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mtbcollege logo
 
简体 正體
綱目模式
頻次搜索 
AND OR
 
02-041-0142 主講人 : 淨空老法師
             小字號    中字號    大字號

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  (第一四二集)  2014/12/5 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 档名:02-041-0142

  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:阿闍黎存念,我弟子妙音,始从今日,乃至命存,皈依佛陀,两足中尊;皈依达摩,离欲中尊;皈依僧伽,诸众中尊。阿闍黎存念,我弟子妙音,始从今日,乃至命存,皈依佛陀,两足中尊;皈依达摩,离欲中尊;皈依僧伽,诸众中尊。阿闍黎存念,我弟子妙音,始从今日,乃至命存,皈依佛陀,两足中尊;皈依达摩,离欲中尊;皈依僧伽,诸众中尊。

  请看《大经科注》第三百八十七页第四行,科题「才德超异」。这还是赞叹法藏比丘,就是阿弥陀佛在因地上修菩萨道。请看经文:

  高才勇哲。与世超异。信解明记。悉皆第一。】

  请看念老的注解,「本段盛赞法藏比丘出家后修行之德」,这是我们应当学习的。我们看经文,『高才勇哲』,「才,能也,智也」。能是能力,智是智慧,才能智慧。「哲」这个字的意思,「明知」,明是明了,知是认知,认识。「《嘉祥疏》曰:称逸群之能,故曰高才」。逸群就是超群,在大众当中,他的才干,他的能力,他的智慧,都没有人能跟他相比,这叫『与世超异』。《嘉祥疏》里头说,「能自胜胜他」,自胜是自强不息。为什么叫能胜?胜过一切不善的烦恼习气,勇於改过,这叫自胜。唯有自胜,然后才能够超越大众,这胜他,这称之为勇,高才勇哲。「坏邪见之明,所以言哲」。断邪行正,一切错误的知见,他能改过,勇於改过,认真的学习,这所谓称为哲。

  「又《净影疏》曰:才谓才巧,才德过人,故曰高才」。巧是慧,叫巧慧,才能巧慧都不是一般人能够跟他相比的,这称之为高才。「志强名勇」,这个人有大志,奋发图强。从什么地方看出来?从他的发心,从他的修行,他一出家,修菩萨道。前面我们读过,一般人出家循序渐进,先学小乘,后学大乘,菩萨道是一乘法,最后才修一乘。他超越了,没有说小乘,没有说权教,直接就修菩萨行,这里讲菩萨道,这是明哲。念老注解里面,「志强名勇。心明称哲。盖谓法藏菩萨才能过人,勇猛精进,心明智朗」。心不迷,心,明智这两个字,一般是对於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所说的。由此可知,法藏比丘,古大德都称为他是再来人。他做国王的时候,已经是菩萨的阶位,法身大士,所以一听经他就明白了,他来给我们表法舍弃王位。王位,世间法里面地位最高,中国古人所谓的是,「贵为天子,富有四海」,人间富贵到极处。谁都想得到,他是已经得到了,听闻佛法就能够把王位舍弃,出家去做比丘。这种表法告诉我们六道众生,出家修行超越世间一切诸法。我们读到了,冷静细心的去观想,佛法如果不是真正高明,怎么能叫一个国王舍弃王位出家?释迦牟尼佛是王子,如果不出家他是国王,也是做这个示现。真正显示出修行人,於人无争,於世无求。正因为无争无求,所以才显示出高才勇哲。

  下面一句「与世超异」。《净影疏》里头说:「此德孤出,名世超异。」称赞法藏比丘的大德。孤出,孤是一个人,这种人真的不多。在这个世间,谁不争名,谁不逐利?世间人忙忙碌碌,今天社会为什么动乱?争名逐利是六道众生之所不免,但是名利要取之以道,这是古圣先贤教给我们的,不以其道取之决定不能接受。今天这个道没有了,争名逐利不择手段,社会就乱了。这是最近这一个多世纪科学技术发达了,东方人对老祖宗的教诲产生了怀疑,西方人宣布上帝已经死亡了,不要宗教了。古时候维系到今天,西方的文明靠什么?全靠宗教,相信有神,相信有天堂。随著科技文明,不少科学家研究物理,研究心理,把神给否定了。神有没有?不能说没有,他跟我们人类都是宇宙之间的众生,跟我们的空间维次不相同。也有一部分被科学家肯定了,科学来给我们做证明,真有不同维次空间存在。所以现在对於神圣,不少人半信半疑,完全不相信的大有人在。

  东方人对於祖先、对於圣贤产生怀疑,盲从科学技术,把祖宗真实智慧的教诲抛弃了,这个是地球今天动乱的根本原因。像这种对於法藏比丘的赞叹,一般人看到,这只是赞叹,不是真的,哪有这种人,哪里会有这种事?说之为迷信。只有善根深厚,深入经藏的,也要几十年的工夫才能够断疑生信。这算不错了,还能回头。还有许多人到一辈子,就像从前李老师告诉我,出家人到老死,对西方极乐世界不相信。是不是真的?细心去观察,是真的不是假的。这什么原因?这是从小疏忽了扎根教育,伦理道德的教育。伦理、道德、因果的教育,中国几千年世世代代相传未曾丢失,在我们这一代当中丢掉了。这个根怎么扎法?我们今天明白了,是要父母做出榜样让儿女学习。在什么时候?要在出生之后一千天,就是三年,到他满三岁,这个根要扎稳。古谚语有句话说,「三岁看八十」,如果在三岁这个根扎得稳,八十岁他都不会改变。这句话是经验之谈,在中国几千年就看到了。

  中国过去这个时期非常不幸,把这桩事情从信心动摇到完全抛弃,接受西化,造成今天痛苦,不是没有原因的。现在我们接受了佛法,佛法教什么?佛法教我们离苦得乐,它从更深一层去观察,帮助我们离究竟苦得究竟乐,它真能做到,而且有非常好的效果。佛法承传,中国历史上记载三千多年了,这三千多年成就的人不计其数,太多了!在中国大乘八个宗派,小乘两个宗派,小乘在中国传到唐朝晚年,中国这些祖师大德不用小乘了,用儒、用道代替小乘。行不行?行,我们在历史上看到,宋元明清这一千年,在家、出家确实出了不少的高僧大德。中国人不是由於傲慢舍弃的,是智慧的选择,大乘,中国传统文化比不上,小乘,我们传统文化有过之而无不及,为什么不用儒道代替小乘?古人真的这样做了,做出令人佩服的成绩。

  我们要怎样度过这个难关?要如何度过乱世?英国人汤恩比说得好,解决二十一世纪的问题,就是现在,这个世纪问题是指整个地球的,不是局部的,他说需要依靠中国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。我没有读到他全部的著作,他的著作非常丰富,我看到的是片片断断的一些翻译,我感觉到他说的话是真的,不是随便说的。他的这些话能帮助我们恢复对老祖宗的信心,对中国古圣先贤的敬仰。我们把老祖宗找回来,就能帮助我们度过眼前的苦难,前途呈现一片光明。所以,复兴传统文化比什么都重要。只有社会安定和谐,人民生活幸福,文化才能够继续发扬光大,佛法才能够兴旺。如果社会一直动乱下去,文化会毁灭,佛法也不能存在这个世间。我们要相信,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,他的法运一万二千年,正法一千年,像法一千年,末法一万年。正法、像法过去了,末法一万年,第一个一千年过去了,我们现在是第二个一千年的开端,四十一年。我们中国历史记载的,释迦牟尼佛灭度到今年,三千零四十一年。中国人非常重视历史,我们要相信古人,历史是经验,承传的是智慧,是理念,是方法,是经验。在这个世界上,只有中国人的历史是完整的,几千年不断,非常珍贵。

  下面这句「与世超异」。「《净影疏》曰:此德孤出,名世超异。又《会疏》曰:不常人所及」,古人用不常人所及,就是我们现在讲非常人所及,不是平常人能做得到的,所以说,「与世超异」,超越了。「又《合赞》曰:或约地上发心,则所谓世者,地前世间之义」。地前称世间,登地称圣人。下面念老跟我们说的,盖《合赞》的意思,「对於法藏菩萨」,当时他是什么地位,他做国王,闻法开悟了,舍弃王位出家修行,他是什么地位,真发菩提心了,「未敢遽断,故以疑惑之语出之」,用猜疑这种方式来说,不敢断定,所以才说或约。或约这两个字用现在的话说,就是如果是,就这个意思,这也是怀疑的语气,不敢断定。如果是地上发心,法藏菩萨的地位高了,地上菩萨是圣人,十信、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、十地,地前不能称大圣,称贤人,圣贤,登地是圣人,法身菩萨,地位很高,声闻缘觉、权教菩萨都不能跟他比。

  「与世超异中之世字,当指初地以前之一切,盖地前统名世间,登地以上才名出世间」。这个世间意思就深了。登地以前,这是讲的别教,天台大师所判的别教,声闻、缘觉住在十法界四圣法界里面声闻法界、缘觉法界。那些菩萨呢?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,这些人在哪里?在四圣法界菩萨法界,在这个里面,没有出十法界。初地以上出十法界了,出十法界才叫出世间。世间比我们想像的六道轮回要大,大很多,没有超越十法界都叫世间。六道轮回叫内凡,六道是一个界限,这里面叫内凡。六道以外的,就是十法界的四圣法界叫外凡,六道以外的凡夫,不是圣人。登地这就是圣人了,超越十法界,他们住诸佛如来实报庄严土,在实报土修行,这个地位就高了。所以注解里面说,世字当指初地以前的一切,盖地前统名世间,登地以上才叫出世间。

  「窃窥《合赞》之意,亦偏於法藏当时是地上发心,唯未率言之耳」。法藏菩萨初发心,他是什么地位,什么样的程度,经上也没有肯定的说,说法藏比丘何位发心,发心的时候什么地位,「注经家颇有异解」。后世读诵的这些高僧大德,有不同的看法。「净影云」,这是隋朝慧远大师,他说,「今寻发无上心,是地前世间行,下我发无上正觉之心,是地上出世间行」。净影大师他这样解释的,义寂、望西这些大德跟远公的说法相同。「盖谓此段之发心,位在地前」。第五品,下一品,下一品里面讲的发心,「第五品中之发心,乃是地上菩萨发心」,有这个说法。至於昙鸾法师、嘉祥法师、善导大师,他们与《甄解》的说法跟前面不一样。《甄解》,《甄解》包括善导大师,他们说法跟前面不一样。《甄解》里头说,「破净影曰:说有前后」,前就是这一段,后面就是第五品,「发心无有二,唯是一发心也」。这里头包括善导大师。我们知道善导大师是阿弥陀佛应化在中国所表法的,日本人非常相信,他们都承认善导大师是阿弥陀佛化身来的。日本的净土宗,第一代的祖师就是善导。日本这些大德也很了不起,他们在隋唐时代到中国来留学,亲近善导,亲近天台智者大师,人特别多。所以净土宗跟天台宗在日本非常兴旺,绝大多数的寺庙都是属於这两家的。

  我们看下面念老的话,「盖谓此段是释尊说法藏菩萨之发心,后段是法藏比丘自述所发心。又后说亦只是重述此发心。是以经中所说虽有先后之次,详略之别,而法藏所发唯是一心,并无有二也。《甄解》之见甚是」。这是念老肯定,《甄解》所说的是有道理的。《甄解》与善导大师,嘉祥、昙鸾大师,都是这样说法。下面又引了,「《甄解》复云:其龙树大士为初地(指所判法藏比丘发心之位)」,龙树是初地菩萨,「或为八地」,也有人称他是八地。「亦是从果向因」,不是从因向果,从果向因这很特殊,「大与诸师别也」,跟其他诸师看法不一样。「盖据《大论》」,《大论》是《大智度论》,「龙树大士判法藏菩萨发心,或位居初地,或居八地。皆是地上发心,故大不同於余师也。《甄解》之说实有所据」。《甄解》是根据《大智度论》龙树菩萨所说的,所以说他有根据。

  「《法华寿量品》曰:我」,我是释迦牟尼佛自称,「实成佛以来,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劫」。这是在法华会上,释迦牟尼佛说出真话来了。释迦牟尼佛是不是这一次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成佛的?他是来表演的,舞台表演,八相成道,成佛了。小乘认为是真的,大乘人心里很明白,世尊早就成佛了,不是现在才成佛的。《梵网经》里面世尊说,他这一次到世间上来,到这地球上来,表演八相成道成佛是第八千次。像这样的表演,表演了八千次,我们完全不知道。这就说是久远劫就成佛了,跟此地所说的,《法华经》上所说的,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劫就成佛了。阿弥陀佛在西方极乐世界是不是这一次在那边真正成佛?我们看错了,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也是表演的。因为他这一次成佛时间到现在十劫,释迦牟尼佛成佛灭度之后,包括他的法运一万二千年,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成佛到现在十劫,所以我们从这些地方就能体会到,阿弥陀佛肯定也是久远劫已经成佛了,在遍法界虚空界作此示现,也是无量无边,不止一个。极乐世界无量无边,阿弥陀佛千百亿化身,在经典里面都能找得出这些迹象。「经中复云释尊与弥陀」,《法华经》上说的,释迦牟尼佛跟阿弥陀佛的关系,世尊与弥陀,「於无量阿僧祇劫前」,这无量是真的无量无边,「同为大通智胜如来前之王子。故知阿弥陀如来成佛亦极久远,法藏比丘正是从果向因」。这就是古佛到这里来示现的,早就成佛了,释迦牟尼佛也是,无量阿僧祇劫之前就成佛了,都是从果向因。

  『信解明记,悉皆第一』。信是信受,《大乘义章》第二卷说,「於三宝等净心不疑名信」。三宝是佛法僧,那个等是依佛法僧、依三宝修成证果的这些高僧大德、菩萨声闻,能用清净心去感受,没有丝毫怀疑,这才叫信。《晋译华严经》第六卷,这在中国第一次翻译的,称为晋译,「信为道元功德母,……示现开发无上道」。佛为什么人示现?这个世间有相信的人,佛才示现。如果没有相信的人,他不示现。所以今天佛不示现在这个世间,为什么?佛要示现一定会引起人毁谤,说他妖言惑众,说他欺骗众生,说他迷信。真正有相信的人,善根福德深厚!《弥陀经》上讲,「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」,道理在此地。确确实实只有有大善根大福德的人,接触到三宝深信不疑。

  我们跟这些人比差很远。我接受佛法的时候,是跟方老师学哲学,把大乘佛法看作高等哲学,从这入门,对经里面所说的半信半疑,是从哲学这个角度去看佛法。算是不错了,但不是正知正见。老师到晚年接受皈依,那个时候他老人家七十九岁。一九七七年,我到香港来讲经,在香港听说老师正式皈依了,为他授皈依的是广钦老和尚。这老和尚我认识他,早年我在法华寺讲《地藏经》,记得他来听过两次。方老师接受皈依,大概半年就往生了,也很不容易。年轻的时候,我估计他也不过三十几岁,年轻的时候生病,在峨嵋山养病,看到佛经,他有智慧,很聪明,他能看得懂,产生浓厚的兴趣,一生没有离开过经本。我跟他学习的时候,他应该在五十多岁。所以这信字多难!我对於佛法能生信心,是受到朱镜宙老居士、忏云法师、章嘉大师,受他们的教导,但是对净土的信心,是在讲《华严经》那段时间里才真正相信,真正接受。我学佛大概三十年,讲经也有二十多年才相信,所以经上讲难信之法,我体会得很深,是真的不是假的。

  「解者,了解,开解,解了」,有这些意思。「《华严经》以信解行证为纲要」。一部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讲什么?就讲这四个字。清凉大师判《华严》全经为四分,就用这四个字,信解行证。「盖因真实信解,方能生起真实行证」。这四个字最重要的信。没有真信就不能真解,为什么?你有怀疑,虽然你讲经,会把经讲偏了,会把经讲错了,那就是你有疑惑。方老师在早年,我跟他学习的时候,他讲这些大乘经用哲学来解释,是很高明,但不是如来真实义。又二十年,方老师是真干,一天不离开经本,终於搞清楚搞明白了,这信心才生起来。虽然晚,用那么长的时间,信心一生起来,非常可贵。如果遇到净土法门,广钦老和尚学禅的,但是一生劝人念佛,因为我在香港讲经,那一段时间没有在台湾,我不知道方老师临终是不是念佛求生净土,如果是念佛求生净土,他决定能得生。这是什么?这是他的信心提升到这个阶层,能信能解能行能证。他最欣赏的是《华严经》,当时给我介绍的《华严疏钞》,清凉大师的,李长者的《合论》,要我去读这两种注解。以后我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讲《华严经》,我所用的参考资料就是《疏钞》跟《合论》。所以真信真解才有真行真证。

  下面「又明记者,记忆分明也。於所闻法,记忆不忘,了了分明,故云明记」。记得很清楚。人的记性,记忆,年轻的时候好,年老的时候衰退了,记忆力衰退了。我们看到有不少人临命终时病苦,记忆丧失了,自己的儿女都不认识了,来看他,他还问他,你是谁?你叫什么名字?还问,这是说明记忆会丧失。怎样保持记忆?清净心管用,平等心管用。我们这个经题上特别提醒我们,人生在世要用清净心,不要被世间法染污,也不要被佛法染污。《金刚经》上说得好,「法尚应舍,何况非法」,非法是世间法。世出世间法都要放下,为什么?它不是真的,真的就是自性。一切放下,自性就现前。我们自性不能现前,就是因为没放下,没有放下障碍。见思烦恼、尘沙烦恼、无明烦恼都是自性的障碍,这三样东西放下就明心见性。明心见性那就无所不知,像此地所讲的,「信解明记,悉皆第一」。悉皆第一也有两种解释,一种,「至高无上,人莫能超」,没有人能够超越他,这是一种解释;第二种解释,「所信所解所契」,契就是入,就是证得的境界,「悉契第一义谛。故云悉皆第一」。这第二个意思深,为什么?跟自性相应了,这叫契第一义谛。第一义谛就是真如自性,本性,六祖惠能大师称自性,「何期自性,能生万法」,这真正叫第一。

  我们再看下面这一科「行愿精进」,前面说信解,这个地方讲行愿。

  又有殊胜行愿。及念慧力。增上其心。坚固不动。修行精进。无能逾者。】

  『无能逾』,没有人能跟他相比。我们看念老的注解,又有殊胜的大行大愿,还有念慧力,『增上其心,坚固不动』。念,念念相续,五力里头的念力、慧力现前,所以坚固不动。「殊胜者,佛教术语」。殊,特殊;胜,超胜。「事之超凡绝俗,世间希有者曰殊胜」,这是这两个字的意思。「行愿者,乃身行与心愿相资」,资是互相增上。「《菩提心论》曰:求菩提者,发菩提心,修菩提心。发者,信愿也,修者,行也」。行是真干,我们现在讲落实,将我们所发的心行,所发的愿,落实在生活当中,落实在工作当中,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,这叫行。我们看到很多信解,很少看到行证,如果只有信解没有行证,佛法就变成世间法了。现在的佛教,在现前社会上有很多不同的形式,我们不能不知道。具足信解行证,这是释迦牟尼佛所传的。有信,没有解行,这是迷信;有信有解,没有行,变成世间的佛学,现在合在哲学里面,佛经哲学。他有信,他有解,研究,也讲经教学,甚至於著作等身,但是他没有修行,来生依然在六道轮回不能超越。这个我们不能不懂,学术的佛法,哲学的佛法,将来很可能还会演变成科学的佛法,都不能了生死,都不能出三界,这个我们一定要知道。

  所以只有释迦牟尼佛的法,具足信解行证,往生到极乐世界就是证果。讲到证字,净宗法门最殊胜,无比殊胜。因为八万四千法门,无量法门全靠自力,自己断烦恼证菩提。菩提就是菩萨的阶位,像《华严》所说的,十信、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、十地、等觉、妙觉,这是菩萨的阶位。为什么难?一定要断烦恼才能证得。烦恼慢慢的断,菩萨的阶位慢慢的向上提升,这叫通途法门。八万四千法门都是这样的,没有例外的。净土是例外的,它不靠自力,完全靠阿弥陀佛的本愿威神,通力,神通力,不靠自己,完全靠阿弥陀佛,靠定了。有没有效果?有不思议的效果。例子太多了,《净土圣贤录》里面所记载的,《往生传》里面所记载的,都值得我们效法。最难得的就是在我们面前,许许多多念佛往生的,你看他往生的瑞相,最殊胜的瑞相无过於自在往生。谁不求?在这一生当中没有病苦,没有老苦,没有死苦,真能做得到。在我们眼前,不算太远,去年海贤老和尚往生。我们没有亲眼看见,但是我们在光碟上看到了,这个过程都有人把它录像录下来,我们看到了。还有在这么长的时间里面,跟海贤老和尚住得很近,在一个小镇,一个乡村,常常跟老和尚接触,他们这些人回忆老和尚生平点点滴滴,现在也有人把它记下来。这个资料非常宝贵,为什么?给我们作证转,特别是信心不足,一知半解,对於这些人会起很大的作用。

  我们要不要离苦得乐?老和尚在世学佛九十二年,二十岁开始念佛的,一百一十二岁往生的,一句佛号念了九十二年。你看他的效果,效果就是离苦得乐。他一生无论在什么时候,无论在什么场所,你见到他,他都笑咪咪的,表现的是非常快乐。一生於人无争,於世无求,这两句话他是百分之百的做到了,真的无争无求。生活过得非常简单,非常自在,非常踏实。小时候生在农家,父亲是耕田的,家境清寒,兄弟姐妹五个人,父母带他们多么辛苦,所以没念过书,不认识字,但是对於农作的经验非常丰富,从小就在田里面长大的。所以出家之后,他也是以农耕为修行。因为寺庙贫穷,没有香火,生活没有来源,他年轻,懂得农耕,这方面知识非常丰富,而且又非常勤快,乡下土地多,开荒,他一生开了十四块荒地,总面积一百多亩。种粮食,种蔬菜,种水果,还种树,一生种树种得多,喜欢种树造林。小庙只住了五个人,生活需求不多,多余的粮食、蔬菜、水果,他没有拿去卖,完全救济贫苦。周边这几个县,哪个地方人没有粮食吃的送粮食,没有蔬菜的送蔬菜,布施,内财外财,天天修布施。一句佛号念到底,这句佛号具足众戒,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戒律,全在这一句佛号当中,持戒精严。三学六度,十大愿王,你细细去观察,每一条他都做到了,做得很彻底,做得很圆满,确确实实是念佛修净土的人最好的榜样。禀性温和善良,有爱心,能帮助一切众生,所以人都喜欢亲近他,在这个地方上,虽然没念过书,不认识字,大家都称他为善人。

  念佛的感应很多,最常听到的、见到的,阿弥陀佛,极乐世界,他很熟悉,为什么?见佛了。我们相信,《楞严经》上「大势至圆通章」里面说,「忆佛念佛」,忆是心里想佛,口里头念佛,「现前当来,必定见佛」。你真想佛,佛会现身给你看,甚至於极乐世界被你看到了。我们在传记里面看到慧远大师,我们净土宗的初祖,东晋时代的,远公大师一生四次见佛,见极乐世界,他相信。在那个年代,净土宗的经典就是一部《无量寿经》,其他的,《弥陀经》、《观无量寿佛经》都没有翻译出来。所以他老人家在庐山结社,志同道合一百二十三个人在一起念佛求生净土,个个成就,不可思议。他四次见佛,前面三次没告诉人,最后一次第四次,阿弥陀佛接引他往生,他才告诉大家,佛来接我往生,这是我第四次见到阿弥陀佛、极乐世界。别人问他,极乐世界什么样子?跟经典上所说一模一样。远公大师第一次见阿弥陀佛在什么时候,他没说,只是最后一次见到的时候告诉大家,这个境界我第四次看到。

  我们有理由相信,海贤老和尚念佛时间长,九十二年,九十二年一句佛号不中断。你要问他见佛多少次,说不清,我是最保守的估计,不会少过十次。我们也能够体会到他念佛的功夫。通常经上告诉我们,念佛人最浅的功夫,也就是说保证你往生,功夫成片。什么叫功夫成片?二六时中,我们今天讲二十四小时,心里面的佛号没有中断,除了阿弥陀佛之外,心里头什么都没有,统统放下了,只有阿弥陀佛,这叫功夫成片。念佛人念到这个功夫,就会见佛。大势至菩萨讲得没错,「现前当来,必定见佛」,现前是现在,当来是往生极乐世界。我们重视现在,现前见佛。这个时候见佛,佛会告诉你,你的寿命还有多久,到你临终的时候佛来接引你。等於说给你授记,极乐世界已经有你的名字了,到时候阿弥陀佛一定来。第二次见佛,也就是接近寿命终了,一般三个月、一个月,佛会来通知你,告诉你哪一天什么时间,这第二次。第三次就是接引你往生,跟你约定的时间佛真来了,带你到极乐世界去。所以,念佛人现前见佛至少是三次,第三次他来接引你往生。到达西方极乐世界,你天天见佛,你就不离开阿弥陀佛了,那叫当来。

  在功夫成片,有许多人见到阿弥陀佛,就向阿弥陀佛要求,带我往生,寿命不要了。阿弥陀佛很慈悲,一定答应你,带你走。我们相信海贤老和尚,他念佛三年,顶多五年,一定得到这个境界,这个人老实。老实、听话、真干,这就是他成就的条件。有这三个条件,没有一个不成就的。老实、听话、真干,所以他念佛五年,决定得功夫成片。他求不求往生?阿弥陀佛告诉他,你修得不错,在世间多住几年,给佛门弟子、给净宗学人做一个好榜样。佛给他的使命,不带他往生。在这个基础上,他继续再用个三五年的工夫,肯定得念佛三昧,就是事一心不乱,见思烦恼念掉了。如果要往生,生方便有余土,功夫成片是生凡圣同居土,这地位就高了。佛还是不带他去,还是叫他在世间表法。再过三五年,会提升到理一心不乱,理一心不乱就是禅宗大彻大悟明心见性,往生极乐世界生实报庄严土。阿弥陀佛还是不带他去。我相信他的寿命大概也就是七老八十,哪有一百一十二岁!那佛为什么还不带他去?他说过,好多次向老佛爷要求,老佛爷都不答应他,说他修得很好,留在这个世间给大家表法,做个好样子,所以他有使命的。佛给他一个终极的使命,就是表这个《若要佛法兴,唯有僧赞僧》这本书,应该是说,你看到这本书,我就来接引你。我们有理由相信,他一定做到了《楞严经》上所说的,「忆佛念佛,现前当来,必定见佛」,那就是说,他想阿弥陀佛,阿弥陀佛就在眼前,就给他现身。

  什么事情他都知道,开悟了,明心见性了,不是普通的开悟,这非常难得!佛知道,佛法在现在这个世间有灾难,俗话常说,「道高一尺,魔高一丈」,在今天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现在的人听骗不听劝,认假不认真,那有什么法子?我们遇到了。所以他表这个法,表这个法是说什么?肯定了夏莲居老居士会集的《无量寿经》是真经,不是假的,字字句句都是世尊所说的,原译本上的话,没有改动一个字,最忠实的会集本。第二个给我们作证,黄念祖老居士的集注是正确的,没有解释错,他所引用的八十三种经论、一百一十种祖师的注疏来注解这部大经,是正确的导向,没有错误。第三个表法,是我们这批人在这十几年当中,依这个本子修行没有错误。依这个本子修行,有不少人往生,这我们都亲眼看到的,让我们对这部经、会集本,对这部注解,对我们勤奋的修学,没有错误。所以表这个法第三天,老和尚就走了。走了的当天,他是晚上走的,白天还干了一天活,没偷懒,在菜园里面整地,浇水拔草,做了一天,晚上走了。给我们作证,为这三桩事情。那更重要的,在根本上的,他为我们示现,告诉我们,西方极乐世界真有,阿弥陀佛真有,四十八愿度众生是真的,不是虚假的。我们能够真信,真正发愿,老实念佛,求生净土,决定得生。一丝毫怀疑都没有,成就我们的信愿行,帮助我们真正往生极乐世界,亲近阿弥陀佛,这不可思议!

  所以在此地讲,「信愿行三资粮,此三者如鼎之三足,缺一不可」,往生的条件。资粮是什么?古人旅行没有现在这么方便,到处有旅馆、有饭店,古时候没有。出门怎么办?资,就是钱财,身上总要带一点,还要带粮食,带米,无论到哪个地方,自己煮饭,还要带一些酱菜,总要带些这些东西,你才能走路。现在方便,只要带钱,什么都具足了,在从前没这么方便。用这个来做比喻,我们从这里到极乐世界,资粮是什么?一句佛号,信愿行,真正相信有极乐世界,决定不是假的;愿,我愿生极乐世界,愿意亲近阿弥陀佛;行,是一心专念名号。阿弥陀佛这个名号,六个字、四个字都可以。平常我们念四个字,拜佛的时候我是念六个字,一拜正好念两句,我念得很慢,南、无、阿、弥、陀、佛,比这个还慢,因为配合动作,这一拜下去到两个手翻掌,佛字,阿弥陀佛,起来的时候,把这个掌翻过来是念南、无,起来,我是两句佛号一拜。平常念,那个念佛要慢,为什么?你能够反闻闻自性,就是我的佛号念出来不出声,默念,清清楚楚,自己听自己念佛的声音,不要听外面东西,这样容易摄心。

  我是一次拜一个小时,一个小时拜下来,心里头没有杂念,没有妄想。我用的是这个方法。平常念佛默念,在心里头,也是专心听心里头的,阿、弥、陀、佛,听得清楚。要不是专心去听,外面的干扰就进来了。就是专心,海贤老和尚说,「世间无难事,只怕心不专」。特别用在念佛上,心要专,心专听不到外面的,注意力统统注意在佛号上。印光大师还教我们计数,从一到十,从一到十,不要十一、十二,就是从一到十。要记不得,分作两半,一二三四五,六七八九十,用这个方法。再记不住,那就用三三四,一二三,四五六,七八九十,用这个方法。这是印光大师的十念法,很好用,能把妄想念掉,能把杂念念掉,让清净心、平等心慢慢恢复。不要著急,不要害怕,稳稳当当念下去就好。好,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学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