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mtbcollege logo
 
简体 正體
綱目模式
頻次搜索 
AND OR
 
02-041-0246 主講人 : 淨空老法師
             小字號    中字號    大字號

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  (第二四六集)  2015/9/11 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 档名:02-041-0246

  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:阿闍黎存念,我弟子妙音,始从今日,乃至命存,皈依佛陀,两足中尊;皈依达摩,离欲中尊;皈依僧伽,诸众中尊。阿闍黎存念,我弟子妙音,始从今日,乃至命存,皈依佛陀,两足中尊;皈依达摩,离欲中尊;皈依僧伽,诸众中尊。阿闍黎存念,我弟子妙音,始从今日,乃至命存,皈依佛陀,两足中尊;皈依达摩,离欲中尊;皈依僧伽,诸众中尊。

  请看《大经科注》,第五百九十二页,第七行下半段,从「又极乐同居净土」这里看起:

  「圆明无碍,亦通於常寂等上三土」。这一句里头最重要的,就是告诉我们,极乐世界虽有四土三辈九品,它是可以融通的,有分别,又融通,这个不可思议。念老举《弥陀疏钞》,莲池大师所说的,「随其机异,所见亦异。有於同居见寂光土;有於同居见实报土;有於同居见方便土;有於同居但见本土」。这一句显示念老前面这句话,同居土圆明无碍,通於常寂光等上面三土,下面为我们举莲池大师《疏钞》里头来证明,这个说法不是他一个人说的,莲池大师早就有说了。随其机异,所见不同,应该是往生的人,对於经教功夫不等,悟入的知见也并不完全相同。所以这也是为我们说明,闻经解入是有必要的。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,为什么讲经说法四十九年,这个很有道理的。学习经教学习得多、学习得好,不但往生有把握,往生的品位不相同,即使是在同居土,他能跟上面三土融通,他都能见到。见到有什么好处?好处太多了,同参道友多,互相提携,进步快。这也就是为什么要诸上善人俱会一处,就这个道理。这是极乐世界无比殊胜,同居土里头,往生同居土可以见到观音、势至,可以见到文殊、普贤,他们在哪里?他们在实报土最上品,等觉菩萨,最后一品无明习气要是断尽了,他就融入常寂光了,妙觉如来。这一点我们要注意到。

  「如《像法决疑经》云:今日坐中无央数众」,这是佛,释迦牟尼佛说的。法会当中参与的人多,这些人,有些人只见到这个地方「山林、地土(就是土地)、砂砾」,这是一类普通人见到的;或有人见到的是「七宝」,这是什么人见到的?菩萨见到的。同在一块,一起,每个人见的不一样。「或见是诸佛行处,或见即是不思议诸佛境界。皆随机异见也。」所以我们看这个宇宙,这个宇宙是幻化,像变魔术一样,我们站的角度不相同,看到不一样。同在一个地方,凡夫所见到的跟阿罗汉不一样,阿罗汉见到的跟菩萨不一样,菩萨见到的跟法身大士又不一样,法身大士见到的跟诸佛如来见到的也不一样,你说哪个是真的,哪个是假的?佛告诉我们,一真一切真,一妄一切妄。实际上,真妄是我们凡夫分别执著变现出来的,实际呢?实际它们完全没有对立,那才叫真相。

  所以我们用功要会用,明白这些道理,就可以练功,在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当中来练,眼见色,练不分别、不执著。净宗特别微妙,净宗就是一句阿弥陀佛,眼见色,全都是阿弥陀佛;耳闻声,全都是阿弥陀佛,没有分别,没有执著,统统念阿弥陀佛,好!不念阿弥陀佛就分别执著了,就起了边见,一切法都对立了,这是六道凡夫。真正修行用功,确实就在六根接触六尘这个时候、这个处所,最高的,不起心不动念,佛知佛见,万法一如;菩萨有起心动念,没有分别执著;阿罗汉有分别,没执著;起心动念、分别执著全有,六道凡夫。我们实在讲,在这个世间不能有很多欲望,那个欲望永远系缚我们,不能离开六道轮回,我们要把它彻底放下。就一个目标,就一个方向,一个方向,西方极乐世界;一个目标,亲近阿弥陀佛,除此之外,一个杂念都没有,这叫无住。有阿弥陀佛叫生心,无住生心,生心无住。心里还有阿弥陀佛,不要紧,好,要心里真正什么都没有,太难了,什么都没有就落空了,空也是有住,空跟有是相对的。所以无住生心,生心无住,法身菩萨的境界,不是普通人能做得到的。我们净宗只有阿弥陀佛,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,这是最接近无住生心,最接近。净宗念佛这方法妙极了,我们要珍重,要会用,学了之后要会用。

  所以,皆随机异见,随众生根机不相同,看到的境界也不一样。「故《弥陀要解》云」,蕅益大师底下这几句话很重要,「今云极乐世界,正指同居净土。亦即横具上三净土也」,跟莲池大师《疏钞》讲的没有两样。讲极乐世界,确实是指同居净土,为什么?绝大多数人的往生都在这个地方,念到一心不乱的人不多。同居净土里头有三辈九品,中上品的,我们相信他能够见到上三土,上面,方便土、实报土、常寂光土,真的是一生一切生。

  「又云」,还是《要解》里面说的,「今约信愿行三」,现在就信愿行这三桩事情来说,这个是净土的三资粮,也就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三个条件。第一要信,真正相信有极乐世界,有阿弥陀佛,没有丝毫怀疑,这第一个条件,这就是往生的条件;第二是愿,真愿意去。有信有愿就决定得生,真想去,真愿意去,现在就去,不想再等待。后面这个行是念佛,信愿持名,持名是行,行的功夫深浅,是往生到极乐世界品位高下,你是生哪一个土。我们念佛功夫没有成片,生同居土;功夫成片了,生方便土,没有见性都在方便土;这一句佛号念到大彻大悟、明心见性,生实报土。这是行这个字里的意思。这三个条件,真信、切愿、笃行,一句名号,一部经,我们就依夏莲公会集的《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》。这部经是《无量寿经》的善本,五种原译本里头一样不漏,圆满具足在这个本子里头,我们是有福报,在这个时代遇到了。他这个版本是近代才出版,抗战胜利之后才流通,所以老一辈,我这一辈以上的,老一辈没见过,我们有福见到了。福还挺大的,不但见到经,还见到注解,见到黄念祖老居士的注解,注解就更后了,一九八O年代才完成的,定本差不多是一九九O年代,稀有难逢。我们是全心全力流通,大量的翻印,到处结缘,送《大经解》。我们能够遵守莲池、蕅益大师的教诲,又接受到夏莲公、黄念祖老居士真诚的劝告,一生不变,必生净土,一定往生。

  我们接著看,「弥陀名号不可思议,故能令凡夫所感同居极乐,最极清净也」。这句话要记住,极乐世界同居最极清净,净土。我们这个世界同居秽土,不清净,特别是我们现前所遭遇到的,现前的社会混乱到极处,现前的地球灾变异常。你们每天看新闻、听广播,知道比我多,我是几十年不接触了,不看报纸,不听广播,不看电视,五十年了。虽然不看,常常听人讲,从别人谈话口中得到的信息,混乱、灾变一年比一年严重,这真可怕!想到极乐世界,极乐世界同居就是净土,最极清净,这是人生的理想,弥陀之所愿,这个愿已经圆满成就了,往生就是满愿。从理上来讲,就是一切法从心想生,生到极乐世界的人,他心想什么?阿弥陀佛,阿弥陀佛最极清净,阿弥陀佛究竟圆满。所以十方佛土里头没有,极乐同居独有,十方世界找不到,这才是极乐净土的宗旨。「以弥陀一乘愿海,六字洪名,万德庄严,一句清净,以此最极清净、不可思议一句弥陀名号之真因」,这给我们讲清楚了,最极清净的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。这一句佛号要常念,我们常念有好处,念佛的人多了,我们的社会会减轻业障,我们居住的地球会增长一分清净。念佛的人多,纵然不能够化解灾难,我相信能把灾难减轻,这是决定可以做得到的。名号,愿海,这个愿海就是四十八愿,洪名就是南无阿弥陀佛,万德庄严,最极清净,不可思议。我们还要找什么?不必再去找了,一句佛号老老实实的念到底,学海贤老和尚,九十二年不拐弯,没丢失。

  这个真因,「自然感得不可思议、最极清净之极乐同居国土」。我们往生到极乐世界,所居住的地方,「极乐世界之同居净土」,凡圣同居土,我们去的地方。我们现在所住的是释迦牟尼佛的凡圣同居土,十方诸佛刹土同居土里头多半是秽土,唯独极乐世界同居是净土,这个认识要很清楚、很明白。我们今天是从同居秽土,放下同居秽土,往生同居净土。这个净的标准,是以阿弥陀佛为标准,最极清净。所以极乐世界的同居净土,「超越十方,故常曰极乐之妙,首在同居也」。因为同居土是我们去往生的地方,我们到极乐世界是住同居土。此地给我们透出的信息,极乐的同居是无比的清净。

  我们再看下面第二段,「现正报」。第一段是讲依报,居住的环境,学习的环境,现在看正报。

  法藏成佛。号阿弥陀。成佛以来。於今十劫。】

  这一段念老又下了很大的功夫,很详细的解释,我们看注解。『法藏成佛,号阿弥陀』。「上明国土,是依报」,我们刚刚念过的是依报,「土为身之所依,故名依报」。为什么叫依报?是我们所依靠的,我们如果没有国土依靠,就不能生存,生存一定要有生活环境,依报是我们生活环境。「佛是能依」,所以叫正报。「佛有三身」,第一个「法性身,简称法身,居常寂光土」,实际上就是常寂光。常寂光里面一片光明,遍法界虚空界,无处不在,无时不在,时间跟空间都融入常寂光了,常寂光里面没有时空这个念头,身土一如。这个里面,常寂光里头没有物质现象,没有精神现象,精神现象就是念头,我们有念头,念头有生灭,没有所谓自然现象,全没有,所以大乘经里头也称它为大光明藏,大光明藏就是常寂光土。惠能大师听《金刚经》,五祖给他讲到「应无所住而生其心」,他开悟了,开悟所说的五句话,就是常寂光土,就是常寂光。它是什么样子?他说出这五句形容他所见到的,清净,决定没有染污。清净一定整齐、庄严,没有杂乱,这是第一个特性。第二个特性,没有生灭。我们这个世间一切万法都有生灭,物质有生灭,念头有生灭,自然现象也有生灭。第三个,本自具足,这一条太重要了。如果知道这一条,我们就不会心外求法了。六道凡夫,包括小乘权教,还不免心外求法,心外没法。本自是自性,自性里头本自具足无量智慧。所以智慧要不要到外面求?求不到。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出榜样,十九岁出家求学,到处去参学,印度所有的宗教、所有的学派统统学过,所学的是什么?知识,不是智慧,知识有局限性,不能解决问题。所以三十岁这一年他放下了,不再求了。十九岁出家,放下烦恼障,三十岁放下所知障,去干什么?去修戒定慧。戒就是方法,因戒得定,因定开慧,戒就是放下,万缘放下,心就清净了,心就平等了,清净是定,平等是大定,定就开智慧,定起作用就开智慧。所以我们要记住,这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教诲,没有一尊佛不是这么说法的,他们都是这么成就的,告诉我们,我们要想成就,不能向外求,要向内求。内求就是《金刚经》上这两句话,无住生心。无住是心不能有住,有住就错了,为什么错了?心有多大你知道吗?心包太虚,量周沙界,那心怎么能住?心一住就麻烦了,住在哪里?住在财里头,财,万法里头的一小点,那你心把它浓缩在,钻到那里面去了,错了。心包万法,不能被万法包了,就这么个道理。心不能住,你才能包容一切法,一有住就生病了,是病态,不是常态。

  所以生心无住,无住生心,无住生心是感应,众生有感,菩萨有应,应就是生心,虽生心,无住,这就对了。生心无住是教化众生,和光同尘。你看他起心动念,那是什么?智慧的流露,智慧虽然流露出来,可以办事,他没住,没住就是大乘经讲的三轮体空。譬如布施,不著我行布施,没有这个念头,无住,我施给别人的财物,不住,也不住对方是什么样的人,这叫无住,生心无住,不住自,不住他,不住中间所施之物,心干干净净,一尘不染,这叫无住。菩萨,法身菩萨才行,权教菩萨还不行,他还有住,法身菩萨就是大彻大悟、明心见性,他能做到。无住生心,生心无住,练这个功夫。我们每天要不要学经教,要不要去研究经教?可以。研究是不是有住?是有住,研究完了之后不要放在心上。偶尔时候他想起来了,那还是心有所住,心不住怎么会冒出来?可见得古人说的话好,生心时候没办法无住,无住的时候无法生心,两个只能顾一头,两个同时就不行了。法身菩萨做到了,我们要学,时时刻刻提醒自己。所以净宗的方法妙绝了,统统归阿弥陀佛,这方法妙极了,全都归阿弥陀佛,自己归阿弥陀佛,万法也归阿弥陀佛,统统归阿弥陀佛就对了,除阿弥陀佛之外一法不立。这能不能见性?不能见性,他能往生,往生到极乐世界再见性,拐这么一个弯。这个方法度无量无边众生,妙极了。

  「二报身,居实报庄严土」,也叫一真法界。这个真是什么意思?对我们说的,我们这个十法界是假的,是有生有灭的,刹那生灭。法身菩萨居住的这个土,不生不灭。为什么?它是法性土。我们居住这个土,体是法性土,就是实报庄严土,相呢?相是阿赖耶的境界相,阿赖耶三细相里头境界相,讲四分,是阿赖耶的相分,是阿赖耶把实报庄严土变成十法界。所以唯心所现,是一真法界,是实报土,唯识所变,把实报土变成十法界了。我们是用的什么心,阿赖耶就现什么土,我们今天生的是人,十法界里头人法界,看的是人法界里面的国土,山河大地。太空当中无量无边的星球,布满了虚空,我们所能看到的、能听到、能接触到的,统统是阿赖耶的相分,是这么回事。从心想生,一点都不错,我们今天想的是人道,现的依报是人道,人间国土,如果把我们的境界提升,我们想天道,我们来生就到天道去了,就不在人道了,天道比人道好。

  我在过去有听说,孔夫子、孟夫子这两个人在哪里?在忉利天。他们过世之后生忉利天,有道理。他们有没有见性?有没有大彻大悟?有,我们读他们的书,如果不是大彻大悟,说不出来。但是他所说的跟大乘经比,没有大乘经讲得那么清楚,比较含糊。用大乘经来解释,把他所说的境界提升了。可是他自己,他自己离开我们世界这个时候,佛法还没传到中国来,他是春秋时代的人,孟子是战国时代的人,佛法是汉朝时候传来的,还没有传来。换句话说,我们可以说孔孟他们的境界到开悟的边缘,我们通常讲小悟、大悟、彻悟,他是大悟,而且大悟贴近彻悟的边缘,就差那么一点,生忉利天。忉利天上一天是我们人间一百年,夫子生到忉利天时间多久?还不到一个月,忉利天上不到一个月,我们人间两千多年,人间一百年,忉利天一天,从这个地方,你就晓得忉利天的福报。忉利天人看我们,我们人可怜,朝生暮死,早晨看他生的,晚上的时候他走了,死一次了。所以这些常识,我们多知道一些,我们对这个世间不会留恋,太假了!古人把它比喻作梦幻泡影,正确,真的是一场梦,一定要看破,看破,你就没有障碍了,你把所有障碍都放下了,你这一生能成就。

  报身居实报土,示现普贤十愿。普贤十愿是平等的大愿,礼敬平等,一切众生本来是佛,他代表的法身菩萨,破一品无明,证一分法身,他的日常生活待人接物,就是普贤十愿,完全兑现了,礼敬诸佛,称赞如来,广修供养,广修没有边际。修什么供养?财供养、法供养、无畏供养,这三大类。这三大类里头最重要的是法,法能帮助众生开悟,能帮助众生回头,能帮助众生一生成就。法里头无比殊胜的大法,就是净宗法门。所以,这一法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,只要示现在众生面前,没有不讲这个法门的。换句话说,其他一切法门是附带的,这是主要的。为什么讲其他的?这个他不能接受,才讲其他的;这个能接受,就讲这一个,不讲第二个。传戒师,对他的弟子海贤老和尚,只传一句南无阿弥陀佛,嘱咐他一直念下去,这个徒弟也真了不起,就这一句佛号念了九十二年。念到什么功夫?念到大彻大悟,念到明心见性。为什么不说别的?他是这个根器,应机说法。一个老师教学,学生很多,根器都不相同,每个人学的不一样,个个都有成就,成就开悟之后都一样,没成就之前不一样。这些我们都要懂得,都要明了。

  第三,「应化身」。应化身是对谁?对十法界的,上面对四圣法界,下面对六道众生。十法界里头,这是诸佛如来、法身大士他们常常游化的地方,在这个里面,时间长的应身,时间短的化身。应身,这个身是跟这个世间人一样,像释迦牟尼佛,到我们这个世界来,也来投胎,也有父母,也从出生慢慢长大,经历这个过程生老病死,这叫应身。化身,那像变魔术一样,来指点你的,来帮助你,帮助完了就不见了,遇到好像是偶然遇到的,走了之后就再也不见了,化身。应化身常有,很多,他不暴露身分,你不知道。

  像虚云老和尚,四十七岁,发愿朝五台山那一年,三步一拜,从普陀拜到五台,三年多的时间才走到。在旅途当中两次生病,病得很重,遇到一个乞丐救了他,两次都是同一个乞丐,每一次都是十几天,两次加起来大概一个月的样子。这个乞丐叫文吉,文章的文,吉祥的吉,他的名字。他说他住五台山,跟他讲,你到五台山,你问五台山的人都知道我。他到五台山去问,没有人知道。到寺庙里面去拜佛,拜完之后问大家,有没有人知道文吉这个人?有个老和尚告诉他,那是文殊菩萨,他才恍然大悟。文殊菩萨化身救他,跟他住半个月,走了。佛菩萨这种应化身,在这个世界上很普遍,只是我们肉眼凡夫不认识。这是应化身。应身住在世间是一世。有人说,善导大师是阿弥陀佛再来的,那是应身,那是真的,是他再来的;永明延寿,阿弥陀佛再来的;天台智者大师是释迦牟尼佛再来的,应化在中国,不是以佛身,是以祖师大德的身分,出现在世间。

  所以,「常现方便有余及同居等土」,方便有余土,法身菩萨、诸佛如来常常现身,凡圣同居土也有现身。众生有缘,众生对三宝能恭敬,能认真的学习,他就来了;如果不相信佛法,对佛法没有恭敬心,他就不来。由此可知,我们对三宝恭敬,这就是感,佛菩萨就有应,真诚、恭敬到极处,你会见到。宋朝莹珂法师,三天三夜不眠不休,就这一句佛号,至诚恳切,把阿弥陀佛念来了,三天。阿弥陀佛告诉他,你的寿命还有十年,十年之后,寿命到了,我来接你往生。莹珂也忽然变聪明了,跟佛要求,我十年寿命不要了,我现在跟你去。佛也很慈悲,就答应他了,跟他约定,三天之后我来接你。真的,三天之后他往生了。

  遍法界虚空界十方刹土,全是通的,一点障碍都没有。障碍在我们自己,我们生烦恼,起心动念、分别执著就障著,障碍这么造成的。如果我们於一切法不起心不动念、不分别不执著,就通了。六种神通每个人都有,是自性本具的、本有的,本自具足,不是外头求来的。用外面的方法修也行,但得来的时候都不是圆满的;明心见性,得到是圆满的。这些理要懂,事就不怀疑,就真正相信了。根源就是一个性,自性、佛性,中国老祖宗说本性,这是全宇宙一切法的本体,一切法从它出现,能生万法。你只要把能生万法的这个性、这个体找到了,一切万法就没有障碍了。性在,没有失掉,就是有障碍,什么障碍?佛讲两大类的障碍,第一类,烦恼障,第二类,所知障,这个两大类的障碍统统放下,智慧、德能,德能就是神通,就现前了。

  我们再看下面,「又佛之三身,实非一非三,而三而一,如伊三点,不纵不横,不并不别,不可思议」。这个地方告诉我们,是真理、是实相,事实的真相。佛的三身实实在在说,非一非三,而三而一,一即是三,三即是一,一是从佛菩萨自分上而说的,三是他起作用,帮助众生解决问题时候用的,所以一是真,三是他的化身,应化身。应化身不是为自己,应化身是为众生,众生有感,他自然有应,感应道交不可思议,是这么回事情。我们求佛菩萨,佛菩萨现前多半是化身帮我们解决问题,我们的问题得到解决了,他就不见了,就走了,以后再也看不到他了。像虚云老和尚,两次见到文殊菩萨,现的身都是乞丐,而且是同一个相貌,你认识他,不多见。这是虚云老和尚的孝心所感,他自己修禅功夫,有这个功夫才有这个感应,不是一般人能感应到的。我们看黄念祖老居士《报恩谈》里面所讲的,一个福建的法师朝五台山,在金刚洞里面见到文殊菩萨,就见一面,以后再见不到了,地方在哪里找不到了,时间不长。虚云老和尚,文殊菩萨现乞丐身,两次照顾他,时间差不多一个月。各人机感不相同,这都是真的,这不是假的。所以现身,像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,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,那个人信基督教,观音菩萨现基督教身,牧师的身分,天主教现神父的身分、修女的身分,统统可以现。菩萨跟我们的心不一样,我们的心有局限,有执著、有分别,菩萨没有。阿弥陀佛看所有众生都是阿弥陀佛,这一点不假,看每个宗教都是阿弥陀佛,他没有分别执著。

  「又化身有二:一者示生化身,即示现八相成道之身」,像释迦牟尼佛一样,我们通常叫他做应身,应化,这第一种。第二种,「应现化身,应众生机,而现胜应或劣应之身」,像释迦牟尼佛,这是胜应,殊胜,三十二相八十种好,大家都能看到的;劣应身就是说我们普通人的,普通的这个身相。他说,「又可分为:佛界化身」,第二种,「随类化身」。佛界化身「现佛界之身」,诸佛如来同居在一个大会当中。随类化身,随九法界,他在哪一类,与佛有缘,与菩萨有缘,他现在遇到困难,迫切需要人帮助他,佛菩萨就现身,现同类身。就像虚云老和尚,朝山在路上生病,动弹不得,这个时候文殊菩萨现乞丐的身分,荒野上没人走路,乞丐没有人怀疑,现这种身,随类现身。

  《弥陀要解》里头说:「今云阿弥陀佛,正指同居土中,示生化身」。虽然示现化身,这个身也就是报身,也就是法身,是真的,在一个大彻大悟、明心见性的人来看,一即是三,三即是一,三身之体是法身,法身就是常寂光,一切法都从常寂光当中流出来,所以它是本体。底下说,「谓今经中」,现在经里头所说的,「正在说法之佛,是指同居土中,示生化身佛」。这就是释迦牟尼佛,三千年前在我们这个地球上,出现在印度,示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,为我们表演八相成道,讲经教学四十九年。「同时即是报身佛与法身佛。此语精妙。」蕅益大师在《要解》里头所说的,示生化身,仍复即报即法也,这一句,黄念老在此地为我们解释,就是我们经上所说的,正在说法的这个佛,指同居土中示生化身佛,同时也就是报身,也就是法身,这个话说得好。我们看到这个地方怎么看法?完全同意,完全肯定,没有怀疑,为什么?因为一切众生本来是佛。总的来说,就是众生迷而不觉,如果觉悟了,十法界即是一法界,一法界就是佛法界。

  《圆中钞》里头,「随土感见,三身有异。随机感见,四土不同。」这是幽溪大师在《弥陀经》注解,他的注解叫《圆中钞》,里面说,随土感见,三身有异,不一样。随机感见,四土不同。「是故若於同居,但见同居本土者,则说法之佛,只是示生化身佛。」佛、菩萨能现无量无边身,可以在同时同处出现,也可以同时异处出现,也可以异时同处出现,乃至於异处异时出现。不是佛菩萨有意,佛菩萨没有起心动念,有起心动念就做不到,不起心不动念才能做到,妙就妙在此地。不起心不动念,怎么会有这么多现相?感应不相同,多感一应,多感多应,一感一应,一感多应,众生根机不一样。真是一切法从心想生,这句话说得太好了!我们一个人在一处,心想阿弥陀佛,阿弥陀佛出现了,那个人心想释迦牟尼佛,释迦牟尼佛出现,想什么,出现什么。想是感,佛是应。我们的念头太多了,妄念纷飞,所以我们的想不注意、不集中,散乱的,有没有感?有感,感的力量弱。如果念头集中,在一个短暂时间,几分钟、几十分钟专注,这个力量就强了。散心力量薄弱,专心力量很强,感应的不一样。

  这个底下说,是故若於同居,但见同居本土者,则说法之佛,只是示生化身佛。就像我们见释迦牟尼佛,三千年前出现在印度,讲经说法四十九年,这个说法的佛是示生化身。「若见实报土,则见报身佛」。你见到是凡圣同居土,所以你见到的佛是化身佛。如果你见到实报土,你明心见性了,破一品无明,证一分法身,你往生到极乐世界生实报土,你见到的阿弥陀佛是报身,报身佛,报身佛跟化身佛不一样,但是要知道,在极乐世界是一样的,在别的地方不一样。极乐世界的报身佛不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,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在《观经》里面介绍,阿弥陀佛的报身,身有八万四千相,每一个相有八万四千好,每一个好放八万四千道光明,每一道光明都看到有佛菩萨在讲经教学度众生。那个相太大了!而法身菩萨的相,跟法身佛的相是一样的。那我们这个身相,在报身佛是看不到身相的,他太大了,看不到,好像蚂蚁一样,蚂蚁决定看不到我们人,高高大大的这么大,它只能看到那一点点,它看不到这么大。这我们介绍极乐世界的国土,居住环境,介绍极乐世界的人事环境。

  「若见常寂光」,就见到「法身」。常寂光就是法身,法身就是常寂光,它没有现象。「佛之三身,譬如摩尼宝珠。珠体、珠光、珠影,三者不相舍离」。珠之体是常寂光,珠之光是它的报身,珠的影是它的应化身,一即是三,三即是一,它真能办事。法身、报身、应化身三身,「亦复如是」。譬如在极乐世界,阿弥陀佛的化身无量无边,遍满十方虚空法界。他去干什么?他去接引十方法界念佛功夫成熟的人,去接引他往生。佛要不化身去接引,众生不知道极乐世界在哪里,一定要得佛来接引。这个要记住,我们将来往生,一定是见到阿弥陀佛才能跟他去,见到别的佛菩萨,不可以,为什么?那是假的,跟他去了,就上当了,不知道带到哪里去了。所以一定见本尊阿弥陀佛。妖魔鬼怪能变现佛菩萨,不敢变本尊,这个一定要知道。

  「同居横具上三土」,也是这个意思。那上面三土,「表上三土,亦即在同居」,这句话说得好。「故往生极乐同居,功德殊胜,不可思议」,这总结。不要认为同居土太低了,同居土跟我们这同居决定不一样。我们这个同居土里头见不到方便土,十法界里头,声闻法界、缘觉法界、菩萨法界我们见不到,但是在极乐世界能见到,好像是透明的,你要想亲近,一点困难都没有,一点障碍都没有,每一尊菩萨都愿意教你,都愿意帮助你提升,都愿意帮助你成佛,这是极乐世界无比的殊胜。我们这个世间只是向往,做不到,纵然能做到,时间很短,缘分不深。不像是极乐世界,极乐世界只要往生到那里,跟佛、跟大众都有极深的缘分,这个缘分就是对弥陀信愿持名而累积的。所以,表上三土,亦即在同居。故往生极乐同居,功德殊胜,不可思议,当然之理。太微妙了,太不可思议!

  我们看下面一段,「又阿弥陀佛即是毗卢遮那如来」,毗卢遮那是法身佛。毗卢遮那是梵语,翻成中国意思是遍一切处,遍一切处就是常寂光,所以法身如来。「如《弥陀疏钞》曰:智觉云:总持教中,说三十七佛,皆毗卢遮那一佛所现」。一佛能现一切佛,为什么?十方三世佛,共同一法身。毗卢遮那,法身。惠能大师告诉我们,能生万法,法身就是自性,自性能生万法,当然能现一切佛,一切佛皆毗卢遮那所现,一点都不假。「谓遮那内心,证自受用,成於五智」,五种智慧。这个要用心去体会,常寂光的内心在哪里?常寂光还有内心吗?能大师说得好,自性本自具足。用本自具足去体会,就能体会到常寂光里面有这个德能。这个德能证自受用,自受用是什么?五种智慧。「自当中央法界清净智」,这是中央的法界清净智。这是一切智慧的根源,无量无边的智慧,都从这一个法界清净智里面生的。说中央,处处都是中央,决定不能把它分成东南西北,东南西北是它起作用,东南西北里头还有东南西北。

  「次从四智,流出四方四如来。其妙观察智,流出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如来。则一佛而双二土也。因弥陀即毗卢,故云:一佛。土者,净佛国土。二土者,华藏与极乐。双者兼也,义为兼领」。意思就是说,这一尊佛他教化两个国土,两个净土都是他的教区,有这么一个说法。能不能说得通?没有不通的。为什么没有不通?《华严经》上说得好,「十方三世佛,共同一法身」,这一法身就是毗卢遮那,十方三世佛,共同一法身,弥陀就是毗卢遮那,释迦亦是毗卢遮那,东方琉璃世界药师如来亦是毗卢遮那,都讲得通。

  我们最大的难关,分别执著,一定要知道,分别执著是见思烦恼、尘沙烦恼,执著叫见思烦恼,分别叫尘沙烦恼,这两种烦恼都是障碍见性的,你要不放下,你不能明心见性。所以阿罗汉只放下执著,分别没放下,他证阿罗汉,他就不如辟支佛,辟支佛比他高;辟支佛把分别断了,不再分别了,不再分别才平等。我们经题上,这总标出「清净平等觉」,三乘,清净是小乘;平等是大乘,大乘权教,没见性;觉是大彻大悟、明心见性。学佛修行修什么?就是修这个,清净平等觉。无论修什么法门,八万四千法门,包括念佛,清净心没有得到,没功夫,往生凡圣同居土;如果得清净心,生方便有余土;平等心,生方便有余土的上辈三品,上品上生、上品中生、上品下生,得平等的;觉才生实报土,觉是大彻大悟、明心见性。所以此地说,一佛兼领两个净土,这都是方便说法,实在讲,阿弥陀佛的净土是遍一切佛刹,十方一切佛刹都是阿弥陀佛的净土,阿弥陀佛的净土广大没有边际,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,不可思议。

  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学习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