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mtbcollege logo
 
简体 正體
綱目模式
頻次搜索 
AND OR
 
02-042-0048 主講人 : 淨空老法師、學習班學生
             小字號    中字號    大字號

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  上官居士、开寂法师  (第四十八集)  2014/6/12 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 档名:02-042-0048

  老法师:大家早晨好。

  主持人:上官老师,主题「佛陀教育与传统文化本是同根生」。

  尊敬的师父上人教导我们,孝是中华文化根,敬是中华文化本,净业三福同样是以「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」为第一福中的最根本。自性生万法,既然中华传统文化和佛陀教育都是自性所流露,那二者就是一不是二,这也是二者亘古不灭、生生不息、源远流长的根源所在。如《科注》中所形容的因如实而安住,具足庄严,圆明具德。现大惭愧弟子以《无量寿经》为例,简单列举传统文化和佛陀教育的相通之处,证明二者本是同根生。

  一、关於自性和习气的描述与认知。《三字经》开端即曰,「人之初,性本善。性相近,习相远」。先祖遗训中的本性,即是佛经所言之自性。《华严经》云,「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,但因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」。此正是佛陀和先祖对於自性和习气的认知如出一辙。《无量寿经.德遵普贤第二》中讲述世尊,「以定慧力,降伏魔怨。得微妙法,成最正觉」。降伏魔怨就是对治习气,定慧力对症妄想、执著,而最正觉就是自性,微妙法就是自性本具。本经第二品这几句话与先祖和《华严经》关於自性的认知完全相同,同时再次肯定了人人是佛,也就是本经所依理体,「是心是佛,是心作佛」。

  二、不能回归自性的原因,乃不能教学为先。《三字经》言「苟不教,性乃迁」,从而揭示了不能见性的原因,因为忽视了教学为先的重要,才被习气所牵累。《无量寿经》第三十三品云:「先人不善,不识道德,无有语者,殊无怪也」,这正是教育的衰败,才令「死生之趣,善恶之道,都不之信,谓无有是」。感得的果报在本经第三十五品中可见,「故有自然三途,无量苦恼,辗转其中……难得解脱」,伦理、道德、因果教育的缺失,使得习气做主,成为不能回归自性的原因。

  三、佛陀和圣哲出世的目的,都是今现在说法。诸佛菩萨和古圣先贤来此浊世,不为名闻利养,只为令众生破迷开悟,离苦得乐,为众导师,令生彼岸。《礼记.学记》曰:「玉不琢,不成器,人不学,不知道。是故古之王者,建国君民,教学为先」。又有:「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,又知教之所由废,然后可以为人师也」。可见古圣先贤尽一生全力只为教化众生,所以才有「育,养子使作善也」。育就是以教学为手段,子代表一切众生,作善是令回归自性。本经第二品云:「以诸法药,救疗三苦。升灌顶阶,授菩提记。为教菩萨,作阿闍黎」。又「大教缘起第三」,如来「所以出兴於世,光阐道教,欲拯群萌,惠以真实之利」。表明诸佛菩萨教学为先,拯救群萌的本怀。而本经的真实之利更是究竟真实,是令众生一生实现,是心是佛,是心念佛,是心作佛。无以伦比的大慈大悲,就是诸佛如来今现在说法,宣讲《无量寿经》,劝导发菩提心,一向专念,求生极乐世界。

  四、教学的理论依据,一门深入。先祖言:「教之道,贵以专」。若不能专攻一门,则不能通达自性,不依此理,不能开明。《如来不思议境界经》云:「若有为求无上菩提,於一事中,专心修习,无不成办」。正是恩师常言之一门深入。《无量寿经.至心精进第五》中世尊云:「人有至心求道,精进不止,会当克果,何愿不得」。至心与精进是本品品名,品名中即明示法藏比丘因地成就就在至心与精进,即一门深入,即教之道贵以专,因地不依至心精进,一门深入,果地不能得最正觉。又本经提倡一向专念,即专恒依止持名念佛法门之义,又指从初发心念佛直至最后一念也,可见专在於从始至终矢志不渝乃见性的必要条件。

  五、教学的具体方法,长时薰修,即真看破。古有董遇云:「读书百遍,而义自见」。朱熹《朱子家训》中「谓读得熟,则不待解说,自晓其义也」。可见真正成就都是因戒得定,因定开慧,没有戒定的基础,智慧无从而见。本经第五品中法藏比丘闻佛所说,发起无上殊胜之愿后,「便一其心,选择所欲,结得大愿,精勤求索,恭慎保持,修习功德,满足五劫」,其一心、精勤、保持、满五劫的过程就是长时薰修的过程。复有一向专念是把弥陀果觉做为众生因心,一声嘉名,万德齐彰,但蓦直念去,不假方便,不落思量,直起直用,自得心开,这正是读书千遍,其义自现。但当老实念去,自然花开见佛,从有念而入无念,因往生而证无生,实属读书千遍、其义自见的最高境界,是因戒得定、因定开慧的最高境界。

  六、教育的目标,令成佛作祖,成圣成贤。唐韩愈《重答张籍书》:「吾子不以愈无似,意欲推而纳诸圣贤之域」。明宋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:「既加冠,益慕圣贤之道」。慕圣贤之道,纳圣贤之域,都是古人一生所求,求成圣成贤成君子。本经「法藏因地第四」云:「愿我得佛清净声,法音普及无边界,宣扬戒定精进门,通达甚深微妙法」,这是法藏比丘愿神通道力同佛无二。又「亦如过去无量佛,为彼群生大导师,能救一切诸世间」,这是法藏比丘愿成佛,并如佛救苦度生。「假令供养恒沙圣,不如坚勇成正觉」,此句法藏比丘所求如同古圣先贤,求成正觉,圆满智慧,纳圣贤之域。本经中的圣贤之域是,「殊胜庄严无等伦,恒放光明照一切」的最上妙乐极乐世界,是一切圣域之所归,一切圣贤当来也将导归极乐圣域。彼极乐世界导师,光中之王,佛中极尊;所生菩萨众,身色相好,功德辩才,具足庄严,无与等者。可见极乐圣域国土、导师、学生均为福慧庄严最尊第一,乃成佛之最高境界,教育目标之最高层次。

  七、教学讲究因材施教,契机契理。《礼记.学记》曰:「知其心,然后能救其失也。教也者,长善而救其失者也」。古人历来讲究因材施教,对症下药才能实现教学目标,令其成圣成贤。孔子又提出「时中」,时然后言,强调说话、治国、教学都要看适当时机。本经第二品,如来「善立方便,显示三乘,於此中下,而现灭度」,又「常习相应无边诸行」,这都显示出如来度化众生,无不是教授众生最适合的修持方法。本经第四品中,「世尊能演一音声,有情各各随类解」,本经属事事无碍法界,故佛一音度一切根性众生。又本经彰显弥陀无比慈悲,学生根机、习气不同,何出一法摄授所有根机众生,令修习简单却能成就最正觉。於本经「发大誓愿」、「三辈往生」与「往生正因」品中,将弥陀摄受一切时、一切处之众生,乃至五逆十恶均不离不弃的智慧展露无遗。平等度生,转凡成圣,一生成佛,於一念间,於片语里,这正是因材施教的最高境界。

  八、教学注重实行,即依教奉行,真放下。孔老夫子教学注重实行,提倡「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」。「其身正,不令而行;其身不正,虽令不从」。本经「真实功德第三十一」中,「戒若琉璃,内外明洁,其所言说,令众悦服」,这正是夫子所重视的言行一致。又「心得开明第三十四」,佛告弥勒,「宜自决断,洗除心垢,言行忠信,表里相应」。佛陀教育,以真看破、真放下为实行,真正表里一如。又本经「必成正觉第七」中,法藏比丘以偈颂总结,「我建超世志,必至无上道,斯愿不满足,誓不成等觉」,又「圆满昔所愿,一切皆成佛」。从发大誓愿到圆满成就,这也是夫子所言,表里相应的典范。最重要一点,本经乃真实之际,真实之义,真实之利。心佛众生,三无差别,自性是佛,表隐,因为众生迷惑,而不能见里面所隐,而一切人事物是表相、是假相,表显,通过一句阿弥陀佛名号,入一法句,由表面假相入内在之真正自性,入清净句,此乃表里相应的最高境界。因此称佛法为内学,持名念佛为入佛境界最方便、快捷、稳妥的方法,真正是表里一如,是心是佛,是心作佛。

  九、教学所培养的人格操守,即何者为善。孟子在《孟子.滕文公下》中总结人格操守为,「富贵不能淫,贫贱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」。这是人格力量的光辉,自古仁人志士奉之为人生座右铭。本经「重重诲勉第三十六」中佛告弥勒,「若曹作善,云何第一,当自端心,当自端身,耳目口鼻,皆当自端,身心净洁,与善相应」,此为善的标准。又「心得开明第三十四」中,佛告弥勒,「敬於佛者,是为大善」,此处是善的圆满之意。敬於佛者,普贤之德必敬一切众生,视一切众生为阿弥陀佛,得平等心,无差别相,入不二法门,即真如本性。可见依据本经持名念佛者,是为天下第一大善,是善的最高境界。

  十、教学所追求的人生最高价值,即自觉、觉他、觉行圆满。孟子在《孟子.尽心章句上》中提出,「穷则独善其身,达则兼济天下」。本经「心得开明第三十四」中,佛告弥勒,「人能自度,转相拯济」。可见自觉方能觉他,而唯有成佛才是觉行圆满,普为一切天人师。兼济天下实则也是劝发菩提心,因众生无边誓愿度,才决定念佛成佛,而圆满拯济众生。是故念佛成佛往生极乐就是兼济天下,也是兼济天下的最高境界。正如「光明遍照第十二」中,佛告阿难,「惟阿弥陀佛,光明普照无量无边无数佛刹」。究竟圆满智慧之光方能拯救群萌,平等普觉一切众生,普令一切众生平等成佛,是教学追求的最高价值的真正体现,只有本经能够实现。

  十一、教学所追求的最高境界,即回归常寂光。孟子提出浩然之气,原文出自公孙丑问曰:「敢问夫子恶乎长?曰:我知言,我善养吾浩然之气。敢问何谓浩然之气?曰:难言也。其为气也,至大至刚,以直养而无害,则塞於天地之间。其为气也,配义与道;无是,馁也。是集义所生者,非义袭而取之也」。惭愧弟子理解孟子所提倡的浩然之气,就是本经的常寂光净土。何以故?极乐世界是纯净纯善的世界,是圆满慈悲智慧庄严的世界,往生极乐世界就是圆登四土,最终回归常寂光。常寂光遍一切时、一切处,无不照见,照而恒寂,寂而恒照,寂照同时,又非寂非照,是般若德、解脱德、法身德,三德圆证。而孟子形容的浩然之气,存在并充满於天地之间,至极浩大,至极刚强,与仁义道德相配,仁义道德损害则浩然之气不可得。这种浩然之气就是常寂光净土,尘劳永寂、法身常住、智光遍照的境界,强名浩然之气,强名常寂光。本经之趣就是生极乐世界,即圆登四土,也就是古圣先贤和一切诸佛如来所追求的最高境界,由发菩提心,一向专念而证得。

  综上所述,佛陀教育和传统文化均以孝为根,以敬为本,是内圣、内学。佛陀与先贤以为一切天人师,拯救群萌为出世因缘;以教学为手段,令破迷开悟;以一门深入,长时薰修为方法;以真看破、真放下为实行;以发菩提心,一向专念阿弥陀佛,实现教学最高价值;兼济天下,普度众生成佛,达到教学最高目标;一生成佛,永不退转,导归教学最高境界,浩然之气,常寂光净土。可见佛陀教育和传统文化是为一体,同为自性所流露,不二法门,清净句者,真实理体。以一体故,所有善根心心回向,乃至临终十念皆得往生。

  大惭愧弟子实在是因为不精通儒释道,没有入门,才写出来先让自己明白而已,肯定有很多不妥和遗漏之处。恳请师父上人慈悲予以指正。

  老法师:要念佛,佛念纯了,心清净了,你念这篇文章,自然能把它的意思念出来。我们心不清净,意不诚,所以念得念不出味道出来。这篇文章味道很浓,见地完全正确,也就是古人所谓的悟处,能悟到这个境界,再向上提升就契入了。认知很不容易,认知之后,方向、目标就正确,不会走岔路,不会走弯路。上官同学,我们在她几次报告当中,看到她的进步。非常难得,至少世出世间法里面讲的好学她做到了,正知正见她具备了,往后就是努力。努力有两个方向,一个方向,深入经藏,从经藏里面求开悟;另外一个方向,海贤老和尚走的,一句名号念到底,决定能得功夫成片,事一心不乱,理一心不乱。学教跟念佛最后的目标都是融入常寂光,佛经的术语叫证得常寂光,融入、契入跟常寂光合而为一体,这是大乘修学究竟的境界、最高的境界、圆满的境界,《华严经》上所说的妙觉如来。

  上官何以能有这么快的进步,原因是什么?总不外乎烦恼轻,智慧长。烦恼轻是能放下,她能放下,我为什么不能放下?这是听上官的报告,看上官的文章,我们要能体会,见贤思齐。不但她讲儒跟佛,也就是大乘跟中国传统的文化,确确实实是一个根源流现出来的。这个根源,中国古人讲的本性,本性本善,大乘佛法里面讲的自性,自性跟本性是一个性。《大学》里头开章明义就告诉我们,「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」,明德就是自性,体是明德,相是亲民,用是止於至善。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一切经教,教化一切众生,没有离开明德、亲民、至善。亲民是什么意思?亲民就是佛法讲的大慈大悲,同体大悲,无缘大慈,现在人讲的爱,亲民就是爱。这个爱是真爱,是自性里头的第一德,万德、无量德都是从这个德里头流出来的,这个是一切德的根本,所有的宗教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上。

  你看新旧约《圣经》,这西方最主要的宗教,这部《圣经》包括犹太教、基督教、天主教。它建立在什么基础上?神爱世人,上帝爱世人,这就是《大学》上讲的亲民。它这个爱从哪里来的?从明德里头生出来的。明德是体,亲民是相(我们讲三大:体、相、用),止於至善是作用。止於至善是什么?就是《大学》后面所说的,「格物、致知、诚意、正心、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」,至善。从格物到平天下,平天下就是天下太平,天下是所有国家、所有族群、所有不同的文化,平等对待,和睦相处,这叫平天下,世界大同,至善,没有比这个更善了。就是佛法里面,佛法有至善的一个代表,那就是西方极乐世界。在极乐世界里面看到了,看到格物、致知、诚意、正心、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,到极乐世界就看到了。极乐世界的平天下可不是一个星球,它是大和,和睦。大和和的对象是什么?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刹土里面一切众生,同体大悲,无缘大慈,真正讲到究竟处。

  所以汤恩比说,中国的古人(他讲古时候的中国人,他不是说现在的),心量大,能包容异族文化,就是佛教,能包容;而佛法在中国,大幅度的提升了它的本土文化。《大学》前面三纲八目,你看佛法一解释,这还得了!没有佛法的解释,古圣先贤那些注解,都没有讲得这么究竟,没有讲到这么彻底。所以佛法来解释,那是什么?中国古圣的先贤统统是诸佛如来化身到这个地方来教化众生,应以圣贤身得度者,即现圣贤身而为说法,就这个意思,《普门品》里头的。释迦佛出现在印度,那个时代印度应以佛身得度者,释迦牟尼就现佛身而为说法。在中国呢?在中国用佛不行,中国没有佛的概念,中国有圣贤君子的概念,就现圣贤君子身而为说法。

  不但佛陀教育跟中国传统教育本是同根生,跟我们世界所有不同的族群、所有不同的国度,那些古圣先贤的文化都是同一个根。怎么知道同一个根?都用爱心,没有不说爱心的。所有宗教没有说不爱父母的、不孝父母的,找不到,没有说不敬老师的,换句话说,从性德里头流出来的,那就是本是同根生。所以宗教可以融合成一体,为什么?同个根。人类在一起,确确实实可以化解一切误会,可以整合为一家人,就是它同根、同本。孝、敬没有听人反对的,我们这十几将近二十年,在国际上与不同族群交往,与不同宗教交往,我们交往所依据的是什么?就是孝,就是敬。早年我刚刚开始的时候,我还认为我还要准备怎样跟人辩论,结果这么多年来,一次辩论都没有,提出来大家就欢喜接受了。我们就像兄弟姐妹一样,放下自己的成见,接纳一切人的学说。听,仔细听,仔细去看,必有可以融通之处。不能够融通,圆融贯通,障碍决定在自己。什么障碍?妄想、分别、执著,佛说的。妄想、分别、执著放下就融通,问题就解决了。

  上官在此地,引经据典给我们举很多例子,都非常踏实,我们听了欢喜。这些学习的资料应当流通,决定不是搞名闻利养,我们抛砖引玉,希望觉悟的人愈来愈多,那就是说圣贤君子愈来愈多。社会国家有圣贤就能长治久安,人民的生活才能幸福美满,没有圣贤君子社会就乱了。这些好东西,香港有一家报纸,每半个月有一整版刊登的传统文化,这些好的心得报告可以在这里发表,可以在网上流通。决定不是搞名闻利养,是求社会安定和谐,我们供养志同道合的同学,刊登出来请求大家指导,请求大家为我指正。

  名是麻烦事,出名不是好事,可以用个笔名,没有人知道的,这都是善巧方便。写《幻住问答》的这位法师,宏琳法师,他写信给我,宏琳是他的假名字,不是真名字。真名字他没告诉我,只告诉我这名字是笔名,对外发表文字所用的,不是自己真名字,真名字连我都不知道。这真难得,真不容易,都是我们在末法时期,这个大时代应该要学的。这些人的示现,佛门里头有句话说是再来人,不是普通人,他们出现为我们解决问题的,我们遇到困难,他来替我解决问题。海贤老和尚、海庆老和尚这些人,我们心目当中都是再来人,都是来救苦救难的。我们遭受苦难,无所适从,他给我们示现榜样,他用文字、用言语来教导我们,让我们觉悟,让我们明白。我们知道我们错在哪里,错在不知道用个假名,我这么多年,如果用个假名,什么事都没有。细心想想,现在这些年轻人比我聪明。

  我有个好处,比我聪明的,比我有德行的,比我有学问的,比我有智慧的,比我有能力的、有福报的,我拥护他,我赞叹他,我愿意接受他的领导,这是我一生最大的长处。我一生确实从小就没有领导人这个念头,一生愿意接受别人领导,自己不操心,所以心比较清净,比较不受外面环境的干扰。人事有麻烦。我非常感激方东美先生把大乘教给我,没有他,可以说我这一生跟所有宗教都没有缘分。因为年轻时候误解了,认为佛教是迷信,是宗教、是迷信,所以从来不接触,不碰它。我跟方老师学哲学,他告诉我,大乘是全世界哲学的最高峰,这个话我听了感到非常惊讶,他细心给我做详细说明,慢慢我才明白、觉悟过来,接受了。世界上有这么好的东西,可惜人不认识。认识之后就要继承,要真干,要把它传下去。这是我们天赋予的使命,我们要努力完成这个使命,所以走上这样一条路。

  这个路不好走,障碍重重,但是尽心尽力就是圆满。让我们自己心安理得,理明白了,尽心尽力做就是圆满的。做不成功、做失败了,众生没福;众生有福报,我们一定会做出成绩。为什么?我们尽心尽力,不夹杂名闻利养在里头。夹杂名闻利养在里面,做失败了,那是你的心不真,你用的是妄心,自然会失败。用的是真心,有祖宗保佑,有三宝加持。所以问问自己,有没有丝毫名利夹杂在里头,要问这个问题。确实没有,做下去,佛菩萨给你铺路。我们一生凭藉这个认知做了几十年,从开始学到现在六十三年。六十三年当中学了不少东西,不但从经典上学习,从修持,从生活、工作、待人接物里面学到的很多,对我们的信心、愿心不断向上提升,没有退缩,永远是这么积极认真在做。

  念佛,最后归到念佛,念佛比什么都重要!这个方法既简单它又圆满,不是我们想像当中圆满,不可思议的究竟圆满。我们能遇到这个法门,这要感谢佛菩萨,不是佛菩萨加持我们遇不到。尤其是遇到两位大善知识,夏莲居跟黄念祖,这两位善知识实际上是李老师教我的,我如果没有跟李老师学,这两个人的名字可能一生都不知道。李老师年轻三十几岁的时候,他的佛学跟梅光羲学的,梅大师。梅大师跟夏莲居老居士老朋友、师兄弟,关系非常密切,在那个时代,佛门称为「南梅北夏」。南方,梅老是南昌人,江西南昌的,夏老是山东人。这真的是有大成就者。夏老自己也透出来,一生到这个世间来干什么?就是为会集《无量寿经》而来的。黄念祖来到这个世间,目的就是为这个会集本做注解而来的。他们的使命完成,走了。我们遇到了,我们能做的什么?流通。我们要将这个本子、将这个注解大量流通,让它成就世尊末法往后九千年,一切学佛得度都要靠这个法门,都要靠这个法本。我们也做表法,一生活一天学一天,哪一天不学了,我们就往生极乐世界。

  现在我们看到这么多好同学,大家都非常认真努力来学习,无比的欢喜。我们这个小班人数不多,二、三十个人,虽然没有居住在一起,用这些高科技的方便,每天如同在一起分享一样,这个缘无比殊胜。我们学习的成绩,不能讲成果,成绩,我们公开,我们不保密,点点滴滴提出来,跟学佛的同学,特别是学净土的同学,大家在一起分享,帮助我们的信心增长,帮助我们的愿心坚定,将来我们这一群人都是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学生。我们的方向、目标很清楚,学习的心态很踏实。世间万缘放下,不要放在心上,心上就一句阿弥陀佛。好,我们再看下面。

  主持人:云南鸡足山大士阁开寂法师。

  非常感恩师父上人,耐心和恳切的答覆学生的报告,慈悲善巧的指出学生身上的严重问题,听经心不在焉,纵然心在,心不专一。学生听后惭愧不已,深深感到自己的烦恼习气很深、很重,连自己都不能察觉到,实在是非常可怕。经上常讲「可怜悯者」,说的不正是我这种人吗?师父上人在学习班中也开示到心浮气躁,佛菩萨的教诲、古大德的教诲讲得再清楚、再明白,摆在跟前没看懂,这种人与佛菩萨没有缘,与善知识没有缘。这些说的不正是我这种人吗?想到这些,学生感到毛骨悚然,寒毛直竖。学生认识到,这是一种严重的学习心态问题,生生世世在六道打转,岂不是因为自己的心太掉以轻心,错过多少良师益友的教导,错过多少次当生成就的大法。反省检点自己,怎么会用这种心态来对待圣贤学问?

  几天前学生在递交上一份报告之时,馆长已经很慈悲的指出学生的问题和严重性,告诉学生,写的报告马虎应付,学习的态度太差,对师父上人老人家这样不恭敬,你学不进去的,以后没有老师肯教你。学生当时感到很恐慌,今天再次检点反省,才深刻认识到这个问题的可怕。「善知识者,是汝父母,养育汝等菩提身故;善知识者,是汝眼目,能见一切善恶道故;善知识者,是汝大船,运度汝等出生死海故;善知识者,是汝絙绳,能挽汝等出生死故也」。知过能改,善莫大焉,因此学生要敢於承认自己的过失,敢於和自己的习气做斗争,不能再和佛菩萨、善知识擦肩而过,错过今生得度的机会。在这里向尊敬的师父上人真诚忏悔,向上印下信法师和向馆长真诚忏悔。学生真想做一名老实、听话、真干的好学生,做一名具足真诚心、清净心、恭敬心的好学生。因为这一生摆在我面前只有两条路,一条是西方极乐世界,另一条是无间地狱。唯一的选择那就是西方极乐世界,只有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,在那里接受大慈大悲阿弥陀佛的教导,才能恢复本性本善,恢复至善圆满的如来智慧德相。学生要把握住这一生成就的机会,定当好好改过。

  以上是惭愧学生的忏悔,恭敬报告师父上人,恳请师父上人慈悲指正。阿弥陀佛!

  老法师:好,你说得很好,古人这句话你也能记得,「人非圣贤,孰能无过,过而能改,善莫大焉」,一个人一生学习成功失败,确实就在勇於改过。改过从哪里改起?要从控制自己的烦恼习气,把孝敬两个字找出来。为什么?孝敬是世出世间修行的大根大本,人能有孝心、有恭敬心,许许多多的业障,自自然然的消除了。所以修行要找到根,从哪里修?从枝叶上修,很辛苦,效果不大,从根本。改过自新也要从根本,根本原因就是我们孝字没做得好,敬没做到。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学习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