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mtbcollege logo
 
简体 正體
綱目模式
頻次搜索 
AND OR
 
02-042-0085 主講人 : 淨空老法師、學習班學生
             小字號    中字號    大字號

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  开吉法师、义清法师  (第八十五集)  2014/9/27  澳洲净宗学院  档名:02-042-0085

  老法师:诸位同学,大家好。好,我们开始。

  学生:「南山律五戒要义(下)」。尊敬的师父上人、清公律师、副院长,诸位比丘大德、尼师大姊,诸位在家菩萨们,阿弥陀佛!惭愧弟子开吉继续恭敬报告「南山律五戒要义(下)」。

  四、叹功问相】

  在《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.宗体篇》中,《羯磨疏》引《善生经》说,问遮难之后,若无遮难,应当对戒子说,如来所制的「五戒」是非常稀有难得的,能够成为声闻、菩萨戒的根本。善男子,戒有五种,从不杀生乃至於不饮酒。若受一条戒,就称为「一分优婆塞」;能具足受持五条戒,称为「满分优婆塞」。可随顺你的心意,衡量你的能力来受持。根据戒子想受几条戒,戒师就为他授几条戒。《业疏》解释说,为什么要问戒相呢?因为受持戒法以及奉行之要务,目的在於心存有始有终。不必要求戒子具足受持五条戒,以免导致戒子不能如法受持而有所毁犯。因此要观察戒子的心志与能力,他是有智慧的人还是愚昧之徒?要先衡量他的能力,以免导致徒劳无功,虚受戒法。

  前面所说的「翻邪三归」,是众生二、六时中想要受,就可以直接为他授;但是「五戒三归」在受时,为何要简别、列举能受或不能受呢?这是因为翻邪三归是生起背离邪道之心,初发心的人难以超拔和发起此心。只要他忽然能背邪向善,就应当立即引导他皈依三宝,否则的话,他就又回落到他旧有的习气毛病了。受五戒则不是如此。《济缘记》曰:「为入道门,须简净器。」五戒是成就三乘圣道的基础,为修学进入佛道的初门,所以必须简取清净的道器。《济缘记》曰:「五戒是圣道之基,有亏则三乘无托。」五戒是入於圣道的基础,故须简取能受、不能受,才能进入圣道的大门。若是五体有亏欠,三乘圣果无所依托了,就不能够成就无上菩提佛果。

  五、忏悔清净】

  《羯磨疏》引《阿含》等经云:「於受前忏罪已,然后受法。」受戒前必须将以往的过失忏悔清净,然后才纳受戒法。《业疏》解释说:「明行净纳法也。」但无始无明是生死的根本(《济缘记》曰:「妄起不觉,谓之无始无明。」),这是众生业苦所依的地处,使众生流转在三界六道中不能出离。《济缘记》说,以凡夫的心来修学佛道,「造理则取舍未忘,行事则我人难拔。」无论是在理性上(动妄念或澄心识),还是在事项上(造恶或修善),於行事及修持中,执取好坏的境界就会造罪业。顺应或乖违心意,就随顺自己放荡的心,生起瞋恚的烦恼,造作种种罪业。因此,必须在受戒前行忏悔之法,使得身心清净,才堪可纳受清净的戒法。

  六、作法差别】

  「第一支、临时开导。」宣祖在《行事钞》中说,到了正式传授戒法时,戒师应当广开彰显戒法的教义,使戒子发起领纳戒体真正的宗旨要务。戒师须详细选择重要的言语,来激励、感动戒子求戒的初发心,引导戒子开发心智,成为纳受戒法的根本。戒师应当说:「善男子!深戒上善,广周法界。当发上心,可得上法。今受此戒,为趣泥洹果,向三解脱门,成就三聚戒,令正法久住等,此名上品心。(《行事钞》)」善男子,如来深妙的戒法是众善之首,周遍十方世界、十法界有情无情的境界。你要发起上品心,获上品戒体。今日你来此受五戒,是为了趣向证得大涅盘的圣果,趣向三解脱门,要发广大心,成就三聚净戒。能够发心受戒,成就自利利人,使得灯灯相传,佛种不断,正法久住。这就称之为「上品心」。

  其次,为开广戒子心怀的道理。《行事钞》说:「由尘沙戒法注汝身中,终不以报得身心而得容受。应发心作虚空器量身,方得受法界善法。」我们现在所受的五戒,是如来在世所制定,通过传戒的仪式,感发获得尘沙般的法界妙善戒法,注入戒子的身心当中。每条戒都通於十方世界、十法界有情无情的境界,因此终不以报得身心,能够容纳、接受得了。戒子应当发起广大心,作虚空器量之身,将十方世界、十法界善妙的戒法领纳於心,而成为戒体。因此,要发起上品殷重的心,来纳受上品戒体。《资持记》说,虚空是无边无际的,戒法也是无边无际的。观想自己的身量等於虚空,如此则能受的心与戒法才能相称。

  清公和尚教导我们,受「五戒」时,领纳戒体的观想方法如下:五戒三皈,第一遍,拜下去,要观想,对十法界有情无情的众生,誓断一切恶,无恶不断,誓修一切善,无善不修,誓度一切众生,无一众生而不度者;再观想十法界微妙的戒法,由我们心业力开始动涌起来。第二遍,拜下去,要观想,对十法界有情无情众生,誓断一切恶,无恶不断,誓修一切善,无善不修,誓度一切众生,无一众生而不度者;再观想十法界微妙的戒法,形成五彩功德祥云,涌升虚空,如云如盖,盖在我们受者的头顶上。第三遍,拜下去,要观想,对於十法界有情无情众生,誓断一切恶,无恶不断,誓修一切善,无善不修,誓度一切众生,无一众生而不度者;再观想我们身体,好像虚空器量之身,尽虚空遍法界微妙的戒法,形成漏斗状,由我们的顶门注入身心,充满正报,纳受成为五戒的戒体。《济缘记》说:揽取无边的圣法,蕴藏在我们有生死相待的凡夫身躯之中。五分法身的基础已经成就了(此乃修因),法、报、化三身佛的体性已经具足了。从此超出凡夫鄙秽的生死之流,进入众圣解脱的宝位。

  「第二支、正纳戒体。」道宣律祖在《行事钞》中,说明了传授五戒的作法:「我某甲(自称法名),归依佛,归依法,归依僧,尽形寿为五戒优婆塞。如来至真等正觉是我世尊(三说)。」清公和尚说,受五戒时,戒师念一句,戒子念一句,要有次第。此三皈发起誓愿之时,正是领纳戒体、得戒体之处。因此这三说,每一遍都要做观想。「我某甲(自称法名),归依佛竟,归依法竟,归依僧竟,尽形寿为五戒优婆塞。如来至真等正觉是我世尊(三结)。」此三皈结释,是明示戒体已有所依归,戒师嘱咐戒子,切勿忘失和毁犯。「如来至真等正觉」,是真正的三宝,是我们归投依靠的真正根本,此圣号是外道所无。《资持记》解释说,「如来者,乘如实道来成佛也」,如来是乘著真如实际的道法,而来成就无上佛果之义;「至真者,体悟无邪也」,至真是他能够体会、觉悟宇宙万法的真理,而没有偏邪错误;「等正觉者,道同三世也」,因此这才是世出世间最尊贵伟大的圣人。

  「第三支、示相教诫。」《大智度论》说,戒师应当说:「汝优婆塞听!是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,为优婆塞说五戒法相。」这是如来、应供、等正觉为优婆塞所说五戒的法相。「多陀」是如的意思,「阿伽度」是来的意思,多陀阿伽度即是如来;「阿罗诃」是应供的意思;「三藐三佛陀」是正等正觉的意思。在此举出佛的三种尊号,使戒子生起恭敬信仰的心。戒师接著问:「尽形寿不杀生是优婆塞戒,能持否?(戒子回答:能持。)以下尽形寿不盗、不邪淫、不妄语、不饮酒,逐条询问,并准上说。《行事钞》接著说,以上是在家人所受的五戒,你们要尽此身形寿命,如法的受持。应当要好好的供养三宝(这是佛弟子修学佛道,最重要的依归),劝化作诸功德,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做到三轮体空。清公和尚教导我们,止恶行善不可著相,称性之功德,才是成佛的根本。

  《行事钞》说:「年三月六,常须持斋(八关斋戒)。」以此功德回向布施法界众生,将来果地上可成就无上佛道。「年三」是指每年的农历正月、五月、九月,称为「三长斋月」。此三月地狱幽冥界的业镜台,轮流照著南赡部洲,人们所造作的善业、恶业,在业镜台中完全显现出来。另一说,天王巡狩四天下,这三个月是对著南赡部洲来巡视考察,所以要受持八关斋戒。又一说,这三个月是恶鬼得势力之时,所以众生要持戒修善。「月六」,农历一个月,分为「白月」(初一至十五,共十五天)、「黑月」(十六日至月底,月小十四天,月大十五天),白月是月光由少到圆满,表「智德」渐渐圆满;黑月则是表「断德」,烦恼渐少。《大智度论》说:「初八」是四天王的使者下来视察,「十四日」是天王太子下来视察,「十五日」是天王亲自下来巡狩,以观察众生所造的善恶业,「二十三,二十九,三十日」也是如此。「月六」要受持八关斋戒,日中之后,不可虚妄的吞噉饮食。「月小」时,「准布萨」的法事,可采用初一这一天。清公和尚说,若是小月,亦可采取月底最后两天(二十八、二十九日)。

  七、料简杂相】

  在「料简杂相」中,列举了「萨婆多宗」与「成实宗」在义理上的差别。「一、对趣。」《业疏》引《萨婆多论》说,龙道的众生是畜生道的收摄,因为业障深重的缘故,对佛法无所开晓了知,故无受戒之法。虽然《善生经》中说,诸龙亦受一日一夜八关斋戒之法,但是只能够获得善心行善事的功德,不能够得戒体。「二、渐顿。」《萨婆多论》说,五戒不具足满分,则不得戒体,因此受戒时,必须具足受五戒(顿受)。《成实论》说:「随受一、二、三,皆得律仪。」随著受戒者受一、二、三条,都能够得到戒体(可渐受),可分别从五位戒师分别受一条戒。如薄俱罗尊者受「不杀生戒」,而活到一百六十岁。由此可知,五戒分别来受,在义理上是用不著怀疑的。「薄俱罗」是梵语,翻译成中文是「善容」的意思,他的容貌、威仪十分善好。尊者是婆罗门种,印度国人。在毗婆尸佛的时代,曾经是一位贫人,将自己仅有的一枚「诃梨勒果」,供养给一位生病的比丘,比丘吃了之后病就好了。以此因缘,薄俱罗尊者感得九十一劫在天上、人间受福快乐。今生生到婆罗门家,母亲过世得很早,后母很厌恶他,多次陷害他,都没有把他害死。后来他在佛陀会下剃度出家,证得阿罗汉的果位。尊者很长寿,活到一百六十岁,都未曾生病。这是由於他以前,曾经受持一条「不杀生戒」,且守持得非常好的缘故。

  「三、延促。」《业疏》引多、杂二论说,五戒必须尽形寿,时间不可短促;八关斋戒是一日一夜,时间不可延长,这是佛所制定的,不可乖违。《成实论》则是「随日受,乃至尽形」。主张五戒、八戒都可随受者的心意而随日受,乃至尽形寿,「延促任意皆得」。「四、具支。」《大智度论》说,「口四过」只举出「妄语」一条,其他三条都收摄在其中。清公和尚说,「佛讲话最老实」。佛最可贵的是讲真实语(佛是真语者、实语者、如语者、不诳语者、不异语者),因此先举不妄语,来统摄其余三种。《芝苑遗编》说,(有部律《萨婆多论》主张)五戒、八戒、沙弥十戒感发「杀盗淫妄」四支,比丘戒才感发身口七支。《成实论》主张,七众戒法是身口「七支」都禁止,受五戒是七支俱发。「五、自誓。」《业疏》说,《四分律》的律文及《大智度论》,听许五戒、八关斋戒可以自誓受;但《萨婆多论》、《俱舍论》主张,要从出家五众受戒。以上这两种情形都可以,在没有师长的情况下,开许自誓受,有戒师则不许。在《四分律》典中说:「世尊我今归依佛法僧,尽形不杀,乃至不饮酒。」此是自誓受的证据,八戒开许,五戒也应当可以。清公和尚解释说,要观察众生的机宜,做为进退与否的依据,从义理上来说,不是绝不可自誓受的。这是接引俗人学佛的教化,必须随顺时机而有所抉择。「六、重受。」《萨婆多论》主张,五戒不可重受,因五戒是尽形寿,只有一次受戒的机会,戒体不重发,所以不便重受。《成实论》和《四分律》,则开许五戒可以重受。「任时长短,随受随增」,受持的时间无有限制,重新受戒,戒体可以增上。在本部律中,末利夫人曾第二、第三次重受五戒,就是其证明。

  清公和尚说法,语辞铿锵有力,声如洪钟。恩师上净下空老法师每每亲临讲席,率众认真聆听,慈悲现身说法做影响众。课程结束时,清公和尚总是说:「恭请空公老恩师慈悲指正」,并向老法师恭敬行礼,令人肃然起敬。惭愧弟子恭敬聆听清公和尚宣讲《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》,并应诸位仁者之慈请,将听课笔记恭敬整理成文。如有不妥之处,诚请尊敬的师父上人、清公和尚、副院长,诸位比丘大德、尼师大姐,诸位在家菩萨们,慈悲惠予指正,无尽感恩,阿弥陀佛。惭愧弟子释开吉顶礼敬呈。

  老法师:这一次学院举办戒律学习班的活动,难得清公老和尚亲临指教,几位法师的发心,律师们的发心,让澳大利亚图文巴这个地区,在家出家的佛弟子能够真正学习到戒律。不管能不能持,阿赖耶识里头落下这个善根,是非常可喜可贵的。

  戒律重要!它是修行出离六道轮回、出离十法界的根本。怎么样得戒体?关键在出离心。如果没有出离心,念念还贪图名闻利养,学佛出家也不例外,这自古以来都有,现在的环境尤其是常见,不是少见。出家人不贪财吗?出家人不好色吗?出家人没有贪图名闻利养吗?佛法为什么衰到这个样子,我们要知道,总而言之一句话,我们没有把出家来看作了生死的一桩大事。把生死这个大事忘掉了,世缘看得很重,这就是我们的障难。上一辈的老和尚、大德们提醒我们,虽然提醒了,习气烦恼太重,它还是在作祟。

  外面诱惑的力量,比佛陀在世增长一万倍都不止,这个时代到今天太可怕了。确确实实,我们细心去观察,佛门衰,一代不如一代。再看整个社会都是滑坡,都往下衰。只有科学技术这是突飞猛进,有没有好处?没有好处。科学技术带给我们的核武、带给我们的生化,这个东西确实能够毁灭全世界。所以中国古圣先贤、佛门这些大德有智慧,不是没有智慧,能不能发明这个东西?可以。为什么不做?这些东西有害而无实利。所以中国人不向科学技术这个方向去发展,总是希望的是伦理道德世世代代扎根。可是在中国,两百年前西方文化冲击了中国,满清政府太平盛世过了一、二百年,人沉醉於太平盛世,所以遇到外国来侵略不堪一击,变成丧权辱国,让中国所有的读书人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严重的怀疑。有许多人出来,把传统文化全部抛弃,吸取西方的文明,我们把信心失掉了。

  今天,西方文明发展到今天,大家看到了,特别是汤恩比博士看得非常清楚。这个发展怎么样?科学家给我们提出警告,继续不断的发展的话,没有伦理道德,这个地球上人类居住不会超过五十年。这五十年之后,这地球人不能居住了,我们相信。为什么?看到染污就知道了,现在已经到饮食染污、水染污,将来很可能空气染污,人不能呼吸,你怎么能活得下去?极少数的人,这个人是具足善根福德因缘,觉悟了,遇到佛法能信、能理解,愿意依教奉行。依教奉行得不得力,就看你能不能放下。所以佛教众生修行证果,首先放下什么?身见、边见、见取、戒取、邪见。这个五大类的烦恼,是佛把它摆在第一,真放下,你就是真佛弟子,证须陀洹果,在大乘法里面是十信里面初信位的菩萨,地位虽然很低,他是圣人,小小圣。得这个果位,佛告诉我们,你决定不会堕三恶道,天上人间七番生死,你能证阿罗汉果。初果断八十八品见惑,记住头一个是身见,因为有这个身见,才有名闻利养,才有七情五欲。真正晓得身不是我,身是假的,凡所有相皆是虚妄。彻底明了,你才能真放下,这就真正入门。这个东西没放下,我们在门外,没有进门,这是一定要知道的。

  戒律,律宗是佛的身、佛的形象、佛的威仪;禅是佛的心,没有阶级的,没有等差的。确实如古人所说,放下屠刀立地成佛。屠刀是什么?烦恼,习气。大乘教上佛告诉我们,放下起心动念、分别执著就成佛。为什么?你本来是佛。你本来不是佛,你怎么能成得了佛?但是起心动念,我们凡夫做不到,它太微细了。起心动念在哪里?就在现前。谁看见了?谁能够感受到?起心动念就是生灭法、就是阿赖耶,它频率之高,现在量子力学家发现了,真有这个东西,就是世尊所说的阿赖耶的三细相。科学家终极目标,也就是解决这个问题,是他们主要的课题。这个现象从哪来的,为什么会有物质现象、心理现象?心理现象是念头,能量的现象,佛家的名词就是阿赖耶的三细相,业相、转相、境界相。境界相这个谜底被他揭穿了。

  现代人,尤其知识分子,对佛法能不怀疑吗?过去我们听是勉强相信,为什么?佛说的、祖师说的,祖师是大彻大悟的人,不容许我们不相信。虽然这么强调,依旧有疑惑,疑不断,那是大障碍。物质现象这个谜被揭穿了,有了科学证据,我们相信了,对佛经上所说的决定没有丝毫怀疑了。我们深深相信再过二、三十年,转相这个谜也会被揭穿,佛在经上说的,阿赖耶的三细相用第六意识可以缘到。我们凡夫用第六意识,就是用思想、思考,用这个东西,这个东西,佛说,对内可以缘到阿赖耶的三细相,对外可以缘到宇宙的边际。其实宇宙是没有边际的。遇到佛法,这个缘分不可思议!太殊胜、太幸运了,应该要珍惜。要破身见。身见,要珍惜自己的念头,念念跟自性相应,才能明心见性。念念跟善法相应,在六道里头是三善道的果报;念念与不善相应,是六道里面的三恶道。戒律断恶修善,防非止恶,在世间讲,无与伦比的大善;在出世法讲,这是根基,学佛先做一个善人。

  起心动念,在中国圣贤也是了不起,不想自己,想众生,如何帮助这一切众生离苦得乐。佛出世就这一个目的。佛为什么出现世间?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,要离究竟苦,得究竟乐。离究竟苦,轮回是究竟苦,脱离六道轮回这是离究竟苦,往生极乐世界是得究竟乐。用什么方法?佛知道。苦从哪来?从迷惑来的;乐从哪里来?觉悟就乐了。破迷开悟,用什么方法?就是戒定慧三学,因戒得定,因定开慧。这个开慧就是大彻大悟,明心见性,就是离究竟苦,得究竟乐。八万四千法门,门门到终极目标都是极乐世界,真的法门平等,无有高下。这桩事情,黄念祖老居士讲得非常透彻,有文殊、普贤给我们做榜样。释迦牟尼佛成佛,也是这一句佛号往生净土而得到的无上正等正觉。所以在最后,走到最后的时候就到一条路,这一条路就是西方极乐世界。我们很难得碰上了,不是我们有能力、有智慧去选择,不是,我们碰巧碰上了。这得感谢老师,老师为我们介绍。介绍的时候有疑惑,通过这六十多年学习不怀疑了。还有寿命就决定能往生,为什么?没有疑惑了。这是一生的大事因缘。

  不但佛法八万四千法门到最后是一个境界,佛在经上告诉我们,连惠能大师也说「何期自性,能生万法」。这句话里的意思很长,万法是全宇宙一切法,一切法的本体是自性;换句话说,一切法到最后都回归到本体,都回归到自性。所以我就相信,所有宗教修行它的方法,最后他能把他修行功德回向求生净土,个个能往生。他们生到天堂、生到天国,我们到极乐世界,最后到那个地方你会看到,你也在此地,他也在此地,我们都在此地,才知道一处。这个终极的一处是常寂光,净宗是常寂光土,《华严》讲的大光明藏,完全融成一体,这是究竟圆满。我们就知道,就像日本中村康隆老和尚跟我讲的,我跟他见面的那一年他一百岁,这是日本第一个大德。他告诉我,全世界所有宗教的创始人都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。观音菩萨三十二应,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,应以基督身得度现基督身,应以阿訇身得度现阿訇身,讲得通。所以我们的心量要拓开,全宇宙是一个法身、是一个自己,我们害人害自己,我们利益人利益自己,心量要拓开。

  在所有一切法里头,大乘佛法讲到最清楚、最详细、最究竟,但是要放下你才真正能体会到。就像戒一样,你不放下你得不到戒体,你只要把万缘放下,戒体现成。戒体是什么?自性,是真体,不是假的。假的体是阿赖耶,真的体是自性,就是真心,假的体是妄心,用真心不用妄心。真心没有念头,妄心有念头。学教、学禅、学律,老和尚也说过,断恶修善,不要把断恶修善放在心上,那就是真体;断恶念著我的恶,修善还念著这个善,那是变成福报了。功德、福德差别就在此地,相上完全相同,心上不一样,一个是清净心,一个是里面有妄想、有杂念。不许可心中有杂念。所以一切法门里头,净土就殊胜,净土容许心里头有一句阿弥陀佛,除阿弥陀佛之外,不能有妄想,不能有杂念。海贤受持九十二年,给我们做出最好的榜样。

  所以归根结柢,章嘉大师当年教给我,看破、放下。看破是了解事实真相,放下,相都是假相,连佛法也如是。《金刚经》上佛说得很好,「法尚应舍,何况非法」。这个舍在我们这个时候来讲,是不能放在心上,就是不能分别、不能执著。起心动念是我们没办法断的,它太细了,真像弥勒菩萨所说,一秒钟多少个生灭?二千一百兆。我们怎么会知道?就在眼前,我们看不见、听不到、摸不著,六根对它都不起作用,它就在面前。什么时候看到?八地菩萨就看到了。我们慢慢修,修到八地菩萨全看见了。所以佛说的是真的,不是假的,科学为我们做了证明。我们希望我们同修都能发真正菩提心,来帮助苦难众生。现在这个世界走向存、亡、继、绝的边缘,汤恩比博士把救亡图存这桩大事,完全寄托在中国传统文化,只有中国传统文化能救全世界,这是他说的。咱们中文翻译的本子,完全是汤恩比念念所思的,《未来属於中国》,说得真好!他讲的拯救世界,孔孟学说、大乘佛法这两样东西可以救全世界。希望我们年轻的同学要真正发心、真正努力。好,我们再看第二个。

  学生:尊敬的师父上人,尊敬的诸位法师、大德同修,阿弥陀佛!今天罪障弟子义清报告的主题是「感恩贤公和尚的慈悲示教」,敬呈师父上人及诸位善知识。每当弟子展开《来佛三圣永思集》,就像是打开了一份考卷,所不同的是这份考卷已经给出了标准答案,每一个答案都让人惊叹不已、敬佩不已,引发弟子的许多的感触与反省,现在报告如下:

  一、圆满的孝德。孝敬,是世出世法的大根大本。孔子在《孝经》中说:「夫孝,德之本也,教之所由生也。」佛在《观经》指出:三福为三世诸佛净业正因。同时三福的排列也表明修学的次第,而第一福首先提出孝亲尊师,由此可见孝道的重要性。师父上人一幅墨宝开示:「为佛弟子,当行孝道。孝乃人之本心,若无孝行他善虽多皆伪,必不成德,譬如草木失其根本也;若行孝道,修德易成」。孝道是如此重要,而罪障深重的弟子总是不能落实,看到贤公的孝顺,真是惭愧万分。

  《永思集》中写道:贤公在二哥和弟弟去世后把老母亲接到寺院里孝养,就在老母亲八十六岁那年,老人家突然提出要回老家居住,贤公苦苦相劝,终难挽留,只好随母亲回家。老家连房子都没有,困难可想而知。而贤公不论多困难,一肩承担,随顺母亲回到老家,暂且住在生产队的几间茅屋里。没想到老母亲是自知时至,回家不久就自在往生了,之所以一定要回家,是为把自在往生的一幕表演给女儿、侄女,接引亲人念佛。而且贤公在母亲去世后,终其一生,每年清明节、十月初一,不忘回老家祭祖,亦如世尊当年,父王去世时,知当来世人凶暴、不报父母育养之恩,亲自担父王棺,为当来不孝父母之人做出孝亲的榜样,贤公用心也是如此。

  读到这里,为自己的不孝惭愧、痛苦。弟子罪障深重,襁褓丧母,累及年迈多病的祖母与伯伯抚养。未及成年,祖母病逝,近年伯伯也去世了。养育之深恩点滴未报,三位至亲魂识不知归於何处,自己虽然学佛无惭无愧,不能发起婆罗门女之孝、莹珂法师之勇,救度亲人离苦。而且对年逾古稀,为自己付出不知多少心血、汗水、泪水的老父亲,非但不能尽孝,还认为父亲不学佛,心疼自己疼不在地方,常常恼火。事后懊悔不已,事到临头又犯。出家修道却不能奉行师教,为持戒生烦恼,又犯下谤僧、谤戒、谤佛重罪。也曾一次次的发愿,结果根尘相对时彻底崩溃,依旧是烦恼起现行。是啊!对至亲父母不孝,对师长就不敬,这样就是师父上人所讲的:「他善虽多皆伪,必不成德,譬如草木失其根本」。与贤公相比,连做人的资格都不够,却著以如来法衣,表里反差之大,令自己羞愧难当。

  观贤公出家修道,心行始终与法相应:「学道当知心是佛,修行应以戒为师」、「修行要以戒为师,以苦为师,不能图供养享受」、「拜佛,是要拜出自性,拜出清净心」、「上山剃度后,师父就光叫俺念阿弥陀佛,叫俺明白了,不要乱说,不能说,不要指手画脚。我现在一百多岁了,要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,老佛爷是我老和尚的根啊」、「我往生时不用人助念,我自己就去了!」语言铿锵有力,掷地有声,我们能感受的到他老人家道心坚固,道业已成。他老人家待人接物,面对一件件令人生烦恼的事,却做出一个个全新的答案。内心佩服老人家何以有如此超人的智慧,岂知这是老和尚那颗「一切男子是我父,一切女人是我母」的至孝之心,自然而然流露出的大慈大悲、善巧方便,把随缘妙用、烦恼即菩提表演得淋漓尽致,让人叹为观止。在贤公身上,体现出师父上人所讲:「若行孝道,修德易成」。所以,要想有老和尚的成就,得先学老和尚那颗圆满的孝心。

  莲池大师说,「父母离尘垢,子道方成就」,说明孝道贯穿於整个菩提路,无孝道也就无佛道可言。师父讲经中常常开示:宇宙万法唯心所现,唯识所变。一切众生都是自性众生,本应爱护,可惜众生迷而不知,背离自性,於中妄生分别执著,人我是非,起惑造业受报,苦不堪言。佛陀兴无缘大慈、同体大悲垂教设化,在中国大乘佛法有四大修学纲领:孝敬、慈悲、理智、力行,分别以地藏、观音、文殊、普贤四大菩萨来代表。孝敬居首位,因为父子亲爱,天性使然,为人子把这分对父母的赤子之爱,终身保持,并以此心尊敬师长,这是孝道,以地藏菩萨代表;用这颗孝心孝顺每个众生,就是大慈大悲,以观音菩萨来代表;再以文殊菩萨的理智为指导,以普贤菩萨的力行圆满落实,这样真正爱护、孝敬虚空法界一切众生,正是「地狱不空,誓不成佛,众生度尽,方证菩提」,如此之孝心与自性本心相合,是名成佛道。由此可见,以孝道圆满佛道,心地之宝藏,自性无量的智慧德相得以开显,这就是地藏菩萨表法的意义所在。所以,不论年纪有多大,出家时间有多久,没有孝道的根基不能成就,这是必须要补的课。深深感恩师父上人的慈悲教导和贤公的圆满孝德启发弟子的良知!

  二、回归本性本善。《永思集》中有一段话,给弟子印象特别深,「在他老人家眼里,一切都好,没有啥不好的。见啥都说好,见啥都高兴,心里才能经常充满法喜,心里才能清净,才无烦恼,才不生气恨人。没有这好那坏之分,也没有这好吃那不好吃的啦。一切都随缘,心里就安心踏实啦。」这段口语化的教导,是老和尚慈眼视众生,慧心观世界,使弟子感到久别重逢的亲切。彷佛回到了童年,聆听祖母的教诲:宁说千声好,不说一声坏。不能说这好吃那不好吃的话,一样,都好吃。

  弟子就想到,这是我们民族传统的人生观、世界观,源於「人之初性本善」的理论依据。这个善不是善恶的善,是圆满的意思,是自性清净圆明体,美好到极点,无法形容,故曰善。是六祖惠能大师开悟时所讲的自性本自具足,能生万法,一切万法由此而生,所以什么都好,无有差别。因为有这样的信念,所以才有好善好德之心和乐观的情怀。我们读《来佛三圣永思集》,尤其深刻感受到这一点,贤公的父亲,一位普通的农民,生活极其困窘的情况下,为维护他乡人民的财富,付出生命,体现了仁人君子的风范。而贤公的母亲,在不善的事情面前,教育儿子:「为人要和善宽厚,千万可别作恶造罪啦。」虽然老母亲不识字,但她所教导的就是孔子所讲,「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,择其善者而行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」。在艰难困苦中坚韧顽强,把五个儿女养大成人,并为之奠定深厚的德行根基。

  记得弟子出家前做教师工作时经历一事,一名学生小小年纪愤世嫉俗,认为这个世间都是恶人,大人们都在搞歪门邪道,老师上课时所讲的道理方法在社会上根本行不通,所以想死。惭愧弟子上课只是照本宣科,实际上自己内心也是这么认为,现在忆起此事,深愧为人师却不能传道授业解惑,对不起「师」之一字。直到学佛后,聆听师父教诲才明白,人之初性本善,众生本来是佛。贤公的亲切开示,彷佛是唤醒我们念念回归自性本善。当生起分别执著时,想起贤公的教导,「一切都好,没有啥不好的」,烦恼就慢慢的消失。自性本来具有无尽的功德,可惜迷而不知,每天在忧悲苦恼中度日,真是小人冤枉做小人。贤公的教诲如同师父上人多年的教导,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,顺境好,逆境也好,赞叹好,毁谤也好;也如同看到那些一天到晚念阿弥陀佛的老菩萨,不管你说啥,他们只是笑咪咪的望著你念阿弥陀佛。这是圣贤的人生态度,它使人心清净,无烦恼,不生气恨人,安心踏实,法喜充满。

  三、僧僧互赞,和合共修。贤公和尚,为我们念佛人做了最好的榜样,他老人家的修行是得大自在,而惭愧弟子却是触事成障。老和尚自己专修净土,早年曾与擅长讲经的海墨老和尚、宗门大德体光老和尚一起修行,他们和合共住,相互赞叹,最后各自都有非凡的成就。在弟子看来,真是不可思议。因为我们现在遇见其他法门的同修,不是见异思迁改学他法,就是相互排斥,自赞毁他,而老和尚们相处那样和谐。为什么?师父上人给我们做了最好的诠释,好多年佛教界反对会集本的声浪很高,有人劝说师父放弃会集本的弘扬,师父说「这是背师叛道,全世界的人都反对,我一个人也要学」,如果我们都懂得尊师重道这一规矩,各尊其师,亦尊人之师,大家自然相安无事,相互赞叹。师道昌明,则佛法兴盛。

  海贤老和尚临终再次为我们示现僧僧互赞,和合共住。面对净宗《无量寿经》会集本遭遇非议毁谤的空前灾难,他老人家看在眼里,静待时机,终於一部结集了师父上人与各宗派大德相互赞叹的书问世,就是宏琳法师主编的《若要佛法兴,唯有僧赞僧》。老和尚身披袈裟,手捧法本郑重留影,三天后随即舍报归西。此举重如千钧,他是在昭告天下,《无量寿经》会集本是正确的,不应该怀疑;黄念祖老居士的注解是正确的,不应该怀疑;师父上人多年来的弘扬是正确的,不应该毁谤。大家要放下一己之私,要以佛法的兴旺、众生的法身慧命为考量,时时刻刻牢记祖师大德的教诲,「若要佛法兴,唯有僧赞僧」。

  弟子记得师父上人与马哈迪长老的谈话,世界和平要解决好四个问题,就是政党与政党团结,族群与族群团结,国家与国家团结,宗教与宗教团结。如何团结?相互赞叹,相互帮助。师父上人亲自带动,先从宗教团结开始,做出很好的示范,提出世界宗教是一家的理念,指明各宗教都要回归教育的宗旨。近日宣导各宗教编写一本《360》的精华手册,便於相互学习,逐步落实。这种为人著想的真诚之心与光风霁月的胸怀,就是僧赞僧义趣的延伸和圆满落实。师长前贤崇高的道德风范,逐步驱散惭愧弟子心中自私狭隘的凡夫俗念。《弟子规》说:「见人善,即思齐,纵去远,以渐跻。见人恶,即内省,有则改,无加警。」善德善行是贤护菩萨慈悲示现,提携於我,我当感恩戴德,赞叹随喜;恶人恶事也是贤护菩萨慈悲示现,警策与我,我当回光返照,忏悔业障。

  四、殊胜的念力。贤公少年时代的示现,就为我们揭示出念力的秘密,证明一切法从心想生的道理。又用九十二年的时间为我们指示,最殊胜的念力无过於念阿弥陀佛。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法,详陈十法界因果,是遵循著「是心是佛,是心作佛,心作心是」的定律。最殊胜的因果是念阿弥陀佛,成阿弥陀佛。阿弥陀佛是光中极尊,佛中之王,一句阿弥陀佛名号是真如自性的总名号,含摄了世尊所说的一切经教,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说经教尽摄其中,最为殊胜、圆满。海贤老和尚念了九十二年,证得理一心不乱,生前多次见佛,临终时不需人助念,身体康健,自在往生。证明了大势至菩萨所说的:「忆佛念佛,现前当来,必定见佛」。证明了《无量寿经》中世尊的教导,「常念不绝,则得道捷,我法如是,作如是说」。证明回归真如本性,念阿弥陀佛是捷径中之捷径。他老人家教导我们:「好好念佛,其他啥都是假的。」并点明:「世上无难事,只怕心不专。」这些简洁的开示,是无上至宝,是修学的大总持,检验、提醒学人看破放下、信愿持名、求生净土。「啥都是假的」,提醒我们真看破、真放下;「好好念佛,专心念佛」,是教我们真提起,真念阿弥陀佛。这两句话也就是莲公大士所开示:「理明、信深、愿切、行专」。持之以恒,必然如贤公所证,「功纯、业净、妄消、真显」。以凡夫身,一生成佛,福慧双圆,功超累劫。弟子反省自己,为什么念佛心不专,是因为还对这个世界有留恋,不知道这个世界啥都是假的,被眼前假相所迷惑,不知这一切转瞬即逝,而后等待自己的是地狱苦报,所以愿不切。愿不切,心常为它念所夺,所以行不专。明白症结所在,才有入手处。

  学佛之后,为自己深感幸运,慨叹古今中外,多少人为追求真理、揭开宇宙的奥秘,奉献了毕生的精力。爱因斯坦也曾是多少学子理想奋斗的目标,本想利益人类,没想到却造成了无穷的祸患,落个长劫受苦的惨痛果报。没有真实的智慧是真正可悲,要是这位蜚声全球的大科学家,跟我们一个字不识的来佛三圣相比,那就不是自愧弗如,恐怕应该是悲喜交集、感慨万千了。人身难得,佛法难闻,闻到《无量寿经》会集本,信乐受持,难中之难,无过此难。净宗为难信之法,而真正相信的人有福!莲公大士说:「有大福德始念佛。」有贤公和尚的殊胜果报为证,真实不虚。如果不克实用功,遇到也只是结个善缘,愈加可悲,敢不努力。

  五、总结。贤公和尚,弥陀使者,为我们带来极乐世界的消息,他老人家在娑婆世界与我们度过一个多世纪的漫长岁月,历尽千辛万苦,受尽屈辱磨难,一句阿弥陀佛念了九十二年不拐弯,这是「受持如来甚深法藏,护佛种性常使不绝」,传承圣教,续佛慧命;临终手捧《僧赞僧》的法本留影,这是「兴大悲,愍有情,演慈辩,授法眼,杜恶趣,开善门」,护持净宗,泽被世尊末法九千年的众生。不孝弟子谨遵恩师上人的教诲,每天薰修贤公的德范,以期时刻记取贤公的教诲,策励自己。因为只有今生成就,方不负贤公和尚的慈悲示教,师父上人多年的谆谆教诲,也方能四恩总报,三有齐资。以上是罪障弟子义清的一点粗浅体会,谬误之处,恳请师父上人及诸位法师、大德慈悲指正!至诚顶礼感恩,阿弥陀佛!

  老法师:义清同学的报告,虽然早年做了很多错事,这个事情佛不会怪你。《无量寿经》佛说得很清楚,「先人不善,不识道德,无有语者,殊无怪也」,所以佛不会怪你。这个过失原因很复杂,我们很不幸生在这个时代,父母没告诉我们。我是个比较幸运的,生长在农村,我们这个农村是明清两代桐城派的根据地,所以虽然是乡下,文风很盛,小孩都读圣贤书,我们是沾了一点边缘。我十岁离开家乡,十一岁中日战争爆发,就是七七卢沟桥事变,所以没有受到好的教育。但是童年的时候,在家乡受到家乡传统风气的薰习,懂得孝顺父母,懂得尊师重道,懂得自卑尊人。所以我在台湾能遇到三个老师,凭什么?凭那一分真诚恭敬心,除了真诚、恭敬之外,什么都没有。

  老师的爱护、指导,把他们所知道真正的东西教给我,我才能进佛门,进佛门之后,把整个人生、整个生命都改过来了。头一个,短寿,寿命只有四十五岁,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我这一生只生过两次病,四十五岁那一年,一个月;第二次生病是旅行,在北京,住在饭店,五洲饭店,四天。第四天晚上见佛了,我一生见佛就一次,那一年七十九岁,大概是那一次寿命延长就到那里。这一次见佛,我要报佛恩,听佛安排,佛要我住世,完全为佛法,不为自己;佛要带我走,我什么牵挂都没有,现在就跟你走。第二天早晨睡醒了,病就好了,我又回到香港,休息两个星期,继续讲经。这个事情章嘉大师教给我的,把我们的身命统统奉献给佛陀,一生佛陀替你安排。顺境、逆境全是佛的安排,顺境都在考你,不起贪恋,逆境不生瞋恚,修什么?修平常心,就是《无量寿经》上所说的,清净心、平等心。经典里面所说的,我要怎样把它落实,变成我的生活,变成我的思想,我们在事上用功。所以今年,我们学习有个学习班,学习班是什么?就是检查我们所学的落实了多少。真得受用,发现同学这些心得报告,太难得了,真正忏悔,真正回头,好!但是最重要的是要坚持下去。

  怎样能够保住你不再退心、不再拐弯抹角?那就是一定要读经,一定要念佛。读经是明理,念佛是修定,这比什么都重要。贤公老和尚给我们做的榜样,给我们做的证明,最重要的证明,证明西方极乐世界真有。他在往生前两天,给他的几个护法,在身边的人说,这几天阿弥陀佛又来了,又来找我,告诉我,叫我快一点走了,这几天就要走了。他见阿弥陀佛,我估计九十二年绝不少过十次。早年我们远公大师,我们净宗初祖,他老人家一生四次见到阿弥陀佛,见到极乐世界。贤公九十二年,至少十次以上,特别是晚年,常常见佛,他是念念想往生,感应道交。佛告诉他要他表法,最后这个表法,就是表僧赞僧这个法。这个法表的时候他圆满了,阿弥陀佛交给他的任务,他圆满了,所以三天他就走了。他知道,没有告诉人。走的当天,在菜园里干了一天活,从早到晚,除草、浇水、整地,晚上走了,大家都没有警觉到。到第二天早晨做早课,早课完了之后去看老和尚,老和尚房间电灯是亮的,进去一看,走了,多潇洒,多自在!这给我们的信号,真的,极乐世界是真的,阿弥陀佛是真的,念佛往生是真的。经教懂不懂没关系,不碍事,就这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,就能把阿弥陀佛念来。要生死心切!

  我们已经出家了,舍弃俗家进了佛门,佛门里面就又怕了,怕这个家是个大家,要起了贪恋麻烦可大了。所以释迦牟尼佛一生为什么不建道场?道场建了,确实有一些人,少数,他为什么出家的?为这个道场出家的。这个家好,比我家它要殊胜多了,不愁吃,不愁穿,他得到了保证,他是为这个出家的。念念就是,念念想将来是作住持、作方丈,据有这个家。这造罪业,不知道将来的果报在地狱,我们不能不警觉。所以我这一生也没建道场。这个道场是为了悟字辈,我们离开台湾、离开新加坡,他们没有依靠,我建个道场供养他们,告诉他们「一门深入,长时薰修」,做不做随你。这个时代是民主、是开放,谁也不能约束谁,只能够劝告,不能限制。限制会结上冤仇,生生世世惹麻烦,所以一定是随喜功德,你喜欢怎么样都好,我不限制你。

  我们记住,印光大师教导我们,在这个时代要小道场,人数不要超过二十人,非常有道理。我这一生非常羡慕的,觉明妙行菩萨,《西方确指》上所说的,他老人家的小道场八个人,八个人都往生,圆满功德。我们在香港成立一个「香港佛陀教育协会」,这个是有缘分的。我第一次到香港讲经一九七七年,那一年在香港住了四个月,讲《楞严经》。从此以后,就是每一年,我到香港讲经一个月。那时候对南洋,新加坡一个月,澳洲一个月,所以要从我第一次到澳洲来讲经,我跟澳洲有二十多年的关系,我是二000年移民到澳洲来的。一切都随缘,从来没有攀缘过的。我们的道场是居士主持的,我一生是依靠别人,自己没有这个福报。早年是韩馆长,她照顾我三十年,没有她也就没有今天的成就,所以我三个老师,还要加一个护法。三十年我的要求,每天我能上讲台讲经,听众一个二个、三个五个都可以,我并不要求很多人听,不要求,从来没有做过宣传。炼,千锤百炼,三十年不间断,这成功了。大场合的活动我们没做过,我的讲堂都是很小的讲堂,听众顶多一百多人。

  从二00三年开始,陈彩琼居士建了一个卫星电视台,二十四小时都是播我讲经的光碟、录像这些东西,这个影响就大了。所以我已经很习惯坐在摄影棚面对著摄影机,大多数的时候是一个人,摄影棚里没有人,好!就是这样的,还有很多业障,你就想到过去生中造的恶业有多少!有人说,很多地方在挖信徒,把我们信徒都拉跑掉了。我说我根本就没有信徒,这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我一个信徒都没有,他拉去好,各人有缘分。我一心就求往生净土,我不求别的。我的同参道友在哪里?在极乐世界,不在此地。样样都要放得下,人最难放下的情执,出家也没有办法断掉。这是环境帮助我们,把情执放下、把名闻利养统统放下,我们菩提道上一帆风顺。所以随时可以往生,佛来接引,我马上就跟著走,我这里一丝毫贪恋都没有。留我在世间也表法,我能忍辱,能忍,我跟海贤一样欢喜,常生欢喜心,心里头不染这个世间。世间人做善,好;做不善,也好。为什么?六道轮回,三善道、三恶道都是假的,都不是真的。只是三善道是做好梦、美梦,三恶道是做恶梦,全是梦境。「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」,这是讲的真,透彻,这是诸法实相。

  我晚年定居在香港,香港有个六和园,地方很小,是一个老听众,我第一次到香港讲经,讲《楞严》,一九七七年,他一堂课没缺,这个何老居士,现在这个是他住的家。他往生之后嘱咐他的夫人,一定把这个地方供养给我。我去一看,很满意,很小的房子,两栋房子合起来大概只有这个面积这么大。两栋,一栋四百尺(英尺),四百平方英尺,合台湾大概是十坪,就是二十坪的地方,小。旁边还有空地我种菜,我种了四十多种不同的品种的菜,在香港基本上我们每天招待客人吃的蔬菜都是自己种的,没有化肥,没有农药,吃得很安心。旁边还有些空地,以前搭的是小铁皮屋,现在我拆掉建成小房子,大概可以住六个人。所以我是很想学世尊鹿野苑五比丘,真正学《无量寿经》跟我在一起的,我们住五、六个人。我没有大庙,我的一生就圆满、满足了,天天等著往生。所以我一无所求。

  十方供养的,寄到银行户头的,这个我送不掉。道场供养的,决定是都供养道场、供养大众,常住,我是一分钱不会带走的。从银行寄来的,积累一下,我现在把它做了一个基金会,慈善的基金会,香港政府批准了,名称是几个居士给我拟的,是「净空多元文化教育基金会」。所以我这个钱,除了供给佛法之外,所有宗教他们只要搞教育事业,我都会帮助他。我也不晓得有多少,因为从来没有进过银行。在斯里兰卡建龙喜大学,他们要找我做校长,不干,我什么名义都不要。我说如果我身体很好,你们学校盖好了,我去当教授,我只教一门课,《大乘无量寿经》,我开这门课。这门课多少时间讲完?一年,就照我现在这个进度,一堂课两个小时,六百堂,一天两堂,四个小时,专修专弘,一年讲满一千二百个小时。我说我答应你,我只讲一年,我只来一次。我也特别告诉他,戒律很重要,最好你们这个佛学院、这个大学,没有学过戒律的不收,一定要先学戒律。中国古时候五年学戒,有这个条件你才收,才能够入学。学经教,各宗各派都有课程,学显、学密,因为这个里头是三种语系,有汉语(就是中国语言)、有藏语、巴利文三种语系,把整个佛教都照顾到了,这好事情。

  我们这么大年龄该走了,老佛爷要慈悲,要来接引,我是天天等他来接引。所以六和园这么一个原因,何老居士提供的,我也很欢喜,小地方,不能发展成一个道场,里面住众最多也就五、六个人,十个人就太挤了。好!所以你就晓得,我没有大志,我没有愿望。我都希望别人能成就,建大道场,弘法利生。我这一生没有这个福分,我能够守住自己的本分,没有奢望。希望帮助别人,到这边来亦如是,我有很多想法,会出主意。谁去做?你们大家去做。你们要不做,我也就不说了。一定要认真努力的来学习,不要辜负这一生无比殊胜的缘分,人身难得,佛法难闻,净土是难中之难。净土里头再有戒律就更殊胜,无比殊胜。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学习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