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mtbcollege logo
 
简体 正體
綱目模式
頻次搜索 
AND OR
 
02-041-0275 主講人 : 淨空老法師
             小字號    中字號    大字號

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  (第二七五集)  2015/11/6 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 档名:02-041-0275

  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:阿闍黎存念,我弟子妙音,始从今日,乃至命存,皈依佛陀,两足中尊;皈依达摩,离欲中尊;皈依僧伽,诸众中尊。阿闍黎存念,我弟子妙音,始从今日,乃至命存,皈依佛陀,两足中尊;皈依达摩,离欲中尊;皈依僧伽,诸众中尊。阿闍黎存念,我弟子妙音,始从今日,乃至命存,皈依佛陀,两足中尊;皈依达摩,离欲中尊;皈依僧伽,诸众中尊。

  请看《大经科注》,第六百七十三页,从第二行看起:

  「水如人意」,这是介绍极乐世界七宝池八功德水,水能随人的意思,让在池中沐浴的人皆随人意。我们看经文:

  若彼众生。】

  这是指极乐世界的人。

  过浴此水。欲至足者。欲至膝者。欲至腰腋。欲至颈者。或欲灌身。或欲冷者。温者。急流者。缓流者。其水一一随众生意。开神悦体。净若无形。】

  这个水之德我们无法想像。下面我们看念老的注解,「右显水具妙用,善如人意」,右面这两行半的经文,显示宝池德水的妙用,善如人意,我们想什么它都能够配合。『过浴此水』,过是通过,浴是沐浴。「《会疏》曰」,这是日本净宗大德注解里面说,「彼土人天,非水谷身」,这个身体不需要水,也不需要粮食,五谷。我们这个地方的身体要靠水,渴了要饮水,饿了的时候有五谷杂粮充饥,极乐世界不需要。我们再往下看,「清净成就,不须洗濯」,他是法性身,法性身就像惠能大师所说的,能大师开悟见到法性身了,告诉我们自性清净,自性所现的身也清净,从来没有染污。所以他不需要沐浴,不需要洗澡,也不需要洗衣服,衣服也干净,一尘不染。「不须洗濯,何须水耶」,没有这个必要。再看下面,「唯是为随意受乐,荡除心垢故」。这个高,意味深长,是让极乐世界的居民随意享受,这么一回事情。作用,能荡除心垢。心垢是什么?无明习气。常常在这个环境里面居住,渐渐的把无始无明的习气不知不觉的淡化了,淘汰了,让这个居民证得圆满的法身,妙觉果位。这个时候实报土不见了,常寂光土现前,修行的人圆满的融入常寂光,就是证得究竟圆满的法身,达到修学究竟圆满的成就,往上去没有再高的了,确实是无上正等正觉。

  所以下面,这是念老的话,意思是说:「彼土天人,莲花化生,非依饮水食谷以维身命」。跟我们这边人不一样,我们这个身是父母胎生的,必须要水,要五谷杂粮,才能维持我们的身命,极乐世界不需要。「本来清净,何须洗浴」,他们在宝池里头沐浴,是享受玩乐,不需要洗,干净得很。「盖随意乐而浴」,所以它是一种游戏。「为除心垢耳」。那就是说,为的是什么?为的是消除心垢,也就是无始无明的习气。实报土的菩萨,见思烦恼断了,尘沙烦恼断了,无明也破了,剩下来的是无明习气,他是为除心垢,除无明习气。「心垢消除,自然神开体适,故下文曰开神悦体」,有这一句,末后有这么一句。『净若无形』。

  注解下一段,「此功德水之妙用,实不可思议」,我们无法想像它所起的作用。「其水位上下、水温高低、水流缓急」,这是我们看到水的现象,『一一随众生意』。我们这边水不能随众生意,不听话。极乐世界,心里怎么想,它就产生变化,这水热一点,它就热一点;凉一点,它就凉一点;高一点,它就高一点;低一点,它就低一点,随心所应,能随众生意。「若人初欲此水至足」,你在水里面走,想著水很浅,只到我的脚面,或者是到腰,腰部,或者是到颈部,或者是灌身,灌身就是从上往下灌,我们今天讲的淋浴。「则同一池水随人意念而升降自在。甚至水升虚空,而作淋灌。人间之水,其性向下」。我们人间的水,水是往下流的;极乐世界的水上下无碍,你要往下流,它就往下,你心里想的往上面流,它就流上面去了。「上下无碍。更有进者」,更进一步,「同一池水」,很多人在里面沐浴,在里面游泳。「人之所欲,各有不同」,有人喜欢水深一点,水就深一点,有人喜欢水浅一点,它就浅一点。「或高或低,或暖或凉,或缓或急」,水流动,想流得慢一点,它就慢,流得快一点,它就快。「而此水能一一知众生意」,通的,「复能一一随众生意」。这就难了,知众生意不容易,我们起心动念它知道。

  现在,最近这些年来,日本江本博士做的水实验告诉我们,我们起心动念水知道。在显微镜底下看水结晶,我们的善念结晶非常之美,我们的恶念结晶很难看。做了几十万次的实验,一点不假。美国修.蓝博士告诉我们,不但水知道,他到过我的摄影棚,他说我们摄影棚,桌椅板凳知道,天花板知道,地板知道,这墙壁都知道,外面花草树木知道,山河大地知道,没有一样不知道。不知道的就是我们自己,自己不知道。知道这个事实真相,我们会起什么念头?不敢起恶念。不要以为没有人知道,除自己不知道之外,没有一样不知道,树木花草统统知道。所以起心动念,什么念头最好?阿弥陀佛的念头最好,念念都是阿弥陀佛,这个人必定生净土,必定成佛。这可以做证明。我们不再有其他念头了,善念感得的三善道,恶念所感的是三恶道,我念佛所感的是极乐世界,丝毫不爽。

  这个地方,水能够「如其所愿,同时同处,普应现之」,极乐世界的水。「当思此水,是何等之水。如斯境界,是何等境界」。这几句话念老说的。下面引《法华经》上一句话说,「止止不须说,我法妙难思」,这两句话佛说的。不须说,为什么?「开口便错,动念即乖」,开不得口,不能动念头。动念头就错了,就迷了;不动念头,觉了,就觉悟了。「此正是难思之妙法」,无法想像的妙法,在极乐世界,呈现在大众的面前。

  下面说,「兹於不须说中,勉强说之」。这段文好!黄念祖老居士的境界。「弥陀因地,住真实慧。庄严净土,开化显示真实之际」,这是念老把他的体会在这个地方跟大家分享。我们能不能体会到这个境界,想到阿弥陀佛的因地,我们今天是因地(弥陀因地,法藏比丘他住真实慧,我们不如他),我们住的是烦恼习气,起心动念是烦恼,法藏比丘是住真实慧,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,法藏比丘用真心。那我们呢?我们用妄心,我们用的心是八识五十一心所,用的这个心。这个心是六道轮回众生用的,我们今天堕落在这个地方。我们要学阿弥陀佛,要学法藏比丘。

  真实慧是什么?真实慧是没有念头。就是世尊在法华会上说的止止,用了两个止,一个止是言说,一个止是念头,念头止住,言说止住,这就是「言语道断,心行处灭」。心行处灭是我们念头止住,不起心不动念了,口里头言语止住了,身的行为止住了。这什么境界?自性本定的境界,就是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说的,「何期自性,本无动摇」。这是什么境界?自性现前,真心现前,不是妄心。真心现前,这些境界相完全明白了,性德圆满的流露。他有没有通过起心动念?没有。为什么?他没有起心,他没有动念,自自然然感应的,众生有感,性德它就有应,感应道交不可思议,法身菩萨的境界。

  开化显示真实之际,「此真实之际,勉强说之」,无法说。勉强说就是,「实际理体,当人自心」,这个自心就是自性,是我们自己的自性。也就是《往生论》上所讲的「一法句」,一法句就是自己的自性,「一清净句,真实智慧无为法身」,这是法身的境界。「此水即是真实之际,故能普门示现,广满众愿」,广是广大,再多的人,再多的众生,你起什么心,动什么念,它统统有应。故能普门示现,满众生愿,「一一惠以真实之利」,你所想得到的统统满足你的愿望。下面说「水演妙法,弥显此意」,这个意思在这一品经文里头都显示出来了。

  我们再看下面讲「开神」。『开神悦体』,「神者,明也。又有情之心识,灵妙不可思议,故曰神识(俗称为灵魂)」。佛教用神识,神识意思比灵魂好,就是我们讲的心。神识是妄心,妄心从哪里来的?从真心变现出来的。觉悟了就是真心,就是自性,我们叫见性;迷的时候就叫神识,俗称为灵魂。

  又如《肇注维摩经序》里头所说的:「夫道之极者,岂可以形言权智,而语其神域哉!」这三句话是僧肇大师讲的。下面是念老给我们做注解,「是则以真证之不可思议境界谓之神域」。这个境界在哪里?在实报庄严土,在极乐世界。极乐世界不可思议,为什么?极乐世界的凡圣同居土,极乐世界的方便有余土,跟我们这不一样。极乐世界的实报庄严土跟释迦牟尼佛实报土,没有两样。释迦牟尼佛的实报土叫华藏世界,《华严经》上所说的,说得很详细,跟极乐世界报土没有两样。但是同居土、方便土,差别太大了!在极乐世界,同居土、方便土跟实报土没有两样,是平等的,是互通,没有障碍的。我们这有障碍,我们看不到方便土,更看不到实报土。但是在西方极乐世界,四土通的,统统没有障碍,一即是四,四即是一,不可思议。所以说以真证,是用真性,真性所证得的不可思议境界,僧肇大师用神域来形容它。

  「又自在彻见事理之智慧,曰神智。故知开神乃能使浴者开显识性中本有之神智」。「开神悦体」,这水的功德不可思议。我们这个地方的水,深山里头非常清净,泉水甘美,能治百病,这个我们地球上有。能开显性识本有的神智,我们这个地球上的水做不到。纵然是深山里面的泉水,能治百病,它不能尽如人意,我们没有办法,我想它热一点,它热不起来,想它高一点,它也高不起来、升不起来,不能随我们的心意。极乐世界能。所以性识本有的智慧,称为神智。

  什么时候我们自性的智慧可以现前?障碍放下,它就现前了。人人都有,不但人有,一切众生统统有,畜生也有。佛说的什么障碍?无始无明、尘沙烦恼、见思烦恼,这三种障碍,所以透不出来。我们的起心动念完全是八识五十一心所在起作用,自性在不在?在,就是真心。真心跟妄心融成一体,但是真心不妨碍妄心,妄心也不妨碍真心,只是凡夫看不出来,凡夫执著烦恼是真的。要晓得烦恼是假的,不把烦恼放在心上,这个心就灵了,心就明了,智慧就往外流露了。阿罗汉三种烦恼断了一种,阿罗汉不执著了,所以阿罗汉有小智慧。我们六道凡夫比不上他,人比不上他,天也比不上他,色界天也比不上他,他自性流出一分真实智慧。如果再能够把尘沙烦恼断掉,尘沙是分别,於一切法不分别。为什么不分别?知道一切法就是一个自性,自性现的,它没有本体,它的体是自性。自性在不起作用的时候,没有物质现象,没有念头的现象,也没有自然现象,一片光明,叫常寂光。在哪里?无处不在,无时不在,不生不灭,能现一切法。有缘它就现相,现的什么相?现的全宇宙,遍法界虚空界都是它现的。

  只要我们一念不觉,这相就现前了,就现相了,然后再随著各人迷悟的浅深,境界不同。法身菩萨还有四十一个不同的地位,我们讲等级,四十一个等级。十法界六道,用极乐世界的话来说,有三辈九品,三辈九品的意思就是不是平等的,有高有低。等级怎么来的?烦恼习气多少显示出来的。烦恼习气要多,地位就低,就往下面去了;烦恼习气少,他就往上升了。天有二十八层,人道下面是畜生。人的种类也很多,我们地球人,这是我们能见到的;其他星球人,我们叫外星人,我们没见到。但是有人说外太空的人,确实我们这个地球上有,有少数的外星人我们看到了,还有一部分我们没看到的,品类不相同。宇宙太大了!佛告诉我们,十方无量无边诸佛刹土,每一个诸佛刹土里面,都像释迦牟尼佛一样有十法界、有六道轮回,这里头众生的数量无量无边。人有缘,他就到一起来了;没有缘,见面也不打招呼,也不认识。没有缘的多,有缘的少。无论有没有缘,跟我们有关系,有什么关系?一体。能大师说得好,「何期自性,能生万法」,自性是我们自己的自性,万法是全宇宙,包括十方诸佛如来,跟我们一体,一个自性,一个真心。所以我们用真心很容易通,感应,用妄心就很难通。妄心通六道,真心通法界,所以人在这个世间一世,用真心好!用真心,不懂佛法他也不堕三恶道,欲界天、色界天肯定能去,所以要用真心。真心是不自欺、不欺人,不欺骗自己,不欺骗任何众生,这就是真诚。

  下文说,又自在彻见事理之智慧,这叫神智。自在,没有丝毫勉强,自自然然就见到整个宇宙,事是现象,理是它的道理,你能够彻底明了这种智慧,这叫神智。故知开神,这个水能使浴者开显识性中本有的神智,这个神智就是自性本有的智慧,称为神智。「又水具八德,调和适意,故悦体」,想水什么样子,它就给你现什么样子,故悦体。「净者,清澄无垢。无形者,表至清也」,清净到极处,好像完全都是透明的。「净若无形」,这是「水之相也」,所以它能够随心变化。「开神悦体」,这水的作用,开智慧,身体舒适,这是「水之用」。「相用俱妙,实因水之本体妙也」。本体是自性,本体起用是性德,性德的作用无量无边,所以这个展现出来就是遍法界虚空界。体妙,自性妙。学佛就是教我们回归自性,这叫证果。

  我们再看,池底下有沙,宝沙,无量珍宝铺在池底。

  宝沙映澈。无深不照。】

  念老告诉我们,「水至清」,清净到极处,「能使池底宝砂清澈映现」,从上面看到底下,看到池底,「故曰宝沙映澈。彻照至底,故曰无深不照」。这个水的浅深也是随人意的,要深就深,要浅就浅,这是说池底宝沙,没有漏掉。

  下面第七段,「水演法音」,水能说法,当然,这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所成就的。它怎么说法?我们看经文:

  微澜徐回。转相灌注。】

  这就说法了,为什么?它有波。

  波扬无量微妙音声。】

  只要有波,它就会有声音,这个声音你细心去听,它在说法。

  或闻佛法僧声。】

  三宝。

  波罗蜜声。】

  波罗蜜,翻成中国的意思是到彼岸。我们这边是生死之岸,佛菩萨那边是涅盘之岸,波罗蜜是从此岸到达彼岸,修行证果的意思。

  止息寂静声。无生无灭声。十力无畏声。或闻无性无作无我声。大慈大悲喜舍声。甘露灌顶受位声。】

  这几句把大乘佛法、小乘佛法、显教、密教统统包括尽了,不仅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给我们说的一切法,还包括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所说之法,统统都包含在里头,这意思太丰富了!

  我们看念老的注解。『微澜』,微风吹的水面,这个波浪很小,「水生细纹曰波,大波曰澜」。这生的细波,这个地方是叫「微澜」,是指细波。『徐回』,徐是慢慢的,缓慢。回是「回流」,就是水纹,「水往复」,在水里头流动的轨迹,叫回流。「水波徐缓往复,互相激荡」,这就出声音了,所以「辗转生波。故云转相灌注。水波相击,发微妙悦耳之声」。水流得很缓,声音也细;水流得很急,声音也响亮。水流的快慢随著我们念头,我们希望它快一点,它就快一点;希望它慢一点,它就慢一点;希望小声一点就小声,希望大声就大声,随心所欲。「其声之种类无量,微妙亦无量,故曰波扬无量微妙音声。所言无量微妙者,以能广说无量妙法」。能令一切众生开悟,听流水的音声,也在听佛法,听佛说法。在极乐世界学习不中断,成就快,得阿弥陀佛加持之外,同时也得到十方一切诸佛的加持,极乐世界诸大菩萨的加持,所以成就快。

  下面给我们解释,『佛法僧声』,佛法僧是三宝。小本《阿弥陀经》上说,「闻是音者,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」,这一句通大小乘,让我们念念不忘三宝,念佛、念法、念僧。下面『波罗蜜』,这是印度话,翻译成中国话叫「到彼岸」,或「度无极」,简单的称之为「度」,或者是「事究竟」。事究竟圆满,就是到彼岸的意思。到彼岸也可以说,咱们中国人常讲功夫到家,有功夫到家的味道。这桩事情你做得好,做得太好了,印度话叫波罗蜜。「以菩萨之大行,能究竟一切自行与化他之事,故名事究竟」。到彼岸意思是,我们这桩事情做圆满了,就这个意思。能究竟一切自行化他之事,一切是众多,或者是自己修行,或者是教化众生,这个事情做圆满了,这事究竟,就称为波罗蜜。「乘此大行能由生死之此岸,到涅盘之彼岸,故名到彼岸」。事究竟偏重在利他,到彼岸偏重在自己,自己修行。我们今天念佛求生净土,真正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,那就是到彼岸了,就是波罗蜜了。「因此大行能度诸法之广远」,叫度无极,就是能度一切众生。四弘誓愿里头第一愿,「众生无边誓愿度」,这个事情真正能做到圆满,就是此地波罗蜜的意思。所以波罗蜜有很多意思,看用在什么地方,自度、教化众生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统统都可以说是波罗蜜。

  底下给我们解释『止息』。「止者,停止之义,住止於谛理不动也。息者,休息」。止很重要!章嘉大师早年教我,学佛就是两个字,看破、放下。看破、放下没有止境,从初发心到如来地,不能够改变,看破帮助你放下,放下帮助你看破。看破是什么?明白了,理事都明白了。放下?不要放在心上,这叫放下。不是事情不做了,事情要照做;事情照做,於你的清净心没有妨碍,你不放在心上。作而无作,无作而作,这两句话大乘经上讲的,我们常常听说。什么叫作而无作,无作而作?天天在做,没有放在心上就是无作,正做的时候也没有放在心上,做完之后也没有放在心上,无作而作。无作是说心,心地清净,一尘不染,作是帮助一切众生,讲经教学也是作,不能放在心上,放在心上就错了,为什么?心上什么也没有就对了,心干干净净。

  清净平等觉是心,佛用这五个字来形容。心是什么样的?清净,一尘不染;平等,没有丝毫念头,也可以说平等就是不起心不动念,那就平等,起心动念,不平等了;觉心,觉就是智慧,心里头无量无边的智慧,只要你的心清净平等,智慧就流出来了,别人问什么,自然答覆,不要去想。想一想答覆,那是第六意识,那是妄心,不是真心,那个答覆有问题,不圆满,纵然答覆得很好,也是有局限的,不是圆满的。如果从自性里流出来的答覆,是圆满的。譬如孔子教学,学生来问孝,几个学生来问,孔子答覆不一样,这叫圆满。如果每一个人来问,他都是一个答覆,这不圆满,为什么?有人听得懂,有人没听懂。所以说法它是圆音,圆满的音,让一切众生个个都能听懂。用真心妙,用妄心不行,用妄心是生烦恼,用真心生智慧,真心就是清净平等觉。咱们每天修行,这个东西要进步。如果还是染污,还是分别,还是迷惑颠倒,咱们功夫没进步。在哪里看?就是这一句,这五个字,时时刻刻拿来,像一面镜子一样拿来照照自己,我的清净平等觉有没有进步?有进步好,那是什么?万缘真放得下了,真自在。这个不能不知道。

  大行,菩萨大愿大行,能度诸法的广远,众生无边誓愿度,这个就是无极,度无极,没有止境。下面止息,止是停止,住止於谛理不动。什么是谛理?传戒法师教给海贤老和尚的,就是住止於谛理。他教他什么?一句南无阿弥陀佛,教他一直念下去。他念了九十二年,住止於阿弥陀佛不动,九十二年。我这个说法就很具体,大家听进去了,净宗的谛理就是一句阿弥陀佛。不念经行不行?行。海贤老和尚不念经。我是估计他二十五岁,他二十岁就念这一句阿弥陀佛,念了三年、五年,这个人很老实、很听话、真干,有这三个条件,三年可以念到一心不乱。念到一心不乱,往生就有把握,为什么?只要念到一心不乱,阿弥陀佛一定会来安慰你,或者说来奖励你,给你通信息,你在梦中见佛,或者在定中见佛,你在打坐的时候见到佛了。佛会告诉你,你的寿命还有多长,还有十年、二十年、三十年,到时候阿弥陀佛来接你往生,让你生欢喜心,你自己知道了。可是有一种人,就在这个时候向阿弥陀佛要求,我那个寿命不要了,我现在跟你去。阿弥陀佛很慈悲,往往就带他走了,会跟他约定,三天我来接你,一个星期我来接你,把时间约好,到时候佛就来了。这样往生的人很多很多。我们看《净土圣贤录》、《往生传》里记载的,念佛三年就往生了,决定不是他寿命只有三年,不可能那么巧,那都是什么?自己不想在这个世界住了,这世界很苦,极乐世界你看看经上讲得多好,谁不想早一点去?

  除非像海贤和尚,海贤和尚想去,阿弥陀佛叫他多住几年,做个好样子给人看看,叫他表法,他是受命长住的。我相信,他的寿命不可能一百多岁,那个寿命是阿弥陀佛给他的,他的寿命应该说起来,也就是七老八十,你看他师兄弟,他师弟八十二岁走的,他妈妈八十六岁走的,应该他也是这样子,七、八十岁。一百一十二岁,阿弥陀佛加持的。

  加持为什么?加持是为我们。我们要感老和尚的恩,更要感阿弥陀佛的恩。我们学佛碰到困难了,还觉得冤枉,许许多多人误解了。头一个误解,会集本有问题,不是真经,不能流通,不能学习,让许许多多人听到之后,退心了,对会集本怀疑,对黄念祖老居士的注解怀疑。他这样来给我们表法。一定是阿弥陀佛告诉他的,你慢慢等,什么时候遇到这么一本书,阿弥陀佛就接你往生。这本书它来做证明,证明什么?夏莲老会集本是真经。每一字、每一句都是释迦牟尼佛亲口说的,没有改动一个字,你找不出它的漏洞,它每个字、每一句都是五种原译本里头的原文原字,真经。黄念祖老居士的注解是正知正见,为什么?他用的是八十三种经论,经是佛说的,论是菩萨们说的,哪会有错?还有一百一十种祖师大德的注疏,他是集注,绝不是念老自己的意思,集注,正知正见,没有问题。第三个,为我们证明,我们依照这个经,依照这个注解来学习、来修行,没有错!是为这个来的。

  这一本《若要佛法兴,唯有僧赞僧》,这本书里头的内容,为我们辩别,说明经是真经,注是真注,依照这个修行决定往生,往生到极乐世界决定成佛。所以大家都知道,谁会把书送给老和尚?为什么?每个人都知道老和尚不认识字,没有念过书,出家一辈子,活到一百一十二岁,没有念过一部经,也没有听过一次经。就是一句阿弥陀佛不间断,除了睡觉之外,一切时一切处,他就是工作也不耽误念佛,心里头念佛,心里真有佛。这是我们的好榜样,我们要想成功,他教给我们好方法,他是身教,他不是言教,就这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。他一生是种田的农夫,种田不妨碍念佛,身体在田里面劳作,心里头的佛号不断,这就成功了。

  没想到二O一三年一月有几个同修真的带了这本书上山,这也是我们想像不到的。这些人都是老和尚的弟子,常常上山,每个月都要去看老和尚,很熟的人。他们把这个书带上山,老和尚一看带了书,就问他这什么书?他们就说这个书叫《若要佛法兴,唯有僧赞僧》。他听了之后非常欢喜,为什么?佛来接引他了。马上穿袍搭衣,拿著这本书,要求大家给他照相。你看这张照片照了。老和尚一生没有主动要求别人给他照相过,就这一次,他主动要求的。照完之后第三天走了。所以我想阿弥陀佛跟他约定的是,什么时候看到这本书佛就来接引你。欢喜,总归等到阿弥陀佛这句话了,要接引他往生了。往生这一天,他还是在田里工作一天,在菜园种菜,整地、浇水、拔草,搞到天黑才收工,晚上走了。多潇洒!多自在!这真的不是假的。

  所以我们要找榜样,到哪里去找?最好的榜样,一句佛号念到底,念到功夫成片,事一心不乱,理一心不乱。理一心不乱就是大彻大悟,明心见性。明心见性就是什么都知道,他自己说的。我们在光碟上听到他老人家讲的,「我什么都知道」,就是不肯说,明哲保身。到他一走之后,真的是天下闻名,佛门弟子,修净土同修,人人都知道,是我们现前最好的榜样。用他这个方法修行,没有一个不往生,没有一个不成佛。

  住止。息,休息,止息。《止观》第三卷说:「息义者,诸恶觉观,妄念思想,寂然休息。」这个息说什么?不善的念头、不善的思想、不善的觉观统统放下,叫你休息,是这个意思。息,「息诸妄念也。此就所观而得名,故止息即止观」。又《止观三》第三卷里头也有个说法,「法性寂然名止,寂而常照名观」,这两句话很重要。这是自性止观,这个不是修来的,本来就是。诸佛如来,就住在这个境界里头,换句话说,如来所证得的境界,法性。惠能大师讲得最清楚、最明白,这五句话我们要常常把它记住,常常提起来观照。「何期自性,本自清净」,法性、自性是一个性,是清净的,从来没染污。「何期自性,本不生灭」,不生不灭,没有生灭的现象,永远常住。第三个,「本自具足」,具足什么?具足圆满的法界,遍法界虚空界就是它现的。它不现的时候不能说它无,它现的时候不能说它有,通常我们用三样来做比喻。第一个智慧,本自具足无量智慧,《华严经》上说的,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。这就是如来智慧,圆满的智慧、究竟的智慧,具足这个;第二个就是具足德能,能力,是自性本具的,不是外来的;第三个相好,都是无量无边,智慧无量无边、德能无量无边、相好无量无边,平等的。佛所有的,众生全有,就是佛自性开发了,明心见性,觉悟了。而众生迷惑颠倒,完全迷失了本性,迷失了真心,起心动念是妄心,是阿赖耶在做主。阿赖耶是妄心,不是真心,真心如如不动。

  所以寂然名止,常照名观。寂是体,照是用,有体、有用,这讲的真心,讲的自性。「又无明即明。不复流动,故名为止。朗然大净,呼之为观」。无明,如果我们止,明就恢复了,我们不肯止,明不能恢复,叫无明。为什么?无明是动的,你看后头讲流动。自性是不动的,能大师第四句说得很好,「何期自性,本无动摇」,本不动摇,不动就是止,不摇就是息。所以只要止住,无明就不见了,明就出来了,无明是烦恼习气,明是智慧,智慧就现前了。所以心不能动。凡夫的心,是一个妄念接著一个妄念,它不止。止就明了,就不流动了,智慧就现前了。所以这是止的意思。朗然大净,呼之为观。止住就寂静,寂静就起照的作用,就起明的作用,所以叫常寂光。《华严经》称之为光明,这个光明无处不照,无时不照,所以称为大光明藏。照就明了,明了就是觉,样样觉,没有一样不觉。本来觉,不是学来的,佛法没有东西学,完全是除障碍,除掉之后朗然大觉,自性无量智慧、无量德能、无量相好统统现前,无所不能,无所不明、不觉,这叫观。

  「又《止观辅行》曰:中道即法界,法界即止观。止观不二,境智冥一」,中道就是法界。实在说,大乘佛法,向上一著是不起心不动念。如果我们说中道,你执著中道这个念头,分别中道这个念头,它就不是中道了,不得已说个中道。你要契入境界,就像《起信论》里所说的,要离言说相。言语是假的不是真的,你不要执著它,你听它的意思,不要执著它的言说。离名字相,中道是名字,法界也是名字,止观也是名字,这个都是佛的方便法,引导你契入,你一著相就完了。像指路牌一样,在高速公路指路牌指往哪里去,你以为这个地方就到了,那就错了,你要把这个舍掉,往前进那就对了。所有名相都是指路牌,一定要晓得。说中道、说法界、说止观,统统是一桩事情。这桩事情等於什么?等於零,等於什么都没有说,什么都没有听到,回归自性了,真的叫你觉悟了。佛法的教学跟世间法不一样,完全不相同。佛法跟世间法差别就在此地,世间法著相。我们学佛法,学《华严》、学《法华》、学《楞严》,只要一著相,统统是世间法,那叫人间佛教。不著相呢?不著相是大乘佛教,著相就变成人间佛教,有言说而没有实际,你只会讲,你入不了境界。这个不能不懂。

  所以这两句话重要,朗然大净,呼之为观;寂然名止,常照名观,这都很重要。止观最后一句话说,境智冥一。境是境界,境界是起用,智是明了,它是一桩事情,不是两桩事情,我们讲一体,这个观念很重要。现在地球上乱了,如何能恢复安定和谐,就是人人都要把心量扩大,一体。由於交通的便捷,资讯的发达,地球不是一个村了,地球是一家,众生是一体,都是父母兄弟姐妹。要以这个心态看人、看这个地球,这地球是我的家,我样样都照顾,我不能让这个家庭毁灭。要爱惜资源,要顾到地球整个美好的环境,我们才能在这个地方平安的居住、生活、学习。学习里面最重要的是学习净土,为什么?我们在这个世间住的时间不长。将来到哪里去?到极乐世界去,这就对了。

  『寂静』,前面有「诸根寂静」,注解说过了。「无生无灭者,涅盘之真理,本来无生灭」。惠能大师所说的,「何期自性,本无生灭」。本来无生灭是真相,生灭是假相,生灭是假的。我们今天所看六道轮回,六道是假的,四圣法界也是假的。四圣法界也有生灭,为什么?它有分别。六道轮回里不但有分别,还有执著,所以你看到的现象,都是生灭相,都是假相,不是真的。什么时候你能看到真相?假相止住了,放下了,真相就现前,自然现前。真相叫实相,真实相,真实相就是自性,那就叫明心见性,假的放下来就见性了,见性就成佛了。

  我们看下面,念老引用《仁王经》上来解释,「《仁王经》曰:一切法性真实空。不来不去。无生无灭」,《仁王经》上说的,这是真的。所以《般若经》上告诉我们,「一切法无所有,毕竟空,不可得」。这句话教我们干什么?彻底放下,你有一桩放不下,那就是你六道轮回生死的根没断,是往生极乐世界的障碍,只要有一条根就把你拴住了,极乐世界就去不了,彻底放下。放下不在事上,在心上,为什么?事是生灭的,是假的,没关系,心上,心上不能有。往生是心去往生,不是身,身不会去往生的,身不要了,最后连身都不要了,身外之物放得干干净净,往生才有指望。真正想往生的人,这个道理不能不懂,这桩事情不能不认真放下。要知道再小的一桩事情,放不下就去不了,这不能不知道。《仁王经》这一句说得好,《般若经》上讲得更好,特别是最后一句,「不可得」。常常想到不可得,「一切法无所有,毕竟空,不可得」,常常想到不可得,得失的念头就打掉了,这个真自在!得到很好,失掉了也很好,没有丝毫牵挂,为什么?知道毕竟空,全是假的。

  现在量子力学家,他们的报告为我们证明《般若经》上这句话。量子力学家最近这二十多年才发现,宇宙间所有物质现象是假的,他们的报告,研究报告,根据他们的研究,所得的这个结论,这个世间根本没有物质这个东西的存在,物质是假的。物质是怎么回事情?是从念头产生出来的幻相。所以念头是能生,物质是所生,念头不是真的,物质怎么会是真的?所以什么也别想,想也是假的。念头这个问题还没有彻底了解,现代科学家几乎把精神都用在这方面。念头是什么,我相信二、三十年后答案会出来。念头不是真的,念头从哪来的?业相变现的。业从哪里来的?一念不觉。一念不觉没有原因,阿赖耶的三细相。大乘经上说,第六意识功能很大,就是我们的想像,这个能量很大,它对外可以缘宇宙,对内可以缘到阿赖耶的三细相,就是缘不到自性。换句话说,科学不能帮助你明心见性,能够帮助你把阿赖耶的三细相说清楚、说明白,它回归不了自性。这跟佛法不一样,佛法能成佛,科学家还是科学家,成不了佛,他还是搞六道轮回,这个道理要懂。科学家要能看破,要能放下,他也能成佛。

  八万四千法门,无量法门,门门都能见性,法法都能帮助你成佛。不是佛经行不行?行,也行,只要你懂方法,你不放在心上,这是假的。佛讲的经本也是假的,也不是真的,这个要知道。不能执著,你才会开悟。开悟,真经,真经是自性流出来的,佛家的教学。世间大圣大贤所学,跟佛是通的。他们有没有见性?见性了。所以他们的智慧是从自性流出来的,不是知识,跟佛经没有两样。我们用佛经,读佛经,读书千遍,其义自见,开悟了。我们去读《古兰经》行不行?行。读基督教《圣经》行不行?行。只要你一千遍、一千遍去念,都能开悟,方法是一样的。读经不是叫你念那个里头意思,什么意思不要管它,它没有意思,就是用这种方法修清净心,把念头念掉,把妄想念掉,把分别执著念掉,人就成佛了。所以经上讲的这个东西,你全知道了。

  《仁王经》上讲得好,一切法性真实空,不来不去,无生无灭。「又《圆觉经》曰:一切众生於无生中,妄见生灭,是故说名轮转生死」。说名生死轮回,有没有生死轮回?没有。它是一场梦,梦醒之后,梦中的东西有没有?没有。轮回就是如此,你醒过来之后,轮回没有了,你再找也找不到了,根本没有这个东西,所以说名轮转生死。

  又清凉大师说:「若闻无生者,便知一切诸法,皆悉空寂,无生无灭。」这个修学的心态要有,我们要记住,听到佛经上讲无生,或者讲不生不灭,你马上就能够体会到一切诸法皆悉空寂,无生无灭。宇宙之间一切诸法一个道理,一个通了全通了,没有障碍,没有生灭。有没有轮回?你有念就有,无念就没有了。为什么?念头生的。佛说过,「一切法从心想生」,「相由心生」。你心里没有,什么都没有;一动念头,什么都有。所以跟科学家讲的一样,物质现象是从念头波动现象里产生出来的,念头是能生,物质现象是所生。佛在三千年前说的,现代科学家最近二十年才发现,这些科学家对於大乘经教佩服得五体投地。科学家费了四百年的时间,一个接著一个、接著一个,才发现释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已经讲得比他更清楚。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,二、三十年之后这些经典,科学家会看作高等科学,不但是高等哲学,高等科学。人要能接受到,都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统统放下,你说你多自在!你多幸福!法喜充满,常生欢喜心,人与人相处,人与天地万物相处,快乐无比。为什么?不执著了,没烦恼了,不分别了,不动念了,这叫佛法,这叫大自在,这叫波罗蜜。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学习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