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mtbcollege logo
 
简体 正體
綱目模式
頻次搜索 
AND OR
 
02-042-0175 主講人 : 淨空老法師、學習班學生
             小字號    中字號    大字號

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  妙音、开坤法师  (第一七五集)  2015/10/10 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 档名:02-042-0175

  学生:岁次乙未年冬至祭祖,民国时期小学生作文。尊敬的师父上人,尊敬的诸位法师、大德仁者慈鉴,阿弥陀佛!惭愧弟子妙音今日恭敬报告的主题是「民国时期小学生作文」。

  在民国时期,接受过传统私塾教育的孩子们,自幼深受儒释道圣教的薰陶。他们熟背三百千千,熟读四书五经,圣贤教育的涵养使其智慧明达,颖异非常,见到宇宙间的万事万物,不仅有著深邃的思想,而且具备独到的见地。

  在他们的思想中,饱含著五伦、五常、四维、八德的雨露甘霖;在他们的心灵中,有著长江、黄河、天山、昆仑的壮阔雄大。他们思接千载,纵横万里,在国难当头的岁月里,在他们天真无邪的心灵中,思考著国计民生的问题与强国复兴之道。可以说,他们不仅是肩挑天下兴亡的匹夫,更是立志弘毅载道的儒者!

  孩子们的想像力是丰富多彩的,孩子们的赤子之诚是感人至深的,孩子们的爱国之心是真诚无私的。下面,让我们共同来欣赏「民国初年小学生作文」中的精彩篇章。

  壹、伦理道德篇

  顾名思义,伦理道德即是指中国传统的五伦、五常、四维、八德。人之所以称之为人,是由於在生活中学习和落实圣贤的教化,能以「孝悌忠信,礼义廉耻,仁爱和平」立身处世,这是人伦的基本规范。

  古语有言,「百善孝为先」,在《释孝》一文中,小作者用问答体的形式来阐释孝道。开篇即言:「生我者何人乎?父母也。养我、教我者何人乎?父母也。」因此,父母对於我们可谓是恩重如山,那应当如何报答父母的恩德?「孝也。」就是一个孝字。

  下文继续设问:「孝何如始,何如终?」孔子曰:「身体发肤,受之父母,不敢毁伤,孝之始也。立身行道,扬名於后世,以显父母,孝之终也。」这是引用《孝经》的经文来彰显主题。因此,圣贤是以「孝」教人,孝子是以「孝」立身。这是以劲练的结语来收笔。

  父母生我、养我、教我,不惮劬劳,推干就湿,我们终身都要尽为人子女的孝道,如何落实?我们不但要善养父母之身,而且要养父母之心,养父母之志,这才是孝行的落实。天下父母心,总是望子成龙,望女成凤,我们能够深体亲心,涵养道德,成圣成贤,光宗耀祖,这是为人子女所应尽的孝道。

  每逢秋高气爽,大雁南飞之时,大自然给予人类怎样的省思?有一位小朋友写下了《雁行雁阵辨》,他说,当雁子在秋天飞行时,「其飞也成行」,因此用群燕飞行的行列来比喻兄弟,称为「雁行」。群雁飞时排列整齐,像军队的阵势,称为「雁阵」。

  说到这里,这位小朋友感慨的说:「窃怪夫今世之人,有兄弟如参商者,亦知雁行之谓何?有军旅如秦越者,亦知雁阵之谓何?」参商是指参星和商星,参星居西方,商星居东方,由於它们各居一方,彼此隔绝,不能相见。秦越两国,秦国地处西北,越国地处东南,比喻距离疏远,互不关心。最后,文章结尾说:「呜呼,可以人而不如鸟乎?」难道人还比不上大雁鸟吗?

  兄弟之间是同气连枝、同体相生的关系。《弟子规》说:「兄弟睦,孝在中。」人生在天地之间,若不能够做到兄友弟恭,就是对父母的不孝,对祖先的不敬,又如何能够和天地并列三才,而为万物之灵长?为人兄弟者可不深思?

  贰、爱我中华篇

  清末民初,国运衰败,列强入侵,民生凋敝,因此,在民国初年小学生的作文中,留下了强烈的时代印记,他们对国富民安的憧憬,对实业报国的希冀,一一都镌刻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之中。

  在《说狮》一文中,小朋友用狮子来比喻自己的祖国。文章开篇引用《孟子.滕文公下》的典故,谈到「周公相武王,驱猛兽」,猛兽指的是虎、豹、犀、象,在本文中则暗指西方列强。下文用设问的笔法提出,难道狮子的威猛比不上虎、豹、犀、象吗?不是这样的。

  於是,他接著说,「狮为百兽王,兼有虎、豹、犀、象之能力,一吼而百兽惊」。这个比喻是指中国汉唐时代,国富民安,国运昌隆,中国是一头一吼而天下惊的东方雄狮。

  但是,他一转笔,又回到现实中,「独虑其睡耳」。最怕的是这只狮子睡著了,一旦它睡著了,百兽都会起来欺负它。最后在文章的结尾,他的结论精简而有力:「若一吼而起,百兽又将摇尾乞怜帖耳而慑伏也。」这是预料著中国的未来。

  多么精妙隽永的文章啊!作者将拳拳的爱国之心、赤子之诚诉诸笔端,警策世人,流诸后世。体现出那个时代强烈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!

  东方睡狮的形象在另外一篇民国小学生作文《拟日记》中亦跃然纸上。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作者在新式学堂中的一日生活:「某日晨起,盥漱临颜帖,觉鲁六书法力透纸背。」早晨起床,从临摹书法开始。

  早餐之后就开始上国文科,「先生为讲汉初鲁两生遗事,概想古儒气节,不役役於功名富贵,致失节为贰臣。」先生讲述古人忠孝节义的故事,使学生深受启发。接著学习算数和地理,听到「俄国人蚕食蒙古,英国人鹰瞬西藏」的消息,内心感到十分愤慨。这时,钟已经响了十二下了。

  吃过午饭之后,稍微休息了一下,阅读报纸,然后开始上格致科、图画课,「偶绘一狮,张牙舞爪,如酣睡之初醒」。这张图画似乎也是隐喻当时的中国。接著上体操课:「强国强种关系至大。」这虽然只是一篇短短的日记,但是却在字里行间流露出这位少年的爱国之心,这也是那个时代中国人的真实写照。

  上完体操课之后,这一天的课程就结束了,晚餐之后,再温习功课一个小时,「十句钟就寝」。从这篇日记可以看出,他并不是平铺直叙的在叙述一天的生活,在叙事之中兼有评论,这就使得文章的语词慷慨激昂,这篇作文就很有可读性了。

  参、山河壮丽篇

  热爱祖国的人,一定会热爱祖国的山河大地。熟知中国地理之人,谈到山,首先都会想到五岳,所谓是「五岳归来不看山」。有一位小朋友在《说山》中,则是纵横华夏地理,用更广阔的视角来「说山」。

  首先,他提到「然如地理家言亚东山脉多出帕米尔高原」,这是总纲。接著分别用叙笔、侧笔、撇笔,叙述葱岭之外有天山山系、阿尔泰山系、喜马拉雅山系;中国境内的岭脉多出於昆仑山系(昆仑山被称为万祖之山,传说中的瑶池金母即是在此山);因此,他的结论是「五岳非最高之峰也」。

  接著,此文用旁笔作收,提出「若夫海上之三神山烟云飘缈,可望而不可即」,这就不是用地图可以查到的了。

  《论说轨范》对此文的评价是:「笔笔变化,觉尺幅中常有灵气」,可谓是次序分明,层层叠叠,错落有致,真是一篇好文章!

  另一篇佳作名为《说海》,开篇即引《尚书.禹贡》说:「江汉朝宗於海。」而作者说,中国境内流向大海的江水不止江汉(这是翻笔),全国有三大流域,「而扬子江居中部,其北部为黄河,南部为珠江,皆同流入海。」(这是折笔)。

  下文引用成语来作转笔,非常精妙:「嗟乎,海水不择细流,故能成其大。」海水具有海纳百川的胸怀,所以能够成为波澜壮阔的汪洋大海。文章的结尾是借海喻学,寓意非常深远:「人能博习群经,贯通六艺,为儒林之表率者,亦得谓之学海。」鼓励读书人要勤勉好学,博通群经,做读书人的好榜样。

  肆、汉字古文篇

  古今中外都出现过神童,唐代的刘晏是其中的佼佼者。《三字经》说:「唐刘晏,方七岁,举神童,作正字。」《刘晏举神童论》就是以此为题材的作文。

  文章开篇即断言:「呜呼,刘晏之颖悟何可及也!」确实非常人所能及,为什么?据历史记载,刘宴七岁就举神童,唐明皇授予他「太子正字」的官。正字这个官始於北齐,唐代沿袭,与校书郎同主雠校典籍,刊正文章。

  文章接著说:「夫字造於仓颉,为之解者有《说文》一书,部分类聚,虽皓首不能穷其义。」中国的汉字最初是由黄帝的史官仓颉造字,及至东汉,许慎作《说文解字》,说解九千多个汉字。然而,多少人尽其一生皓首穷经,都无法全部明了汉字的义理。

  有一次皇上询问年仅七岁的刘晏说:「你正得几个字呢?」他回答说:「天下字皆正,惟有『朋』字未正。」可想而知,这神童之名真是名不虚传!因此,作者评价说:「抑何精核若此,宜他日以理财名家欤!」精於正字的刘晏生性节俭,一生为官清廉。他历仕四朝,在代宗时期主管全国的财政,使得唐朝虽经历安史之乱,经济能够很快恢复,并使大唐的国运又延续百多年,刘晏确实是功不可没。

  文章结尾赞叹说:「刘晏之颖悟何可及也!」与开篇的断语遥相呼应,再次突显主题。

  另一篇作文《作者之谓圣论》,亦谈及仓圣造字的典故:「孔子圣由纵尝曰述而不作,诚以创物之圣人自有人在也。」至圣先师孔老夫子在《论语》中曾说,「述而不作,信而好古」,正是夫子一生修学态度的写照。「述而不作」说明他没有自己的创造与发明,他所学、所修、所教、所传的全是绍承古圣先贤的教诲,教导世人如何处事待人接物。

  下文接著列述上古创物的圣人:燧人氏钻木取火,有巢氏构木为巢,伏羲氏定嫁娶制,神农教民耕种和医药,黄帝建造宫室、制作衣裳,黄帝的正妃西陵螺祖开始养蚕作丝,黄帝的史官仓颉造字。一部上古中华文化史如数家珍,娓娓道来,句句典核,气势蓬勃。

  文章的结尾点题,笔致跌宕起伏:「呜呼,此皆开物成务之圣人也。《乐记》曰:作者之谓圣。信然哉。」以此呼应开篇「述而不作」的论述,以「作者之谓圣」作结。这样一篇用典繁多的文章,以轻灵的笔致来叙说,在精简的文辞中,便包罗万有,如同将历史熔铸於一炉中,十分耐人寻味。

  在《论说轨范》中,有两篇提倡复兴文言文的文章,亦皆是出自小学生之手,其蕴含的意义发人深省。

  唐朝诗圣杜甫曾写道:「文章千古事,得失寸心知。」自古至今,凡是国祚将兴之时,必有文宗振臂高呼,匡正时弊,兴复文风,这是因为文章起著关乎世道人心的重要作用。及至清末民初,世风不古,人心浇薄,许多学者从西方留学归来,极力主张废弃汉字、文言文,提倡白话文,使传统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。当时,诸多有识之士振臂高呼,坚持捍卫中国的汉字和文言文。这个历史印记深深的铭记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。

  於是在民国年间出现了《论说轨范》一类的书籍,强调「吾欲求国粹之保存,必於芸芸青年加意而植之」,希望年轻人能够继承中华道统;也出现了《与友人论文书》和《答友人论文书》之类的佳作,这些文章体现出孩子们发自内心最为真切的心声。

  《与友人论文书》这开篇笔意近古的文章,娓娓道出一位年轻人的忧虑:「近日学校林立,科学日形发达,而文辞日就卑靡。」他对友人无尽感叹的说:「文辞至今,遂有一落千丈之势,可胜浩叹!」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?究竟如何才能够挽狂澜於既倒?

  在《答友人论文书》中,作者引侯朝宗语曰:「先哲论文谓,秦以前之文主骨,汉以后之文主气。」作者接著评论说,近来文辞的弊病,都是由於「无骨、无气」所造成的。因为中国人丧失自己的民族自信心,所谓的魏晋风骨、大唐气度悉皆荡然无存了。

  文章说:「六经诸子之文皆敛气於骨,史汉八家之文,皆运骨於气。」我们想想看,这样的评语哪里是一名小学生所能写得出来的!若非熟谙上古、汉唐古文,哪能如此细致入微的洞悉圣贤行文之真谛?於是,作者深深希望能够有贤德之人出兴於世,效法唐朝「文起八代之衰」和五代「抑太学之体」的文宗,扶挽狂澜,匡正时弊,重振文风!

  这篇文章的评语也特别感人:「文章足以华国,文运之隆污关系世运之隆污。」这两者之间是唇亡齿寒的关系,世运的兴衰关系著文风的兴衰。近代以来,由於西学东渐,有识之士深感忧虑,唯恐「天丧斯文」的悲剧会在这个时代重演。於是这两位年轻人借书信问答的形式,痛斥新兴的白话文,而极力提倡汉字、文言文。评语的结尾力劝莘莘学子要多读古文,才能够力挽狂澜,「庶几人心世道不致沦胥於夷!」结劝悲心恳切,发人深省。

  行文至此,不禁掩卷长太息,感叹今日之华夏儿女数典忘祖,感叹汉字、文言文已久被遗忘!若不及时挽救,我们将成为最为愧对先祖的一代,将成为历史的罪人。

  伍、童心童趣篇

  《说西瓜灯》是一篇有趣的短文。人们将西瓜瓤挖掉,把皮留下,中间点只蜡烛,就做成一盏「西瓜灯」。西瓜皮上可以刻画山水、花草鱼鸟等图案,点上蜡烛之后,它们的形体就显现出来,十分美丽。於是这位小作者感慨的说,一个西瓜皮都可以制作成灯来游戏,「宜竹头、木屑古人以为有用之材乎」!

  「竹头木屑」是指陶侃当荆州刺史的时候,曾经制过船。他派人把剩余的竹头、木屑收起来,后用木屑铺地以防雪灾,又把竹头制成钉子来装船,真可谓是物尽其用。

  西瓜灯这个题材能够启发人们惜物、爱物之心,大自然的万事万物,若能惜之、爱之、善用之,皆可成为有用之材,何况人乎?所谓天生我才必有用,诚哉是言也!

  另一篇充满童心童趣的文章名为《说鸡与犬》,鸡是禽类,犬是兽类,他们对人类都是有功劳的,为什么?「鸡司晨,犬守夜也。」因为鸡能够报晓,犬能够看家的缘故。

  这位小作者接著引申说,鸡和犬都具有美善的德行。「鸡破晓则鸣,不失其时」,这是信德的体现;「犬非主则吠,不旷厥职」,这是义德的体现。小朋友的想像力真是丰富,而其所言也是入情入理。

  文章的结尾则是痛斥流俗:连鸡犬这样的动物都具备君子的信义二德,「世有鸡鸣狗盗辈,犹腼然立於人类也耶?」结尾余音袅袅,令人不胜唏嘘感叹。

  结语:文以载道

  阅读民国时期小学生作文,孩子们可爱的脸庞仿佛跃然纸上,令人敬佩无已。

  在中国古代,学习古文是从先秦诸子开始,进而阅读唐宋八大家的文章;及至清朝时期,安徽桐城派古文非常盛行,曾有「天下文章,出於桐城」之说,使文风为之一振。方苞提倡「义法」说,主张文章要宣传孔孟圣哲的义理;姚鼐集桐城派之大成,提倡义理、考据、词章三者不能偏废。

  民国时期的小学生作文就沿袭了这个传统,因此,李联圭先生在《论说轨范》的序文中赞叹说:「觉宗旨纯正,一以孔学为依归,於世道人心裨益不浅。」这也是邹登泰先生编辑《论说轨范》的用意之所在。时至今日,这些文章仍是篇篇文以载道,句句发人深省,值得后人认真观摩学习。

  以上是惭愧弟子妙音恭敬整理的乙未年冬至祭祖专刊文稿,仅此敬呈师父上人及诸位大德仁者。如有不妥之处,诚请尊敬的师父上人、诸位大德惠予批评指正,无尽感恩,阿弥陀佛。惭愧弟子妙音顶礼敬呈。

  老法师:这些年,我们搜集了一些民国初年的小学生的作文,让我们读到之后,对现前的社会教育感慨很深,特别是感到危机就在面前。如果不能复兴,恐怕十年、二十年之后,文言文就看不到了。这有没有关系?关系很大,怕的是中华悠久的历史文化会断绝在我们这个时代。

  民国初年之后,接著军阀割据,社会动乱,还没有完全统一,日本人侵略中国。我们在历史文物当中看到,是真的不是假的,当时日本天皇所下达的诏书,要求这些军队、这些将军三个月灭亡中国。他们的估计当中,三个月可以让中国灭亡。蒙古人统一过中国,满清人统一过中国,蒙古跟满清在那个时候的实力都比不上日本,日本为什么没有统一中国?我有个很直觉的感觉到,日本人在南京发动大屠杀,让中国人醒悟过来了,再不可以妥协了,妥协要亡国灭种。所以这个大屠杀救了中国,让中国人民认真反省,我们怎么办?投降妥协决定是死路一条,只有英勇抗战赢得最后的胜利。这一段的历史我们经历过。

  可是文化,尤其是小学,像民国初年小学生这种成就,永远再看不到了,不但小学生写的这些作文中学生写不出来,大学生也写不出来。有没有方法再恢复?太难了,没有人教了。私塾教学的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,学校不教文言文、不教认识汉字,一直到现在,现在甚至於连正体字改成简体字。外国的一些学者看到这种情形,大声疾呼,汉字不可改,文言不可废,经书不可不读,瑞典汉学家(欧洲的)高本汉说的。这些人现在都过世了,能发出这种声音的人没有了。我们眼看著传统文化的衰没灭亡,心里很难过,但是有什么方法?爱莫能助。

  自己一生在战乱当中长大的,根没扎得稳,没有学得好,想补习的机会都没有。我知道这个问题严重,知道这桩事情重要,一生尽心尽力,只能做辅助,只能做倡导,提醒大家,希望有能力的人、有缘分的人必须要奉献自己的所学来帮助下一代。帮助现代的年轻人,是过渡时期、急救,重点要在下一代,下一代必须要像办私塾一样,办这种学校,家长能配合,学生能欢喜,把这个事业继承下来,再传给后一代,为社会造福。所以,现在在这个时代里头,还能看见这个书,大概也只有我们这些少数人,多数人不看了,送给他他也不要,这是什么时代!民国初年,那个时候的科学技术跟现在不能比,科学技术这些年突飞猛进;他们那个时候到国外还是坐轮船,有轮船了,从中国到美国大概要两个月才能走到,现在的飞机十个小时。所以,中国这些东西,现在人看到摇头:现在是什么时代,学这干什么?学这个将来没饭吃!都是这样的一个看法。

  中国的典籍里头有大学问,确确实实能帮助我们现在化解冲突。现在冲突从自身开始,本性跟习性的冲突,克服这个冲突,打胜这一仗,这叫圣战。《古兰经》的圣战是这个意思。这是中国夫子时候就说到了,《大学》是先秦的作品,《大学》里面就提倡,从哪里开始?格物,物是欲望(物质欲望),格是格斗,你跟你自己物质欲望去打一仗,打胜了就致知了。你看看从前做学问,读书从这做起,格物而后致知,致知而后诚意,诚意而后正心,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向上提升。现在头一关就过不了,谁能把物欲放下?这是事实,走遍全世界,有几个人甘心过清苦的生活?要不甘心,那就跟这个社会竞争,现在叫竞争,竞争提升就斗争,斗争提升就是战争。战争爆发,真的是毁灭,绝对不是二次大战时候那个战争,现在是毁灭性的战争,现在的武器能够毁灭整个地球,非常可怕。

  我们这一生算很幸运,遇到传统文化,遇到大乘佛法,在大乘里面我们遇到了净土宗,遇到夏莲居无量寿经会集本,这个都是稀有的因缘,为什么?它们能救我们,它们能帮我们解决问题。西方极乐世界真有,阿弥陀佛真有,决定不是假的。这两天黄警官在我们这边,他是台湾高级警官,你去问问他,台湾警察刑事案件破案的,大概百分之九十都是靠灵媒,托梦、附体透出消息,把尸首找到,案件破掉,要没有这些灵来帮助,破不了。所以你问他,鬼神谁相信?他们最相信。另外还有一种人最相信的,就是医生护士。我有个同学在荣总担任住院组的组长,他就告诉我,黑白无常是真的,一点不假,看到的人太多了,医生护士都见过。只要看到这个病房出现黑白无常,这个人不会出三天他就走了。所以他来给我做证明,是真不是假的,天下之大,无奇不有。

  我们今天最重要的一桩大事,是怎么样把汉字保存下去,把文言文保存下去。大家都不要了,我们找几个少数的,对这个有兴趣,我们帮助他,我们成就他,让他们认真学习,把中国传统文化的根继承下来,传给后世。当然,凡事都有因有缘,然后才有果报。我们内心有这个认知、有这个念头,常常想著,这是因。现在看来,外缘慢慢也具足了,我们要邀集志同道合,一起来干这桩事情。这桩事情是别人不干的,我们干。我们这一生,於人无争,於世无求,做我们感觉得应当要做的事情。

  这篇文章是在冬至祭祖纪念册里头,这个很好,确实可以启发人。私塾成就很多人才,圣贤君子。私塾没有了,承袭不错,各个行业人才都有,圣贤君子没有了,没听说了。有圣贤君子,才有安定和谐,才有太平盛世,这个理是正理。我们希望出现太平盛世,那就必须要有圣贤教育。私塾的教育,古老的教学方法,是造就圣贤君子的;大乘佛法里面是造就诸佛菩萨的,那个理论,教学的理念好、方法好,现在人不知道。现在说出来,批评的人多、反对的人多,真正听得懂的人不多。听得懂,我们就有这个使命,要认真努力去做,去实现。好,我们现在看第二篇。

  学生:尊敬的师父上人慈悲,尊敬的诸位法师、大德居士慈悲,阿弥陀佛!惭愧弟子甘肃骊靬古城金山寺佛学班开坤今天恭敬报告的题目是「如来所以兴出世,唯说弥陀本愿海」。

  一、认识净土法门与弥陀佛四十八愿

  善导大师云:「如来所以兴出世,唯说弥陀本愿海。」这句话是什么意思?就是说,佛出现在这个世间,就是要把西方净土介绍给我们,弥陀的本愿就是《无量寿经》。既然如此,释迦牟尼佛一生就讲净土三经就够了,何必要讲那么多经典,说那么多的法门?因为众生的根性不同,所以才讲经说法四十九年三百余会,为各种不同根性的众生讲解各种不同的法门。

  师父上人讲经中言,释迦世尊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把净土法门介绍给我们,这是佛的大慈大悲;一切诸佛如来出现於世间教化众生,帮助众生离苦得乐,我们就明白了,诸佛如来存的是什么心?唯一的,第一个念头,希望帮助我们到极乐世界去。为什么?得究竟乐。这个意思要懂,我们要搞清楚、搞明白。为什么我不念别的佛,我念阿弥陀佛?为什么我不念别的经,念《无量寿经》?就是因为诸佛如来的心愿、本怀,帮助我们离究竟苦、得究竟乐,就这么回事情。离究竟苦、得究竟乐的方法,就是信愿持名求生净土。我们对这个法门不相信,不能接受,好,再用别的方法,用八万四千法门慢慢帮助你提升,引起你兴趣,但是到最后还是归这个法门。因为这个法门,它所接引的对象是成佛的人。成佛的机缘成熟了,佛为我们说这部经,这不是为菩萨说的,不是为阿罗汉、辟支佛说的,跟他说没有用,他不愿意往生;换句话说,他成佛的机缘没有到。所以,第一等的,这是成佛的机缘到了,教给他成佛的方法。如果他成佛的机缘没到,说这个经他不相信,他不接受,佛也不能舍弃他,也不能不照顾他。看他要是菩萨根性,就跟他讲大乘菩萨经,教他修行的方法。他要是二乘根性,声闻、缘觉的根性,就跟他讲小乘法门帮助他。他根本就没有意思了生死、出三界,就跟他讲人天的经典,教他来生得人身或生天上,能够更富贵、更幸福、更美满。这才说无量的法门,对应无量无边不同根性的众生。

  (一)净土宗的特点

  佛陀说的法门分为二道,即难行道和易行道。难行道为依戒定慧修六度万行,需经三大阿僧祇劫。而修净土法门,一生至诚念佛,临命终时,仗承阿弥陀佛的愿力,往生极乐净土,永不退转,则为易行道。净土宗的特点,简单易行,能普遍摄受广大众生。修学此法门不一定要通达佛经,广研教乘,也不一定要静坐专修,行住坐卧皆可称念「南无阿弥陀佛」,只要信愿行具足,一心念佛,始终不怠,临命终时,就可往生净土。

  (二)净土宗所依据的经典

  净土宗所依的经典为三经一论:《佛说无量寿经》、《佛说观无量寿佛经》、《佛说阿弥陀经》和天亲菩萨的《往生论》。近代中国净土教广为流传的是净土五经一论,五经为:《佛说无量寿经》、《佛说观无量寿佛经》、《佛说阿弥陀经》、《楞严经.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》、《华严经.普贤菩萨行愿品》,一论为:《往生论》。

  (三)净土宗所主张的思想

  净土宗主张信、愿、行三大思想,首先要真信,信能往生净土,信阿弥陀佛的愿力,信自己一定能脱离六道轮回;其次就是发愿,一定要去西方净土;最后是行,如果你做不到众善奉行,那就要做到诸恶莫作。所以修习净土宗,最重要的就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和做到诸恶莫作。

  印光大师云,净土宗是千经俱阐,万论均宣。净土宗乃十方指归,千经所向,万论均宣,此言历代祖师大德一再叮咛,末法行人当深信之。末法时期,人根陋劣,环境染污,欲学通途成就,诚为甚难。净土宗可免除行人魔障,纵有魔事,不敢久留。一句佛号,直下是佛,有定有观,纵是乱心,不妨同佛,纵是凡夫,菩萨胜友。

  (四)弥陀殊胜之四十八愿

  又《无量寿经》四十八愿,是无边法界无量诸佛亲为证明,出广长舌相以微妙音声无尽言辞说真实语,炽然弘扬的畅佛本怀之极至大愿!是无边法界无量圣众叹为观止的,集菩萨、声闻、缘觉用超凡智慧自在神通测无量劫,无法亲证的唯佛究竟之微妙大愿!是无边法界无量众生普为接引,虽五逆十恶之人,持念佛名真切信愿经一念至十念间,即证不退的彻底悲心之弘深大愿!乃往过去久远无量不可思议无央数劫,曾经有一位比丘(即法藏)因为自己发下的弘深誓愿,引起了整个三千大千世界一时间六种震动,天雨妙花,以及天鼓妙音充满虚空,处处传扬著「定当作佛」的授记!

  这位比丘名为法藏,他在恭请世自在王如来广为宣说了十方世界二百一十亿诸佛刹土,并一一亲见之后,摄取了这一切刹土的微妙功德,发下四十八个殊胜大愿,成为极乐净土的最初缘起。随后,他用了长达五个大劫的时间,於一切法无所念著,寂静一心,专精思惟如何摄取庄严佛国的清净妙行。并且为了以实际行动成就这些大愿,於接下来的无央数劫中,他不起贪瞋痴,不著色声香味触法,不计众苦,积功累德。在一切难行已行、一切善法已集、一切障碍已断之时,证得了法界藏身及现前极乐净土。

  印光大师云,弥陀四十八大愿乃千经指归,万论同宣。文殊普贤,发愿劝进;往圣先贤,人人趣向。正所谓,一切法门,无不从此法界流;一切行门,无不还归此法界。乃是十方三世诸佛,上成佛道,下化众生,成始成终之总持法门。这是因为,一切法门,专仗自力;净土法门,专仗佛力。一切法门,惑业净尽,方了生死;净土法门,带业往生,即预圣流。印光大师又云,净土法门,是一个大权巧,是一个异方便,是一个高超一切禅净律,又统摄一切禅净律,下手易而成功高,用力少而得效速的究竟畅佛本怀的特殊法门。以至於这一法门成为一切世间难信之法,也因此成了一切诸佛所护念经!

  如昙鸾大师《往生论注》所言:「凡是生彼净土,及彼菩萨人天所起诸行,皆缘阿弥陀如来本愿力故」。阿弥陀佛慈悲愿力,遍周法界,普接众生,作大摄受,不令漏失。所以,法藏菩萨悲心,无穷无尽,圣凡皆摄,善恶同度,一切机类,莫不纳入大愿心海之中。正所谓「十方世界一切众生,皆我弥陀愿力所持」。

  愿力的殊胜,使佛力殊胜,使净土殊胜,使此法门几乎不需要谈多少条件,只要相信,只要愿意,只要持名念佛,就可以让一个普普通通的业障凡夫,一跃而入於圣者的行列之中,得大自在、得大受用、得大成就。大力、奇效,乃是弥陀大愿的威光。

  所以,四十八愿乃是极乐净土的根本缘起,极乐净土以四十八愿而为设计蓝图。极乐净土的所有殊胜,尽在四十八愿之中,学修净土者不可不知四十八愿微妙功德的具体组成。

  二、稀有难闻,一乘妙法,二力法门,凡圣同归

  (一)一乘妙法

  隋唐时代,古大德做的比较,说明了这个事实。他们比较释迦牟尼佛这一生四十九年所讲的经,做一个通体的比较,大家都认为《华严》第一,所以《华严》称为根本法轮,称为经中之王。《华严》跟《无量寿经》一比,《无量寿经》第一,第一的第一。为什么?《华严》到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,才达到登峰造极,达到究竟圆满。《弥陀经》是《无量寿经》的小本,最精彩的本子;《无量寿经》是《弥陀经》详细的说明,这两个本子是同一个本子,古人称为大本、小本,同一部经。《华严》最后归到净土,净土是《华严》的归宿,是《华严》的总结,所以《无量寿经》才是真正的第一。

  师父上人讲经中说,本经是大乘法,不但是大乘,古大德在注解里面告诉我们,这个经是大乘当中的大乘;不但是大乘法里面的大乘,而且是一乘法里面的一乘。一乘法是什么?一乘法是成佛的。世尊在晚年的时候讲《法华》,在法华会上他老人家向大家宣布:「唯有一乘法,无二亦无三,除佛方便说。」这就是释迦牟尼佛真正说明他的本怀,他教化众生心地真正是平等,只有一乘法,一乘法就是教你作佛;教你作菩萨、作罗汉,对不起你,一定要教你作究竟圆满的佛,都是在一生当中成就究竟圆满的佛果。说三乘、说二乘,三乘是声闻、缘觉、菩萨,二乘是小乘与大乘,都是佛的方便说,不是真实说。我们在《华严疏钞》里面读到「三乘学者,有因无果」,跟佛《法华经》上讲的是一个意思,为什么?成佛才是果,不成佛没那个果,是假的不是真的,所以三乘学者,声闻、缘觉、菩萨,有因没有果。

  可是诸位要晓得,本经是有因有果,了不起!有因有果的经有几种?除了我们这个经之外,《华严经》、《法华经》有因有果,其他经里面都没有。自古以来这些祖师大德们,几乎公认《华严》、《法华》是一乘教、一乘法,在大乘之上;另外还有一部经,《梵网经》,也是属於一乘经,一乘经在中国古代祖师大德们公认的只有这三种。本经是一乘当中的一乘,为什么?《华严》到末后,十大愿王导归极乐,才圆满成佛。本经字字句句都是讲究竟的佛果,《华严》所归归《无量寿》,所以古人才说这个经是一乘当中的一乘。

  为什么说这部《无量寿经》是第一经,第一殊胜?因为末法时期的众生根器已经很弱,好比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,你用一般药物已经不能治疗他的病,而且就算是有真正的好药,药效太慢,也同样来不及救他的命,一定要用又快又好的特效药,才能救这个病人。在本经第四十五品以及《法灭尽经》中,佛陀都很明白的告诉我们,当一切经典都灭尽时,只有这一部《无量寿经》独留百年。可见得这本大经,如果不是我们末法众生唯一的特效药,世尊与十方三世诸佛又何必威神加持,独留此经百年?

  古人比较到这个地方,我们不妨继续再往前面来追究,《无量寿经》夏老居士会集的,分为四十八品,这四十八品里面哪一品第一?我想大家都能公认,四十八愿是第一,第六品是第一,全经里面的第一。四十八愿里面有四十八条,哪一条是第一?这个我们不要去费心,古人说过,四十八愿是第十八愿第一。第十八愿讲的是什么?「十念必生」,十念必生就说明了持名念佛第一。从这个地方,我们才真正认识、真正明白,「阿弥陀佛」这四个字不可思议。印光大师云,一句佛号,包括一大藏教,罄无不尽。修净业者,有专修圆修种种不同。譬如顺水扬帆,则更为易到。亦如吃饭,但吃一饭,亦可充饥,兼具各蔬,亦非不可。能专念佛,最为第一也。

  (二)二力法门

  印光大师云,如来一代时教所说一切法门,虽则大小顿渐不同,权实偏圆名异,无非令一切众生就路还家,复本心性而已。然此诸法,皆须自力修持,断惑证真,了生脱死,绝无他力摄持,令其决於现生,入圣超凡,成就所愿也。唯净土法门,仗佛誓愿摄受之力,自己信愿念佛之诚,无论证悟与否,乃至烦惑丝毫未断者,均可仗佛慈力,即於现生往生西方。印光大师又云,念佛法门,纵不明教理,未断惑业。但能信愿持名,求生净土。临命终时,决定蒙佛亲垂接引,往生西方。既生西方,见佛闻法,悟无生忍。即此一生,定补佛位。此是佛力,又兼自力。谓信愿持名,是自力能感於佛。誓愿摄受,垂慈接引,是佛力能应於我。感应道交,故得如是。以此法门,仗己信愿念佛之力,感佛慈悲摄受之力,感应道交,故得不断烦惑,带业往生,较彼专仗自力者,其难易不可同年而语矣。

  念佛之法重在信愿,信愿真切,虽未能心中清净,亦得往生。何以故?以心中有佛为能感,故致弥陀即能应耳。如江海中水,未能了无动相,但无狂风巨浪,则中天明月,即得了了影现矣。感应道交,如母子相忆,彼专重自力,不仗佛力者,由於不知此义故也。

  所言作事不忘念佛,此系念心纯熟之相,何可名昏沈,归於无记。然亦非无念而念,但系无念而念之气分。若即认此为无念而念,则有类於钻木见烟,而谓得火,即便息钻,火便无由可得矣。然须专精用功,且莫学今之好高务胜、见异思迁者,则将来之益,自可有不思议处。然此是行门中事,信愿门中,尤宜致力,庶可决定深得念佛之实益,若效他宗,专以功夫为事,弃信愿而不讲,则便成仗自力之法门,其失大矣。

  三、念佛乃修行之中,径路之径路

  「径路」就是近路,聪明人一定要走近路,近路快,省时间、省力气。只有愚人才绕圈子,才走迂回的道路,聪明人都愿意走近路,很快就成就了。这个法门是从凡夫成佛最近的一条道路。在整个佛法里面来说,大乘比小乘快,所以大乘是径路;大乘里面,禅宗比其他法门又来得快,所以禅宗是径路当中的径路;念佛法门比禅宗还要来得快,所以叫「径中径又径」,它最近,没有比这个再近了,径中径又径。诸位一定要把这条路认清楚。

  念佛法门有四种念法,有观想、有观像、有实相、有持名。这四种念佛当中,持名又为四种念佛之径路,称为径中之径。那个三种都很难,唯独持名最为方便、最容易!所以诸佛菩萨、历代祖师没有一个不提倡持名念佛的。

  师父上人在讲《无量寿经玄义》中说,这个法门「三根普被,凡圣齐收」。八万四千法门,不是门门都可以学的,如果跟自己的根性不相应,学了不但没有正面的好处,还带来反面的害处,就好像吃药一样,吃错了。药店的药都是治病的,不对你的症你去吃,有的时候死了还不知道怎么死的,毒死的。所以这个修法也不是随便修的,一定要有老师指导。老师认识你的根性,这是好老师;不认识根性,随便教你法门,没有利益。这种好老师不容易遇到,释迦牟尼佛在世,遇到他没有问题,他一看就晓得你过去生生世世干什么,这是应病与药,药到病除;释迦牟尼佛过世之后,这样的人少了,弟子当中有真修行的,还有一些这个能力,比佛要差一等,还算不错;传到现在这一代,一个都没有了。我们拿到经典,经典是他老人家当年对大众开的药方,我们拿到他对别人开的药方,这是个冒险的事情。但是很细心自己去学,对不对自己的根性,就是自己喜不喜欢?学起来有没有困难?如果不是很喜欢,修学起来困难,那就不契机,你就舍掉,你再挑。这个经本,它讲的三根普被,上中下各种根器的人都行,什么人都能学,而且都能学得成功,凡夫也行,圣人也行。圣人是菩萨,是阿罗汉、辟支佛,凡夫是六道的,六道跟十法界统统契机,都能成就。

  这个经「横超三界」,这一句我们要重视,横超只有净土这一门,除这一门之外都是竖出,没有横超。《华严》,这是大乘,讲菩萨有五十一个阶级,好像是五十一层大楼,你从第一阶上去,爬到第二层,第二层爬到第三层,爬到顶尖上超越了、出去了。这个法门没那么麻烦,你现在在第一层,从旁边就出去了,这是横超,省事,不必那么麻烦。

  又好比竹中之虫,要是竖出,就得一节一节向上咬,一直到顶才能出去;横超的,就是这条虫子不向上面一节一节咬,只向旁边横咬一孔,便能出来,这样的法子比那竖出的是省事得多了。念佛的人亦复如是,虽没把见思烦恼断除,但能具足信愿行的净土三资粮,临终就能感动阿弥陀佛来接引他,生到极乐世界去。到了这个清净国土,见思烦恼不断而自断了,何以故?以净土境胜缘强,无令人生烦恼的境缘故。如此便得三不退,一直到破尘沙无明,成就无上菩提,何等直捷简易的事!

  那个竖出的时候非常困难,一层一层的往上爬。所以这个法门叫横超。竖出,你想出六道轮回就难。人上面是四王天,欲界第一层,第二层是忉利天,第三层夜摩天。欲界有六层天,色界有十八层天,无色界有四层天,都要靠定功往上提升,你说多困难。出了六道轮回,这就证阿罗汉果。阿罗汉的定功深,超越非想非非想处天,就是超越无色界,他出去了。三果阿那含还在五不还天修行,在第四禅,有的在色界天。真不容易!超越六道轮回,上面还有四圣法界,声闻、缘觉、菩萨、佛,还有四层,一层比一层困难。到最高的,十法界最高的佛法界,他把起心动念放下,超越十法界。不起心不动念就超越、就成佛了,真成佛,那不是假的,脱离十法界,十法界是假的。他生到哪里?生到实报庄严土。

  又「径登四土」,这个径也是快捷方式的意思,近路,小路、近路。西方极乐世界四土,有凡圣同居土,六道众生去往生的生凡圣同居土;声闻、缘觉、菩萨、佛,这是四圣法界去往生的,生方便有余土;真正能够不起心不动念、不分别不执著,他就生实报庄严土。

  还「极圆极顿」,圆是圆满,没有丝毫欠缺,顿是顿超、快速。修哪个法门都要很长的时间,为什么?去断烦恼。这个法门不要断烦恼,最高的方法就是把那个心换成阿弥陀佛。我早年在台中跟李老师学教,老师常常提醒我们换心,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,没有别的东西。心里头真有阿弥陀佛,产生什么个现象?你见任何人是阿弥陀佛,你见所有的动物、蚊虫蚂蚁都是阿弥陀佛,你见树木花草也是阿弥陀佛,你见山河大地也是阿弥陀佛,全是阿弥陀佛,你的心里头真的是阿弥陀佛。如果我心里头有,外头都不是,你心里是假的不是真的,一真一切真,一妄一切妄。没有分别、没有执著,你就活在阿弥陀佛的世界,极乐世界。极乐世界哪有灾难!灾难现前是什么?你们看错了。这话都是真的,都不是假的。我还遇到这个灾难,你的心没有换过来,换过来之后决定看不到灾难。我们的缘在这里尽了,灾难现前的时候你看到什么?看到是阿弥陀佛,他接引你到极乐世界,你看到极乐世界,看到阿弥陀佛了。别人看到灾难,你没有看到,你说这个法门多妙,多殊胜!叫「不可思议之微妙法门」。这几句话是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大德共同肯定的赞叹,就是我们常常看到祖师大德所说不可思议法门也。

  四、一向专念,求生净土

  我们从无始生死以来,直到今生,所造下来的恶业无量无边。假使恶业有体相的话,尽十方虚空不能容受。现在既然得到了人身,又听闻了佛法,如果还不一心念佛求生西方净土,那么一气不来,决定是向著地狱、镬汤、炉炭、剑树、刀山冲去,在里面受尽痛苦。而且这种痛苦的命运,也不知道将要经历多少漫漫的长劫!纵然从地狱出来,又还要不自在的堕为饿鬼,腹大如海,咽细如针,长劫当中饥饿虚弱,喉咙中燃著焦灼的火焰,连水的名字也无法听到,更不用说是获得哪怕是一次暂时的饱足!从饿鬼出来之后,又还要沦为畜生,或者是给人做为乘骑,或者是给人充当庖厨之用,受尽驱使和宰杀的命运,痛苦的活过一生又一生。最后即使能够从中出来,得到难得的人身,也只能是一个愚痴无知的生命,以造恶为自己的本能,以修善为自己的桎梏,毫无一丝善法的习气和功德。悠悠忽忽之间,人生不到几十年的光景,眨眼即过,又走向了后世。而这一走,又是再一次的堕落,经过尘沙劫又尘沙劫的在六道中上下轮回,尝尽一切生死的辛酸和可怜。虽想出离,门又在哪里?还是那句老话,人身难得今已得,佛法难闻今已闻,今生不将此身度,更到何时度此身。

  莲池大师晚年说了两句话,说得很好,「三藏十二部,让给别人悟」,你们哪个喜欢去悟,你们自己去悟去,我自己一句阿弥陀佛佛号足矣,连佛法都放下了;「八万四千行,饶与别人行」,你们要修很多法门,你们去修去,八万四千法门让你们去修去,我专修念佛法门。

  五、结语

  《无量寿经》中讲:「如来以无尽大悲,矜哀三界,所以出兴於世,光阐道教,欲拯群萌,惠以真实之利。」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,以无有穷尽之大悲心为悲悯三界一切众生,所以出兴於世。宣说弥陀无有穷尽之大悲愿力,普度众生也。诸佛如来大悲之心根本不是我等凡夫所能测量也,来此世间就是度化一切众生离一切苦得究竟乐。印光大师云,良以此经不但为净土群经之纲要,一大藏教之指归,现在未来一切有情离苦得乐,究竟菩提之法要。念佛之人,必须生真信、发切愿,决定现生求佛加被,到临命终时,蒙佛接引,往生西方。

  师父上人讲经中说,诸佛之所以出兴於世,欲说弥陀愿力,惠救万众生,将为本怀故。这还得了!希望我们同学要注意到,千万不要疏忽了,疏忽就大错了,机会太难得了!你遇到这个法门,得诸佛菩萨威神的加持。加持是什么样子?你对净宗法门一听就欢喜、就接受,没有丝毫怀疑,一句佛号念到底,万缘放下,世出世法全放下,这个人这一生决定成就,成就不可思议。

  「大师偈云:如来所以兴出世,唯说弥陀本愿海」,这两句话非常重要。这个大师是善导大师,我们净土宗第二代的祖师,告诉我们,十方世界诸佛出现在世间为什么?就是为介绍阿弥陀佛本愿海,也就是介绍西方极乐世界,介绍阿弥陀佛给大家。介绍这句佛号是真实的利益,真实当中的真实,没有比这个更真实的利益;换句话说,教你就在这一生当中圆满成佛,就这个意思。吾辈当知我等末法众生,是何根性,若不依此法门而修,今生断然不能成就也。

  以上是惭愧弟子开坤粗浅的心得报告,肯定有错误和不妥之处,恳请尊敬的师父上人、齐老师、诸位法师、居士大德慈悲,批评指正,无尽感恩。阿弥陀佛。恭祝尊敬的师父上人、齐老师,法体安康,六时吉祥,弘护正法,广度众生。惭愧弟子开坤顶礼敬呈。

  老法师:开坤师的报告,我们听了,也看了,很难得。既然明白了,最重要的是依教奉行,把一句佛号落实,落实在一切时一切处,像海贤老和尚一样,一句接著一句,不能叫它中断,不能叫它丢失,这样决定得生。这个话说起来容易,做起来有一定的难度,不知不觉把佛号忘掉了,妄念、杂念都起来了。这什么原因?这是我们的业障深、习气重。要怎么样克服?要时时刻刻提高警觉,丢失了没有关系,一发现,立刻就把佛号继续起来,这样就对了。不要想过去,也不要想未来。如果真的遇到灾难了,这一句佛号非常管用。

  实在说,在一切时一切处都应该要放下,为什么?这六道轮回是假的,十法界也是假的,有生有灭就不是真的,不生不灭是真的。不生不灭只有实报土,实报土没有生灭,因为它是法性身,居住的环境是法性土,法性变现的,法性不生不灭。法性有隐现,没有缘的时候它隐,隐就不见了,什么也看不到。遇到缘,它现;虽然现,它不生灭。没有遇到缘,它隐,它也不灭。所以说是现,不能叫生;隐,不能叫灭,不生不灭,这个要到实报庄严土才能看到。

  极乐世界特殊。经要读,要读遍数。读经的时候不能有念头,不要去想经是什么意思,那就错了,那是世间人读书,不是读经。读经是干什么?是修禅定。什么叫禅定?眼睛看到经文,清清楚楚,口里念出来,耳朵听进去,不起心不动念、不分别不执著,这叫禅定。如果你念这个经文的时候,有起心动念,还有分别执著,这是世间人读书,这个不是佛法。佛法最主要的,因为不起心不动念就是佛,完全回归自性,这个真难,连等觉菩萨都做不到,这是佛法最高的境界。有起心动念,不怕,起心动念太微细了,我们不能发现;不能有分别执著,分别执著就造业了。造业,你是造善的,三善道;你是造恶的,就三恶道,这叫六道轮回,所以善恶都不能造,这个道理一定要懂。

  他出不了六道轮回,那我们只劝他断恶修善,为什么?来生生三善道,不堕三恶道,这是佛教人天小法。如果根性利的,佛一定帮助他脱离轮回,脱离轮回是离究竟苦,真的离苦得乐。换句话说,佛为什么要到这个世间来?他来干什么?他到世间来只为一桩事情,帮助一切苦难众生离苦得乐,就为这个事情。佛知道,苦从哪里来的?从迷惑颠倒来的;乐从哪里来?乐从一切明了。所以,宇宙人生的真相完全明白了,你就乐了,为什么?明白的人不著相了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,明白的人不起心不动念、不分别不执著。为什么?所有现象是假的不是真的,你起心动念错了,所以自然不起心不动念。

  这个迷很深,不容易发现。你看看弥勒菩萨告诉我们,宇宙之间万事万物,它的频率多高?就是生灭,从生到灭多长的时间?弥勒菩萨告诉我们,我们把它用现在方法算出来,一秒钟生灭多少次?我们现在看的电视屏幕,一秒钟是一百次;早年的电视,年轻人不知道,黑白的,不是彩色的,那是一秒钟五十次,现在进步了,一秒钟一百次。现实环境,在我们意识里面一秒钟是多少次?二千二百四十兆,单位不是亿、不是万,单位是兆,一秒钟生灭的次数是二千二百四十兆。也就是说,它存在的时间是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,你怎么会知道!在哪里?就在我们眼前,我们眼前所接触的,包括这个身体,都是在这个高频率之下产生的幻相。这个生灭等於不生灭,你完全不能觉知,它的速度真叫太快了。科学家看到了,没有讲出一秒钟多少次,只告诉我们快到极处,我们无法掌控它。不像佛经,佛经把次数说出来了,用秒做单位,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。根本不存在!你了解事实真相,科学家这个报告我们要记住,我们时时刻刻放在心上,观察一切世间万物,你就这样看,自然慢慢就不会起心动念,就放下了。

  那些法身菩萨为什么能放下?他知道,所以他不把它放在心上,不放在心上就是放下了。不是事上放下,心里没有才叫真放下,才叫真自在。没有这些东西,没有障碍了,心生什么?生智慧,心不生烦恼。心生烦恼,是你用错了心。真心生智慧,哪里会生烦恼?烦恼是妄心生的,是迷惑颠倒那个心生的;真正觉悟的心,生智慧不生烦恼。所以这是科学帮我们的忙,我相信在我们上一代没有看到这个报告,因为这个发现才不过最近二十年,才发现的,最新的科学。现在科学家转到第二个问题,念头是什么?这个还没搞清楚,许许多多科学家都在搞这个问题,念头,知道物质是念头产生的,念头是怎么回事情?从哪来的?

  念头是妄心,佛法讲的妄心,念头灭了,真心就出现。真心现的是一真法界,念头现的是十法界、是六道轮回。所以要晓得佛说真话,全是假的,真的你得不到,假的也得不到。所以《金刚经》上说佛菩萨在世间,他是什么心态?他是无住生心,生心无住,这就高明了。生心是什么?起心动念;无住是什么?心里干干净净,一丝毫不执著。心上没有,高明,高明到极处。什么样的人才入这个境界?法身菩萨,圆教初住以上、别教初地以上,入这个境界,就是真正叫无住生心。我们凡夫无住不能生心,生心不能无住;他们有办法生心跟无住同时,彼此一点妨碍都没有,这就高了。惠能大师在这一句话里头开悟的,五祖给他讲《金刚经》,讲到「应无所住而生其心」,他大彻大悟;换句话说,他有能力无住跟生心同时,这是法身菩萨,权教菩萨做不到,下面辟支佛、阿罗汉那更不必说。好,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学习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