一個報恩,我能夠脫離六道、脫離十法界,是依彌陀名號,我要報佛恩,我不忘記,這一個意思。第二個意思就是剛才說的,無念,無念而念,念而無念,這個意思就深了。我自己是用這個方法成就的,我也用這個方法度一切眾生。

  所以關鍵是在這一句,心要平等,就在現在開始,對人、對事、對物,特別是對人,用平等心對人。不要有分別,這個人我喜歡,我對他什麼都好;那個人我討厭,看他幹什麼我都看不中眼,這個是錯了。這是造輪迴業,這個果報是冤冤相報,生生世世沒完沒了。我們要化解這個問題,解決這個問題,就是要用平等心。怎麼平等?看一切眾生都是阿彌陀佛,就擺平等了,這是最好的方法。阿彌陀佛在哪裡?一切眾生都是阿彌陀佛,我對阿彌陀佛恭敬,我對一切眾生恭敬;我對阿彌陀佛供養,我對一切眾生供養。

  供養裡面,法供養第一。法供養是什麼?第一的第一,我看一切眾生是阿彌陀佛,這是第一供養,無上的供養,這個事情知道的人不多。真正這樣修行,你那個心多快樂、多清涼、多自在,我們成佛之道愈來愈近,為什麼?一切法從心想生,我心裡想的全是佛,你怎麼不成佛?你心裡想的不是佛,都是是非人我,都是妄想分別執著,這個思想是六道輪迴思想,因為你天天在想,有意無意已經成了習慣,所以出不了六道輪迴,原因在此地。無分別在佛法,無論大乘小乘、宗門教下、顯教密教,都是非常重要的原理原則。

  佛教的衰,衰相是什麼?分別就衰了。佛陀在世,大家在這一個老師教導之下,沒有分別,真正是六和敬,一團和氣,佛教興旺到極處。佛陀滅了之後,這個我們曉得,佛滅之後第一個一千年,正法。正法怎麼樣?佛的這些弟子們所學的法門不一樣,各人自立門戶,宗派形成了。雖然形成,是正法,大家都不忘老師之恩,老師是一個,還不離譜。像一個大家庭,父母生了十幾個兒子,十幾個兒子沒長成的時候都在這一家,兄弟姐妹真的互相愛護、互助合作,這個家庭一團和氣。等到小孩長大了,結婚了,個個自己有家庭了,小時候這種親情沒有了。但是節日,逢年過節還會聚集在一起,一年有個幾次。如果到他孫子那一代,跟家族這個親情愈來愈薄,到孫子那裡就衰了。再到幾代,那就一代不如一代。一個家庭如是,一個社團亦如是,細細去觀察你就明白了。

  今天的社會距離這個溫馨的家庭太遠了,沒有了。個個都獨立,各人有各人想法,各人有各人的說法,各人有各人的做法,互相不能包容,這造成什麼?造成混亂。混亂的局面如何能夠再恢復到安定和諧?沒有別的,找源頭,找根本,根本找到了,問題就能解決。根本是什麼?孝親尊師。像一棵大樹,孝親是這個樹的根,尊師是這個樹的本,其他的都是幹、枝、條、樹葉、花果,都是從這根本生的,找到根本,是一家人,才知道是一家人。不知道根本的時候,他以為他獨立的,這一片樹葉獨立了,這一個花瓣獨立了,不知道整個一棵樹是自己,這一家。根本找到了,問題才能解決。

  今天的社會,大家都希望社會能夠恢復安定和諧,找不到辦法。我們要細心觀察,事實真相找出來,講清楚、講明白,希望大家都能夠理解,幫助社會化解所有衝突,所有衝突都是沒有必要的。換句話說,都是我們對事實真相看錯了、想錯了,它不是事實真相。不必執著自己的意見,執著自己意見,每個人都執著自己意見,問題永遠不能解決。每個人都把自己的執著放下,問題立刻解決。天下本無事,庸人自擾之。為什麼不放下?何必要斤斤計較?佛說得最好,凡所有相皆是虛妄,既然是虛妄,就不必爭執了。

  人真正要覺悟到什麼是最好的生活,方老師當年把佛教介紹給我,「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」。什麼是最高的享受?放下就是最高的享受。章嘉大師教我,整個佛法是什麼?我那時候問的是這個問題,就是看破、放下。看破是什麼?了解事實真相。放下什麼?放下分別執著。你不了解事實真相你會有分別執著,你放不下,真正了解就放下,你這一放下,天下太平。為什麼?煩惱沒有了,煩惱沒有了智慧現前,你就有判斷是非邪正的能力,什麼是我應該做的,什麼是我不應該做的,你就有標準了。這個標準是性德,與性德相應的,與性德不相應的,他怎麼會不得大自在?於一切法不取不捨,隨緣,多麼自在,這是講心。事亦如是,沒有一樣東西執著,再好的東西都喜歡供養別人,為什麼?自他不二,尤其是學佛的人。

  學佛的人,最清淨的,是你這個小房子一塵不染,這裡頭沒有東西,空空洞洞,就像極樂世界一樣,要的它就來了,不要的就去了,這是極樂世界。我們這個地方,要的一點點就夠了。飲食要節儉,有福報也過清寒的生活,為什麼?多餘的幫助別人。幫助哪些人?由近而遠,幫助我的鄰居,幫助我這個鄉黨,大家都歡喜,這個小村、這個小鎮就像一家人一樣。頭一個,認識,小鎮上哪家人我都認識,見面沒有不打招呼的,我們有一點好東西,分享,家家都分,把這個風氣帶起來,這是和諧小鎮。三五年之後就變成和諧城市,為什麼?它影響愈來愈大,它多美好。要包容,不同的宗教要包容,不同的族群要包容,我們都是一家人。

  我在外面旅行,人家問我,法師你是哪裡人?我說我們是同鄉,地球人,我們住在這個地球上,地球人,一家人。一家人要相親相愛,要和睦相處,不同的意見,放下就沒有了,不是放下過不去,放下一樣過日子,何必要爭?你爭,我讓,這個很重要,我不跟你爭。你要的我不要,我要的你不要,咱們就沒有衝突了,沒有衝突才能和睦相處。這衝突什麼?利害衝突,利害要放下,名利要放下。所以世間人爭什麼?財色名利,我把這個統統放下,我跟人沒有任何衝突,這就是人間最高的享受。人生最高享受我享受了六十多年,對老師無比的感恩,要不是老師教誨,我們的生活苦不堪言,一生痛苦,哪有這麼自在、這麼快樂!

  章嘉大師,感他恩,見面頭一天教我看破、放下。我們沒有別的長處,聽話,老師不會騙我,沒有理由騙我,他給我講的決定是真的不是假的。我們的年齡差距三十九歲,章嘉大師大我三十九歲,祖父輩的人,我們是孫子輩,他怎麼會騙我們?這依教奉行,得的利益多多,知道在這個世間跟一切人相處,掌握原則,以真誠恭敬對待一切人事物,快樂無比。別人對我,隨他怎麼想法,那不是我,那是他,與我不相干,我應該怎樣對人,這個重要。好,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習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