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mtbcollege logo
 
简体 正體
綱目模式
頻次搜索 
AND OR
 
02-042-0055 主講人 : 淨空老法師、學習班學生
             小字號    中字號    大字號

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  王海波神父、开吉法师、杨帆居士  (第五十五集)  2014/7/5  台湾台南极乐寺  档名:02-042-0055

  老法师:诸位同学,大家好!

  学生:大经科注学习心得报告之一,惭愧弟子王海波神父向大家汇报学习心得。

  每次聆听大家的报告,都帮助自己认识《大经》、认识海贤老和尚。我也每天看三遍光碟,超过三百遍了,但缺乏诚敬心、恭敬心,所以没有悟处。一开始,我把看光碟当成了任务,看光碟时常常昏沉,妄念纷飞,看遍数多点就觉得没有意思了。当要退心、放弃的念头出现,就有师父在讲经中为我打气,点点滴滴引导我去认识海贤和尚,真是苦口婆心,孜孜不倦。师父一讲,我的信心就又有了;要是师父不讲海贤,我的信心又没了。直到学习班第五十二集,刘老师的分享报告和师父的开示,我对海贤和尚的光碟才有点感兴趣,由被动变主动,由消极转向积极。有师父为我开导,帮我了解,有大家的分享,才有些许的粗浅认识。

  一、老和尚说:「没事、没事,我在念著佛哩。」念佛是老和尚的安全,什么是我的安全?自己把什么当成了安全?如果不是佛,其他的一切都是虚妄的。为什么自己患得患失?原来一直向外找安全,找错了方向,放错了位置。这是话里有话,老和尚除了念佛之外,一切都没有放在心上,所以就没事没事,心在佛号上。我的心放在哪里?放在了自私自利、五欲六尘上。这是告诉我要回头,心上什么都不要放,就没事了,放这句佛号就安全了。希望自己从此回头,真能有如此认知。

  二、光碟即将结束时,有一个镜头,老和尚穿著棉衣坐在门口,两手一直在搓著。这一定是冬天,在门口晒太阳。我看到的是代众生苦。没有阳光就没有温暖,没有佛陀教育就没有光明。老和尚九十二年经历著一个又一个寒冷的冬天,期待著佛光普照,把众生由寒冷带向温暖,由冷漠带向慈悲。

  三、十玄门之「主伴圆融具德门」。主伴圆融,小到身体的细胞,大到宇宙,无不是主伴圆融。主伴圆融,我理解就是礼。主也是伴,伴也是主,在不同的时间、不同的地点、不同的环境,扮演的角色不同而已,都是为了这场戏。台上不同,下台都一样。是主、是伴要看境缘的需要,不是自己有意思要做主或做伴;可以做主,也可以做伴,主伴可以互换,完全在於众生的需要。主伴圆融,师父说是任一,不是独一,不是自尊自大、唯我独尊,这太重要了,太好了!若不是佛说,我永远在自大里,我的宗教信仰也就跟著我自尊自大了。要懂得主伴圆融,人与人之间就和睦了,社会就和顺了,世界就和谐了,宗教与宗教就成为一家了。老法师多次强调传统文化与宗教的重要性,在学习班第四十四集,师父说:「宗教要回归教育,宗教要互相学习,宗教要互相赞叹,宗教要团结,宗教要放弃傲慢。」师父上人慈悲,给所有的宗教指出了方向,现在及未来要走的路。

  自己对此反省,一、要想让宗教回归教育,只有自己先接受教育,才能推动宗教教育。宗教没有回归教育,形式化,这是我的罪过,因为我不愿意接受圣贤教育,不能依教奉行,所以自己的宗教才远离教育,走向形式化。二、宗教要互相学习,我有没有向他人学习?三人行必有我师,我能去掉自己的缺点,学习别人的优点吗?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心量大,集一切美好世界於一身,所以才成为极乐世界。三、宗教要互相赞叹,我诚心诚意的赞叹过别人吗?同行相忌,我真的赞叹过其他的神父吗?君子成人之美,在关键时刻,名利当前,我能推荐比我有德行、有智慧、有爱心的人吗?

  四、宗教要团结。我真的用自己的祈祷、思言行为做了和平天使吗?有没有以我为中心,希望教友们喜欢、关心、爱我这一位神父?愿不愿意教友关心所有的神父、支持所有的神父?愿不愿意别的教会超过自己的教会?能不能、喜不喜欢帮助比自己差的教会,亲如一家?五、宗教要放弃傲慢。自己有没有以我为中心,自以为是、唯我独尊的心态?我最近有一个体会,要想放下傲慢,就要承认自己是罪人,不是别人是自己。真认识到自己的邪恶,还敢瞧不起人吗?还敢不尊敬人吗?还敢不谦卑吗?傲慢就是自以为是,并以此判断人、事、物,恭敬心没有了,真诚心没有了。有本书这样说:「爱基督宗教甚於爱真理的人,接下来便会爱自己的教派甚於爱基督宗教,最终则是爱自己甚於爱一切。」(Samuel Coleridge,《Aids to Reflection》 1825,翻译为塞缪尔.柯勒律治的一本书,可以翻为是《辅反射》或是《对沉思的修正》。)

  海贤老和尚最后表法,「若要佛法兴,唯有僧赞僧」,不正是主伴圆融的体现吗?宗教教育、宗教互相学习、宗教互相赞叹、宗教团结,不正是实践若要佛法兴,唯有僧赞僧吗?师父上人在讲经中不止百次的教导我们要向海贤老和尚学习,这不正是主伴圆融,若要佛法兴,唯有僧赞僧的落实吗?身先士卒,时时处处为我们表法,宗教回归教育,从我做起;宗教互相学习,从我做起;宗教互相赞叹,从我做起;宗教要团结,从我做起;宗教要放弃傲慢,从我做起。破坏师父的理念就是罪人,从我做起,师父的话就一定能实现,人类就有救了,世界就太平了。师父之圣言从我做起。以上是惭愧弟子王海波的学习心得,恳请师父慈悲批评指正。阿弥陀佛!

  老法师:今天我们看到也是我们的老同学王神父,他的心得汇报刚才我们听过、看过,让我们感到非常佩服。世界要恢复安定和谐,地球要化解灾难,靠什么?现代的量子力学家告诉我们,以心控物,也就是大乘教上常说的「一切法从心想生」。六祖惠能大师的话我们记得很清楚,就是他开悟之后最后说的一句话,「何期自性,能生万法」。所以,我们的念头能控制一切物质现象,小对个人,大对宇宙,我们所生活的环境化解灾难,灾是个人疾病、障碍,难是环境异常,用一个善心、真心,问题就解决了。从哪里做起?一定是从自己做起。

  大乘教里头,特别是净土宗,净土宗的方法非常简单,男女老少、贤愚不肖,人人都能够修学,没有丝毫困难。可是它难,难在哪里?难在相信。这是诸佛如来说的,这个法门叫难信之法,如果真信了,这确实不是一件容易事情。我们在大乘经上看到,遇到这个法门真正能相信,佛说这个人肯定是过去无量劫中供养过无量诸佛如来,今天遇到这个法门生欢喜心,没有怀疑,完全接受。那是得无量诸佛的加持才有这种效果,不是偶然的,不是侥幸的。

  我们回过头来看海贤老和尚,出生在一个贫农的家庭里头,兄弟姐妹五个,不少,他们的生活之艰难,我们可想而知。他十二岁的时候遇到了旱灾,没有收成,父亲到外面讨饭,很不幸遇到土匪,被这些土匪活活打死。我们就想到他的母亲多困难,带著五个小孩,把他们都养大,真不容易。他母亲八十六岁往生,我们在光碟里面看到,走得自在,那不是凡人。海贤是老三,这也不是个凡人,虽然在这个环境长大,他能孝顺父母、恭敬尊长,这个德行是母亲从小培养的。依过去生中无量劫来的善根福德因缘,我们自自然然就想到,他这一次到这个世间来,是来帮助佛度化众生的,佛门所说的再来人,不是平常人。但是这个方法,平常人可以学得到。我们相信谛闲老和尚那个徒弟锅漏匠,那也不是个平凡人,为什么?平凡人不可能一听就相信,也是来表法给我们看的。对我们有莫大的恩德,这个恩德是什么?增长了我们的信心,坚固了我们的愿心,无论是我们看到、听到。

  海贤为我们表法时间长,一句佛号念了九十二年,九十二年不拐弯,不拐弯的意思就是没有改变,没有失念,失念是忘掉了。真的是一句佛号念到底,所以有这样殊胜的成就,给我们做出念佛人的好样子,这是其一。更重要的,是为我们表法一个念佛求生净土人的日常生活,这一条重要。我们看到老和尚的慈悲,老和尚一生没有怨恨过人,没有分别心,没有嫉妒心,没有是非心,没有贪恋心,你去仔细去观察。无论在什么时候,对任何人,他是满面笑容,像弥勒菩萨一样。所以,无论什么人,男女老少、贤愚不肖,遇到海贤老和尚没有不生欢喜心的。这个做人做到家了,我们有没有注意到这一点?别人毁谤他、侮辱他、羞辱他,甚至於伤害打了他,他都没有放在心上。

  从这些地方我们就要了解,整个宇宙,无论是世法还是出世间法,都有阴阳两面,所以法没有定法。佛法也不是定法,佛无有定法可说,佛没有一定的身相可现,完全随缘,如果是定法就不能随缘,不定。换句话说,我们看到一个人、一桩事、一件物,人事物,都会起心动念、分别执著,欢喜的,这对事就善;讨厌的、怨恨的,那就是负面的恶。法有没有善恶?没有,一切人事物没有善恶,我们用善心对它它就善,用恶心对它它就恶。所有一切善恶是从自己念头生的,外头境界没有,这个道理要把它参透。放下杂念、放下妄想,心里只有阿弥陀佛,像贤公老和尚一样,那就纯净纯善。首先自己心里头纯净纯善,然后看外面所有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物,无非皆是纯净纯善。这个念佛就到家了,他能不往生吗?学老和尚念佛,要学老和尚这些本事。

  本事,本性上的事。中国老祖宗说过,那个时候佛法没到中国来,老祖宗就说本性本善。学圣贤、学佛菩萨,就是要把本善找回来。本善没有失掉,是因为我们没有人教导,我们迷了,一觉悟就找回来了。找回来,就跟诸佛菩萨没有两样;找回来,我们的生活行持就会跟贤公老和尚一模一样,他生活当中点点滴滴做到的,我们自然也做到了,这个道理要懂。

  先把自己做好,然后要想到怎样帮助众生,帮助现前苦难的众生。那就是我常常所说的,要这个世界恢复到安定和谐、太平盛世,必须做到四桩事情。第一个,这个地球上,国家与国家平等对待、和睦相处,政党与政党、族群与族群、宗教与宗教都能做到平等对待、和睦相处,天下太平了,盛世出现了,这是我们心心所向往的。从哪里下手?从团结宗教下手。怎么团结法?互相学习,从我下手,我学我的宗教,我也学别人的宗教,这个世间所有宗教我们都学。这是我学别人宗教的,《世界宗教是一家》。

  用宗教的话来说,我相信宇宙间有一位真神,佛教不叫真神,佛教叫自性、叫真如、叫实相,也叫真神,名字很多。它是整个宇宙一切现象的本体,佛法叫它做心性。心是念头,妄心,性是真心、是本性;心,这个念头有生有灭,性不生不灭。心性是一不是二,觉悟了叫性,迷的时候叫它做心。心也叫阿赖耶,阿赖耶是梵语,叫藏识,藏是含藏的意思,就是说它像个仓库一样。其实就是六祖惠能第三句所说的,「何期自性,本自具足」,本自具足就是藏识的意思,它具足无量智慧、无量德能、无量相好。虽具足无量无边,但是它是空寂的,因为它不是物质现象,也不是心理现象,也不是自然现象,所以用一个空,真空。真空不空,它能现相,遇到缘它就现相,现什么相?整个宇宙。

  整个宇宙是同时现前的,没有先后。什么时候现的?就在当下,一念。过去的一念已经过去了,痕迹都找不到,未来的还没有到,就当下这一念。这一念是真心,理事、性相、因果无有一法不具足,就是当下一念。一念存不存在?不存在,所以心是清净的、是寂灭的。《无量寿经》的经题上讲得好,清净、平等、觉,有这三个现象。这三个现象是一而三、三而一,是一体,不能分割,在一念当中产生的。这一念多长的时间?弥勒菩萨告诉我们,用现在的秒做单位,一秒钟有多少个念头?有二千一百兆,单位是兆,一秒钟二千一百兆次的生灭,这里头的一次。我们没有办法体会,我们无法掌控,所以说不可得,《金刚经》上告诉我们,过去心不可得,现在心不可得,未来心不可得。过去、现在、未来是讲三个,三个念头,你要晓得一秒钟里头有二千一百兆个念头,你怎么会知道?

  整个宇宙的现象,就是在这个高频率波动下产生的幻相。幻相存不存在?不存在。一念不可得,念念不可得,相是假的,不是真的。老和尚教我们掌控到一念,一念是真的。一念是什么?阿弥陀佛,没有别的念头,其他的全是假的。因为阿弥陀佛这个念头能帮助你这一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生到极乐世界你就证得大圆满,这是事实真相;生到极乐世界,你就回归自性、回归常寂光,这是事实真相。

  断妄、证真是所有宗教共同的一个目标,但是修行确实难易差别太大了。唯独净宗,专念阿弥陀佛,「发菩提心,一向专念」,这八个字重要,这八个字人人都能学。菩提心,蕅益大师说得好,真信、切愿就是无上菩提心,真正相信这个宇宙里头有极乐世界、有阿弥陀佛,对这桩事没有丝毫怀疑,完全能接受,用真诚信心发愿求生净土,这就是无上菩提心。心里头只有这一桩事情,其他的全放下。海贤老和尚表法说,念佛、成佛是大事,其他都是假的。所以要统统放下,这才叫真的发无上菩提心;还有一桩事情没有放下,菩提心没发,你心不清净,你心不平等,你心还是在迷,不在觉。没有菩提心念这句佛号,是跟净宗结法缘,阿赖耶里头种下阿弥陀佛的种子、极乐世界的种子,这一生不起现行、不起作用。要有菩提心,这句佛号才起作用,这个作用是你在往生到极乐世界,你的品位决定在念佛功夫的浅深,这个重要,我们不能不留意,一定要搞明白,一定要搞清楚。

  人生很短暂,一百年真的像一弹指一样。我是三十八年,二十三岁到台湾,不知不觉弹指之间这八十八了,想到来台湾那个时候就像昨天的事情一样。我到台湾是从广州出发,坐的船是海军的登陆艇,在高雄登陆。军方有车,大卡车,把我们送到台南,住在旭町营房,那个营房现在还在,成功大学的校舍。我记得那年我在广州过端午节,过了端午节大概不到一个星期就到台湾来了,农历的五月。我们同船到台湾来的人,大概三分之二都过世了。人生真的太苦,时间太短了,如果没有真正走向正道,你说多可惜。

  我们今天要想作佛,发菩提心,一向专念就行了。佛是老师,神是上帝。早年我在美国,告诉美国的朋友,他们都是基督徒、天主教徒,我告诉他,来学佛,没冲突。你们跟上帝、跟神是父子关系,你们到这个地方来学佛,跟释迦牟尼佛是师生关系,没有冲突。你看小孩,在家有父母,在学校有老师,没冲突。你们要真正来学佛,神高兴,他会想到,你看,我的儿女做最有智慧释迦牟尼佛的学生。不会怪你,会很开心,你找到这么好的老师。我这个说法很多人接受,所以我在美国,星期六晚上专门给他们开了一个班,跟他们讲佛法。星期天他们上教堂,星期六则听佛法,听佛法长智慧,没有冲突。冲突是误会,没搞清楚,真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老师跟父母怎么会发生冲突?没有这个道理。一般讲起来,老师跟父母一定是密切合作,把孩子教好。这个道理要是搞明白、搞清楚了,就会很认真的来学佛,长智慧,帮助你断烦恼。

  我们要想对今天苦难的世界做出贡献,宗教决定不能缺少。我刚才讲了四桩事,都要做到平等对待、和睦相处。这四桩事有次第的,一定从宗教开始,从宗教下手。宗教对於世人有很大的贡献,真正把幸福,把智慧、幸福带给这个世界,确实能够化解冲突,有智慧就能化解。王神父有智慧,我没有叫他离开天主教来出家学佛,我没叫他,我劝他以神父的身分,我们宗教大团结,我们宗教互相学习。我希望将来神学院里头有出家人在学习,佛学院里头有牧师、有神父来学习,我这不是幻想,我想非常有可能。我心目当中,至少有二十多年了,想著一个世界宗教大学,每一个宗教设一个学院,将来所有宗教弘护这些人都是同学,都是一个学校毕业的,院系不相同,大家都是同学,宗教的冲突没有了。如何化解宗教冲突,这是许许多多国家领导人头痛的一桩事情,一个宗教大学,问题就解决了。所以,一定要做到平等对待、和睦相处,我们要拯救危机、拯救灾难,希望宗教徒能醒悟过来,手牵手大团结。

  第一个榜样做出来了,在澳洲图文巴。九月份我们有个大型的活动,一个月,礼请正觉精舍老和尚到澳洲去传法,果清法师。这是专修戒律的,大乘戒里头大概只有他一个了。小乘戒在斯里兰卡有,传戒的法师很多,大乘就剩这一家了。我们在图文巴做一个月传戒的活动,讲演戒律、介绍戒律,图文巴有十几个宗教,他们统统会来参加。非常稀有难得,这盛会,地球上头一次,戒坛,十几种宗教来参加,所以我到时候去观礼,看看这场盛会。好,下面还有。

  学生:「法轮未转食轮先」,开吉法师。

  佛家常说「法轮未转食轮先」,来到极乐寺,同修们最为深刻的印象之一,就是这里健康的饮食以及丰富的素食。中国古人教导我们,什么样的饮食习惯才是最健康的?

  一、养生之道。《弟子规》说:「对饮食,勿拣择,食适可,勿过则。」日常饮食要注意营养均衡,不要挑食,不可偏食,三餐常吃八分饱,以免增加身体负担。《论语》曰:「食不厌精,脍不厌细。」夫子劝勉我们,食物不要过分讲求精美,烹调不要过分要求细致。《老子》曰:「圣人为腹不为目。」饮食是为了吃饱肚子,不是为了满足口目。《阿难问事佛吉凶经》云:「斋戒不厌,心中欣欣。」斋戒是物质生活,欣欣是精神生活,人生的目的,是希望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能得到幸福快乐。中国古人懂得养生之道,佛教导我们要斋戒,这是诸佛菩萨的日常生活。斋是过午不食,首重於日常生活当中保持清净心,这才是最健康的生活。暴饮暴食决定损害健康,简单的饮食,对於长生之道有很大帮助,对於清净心、平等心、慈悲心都有很大的影响。中国古德教人,早晨吃得好,注重营养,不能多吃;中午吃得饱,不能过饱,八分饱即可;晚上吃得少,这是古人的养生之道。

  二、施主一粒米,大如须弥山。对於一位修行人而言,师父上人常常训诫我们:「施主一粒米,大如须弥山,今生不了道,披毛戴角还。」《无量寿经》经文曰:「於所受用,皆无摄取。」黄念祖老居士於注解中说:「表彼土菩萨平等游於十方佛刹,於所受用,皆不著取」。因为我们学佛的目的是要超越生死轮回,证得圆满菩提,如果对於三界有所取著,那就变成了障碍。因此,释迦牟尼佛一生随缘自在度日,没有任何嗜好,无论是精神及物质上的受用,一切随缘,无有执著。师父上人告诫我们,所受供养要用真实修持来消化,日日於道业之中真有进步,才能够接受供养;否则的话,今生不了道,披毛戴角还,此乃事实真相。因此,做为出家人,我们要认真修学,才不辜负十方施主的供养。对於净土宗修行人而言,我们此生若能够真正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就成就了施主的功德与福德。

  三、出家人三把刀。师父上人常常教导我们,老一辈常说,出家人三把刀,第一把是剃头刀,要会剃头;第二把菜刀,能当大厨;第三把是剪刀,能做衣服。如此,则基本生活就可以不求於人。因为出家人生活清苦,尤其初出家在寺院道场依众靠众,五年学戒,为大众服务,修福修慧,所以常住所有执事工作都要会。《无量寿经.积功累德第八》曰:「不计众苦,少欲知足,专求白法,惠利群生,志愿无倦,忍力成就。」黄念祖老居士在注解中引用《宝云经》所说的菩萨所修十法:一、内忍;二、外忍;三、法忍;四、随佛教忍;五、无方所忍;六、修处处忍;七、非所为忍;八、不逼恼忍;九、悲心忍;十、誓愿忍,其中内忍是属於安苦忍。

  在《来佛三圣永思集》中,我们听到上海下贤老和尚说:「念佛修行要能吃苦,以苦为师,以戒为师,不能图供养享受。」他形象的说:「吃苦哩,穿补哩;想当和尚,会当婆娘。」即使他已经一百一十二岁,若到哪里去,总是仍然带著针线包、锥子、剪子等小工具之类,凡自己用的、穿的,全是自己洗洗、自己缝缝补补的,从不张口麻烦人。他说,我还能动,眼又不花,能干的自己干,啥都叫人伺候,那就退坡了。而且,老和尚直到往生前一天,还在寺院门前翻整菜地。老和尚的行持,给我们这些喜研经教,却不务实修的六道薄地生死凡夫以深刻的警示。

  二00九年,当弟子的剃度恩师,上满下成老和尚舍报示寂之时,师父上人嘱咐我们开字辈的师兄弟们,从华严讲堂下来,为常住大众服务。於是师兄弟们扛著斧头、提著菜刀,每日清晨三点多就起来,为常住劈柴、洗菜、煮饭。而弟子,这位平日只会提笔写字的读书人,也当起了火头、饭头,扎著围裙给几百人包水饺,用手揉馒头;烧大灶,用铁铲子炒大锅菜,还被油烟熏呛得直流泪。直至现在,当师兄弟们回忆起这段生活,依然津津乐道,法喜充满,溢於言表。时隔多年,弟子深深感受到,师父上人正是在锻炼我们的体质,磨炼我们的意志,更是蕴涵著古德五年学戒,以及促进寺院僧团和合与团结的教育意义在其中。

  四、两个世界的味道。二0一一年底,在刘素云老师的指导下,我们同修数人在香港共同合作,做了一桌名为「莲池海会」的素菜,供养师父上人和诸位大德。所有的菜品都由刘老师亲自起名、下菜单,大云居士做的东北炖酸菜锅,被称为「莲池海会」,刁居士做的烙饼卷土豆丝,被称为「一心不乱」,陈老师做的烙茄盒,被称为「莲花朵朵」,还有弟子做的拍黄瓜,被称为「清凉世界」。我们在每道菜品前面都贴上标签,注明它的称呼。坐在饭桌前品尝菜肴,却念念不忘莲池海会的依正庄严,大家都吃得法喜充满。结束后,刘老师开心的说,等我们下次到香港来,再继续开办「莲池海会」。

  其实我们每天都在吃饭,但是凡夫是愈吃愈迷惑颠倒,而觉悟之人,能够通过饮食滋养色身、长养法身,念念觉而不迷。记得雪庐老人在《两个世界的味道》中,通过炒苦瓜等苦、辣、酸的菜品,讲述了充满生老病死、求不得、爱别离、怨憎会等众苦交煎的娑婆世界的味道;又通过香甜美味的糯米藕、蜜炙莲子等甜品,讲述了无有众苦、但受诸乐的极乐世界的味道。而极乐世界衣食自然,思衣得衣,思食得食,这更是殊胜至极,不像娑婆世界众生为衣食而奔波劳苦。这就是雪庐老人心心系念极乐,念念不离净土的警示,在饮食之中,处处启发我们厌离娑婆、欣求极乐的觉性。

  五、佑民牙医诊所见闻。几天前,当我们走进刘明德医生的诊所,赫然入目的是「佑民牙医诊所」六个字。「佑」字是形声字,从示右声,佐助为右,加示旁,专指神助之意。因此,「佑」字有神明护卫之义,所谓「自天佑之,吉无不利也」。「民」指百姓。「佑民」就是祈求诸佛菩萨、诸天神明护佑天下百姓之意,由此可见主事者仁民爱物的真诚爱心。更令人感动的是,走进大门立刻就看到电视机正在播放著上海下贤老和尚「贤公和尚,佛门榜样」的光碟,并听闻到庄严的阿弥陀佛佛号声。候诊室旁的书架上,摆满了各类佛陀教育的书籍和光盘,宣传板上全都是劝化修行的格言经句。这哪里是诊所,这分明是华严会上诸佛菩萨慈悲接引,度化众生的庄严道场。

  刘医生和护法大德们非常热情的请我们吃早餐,素食面线、烧饼油条、素饭团和龙泉黑麦汁,这看似朴素平常的家常便饭,在这里吃起来竟感到无上的美味。这究竟是为什么呢?《无量寿经》经文曰三十二种大丈夫相,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的第四愿就是三十二相愿,在佛的三十二相中,第二十六相即是「咽中津液得上味相」。《三藏法数》引用《法界次第》曰:「谓咽喉中常有津液,上妙美味,如甘露流注也。」亦即所有的食物到了佛的口里,一定是最好的上味,此乃佛身心清净、意地善良之显现。查阅经论不难发现,此相之前世业因是,「此系由见众生如一子,复以诸善法回向菩提感得之相」,「於无量世不待求已,然后方施」(《优婆塞戒经》),「常施病者药」(《圣大解脱经》)等等。由此可见,津液当中得上味之因就是平等的爱心,此爱心是从自性之中自然流出。诸佛菩萨正是将自性之中对一切众生的真诚爱心发挥出来,并真正认识到,遍法界虚空界万事万物和自己是一体不二的关系,所以才感得殊胜的妙相。

  在刘医生的诊室当中,我们惊奇的发现,在牙医治疗台上播放的仍然是「贤公和尚,佛门榜样」的光盘,这不但能让患者一历耳根,永为道种,而且会感到特别安心。因为许多老人都说,他们生平最怕的就是去看牙医,一听到牙钻机的声音,简直令人闻风丧胆。可是却有很多老人宁愿坐著飞机,不远千里来此地看诊,就是因为这里让他们感到有回家的感觉。刘医生对於许多大德同修,特别是年长的老人,不但是平等关怀照顾,对疗程较长者还包吃包住,真正体现了诸佛菩萨平等无二的真诚爱心。

  走到世界各地,我们会发现,其实在虚空法界的尘刹寰宇之中,诸佛菩萨殊胜庄严的接引道场无处不在、无时不在。记得从前在聆听恩师上净下空老法师宣讲《华严经.世主妙严品》时,恩师曾经介绍过,「遍游净空主方神,得恒发妙音,令听者皆欢喜解脱门」。诸佛菩萨带领四众弟子遍游虚空法界,以佛陀教育主导一方、主导时代,以殊胜绝伦的净土大法,使弥陀名号、贤公德泽妙音普闻,使听者、闻者生大欢喜心。从而信愿持名,求生净土,成为极乐世界莲池海会的阿惟越致菩萨,并和阿弥陀佛、贤公和尚一起乘愿再来,普度众生。

  以上是惭愧弟子开吉浅显的心得报告,不妥之处,诚请尊敬的师父上人,诸位法师、大德惠予批评指正。开吉在此顶礼感恩,阿弥陀佛!

  老法师:开吉法师的报告,那里面还有两份是吧?讲到养生之道,结合佛法,也就是把佛法落实到我们实际生活当中。这也就是传戒师对海贤老和尚的赞叹,海贤老和尚修行是在生活当中,这是最难得的。把佛法变成生活,你才真正得受用,如果没有变成自己的生活,那只是言说,实质上的利益没有得到;实质上得利益,真正消业障、增福慧。他提到《宝云经》上讲的十种人,我们要特别注意。学道的人多,成就的人少,什么原因?不能忍,都被这一个字淘汰掉了;如果处处能忍,就成就。我们很明显看出,海贤老和尚这一生成就得力於什么?忍,他什么都能忍,什么都不跟人计较。而且方法用得非常巧妙,就一句佛号,除这一句佛号,什么都不放在心上,他就能忍,放在心上就不能忍了。心只跟阿弥陀佛相应,不跟一切境界相应,这是功夫最得力之处。

  末后他举出刘医生把他的诊所变成道场,这也是海贤老和尚所说的,他所学到的佛法真用上了,道场接引众生、普度众生。而在里面修四摄六度,四摄是布施、爱语、利行、同事,六度是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、般若,你到他那个诊所就是进入道场,非常难得。学佛的人,无论哪个行业,都可以将你的这个行业变成道场,自他二利,功德无量。我们再看底下,庐江实际禅寺的。

  学生:庐江实际禅寺杨帆居士,今日恭敬汇报的主题是「一门深入,长时薰修,深受法益,依教奉行」。

  学生自二0一一年七月於实际禅寺,在上开下西法师的指导下学习复讲,至今年七月满整三年。现将浅显的学习心得恭敬汇报如下:

  一、学习复讲,同修三学(戒定慧)。学生在上台习讲之前,学习了《内典研学要领》,并依据《内典》简单扼要的整理出在习讲中要遵守的原则和应避免的问题。学生习讲的课程是《了凡四训》,至今已复讲十六遍。在每次习讲前,都要反覆的阅读师父上人的讲记,然后依据《内典》的要求,从中择取组稿之所需。初稿完毕后,还要仔细的阅读、审查,看语句是否通顺连贯,语义是否表达清楚,之后再工工整整、一笔一划的把讲稿的内容写在本子上。这样,一篇讲稿整理出来,至少要将讲记恭读五至六遍,正式复讲之前,还要再熟悉讲稿的内容。粗略计算下来,习讲一个小时的课程,需要准备四到五天,讲稿至少看十遍以上。因为每天要工作、上课,加之又要忙於整理讲稿,所以也就没有时间想东想西的,心比以前清净了,妄念也少了许多。虽然每天的工作、学习很忙碌,但是很充实,心里也很踏实。

  初讲之时,总是充满了新鲜感,也会下很大功夫去学习,进步很快,可是半年之后就乏味了,进步极为缓慢。开西法师说,这种现象是正常的,贵在坚持,只要不间断,自会受益。虽然情绪上有波动,但还是勉强的耐住了性子,继续习讲。两年之后,复讲了十遍,才慢慢体会出这其中的味道。学生还做了科判,给自己做参考。令学生欢喜的是,每一章节中的重点部分,通过科判全部都体现了出来,也从中发现每一段落、章节都环环紧扣,相辅相成,缺一不可。因为学生在初讲时,总是有几段内容觉得很枯燥,科判做出来才发现,自己认为最枯燥的地方恰恰是整篇文章的索引。整部《四训》,从第一章「立命之学」到「谦德之效」,都是讲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劝人要深信因果。当今社会,人类物欲横流,为了满足私欲,而为之造了许许多多罪业。而印光大师早已知道现代人的毛病习气,已然为我们开好了治病的良方。也深刻体会到,印光大师在晚年极力提倡、流通《了凡四训》、《感应篇汇编》和《安士全书》的良苦用心,祖师为后人设想之周到,让学生既钦佩又惭愧。

  二、自利。师父上人曾在讲经中开示到,学习经教从始至终,没有缺过课的只有自己,习讲最受益的也是自己。的确是这样的,在此,学生仅举一件事例同大家分享。在这三年的学习中有进有退,也时常会遇到些使自己不如意的事情。由於自身很多问题没有改正,加之性情急躁,还会有退心的时候,甚至想过要回家,情绪极为低落。然而佛氏门中不舍一人,学生刚好习讲到改过之法,「闻谤而怒,虽巧心力辩,如春蚕作茧,自取缠绵。怒不惟无益,且有害也」这一段落。师父上人举了《禅林宝训》中一则公案,有一位老和尚折磨他的学生,就是完全不讲理的,一见面就骂、就呵斥,有一次洗脚,洗脚水就泼在学生的身上,学生还是不走,还是要赖在这个地方。以后,老和尚实在生气了,赶走、迁单,不让他住在这里。学生没法子,不能住了,於是他住在远远的走廊下,老和尚讲经说法时,他在窗户外一心谛听,不让老和尚看到。过一年了,老和尚要传法,要退休,要推选一位新的住持来继承他,大家不晓得老和尚要选什么人。老和尚要大家把在外面听经的那个人找过来,传法给他,把住持的位让给他。大家才晓得,这么多年来,老和尚是为了要锻炼他。如果我们遇到小小不如意就想掉头而去,不愿接受磨炼,也就决定不会有成就。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,他知道这是个真正道场,是有道学可以学的,打都打不走。

  学生学习到这一段时,犹如当头棒喝,想想自己当初来到这里的目的是什么?难道一点小小的不如意就把自己打败了,就退心了?开经偈上说,「无上甚深微妙法,百千万劫难遭遇」,可学生毫不夸张的说,能在实际禅寺这样的正法道场学习,也是百千万劫难遭遇,要珍惜当下的缘分。也时常在心里告诉自己,学无所成无脸见爹娘。自此以后,每当学生遇到困难、挫折时,总能想起那段话。每习讲一遍,也都是在提醒自己要精勤办道,不负父母、师长所望。

  三、承认错误,勇於改过。每次习讲过后,同学们都会给予批评指正。学生记得,师父上人在实习小座开示中说,人家给你提出建议,你要是反驳、辩解,不愿接受,以后人家就不提了,只讲好听的,那就不会进步了。因为学生记得这段话,所以每次同学给予点评时,若是不爱听,就表面装装样子,把自己伪装得像个好人似的。以前在家的时候,也曾经这样对待过父母。总是放不下这张脸面,还自以为是,虽然未曾开口辩解,但心里却是不服。人家表扬、赞叹几句就高兴的不得了,总是习气当家做主。《感应篇》中说「不欺暗室」,而学生的这种做法就是欺骗父母、欺骗老师、欺骗同学。

  学生在复讲第一章「立命之学」时,看到了凡先生经过云谷禅师的开导,就能够反省出自己的毛病缺点。但是学生却从未反省自己身上是否也有,觉得那是了凡先生的事,跟自己没有什么关系。了凡先生反省自己无子的第三个原因是,「余矜惜名节,常不能舍己救人」。学生直至复讲到第十遍,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,也意识到自己身上也存在同样的问题,而且很严重。因为爱惜自己的名节,不肯去帮助别人,怕别人说自己爱表现、爱出风头,因而错过了可以行善的机会。这种行为简直自私到了极处。之后也逐渐的发现自己的毛病很多很多,只因心粗眼翳而未能察觉到。改过的过程就像是拉锯战一样,听经或复讲的时候,能够提起观照的功夫,离开经教就忘得一干二净。其实,自己身上的这些过失真的很想改,只是境缘现前,毛病习气又起现行。这才体会古人的教学方法,一门深入、长时薰修的重要,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常起觉照,照顾好自己的起心动念。而最重要的就是在这个「长」字,定是要不间断才行,在平时生活工作中就要练功。

  四、仿效圣贤,持之以恒。在学习复讲的过程中,最让学生感动的是古人能够知过即改,持之以恒。了凡先生第一次发愿做三千桩善事,用了十年时间,第二次仅用了四年时间,往后行善效果更加显著。一生为之,不疲不倦。俞净意先生经灶神提醒随即发愿痛改前非,勇猛精进,断恶修善,尽其形寿未曾改变。相比之下,学生懒惰、懈怠的毛病特别严重,兴趣来了就学学,做事有头无尾,常常给自己放假,常常原谅自己。《四训》上说,「天下聪明俊秀不少,所以德不加修,业不加广者,只为因循二字,耽搁一生」,而这些都是求学修道的大障碍,一定要把它戒除。所谓「出家要学高僧,在家要学高士」,了凡先生和俞净意先生都是高士,为学生做了最好的榜样,理应效仿,见贤思齐。

  五、知恩报恩。在实际禅寺三年多的时间里,学生切身感受到了所有人为护持正法道场所做的一切,更是看到上开下利大和尚为了给四众同修一个良好的修学环境,不辞劳苦的工作,整日的忙碌奔波,也深刻的体会出护持好一个道场真的太不容易了!法师们总是不停的忙著接待外来参学的信众,还要处理寺院日常事务,时常吃的都是凉掉的饭菜。当大家犯错误时,总是殷勤教导,循循善诱,就连批评时都会照顾到大家的情绪,就像父母一样。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义工菩萨们,在各自的岗位上敦伦尽分,有时候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,但内心却是无比的欢喜。人要知恩图报,回向偈上说「上报四重恩」,可是自己并没有实际的功德,拿什么回向?这不是欺骗佛菩萨、欺骗众生吗?对学生来讲,眼前要做的,就是要在生活中落实经教所学,老老实实听师父上人的话,每日观看、恭听贤公和尚的光碟,老实念佛;认认真真的做好常住给安排的工作,把自己当做一块砖,哪里需要哪里搬;踏踏实实的学好复讲,长时薰修;尽己所能多去服务大众,拓宽自己的心量,不再自欺欺人,以真实的功德回向十方法界,回向求生西方。

  六、立志发愿,承传圣道。学生很清楚的知道,来到道场学习,并非是学生一人之事,这里也承载了父母的希望。当学生离开家的时候就告诉自己,可千万不能让父母失望。记得蔡老师曾在传统文化交流分享中说到,几天的论坛下来,大家又是感动又是激动,感动、激动之时,总是慷慨激昂、痛哭流涕,发愿要为往圣继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。可回到家之后就不动了,情绪平稳之后,就全部抛到九霄云外了,学生曾经也是这样。蔡老师在「文言文—开启智慧宝藏的钥匙」第四十五集中讲到,我们刚好遇到一个时节因缘,在传统文化危急存亡的这个关键,我们一起来参与,一起来尽我们中华儿女的本分。不只有一分热忱,还要谨慎,还要真正用德行去力行,不是靠一个热情就能成就一个文化的复兴,必须时时提升自己的德行,增长自己的智慧。而且有勇气对治自己的习气,有勇气学习自己最弱的能力,只要能利益大众,绝不推辞。

  当学生读到这段话时真是为之一振,就像是得到一味清凉剂,让昏恶的学生清醒了。确实,仅有一分热忱是不够的,与其每天生活在虚而不实的情绪里,不如从虚幻中走出来,多做点实事。记得学生刚学经教时,和同学在一起分享时说到,从小到大,做事总是半途而废,有始无终,更是耐不住性子。可是如今选择了这条路,就一定要善始善终,不仅要走下去,还要走好。承传圣道不是靠口说的,学生资质平庸,根性陋劣,毛病多、习气重,但是学生愿意改正,也很想改正。愿意为护持正法、承传圣道尽己所能,一生为之,绝不后悔。天下兴亡,匹夫有责,在这眼前传统文化能否传承的危机时刻,佛法能否延续的关键之期,有志之年轻人更应该要站出来,团结起来,放下自己的私利,克服种种困难,在短暂的一生中多去做利益众生的实事,这也是救国、救民、救众生的大事。《无量寿经》云:「人有至心求道,会当克果,何愿不得。」只要真发心,发真心,真肯干,相信诸佛菩萨欢喜,龙天善神拥护,冥冥之中也必定会得到老祖宗的加持护佑。

  以上是学生这三年中学习复讲的一点粗浅的心得报告,错误之处,恳请师父上人、诸位法师、诸位老师慈悲批评指正,学生感恩之至。谢谢大家,阿弥陀佛!

  老法师:杨帆同学第四回学习班的心得报告第二份,我们听了之后很欢喜。你所有的这些问题,大家都有,有烦恼习气不怕,怕的是不觉、不知道,知道之后、觉悟之后,就要认真把这些烦恼习气改过来。习气深,我遇到很多同学,自己完全知道,可是几十年都改不过来。这个问题严重,严重在哪里?会障碍他往生。如果真正想到往生净土的重要,不只是千载难逢,彭际清居士告诉我们,这桩事「无量劫来希有难逢之一日」,我们遇到了,如果不把它抓住,太可惜了。如果这一生不能往生,在轮回里头不知道要待多少劫,你才再遇到一次机会,不是容易遇到的。佛说的话是真话,人身难得,佛法难闻,特别是净土宗。看看我们眼前佛教界里头,学佛的人有多少,学佛人当中有多少修净土的,修净土当中有真正求往生的,这一层一层淘汰,淘汰到最后没几个人,这才知道真难!难能可贵,难,我们要真干。

  用什么方法断习气?我在年轻的时候跟李老师,我采取的方法就是复讲,每样东西,我自己给自己的标准讲十遍,这个基础才踏实。十遍遍遍不相同,自己才会有进步。如果一个讲稿,十遍都讲这个讲稿,这叫敷衍塞责,他不会有进步。第一遍讲完了讲第二遍,不用第一遍的讲稿,重新再写讲稿,才会真正有进步。习气要重,十遍不够,二十遍,二十遍不够,三十遍,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,真正能警策自己,让自己法喜充满,常生欢喜心。日常生活当中,欢喜为人说法,为人说法的心态是请教,我讲给他听,是我学习的心得报告,请他听了之后为我指正。在讲台上,学生做报告,这样的心态好,谦受益。别人对我们的批评,我们都会认真去想想,他说的对不对,有则改之,无则嘉勉。对别人总是一味恭敬,不能有丝毫傲慢的心、自以为是的心,这是严重障碍。

  好,你能够记住就很好。挫折要突破,不能被它绊倒,不能因之退心,那就全盘失败了。要学忍辱、精进,才能得定,才能开悟。你看,菩萨六波罗蜜有次第的,终极的目标是开悟,下手就是持戒。六度里面第一个布施,我们愿意以佛法布施,修法布施,给我们努力的动力,坚固不退;方法持戒,修忍辱、修禅定,这就对了。好,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学习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