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 (第二九五集)  2013/5/8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40-0295

  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聽我念三皈依:阿闍黎存念,我弟子妙音,始從今日,乃至命存,皈依佛陀,兩足中尊;皈依達摩,離欲中尊;皈依僧伽,諸眾中尊。阿闍黎存念,我弟子妙音,始從今日,乃至命存,皈依佛陀,兩足中尊;皈依達摩,離欲中尊;皈依僧伽,諸眾中尊。阿闍黎存念,我弟子妙音,始從今日,乃至命存,皈依佛陀,兩足中尊;皈依達摩,離欲中尊;皈依僧伽,諸眾中尊。

  請看《大經科註》第五百七十七面第四行,科題「下化」:

  前面一段是上供,上供諸佛是求福求慧,福慧具足要教化眾生,這一段講下化。分三段,第一段「妙香普薰」。這個意思是性德寶香,這個香不是從外來的,是說的性德,自性本有的。這個香指什麼?我們看經文:

  【身口常出無量妙香。猶如栴檀。優缽羅華。其香普熏無量世界。】

  香從哪裡來的?我們看註解。「大士」,大士是對菩薩的尊稱,我們稱觀音菩薩觀音大士,文殊菩薩稱文殊大士,就是大菩薩,在梵文稱為摩訶薩。什麼樣的人才能稱大士?要大徹大悟、明心見性,才有這個尊號。沒有見性的稱菩薩,不稱摩訶薩,明心見性才稱摩訶薩。摩訶薩的地位跟佛很接近,再往上提升就成佛了。這些人「廣修不可思議普賢大士之德,故其勝感」,就是殊勝的感應,「亦不可思議」。第一句就說,『身口常出無量妙香』。下面是比喻,好比『栴檀』,「栴檀」是檀香。現在我們這個檀香都變質了,為什麼會變質?大經裡頭有句話說「境隨心轉」,整個山河大地這個境界隨著人心轉。人心善,沒有一樣不善;人心不善,就沒有一樣好東西。山河大地跟著人心,何況樹木花草,沒有例外的。

  我的記憶當中,小時候,十歲以前,住在農村裡頭。農村裡面吃的這些農作物,蔬菜、水果都非常香甜,有鮮味。現在沒有了,現在東西長得比從前大,沒味道。以前的香菇,我們家鄉叫冬菇,那是非常名貴的,是佳肴,煮幾顆,那個香真的是附近都聞到。現在沒有了,現在你看我們桌上大盤大盤的菇,從雲南來的,從甘肅來的,早年那種鮮味沒有了。再說動物,我們學佛了,很多年不吃肉,不知道是什麼味道。我曾經有一次問老師方東美先生的夫人,老師過世了,我常常看師母。老師家的人很簡單,三個小孩都到美國去了,沒人照顧。老師夫妻兩個,家裡一個傭人,住那麼一棟花園別墅,很寂寞,所以我們抽時間就去陪師母。有一天我問她,我說師母,妳們現在吃的肉食,豬肉、雞肉,這常吃的,妳冷靜去想想看,跟三、四十年以前的,味道一樣不一樣?她靜默了大概五分鐘,告訴我不一樣。我說我相信不可能是一樣的。

  抗戰期間,這些肉食味道都沒有變,蔬菜味道都沒有變。抗戰勝利之後,就一年不如一年,都在起變化。什麼原因?抗戰時候雖然大家非常辛苦,五常沒丟掉,五倫、五常、八德還在,一般人都有這個概念,雖然違背,大概還不離譜,還不好意思完全不遵守。所以變的幅度不大。勝利之後這些年,用十年十年來看,十年比不上過去十年,過去十年再往上比,又比不上再過去十年,走下坡。現在的東西不敢吃了,土地長的東西為什麼會變質?土壤變了,土壤裡頭有化肥、有農藥,把土壤破壞掉了。我們自己種的東西,味道比較好一點,但是跟過去比比不上,為什麼?大環境被染污,水被染污,土被染污,怎麼辦?現在這個染污一年比一年嚴重,不是十年。過去十年能體會到,現在一年比一年嚴重,這日子怎麼能過?同學真正覺悟了之後,對這個世界不能留戀。日子怎麼過?美國布萊登博士說,外國人的話,要求地球上的居民,要「棄惡揚善」,這外國人說的,「改邪歸正,端正心念」。他提出三句話,可以救自己,可以救社會,可以救這個世界,這是真的,一點都不假。

  現代的教育什麼最重要?因果教育最重要。但是大家都認為這是迷信,對它一點信心都沒有。過去的人不信因果的人很少,現代的人普遍不相信因果報應。而因果報應的例子可以說就在我們周邊,只要你冷靜細心去觀察,你天天都看到,善有善果,惡有惡報。災難絕不是自然的,我們要相信自然是最美好的。災難怎麼來的?破壞自然的規律,災難就發生了,是這麼來的。我們自己造不善業,感應來的災難,把責任推歸於自然,這個罪過很重。自己不負責任,推給大自然,這是罪上加罪,那麻煩就愈來愈多。災難古時候有,不是沒有,我們讀歷史看到。凡是有這些異常的事情發生,災變發生,在那個時候,帝王齋戒沐浴,反省、懺悔、改過,斷惡修善。斷惡修善最好的方法,大赦天下,以這個功德來求消災免難,真有效,不是沒有,真確實有效。現在沒人做了,縱然有人做,這是迷信,沒有人相信。這才叫真正的災難,不相信因果,不相信倫理道德,這是災難的根源、災難的源頭。

  大士,這些菩薩們,他們修普賢大士之德,普賢大士之德就是十大願王。釋迦牟尼佛在《華嚴經》上告訴我們,菩薩不修普賢十願就不能成佛;換句話說,普賢行願是大菩薩必須修學的功課。這個功課心量大,境界高,我們凡夫達不到,但是一定要能夠理解,努力向這個目標去提升,這是正確的。為什麼?淨土宗極樂世界是普賢世界,極樂世界的人沒有一個不修普賢行。換句話說,普賢大士的修行方法完全落實在極樂世界,到極樂世界全看到了,人人都在修,各各都在修。我們不修,不能沒有這個心,這個心就是普賢心,這個心就是阿彌陀佛的心。心量要拓開,心包太虛,量周沙界,真的,不是假的,看到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跟自己是一體,這是普賢心。

  好比我們這個身體,我們把身體比作整個宇宙,我們一個人,把他比作身體裡的一個細胞。科學家告訴我們,人身體大概有多少細胞?五十兆,五十兆個細胞。如果每個細胞都認為我這個細胞是我,別的細胞不是我,這個認識錯誤了。整個身體五十兆細胞,每個細胞都是我。從這個比例再往下擴大,佛告訴我們,整個宇宙萬事萬物跟我自己一體。然後我們就曉得,神的愛、聖人的愛、真主的愛、佛的愛、中國古聖先賢老祖宗的愛,我們概念裡頭沒有。那叫真愛,對於遍法界虛空界萬事萬法,真誠平等的、無私的親愛。這神的愛!我們有沒有?每個人都有,發不出來。為什麼發不出來?有障礙。什麼障礙?自私自利的障礙,把本來那麼大的愛,那麼純真的愛,變得很小很小,只愛這一身。好像全身五十兆的細胞只愛一個細胞,其他都不愛了,這還能活得成嗎?

  大乘佛法高明,它就是整個宇宙一體觀,比一家親要親得多了。一家還有好幾個人,它這是完全變成自己了。這就是在佛法叫法身,你看法,萬法,萬法就是我的身,整個宇宙跟我是一體。這個愛放光,遍照宇宙,沒有一樣不愛。這個人才是最健康的人,最幸福的人,他怎麼會有病?沒有聽說神生病了,聖人生病,佛菩薩生病,沒聽說過。《華嚴經》上說,佛說的,「一切眾生本來是佛」,真的不是假的。

  天台大師這是歷史上著名的偉人,桃李滿天下,他是唐朝時候人,住在浙江天台山,稱天台大師。當時,長安是全世界政治、經濟、學術中心點,到中國來求學的人太多太多了。臨近的日本、韓國,南面的越南跟南洋,西面的歐洲,都到中國來留學,儒釋道統統都有,以儒跟佛最多。這些學生學成之後,回到自己國家建立宗派,把儒釋道都傳過去了。我們在日本看到,日本一般寺廟都供奉著祖師的塑像,泥塑木雕的,像都很大,比佛像雕得大。大雄寶殿是大,供的佛像不大,祖堂很大,像也很大。這個也有道理,祖師跟我們近,佛跟我們遠。所以,日本人孝親尊師,日本的文化完全是中國文化,復興日本文化就是復興中國文化。中國文化在今天的日本還能看到,到哪裡看?到日本農村裡頭看,鄉下去看。城市裡面看不到了,鄉村裡還保存著,人民純樸,確實很可愛。現在災難也很多,原因是傳統文化的教育疏忽了,它丟掉比我們中國久,丟掉四百年,但是他們沒有重大的破壞。中國雖然丟失了兩百年,近一百年當中有很多次嚴重的破壞,在今天跟日本比都比不上,這是非常遺憾。

  普賢行裡面第一個就是禮敬,「禮敬諸佛」。中國五經裡頭有《禮記》,《禮記》展開第一句話,「曲禮曰:毋不敬」,跟普賢菩薩第一願,精神、旨趣完全相同。大菩薩修行,第一個,起心動念對整個宇宙萬事萬物真誠恭敬心生起。對你的冤親債主也是生起真誠恭敬心,那個冤親可以化解。不是對立,不是報復,對立、報復解決不了問題,你要從一體上去想。牙齒跟舌頭一體,牙齒把舌頭咬破了,這官司怎麼打?舌頭要不要報復,要不要把牙齒拔掉?為什麼它們能和睦相處不計較?一體。牙齒下一次小心,不要再把它咬破,這樣才能化解問題。

  聯合國成立到今天,教科文主要的宗旨就是化解衝突,它不叫化解,叫消弭衝突,促進社會安定和平。我參加聯合國的和平會議,第一次我就提出來,不可以用消弭這個詞,因為這個概念就永遠沒有辦法把衝突消除。為什麼?它是對立。那怎麼辦?東方人的精神、文化用化解,不是用消弭,消弭不了的。醫學上,你看,西方人是消毒,要把那個毒消滅掉;中國東方人,解毒,把它解開,自然化解,用心不一樣。中國人對付對方、敵人都有愛在裡頭,那個消,把它消除、滅掉,那裡頭怨恨在裡頭。怨恨心不能解決問題,它留著遺毒,後頭還有報,回報,冤冤相報沒完沒了。要解決問題,先要把自己那個有毒的一些念頭統統把它清除乾淨,才能夠從事國際糾紛調停的工作。你自己裡頭有成見,還有對、還有錯,不行。那有沒有對錯?不管哪個對、哪個錯,不要把它放在第一。把那個仁慈的心放在第一,憐憫心放在第一,同情心放在第一,愛心放在第一,希望大家都洗刷乾淨。愛心是真的,是你本有的,不是外頭來的,那是性德。用這個心,無論什麼問題都化解了。

  佛菩薩以什麼方法來和天下,來普度眾生?就是那一點愛心。這個心的基礎就是一體,佛法裡頭,生佛不二,它不說佛生,它說生佛。這是對眾生尊敬,眾生跟佛是一不是二,自己謙虛,尊重別人。經典裡頭用這些文字,我們要細心體會,要認真學習,把它變成自己的思想,變成自己的理念、行為。這真受用,身心舒暢,身心健康,縱然偶爾感到一點風寒,很快就能恢復。心是清淨的,沒有染污,染污到我心裡就化成清淨,這個境界就是境隨心轉。佛菩薩的心善,所以在前面我們看到,他供養如來,福慧雙修,他供養眾生也是福慧雙修,無一不是自利利他。自利就是利他,利他就是自利,自他是一不是二。所以他永遠不會跟人競爭,處處退讓,慢慢感動對方也退讓。大家相讓,和睦的世界就出現,極樂世界出現了,天堂出現了。大家相爭,這個世間就是地獄;大家相讓,這個世間就是天堂。一家、一國無不如是,一家人相讓,這家和萬事興,一家人相爭,這家破人亡。一國人相讓,這個國肯定是和諧盛世;一國人相爭,這個國家是戰場。

  世界亦如是,所以聯合國應該幹的什麼事情?參與聯合國的代表,是每個國家派駐聯合國的大使,這些大使們要懂得相讓。聯合國如果有這樣的理念、行動,會影響整個世界。因為大家都看到這個地方,這個地方是世界上最耀眼的第一個平台,這個地方的人都相讓,別人就不好意思再競爭。應當把倫理道德、神聖的教育從這個地方展現出來,帶給社會,帶給國家,帶給全世界。我們做人應該過什麼樣的生活?想這個問題,不是想自己,想到全世界每個人,應該過什麼樣生活?

  普賢菩薩的行很普通,他殊勝在哪裡,殊勝在他的心。我們人與人之間有禮敬,跟普賢菩薩比,表面相同,實質不同。他是至誠心,真誠到極處,平等到極處,清淨到極處,慈悲到極處。絕對不問對方他是善還是惡,不問,平等的。但是第二個讚歎,讚歎就有分別,禮敬沒分別。禮敬是個好樣子,大家都應該學,讚歎,他有善惡,他做的好事,讚歎他,做的惡事不能讚歎他。如果作惡讚歎,那社會大家都學作惡了,不能讚歎。所以你看,禮敬用諸佛,平等的;讚歎用如來,他不用諸佛。如來不就是佛嗎?是,就是佛,意思不一樣。如來是指性德,佛的性德是純淨純善,你的言語、意念、行為跟純善純淨相應,讚歎;如果與它相違背,不讚歎。善財童子五十三參表演給我們看,這五十三位善知識代表社會大眾,我們從早到晚所接觸的男女老少、各行各業,就這個意思。所以《華嚴》在哪裡?《華嚴》在現實社會當中,距離我們不遠,就是我們現前社會。

  我們用普賢行來面對這社會所有一切大眾,這個人叫普賢菩薩,不分好醜、不分善惡,平等的恭敬,真誠恭敬,這第一個。稱讚的時候有分別,你做的好人好事,稱讚你;你做的是不善,不說,不提,這就是中國人所說的隱惡揚善,惡的不提,不放在心上,讓你自己去感受。你有善行,馬上讚歎你;你作惡,不說你,時間久了,自己良心發現,不好意思了。這是菩薩教人,菩薩救人。化解衝突這是最好的方法,聯合國真的要學,聯合國的任務就是幫助社會走向安定和平,普賢行願和宇宙。

  第三個,「廣修供養」,供養,布施。這個世間哪個地方有災難,哪個地方有痛苦,我們全心全力援手就到了。不論資源多少,古人有句話說「不患寡而患不均」,不均,人就有怨恨。資源少不要緊,平均分配,大公無私,人心就定了;不平等,有厚薄,人心不平。廣修供養,都是以真誠心、平等心、清淨心、慈悲心,來做財布施、法布施、無畏布施。平常講六度,在普賢菩薩不叫布施,叫供養,那種心是恭敬心。佛菩薩對個普通人,對個要飯的人,都稱供養,不敢輕視你。你為什麼走到這個地步?是你過去生中造的不善業感的果報。佛菩薩對你尊重,尊重你的自性,你的自性本來是佛,所以是以最極真誠恭敬心。普通人做不到,能做到的稱普賢。

  大乘佛教在中國,以四大菩薩代表四個修行的法門,這個不能不知道。第一位地藏菩薩,從他這兒開始,建立德行的根本。地是大地,它表法的,藏是寶藏。我們不能離開大地,大地生長五穀雜糧養活我們,地下面有金銀銅鐵無盡的礦產,使我們致富。佛取這個比喻,智慧的寶藏在哪裡?德能的寶藏在哪裡?相好的寶藏在哪裡?在你心裡頭。所以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說「何期自性,本自具足」,具足的就是寶藏。所以佛告訴人,所有的不要向外求,向內求。向內求決定有得,向外求求不到,違背自性,向內求。

  我在早年,跟章嘉大師,我相信這個老人看人太多了,看人多了經驗就豐富,看到我們的相貌、言談舉止,對我們一生都了解了。知道什麼?過去生中沒幹好事,沒有修財布施,這一生怎麼樣?貧窮。這叫命!做生意,同樣做生意,人家賺錢你蝕本。所以要相信命運。發財,命裡頭有財,算命的說人有財庫,財庫滿滿的,前世修的,怎麼修的?財布施。聰明智慧,法布施;健康長壽,無畏布施。三種布施得三種果報,你不肯施,不種因,你怎麼能獲得果?我們在過去生中對這個疏忽了,不懂得財布施,無畏布施更是不懂,沒有無畏布施,壽命短。我年輕的時候,很多人給我算命,壽命只有四十五歲。早年韓館長護持我,我好像那年四十八、九歲,不到五十歲,台灣關西有個摸骨的,聽說很靈,算算命的。韓館長去看這個摸骨的先生,把我的八字帶去給他看,她說你看看,這人命怎麼樣?這先生看到之後就說,這人還在嗎?她說他在。那他幹什麼的?他是和尚。那另當別論。照八字上,我四十五歲就不在了,我又多活了兩年的時候,他說他還在嗎?真靈。所以,我四十五歲以後的壽命是佛菩薩給的,來表法的,做樣子給大家看的,這就是任務,不是自己的,我自己很清楚。

  命裡沒有財,老師教我修財布施,一定要有這個心,沒有能力,要有這個心。那時候真沒有能力,自己生活都有問題。老師問我,一毛錢有沒有?一毛錢可以。一塊錢有沒有?一塊錢勉強。你就從一毛、一塊下手,念念有布施的心,遇到有機緣就隨分隨力去做。我做了六十多年,感應不可思議。七十歲以後真的像孔夫子所說的,用錢這件事,夫子說「隨心所欲不逾矩」。想辦什麼事情,需要用錢就有,就不缺,人家送來的時候數量剛夠,也沒有多餘的,妙不可言。所以要知道命。

  前些年,我講經的時候,陳朗居士常來聽,在尖沙咀那邊。這個老人年齡跟我差不多,是個算命先生,看風水的,大概看得很不錯,李嘉誠先生的顧問。他告訴我,李嘉誠三十歲到香港來,他是潮汕人,到這裡做生意,偶然一個機會碰到了。他看他的相,說得很準,算命算得好。他問李嘉誠,你將來希望擁有多少財富,你就滿足了?他說我能有三千萬我就滿足了。陳老告訴他,他說不止,你的財庫是漫出來的,不是平的,漫出來的,無論做哪個行業你都賺錢,命裡有。從事那個行業那是緣,有因有緣,果報就現前,他說你將來是香港首富。命上注定的,有什麼法子!從此之後,李嘉誠就離不開他了,什麼事情都向他請教。前幾年往生的,我跟李嘉誠認識是他介紹的。

  所以,命很重要,看《了凡四訓》就曉得。但是命裡頭沒有,可以補,可以再造。我命裡頭沒有財,財布施;命裡頭沒有聰明智慧,修法布施;壽命短,修無畏布施,自己可以創造命運。了凡先生的功德就是這本書,流通到全世界,多少人得利益。你相信,你照這個方法去做,決定得利益,這個利益是真實的利益。所以命裡有,丟都丟不掉,命裡沒有,求也求不到,何必為得失操心?人把得失丟掉之後,心開意解,過神仙的生活。方老師當年告訴我,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,得失拋開就是人生最高的享受。耳聰目明,你對這個事情,任何事情看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人都有這個智慧,都有這個本事,為什麼失掉了?迷失了本性。迷失了,名利放不下,得失看不開,在這上用多少精神、用多少心力,都是白用了,你沒有辦法轉過來。放下就轉過來了,放下之後才是真正的心想事成。不要為自己,要為全世界,最低的一個理念。往上提升那是佛菩薩,佛菩薩的起心動念是遍法界虛空界。我們今天能夠住在地球上,起心動念為整個地球上眾生造福,就好。地球上所有的人都是我們兄弟姐妹,都是一家人,他不知道,我知道,他不認同,我認同。我有困難,他不幫助我,他有困難,我幫助他,從我做起,不要等別人。

  今天地球上人遭大難,這個大難是什麼?我沒有參加聯合國的活動我不知道,參加之後才真正曉得了。這個大難是什麼?不認識古聖先賢,把古人貶低了,認為今天科學技術了不起,古人沒有。變成什麼?兒女瞧不起父母,學生瞧不起老師,瞧不起祖宗,這個問題是把根跟本破壞了。孝是根,我常說,孝親,尊師是本,像樹木一樣,它有根,它有本,然後才有枝葉花果,根本動搖了。根本要沒有了,就沒救了,沒救是什麼結果?這世界毀滅了。但是信仰宗教的人都知道,人是不會死的,這是我們第一個信念,我們到別的世界去了。別的世界,有比我們這個世界好,也有比我們這個世界差,你到哪個世界去,跟你的業力完全相應,沒有你自由選擇的。靈魂的速度非常大,超過光速,他在太空當中漫遊,哪個地方跟他有緣,就是跟他的想法、業力相近,他就看到那有光,他就去了,不由自主的去了。我們念念是善,天堂的光我們看到了;念念是自私自利,念念是損人利己,地獄的光現前,他就往那去了。不是他願意去的,自然去了,很歡喜去了,到那之後才知道,知道來不及了,出不來了。這不是迷信,這是事實。所以,人在這個世間一生幾十年,最重要的提升自己的境界,幫助苦難眾生,沒有條件,無條件的,我們盡心盡力,功德圓滿。

  早年我在舊金山遇到一個算命先生,算得很不錯,翁陽春。他雖然是個殘廢,小兒麻痺症,一生坐輪椅,心地善良。遇到我之後,每給人算命,就勸人相信因果報應,要存好心、說好話、行好事、做好人。他那個命館也就是佛法流通處,他幹這個事情。現在還在,去年回台灣,我跟他見了一面,非常難得,非常不容易。在北京,夏荊山先生跟他是同學,同一個老師,夏荊山學看風水,他學算命,他們是一個老師。我看到他的精神,說話的聲音、中氣,他不錯,他比夏荊山好,他年輕,大概也有六十多歲了。夏荊山居士跟我同年,今年也八十七了,聽說身體很不好。

  我們學的東西要真幹,施,施後頭就有得。你看,中國詞彙上,捨得,捨是因,得是果。愈捨愈多,愈多愈捨,叫積功累德,你不斷向上提升,這是你能帶得走的。財富帶不走,身體帶不走,財產再多帶不走,帶不走的不要,帶得走的要下功夫。你的德行帶得走,你的善心帶得走,你的善行帶得走。決定不造惡業,佛教給我們十善業道,必須要遵守。遇到淨土法門,不要忘記極樂世界,為什麼?你有條件到極樂世界去,你一定要把它搞清楚、搞明白。這一部《無量壽經》,就是釋迦牟尼佛為我們介紹西方極樂世界,說明書,你把它搞清楚、搞明白,條件非常簡單,信、願、持名四個字。

  真正相信有,有極樂世界,真正相信極樂世界裡有阿彌陀佛,這頭一個條件。第二個條件,我願意去,移民過去。到那邊去第一個好處,壽命無量,這個地方壽命太短,幹什麼都不能成就,時間不夠用。到極樂世界,壽命長遠,有足夠的時間去學習。而且有好老師,阿彌陀佛是最好的老師,除他教導之外,所有一切諸佛菩薩都有機會教你。因為到極樂世界,你就有跟佛同樣的能力,你能夠分身,能夠同時學習。分身真管用,能分幾個身?能分無量無邊身,這個宇宙之間有多少佛,你就能分多少身,每個佛的面前都有你,你都在學習。你供養佛是修福,聽佛教誨是修慧,福慧雙修。極樂世界修一天,我們這個世界修無量劫都沒有辦法跟它比。宇宙之間有這麼一個好地方,真難得,相信釋迦牟尼佛不騙人,相信阿彌陀佛不騙人。

  到極樂世界,一生保證成佛,證得究竟圓滿,到哪裡去找這麼個地方?這法門難信,我在分享當中曾經好幾次跟諸位做報告。我早學佛的時候,受方老師的影響,我不是從宗教進門,我從哲學進門。所以那個時候對於這些經教、經典,我懷疑,我不相信。懺雲法師勸過我,我沒接受,不反對了,看了印光大師的書。在台中跟李老師十年,李老師也是費盡了苦心,希望我相信。我也講過幾次《阿彌陀經》,講給別人聽的,勸別人的,自己沒有這個願力,真叫難信之法。

  民國六十年以後我講《華嚴經》,講了大概有七、八年,在台灣就講這部經,常常出國。有一天,大概《華嚴》講了一半,《八十》講一半,《四十》也講一半。那時候這兩部書我同時講,一個星期三次,兩次《八十》,一次《四十》,好像那次一共講了十七年。這是大乘裡頭最大的一部經典,內容是講整個宇宙萬物,跟哲學、科學相應。講了一半,有一天心血來潮,忽然想到華嚴會上文殊、普賢,那是我們心目當中的偶像,最尊重、最佩服的,這兩個人修什麼法門?動這個念頭。細心的,因為有了問題,找答案,細心把這個經再看一遍,發現了。在《四十華嚴》第三十九卷,統統都是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,讓我們感到非常驚訝。而且普賢菩薩把華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,好像組團一樣,帶他們到西方極樂世界去親近阿彌陀佛,向阿彌陀佛學習。你看看,《四十華嚴》我講了一半。

  我再看看末後,文殊菩薩的大弟子善財童子,文殊菩薩得意的門生,他修什麼?那個經我講過,講過自己沒發現。現在再翻一翻,怎麼第一個就是念佛法門?中國人講先入為主,善財離開老師到外面參學,老師指定他,吉祥雲比丘,去向他學習,他修般舟三昧。般舟三昧是專修念佛往生極樂世界,它是一期九十天,這個很不容易。九十天不睡覺,只可以站著,只可以走動,不可以坐下來,叫佛立三昧。不能躺下來睡覺,不可以坐下來,只有站著,只有走動,九十天,日中一食,一天吃一餐,一心專念阿彌陀佛。要體力好,年輕人可以,年歲大的人不行了,一期九十天。現在也有人說修這個,提倡般舟三昧,是講得好聽,實際上不容易做到。香港以前我有個同鄉,出家人,也很難得,他閉關修般舟三昧,不是真的,假的。關房一關睡大覺,誰知道?真修閉關,那個牆要用玻璃才行,透明的,人家都看得見才可以,真不容易。所以,這個法師過世了,走得不很好。般舟法這個行法真正能夠做一屆,那個功德都不可思議,果報一定殊勝。果跟因不一樣,這就有問題,因果不相同。

  所以供養,你看把布施改成供養,廣修供養,對一切人事物。三種供養就是三種殊勝的果報,無畏布施,果報是無量壽;法布施,果報是無量光;財布施,果報就是極樂世界依正莊嚴。統統是自然的,沒有一絲毫操心的事情,自然出現。第四願「懺悔業障」,無量劫所造作一切不善的業習種子,認真懺悔。懺悔的實質是後不再造,懺悔形式做了,明天還幹,這是假的,這個沒用處的。我跟章嘉大師的時候沒有出家,老師告訴我,懺悔重實質不重形式。實質就是後不再做,那叫真懺悔。業障懺除,清淨平等覺心就出現,真心顯露了,最寶貴的就是清淨平等心,對人、對事、對物。清淨心是阿羅漢跟辟支佛這個境界,平等心就是法身菩薩,是佛。清淨平等心生智慧,覺是智慧,一切時、一切處,見色聞聲,六根接觸外頭境界統統生智慧,不生煩惱。煩惱是什麼?煩惱是貪瞋痴慢疑。你看世間人接觸的,順自己意思,貪心起來,不合自己意思,怨恨起來了,他生煩惱。如果是清淨心、平等心照外面的境界,他生智慧,智慧能解決問題,智慧提升自己的境界。這才叫寶,這是真正的寶,別的東西不要,只要智慧。所以戒定慧三學,佛家稱為三寶。

  十願,這四條最重,這修自己的。下面,自利之後要利他,要向佛學,佛是我們的榜樣,是我們的模範,「常隨佛學」。常,不能間斷。所以學佛要學釋迦牟尼佛,他十九歲放棄王位,放棄宮廷富貴的生活,去過苦行僧的生活。為什麼?苦行僧得大自在,苦行僧得大安樂。一般人不知道,認為那個苦。學佛終極的目標是教我們離苦得樂,怎麼會去捨樂去吃苦?哪有這種道理!你去細心體會,釋迦牟尼佛這個做法是真正離苦得樂。放棄王位,放下富貴生活,叫離苦;每天三衣一缽,日中一食,樹下一宿,得樂。你能不能體出這個味道?放下塵勞、世俗,跟天地萬物融成一體,這多快樂。然後你要曉得,每天樹下一宿,日中一食,跟大自然融成一體,這是最健康的。我們一般人不行,樹下一宿,第二天就到加護病房去了,這說明我們不能跟他比。什麼樣的條件才能跟大自然融合?世間淘汰乾淨了、丟乾淨了才可以。你還帶一點,那什麼?那就是病因、病毒。統統放下。

  佛雖然講經說法,他學生當中,皈依學生當中有十六個大國王。那我們就相信,他是這十六國的國王的顧問,這些國王有解決不了的問題都向他請教。佛反對戰爭,不殺生,怎麼可以戰爭?冤冤相報,遇到這個例子,他承受了。琉璃王滅釋迦族,滅這個族,滅釋迦族。戰爭是有原因的,殺生的果報。琉璃王這個族群,在過去世是一個池塘裡面的魚,池塘很大,住在這個池塘裡面的魚,魚也有王。有兩個族,釋迦族是打漁的人,有一次把這個池塘的水放光,池塘的魚一網打盡。這個魚王就發了個誓願,一定要報仇,我將來也要滅他的族。所以這一世都到人間來,冤家對頭遇到了,發動戰爭要滅釋迦族。但是他對於釋迦牟尼佛很尊敬,釋迦牟尼佛勸導他幾次,雖緩和了,但是不久又發生了。釋迦佛教給他的家族,逃,逃避。逃到哪?逃到西藏的後藏,這是章嘉大師告訴我的。逃到那邊去之後,以後沒有再回去,就在後藏落戶了。所以,釋迦族遺族也在中國,現在都在中國版圖裡頭,就沒再回去了。

  因為那個時候是部落民族,所以說國家都不大,被琉璃王滅了。這什麼原因?把這個事情告訴他的家族,告訴他的弟子。當時目犍連有神通,用他的缽把釋迦族的人五百人放在缽裡頭,他把這個缽托到天空,放在天上。世尊嘆息,叫著目犍連,你再去看看。他到天上把缽取回來,缽裡頭人沒有了,血水,化成血水。目犍連問,這怎麼回事情?說業報,逃不了,不但你救不了,我也救不了。說明因果報應決定要自己負責,誰能救你?自己能救你,真正懺悔改過自新,可以。佛的力量不能救,你向佛祈禱,佛教給你方法,教給你懺悔,只有自己能救自己,這是真的。自己有一分力量,佛就加持一分力;自己沒有,佛加不上。自己有兩分力量,佛就加持兩分,他能夠給你加分,你要沒有的話,他一點辦法都沒有。所以,佛叫他不要再打仗了,如果再打仗,肯定失敗,將來還是來生後世依舊冤冤相報沒完沒了。佛化解戰爭用這個方法,這是有神通,知道過去世的事情。不知道,不肯聽話,麻煩很大。

  所以宗教教育變成人類主要的教育,非常有道理。中國人翻宗教翻得好,這個並不很遠,因為宗教這個名詞從外國,從日本傳到中國來,換句話說,大概就三百多年。佛教本身稱宗教,於這個宗教不相干,因為佛教,佛的教學方法分兩種,叫宗門、教下,兩種完全不同的方法。教下是一般教學,小學、中學、大學,不能躐等。釋迦牟尼佛一生確實是這樣的,你看先辦小學,阿含十二年。阿含的教育主要是講倫理、道德、因果,完全是世間法,普世的教育。我們今天在斯里蘭卡看到,使我們非常驚訝,斯里蘭卡人民那麼好,愛好和平,沒有競爭,人跟人之間沒有爭執,都互相相讓。你看他們都是滿面笑容,生活並不富裕,快樂,知足常樂。把小乘教義統統落實到生活上,家家戶戶人人做到了,世界上還有這麼個地方,我們沒有想到,讓我們看到驚訝。小乘是大乘的基礎,你看佛教,他做到這一層了,向上提升,方等,等於中學,方等八年。再往上提升,就是大學,講般若。般若完全講宇宙人生的真相,用現在話說,那就是屬於高等的哲學、高等科學,就講這些東西。這不是一般人學的,少數人學的。最後八年就是研究所,講法華。所以看佛一生教學,他是一步一步向上提升,沒有躐等的,這個現在人講,非常合乎邏輯。到法華,純真的教誨了,講什麼?講整個宇宙是一體,這到最後講的。

  一切眾生本來是佛,只是迷悟不相同,如何叫你從迷回歸到悟?那就是要教,教學為先。但是人裡頭有少數天才,他不需要一層一層向上提升,他可以一下就開悟,這就叫宗門。釋迦牟尼佛本身是這個人,他這些智慧、這些教育的理念跟方法,從哪裡學來的?沒人教他。這就是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,天生的,不是學的。告訴你,天生的人人都有,各各不無,你只要把這些煩惱習氣放下,你就是。那些少數上上根人是什麼?他放得下,他一聽了馬上就放下,所以他就成佛了。佛跟凡夫就是迷悟,真能把迷放下,就是。煩惱分為三大類,第一類無明煩惱,第二類塵沙煩惱,第三類見思煩惱。放下見思就證阿羅漢,清淨心就現前,放下塵沙、無明就成佛了,你說多簡單。所以凡夫成佛,從理上講,一念之間,放下就是。

  這個事情,我二十六歲第一次跟章嘉大師見面,我就問了這句話。我說方老師告訴我,我知道佛法殊勝,是大學問,是最高深的哲學,我說有沒有方法讓我很快能契入?我提出這個問題,章嘉大師看著我,我也看著他,等他回應,回話。他居然看了我半個多小時,幾乎我們都入定了,客廳裡頭人不多,好像只有五個人,非常嚴肅。半個多小時之後,老師說一個字,有。我等了那麼久,有,我就不失望了,耳朵豎起來,精神振作起來,他又不說話了。又等了差不多六、七分鐘,他才說六個字,「看得破,放得下」。這種教學法,我十幾年之後才完全體會到。那就是說年輕人心浮氣躁,問的問題叫隨口開河,給你講的話,是左耳進去,右耳就出去了。所以一定要等,等到你整個浮躁的心定下來了,才給你講。等了半個鐘點,定下來了,說了一個有,你又好像精神挺起來,那個浮躁的樣子又現了,再等。這樣教給你,是很簡單幾句話,你一生都不會忘記,而且你會認真去想,認真去做。管用,真教給你了,講再多的話沒用。所以跟章嘉大師在一起,就像在定中一樣,那個磁場特別好。雖然一句話不說,都很喜歡多坐一會兒,享受這種安寧、和祥,這種氣氛。

  自己得利益了,就要想到利益眾生,所以常隨佛學比什麼都重要。我們供養佛像目的在哪裡?就是常常看到他,想到他,跟他學習,不要違背,是這個意思。所以,佛門裡面供像是教育,提醒自己,不提醒,善忘,很容易忘掉。看到佛像,我要向佛學習;看到菩薩,我要向出家人學習,向比丘學習;看到經書,我要向經典學習,它是表這個意思的。所以,所有這些形像都是教學的工具,我們現在稱為教具。佛教高明,它在那麼多年之前,就完全用藝術來教人,用表法。

  在中國四大菩薩,地藏代表孝親尊師,大地寶藏。大地寶藏用什麼開發?大地代表心地,心地寶藏要用孝親尊師來開發。所以叫地藏,地藏代表孝親尊師。開發之後,利益要給一切眾生,不是自己享受。誰來代表?觀音,救苦救難大慈大悲,觀世音菩薩來代表。如果是一昧的慈悲,又有流弊出來,古人講,慈悲多禍害,方便出下流。那怎麼辦?要有智慧,智慧為主,方便為門,這真慈悲。那個智慧是文殊菩薩代表。這三樣如何落實?落實在生活,落實在工作,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,落實在六根接觸六塵境界,這就是普賢菩薩。普賢菩薩的名字,希望所有一切眾生都是聖賢,他本來是佛,他應該成聖成賢。這就是常隨佛學。

  常隨佛學之後要教化眾生,所以有「請轉法輪,請佛住世」。請轉法輪,現在講你們辦講座,辦這些活動學習,這些點這些活動,講辦活動。辦活動時間短,只能讓人認知,沒有辦法學習。學習要請佛常住在這個地方,不能走,這才能得利益。那我們怎樣?要培養佛住世,這就是造就人才、培養人才,第一功德,沒有比這個功德更大了。所以你要求人間第一福報,就是幫助傳統文化、幫助宗教培養弘護人才。人能弘道,非道弘人,沒有人才,法就會滅了,要有學的人,要有講的人,要有傳的人。這是第一功德,我們要努力做這樁事情。

  好事不必自己做,我現在這麼大年齡,叫我做我也沒法子做。我只有告訴大家,什麼是真正好事,什麼是真正功德,我帶頭做。馬來西亞的漢學院,我在國外的供養全部都送給它,帶頭。現在我又發現第二個,台灣正覺精舍,果清法師,三十年專攻戒律,大概現在對佛家戒律真正明瞭的只有他一個人,他帶了六十多個學生。我叫定弘法師放下萬緣到那裡去學習去,三年到五年,至少三年。我相信三年之後,他會發心繼續再學兩年。跟李老師當年教我,給我的時間是五年,我五年到了,我給老師說,不行,我還要學五年。所以我學了十年。為什麼?滋味嘗到之後,欲罷不能。這是根,人要不懂戒不行。戒,教、理、行、果,戒是行,不行就不能證果。沒有戒行,只是知識,不能叫學問,那是屬於知識,沒有智慧。通過真正去實行,落實在生活,稱為真實智慧,這才能證果。這是我們佛門一點希望。所以這個道場這一群人,我護持它,希望他這個道場能擴大,現在太小了,我去看過,不夠用。正式辦個戒律學院,為全世界佛教培養基礎人才,佛教十個宗派,不管哪個宗都要學戒,戒是基礎。像蓋房子,這是地基,統統都是建立在戒律的基礎上,所以基礎比什麼都重要。所以我護持你,大家認真去做。

  果清也是李老師的學生,我也教過他一段時期,這是三十多年前的事情。沒有想到,所以我跟定弘說,這是佛菩薩安排,我們三十多年來沒有往來,他怎麼會到這裡來看我?是佛菩薩安排來的,你的緣成熟了,你能不去嗎?在我這裡住了五天,我看他不錯,像那麼回事情。所以我勸他去求學,勉強聽了。到那邊去之後,這二、三個月,他說不錯,知道我真正對他好,知道真的,學佛應該從這兒扎根。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習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