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mtbcollege logo
 
简体 正體
綱目模式
頻次搜索 
AND OR
 
12-017-1203 主講人 : 淨空老法師
             小字號    中字號    大字號

大方廣佛華嚴經  (第一二0三卷)  2003/12/26  澳洲淨宗學院  檔名:12-017-1203

  諸位同學,請看「光明覺品」,文殊菩薩所說的偈頌,第一首:

  若有見正覺,解脫離諸漏,不著一切世,彼非證道眼。】

  這是第一首。諸位仔細看看,這首偈有沒有問題?『若』是假設,假設有明心見性的,有一個人證得法身菩薩的果位。『解脫離諸漏』,就是斷了煩惱,煩惱斷盡,他證得大自在。『不著一切世』,一切世間法他都不執著了,我們在經上常講的,不分別、不執著。在九法界裡頭沒問題,這個講法是正確的,但是在圓頓大法裡面講,這個說法有問題。你看最後,『彼非證道眼』,他沒有證道,為什麼?我們看看清涼大師的註解,看大師是怎麼樣給我們介紹的。

  註解裡面,「謂菩提體德,超絕一切」。大師舉《佛地論》來說明,「佛地論明,佛非漏非無漏,亦應於世,非著非無著,今乃見佛,內離諸漏,外不著世,則有漏可離,有世不著,取捨未亡,此見違理,故非道眼,證道眼者,無分別故」。這幾句話說得很明白,菩提之體就是真心,就是本性。本性不是物質,用現在的話來說,它是一個能量,是一種能量,這種能量是宇宙的本體。不但一切物質是它變現出來的,非物質也是它變現出來的。什麼是非物質?虛空不是物質,虛空也是它變現出來的。佛法裡頭常講虛空、法界,法界就是我們現代科學裡面所講的不同維次的空間,在佛法裡稱為法界。這裡面剎土,剎土是我們今天講的星球、星系,星球裡面所有一切的生物與無生物,這就全部都說盡了,從哪裡來的?自心顯現出來的,而且是自然顯現的。一切有情眾生、無情眾生、森羅萬象跟自己是一體。所以,能現的性體超絕一切,不但超物質也超非物質,說什麼都說不上,它是一切的本體,這一句是總說。

  佛法裡面,我們學習終極的目標就是回歸自性,把宇宙萬有的本體找到,這門功課就圓滿了,才是真正畢業了,在佛法裡面他的果位就是佛陀。正如同現在大學裡面的學位一樣,最高的學位是博士,在佛法裡頭最高的學位就是佛陀。所以佛陀是學位的名稱,人人都能成佛,人人本來是佛,你看看這多公平,真正的平等。菩薩是次一級的學位,像現在大學裡面的碩士,阿羅漢是最低的學位,學士。所以,佛、菩薩、阿羅漢是佛教育裡面學位的名稱,我們要搞清楚。他不是神,不是神仙,你把他看成神仙,那就完全錯了;佛不是上帝,上帝只能有一個,不能有兩個,佛是無量無邊。就好像學校裡博士班,前幾天我們參加昆士蘭大學和平研究所的學生畢業典禮,我們看到博士班畢業的學生二十多個人,碩士、學士,那一天總共好像有四百多人。

  所以,人人都可以成佛,上帝也可以成佛,上帝是政治裡頭的領袖,他也可以在大學拿個博士學位。所以,佛教是教育,不是宗教。佛教裡面也有神,那些神都是護法的,都是來當義工的。那些神裡面也有不少拿到學位了,神裡頭有羅漢、有菩薩,也有佛,佛是倒駕慈航,應以什麼身得度,他就現什麼樣的身。佛法裡面這些事相,我們搞清楚就沒有迷信了,這一定要懂得。

  《佛地論》上說,佛不能說有漏,也不能說無漏。為什麼?《壇經》裡頭有句話說得好,有漏、無漏是二法,二法就不是佛法,佛法是不二法。這是六祖答覆印宗的,你們想想這個味道,六祖是真的悟了。印宗法師問的,不是問有漏、無漏,他不是問這個問題,他問的是禪定、解脫。能大師回答,「禪定解脫是二法,二法不是佛法」。不是佛法就是沒覺!佛法是大徹大悟,你還有分別,你還有妄想,你沒覺悟。你看看,你提出來的不是有妄想、分別、執著嗎?你沒有覺悟。覺悟的人怎麼樣?分別沒有了,執著沒有了,妄想沒有了,試問問你還有什麼問題?沒有問題了。離妄想分別執著,你才能見事實真相,事實真相是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不可思、不可議。

  大乘經上講「言語道斷,心行處滅」,心行處滅就是沒有起心動念,在起心動念之處消融了,不能說,說不出來。古大德有個比喻,「如人飲水,冷暖自知」,你喝一口水,人家問這水熱不熱?你說很熱,他沒有嚐過,究竟熱到什麼度數,不知道;你說不熱,不熱到多少度數,也不知道。必須自己親自嚐一口就明白了,說不出!所以,凡是你能夠思惟的,凡是你能夠想像的,你能夠說得出的,都落在相對裡頭。在佛法裡面我們講聖,聖的反面是凡,佛的反面是眾生,菩提的反面是煩惱,智慧的反面是愚痴,都是對立的。對立的如果沒有了,你怎麼說?說不出!所謂是開口便錯,動念即乖,只可意會,未可言傳。這是真正的道,你怎麼能說得出來!

  現在這一首偈子,『若有見正覺』,有見就有無見,有解脫就有無解脫,乃至「不著一切世」,一切世有,你不過就是不著而已,你還有著,還有不著。所以說「取捨未亡」,取捨未亡是你的妄想執著還沒放下。所以,這些思想、這些言論違背了性德。何以故?性德裡頭這些東西統統沒有。六祖惠能在《壇經》裡頭講,「本來無一物,何處惹塵埃」。清淨心中,就是你的真心,真心裡頭什麼都沒有。你要是執著「真心裡頭什麼都沒有」,你這個話錯了,為什麼?你的真心裡頭有個「什麼都沒有」。「此見違理」,所以「故非道眼」,你沒有見道。為什麼?「證道眼者,無分別故」,真正證道的是什麼人?真正證道的時候,沒有起心動念,沒有分別,沒有執著。

  無論是宗門教下,乃至於念佛人,念佛念到什麼程度?念到理一心不亂,就是證道了。理一心不亂跟禪宗裡面大徹大悟、明心見性,跟教下大開圓解,是同一個境界,這個境界在《華嚴》裡面就是圓教初住菩薩,發心住。我再給你說菩提心,這十幾年來我們常講,真誠心、清淨心、平等心、正覺心、慈悲心,真有。有沒有這個名字?沒有。有沒有這個分別?沒有。有沒有這個執著?沒有。有沒有這個念頭?沒有。但是這五種心確實存在,確實起作用,雖然它存在,雖然它起作用,絕對不落在分別執著裡頭,決定不落在起心動念裡頭,你就真正證道了。在這個位次上,你就是圓教初住菩薩。

  你還有這個心可以證得,「我現在得真誠心了,我現在得清淨了」,「我」,你看你四相沒有除,你還執著我相、人相、眾生相、壽者相,你還是凡夫一個,沒脫離!你沒有離開妄想、分別、執著,換句話說,你依舊用的是心意識,用心意識就是凡夫,就不是聖人。聖人離心意識,心,不落印象,阿賴耶識,不用阿賴耶識,不落印象;第七識末那是執著,你不執著,不用第七識;第六識是分別,你不分別。所以你不用第六識,不用第七識,不用第八識,轉八識成四智,你不用它就轉過來了。這個東西就在日常生活裡頭,要真練,真幹!那你就是真正學佛,你在這個世間叫遊戲神通,你真得大自在,於一切法確確實實不分別、不執著。

  釋迦牟尼佛當年示現在世間,還不是示現八相成道,還不是為大家講經說法三百餘會四十九年,這是怎麼回事情?他有沒有著世間?給諸位說,他沒著,不但沒著,他一個字也沒有說過。這個話我們聽了不懂,一個字沒說,說了四十九年,天天都在說。他真的沒有說,他要說了他就有妄想、分別、執著,那叫無說而說,說而無說,沒說一個字,沒動一個念頭。那他說的那些經算什麼?那些經叫隨順眾生。你們眾生叫這是一枝筆,我也拿起來說這是一枝筆,這是藍色的。是你們有這個分別執著,我隨順你的分別執著,我自己有沒有?沒有。諸佛如來、菩薩、羅漢應化在世間,就是這樣的,所以叫恆順眾生,隨喜功德。你要不順他,你就沒有辦法幫助他覺悟,沒有辦法幫助他回頭,這叫做善巧方便。

  佛菩薩他們能做到,他們確確實實六根在六塵境界裡頭沒有起心動念過。就像我們敲鐘、擊鼓一樣,佛經上世尊常常用這個做比喻,「大叩則大鳴,小叩則小鳴,不叩則不鳴」。你叩它,它鳴,它有聲音,它那個聲音、那個反應,它沒有起心、沒有動念、沒有分別、沒有執著。如來、菩薩為一切眾生示現說法,就跟鐘鼓一樣,眾生叩他,那叫感,他的應叫感應;眾生有感,佛菩薩就有應。感是有心的,應是無心的,有心就造業,無心不造業。所以佛跟大家講法,用一個方便的話來說,佛說諸佛菩薩是淨業,實際上淨業也沒有。為什麼說淨業?因為你們凡夫造的業是染業,佛菩薩什麼都沒有造,哪來的染?染、淨都沒有。有染才顯淨,有淨才顯染,它是對立的。一個沒有了,那一邊也沒有了,你要明白這個道理。所以,很多很多話佛是不得已而說的,你千萬可不能執著,一執著你就錯了。

  這首偈如果是在九法界裡面,正確,一點誤會都沒有,在大乘圓教裡頭就講不通,哪有這麼多廢話!哪有這麼多知見!這些地方我們要細心去體會、去觀察。這首偈是反顯,從反面顯示菩提超情,正覺就是菩提。菩提是梵語音譯,翻成中國意思就是正覺,覺是覺悟,覺悟上加個正,與性德完全相應。如果與性德相違背的,那個覺是邪覺,我們叫邪知邪見,它是與道德完全相違背的,那個要造罪業;正覺是功德,成就無量功德。九法界裡頭可以這麼說,沒錯,你說「解脫離諸漏」,九法界行。二乘人、權教菩薩,把八十八品見惑斷了,把八十一品思惑斷了,有能斷、有所斷,有能、有所,沒見性,能說不著一切世間法。我在一切世間法裡面,不分別、不執著,九法界裡頭行,講得通,一點問題都沒有,沒有過失。在一真法界就不行,你要有這些知見,你決定沒有辦法證得一真法界。證一真法界,這些知見統統沒有了。所以,前面講任運、自然,沒有一點點意思在裡頭;有一點點意思在裡頭,一真法界就沒有辦法求,你還是在九法界裡頭。

  不但一真法界法身菩薩如是,我們現在明瞭,在《金剛經》裡面佛舉了例子,小乘初果須陀洹。我們原先總以為《金剛經》是法身菩薩的境界,也就是圓教初住菩薩的境界,不是小乘境界。但是佛在經上講,須陀洹已經不著證須陀洹的相,這個我們念了之後,感到非常訝異。小乘須陀洹就不執著斷證的相,這個希有!然後好好再想想,真有道理,他如果執著的話,他就沒有辦法證得初果。初果是聖人,凡夫才有執著,有能證、有所證;能、所這個念頭斷掉了,這才叫真的是聖人。所以,我講《金剛經》的時候跟諸位同學們說,四聖法界,這是九法界裡頭的,四相破了。

  因此,小乘須陀洹不執著證須陀洹這個相,才能超越六道輪迴,生到四聖法界,四聖法界是相似位。在這裡面更進一步,把四見也斷了,這才能脫離十法界,契入一真法界,華藏跟極樂。四相、四見統統破了,換句話說,於一切法決定沒有起心動念,決定沒有分別,沒有執著。這個境界裡頭,宇宙是一,法界是一。整個法界裡面,我們今天講的「和睦相處,平等對待」,本來平等,本來和睦,你要再加一個平等、和睦,那你就迷了,那叫什麼?叫知見立知,佛說是無明本。法法具足,一樣都不欠缺,你就是不能加一點意思在裡頭。它原來就是和睦的,原來就是平等的,原來就是包容的,我們講這麼一大堆,講仁慈、講博愛,它本來就是這樣的,你說了就變成一點意思加在裡頭,錯了!所以這些話在九法界裡講沒有問題,在一真法界裡頭,動這個念頭你就墮落了。

  可是,凡是證得、契入一真法界的人,他再不會起心動念,所以他不會落在九法界裡頭,那叫什麼?那叫念不退。三不退裡頭,「位不退」,位不退像小乘須陀洹就證得了;大乘法裡面,此地講的信解菩薩,信解菩薩是十信位,初信菩薩就不退了,就證得位不退。「行不退」是講大乘菩薩,絕對不會退墮到二乘,大乘菩薩永遠是犧牲奉獻,不像二乘,二乘幫助別人是有條件的。大乘幫助一切眾生沒條件,換句話說,絕對不會退到有條件來幫助人,他是無條件的,真正的菩薩,所以行不退。證得初住位是「念不退」,念是起心動念,他不會再起心動念了,還會起心動念,那不是法身菩薩。還會起心動念,在念佛法門裡面講,他絕對沒有到理一心。事一心裡面,不分別、不執著,是事一心;不起心、不動念是理一心,這個難!我們一般人沒有法子控制。到不起心、不動念,給你說,晚上不會作夢,作夢是起心動念,這是最容易能夠覺察到的。你還會作夢,你就曉得這功夫多麼多麼難!

  我們在這一生當中,能夠把分別、執著盡量的把它降低,盡量的把它淡化,對我們念佛往生就有很大的幫助,這樁事不能不知道。如果分別、執著太濃,過分的在意,對自己修行往生肯定造成障礙。下下品往生也暫時把妄想、分別、執著放下,最後那一念,那一念裡頭沒有,於一切法沒有分別、沒有執著,才能往生;有一點點分別、執著,那又回來了,又搞六道輪迴。你要懂這個道理,你才會明白像李老師所說的,念佛的人多,往生的人少。他老人家常講,一萬個念佛人,真正能往生的只有兩、三個,你就懂得他這個話的意思。那兩、三個人是怎麼往生的?臨終最後一念,於世出世間一切法沒有分別、沒有執著,他往生了。由此可知,這個功夫一定要在平常生活當中去做,到臨終你才有把握;你要平常不用這個功夫,到臨終真的沒有把握。

  所以,佛法裡頭常講,《飭終津梁》講得很明白。人斷氣之後,呼吸停了,心臟跳動停止了,我們一般醫學界宣布這人死了。在佛法裡面講,他的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這五識不起作用了,但是第六識、第七識、阿賴耶識還在活動,沒走!他還有知覺,我們一般人不知道。所以《飭終津梁》裡面說,人斷氣之後八個小時不能碰他。為什麼?你碰他,他會感覺得痛苦,他會生煩惱,這個煩惱就是分別、就是執著,這個念頭一起,不能往生了。最安全的是十二個小時到十四個小時,這是最安全的,不要去碰他。真的,在這個時代講緣分,現在人生病多半在病院,病院人一斷氣馬上就移動放到太平間去,放到冰櫃裡去冰起來,那個冰就叫寒冰地獄,苦不堪言!自己做不了主,聽人擺布,你就曉得這多麼恐怖,不能往生了。

  真正明白這樁事,自己趁早要做準備的功夫,走的時候預知時至,沒有病苦,不需要人幫助,這是最高明的辦法,知道哪一天走。這種人走沒有中陰,他真的到極樂世界去了,這裡一斷氣,他那裡就去了。所以,他的身體人家怎麼擺布沒有關係,他的神識到極樂世界去了。有這種功夫的人,我們在這麼多年當中看到不少,聽到的更多,我們自己要珍惜、要努力。

  說個實實在在的話,凡是往生的,即使是下下品往生的,都是累劫修行的成果,不是一生一世。我們今天有幸在一起共同學習這部大經,這是希有的因緣,從這個地方就肯定,你過去生中多生多劫已經累積很多的善根,你絕對不是這一生當中才開始,不可能!那要說,大概我的功夫不夠!這肯定的,功夫要夠了,你早就脫離六道輪迴,你就不可能再來。當然,累劫修行的功夫都不夠,或者是緣不具足,總是有原因的,你沒去得成。這一生當中得人身,又遇到佛法了,遇到之後生歡喜心,這是好現象。希望這一生當中遇到了,你把這個機會掌握住,決定不空過,下定決心,放下萬緣,一心念佛,求生淨土。過去功夫差一點沒有關係,我在這一生當中,我勇猛精進可以補足,那就成功了,不能夠自暴自棄,一定要勇猛精進。

  此地的標準是法身菩薩的標準,在念佛法門講是理一心的標準。所以他的話,如果是事一心、功夫成片,沒有問題,這正確的,理一心那就錯了。理一心決定沒有分別,分別都沒有,哪裡還會有執著!執著是比分別更嚴重一層的煩惱。所以你要曉得,分別、執著之害,害得我們生生世世不能成就,這一生要放下。放下,要隨緣,所以什麼都好,你們說什麼都好,我統統沒有意見,沒有意思,恆順眾生,隨喜功德。

  再看下面偈子,開頭清涼大師《疏鈔》裡頭說「餘偈」,餘偈就是後面的九首。文殊菩薩這裡總共講了十首,前面是第一首,是反顯。「餘偈順顯見理之益,皆上三句觀相,下句觀益」。一首偈是四句,前面三句是觀相,最後一句第四句是觀益,利益。我們看第二首:

  若有知如來,體相無所有,修習得明了,此人疾作佛。】

  『疾』是快速,清涼大師告訴我們,說「於中九偈,各是一義」,後面這九首偈,每首偈講一樁事情。「且分為四」,就是九首分為四段,「初六」,就是第二首到第七首,「觀佛」;「次一」是第八首,是「趣求」;第九首是「觀生」,觀眾生;最後一首是「了法」,明瞭諸法實相。這就是十首偈,後面九首分為四段,前面六首(第二首到第七首)觀佛。

  這首偈(第二首)「正顯佛菩提性,本來自空」。『若有知如來』,「如來」就是講自性,從性上說的。佛經上常常用佛、用如來,它的意思不一樣,說「如來」,都是從性上講的,說「佛」,都是從相上講的。性是『體相無所有』。佛法裡面講「真空妙有」,體是真空,相是妙有,妙有非有,真空不空。真空怎麼不空?它會現相。相是妙有,妙有是非有,即相離相,這個態度就對了。為什麼即相離相?因為相是當體即空,了不可得。現在時間到了,這首偈我們下一堂課接著講。

  諸位同學,請看文殊菩薩說偈第二首:

  若有知如來,體相無所有,修習得明了,此人疾作佛。】

  這第二偈,清涼大師給我們說,「正顯佛菩提性,本來自空,稱此而知,則無上失」。「上」就是前面一首,前面一首有過失,第二首就沒有過失了,你是正知正見。這個境界不是凡夫境界,甚至於說不是九法界的境界,何況凡夫!因此我們讀了是很不容易理解。也就是說,不是我們的常識,我們從來也沒有想過這個問題,在這個地方是突然看到的,免不了訝異。大乘圓教到底講的是些什麼?它講的是事實真相。

  『若有知如來』,「如來」是性體,是自性。前面跟諸位說過,佛經上,大乘經教裡頭,講佛、講如來,如來跟佛是一不是二。為什麼用兩個名詞?兩個名詞當然表法不相同,說「佛」是從相上說,說「如來」是從性上說,這就不一樣。性相是一不是二,還是立兩個名詞,為了解說方便起見。這是一種不得已的設施,你要真正懂得這裡頭的意思,願解如來真實義。

  自性,『體相無所有』。清涼大師註解裡頭說得很清楚,「體謂真性,相謂德相,並性無所有,竟何所離,本無有著,誰為無著」。這就是說明,離前面所說的過失,前面是著了相,這才真正離相。我們在六祖《壇經》裡面看到很明顯的例子,神秀大師跟惠能大師兩個人的偈子。神秀大師他的偈子是「身是菩提樹,心如明鏡臺,時時勤拂拭,勿使惹塵埃」。這個偈子我們容易懂,確實是我們現前的境界,我們應當作如是觀,依照這個來修行,所以五祖說有大利益。六祖的偈子是把他這個偈子修正,「菩提本無樹,明鏡亦非臺,本來無一物,何處惹塵埃」。你們想想看,神秀的偈子就好像前面第一首,惠能大師的偈子就像現在的第二首,「體相無所有」。

  我在講席當中跟諸位同學做過多次報告,佛法裡頭最大的一部經是《大般若經》。《大般若經》有六百卷,這六百卷講些什麼?我們用一句話來答覆。六百卷《大般若經》講什麼?一句話,就是「諸法實相」,一切法的真相。「諸法實相」這是經上的話,用現在白話來講,就是一切法的真相。真相是什麼?「一切法無所有、畢竟空、不可得」。釋迦牟尼佛二十二年講般若,就講這一樁事情,給你講體相無所有、體相畢竟空、體相不可得。體相就是諸法實相,你要真正明瞭了,你就如如不動,不動智佛就現前了,不動智佛原來是自己的自性。

  你看看清涼這裡講得多好,體是說的真性,相是講的德相。用現在的話來說,體,現在科學家說它做能量;相,科學家說它是物質,自然現象。科學家用的名詞術語跟佛法不一樣,但是說的事是一樣的。佛確確實實是徹底明瞭體相的真相,科學家還在摸索,還沒搞清楚,疑慮重重。我們一般人說的是一知半解,於是這裡有很多錯誤的看法、想法,這些錯誤的看法、想法就指導人的思想行為,思想行為產生錯誤,就招來不如意的果報,我們今天講的天災人禍。天災人禍從哪裡來的?佛說得好,從心想生。錯誤的心想,錯誤的行為,經教裡常講的起惑(起是生起,生起迷惑)、造業,後面是果報,六道三途果報是這麼來的。

  我們今天生活在這個地球上,在現前這個階段,災難頻繁,核武、生化,這是二次大戰之後的發明。科學技術真的是突飛猛進,後果是什麼?使全世界的人沒有安全感,人心惶惶,你說這種先進的科技是福還是禍?為什麼要發明這些東西?現代確實有不少科學家、哲學家、宗教家,他們常常在說,科學技術發達到極處,人類道德完全崩潰,這個世界末日就到了。在地球上,這個現象不是我們現代這一次才發生,許多人肯定,上一次發生的這個事情大概在五萬年前。這個世界上科技也是達到尖端,亞特蘭提斯,科技文明發展的成就,我們現在科技還比不上。

  他們那個時候用的能源不是石油,是從太空當中引進到地球來的,這個能源是光,產生熱量,沒有聲音,沒有染污。所以那時候他們的飛機、汽車都很安靜,沒有聲音,比我們現在先進多了。也是道德倫理完全崩潰,整個大陸沉到海底,現在的大西洋。至少沉沒下去已經有三萬多年,他們估計是在三萬年到五萬年中間。有人說,亞特蘭提斯這個大陸慢慢又會浮起來,但是這個大陸浮起來之後,美洲的東西兩岸會沉到海底,歐洲會沉到海底,所以現在人很不願意它浮起來。有科學證明,它確確實實現在已經有往上漂浮的跡象。有些預言家說到,這個大陸浮起來的時候,大概在二千一百年左右;換句話說,距我們現在一百年之後。它浮起來不是突然浮起來,是慢慢浮起來。

  現在地球上的科技又發展到類似亞特蘭提斯這個境界,差不多了,人類的倫理道德全盤崩潰;換句話說,可能又有一次毀滅性的大災難要降臨,世界末日。這個災難來臨,一般人預料,不是大陸的沉淪,跟亞特蘭提斯不一樣,可能是核武、生化的毀滅。十六世紀法國的預言家諾查丹瑪斯,毆洲人稱他為聖人,他的《諸世紀》裡面的預言說到了現在。現在這一次的末日,末日戰爭之後,世界上的人口剩下「大七之數」,有人說七億,有人說是七千萬。如果是七億,那就是十分之一,要是說七千萬是百分之一;換句話說,這個災難過後還能夠活的人,要是百分之一的話,一百個人當中九十九個沒有了,你才曉得恐怖。又回到太古的時代,所有一切科技全部都沒有了。

  這個災難什麼時候來臨?看起來好像愈來愈近。這幾年我們也見到一些靈媒,那是鬼神附身,從他們這裡得的訊息是非常快,時間來不及了。這不是壞事情,不是聳人聽聞,是教我們提高警覺,我們感謝他們,我們要認真努力,加功用行。怎麼個用法?要了解事實真相,放下萬緣。我常常講的,放下自私自利,放下名聞利養,放下五欲六塵的享受,放下貪瞋痴慢,一心念佛,求生淨土。會集這麼多的訊息,我們找到了一條生路。這個世間有災難不能住了,咱們移民,移到哪裡?移民到極樂世界,極樂世界安全。

  你看看前幾年我們得到的訊息,北韓的山神,三百多位山神,他們透來的訊息,說這個世間不能住了。這些都是修行人,告訴我們天上也不行,天上也亂了,也不能住了。仔細一觀察,還是極樂世界好,大家都念佛,往生極樂世界。有人問他們,你們當山神當了多少年?他說三千多年。那就問,三千多年前釋迦牟尼佛在世,你為什麼不學佛?他們答覆得好,那時候疏忽了,沒有想到要學佛。他們做山神的時候,確確實實釋迦牟尼佛降生在這個世間,現在看到這個世界快要不能住,著急了。

  這些傳聞,我們不可以把它當作姑妄言之,姑妄聽之,不可以。我們聽他的話合情合理,我們要正視它,提高自己的警覺,知道大乘經上說得好,「體相無所有,體相畢竟空,體相不可得」。縱然這個災難現前,我們心是定的,不驚不怖!我們已經知道是怎麼回事情,我們就能夠來去自由,不受干擾,這一點重要!沒有一絲毫驚慌。

  大師解釋得好,「並性無所有,竟何所離」,有能離,有所離,你內心裡面的對立沒有消除。這也是我在講席裡頭常說的,你內心裡頭有矛盾、有對立,你要想化解衝突,你要想祈求和平,內心的對立、矛盾不能化解,衝突永遠就不能夠消除,和平永遠不能夠實行。所以古人講「行有不得,反求諸己」,佛法是內學,不能向外求,向外求永遠是錯誤的。要用內功,反求諸己,把內心裡面的矛盾、對立化解,沒有能所。為什麼沒有?本來就沒有能所。能所是妄想生的,誤會裡頭產生的,事實上沒有!「本無有著,誰為無著」,你說我現在不著了,本來就沒有著,哪裡還有什麼無著之人!這就叫知見立知,這就是無明的根本,這就叫起心動念。極其微細的念頭,一般世人習以為常,絲毫不覺,錯在這裡。

  「如是知者,名為正解,修習明了,斯為正行」。如是知,你是這樣的知見,這個知見是佛知佛見,正知正見,你的看法、想法沒有錯,與事實真相相應。但是記住,這不是我們境界,我們今天要用這個來修行,那就完了,這是高級的佛法,我們現在是有修、有證,有能、有所,為什麼?我們沒有辦法離開妄想、分別、執著,這是離妄想、分別、執著的境界,一定要知道是上上根人的境界,我們不是這個根性。不是這個根性怎麼樣?那就要從起步做起,從持戒、修定,再開慧,我們從這裡下手。但是知見要正,為什麼?知見正了,你在修學過程當中,這是我常講的,你能夠淡化分別、淡化執著,這有大利益!

  你知道一切法確確實實「體相無所有,體相畢竟空,體相不可得」,你就不會那麼執著,也不會那麼分別,什麼都淡化了。這對你得清淨心、得定有很大的幫助,對你開智慧有很大的幫助。你得不了定,你開不了慧,最大的障礙就是妄想、分別、執著太嚴重了。雞毛蒜皮的事情,你都很認真去計較。從這些地方顯示出,無始劫來的煩惱習氣多嚴重!一個人修行覺悟,就從這個地方開始。我要怎樣斷煩惱,我要怎樣把習氣斷掉,沒有別的,就是什麼事情看淡一點。能不執著的,盡量不執著;能不分別的,盡量不分別。念佛人為什麼能往生?就是他把分別、執著放下了。他不再執著、不再分別,一天到晚他就執著「阿彌陀佛」,執持名號!實在講他還是執著,但是他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再執著,他就執著「阿彌陀佛」,行!執著這個可以往生,生凡聖同居土。雖然地位不高,但是你要曉得,他超越六道,超越十法界,他成功了。

  他斷最後的妄想、分別、執著在極樂世界,他不在我們這裡。他在我們這裡是依舊搞妄想、分別、執著,但是妄想分別執著統統集中在六字洪名,他起心動念是南無阿彌陀佛,分別是南無阿彌陀佛,執著也是阿彌陀佛,行!這叫無比殊勝的方便法門。為什麼?斷妄想分別執著,難,太難太難!把妄想分別執著集中在一點,這容易。我對其他的東西不分別、不執著、不打妄想了,阿彌陀佛堅固執著,換對象!這一換的時候,果然也能放下萬緣,一心不亂,一個人在一生當中,一個方向,一個目標,決定有不思議的成就。

  我們在倓虛法師他老人家的自傳,他的自傳是口述的,大光法師記錄的。大光法師跟我是好朋友,每次到香港我們一定要聚聚頭,在一起吃一餐飯,前幾年他往生了。前幾天我們學院舉辦聖誕晚會,我聽你們唱「送別」,我感慨很深!「知交半零落」,三分之二都不在了,古人講的,人生七十古來稀。所以,知見要正,你的修行就不會有偏差。凡是行為偏離、乖違聖教,原因都是出在知見上,知見不正,邪知邪見。經教最大的作用,是幫助我們建立正知正見,戒律幫助我們修正錯誤的行為;經論正知見,戒律正行持。真修行人,經律論是我們的印證,是我們的依靠。所以,大師在此地說,「如是知者,名為正解」,正解就是正知正見。

  『修習得明了』。這個「修習」,修是修行,習是實習,就是把你所修正的行為落實到生活上,明白曉了,那你的行就是正行。正解、正行,這叫解行菩薩,就是這一品經裡面所說的十信位菩薩。如果我們自己也能夠在這個經上學到正解、正行,那就恭喜你,你已經是十信位裡面的初信位菩薩。初信位的菩薩決定不違背戒律、威儀,決定不會違背,我們平常講的,「沙彌十戒二十四門威儀」,他一定統統落實,為什麼?他是初信位的菩薩,他有正見、正行。如果沒有正行,肯定沒有正見,沒有正見、正行,肯定造業。《地藏經》上所說的「閻浮提眾生,起心動念無不是罪」,他造罪業。

  這首偈最後一句,觀益,『此人疾作佛』,言這個人疾作佛者,疾是快速,這個人很快就成佛了。清涼大師給我們解釋解得好,「約文殊門」,文殊是代表智慧,就智慧這一門講,「情盡理現,即名作佛」,情是情執,就是妄想、分別、執著。妄想分別執著是情,這個情盡了,理是智慧,就是菩提,菩提現前,這就叫做佛。諸位看《金剛經》江味農居士的《講義》,江味農居士註解《金剛經》,《金剛經》裡面常常講「諸佛如來」。諸佛,你看看他怎麼說的?諸佛的「諸」不是眾多的意思,是指四十二個階級,這叫諸。這四十二就是十住、十行、十迴向、十地、等覺、妙覺,他稱這四十二個位次叫諸佛;換句話說,你證得圓教初住位,你就成佛了。正是中國禪宗裡常講的,明心見性,見性成佛,只要見了性,都稱之為佛。見性成佛,圓教初住菩薩破一品無明,見一分真性,他是真佛,不是假佛。

  天台大師在教中講有六種佛,天台叫「六即佛」,即是即是、就是,就是佛,六種就是佛。第一種叫「理即佛」,就是此地講的理,情盡理現,理就是佛。這個理是什麼?理就是自性。前面說了,理是理體,理跟體是一個意思,體為真性,所以理就是真性,真性就是佛,理即佛。這個範圍就大了,不但有情眾生是佛,無情眾生也是佛,為什麼?理相同。山河大地也是佛,虛空法界也是佛,從理上講!理是真性。這是講能現、能變上說。

  第二個,從事上講,第一個是從理上講,理上統統都是。事上講,「名字即佛」,這是說什麼?這是說我們凡夫。所有一切凡夫名字是佛,實際上你不是佛,你迷惑顛倒,你是凡夫。可是佛與大菩薩心目當中,看這些凡夫本來成佛。《華嚴》、《圓覺》上佛這麼說過,「一切眾生本來成佛」,這個佛叫名字即佛。你現在是佛,是個什麼佛?糊塗佛,迷惑顛倒的佛,造作罪業的佛,輪迴六道的佛,墮落三途的佛,名字即佛。六道凡夫,真的是業力來主宰你,你一絲毫自在都沒有。法身、般若、解脫,本來是有,但是現在統統不能現前。

  第三種叫「觀行即佛」,這個觀行就是此地講的解行菩薩,你有正解,你有正行;正解是觀,正行就是行。你能夠放棄自己的成見,放棄自己對一切人事物的想法、看法,能夠隨順經教,隨順佛菩薩的教誨,依教奉行,這個人是真學佛,這叫觀行位。指什麼地方學佛的?六道裡面的。觀行位雖然很認真學佛,沒有辦法出離六道輪迴。但是在六道裡面肯定是三善道,而且還不會到阿修羅道,阿修羅道是邪知邪見;換句話說,六道裡頭人天兩道受生,觀行即佛。

  再往上提升一級,「相似即佛」,相似即佛不錯!雖然不是佛,有一點佛的樣子了。這是什麼人?四聖法界,阿羅漢、辟支佛、權教菩薩,藏教的佛、通教的佛,相似位,這在十法界裡頭,不出十法界。再提升,「分證即佛」,這就是法身菩薩,破一品無明,證一分法身,他沒有證得圓滿,所以叫分證。他證到部分,那是真佛,不是假佛,分證即佛是真的。再往上去,「究竟即佛」,那是華藏世界第四十二個位次,究竟圓滿了,叫究竟即佛。究竟即佛就一個位次,分證即佛是四十一個位次,十住、十行、十迴向、十地、等覺,都在分證位。天台大師講六即佛,這是就文殊門而說的。

  再就「普賢門」講,「信終圓收」,這是普賢門。普賢菩薩十大願王,十大願王是綱領,總綱領、總原則。初信菩薩就學了,一直到等覺,還是這十個科目,科目沒有變更,但是內容、境界就有廣狹淺深不同,愈往上面去境界愈廣,你證悟的愈深。可是,普賢門信終圓收,這不可思議。信是剛剛開端,初信位開端,終是等覺,普賢境界裡頭圓融了。為什麼圓融?稱性。所以下面,既然講是圓收,一定要講行布,圓融是沒有階級,行布則是有階級。「約行布說」,行布就是就次第上來講,「則不見此理,成佛未期」。你要不明瞭這個道理,你什麼時候成佛就不曉得了;你要明白這個道理,你就入圓頓大法的初信位菩薩,你成佛快!「此人疾作佛」。快到什麼程度?善財童子一生就圓滿。

  善財童子何以一生圓滿?善財童子見此理,了解事實真相,他不懷疑。他的修學雖然是起步,古人有所謂「千里之行,始於起步」,我這一步邁出去,千里之行我開始走了。初信位的菩薩,今天起步走了,方向、目標正確,不會走岔路,不會走冤枉路,肯定一生成就。一生縱然不能成就究竟果位,初住是可以達到的,圓教初住就是分證即佛;「分證」達不到,「相似」一定可以達到。如果念佛往生,他肯定往生實報莊嚴土,那就真正跟經上講的一樣,一生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。現在時間到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