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五十八集)  2010/6/15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39-0058

  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看《大乘無量壽經解》,第五十六面倒數第六行。

  「七、因陀羅網法界門」,從這裡看起。我們先念一段,「因陀羅網法界門。以上微細相容門,明一重之相入相即,而未明重重無盡相入相即之義。故假因陀羅網為喻,以明此義」。這個自性功德確實是不可思議,我們無法想像。前面第六門講微細相容,只講一重相入相即,也就是說到極微細的相,物質現象,小到不能再小了。中國古人說了兩句話,如果用這兩句話來形容自性也十分恰當,那就是「其大無外,其小無內」,這兩句話非常有意義,用在自性上非常恰當。現代的科學講到量子,量子是有一群叫量子群,不是單一的,量子群,是許許多多小光子組成的。這是不是大乘經裡面佛所說的一塵?很難講,看科學如果再進步發現量子也是由許許多多這小東西組成的,那它就不是最小的了,現在它是最小的。這最小的一粒微塵能夠含容遍法界虛空界,整個大的世界在這個小的裡面,絕對不是說芥子納須彌。這是我們初學佛的時候,這些老和尚常常告訴我們,佛經上講的,芥子是芥菜子,芥菜子就很大了,芥菜子裡面可以容納須彌山。我們那個時候聽到,真叫丈二和尚摸不到頭,芥菜子裡面怎麼能裝須彌山?須彌山沒縮小,芥菜子沒放大,怎麼能裝須彌山?今天在《華嚴經》上看到的,這個現象比那個微妙太多了,是一塵。這個塵我們肉眼看不見的,非常非常小。在佛經裡面告訴我們,阿羅漢的天眼能看到微塵,微塵不是最小的。佛經上說一塵,不是阿羅漢所看到的,阿羅漢看不到,微塵還有更小的,這個我們在經上常常讀到的,叫色聚極微,是微塵的七分之一,那更小了,阿羅漢看不到。色聚極微也不是最小的,還能分,再分成七分之一叫極微之微,一般大乘經裡面就說這是最小的,這個不能再分了,應該是佛經裡面所講的一塵是指這個。

  現在我們讀到《菩薩處胎經》裡面,彌勒菩薩跟我們講的,好像就更細了。彌勒菩薩告訴我們,「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,念念成形,形皆有識」,這應該是一念是一個微塵,而這個微塵存在的時間非常短暫,雖然短暫,這個塵相裡頭有識。塵是物質現象,是阿賴耶的境界相,是物質。識,識是精神現象,從阿賴耶上來講就是受想行識,我們常常講五蘊。嚴格的講,五蘊是物質的基本,一微塵就具足五蘊。形是色蘊,形它有四種現象,就是地水火風,它不是四分,它是這一微塵有四種現象,叫四大。第一個它確實是物質,你能夠看到它,絕不是我們眼睛能看到的,天眼也看不到。佛在經上告訴我們,到什麼時候你才能看到?到八地的時候才看到。八地菩薩的天眼能夠看到宇宙的源起,就是能看到阿賴耶,阿賴耶的三細相,業相、轉相、境界相。這三細相的生起好像是同時,因為它太快了,你看一彈指三百二十兆分之一,這時間我們無法想像,它這個短暫得我們沒有這個概念,太快了。古人形容說石火電光,那還很長的時間。石火是從前取火用石頭、用鐵片,這個我們小時候還用過,在抗戰期間鄉下還用這種方法取火;電光是閃電,都是講短暫。它這個比石火電光短暫得太多太多了,簡直不能比。

  在自性裡面是見聞覺知,這個就是佛在《華嚴經》上告訴我們,「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」,見聞覺知是德,是屬於德相,這就是精神現象。精神現象、物質現象都不現行,在真性裡面,真性裡頭沒有這些東西,可是遇緣的時候它能生。真性沒有,它怎麼會能生?我們還用佛大海的比喻,海裡面講水跟浪,水裡有沒有浪?我們看到小湖,在沒有風的時候,你看湖水很乾淨,水沒有波,微波都沒有,像一面鏡子一樣,把岸邊的這些風光全部都照映在其中,沒浪。可是它一遇到風,它就有浪了,它有些微微的波,大的波就叫浪。浪現在我們把它分有小浪、有中浪、有大浪。它真的沒有,遇到緣就有。自性確實沒有物質現象、也沒有精神現象,可是遇到緣它就起來了。這些林林總總所有的現象,現在量子力學家給我們講,這些物質就是念頭堆積起來的,念頭堆積起來一個連續的幻相。實際上呢?實際上都沒有。這也就像早一點的科學家告訴我們,能量跟物質可以互相轉變,能量變成物質,物質可以回歸到能量。好像原子彈也是根據這個理論發明出來的,是把物質回歸給能量。可是能量怎麼樣變成物質,科學家現在還沒有辦法,做不到,但是在佛法裡面做到了。

  你看彌勒菩薩告訴我們的,這是講念頭,念念成形。這兩個念很有意思,那是多念,不是單純一念,一念恐怕裡頭還沒有。一念有形,有形你看不見;念念成形我們就看見了,許許多多念堆積在一起,那個連續波動的現象,讓我們看見了。一個看不見,堆起來就看見了。像我們人身,現在大家都知道,人身是細胞組成的,細胞是分子組成的,分子是電子、原子組成的,到最後分析也會分析到最後就是小光子,分析到量子去了,組成的。不但量子我們見不到,原子也見不到,分子也見不到,但到細胞的時候我們看到了,我們肉眼能看見了,能看到一個人身,能看到一切萬物,它全是這些東西組成的。組成的這些物質現象都不一樣,形狀、大小無量無邊,這什麼回事?科學家告訴我們,這是這些現象裡它的振動的頻率不一樣。如果振動頻率是一樣的,那就是一種物質,換成另一種,振動頻率不一樣。譬如石頭跟樹木不一樣,樹木跟動物又不一樣,這是振頻不相同,產生這許多的差異。

  佛在前面告訴我們,一微塵裡面有圓滿的世界、宇宙,佛法裡面講的無量無邊的諸佛剎土。我們知道,佛在經上講諸佛剎土大小也不一樣,這什麼原因?經上告訴我們「佛佛道同」,完全是平等的,為什麼他的教化教區大小不一樣?這種現象是因果產生的。有些佛在沒成佛之前,在修菩薩道的時候,願力很大,廣度眾生,他那個願大,他將來成佛的時候他的剎土就大。有一些沒有發那麼大的願,只是一般普度眾生,那將來成佛就是一個大千世界,這普通的。我們在《華嚴經》前面「華藏世界品」、「世界成就品」裡面看到的,確實有一些佛的剎土是二、三個大千世界,也有五、六個大千世界,也有十幾個大千世界,不一樣!最大的呢?最大的是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。極樂世界究竟是幾個大千世界?無量!什麼原因?阿彌陀佛的願太特別,把一切諸佛所發的願他都把它包括,所以他的世界就太大太大了,無法想像。這一切諸佛剎土,包括阿彌陀佛的,都能夠在一微塵裡面全部顯現出來。微塵沒放大,世界沒縮小,這是性德不可思議,沒有法子想的,為什麼?它是自性。一微塵是自性,無量無邊諸佛剎土也是自性現的,不離自性,自性沒大小。這是前面第六門跟我們講的微細相容,真的是相入相容,這是事實真相。

  對我們學佛有什麼意思?這個意思可大了,大在哪裡?佛經上有一句話,叫生佛不二,眾生跟佛是一不是二。自他不二,自己跟他,他是指一切萬法,不二。不但他是人,他是畜生,他是樹木花草,他是山河大地,他是遍法界虛空界,他的那個意思長了,跟自己不二。這個道理我們不懂,我們聽了迷惑,總是搞不清楚,現在學到這裡清楚了,相容相即。我身上每一個毛孔、每一個細胞裡,都有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在裡頭,我這個細胞裡有他,他的細胞裡有我,這才真正叫一體。我中有他,他中有我,如果這個理跟事你要是肯定了,你還會去害他嗎?害他不就是害自嗎?你不會害他,你會愛他。為什麼?愛他就是愛自,自他不二,整個宇宙跟自己是一個生命共同體,不是一家,一家還不是一個共同體,一個共同體,這是事實真相。所以佛經上有兩句話,我們學了多少年,諸位自己都能說得出,可是你沒做到,為什麼?你沒有真正體會到意思。這兩句話叫「無緣大慈,同體大悲」,這些都是講什麼?佛經上講的倫理,大乘的倫理。倫理是講關係,這個關係講得多深、講得多圓滿,確實是一體。

  我們的生命有沒有生滅?沒有生滅。不但是自性沒有生滅,自性所現的這些現象也沒有生滅,這叫什麼?佛家叫了生死,了是什麼?明瞭,生死是這麼回事情。生死,你看到最後,那就是量子力學裡面講的小光子的生滅,小光子的生滅這個現象就是佛經上常講的一句話叫不生不滅。諸位想想,如果真的是不生不滅,說個不生不滅不叫廢話嗎?它真有生滅,幾乎到生滅同時,所以你看不到生滅。你說它滅它又生了,你說生它又滅了,它的速度太快了。我們今天看電視,電視屏幕畫面有沒有生滅?這個諸位知道,有,它真的是小光子在那裡生滅,生滅的時間太快、速度太快了,我們看不見它生滅,它真的是有生滅。我們看電影的銀幕,這個常識我們有,電影銀幕上那個生滅是一秒鐘二十四個生滅,我們已經看不出來了,已經沒有感覺得它有生滅的現象,好像它是連續的。電視比電影銀幕快得太多,所以電視看得更逼真,那就是速度太快了。實際上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,這個生滅的速度就是量子學家講的小光子的速度,這個生滅。我們以前講基本粒子,這個比基本粒子還小,基本粒子是它組成的。

  知道,真正是肯定明瞭了,你會把整個世界看作你自己的身體,這真的,這叫什麼?這叫法身,你證得清淨法身。證得法身那是大徹大悟、明心見性,這法身菩薩,在《華嚴經》上是圓教初住以上。證得法身這個人就超越十法界,為什麼?十法界是假的,不是真的。六道就更是假的,你能不放下嗎?當然放下了,放下什麼?放下了妄想分別執著。身體還在世間,這個身體不一樣了,這個身體什麼?這個身體要為一切眾生付出,不是佔有,完全是付出,因為知道一切眾生是自己的法身,是自己。所以法身沒有生滅,應身有生滅,法身沒有生滅。就像我們的身體,我們如果把我們的身體比喻作法身,應化身是什麼?應化身是我們的細胞,細胞每一天,可以說沒有間斷,都有新陳代謝,那叫應化身的生滅,我們這個身好像沒有看到生滅,叫法身不生滅。佛法沒有別的,就是認識自己,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,在哪裡?就在現前。只不過是佛菩薩悟了、明白了,我們在迷,迷而不覺,他是覺而不迷,除這個之外,凡夫跟佛菩薩沒兩樣。

  今天這一段,第七門,要跟我們講什麼?講重重無盡的相入相即,這個意思深了。我們這得要用觀想,微塵裡面有世界,這個大的世界在微塵裡面,微塵裡面那個世界還有沒有微塵?有,肯定有。那個微塵裡頭又有世界,那個世界裡頭還有微塵,微塵裡頭還有世界,重重無盡,這叫其小無內。我們用佛法來解釋中國古人所講的話,意思就不一樣了。這個就是湯恩比博士所說的,佛法傳到中國,中國人接納了,佛法豐富了中國本土的文化。為什麼?我們把老祖宗講的話用佛法來解釋,你看這兩句話,古人講的「其大無外,其小無內」,底下就沒有再解釋了,可是到佛法它還給你解釋,沒有邊際。科學家最近又發現,他說宇宙,我們現在能夠探測到的只有百分之十,還有百分之九十呢?百分之九十不見了,連痕跡都沒有,沒有了,不見了。這怎麼解釋?在大乘佛法裡行,很容易,回歸自性了。自性你能不能見到?你見不到,為什麼?你還有妄想分別執著,你見不了性。如果你能把妄想執著放下,你就見性了,你就見到了。

  所以我們用妄心,就是用八識五十一心所,我們向外可以緣到宇宙,今天講的宏觀世界;我們向內可以緣到阿賴耶,現在的科學家確實緣到阿賴耶了,他能夠說出來宇宙之間只有三樣東西,除這三樣東西之外什麼都沒有。這三樣東西是阿賴耶的三細相,就跟唯識學家一樣,宇宙當中什麼都沒有,只有識,只有唯識。除了識之外,識是什麼?識就是念頭。念頭是什麼?念頭能變,能生、能現、能變,整個宇宙是所生、所現、所變。他講這三樣東西,第一個能量,第二個物質,第三個信息,恰好就是三細相所說的。能量是阿賴耶的業相,信息是阿賴耶的轉相,物質是阿賴耶的境界相,整個宇宙就這三樣東西變現出來的。這科學家也相當聰明,非常可惜他沒學佛,這些人要學佛肯定就成佛了。我們能相信,為什麼?因為佛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,他要是學佛,他馬上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,他就見性了,他所研究的這些學科就達到究竟圓滿了。沒有見性,還沒有圓滿,只在阿賴耶裡面。

  這個境界,在佛法裡面講是在什麼樣的境界?佛法向上的境界完全從斷惑才能提升,你不斷惑不能提升,你今天再聰明,如果要是不修十善業,那你還是在人間,你的層次在人間。你在人間是解悟,你沒有辦法提升到天道,往上去的時候一定是德行,德行與自性相應。科學家再聰明,如果沒有真正的德行,他的層次在人道。如果他造出來這些科學技術、這些產品,對一切眾生造成重大的傷害,甚至於對地球造成重大的傷害,他來生他會到地獄。這個十法界怎麼樣往上升、怎麼樣往下墮,那是另有標準,跟你這些聰明智慧不相干,這就是我們常講跟佛學、儒學、道學不相干。如果是學儒、學道、學佛,那就不一樣,那他就真的向上提升,這個道理要懂。這個道理要不懂,再大的發明家也沒有辦法超越六道輪迴。

  佛在此地,假因陀羅網為喻,以明此義,這是借,借用,因陀羅網。下面有解釋,「因陀羅網者,帝釋天宮所懸之珠網。網有千珠,互相映照。一一珠中各現一切珠影,此是第一重之各各影現」。帝釋天忉利天主,我們中國人習慣把他稱之為玉皇大帝,玉皇大帝就是帝釋天。他的宮殿裡面有羅網,宮殿天花板外面有羅網。在我們世間,古時候的宮殿,中國的宮殿有,外國宮殿我去參觀,好像沒有,中國有。日本的宮殿有,日本從中國學去的,為什麼?宮殿是個藝術品,它的一磚一瓦、一根柱子、一根梁都是藝術,都有彩畫,那是非常名貴的藝術品。這些東西怕小鳥到梁上來蓄窩,所以它用一個銅絲編的網把它攔住,鳥飛不進去,人可以看,摸不到,所以在中國古時候的宮殿都有羅網,現在我們看不到了,但是到日本可以看到。我在日本,有一些寺廟,這大的寺廟有幾千年的歷史,它還是有,我們能看到它。帝釋天這個羅網那就很名貴,它是用寶珠編成,這個叫珠網。網有千珠,那我們能夠想像到它的珠很大,一千顆。一個殿,上面有這個網,網有一千顆珠。珠是圓的、透明的,所以像鏡子一樣它能夠照,每一個珠它都能照見其餘所有的珠。不但是珠,我們知道這圓形的,它面是凸出來的,它可以把整個宮殿統統照在裡頭。不但是千珠在裡頭,所有的景觀都在裡頭,都收在裡面。這是一重。你再仔細觀察,它每一個珠裡面,它有一千,其他的九百九十九個珠的光都在這一個裡面,就像兩面鏡子對照一樣。兩面鏡子對照,我們曉得,我走到當中去就看到重重無盡,這個珠的現象是如此。你在這裡面細看的時候,細看重重無盡,不止是一個。這個地方一一珠中各現一切珠影,這是第一重,前面第六門所講的。

  「而一珠中所現之一切珠影,復現於其餘九百九十九珠之中,是第二重之影現。如是千珠重重映現,無有窮盡」。就像兩個鏡子對照一樣,它是一千個,一千個鏡子在對照,你走進這裡面,你看的是什麼相?在隋唐那個時候,好像是賢首國師,講到這個重重無盡,在宮廷裡面講,皇帝聽不懂,無法體會這個意思,告訴賢首大師。大師就請皇上在宮廷外面做一個亭子,搭建一個亭子,八角亭。做好之後,國師請皇上把每一面,它八面,每一面放一個鏡子,這八面了。那個時候的鏡子是銅鏡,不是玻璃的,所以上下也可以做兩面鏡子,十面,然後請皇上到亭子當中站著看一下。他一進去一看,明白了,重重無盡,光光相涉,你看裡面到底有多少人?數不清。這是華嚴境界,這是真實、真相!事實真相。我們現在很糟糕,為什麼?這個帝釋天的羅網是透明的,像水晶珠一樣,我們想想我們身體每一個細胞,是不是一個透明的水晶珠?有沒有這個?有!經上不是明明說的嗎?一塵一毛,這個裡面什麼?這裡有大千世界,不但有大千世界,重重無盡,這真的不是假的。我們什麼時候能發現?明心見性就發現了,你就知道你身上每一個毛端、每一個細胞它起的作用,這個作用什麼?跟大千世界無量無邊諸佛剎土,就像資訊往來一樣,同時,遍法界虛空界,大到世界,小到微塵,全在裡面。這是佛法裡面講的科學,這絕對不是假的,這話說了幾千年。

  釋迦牟尼佛講《華嚴經》,成道之後第一部講的經,定中所講的,這個境界沒人能懂。佛要是當時把這個境界跟大家講的話,沒有人能接受,沒有人能聽得懂,為什麼?煩惱習氣一大堆,你怎麼會聽懂?所以大龍菩薩把它收到龍宮去收藏。釋迦牟尼佛出定講什麼?講《阿含經》,這都是我們要學習的,叫應機施教。這些凡夫什麼都不知道,你跟他講什麼?講做人的道理,就是我們今天講的,講倫理與道德。講道德、講因果,講這些小法,他能接受。《阿含經》是人天道,勸人斷惡修善,人應當要立志生天,天人比人間福報大,應當把目標定在天道。把這個三七日中講的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,這就藏起來、收起來,不談了。十二年阿含,這個基礎打穩了,再給你講方等。方等八年,方等是大乘教的開始,從轉小向大,好比辦中學。方等講了八年,加上前面的十二年,二十年,二十年的基礎才給你講般若。般若給你講真話,告訴你什麼?一切法是假的,不是真的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、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」,給你講這個,不斷不斷把學生向上提升。真正有頓悟的根性太少了,那種人不多,普通根性的人佔大多數。二十二年講般若,最後的八年講法華。《法華》這個教義跟《華嚴》是一樣的,跟你講真話。所以佛陀教學他有層次的,就像辦學校一樣,辦小學、辦中學、辦大學、辦研究所,它沒有學校的形式,這個諸位要知道。

  釋迦牟尼佛一生,就像中國過去私塾教學,學生不少。孔子當年在世的時候就是私人教學,已經不錯了,孔子有三千弟子,孔子教學只有五年,時間不長。釋迦牟尼佛從開悟之後他就立志教學,就不幹別的事情,七十九歲走的,他教了四十九年。四十九年都是中國古時候私塾這種狀態、這種形式,他教得非常成功。教學的範圍到後來也逐漸擴大,擴大什麼?學生當中有成就的,四面八方也去講經教學,把世尊這個教化擴大了,這影響大了,除印度之外,印度邊緣這些國家弟子們都曾經到達過。所以它是教育,它不是宗教。信仰宗教的人跟佛學習的人很多,我們在經上常常看到。佛沒有叫他改變信仰,因為信仰宗教跟釋迦牟尼佛學習沒有衝突、沒有關係,釋迦牟尼佛好像私人辦學校,你來求學。佛教我們什麼?普及的教育就是阿含,阿含能夠幫助你安定社會,裡面倫理、道德、因果講得很多很多。

  南傳的是小乘,最具代表性的是泰國。泰國我去過幾次,很遺憾的,小乘佛教沒有走教學的這個方向,如果它要落實在佛教教育,那泰國就非常了不起,它的社會一定長治久安,不至於有這麼多的動亂。泰國社會不安定的時候,學佛的人很虔誠,都是做的宗教儀式,求佛菩薩保佑、加持、賜福,讀誦經典而不知道經典什麼意思。雖然持戒律,為什麼要持這個戒律,佛為什麼制定這些戒律,不知道,所以它是屬於宗教。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是教育,這個要搞清楚,他是教人破迷開悟,才能夠離苦得樂。苦從哪裡來的?苦從迷惑顛倒來的。什麼叫迷惑顛倒?不了解事實真相。我們中國老祖宗教我們,教我們知道眼前這事實真相,這是很淺的,不是深的。頭一個曉得人與人的關係,五倫是講關係,關係搞清楚之後,那接著要講求要怎樣相處。

  關係是道,隨順這個關係的相處這是德,所以道德。道是自然的規律,不是人為的,不是哪個人創造的。父子的關係,夫婦的關係,君臣的關係,兄弟的關係,朋友的關係,這不是哪個人發明的、創造的,不是的,這自然的,所以這個是屬於道。父子有親,這是親愛。君臣有義,那個仁義,那是屬於德,我們怎樣相處,父慈子孝,這德。君臣,君仁、臣忠,這個忠義這就是德。朋友有信這是德,長幼有序那個序是德,序是秩序。再到普世的教育,講到五常,簡單,仁義禮智信,講四維、講八德,圓滿了,就講完了。人人能夠懂得、都能夠遵守,這個社會就是安定的、就是和諧的。人要教,不教他不懂,這個東西不是把它當經來念,念沒用處,要能夠落實到生活、落實到工作、落實到處事待人接物。所以佛教是佛陀的教育,它不是宗教,這一點我們一定要認清楚。

  可是今天佛教已經淪落到宗教,變成宗教了,釋迦牟尼佛會流眼淚,怎麼變成那個樣子?我們皈依佛陀,無論在家、出家,成為釋迦牟尼佛的學生弟子,如果對這個事實真相不了解,怎麼對得起釋迦牟尼佛?那就是我們必須從宗教把它回歸到教育,我們才對得起佛陀。釋迦牟尼佛在世,三十歲開始講經教學,七十九歲走的,沒有一天空過,天天講經教學。他什麼身分?職業老師,這名符其實,職業老師。教什麼?你現在經典就是當時的教材,小乘經裡面倫理、道德、因果講得很多,大乘經典裡面科學、哲學講得很多,經教的內容無所不包。社會大眾遇到釋迦牟尼佛向他請教,有問必答,這些答問也都記載在經典裡面,我們在經典裡面常常看到。世尊的存心慈悲到極處,無條件的幫助一切眾生。幫助是什麼?離苦得樂,消災免難。我們今天遇到這些災難,經典上都有,如何能化解我們個人的災難、化解社會的災難,今天是化解地球的災難,經典上有?有,你認真去學,肯定有效。最近我們這個協會,很難得大家提出修六和敬,六和敬就能夠化解地球的災難。為什麼?把我們的心態,不善的心態轉變過來。現在這個世界有許多志士仁人,科學家、哲學家、國家領導人,都在那裡告訴我們,和諧是今天最需要的。如果人人都念和諧,人人都走和諧這個方向,這個世界衝突沒有了,戰爭沒有了,戰爭是人禍。

  現在我們知道,我們在這個經裡面了解的有相當程度,知道物質的世界跟我們自己是一體的,我們的心正,我們的行為正,這個地球上許許多多的災變也都化解了。我們無論是有意無意動一個念頭,無論這個念頭是善念是惡念,要曉得它的波動周遍法界,當然周遍地球,會對地球產生影響。不好的念頭就會引發地球上所謂地震、水災、風災這些麻煩事情,乃至於瘟疫;一個善念就能把這些災難化解。什麼叫善念?什麼叫惡念?有個很簡單的標準,凡是自私自利的都是惡念,凡是利益社會、利益大眾的那都是善念,你看標準就這麼簡單。釋迦牟尼佛一生從來沒有一個念頭是為自己的,給我們做榜樣,給我們做典型,他了解得太清楚了。每一個念頭他不但對自己負責、對社會負責、對這個地球負責,他對遍法界虛空界負完全責任。這句話我們今天肯定了,為什麼?我們讀到「因陀羅網法界門」,讀到前面「微細相容門」,明白了,心裡沒有一個惡念。惡業眾生對我,我以善念對他,這才能解決問題,這世尊給我們做樣子。他老人家當年在世毀謗他的人有、障礙他的人有、批評他的人有、陷害他的人也有,他怎麼應對?在他心目當中這些人都是佛菩薩,都是自己的善知識,都是來考驗他,你所講的、你所學的到底是真的嗎?他禁得起考驗,他有一個正念,這個正念是什麼?「一切眾生本來是佛」。

  在《戒經》裡面講,有兩句話,「一切男子是我父,一切女人是我母」,他真做到了,他這不是假的、不是比喻,我們知道一體的關係就明白了。那父母責備我們,無理責備我們,我們還能夠怨恨他嗎?不可以。無故冤枉你的時候,看你有沒有德行,考考你。你說是惡意是善意?惡意善意不在別人,在自己。自己如果是善意,外面所有一切惡意到我這裡都變成善意;外面人是善意,我的心行不善,到我這裡都變成惡意。這種現象在今天的社會很普遍,諸位細細去觀察,你都能看得好清楚。只要心地清淨、心地善良,你就能看得很清楚、很明白。自己如果遭遇到了,那你就想到釋迦牟尼佛、想到諸佛如來、諸大菩薩,立刻就化解了。而且用什麼心?感恩心對待。為什麼用感恩心?如果他真的是善意,沒有問題;如果他是不善的意思,真的有嫉妒障礙這種心理的話,他造了很重的業,他要墮三惡道。他對我沒有傷害,對他的傷害大,所以我們自己在日常生活當中,修積一切功德要給他迴向,要幫助他消災免難,縱然墮惡道,少受一些苦,早一天能夠離開。我們要學諸佛如來的存心,要學諸大菩薩,不能用煩惱,用煩惱就冤冤相報,那你就大錯特錯了。那就是什麼?你跟他一般見識,學佛學了這麼多年,還跟這些人一般見識,那你學到哪裡去了?

  學佛,釋迦牟尼佛就是我們的榜樣,就是向他學習,就是向他看齊,這叫真學。經教是釋迦牟尼佛的言語,從經教裡面我們要體會釋迦牟尼佛的存心,釋迦牟尼佛的行為,你都能夠得到。佛弟子跟佛一樣心裡面沒有一個怨恨的人,你還有怨人、還有恨人,錯了,你還是凡夫,你還是離不開六道輪迴。你一定要像歌利王割截身體一樣,把你凌遲處死沒有一絲毫怨恨,為什麼?沒有生死,哪來的生死?割截什麼?割截身體,身體是假的,不是真的,這個身體捨掉之後立刻又換個身體。這個假身體被割截,壞了,換個身體,金剛不壞身,比這個身體好多了。所以沒有怨恨還感激,讓我很快的換一個新衣服。所以真的沒有一絲毫怨恨,這你得要了解真實狀況,你才能做到;你要不了解事實真相,你做不到。所以佛教導我們,學佛頭一個放下我執,《金剛經》上講的「無我相、無人相、無眾生相、無壽者相」。這個境界不是很高的,入門的,在小乘須陀洹,在大乘《華嚴經》上講的初信位的菩薩,四相破了。我們有沒有學到?學到這個才算是釋迦牟尼佛正式的學生,位子很低,小學一年級,不高,距離學位還很遠。學位,第一個學位是阿羅漢,好像你念大學學士學位,拿到學位了。這才是個須陀洹,距離阿羅漢,小乘講四果四向八個階級,八年級的時候你才能拿到學位,你這才一年級。我們沒有到這個境界的時候,我們在念幼稚園,一年級都還沒拿到,這個自己一定要知道。佛實在是慈悲到極處,知道末法時期的眾生業障深重,沒有能力斷惑,這是真的不是假的,解悟的人有,證悟的人沒有了。所以這個得要感恩阿彌陀佛,不但我們感恩,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都感恩阿彌陀佛。為什麼?他這個法門業障深重無力斷惑也能得度。諸佛如來為什麼感恩?為我們這些眾生感阿彌陀佛的恩。為什麼為我們眾生?我們跟他是一體,我們不知道,他知道。所以阿彌陀佛來度我們,他們心裡生歡喜,他們感恩,他們讚歎。你家裡面的親人,有人幫助他,你感不感心?一個道理!

  我們今天在《華嚴經》上遇到這個經文,才真正知道遍法界虛空界跟自己是一個生命共同體。不只是一家,它是一體的關係,這個關係多麼親密。而且為我們說出,這個一體太深了,重重無盡的涉入,不是一層相即相入,重重無盡的相即相入,那個根多深。我們今天讀到經文,我們相信釋迦牟尼佛的話,他決定不是騙我們,他的話是真話,他所說的完全是事實真相,沒有加一點,也沒有減一點,叫不增不減。我們能夠聽到、能夠聽懂、能夠明瞭,不容易!《彌陀經》上跟我們講的善根福德因緣,善根是什麼?聽了佛的話能信、能解,這善根;福德是什麼?能行,真幹,那你就有福了。善根福德具足,你求生淨土哪有不往生的道理!善根福德具足了,佛教我們放下的、教我們捨的,你才能做得到。你做不到,善根福德不足。從這些道理、這些事實真相裡面,我們逐漸逐漸覺悟了。世尊對我們最大的恩德是什麼?講經教學,如果不講經教學,我們怎麼會知道?讀不行,讀不懂,沒有人講解,不懂。所以他老人家在世,四十九年沒有一天休息,一個人遇到他跟他講,兩個人遇到他也跟他講,隨時隨處都是道場,都是教學室。所以做佛弟子,做佛的真實弟子,真學、真幹。學會了,就像佛一樣到處去講,諸佛護念,龍天善神擁護你,為什麼?尊敬佛陀,所以也就敬重佛弟子,就這麼個道理。你不必求護法神保佑,他自己來保佑你,因為你真幹。你要不幹,天天求他,他也不會保佑你。所以對護法神不必攀緣,認真努力,那是他的本分、是他的使命,他會盡忠職守,一定做到護法的工作。

  再看下面文,「《大疏》云:若兩鏡互照,傳耀相寫」。《大疏》就是清涼大師的《疏鈔》,《華嚴經》上的。你看兩面鏡子互照,這個我們,尤其在現在很多電梯裡面都安裝著鏡子,你都常常能夠遇到,遇到這個境界就想到《華嚴經》的經文,我們從這個裡面去體會。「在本經中」,前面講的都是《華嚴》,現在我們再看《無量壽經》。《無量壽經.寶蓮佛光品》,這是第二十一品,有這麼一段經文。「眾寶蓮華周滿世界。…一一華中」,注意這一句,每一朵花中,你看這個寶蓮華周遍極樂世界,到極樂世界無論到哪裡,你都能看到蓮花,所以它也叫做蓮花世界。「一一華中,出三十六百千億光」。三十六不是數字,是表法的,代表什麼?代表無盡,無量、無數、無盡,它代表圓滿,這是密宗裡常用三十六。所以《華嚴經》宗教顯密全都在裡頭,《無量壽經》亦如是。宗門,宗是講禪宗,教是講教下,顯教、密教教義都在這個經裡頭,所以這個經叫大圓滿。極樂世界亦如是,也是大圓滿。

  「一一光中,出三十六百千億佛」。諸位要知道,蓮花放光,光中化佛,一個蓮花無量光,一個光裡頭無量佛,你說它有多少佛?「一一諸佛,又放百千光明,普為十方說微妙法」。這些化佛自自然然往十方去了,光到哪一方?哪一方跟他有緣他就到哪一方,眾生有感佛就有應。我們要說了,我們現在這個地球上的人,跟阿彌陀佛應該是很有緣分,沒錯,確實跟極樂世界緣分很深。觀世音、大勢至過去沒有成佛之前,都是在娑婆世界修的,也就是跟我們是老同鄉,有這樣的關係。現在在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兩個助手,關係確實密切。佛放光有沒有照我們?有,我們都在佛光當中,為什麼沒有感覺?我們有一層很厚的鐵甲包覆著我們,光透不進來,這個鐵甲是什麼?妄想、分別、執著,這真的,一點不假。如果我們的妄想分別執著淡一點,你就感覺到,你感覺到佛光加持你,佛光加持幫助你長智慧,煩惱輕、智慧長。很可惜你自己保護得太緊,你不願意接受,佛也不勉強你。佛菩薩對眾生總是隨緣,你看《普賢行願品》講的隨喜功德,「恆順眾生,隨喜功德」。諸佛菩薩從來不勉強一個人,你造善他歡喜,你造惡他在那裡嘆息,他不干涉你,都隨你,知道慢慢將來你都會回頭,這是早遲的問題,肯定會回頭。

  「如是諸佛,各各安立無量眾生於佛正道」。這就是這些諸佛到十方世界教化眾生,以什麼身分?應以什麼身分得度就現什麼身。都是諸佛!到十方世界去化身,應以菩薩身得度就現菩薩身,各個宗教都不例外。在佛門裡應以阿闍梨身就現阿闍梨身,這我們講出家人,我們稱法師;應以牧師身得度他就現牧師身,基督教的;應以阿訇身得度就現阿訇身,伊斯蘭教的;應以童男童女身就現童男童女身,不一定,這是恆順眾生,像《楞嚴經》上所說的,「隨眾生心,應所知量」。單就極樂世界這些化佛,這個數量就無法計算,比我們地球上的人多,地球才六十幾億,算什麼!極樂世界一朵花,花裡的一個光,就比我們地球上的人多多了,我們就比不上它了。所以你要真正了解極樂世界、認識極樂世界,你能不發心去嗎?哪有這個道理!你不想到極樂世界去,你無知!那麼好的地方你還在懷疑,你還在猶豫,這什麼?這是你自己沒福報,你善根福德不夠。你真曉得之後,真的是萬緣放下,一心一意求生淨土,肯定是這樣的,你求生淨土,你這一生當中決定成功。你修其他法門,你就是全心全意,你一生當中未必有成就。為什麼?你煩惱習氣沒斷。極樂世界能成就是你帶業往生,你煩惱習氣不斷都行,這是無比的殊勝。遇到這個機會,你這一生要沒有發這個心,要去不了極樂世界,你可冤枉!你錯了。你一生當中最大的錯誤就這樁事情,其餘事情那叫雞毛蒜皮,小事,這是不能不知道的。

  底下文說,「上第六門中已明一一光中出三十六百千億佛是微細相容門,彼乃一重之相即相入」。這個道理我們明瞭。「更徵其前後之經文,則可廣顯重重無盡之相即相入之妙義」。真的是其深無底,我們要能夠體會到這個意思,這是事實真相。「一阿彌陀佛國中,有無數寶蓮華。一一華中放無數光,一一光中有無數佛。一一佛放光說法,安立無量眾生於佛正道」。這是不可思議的境界,極樂世界其他的不必談,你就談光中化佛這樁事情,你嚮不嚮往?你想不想去?在這裡是聽說,這是把極樂世界狀況這麼一點點向你匯報,你真聽清楚、聽明白了,這就是往生三個條件裡的一個,因緣。善根福德因緣,這個因緣你有了,你遇到了。下面問題就是善根福德的事情,什麼叫善根?你相不相信?你有沒有聽懂?聽懂了,真相信,這叫善根,你有了善根。還差一樣,福德,你有沒有福?福是什麼?真幹,真正發願求往生。求往生,給諸位說,你這一生當中就這一部《無量壽經》,或者是《阿彌陀經》,就一部經就夠了。不能搞太多,搞太多就搞雜了,就這一部經,什麼咒都不要念了,一門深入、長時薰修。多長的時間?一般講三年就夠了,你就有把握往生。前幾年,大概也就三、四年前,深圳有個年輕的居士,三十出頭,黃居士。聽到淨土法門他發心,聽說念佛只要三年就能往生,他就做實驗就閉關,向小莉居士護持他,護關。他念了兩年十個月,還差兩個月才圓滿,他就預知時至往生了。這是什麼?做樣子給我們看,是真的不是假的。一切放下,他在關裡面就是一部《無量壽經》、一句阿彌陀佛,兩年十個月搞成了。阿彌陀佛接他走了,預知時至,沒有生病,走得多自在。這是最近給我們做了一個證明,他的功德也很大,我們這是在勸轉,勸大家,他是在那裡做證明,三轉法輪這是作證轉。

  我們看末後這一段,「如是則極樂國中,有無數蓮,蓮放光,光現佛,佛現國土,土中又有無數蓮,蓮復放光現佛。每一蓮華喻一帝珠,如是蓮華周遍佛國」。這一段是講重重無盡,這個性德裡面這一條是非常非常重要,這一條也是非常非常的難懂,確確實實能幫助我們破疑生信。我們真的明白了,對自己的修行有大幫助,許許多多的疑惑都能夠化解,不再疑惑,許許多多不能放下的,你明白之後,你自自然然統統放下了。為什麼?你知道,原來不放下是障礙,障礙什麼?障礙你性德現前。你的性德,佛講得很好,智慧德能相好你為什麼得不到?就是因為你有障礙,你把障礙一放下,你全得到了。特別是我們遇到這個法門的人,我們一心求生淨土,沒有到淨土的時候現在就得到,何況將來生到極樂世界。沒有生到極樂世界現前就得到,現前得到是什麼?身心健康,本身問題解決了,家庭幸福、事業順利是你現前得到的。雖然過的這個幸福生活,你心地清淨一塵不染,這是什麼?這是你放下了,智慧開了。

  這一部《無量壽經》展開是什麼?是你的家譜,裡面所說的是你家裡的歷史、是你家裡面的事情,不是外事,與別人不相干,這全是我家的。人家問你家什麼樣子?你把《無量壽經》送一本給他,我家就這個樣子,你看你多自在、你多快樂。那你是真正的,我們世間人講大福德的人,那福人居福地,你只要住在香港,香港這個地區不遭災難,不用什麼六和敬,一個人就夠了,這真的一點都不假。所以問題就是我們是不是能透?能透到什麼程度?這個重重無盡這是有深度的了。我們來聽經、讀經自然就有味道,有法味了,這個法味嘗到才真正相信古人講的話,真話不是假話,「世味哪有法味濃」,這世味,世間味道沒有法味濃,世味哪有法味濃。你真嘗到味道了,清淨心現前,平等心現前,智慧也現前,你得自在。你的慈憫心現前、愛心現前了,你看到芸芸眾生,遭遇到今天這樣的苦難,你會憐憫他,你會幫助他,你用什麼方法幫助他?你用認真修持方法就是幫助他,別人看不到,你這個真正修持的,現在科學講你的波不斷向外擴展,對他們有好處,在佛法裡面講是放光。你看到這個是極樂世界蓮花放光,光中有佛,佛又放光。我們今天在學習,我們也在放光,我們現在雖然是自己有障礙,看不見,但是真的是在放光。經上告訴我們,我們念頭才動就周遍法界,《還源觀》上講的能講錯嗎?我們一個念頭,不管是有意無意都能出生無盡,而且還是含容空有,這是不可思議的性德。你有智慧,你自自然然懂得用什麼方法來幫助這個苦難眾生、來幫助這個地球。

  末後這一句總結,「可見本經正顯《華嚴》因陀羅網重重無盡、事事無礙之玄門」。這結得好,《華嚴經》上說得這麼清楚,《無量壽經》同樣講得清楚,這就是說把《無量壽經》跟《華嚴經》拉平了。所以古人說《無量壽經》是中本《華嚴》,說得有道理,不是隨便說的。這個話如果他不是真正把《無量壽經》圓滿通達了,這句話說不出來。能說這句話的是法身菩薩,不是凡人。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習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