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mtbcollege logo
 
简体 正體
綱目模式
頻次搜索 
AND OR
 
02-041-0313 主講人 : 淨空老法師
             小字號    中字號    大字號

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  (第三一三集)  2016/2/27  澳洲净宗学院  档名:02-041-0313

  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:阿闍黎存念,我弟子妙音,始从今日,乃至命存,皈依佛陀,两足中尊;皈依达摩,离欲中尊;皈依僧伽,诸众中尊。阿闍黎存念,我弟子妙音,始从今日,乃至命存,皈依佛陀,两足中尊;皈依达摩,离欲中尊;皈依僧伽,诸众中尊。阿闍黎存念,我弟子妙音,始从今日,乃至命存,皈依佛陀,两足中尊;皈依达摩,离欲中尊;皈依僧伽,诸众中尊。

  请看《大经科注》第七百四十四页,第六行看起:

  「《安乐集》续云:菩萨远离如是三种菩提门相违法,即得三种随顺菩提门法。」远离三种跟菩提相违背的,前面所说的,第一个,「我心贪著自身」,身见很重,爱惜自己的身体,贪图利养,这个心现在世间人哪个没有?连小孩都有。从小到老,谁不贪著自身?我们要知道,凡是贪著自身名闻利养,与菩提道就相违背;换句话说,他没有办法学佛,无论学哪个法门,即使易行难信之门,念佛法门,都不能成就,我们必须要知道。第二个就是没有慈悲心,「无安众生心」。佛门弟子一定要有如同佛菩萨一样的大慈大悲,时时刻刻念著帮助众生离苦得乐,帮助众生离苦是悲心,帮助众生得乐是慈心,我们有没有?诸佛菩萨、佛门善友所在之处,起心动念就是帮助众生离苦得乐,这就是安众生心。要没有这个心,不是佛弟子,纵然在佛门,是假的不是真的。第三个,「恭敬供养自身心」,不是恭敬供养三宝,不是恭敬供养众生,而是恭敬供养自己,这就错了。我们反省,学佛几十年,出家了,居住在佛菩萨的道场,贪图别人的恭敬,贪图别人的供养,恭敬是属於心,供养是属於身,偏重在物质上,有这个念头不好。这三桩事情,没有慈悲心,有贪图恭敬供养的心,有贪著自身的心,这是六道轮回心,脱离不了六道轮回,不能不知道。所以这三种心,这是错误的观念,必须要放下。

  放下之后,你就能得到三种随顺菩提门法,这个你就得到,这三种跟前面相反的。「一者,无染清净心」,你得到了。这个心是什么?「不为自身求诸乐」,物质上的享受、精神上的享受都不求,都远离。所以古时候修行人,他不住在都市,他住在深山人迹不到的地方,他住那里,环境清净,没有干扰,他要求的是什么?清净心。这是顺菩提门。「二者,安清净心,为拔一切众生苦故。菩提安稳一切众生清净处,若不作心拔一切众生离生死苦,即便违菩提。是故拔一切众生苦,是顺菩提门。」前面第一是在修行的阶段、学习的阶段,自己还没有成就。等到自己有成就,具足戒定慧三学,这个时候怎么样?这时候不能住在深山,住在深山不能帮助众生。苦难的众生多,六道众生都苦,富贵人有富贵人的苦处,贫穷人有贫穷人的苦处,没有不苦的。戒定慧成就之后,一定要发心帮助众生离苦得乐。这是教导我们,菩萨一定要帮助一切众生清净处,帮助众生清净处要戒定、要智慧,帮助众生离苦得乐。

  苦里面最重要的是生死苦,就是六道轮回苦。怎样拔众生六道轮回苦?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,有无量法门,有能帮助你拔这一生,有方法能帮助你拔来生,也有方法帮助你从今而后生生世世离苦得乐,由你选择,你喜欢选择哪一种,你就可以用哪一种,都能满众生的愿,这叫菩提。所以,《安乐集》里面说得很好,若不作心,就是你不发这个心,作心就是发心,现在讲发心,不发心拔一切众生离生死苦,你就违背菩提。是故拔一切众生苦,是顺菩提门。怎么拔?手段、方法是教育。教育从哪里做起?从自己做起,必须自己种种苦难你都能够远离,做出榜样给大家看,真快乐,不是假的,一天到晚欢欢喜喜,无论生活在逆境顺境、善缘恶缘,都生欢喜心。欢喜从哪里来的?从菩提来的。什么是菩提?菩提是印度话,翻成中国是觉悟、是明了、是智慧。你觉悟了,你明白了,你有智慧,你在这个世间,把这个世间的相真正能通达明了,不再受染著,没有染污,你不著相,你就离苦得乐了。与世间荣华富贵不相干,释迦牟尼佛为我们做出榜样。

  孔老夫子在他老人家一生当中确实有意去从政,他是大思想家、大政治家、大教育家,确实有意思从政,想学周公。可惜在那个时候,春秋时代,许多诸侯国的国君不肯用他,周游列国十几年,最后放弃,回家去教学。孔子没有做过大官,孔子并不富有,换句话说,富贵与他没有分。但是春秋那个时代,我们讲人类,真正一生过得幸福快乐美满,没有人能超过孔子。由此可知,幸福、喜乐与富贵没关系。孔子快乐,而且把这个快乐的根源告诉我们,快乐从哪来的?《论语》头一句话,学而时习,「学而时习之」,学、习,后面「不亦说乎」,非常快乐。学是什么?教学,教也是学,学也是教,他一生干教学去了。教别人,把别人教会了,让别人从迷惑转变成觉悟,快乐!把古圣先贤的东西自己继承了,学习就是继承,落实在自己生活、工作、待人接物,发扬光大,传给后代千年万世。诸位想想,天下事还有比这个更快乐的吗?还有比这个更幸运的吗?没有了。孔子有个学生,颜回,夫子常常赞叹他。他在物质生活方面是最苦的一个人,吃饭连饭碗都没有,用竹子编一个篓当作饭碗;喝水,茶杯没有,葫芦瓢是他的茶杯,贫穷到这个程度。可是夫子学生有三千人,三千人当中最快乐的是谁?是颜回。这就说明快乐、幸福,现在包括健康、长寿,与富贵都不相干,这个道理要懂。

  你为什么学佛?为快乐、为幸福,为求得人生最高的享受,为这个求学,学中国传统文化,学大乘佛法,不是为别的。得到没有?得到了。我在年轻的时候,方东美先生把佛法介绍给我。在这之前,我们对佛法有很深的误会,以为它是宗教、它是迷信,所以根本没有念头去碰它。我跟方老师学哲学,他给我讲了一部哲学概论,最后一个单元佛经哲学,告诉我释迦牟尼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,我们要学哲学当然要找他;佛教的经典是全世界哲学最高的教材,哲学的最高峰;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,这句话就是夫子讲的不亦乐乎,佛门里面所说的法喜充满、离苦得乐。为这个,为离苦得乐学佛,为离苦得乐学儒,孔子跟佛陀确实把这个传给我们,我们学而时习之就得到,一点都不假。我这一生感恩,怎么报答?讲经教学、依教奉行就是报答佛恩,报答老师的恩,老师给我一个幸福快乐美满的人生。我的生活、我的工作,传承大法,发扬光大,再传给后世,世世代代永远传下去,这报佛恩,都做到了。

  学跟习要变成一体,学而不习那就错了,不习是什么?没有落实,没有做到。学了不杀生,对昆虫蚂蚁我们也爱它,也不会伤害它,这落实了。怎么叫不偷盗?把物质的享受,财物,除了必要的,必要的是什么?每天吃得饱、穿得暖和,有个小房子遮蔽风雨,睡得好,你说你多快乐,全部放下。没有丝毫干扰,没有丝毫牵挂,身心安乐,这就是享受,孔颜之乐、佛菩萨之乐。释迦牟尼佛比孔子舍得多,释迦牟尼佛只有三件衣服,三衣,吃饭一个钵,这就是他的财产,三衣一钵。夫子在这里比释迦牟尼佛丰富,不止三衣。春夏秋冬四季服装,至少有个一件、二件够了,三件就多余了,多余应该供养别人。我们把物质的享受降到最低的程度,最低的是什么?足用了,够用了,衣可以保暖,饭能吃饱,睡眠能睡足,够了,这就好,就不需要再多的,多了累赘。学什么?学布施。布施功德不可思议!为什么?愈施愈多,愈多愈施。什么事情适可而止,太多了也不好,它麻烦。所以儒跟佛都讲求中道,就是适可。

  财布施得财富,法布施得聪明智慧,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。我到图文巴来十几年了,我们在这个地方施财、施法,也施无畏。施无畏是什么?就是帮助病苦的人。图文巴有一个公立医院,政府办的,只有一个,我当时去参观很欢喜。我每个月捐一万块钱医药费,一年十二万,没有中断过。这个布施是什么?布施医药,果报是健康长寿。所以人问我,我有没有参加医药保险?我没有。那你生病?我说我不会生病。为什么不生病?没有医药费,医药费布施了,都送给医院,给他们买医药给病人。有道理!我这一生当中没住过医院,医院看个小病也不过就伤风感冒。

  这是老师教给我的,章嘉大师他教我这三样。弘法利生要福报,没有福报不行。福报从哪来?从财来;财从哪里来?财布施来。从什么状况之下布施?从一毛钱、一块钱布施开头。因为那个时候我只有这个力量,自己生活尽量节俭,留出一块二块、三块五块去布施。布施什么?寺庙里头有化小缘的,放生,大家集合起来放生,一毛钱也收;印经,这法布施,一块钱、一毛钱也收,我们就随喜功德。真的愈施愈多,现在每年印经超过美金一千万,钱从哪里来的我不晓得。我想印的书,你说这个书,《道德丛书》,大陆上同胞寄给我的,我没见过,我一看,印光大师印的,弘化社的,那这就没问题了,绝对是好东西。那时候我在台湾,我把这个书交给台湾世界书局去印一万套,台币算的大概七百多万的样子。第二天就有人供养我两张支票,我打开来一看,七百万,正好印这本书。头一天交印刷厂,第二天就有人送钱来,就这么来的。谁送的我都不记得了,心上不要落印象,这个才好,才自在。所以愈施愈多。

  今年我们要办个汉学院,这个需要钱。我成立一个基金会在香港,「多元文化教育基金会」,干什么?专门做慈善事业,办学,团结宗教,做这个事情。这个基金会这两年来,成立两年了,用钱,这个钱支出,受香港政府监督,我们有章程,与章程不相应的不可以。有同修们建庙、建道场来找我,我这个钱不能用,不可以。你办学行,你办佛学院也可以,只要是关於教育,多元文化教育,多元文化包括各个不同的宗教,可以用这个钱,印经可以用这个钱。慈善救济可以从董事会通过,救灾,董事会通过可以,董事会不通过不可以,我就不管钱了。说明章嘉大师说的,他是根据经典上讲的,没错,愈施愈多。

  我们这个地方要办一个一条龙的学校,图文巴学院要设立一个幼稚园、小学、初中、高中、大学,一直上去。当中不招学生,只招幼稚园的学生,幼稚园学生升到小学,我们办小学,升到中学办中学,升到大学办大学。我们还希望用封闭式的,让这些学生(孩子们)尽可能少与外界接触。为什么?外界是个大染缸,都把人教坏了。我们想用封闭式的,不让他接触,他看不到电视、看不到网路,凡是负面的都不许可看,也不能听。我们教的教材,我们学古老的教材,早年间,民国初年,我们找那些材料来做参考,重新编一套教材。小学的教材完全用古时候私塾里头所用的,我们这里也有,印出来了,《圣学根之根》,有将近二十种,小学教材。教育的目的是圣贤君子,希望学生是现代的圣贤君子,来拯救社会,延续传统文化。真正像张子所说的,「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,为往圣继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」,我们是以这种心怀来办学,来帮助下一代。我们希望,真的,从幼稚园办到研究所,圣贤教育。这是什么?安众生心,拔众生苦,拔一切众生苦,这是顺菩提门。

  第三个,「乐清净心,欲令一切众生得大菩提」。我们把菩提换成智慧,大家就完全懂得了,我们这生干的什么事情?帮助众生生大智慧,帮助一切众生得大福报。我们希望,这个希望是希望在下一代,为什么?我们今天办小学、幼稚园,扎根,从扎根教育做起。我们现在培训这些老师,都是二十多岁、三十几岁,半路出家,没根,我们怎么样学,将来的成就比不上小孩,小孩有根。小孩是我们的希望,我们要认真努力,为小孩做好榜样,身行言教,才能收到教学的效果。底下说得好,「若不令一切众生得毕竟常乐者,则违菩提门」,这个话说得重。「令」这个字意思很深刻,分量很重,一定要一切众生得毕竟常乐,不但这一生得乐,生生世世得乐。这怎么教法?这就要帮助一切众生认识净土、了解净土、深入净土,净土这个法门可以帮助我们一生真正得到。佛教,大乘小乘、显教密教,几十种之多,我们用什么样的心来看待?佛告诉我们,「法门平等,无有高下」;换句话说,我们以平等心对待大小乘一切佛法,希望每一个宗派都能兴旺起来,都能有人才出现。为什么?众生根性不相同,某些根性要某种法门来帮助他。所以佛陀在世做得好,佛有圆满智慧,有大神通,他能观机,观机施教,所以他讲的教契机,众生都得度了,普度。

  今天真正有德行、有智慧、有学问的大德不多了,那怎么办?我们今天来培训,我们想搞汉学院,汉学院包括儒释道。汉学院里头四个学系,第一个是汉文,文学,它是基础,第二个是儒学,第三个是佛学,第四个是道学,儒释道,四个学系。可以说我们这四个学系所学的是古汉学,主要的科目是伦理、道德、因果、圣贤教诲,来培养人才。这些人才培养出来之后,有人问了,培养之后怎么办?他将来干什么?将来教书,我们这些毕业的学生,学校统统聘请为终身教授,这一生在学校教学。所以前面这五年完全是师资培训班,五年以后广泛对外招生,这些学生毕业出来之后都有资格教授汉学,都有这个能力,儒释道的师资都培养出来了。所以这个汉学院不拒绝出家人,也不拒绝道士,道士可以来求学,出家人也能来求学,因为有这个课程。

  真正要发大心,发菩提心,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。用什么方法?破迷开悟。苦从哪里来的?从迷来的;乐从哪来的?从觉来的,觉悟就快乐。所以孔子觉悟了,快乐。释迦牟尼佛快乐,觉悟了,他连王位都不要了,他要不出家他做国王,国王不要了,国王没有佛陀快乐,他去当佛陀,他不当国王。教学快乐,他教一辈子。释迦牟尼佛,你要是真了解他,他是个教育家,他搞教学,教了四十九年,认真负责。他所讲的他全做到,他做不到的他不说,他能说的全做到了,这个要懂,我们要向他学习。你看他办小学,阿含,小乘,小乘就是佛教小学,办了十二年。我们现在小学六年、中学六年,释迦牟尼佛的小学十二年。十二年向上提升教方等,方等是中学,八年。加前面的,二十年,这办大学了。大学是什么?智慧,不是知识,智慧。智慧能解决一切问题,什么问题?苦难的问题,你有痛苦、你有灾难,能帮助你解决,真解决;不但解决现前的,还解决以后的。这个大学讲般若,般若是智慧,就是帮助大家觉悟。佛陀的阿含著重在戒律,方等里头有禅定、有止观,著重在定,定学,般若著重在慧学,戒定慧三学,因戒得定、因定开慧,戒定慧三学。最后八年讲法华,法华是什么?从菩萨提升到佛陀,帮助你成佛,帮助你证得究竟圆满的智慧。四十九年,四种不同程度的教学。

  我们今天学佛,没有通过这四个等级你上不去。我们今天学佛,向上上不去,向下也下不去,教育出问题了。所以现在我们常常提醒大家,希望我们有个共同的认知,佛教要回归到教育。这个话在早年方老师多次给我谈过,要恢复中国丛林制度,丛林就是正式正规的大学。阿含跟方等是属於小学、中学,大学是般若,二十二年,最后佛帮助你提升,往生到实报庄严土。实报庄严土就是佛教大学,在娑婆世界叫华藏世界,《华严经》上所说的华藏世界,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大学。如果你是明心见性,破一品无明,见一分真性,你到什么地方去修学?到华藏世界,不在六道,不在十法界。十法界里头有权教菩萨,有声闻、缘觉,这是什么?脱离轮回了,小乘就脱离六道轮回,真的帮助我们离苦得乐,不是假的。我们对它要认识,不要误会,一步一步帮助自己向上提升,有这个缘分、有这个机会一定要帮助,修福。

  我们回归教育,办学校,学校最好是我们佛门弟子捐钱来办,不要让学生缴学费、缴伙食费,不要,统统免掉。佛在家弟子修福,这修大福报,我们来供养学校,我们来提倡,成立一个基金会,这个基金会专门就是护持学校经费的。我这一天还有一块钱,我捐一块钱,我有两块钱捐两块钱,随缘随分,快快乐乐;上街买菜还剩一点钱,捐到这里,办学,办幼稚园、办小学、办中学、办大学、办研究所。全球佛教徒,佛教徒全球不多,咱们估计,听说好像有五个亿,也许五个亿到七个亿的样子。这里面的佛门弟子将来都能养成一个习惯,我们支持佛陀教育事业,我相信这个基金会是可以做得到的,帮助办学。你看看帮助建道场的人多少,建一个道场,我听说都要花很多亿,办个学校不要那么多,值得提倡,值得这么干法。

  我们再看下面,接著看,「此毕竟常乐依何而得?要依大义门」,毕竟常乐,西方极乐世界。什么叫大义门?说出来了,真说出来了,「谓彼安乐佛国是也」,西方极乐世界就是,这个大义门就是净宗法门,就是念佛法门。「故令一心专至,愿生彼国,欲使早会无上菩提也」,欲使,我们希望著,恳切的期望,早一天我们到极乐世界去聚会。生到极乐世界,无论是什么品位,这个不重要,莲池、蕅益大师说得很清楚,最重要的是我们能生到极乐世界,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都好。这就等於说我们到极乐世界从小学一年级念起,完全接受阿弥陀佛的教育。发这个心愿,人人都能去,保证你去往生。极乐世界有四土三辈九品,换句话说,凡圣同居土,你看三辈九品,我们去最下面的下下品往生,我满意了,我情愿。在极乐世界奠定扎根教育,有什么不好?你们当插班生,你去插班去,我要从小学一年级念起,做阿弥陀佛最乖的学生,扎根就在极乐世界。我相信不只我一个人有这个愿望,跟我有同样想法、同样愿望的人一定很多,我们真正从扎根做起,欲使早会无上菩提。

  「以上所论违菩提门与随顺菩提门,正显发心违顺之异。」我们发心是随顺还是违背?违背不能成就,违背是假的,随顺是真的。我们一定要随顺,要把这桩事情做好,利益无量无边众生,把佛教兴旺起来。我们不离开净宗,但是我们愿意帮助佛门,无论是大乘小乘各个宗派,我们都希望它统统能够兴旺起来,都要回归到教育,都要回归到讲学。经不能不讲,论不能不学。经是佛说的,论是祖师大德说的,是佛的高级的学生,等於我们这一条龙的学校,菩萨是大学生,他可以教中学、可以教小学。权教菩萨在中国历史上讲经说法就很多,非常多。他没有大彻大悟,他怎么讲法?他依大彻大悟的人,依他们的著述,没有自己的意思,你能体会得深,深讲;你体会得浅,浅说,都好。决定是有依据的,不是自己心里想的,自己心里想的是妄想,靠不住,所说的都要有根据。你看黄念祖老居士这个注解,这些话是《安乐集》里头抄出来的。这就是说明自己没有大彻大悟,写《安乐集》的人,这个人大彻大悟,我根据他的、根据佛的,决定没错,这就对了。学习,我们没悟的人永远在学习。我讲经五十八年,常常给大家提醒,我在学习。学生在讲台上,老师在台下,台下听众是我的老师,他是来监学的,他来听听我有没有讲错,我有没有偷懒,来督促我的。我们用这种恭敬心对待,自己才能成就。愈有成就愈谦虚,愈有成就对众生愈恭敬。为什么?他知道一切众生本来是佛,不敢轻慢一个人。凡是轻慢人的,贡高自大的,这都是没有成就,违菩提法,对佛的教诲他相违背。所以我们做学生,做一辈子学生,开悟了才算是老师,没有大彻大悟都是学生,都在学,天天在学。

  末后这一句,「凡已发菩提心修习净业者」,要是依这个标准我们都不够格,咱们勉强一点,通融通融,我们也就算是发菩提心修习净业。「应常体究」,要体会、要研究,「切莫自违菩提门,违失本愿,自障往生也」,自己障碍自己不能往生,那就大错特错,这是我们要知道的,我们不能不知道。《安乐集》这段开示文不长,要常常看,常常记在心上。我们求生极乐世界,扯腿的人、障碍的人我们一定要回避。这三种是扯腿的、是障碍的,是不让你到极乐世界去的,一定要把它放下。三种顺菩提门的一定要认真学习,一定要放弃自己的名闻利养,一定要知道吃亏、吃苦是福。海贤老和尚给我们做出最好的榜样,他有财布施,他的福报很大。从哪里看?他所作所为多少人称赞,多少人效法,多少人以他为师,这就是他的大福报,受他恩惠、受他利益的多!佛加持我们,他加持我们跟佛没有差别,我们要能体会到,这个地方讲体究。

  再看下面这一句经文,「一向专念阿弥陀佛。《弥陀要解》」,你看黄念老解释这一句,用蕅益大师《要解》的,用幽溪大师的《圆中钞》,又用道绰大师的《安乐集》,都是经教,都是大彻大悟、明心见性的这些祖师大德,没说自己,这就是契合这个时代众生的机,契机。这个时代的众生傲慢、怀疑,不能相信、不肯接受,你看念老怎么讲?一向专念阿弥陀佛,蕅益大师怎么讲的,幽溪大师怎么讲的,道绰大师怎么讲的,《安乐集》是道绰大师的。这你不能不服,你瞧不起我没有关系,我举出这些人,你能瞧不起吗?这是什么?让有缘读到这部经,有缘看到这部经,有缘听到这部经,增长信心,慈悲到极处。你能说黄念祖老居士没大彻大悟吗?我认为他大彻大悟了,他用这个方法就高明,在这个时代里头没找到第二个。他的用心我懂,他所选的这些也就等於是他自己说的,别的祖师大德已经说过了,我亦如是说。

  《要解》里怎么说?「於一切方便之中,求其至直捷,至圆顿者,莫若念佛求生净土」,你看这几句话。我们把它一直念下去,「又於一切念佛法门之中,求其至简易,至稳当者,莫若信愿专持名号」。这是《要解》里头一段,说到净土,说到我们现在修学这个法门。我们弘扬净土、解说净土要学念老,不用自己的话,统统用祖师大德的话,没有人敢反对,没有人敢怀疑,这样增长别人的信心,断除别人的疑虑,功德无量。这个法门直捷、圆顿,快,这样的谁不要学?看到这四个字,我们求生净土的念头就会生起来。简易、稳当,这又是我们想要得到的。这个法门实际讲,把它简化之后就成八个字,简易、稳当、直捷、圆顿,就这八个字。没有第二部经能跟《无量寿经》、《阿弥陀经》相比,找不到了。我们遇到这个法门,真的像彭际清所说的,无量劫来稀有难逢,我们碰到了。碰到了不珍惜、不真干,那叫真可惜!

  黄忠昌居士,这早些年往生的,深圳,他才三十几岁。听我讲《无量寿经》,讲到这些地方,他非常欢喜,他要实验,在深圳闭关三年,看看三年能不能往生?就是一部《无量寿经》、一句佛号,念累了就休息,休息好了接著念,不分昼夜,方便,真方便。念到两年十个月,还差两个月他的闭关就圆满,还有两个月,他往生了,没有生病,自在往生。他怎么往生的?不是寿命到了,不是的,后头有寿命不要了。见到阿弥陀佛来接引,就要求阿弥陀佛带我往生,还有寿命不要了,真走了。阿弥陀佛很慈悲,答应了。他表演给我们看,我们看到了,是真的不是假的。他火化之后有舍利,建了个舍利塔,还供养在关房那里。

  简易、稳当,莫若信愿专持名号。信愿专持名号是蕅益大师讲的「信、愿、持名」,往生极乐世界就这四个字,条件就这四个字。真相信,没有丝毫怀疑,相信有极乐世界,在西方有极乐世界、有阿弥陀佛,只要我们持名,持名就是专持名号,持名就能往生。到你见到阿弥陀佛,有寿命不要了,阿弥陀佛就带你去。还有一种,阿弥陀佛不带你去,像海贤老和尚。实在讲,海贤老和尚如果求往生,二十五岁就够了。他二十岁开始念佛,师父传他这一句法,五年成功了,五年的时间可以念到功夫成片。功夫成片的人,阿弥陀佛就会来透信息给他,佛来看他,或是在定中,或是在梦中,佛来看他,告诉他、鼓励他,你念佛念得不错,念得很好,你的寿命还有几年,到寿命到的时候佛来接引你,会告诉你这些话。我相信有一些人就是不要寿命,我走。海贤老和尚也可以走,他求了,他不是没求,阿弥陀佛没答应他,告诉他,你修得不错、修得很好,可以给佛弟子做一个好榜样,给求生净土的人做一个好榜样。所以他留下来表法,表法就是做榜样,把他留到一百一十二岁,留这么久。他在这个世间有没有苦?没有。何以见得?没有一个人看到他哪一天不是笑咪咪的。无论他在什么地方,无论他在干什么,你见到他满面笑容,欢欢喜喜,法喜充满,常生欢喜心,他做到了,他做给你看,这不是假的,这不是装出来的,自然的。这不能小看,要细心体会。他那个乐跟孔子的乐一样的,跟颜回的乐一样的,跟大彻大悟的人是相同的。

  他在这么长的时间,他念佛九十二年,这么长的时间当中,我们有理由相信,他见到极乐世界,他见到阿弥陀佛,至少十次以上。我们慧远大师,这一边是我们祖师的像,当中的那一个,慧远大师,第一代的,他老人家在世的时候,四次见到阿弥陀佛、见到极乐世界,第四次是来接他往生,前面三次都让他看到。所以老和尚给我们证明,作证转,三转法轮作证转;我们讲经教学是劝转,劝大家,他来给我们做证明。第一个证明极乐世界真有,不是假的;第二个证明阿弥陀佛真有,也不是假的;第三个给我们证明,四十八愿接引众生往生佛国作阿惟越致菩萨也是真的,不是假的,让我们对於净土法门断疑生信,这无量功德,表这个法。

  再为我们现代人表个法,就是现在有许多人毁谤这个会集本,不承认这个经是真经,说会集本是错误的,甚至於不应该有会集本。这个问题,到底经能不能会集?宏琳法师有详细的说明,他这一篇详细的说明在《若要佛法兴,唯有僧赞僧》这本书里面。老和尚往生前手上捧著这本书,那里是照片。这本书证明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是真经,里面每一个字都是佛说的,每一句话都是佛说的,没有敢改动一个字,所以放心,真经。你要有怀疑,你把这篇文章好好读一读,你就明白了、知道了。第二个给我们作证的,就是这个注解的本子,黄念祖老居士的集解,他也是会集的,他用了八十三种经论、一百一十种祖师大德的著作,来注解这部经,这部经是正知正见,不是邪知邪见,做证明的。第三个为我们做证明,我们这二十多年来,二、三十年了,依照这个经,依照念老的注解,一门深入,长时薰修,读书千遍,其义自见,没错,为我们作证,让我们死心塌地对这部经不再怀疑了。海贤老和尚是这么一个任务,他到世间来为我们作证,让我们对於这个经教,特别是会集本、集注,产生极大的信心、极深的愿心,深信切愿,我们依照这个本子学习,信愿持名,往生净土,决定是真的不是假的。

  「又云」,这也是《要解》说的,「阿弥陀佛」这一句名号「是万德洪名」。名号功德无法想像,且不可思议,它包含我们圆满的性德。万德,万字是形容词,不是数字,数字一万不多,代表无量无边、无穷无尽。那是什么?自性,自性的性德无量无边。惠能大师大彻大悟的时候说了五句话,最后一句话就是讲性德,「何期自性,能生万法」。自性有多大的德能?你看看整个宇宙,遍法界虚空界,这里面有无量无边诸佛刹土,有无量无边诸佛如来,在自己三千大千世界里头广度众生,宣扬无量无边经典法门,这都在万德里头,没有一样离开万德。所以念这一句阿弥陀佛,就是所有诸佛名号统统念到了,一个也没漏。佛的名号是果德,菩萨的名号是因行、是修德,修德跟本德是一不是二,一个是完全证得,一个还没有证到,正在修行。换句话说,弥陀名号包含一切菩萨的修德,文殊、普贤、观音、势至、地藏、弥勒,一切诸菩萨的修德也在这一句名号里头,你看你多省事,一句名号全念到了。

  「以名召德,罄无不尽。故即以执持名号为正行,不必更涉观想、参究等行,至简易、至直捷」,把简易、直捷说出来了,说得妙,一门就是普门。那一切经典,一切诸佛如来所说的无量无边这些经论,菩萨所造的论、诸佛所说的经,也在这一句佛号里头,这一句佛号包括尽了,多省事,简易、直捷,哪有那么多麻烦?这个简易,海贤老和尚给我们做榜样,他老人家一生,师父就传他一句南无阿弥陀佛,叫他一直念下去,其他的什么都没有。他就这一句佛号念了九十二年,从开始念,二十岁,到往生,一百一十二岁,做出来给我们看,给我们作证转,我们要相信。相信怎么样?对於其他的法门统放下了。我劝大家,六十岁就要放下,不再学了,死心塌地一句佛号,决定往生净土。如果你还三、四十岁,学其他的法门还可以,多看看,喜欢哪个法门就学哪个法门。但是最好是专修,不要贪多,多就杂修了,很不容易成就。六十岁之后老了,准备往生了,来不及了,学别的来不及,统统放下,这比什么都重要。所以就不必去学观想,也不必去参禅,也就是对教讲的,也不必去研究经教,统统放下,简单、直捷。

  「又《圆中钞》云」,前面是蕅益大师讲的,《圆中钞》是幽溪大师的,「今经所示」,今经是《阿弥陀经》,《圆中钞》是《阿弥陀经》的注解,名字叫《圆中钞》。《弥陀经》上所说的,「初心凡夫,但是有口能称,有信能念,皆可修之」,这是说简单容易。初发心的凡夫,发心求生极乐世界,只要他有口能念就行了,称是称念,有口能称,称佛名号;有信能念,对於极乐世界相信,对於阿弥陀佛相信,不怀疑,能念,皆可修之,都可以修,没有一个人不能修。海贤老和尚不认识字,没念过书,从小生长在农村,干的是农活,所以他对於种田很内行。他出家之后还是种田、开荒,前后一共开了一百多亩土地,种植的面积很大,收成也很好。他没有卖钱,除了自己小庙里头五、六个人生活费用之外,其他的统统做救灾救济,哪个地方有灾难,有干旱、有水灾,收成不好,他都拿去布施、拿去供养。一生,小庙香火很少,供养不多,勉强能够维持,他快乐无比,这给我们做出榜样。「故知此经所示」,《弥陀经》是小本,《无量寿经》是大本,性质完全相同,「乃至简」,简单到极处、容易到极处的法门。说简说易,简单到最简单,没有比它更简单的;容易最容易,也没有比它更容易的,它是简易到极处,这么一个法门,我们遇到了。

  「又」,凡是这个又字,就是也是《圆中钞》的,前面记录《圆中钞》的,后头这个还是《圆中钞》的。「若执持名号,不问闲忙,不拘动静,行住坐卧,皆可修之。」你看这四句话,不就是写的海贤老和尚吗?海贤老和尚就这四句话,这四句话写尽了。闲他念,忙他也念,忙是田里面工作,那个工作不碍念佛,锄头下去阿弥陀佛,提起来阿弥陀佛,他没有别的念头,不管动静、不管闲忙。所以他的佛号一天到晚不中断,开口念,阿弥陀佛不断;不开口,心里阿弥陀佛不中断,这就是他的功夫,他这个功夫到家了,念到功夫成片,念到事一心不乱,念到理一心不乱。我估计他念到理一心不乱应该是二十年,从二十岁到四十岁。他四十岁以后,他就是明心见性的菩萨,不是凡夫,这做出好榜样给我们看。回头想想我们自己,我们自己的光阴浪费了,真可惜。我不希望别人的,你们大家的光阴不要浪费,要抓住,抓住这一句佛号,紧紧的抓住。睡觉的时候睡著了,不知道了,佛号忘掉了,醒过来佛号就接上。最好的办法是睡觉的时候,床头放一个念佛机,小声念佛,自己能听到,听到倦了,睡觉,醒了之后你又听到,就又接上,这个方法好,要用方法来对治。「故知此经所示,乃至捷至径」,捷径,捷径到极处,简易到极处。

  下面又给我们说,说明什么?人人有分。「称名之法,不择贤愚,不拣男女,若贫若富,若贵若贱,皆可修之。」换句话说,男女老少、贫富贵贱,人人有分。海贤老和尚他给我们示现的,他的家是贫贱,没有读过书,贫穷,但是他劳作非常勤奋,他不怕苦,不怕劳作,欢喜种田。种田不碍他念佛,所以他的念佛功夫就不中断。用思考办事,佛号停下来;事情办完之后,佛号就接著念,也不算中断,机会要抓住。「故知此经所示,乃摄机至广之法门也」,没有比这个更广的了。这部经代表了整个佛法,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,所有大乘经到最后都劝你念佛往生极乐世界,你才能圆满成就,这个不能不知道。故知此经所示,乃摄机至广之法门,没有比这个更广的了。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学习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