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mtbcollege logo
 
简体 正體
綱目模式
頻次搜索 
AND OR
 
02-041-0209 主講人 : 淨空老法師
             小字號    中字號    大字號

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  (第二O九集)  2015/7/8 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 档名:02-041-0209

  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:阿闍黎存念,我弟子妙音,始从今日,乃至命存,皈依佛陀,两足中尊;皈依达摩,离欲中尊;皈依僧伽,诸众中尊。阿闍黎存念,我弟子妙音,始从今日,乃至命存,皈依佛陀,两足中尊;皈依达摩,离欲中尊;皈依僧伽,诸众中尊。阿闍黎存念,我弟子妙音,始从今日,乃至命存,皈依佛陀,两足中尊;皈依达摩,离欲中尊;皈依僧伽,诸众中尊。

  请看《大经科注》第五百三十页倒数第三行,科题,「如佛身相」。请看经文:

  如佛金色身。妙相悉圆满。】

  念老的注解上说,这两句,『如佛金色身,妙相悉圆满』,「愿来生我刹之人,身相如佛,身皆金色同具三十二相」。这是再次为我们证明,第三愿、第四愿是真的,不是假的,这是第三、第四两愿的兑现,说得更殊胜、更圆满,「悉皆如佛」。所以极乐世界,我们凡夫,不但是凡夫,声闻缘觉,乃至於菩萨,权教菩萨,对於极乐世界的境界都无法想像,我们所谓是出乎意料之外。到极乐世界,我们这个身体换了,这个血肉之躯照顾非常麻烦,每天要饮食,还常常有疾病,还要医疗,到极乐世界有没有这些事情?没有了。到极乐世界,我们的体质不是血肉之躯,是跟佛一样,紫磨真金色身。

  「妙相悉圆满」,这不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,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古印度他们所想像当中,人身体相好,那最好是有具足圆满的三十二相、八十种随形好。到极乐世界,不是三十二相,我们在《观无量寿经》上看到,佛身有八万四千相,每一个相有八万四千好,每一种好有八万四千光明,每一道光明里面,都能看到十方诸佛刹土,佛在那里讲经教学教化众生。以身相作佛事,不可思议。所以这个地方说得好,「如佛金色身,妙相悉圆满」,没有欠缺的。换句话说,阿弥陀佛是什么样的相好,每一个往生的人,相好跟阿弥陀佛一样,没有丝毫欠缺。这也是不可思议,这也是难信之法。

  阿弥陀佛的相好是无量劫修学功德所成就,我们的相,於多生多劫修行有关系,人间确实有相好的,叫富贵相。那种相,古人告诉我们的,至少十世,过去生中十世,断恶修善,积功累德,才能得这样的相好。黄念祖老居士的舅舅梅光羲老居士,他有广长舌相,人间很稀有,他的舌头伸出来可以舔到鼻子。这佛在经上说了,一个人三世不妄语,就会有这个相出现,舌头伸出来舔到鼻子。他讲经表演给大家看,人家对他有信心。经上告诉我们,释迦牟尼佛的广长舌相,伸出来可以把整个脸盖起来。这是佛的三十二相,无量劫修成的,我们只要一往生就得到了,所以没人相信。

  我们为什么能相信?第一个,我们深信佛是圣人,决定不妄语,佛说的话都是真实话、老实话,决定不会欺骗人。古圣先贤留下来这些典籍跟佛菩萨一样,我们要深信不怀疑,那就是我们的福报;我们对他怀疑,那是我们没福,他说真的,我们以为是假的,这没福。第二个理由,佛在经上告诉我们,一切众生本来是佛。佛的相好,《观经》上说的是正确的,身有无量相,相有无量好,这是一般大乘经上常说的。《观经》上讲的有数字,身有八万四千相,实际上,八万四千不是数字,是代表无量;身有无量相,就是《观经》上讲的八万四千相,每一个相有八万四千好。换句话说,即使是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,也是圆满的妙相,紫磨真金色身,跟佛不二。

  为什么?这不是我们修得的,我们确实是本有,被烦恼业障盖覆住了,不能现前。到西方极乐世界,业障虽然有,但是它不会现行,为什么?它没有缘,不像这个世界,善恶缘都有,让你造业。西方极乐世界,我们的烦恼习气没断,叫带业往生,但是西方极乐世界,没有促成我们会起起心动念、分别执著,没有这个缘。这是生活环境太殊胜,你所见到的、所闻到的、所接触到的都是圣贤菩萨,极乐世界没有恶人,极乐世界没有恶事。那边的人无量寿,无量寿就是告诉你,你得的这个身,这个身不生不灭,就是无量寿。不但身相是不生不灭,居住的环境,树木花草、山河大地,都是不生不灭,没有生灭相,树永远常春,它也不会落叶子,花永远是美好,这个是一真法界。

  我们这个世界所有一切现象,物质现象、精神现象、自然现象都是生灭法,刹那生灭。现在科学家证实了,告诉我们。这个世间物质是假的,没有一样是真的。真的,不生不灭是真的,只要是有生有灭就是假的。你看念头,前念灭后念生,粗显的念头我们知道、觉察到,微细的念头我们根本就不知道。现代的量子力学家告诉我们,物质从哪来的?是从念头在高频率波动产生的幻相,不是真的。甚至於科学家说,世间根本就没有物质这个东西。这些物质现象明明摆在面前,他看到了,他看到生灭相。我们看到是相似相续相,没有看到真相,好像它真的存在,其实完全是空的。所以佛在经上说得好,一切法,不仅是物质,念头包括在其中,「一切法,无所有,毕竟空,不可得」,佛这个四句比科学家讲得更清楚、更明了、讲得更好。所以这是告诉我们,四十八愿第三愿身金色愿,第四愿三十二相愿,确实如是,不是假话。

  我们再看下面第五小段,「悲益正念」。悲是慈悲心,悲是怜悯一切众生;益是利益,帮助我们住在正念上。我们现在念头,恶念多善念少,邪念多正念少。到极乐世界,阿弥陀佛大慈大悲,都帮助我们常住在正念。在西方极乐世界修行,成就快速。我们看经文:

  亦以大悲心。利益诸群品。离欲深正念。净慧修梵行。】

  念老的注解,前面这两句「指身德」,就是身金色,加上圆满的相好。这边的两句「表心德」,心德是什么?大慈大悲,心德是大悲利生。「句首亦以二字,应著眼」,这两个字很重要,要我们不要轻易看过。为什么?阿弥陀佛大慈大悲,我们往生到极乐世界,也会跟阿弥陀佛一样,也是『以大悲心,利益诸群品』。

  前天还有同学在问我,我们往生极乐世界了,到那里去干什么?好像这边挺热闹的,到极乐世界感到无聊,没事情干。我告诉大家,到极乐世界,要干的事情比我们这个世界多。但是我们这个地方事情太多了,繁杂,有时候感觉得累;极乐世界没有,作而无作,无作而作,妙极了,你的工作永远不会累著。干什么工作?分身。你看阿弥陀佛,阿弥陀佛不是每天,时时刻刻,分身、化身,化无量无边身,干什么?到十方世界去接引来往生的众生。佛要不去接引,往生极乐世界的人找不到极乐世界在哪里,一定要佛来带他。所以你就晓得,十方无量无边诸佛刹土,每一个刹土有多少念佛人往生极乐世界。阿弥陀佛可忙了,他老人家的真身在讲堂里面讲经说法,没动,如如不动,分身去了,分身到十方世界一切诸佛刹土里去接引。我们往生到极乐世界,即使是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,也有能力分身,会跟阿弥陀佛分身一样多。分那么多身,我们去干什么?我们到十方世界去拜佛,阿弥陀佛分身去接引,我们是去拜佛。拜佛是修福,听佛讲经说法是修慧,到极乐世界福慧双修。修一天,我们这个地方修无量劫都还修不到,那个地方一天,等於我们无量劫。所以极乐世界成佛快,是你无法想像的快速。这个地方能不去吗?

  佛法传到中国,不是偏爱中国,佛法的弘传,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,弟子们四面八方到处去宣扬。有些地方一百年、两百年没有了,有些地方三、四百年没有了。印度尼西亚爪哇那个地方,七百年前是佛教,现在佛教消失了七百年,我们看到很多遗迹,是大乘。唯独在中国这一支,散布在南洋,小乘,现在还有,大乘在中国。我们细心去观察,中国佛教的大乘今天有名无实。世尊讲的五种坚固,五五百年。释迦牟尼佛在世,戒律成就,正法时期。第二个五百年,单靠持戒不能证果。佛陀灭度之后的五百年,单凭持戒能证阿罗汉果,第二个五百年,人的根性就比不上前面五百年,根性差了,那要怎么样?要修定,要修禅定才能证果。到第三个五百年,禅定也不能证果了;换句话就是说,证果的人没有了。前面这个一千年,正法。什么叫正法?有讲经的,有听经的,有修行的,有证果的,信解行证统统具足,叫正法。

  正法时期过了之后,就是像法,像法是相似,就不是真实,相似,样子上很像,实质上有问题。所以第三个五百年,叫多闻成就。这佛法在中国,你看大乘八个宗兴起,多闻,讲经、研究、教学这个风很盛。大乘八个宗,丛林就是佛教大学,有老师在教,有很多人在学习,这是像法,像法前面的五百年。后面五百年就比不上前面,真正学习经教的人少了,那什么坚固?塔庙坚固,大家都建塔都盖庙,庙盖得很庄严很大。有讲经的,有听经的,没有修行的,依教奉行的人没有了,证果当然没有。所以这叫相似法。

  最后的这五百年,就是二千五百年,末法时期。末法时期什么坚固?斗诤坚固。自赞毁他,同修净土的都批评别人,我这个门能成就,你那个门不能成就,学佛的在家弟子无所适从,不知道跟谁好。现在就是,现在是释迦牟尼佛灭度二千五百五十多年,叫末法时期。末法是有讲经,有听经,没有修行,没有证果,就是末法。讲经的人再没有了,听经的人没有了,法就灭了,叫灭法。这是佛给我们讲的,正法、像法、末法三个时期,五五百年。

  众生根性也不相同,过去生中累积的善根,遇到末法,佛救不救?佛的慈悲我们凡夫无法想像,佛慈悲,佛救你。所以为我们开念佛法门。念佛法门是正法,它没有什么正法、像法、末法,它永远是正法。为什么?净土宗有讲经的,出家法师不讲,在家居士讲,夏莲居居士讲,梅光羲居士讲,李炳南居士讲,居士讲的不少;有人听,有出家人听,有在家人听;真有念佛的,真有往生的,信愿持名,这就是有修行的;往生极乐世界,他真往生了,那就是证果。所以净土宗在今天,你看看,有讲经、有听经、有修行、有证果的,它统统具足,统统具足就是正法,这个我们要搞清楚。我们搞清楚,我们的信心就建立了,真正相信有西方极乐世界、有阿弥陀佛,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度众生是真有其事。

  在我们这个时代,末法的晚期,夏莲居居士出现了,为我们会集《无量寿经》的善本。《无量寿经》是最早传到中国来的,为什么中国人学习这个本子很少?就是这个版本太多了,古时候有十二种,唐宋以后,失传了七种,还剩下五种。所以现在《大藏经》里面有五种,另外七种,有经题、有目录,书没有了。就出现在这个时代。所以中国净土宗,念《阿弥陀经》的人多,念《无量寿经》的人少,原因就是没有个好本子,五种都读不容易。

  抗战结束之后的印刷术还是铅字排版,很费时间,很费精力,所以流通量少。印刷术的进步是在最近这十几二十年,有照相影印,大量降低成本,所以佛门的《大藏经》印出来了,甚至於《四库全书》都印出来了。这是现在印刷技术的进步,才有这种方便,古人没有。我学佛的时候,六十四年前,六十四年前台湾的佛教不是鼎盛,全台湾,印佛经只有两家,台中有个瑞成书局,台南有一家,数量很少,种类很少。我们想要读的经买不到,怎么办?只有到寺庙里面去借《大藏经》来抄。我记得我还抄过十几部,可见多辛苦,哪有现在这么方便。现在《大藏经》可以带在皮包里头带著走,电脑方便,《大藏经》全在电脑里头,这在以前是无法想像的。

  所以,菩萨化身为居士身,化身以法师身,民国初年还有些老法师,还有些老居士,像倓虚法师,从国内到香港来,晚年在香港建立一个华南学佛院,在这里讲经教学,学生不少。我到香港来,老法师圆寂两年了,他的学佛院里面的同学我认识十几个,都能讲,多难得。但是怎么样?听经的人不多,讲经的人看听众一天比一天少,以后的兴趣就没有了,他就不讲了。有少数的写书,也很难得,我们也欢喜赞叹。梅大师通宗通教,他传法相唯识,台中李老师是他的学生,他讲净土经典。夏莲老给我们会集这个善本。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,这个本子出现在世间,世尊末法还有九千年,我们现在是九千年的开端,今年是四十一年,还是四十二年,都依这部经得度,这部经的功德大了。

  我在台中,六十年前,得到这个本子。李老师他得到这个本子,律航法师从山东到了台湾带了几本。老师一看前面的序文,梅光羲大师写的,他的老师,所以非常感动。将这本书做了个简单的科判,在台中讲过一遍,那个时候我跟老师还不认识。以后我到台中,老师把这个本子给我,我看到非常欢喜。老师的注解就写在书上,太方便了,我能看得懂他的注解,我就发心讲这部经。老师说不行,你现在年岁太轻了,这个本子,教内有异议,就是有些人不赞成的,他说这个你挡不住。我就把这个收藏起来,跟他老人家学《楞严》,我到处讲《楞严经》,《楞严经》好像讲过七遍。老师往生之后,我在美国,在箱子里头把这本书找到,我把它印了一万本,把功德回向给老师。老师这个眉注本在我手上,没人看见,我这一万本流通出去,大家都看到了。在美国、加拿大的同学看到非常喜欢,要我讲这部经,所以我这第一遍是在美国讲的,在加拿大讲的,在台湾是讲第三遍,我用老师的本子讲过十遍。

  以后在美国遇到黄念祖老居士,看到他的注解,他那是未定稿,是用油印印的。油印,现在人听了没有概念,不知道什么叫油印,是把字写在蜡纸上,这么一个本子。我得到的是老居士带到美国,就这么一套,我相信他精挑细选,字都很清楚,不模糊,这一套他送给我了。我向他请教,你这个书有没有版权?他说你问这什么意思。我说没有版权,我在台湾翻印流通,有版权,我要尊重你,我不敢印你的东西。他很客气,没有版权,还要我给它写一篇序文,要我给它题字。所以我们第一版就印了一万册,还是精装本,他也非常欢喜,那还是个未定稿的本子。现在我们用的本子,是他的定稿的本子,他修改了很多次,完成这个本子给我们。对净土功劳太大了,真正做出续佛慧命,为往圣继绝学,念老真做到了。我们这些年来不断的翻印,现在我概略的估计肯定超过一千万册,这个会集本的注解。这都是佛菩萨再来,不是凡人能做得到的。

  我们展开经卷,读这个经、注,遍遍都有悟处,法喜充满,我们就立定志愿,一生来弘扬。我还有力气我不放弃讲这部经,跟爱好这部经典的同修们做交流,我们有个学习班,我们用电视联系,对方看得清楚,听得清楚,就像面对面谈话一样。我们在香港以外的地区有二十五个单位,我们每天都在一起交流,每个人都欢喜。所以我们在此地看到「亦以」这两个字,我们也像佛菩萨一样,用我们的大悲心,要利益诸群品。现在媒体技术进步得很快,在过去怎么可能我们在这个地方,跟二十多个单位的同学在一起学习,做不到,现在是轻而易举。

  机缘要抓住我们才会成就,如果有一天电没有了,我们这全部设备都等於零,又要回复到过去,得要用手写。会不会有那么一天?很难说。我们要看到美国人所拍的电影,大海啸,黄石公园火山爆发,加州大地震,都是最近我看到的,如果发生那样的灾难,就没有了。电没有了,瓦斯没有了,自来水没有了,现在人都住高楼,怎么办?怎么生活?都市都向空中发展。

  到底会不会有灾难,佛经上说得好,「一切法从心想生」,这个答覆好,有没有灾难在我们自己。我们自己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都是正能量的,就没有灾难;要是负能量的,要是邪恶的,就会感召灾难。所以灾难在哪里?在人心。这个说法好!过去我们也听说很多预言讲灾难,都没发生,什么原因?说的人很多,大家心里有数,认真断恶修善,积功累德,灾难就没有了。所以同学要问,怎么样消灾免难?我们回心向善,把圣贤教育认真学习,学佛的人要持戒,三皈、五戒、十善,这是最基本的,你能在这上真下功夫,不能化解灾难,也会把灾难减轻。中国古圣先贤教我们,五伦、五常、四维、八德,落实在《弟子规》,落实在《十善业》,落实在《感应篇》,再向上提升,落实在《五种遗规》,佛法大小乘的戒律依教奉行,灾难就化解了。

  学诸佛菩萨,亦以大悲心,学阿弥陀佛,大慈大悲向阿弥陀佛学习。阿弥陀佛确实「无缘大慈,同体大悲」,没有任何条件,所想的、所说的、所做的都是利益一切众生,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。佛菩萨知道,众生苦从哪里来的?从迷惑颠倒。所以他想错了、看错了、说错了、做错了,感召来的灾难,这么来的。如果他觉悟了,他明白了,把事实真相都搞清楚,他想的是正确的,念的是正确的,说的是正确的,做的是正确的,这真正利益一切众生。这个是心德。

  我们再接下去看,「盖愿凡来我刹之人」,你看这就很清楚了,「亦能如我」,这个我是法藏比丘自称,就是阿弥陀佛,「以大悲心,利益群品,故云亦以」。这经上用的亦以两个字,意思深。「盖愿刹中人民」,这个刹是极乐世界,凡是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人,「皆能如佛,视诸众生,等同一体」,这就是阿弥陀佛。我们把一切众生看成一体,就是自己,所以发的心叫同体大悲,「均发同体大悲心」。为什么怜悯众生?为什么帮助他离苦得乐?自他是一不是二,他受苦就是我受苦,他得乐就是我得乐。这个心就跟阿弥陀佛完全是一样的。学佛从哪里学起?从佛心学起。我们怎么学,心跟佛不一样,还是自私自利,还是有分别、有执著,这怎么学也学不像,这个不能不知道。我们现在就要从这个地方学,尽可能的把自己向上提升,念念想众生,不要想自己。什么是自己?一切众生就是自己,树木花草是自己,山河大地是自己,世出世间一切法都是自己。要把心量拓开,像个佛菩萨。

  夏莲居老居士晚年病很重,带著病写出他一生最后的一本书,《净修捷要》。想到众生苦,叫他做功课,功课太多太繁他做不到,编一个最简单的功课,就是三十二拜。每一拜里面带著有观想,观想些什么?就是《无量寿经》的经文,节录最重要的句子,在三十二拜里头完成。这样一堂功课大概十五分钟就做完了,劝大家认真学佛,修净土法门。最后一部著作。

  黄念祖老居士是他的学生,也是晚年带著病,他都不能写了,口说。坐在椅子上,在家里头,听众大概五、六个人,拿著《净修捷要》,像讲故事一样,毫无拘束的详详细细一句一句来解释,讲得真好!涉的面很大,大乘小乘、宗门教下、显教密教,乃至於包括中国儒释道,统统都包含在里头。念公也是最后一个著作,他走了之后,当时有录音也有录像,小的录像机,画面动荡不稳定,音录下来了。这些年来,许多同学很细心去听做整理,把它整理成一本书。这本书对於修净土的人帮忙可大了!你用最少的时间认识净土,真正把净土搞清楚、搞明白。我们这个地方把它做成有声书,也就是萤幕上有字幕、有声音,读的声音,等於老居士当面给我们讲解一样,非常难得。所以这个地方讲「亦以大悲心,利益诸群品」,我们看到这三位大德,夏老的《净修捷要》,黄念老的《净修捷要报恩谈》,李老师一生专修专弘,不过一生讲经也讲了不少部,那是有同学要求的,他很慈悲,你们想听什么,他就给你讲什么。这大悲心!

  这几句话说得好,我们再念一遍。「愿刹中人民,皆能如佛」,都像阿弥陀佛一样,「视诸众生,等同一体」,等是平等,同是一样的,一切众生跟我是一体,「均发同体大悲之心」。佛发同体大悲,每一个弥陀弟子,跟这部经学,跟阿弥陀佛学,都要有同体大悲心。如《华严经行愿品》所说的:「因於众生而起大悲」,看到众生迷惑颠倒,造作的业习,将来要感轮回果报,所以就生起大悲心,「因於大悲生菩提心」,提升了。菩提心是什么?真诚心、清净心、平等心、正觉心、慈悲心。我这个讲法大家容易懂,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,十个字。从菩提心再向上提升就成佛了,「因菩提心成等正觉」。菩提心不发成不了佛,成佛一定要发菩提心,菩提心从哪里生的?从慈悲心生出来,怜悯众生心生出来。「故愿来生我刹之人」,十方世界,过去现在未来,三世十方,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人,都能够「发大悲心,普利群品」。品是品类,不同的品类,就是我们常讲的十法界。除佛法界,下面是九界,九界众生,九界最高的是菩萨,最低的是无间地狱,全都包括在其中。「利益诸群品,即普利一切种类之无数众生。」我们每天有没有生起这个念头?我要帮助一切苦难众生,这个一切就是一切种类,无量无边无数众生,帮助他们离苦得乐。

  离苦要离究竟苦,究竟苦是什么?是六道轮回,帮助他们脱离六道轮回,离究竟苦。要得究竟乐,究竟乐是什么?是往生极乐世界,得究竟乐。我们这一生就干这么一桩事情,来干什么?帮助自己,帮助众生,众生跟自己是一体,离苦得乐。怎么个帮助法?佛说苦从迷惑来的,所以破迷就离苦;乐从觉悟来的,帮助众生开悟,他就得乐。八万四千法门都是帮助众生离苦得乐,就是破迷开悟的。我们今天,在八万四千法门选择的是净宗法门,这个法门保证我们决定成功,其他的八万四千法门没有保证,这个法门有保证,谁保证?阿弥陀佛保证。我们这个法门完全依靠阿弥陀佛,要靠定了,不能靠别人。我要靠二个、三个,那个很危险,到后来谁来帮助你?我们一无所靠,只靠阿弥陀佛,他就不能不来,他不来我们没依靠,这个道理要知道。弥陀有无量无边无尽的大悲心,一定能照顾我们。

  后面这两句,『离欲深正念,净慧修梵行』,欲是贪欲。《四十二章经》里头说:「离欲寂静,是最为胜。」这八个字好。欲望不能有,欲望让我们迷惑颠倒,欲望让我们造无量罪业,生生世世脱离不了轮回,原因在此地。所以欲要离,日常生活适可而止,饭能吃饱就够了,不必讲求口味;衣能穿暖、能遮体,够了,不必要华丽;居住,有个小房子可以遮蔽风雨就满足了,用不著这些高楼大厦。释迦牟尼佛一生给我们做榜样,他老人家在世的时候,日中一食,托钵,树下一宿,晚上住在哪里?住在树底下。他们是盘腿打坐,休息是中夜,我们现在晚上十点钟到两点,四个小时,佛规定的,这四个小时休息,养神。两点钟就要起来了,就做早课,早课都是在定中做。那个时代的修行人。

  世尊一生,没有讲堂,没有精舍,都是住在露天,住在树下。我们想到他们的身体好,风吹雨打太阳晒,他不生病,金刚不坏身。我们现在要过他那样的生活,一个晚上,第二天加护病房去了,没有这个体力。世尊所以养成,十九岁开始,他十九岁离开家,这个生活过了一辈子。他也很随缘,也不是很固执,国王大臣请他去讲经,在宫殿讲,在花园里面讲,他都答应。讲完他就走了,对这个毫无留恋,这是我们要学的。一切适可而止,决定不要奢侈,不要过分,这样才好。

  《四十二章经》虽然不长,节录大小乘经典里面四十二段,非常精简,都是很重要的经文。离欲寂静,寂静就是禅定。我们现在很多人看到禅修的,他得不到定,原因是什么?欲没有离掉,他没有把这个放下。离欲,就是中国四书《大学》里面所讲的格物,格就是离的意思,欲就是欲望。你看,佛陀跟中国古圣先贤,《大学》成书,佛经没有传到中国来,在这个之前,中国人就有了格物致知。离开欲望,人才生智慧,欲望太多,智慧就没有了。所以这是最胜,最殊胜。

  「正念者,八圣道之一,离邪分别,而念法之实性,名正念」。这个正念,后面这一句意思深了,念什么?诸法实相。实性就是真如、自性,真如自性能生一切法,所以一切法的实性就是真如、自性。六祖惠能大师在《坛经》上告诉我们,他开悟的时候说了五句话。五祖跟他讲《金刚经》,讲到「应无所住而生其心」,他就大彻大悟,明心见性。彻悟、见性是什么样子?这个很重要。此地讲念法之实性,法之实性是什么样子?什么是法的实性?能大师所讲的五句话就是。第一句话他告诉我们,「何期自性,本自清净」。自性就是实性,清净的,从来没有染污,现在也没染污,未来也不染污,它是永远清净的。第二个,它「不生不灭」,不像我们现在见的一切法,都是生灭法。所有物质现象统统是生灭法,生灭法是假的,不是真的。真心不生不灭,它不是念头,念头是妄心,真心没有念头,念头是有生灭的。

  第三个,「本自具足」,具足什么?无量智慧、无量德能、无量相好,这三个代表整个宇宙过去现在未来,一样都不漏,叫本自具足。所以大乘经上佛常说,心外无法,那个心就是自性,自性之外没有法,法从哪里来?法是自性变现出来的。所以他下面一句,就是自性的样子,「本无动摇」,这一句就是自性本定,它没有动过,它没有摇晃过,自性本定。所以我们要见性,用什么方法?修定。修定的条件,基本条件就是要放下,你要不把拉里拉杂东西统统放下,你怎么能定得下来。定就生智慧,所以智慧是本能,不是外面求的。佛法的教学就是教你明心见性、大彻大悟,你就成佛了,你就毕业了。

  我初学佛,从方东美先生那边,对佛法有些少许的了解。我见到章嘉大师,向他老人家请教,佛门里头有没有好的方法、快速的方法,帮助我们契入这个境界?老师告诉我,有。什么方法?看得破,放得下,看得破是了解事实真相,放得下就明心见性了。之所以不能明心见性,是你放不下,你这些拉杂东西把悟门堵塞了;不是你不开悟,你自己把悟门堵塞了。这个事情还是自己要把悟门打开,别人帮不上忙,佛也帮不上忙。可是阿弥陀佛,你生到极乐世界,他才帮得上忙;你不生到极乐世界,在现前他帮不上忙。极乐世界他造的,是他的地盘,一切都听他的。

  这个世界是众生的业报,每个众生天天打妄想,杂心闲话,造作不是善就是恶,善感三善道,恶就感三恶道。所以这个地方的众生他在制造六道轮回,天天在造六道轮回,怎么能离得开?你就晓得经上的重要,离欲,离欲就是我不造业了,善业恶业都不造。为什么?造恶业三恶道,造善业三善道,出不了六道轮回。所以出六道轮回要造净业,净业就是不是善业也不是恶业,念阿弥陀佛,净业。心上只放阿弥陀佛,除阿弥陀佛之外,什么都不要放,这就是离欲。

  离欲的真正意思,是心地清净,没有丝毫欲望的染污,要离这个欲。为什么?外面的相是假的,不是真的,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,形式就是外表,佛法不重视这个。外表的形式是表演,舞台表演,给那些还没有进入佛门的人给他们看,引导他们入佛门,用意在此地。真正修行是心里头,眼见色、耳闻声,六根接触六尘境界,不起心不动念、不分别不执著,欲离干净了。这叫真修。所以心里头只有一尊阿弥陀佛,这是修净土,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,什么杂念都没有。这一点重要,修净土的同学不能不知道。

  下面这讲正念,「八圣道之一,离邪分别,而念法之实性」,叫正念。这是对於学佛人说的。我们今天,净土宗这个法门,它的实性是什么?自性,自性里面变现出阿弥陀佛,阿弥陀佛就是自性,自性就是阿弥陀佛,这个不能不清楚。心里有阿弥陀佛,就是性宗里面的念实相。净土是有相的,有极乐世界,指方立相,祖师说的,一点没错,指定西方极乐世界,你有方向,你有目标,将来往生极乐世界,在极乐世界接受阿弥陀佛的教诲,在极乐世界成佛。所以心里面只可以放阿弥陀佛,其他的别放,好事可以做,做完了不放在心上,这就对了,做了好事放在心上,就感三善道。不好的事情也别放在心上,放在心上是三恶道。那个做坏事情不懂这个道理,他放在心上,他常常恐怖,怕人家把他揭露,晚上做恶梦。所以他要懂得佛法,做坏事也不放在心上,没事,真的,就怕你心上有印象,那个就麻烦。所以,要断恶修善,都不著相,断恶不著断恶的相,修善不著修善的相,相就只有阿弥陀佛这个相,好!没有不成佛的。

  下面,《观经疏》里面说:「舍相入实,名为正念。」你看都是要把相放弃,心里头不能有印象,有印象就坏了。正念就是无念,要著了无念也错了,也是邪念。「净慧者,《会疏》云:净慧则是般若波罗蜜」,是大乘法,不是小乘法,「非人天小乘不净之慧」。人的智慧,天的智慧比人大,比人高明,小乘比天还要高,此地讲的净慧,不是指这些。下面解释「梵行」,上面这个慧就是清净心流出的智慧,是自性本有的,这个智慧大,没有边际,深没有底,无量无边。这个智慧现前,什么都知道,十方三世,过去现在未来,遍法界虚空界万事万物,没有一样不知道,没有一样你不能做到。你能做到,也就是说你的神通具足了,六大类的神通你统统圆满具足。我们今天到澳洲,坐飞机要十几个小时,如果你有神足通,你到澳洲,起个动念你就到了,已经到了。眼睛能看到极乐世界,你这一念阿弥陀佛,极乐世界就看见了。这是净慧,净是代表自性,自性本自清净,自性里面流出来的智慧。

  梵行,行是作为,「清净无欲之行」。你譬如帮助众生,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,看他的程度浅深高下给他说法,所说的法恰恰好适合他的程度,他能听得懂,不深不浅,很容易接受。无欲就是没有念头,清净,无欲就是清净,清净就是无欲。无欲之行是清净之行,没有染污,见色没有分别执著,不被色染污,闻声不被声染污。我们听的音乐,喜欢听的就注意听,不喜欢听的讨厌它,都被染污了。菩萨听得很清楚,没放在心上,就不染污。总而言之一句话,这句话很重要,大家记住,干什么都不放在心上,穿衣吃饭不放在心上,鼻闻香、舌尝味都不放在心上。清清楚楚,了了分明,这是智慧,这个智慧,不放在心上就是净慧,就是梵行。

  「为《涅盘》五行之一,菩萨利他之行」,这梵行,「能为一切不善之对治」,梵是清净,「离过」,过是过失,他没有过失,他清净。也就是说,他所有一切利益众生,包括自利,都没有放在心上,这就叫清净,这叫梵行。如果放在心上,你的心被染污了,就不是清净心。真心没有染污,妄心有染污,妄心是阿赖耶,就是相宗讲的,我们见色闻声,六根接触六尘境界,阿赖耶里头落谢种子,就被染污了。阿赖耶好像是个仓库,你把它收进去,收藏在里面去了,这妄心。妄心没有智慧,妄心完全凭你藏进去的资料,到你要用的时候就拿出来,像电脑一样,很快。真心里面没有东西,什么也没有,起作用的时候完全智慧,它没有收藏。所以阿赖耶能变不能现,现一切境界是心,真心;把真心现的境界产生变化,变成十法界,变成六道轮回,这是阿赖耶。阿赖耶能变,自性能现,所以能现的,一真法界,能变的,十法界,这个我们要搞清楚。

  那我们现在尽量不要用第八识,这些印象不放进去,这就好。虽然我们讲不放进去,说起来容易,做起来很难。为什么?他一面看,已经刹那刹那全收进去了,见色闻声统统阿赖耶里头落谢影子,跟用智慧完全不一样。用智慧好,用记忆还是造业,想一遍又加一遍,又加印象进去。所以印象很深,就迷得很深,这样说大家好懂,印象深迷得很深。如何把它换过来?把我们已经迷得很深的放下,我们对阿弥陀佛迷得很浅,不深,把迷阿弥陀佛这个深,好。为什么?它能送你到极乐世界,这个生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。如果是很淡薄的话,生极乐世界品位就高了,生方便土、生实报土,就高了。

  那个高很难,我们要学蕅益大师,蕅益大师说得好。有人问他,你老人家往生极乐世界,什么样的品位你就满意了?他的回答说,只要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,我就满意了。这个对,我们不要希求、奢望品位高,不奢望品位自然高,恐怕正高。你有奢望我一定要什么品位,恐怕到临终去不了,那个机会就错过了。只要能去就好,别管品位,为什么?不管什么品位,都是阿惟越致菩萨。这个也是不可思议,也是很难相信,阿惟越致是法身菩萨,菩萨里头最高的。怎么会一下就那么高?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加持,把你提升得那么高,不是你自己有本事修成的,不是的,完全是弥陀的恩德,不是弥陀恩德怎么可能?我们对阿弥陀佛要报恩,怎么报恩?往生极乐世界就是真报恩。这一生去不了,就辜负他老人家了,这个要知道。

  所以这个是菩萨利他之行,梵行。下面说,「能为一切不善之对治,离过清净,故名梵行」。由浅而深,那就是我们每天忏悔,改过。真忏悔,以前章嘉大师教给我,真忏悔是后不再造,就是孔子所说的不贰过。我过失一生只有一次,不会有同样的过失再发生,这叫真忏悔。我有了罪过,晚上做晚课忏悔,第二天再干,那就是假的。说得不好听那叫欺骗佛菩萨,在菩萨面前打妄语,欺骗佛菩萨,这个罪就更重了。所以忏悔的意思一定要搞清楚、搞明白。「又证涅盘之万行,名梵行」。证到涅盘,小乘也有,小乘的涅盘,阿罗汉;登地的菩萨,叫地上菩萨,初地以上的,这个梵行标准就高了。

  下面说,「《会疏》:欲是诸苦之因」,一切苦,六道轮回苦,四法界变易之苦,欲是因。所以欲,欲望要放下。「施」,布施,「戒」是持戒,用布施、用持戒「能离之」。所以六波罗蜜里头,布施、持戒是度欲望的,喜欢布施,喜欢持戒,慢慢的欲望就舍掉了。吝啬,不肯布施,持戒,自己不耐烦,做不到,这个欲望永远丢不掉,永远跟著你。「正念是善护助,如著铠入城」,披著铠甲入城,不怕人伤害,铠甲保护自己的身体,举这个比喻多半在战争的时候。「忍定」,忍辱、禅定「能为之」,忍度、定度能为之,你才能够忍辱,你才能够得定。「净慧则是般若」,是智慧。「精进一度」五度里头都有,都需要精进,精是纯而不杂,进是进步,没有退后。所以,五个里面都有精进波罗蜜。「是则菩萨六度也」,这是一般讲解菩萨的六度,菩萨所修的。

  下面望西法师,他说的与一般说的稍微不同,「稍异於此,以离欲为施戒忍」,这三个是离欲,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。「正念为禅定」,为什么?禅定是没有念头,无念也无,有念、无念统统都放下,这是禅定。如果说是有无念,那就变成无想定,果报在四禅天;必须无念也没有,才真正是禅定。「总之皆谓离欲,正念与净慧,即是菩萨之六度。修此六度,能离贪瞋痴三毒」,这叫梵行。这个是稍微讲得深一点,也讲得很好。为什么?菩萨所修的。

  后面,念老用望西师的一句话总结这一段,「离欲即无贪,善正念无瞋,净慧无痴,此名梵行」。讲得好,简单明了。所以,我们无贪於一切法,世出世间一切法统统没有贪恋,这就真正无贪,贪瞋痴断掉了。善正念是无瞋,瞋恚心断了。像海贤老和尚,一生没有发过脾气,没有跟谁红过脸,无论你对他用什么样的不善的态度,打他、骂他、羞辱他,他无动於衷,决定没有瞋恚念头,这个难得。无贪不堕饿鬼,无瞋不堕地狱,无痴不堕畜生。所以净慧是无痴,这叫梵行。

  念老这一段注解得好,引经据典,不说他自己说的,古大德所说的,经论上所说的,妙不可言,很难得,我们读起来很喜欢。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学习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