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mtbcollege logo
 
简体 正體
綱目模式
頻次搜索 
AND OR
 
02-041-0139 主講人 : 淨空老法師
             小字號    中字號    大字號

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  (第一三九集)  2014/11/30 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 档名:02-041-0139

  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:阿闍黎存念,我弟子妙音,始从今日,乃至命存,皈依佛陀,两足中尊;皈依达摩,离欲中尊;皈依僧伽,诸众中尊。阿闍黎存念,我弟子妙音,始从今日,乃至命存,皈依佛陀,两足中尊;皈依达摩,离欲中尊;皈依僧伽,诸众中尊。阿闍黎存念,我弟子妙音,始从今日,乃至命存,皈依佛陀,两足中尊;皈依达摩,离欲中尊;皈依僧伽,诸众中尊。

  请看《大经科注》第三百八十一页,第三行最后一句看起:

  「二、但《净影》又谓:明是证行,证法显了,故名为明。是说较深。」这是佛的十种称号第四个,「明行足」。念老为我们搜集了经论,来给我们说明这个尊号的功德。前面说过佛的十种通号,就是名号,十种通号,从如来、应供、等正觉、明行足、善逝、世间解,这些名号都是说明我们自性本有的德行,这十个号可以把自性功德圆满都包括了。

  自性的智慧德能没有边际的,真实是没有法子想像,没有法子能说得出来,能说也是略说,让我们有个概念。到什么时候全明白?大彻大悟就明白了。佛陀的教育是真实究竟圆满的教育,他教什么?就是教我们要回归自性。大乘经上常说,「心外无法」、「一切法从心想生」,只要你能够明心见性,你什么都知道,见性就明白了。为什么?一切法是自性变现的,这个是对佛法有研究的人都知道。佛法是无神论,这个一定要知道。因为所有宗教都要立一个造物主,宇宙从哪来的?神造的,在佛教里头没有。佛教说宇宙从哪来的?是自性变的。自性在哪里?自性无处不在,无时不在。自性是什么?自性是自己的真心,不是别人。

  所以宇宙从哪来?自己造的,每个人自己造的。怎么造的?念头造的,你有念你就在造作。这个念纯净纯正,那就是自性的本来面目。如果有起心动念,自性就迷了,迷得很浅,不严重,所以它现出的境界就是极乐世界。极乐世界不是从外头来的,是我们纯正纯净的念头变现的,大乘经上说得很清楚;如果从起心动念再生起分别,这就迷得比较重了,这个境界是阿罗汉的境界,他有分别;如果再有执著,妄想分别执著统统都有,那就是六道轮回的境界。六道里面的众生统统有起心动念,有分别、有执著,这种起心动念、分别执著叫妄心,它不是真心。

  真心,六祖惠能大师说得最简单,也很明白。他讲了五句话,第一个,「何期自性,本自清净」,所以真心是清净的,真心没有染污。被染污的是妄心,这个一定要晓得,那不是真心。第二个,第二句他说「本不生灭」,真心没有生灭的现象,永远没有生灭。它在不在?在。在哪里?就在现前,我们肉眼看不到,我们耳朵听不到,我们的念头也想不到,六根对它都不起作用。它在我们现前,它无处不在,它无时不在,它没有时间空间的维次。我们就知道了,科学家讲空间维次从哪来的?从妄想分别执著里头变现出来的。没有妄想分别执著,空间维次就没有了。这个道理我们要能够慢慢体会到,这是很深的问题。佛教修学它最终极的目的,教我们明心见性,也就是回归自性。我们从自性生出来的,最后还回归自性,回归自性就叫做成佛。但是要知道自性是本有的,所以大乘经里常说,「一切众生本来是佛」,个个都是,只是他迷了,他不认识。虽然他不认识,他并没有失掉,他自性在,只是迷而不觉,他不用真心,他用妄心。

  学佛,佛家讲修行,行是行为,行为很多,无量无边,不出三大类。第一个是念头,念头是心的行为,妄心,不是真心是妄心,思想是属於心的行为;言语是属於口的行为;动作是属於身的行为。行为再多不出这三大类,叫身语意,这三大类全都包括了。行为错误,不正,把它修正过来叫做修行,所以修行是修正错误的行为。错跟对的标准是什么?标准是自性,自性的性德,绝对的标准,自性清净,自性没有起心动念。我们如果是在生活当中,眼见色看得清楚,耳闻声听得清楚,没有起心动念,这就是佛。所以佛在哪里?佛就在现前。你能真正做到,见色闻声、嗅香尝味,六根在六尘上起作用真能做到不起心、不动念,这叫如来;起心动念,没有分别执著,这叫菩萨;起心动念,有分别,没有执著,这个人叫阿罗汉;如果三个都有,起心动念、分别、执著全有,那就是六道众生。

  由此可知,佛家讲修行证果,与研究教理有没有关系?没有关系。不认识字,不懂教理的,能不能成佛?能。只要他六根在六尘境界上不起心动念,他就成佛了。於是我们就明白了,去年往生的,南阳来佛寺的这个老和尚,海贤老和尚,他不认识字,他没有念过书,他达到什么境界?我看他的光碟、看他的《永思集》,我判断他,他成佛了,他到最高的境界了。他用什么方法?一句阿弥陀佛。诸位要知道,这一句阿弥陀佛不可思议。这一句佛号,师父教给他的,教他就念这句佛号,一直念下去。他念了九十二年,二十岁出家,念了九十二年,他一百一十二岁往生的。你看往生多自在!给我们表演。世间人免不了生老病死,他生有苦,我们都有生苦,生苦忘掉了,但是老有苦、病有苦、死有苦。老和尚往生极乐世界,没有老苦,一百一十二岁不要人照顾,自己照顾自己,身体健康,头脑灵敏,一点不迷惑。没有生病,没有病苦,走的时候,真就走了,没有死苦,这个难得,这不是骗人的。

  这个小庙三个人,达到这个境界。头一个往生的他妈妈,他妈妈八十六岁那一年,一定要回老家。老和尚劝,劝了好多次,不行,非回家不可,那只好顺著她的意思,陪她回老家去。到老家干什么?把女儿叫来、侄女儿叫来,这是亲生的骨肉统统叫来,然后就把她请来。来了之后,老太太亲自下厨房包饺子,包完饺子,一家团圆,欢欢喜喜。吃完之后,她在椅子上一坐,腿一盘,告诉她家人,我走了,这一句话她真走了。才晓得她这个自在往生是给她女儿、给她侄女看的,你亲眼看到你才相信,你不是亲眼看到就不相信,那么样自在。也没有念过书,也都不认识字,一生没有读过一部经,没有听过一次讲,就是一句佛号,念到功夫成片、念到事一心不乱、念到理一心不乱。

  我估计他三个人统统是理一心,理一心的境界就是禅宗的大彻大悟、明心见性,到这个境界,所以他来去自如,想多住几年不妨碍,不想住就走了。说走就走,没有一切障碍、没有一切苦痛,表演给我们看,为我们作证转。念佛九十二年,一句佛号念到底,一切时、一切处佛号在心里头没有断掉。心里面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,真是清净心、平等心,念念是佛号,念念是觉悟。

  阿弥陀佛是梵语音译的,什么意思?阿翻作无,弥陀翻作量,佛翻作觉,就是无量觉。无量智慧,世出世间一切法统统明了,叫无量觉。为什么能明了?因为自性本有的。智慧不在外头,外面没有智慧,外面学来的是知识,从内里面往外显现出来的是智慧。所以智慧从定功流出来的,定愈深智慧就愈大。小智慧是从清净心流出来的,我们这经题好,「清净平等觉」,清净心是阿罗汉证得的;平等心是菩萨证得的;觉就是大彻大悟、明心见性,是佛证得的。佛、菩萨、阿罗汉是佛陀教育三个学位的名称,这个一定要知道。佛是最高的学位,好比现在学校的博士,菩萨是硕士,阿罗汉是学士,是三个学位名称,人人都拿得到,没有一个人拿不到的,所以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。

  佛陀教育终极的目标是成佛,成佛是无所不知,无所不能,你才有能力教化众生。众生遍满法界虚空界,我们人道能接触的是非常小的一个范围,我们见不到的、听不到的、接触不到的不知道有多大,无量无边。你成阿罗汉、成菩萨就知道了,到成佛能普度众生,学佛是干这个的。

  佛陀教育,因为佛陀他确实是教育,他不是宗教,他不是迷信。我的老师桐城方东美先生,我跟他学哲学,方老师是咱们桐城派方苞的第十六代,我们的关系是小同乡。我跟他学哲学,他给我讲一部《哲学概论》,最后一个单元给我讲的是「佛经哲学」。我那一年二十六岁,我感到非常惊讶,我说佛教是宗教、是迷信,它哪里会有哲学?老师告诉我,你年轻,你不了解。他说,「释迦牟尼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,佛经哲学是全世界哲学的最高峰,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」。在这个单元讲完,我完全接受了。

  佛经哲学要怎么个学法?他老人家告诉我,两百年前中国的寺院庵堂,就是佛教的道场,出家人个个都是有大学问,他们什么都通达、什么都明了,真正叫善知识,好老师。他说现在不行了,这两百年到今天,他们不学经教,不研究这些东西了,慢慢变质,变成为死人服务。所以它不是宗教变成宗教了,你也不能说它不是宗教,为鬼神服务,不是为人服务,是为鬼神服务去了,错了。我们要真正研究学问,大学问,在哪里?在经典。老师告诉我,意思也就是教我这些东西不要去问出家人,他不知道,他真不知道,他把佛教全搞错了,我们要理解,为什么?没人教了。

  我们上一代,我们当学生的时候,上一代还有几个好老师。真正有修有证的是真正好老师,我们所看到的,是有修没有证果,也算不错了,他读经,他研究经教。可是现在有许许多多,根本就不知道经教,完全学一些仪规、仪式,经教只会念,什么意思不懂,这不行。但是我们这种年龄还遇到几个,夏莲居老居士,会集经的人;黄念祖老居士,我们晚年碰到了,他讲《无量寿经》,在国内,在国外我也讲《无量寿经》,我们两个人同样用一个本子,在全世界就两个人,再找不到第三个,所以我们一见如故,无量欢喜。

  我们往后能不能成佛?能,这个决定肯定。为什么?学佛法不要老师可以。刚才讲了,只要你放下,真正放下了,自自然然就通了,这个妙极了!就是要你放下。你看《华严经》上,讲菩萨的阶位,就好像我们在学校念书,小学,一年级、二年级到六年级,中学,初中、高中也是六年级,六个级别,大学有四年级,研究所再上去。佛法从最初第一个阶级,到最高的五十一个,那就五十一年级,它分成十信,从一到十,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、十地,五十个,上面有等觉,等觉再上面,再上面成佛了,叫妙觉,一共五十二个位次。这就是一年级、二年级,到五十二年级,从哪里分的?定功,定功的深浅不一样。十信定功浅,虽然浅,也了不起,为什么?这里头包括阿罗汉、辟支佛,还要包括别教回向菩萨,比我们高明太多了。

  所以学佛为的是什么?方老师告诉我,「人生最高的享受」,这句话很让人动心,我被他这句话引过来的。是人生最高的享受难,是不是真的?真的,我做证明,我从二十六岁接触之后,这六十三年过的日子,人生最高的享受。享受什么?清净、平等、觉悟。这个享受不是有身分、有地位、有财富,不是,与这个毫不相关,心地清净,一尘不染,多自在、多快乐!妄念没有了,杂念没有了,我们还没有断干净,跟一般人比,我们没有了,我们还有习气,见思烦恼的习气。可是习气起现行,我们决定控制得住,就是不会把它放在心上,不会发作出来,喜怒哀乐。儒家讲中庸之道,决定不会过分,恰到好处,他就能收敛,不像一般人,他不能收敛。这是人生真正的享受,对於一切事理看得清楚、看得明白。

  我们有愿心想帮忙,如佛愿一样,佛为什么出现在世间?来教化众生只有一个目标,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。佛菩萨出现在世间就为这桩事情,海贤老和尚给我们表法,就表这个。你细细去观察,这老和尚一生,一百一十二年,细心去观察,你看上三十遍、五十遍,你就会有悟处,看出门道出来了。智慧从哪里来的?清净心生的,平等心生大智慧,大彻大悟是圆满智慧。智慧是自性本有的,不是从外来。智慧是从定生的,为什么?自性本定,惠能大师说,「何期自性,本无动摇」。所以佛法修学重视禅定,八万四千法门、无量法门修什么?都是修禅定,定才开慧。初学的人从戒律,守规矩开始。学戒,学戒的目的是得定,得定的目的是开智慧,所以开智慧才是真正的目的。佛陀是教育,不能搞错。

  我们再回头看看,中国人讲的宗教,中国宗教两个字怎么讲法?佛教完全符合。宗的意思有三个,主要的,第一个,第二个重要的,第三个尊崇的,尊重、崇尚,有这个意思;教也有三个意思,教育、教学、教化。宗教这两个字连起来,人类主要的教育、重要的教学、尊崇的教化。要用这个意思来对佛教,完全符合。所以我们回过头来再去看其他宗教,我觉得其他宗教没有佛教这么圆满。佛教用中国宗教来说,那百分之百的,而其他的没有百分之百,大概有百分之五十,百分之二、三十有。佛教讲得圆满,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。我们来学什么?是学求自性的智慧,是求把真心显示出来,妄心放下。真心显露,这就是佛,这就是菩萨。真心里面有智慧没有烦恼,有清净没有染污,这能不学吗?能解决一切问题,连生死问题都能解决。

  像来佛寺三个,海庆法师;海贤的妈妈,代表在家居士;海贤自己,一百一十二岁,这三个人,生老病死四种苦,他只有生苦,他没有老苦、他没有病苦、他没有死苦;他没有求不得苦,为什么?他一切放下了,生活非常简单,没有求不得;没有怨憎会,人家欺负他、侮辱他、毁谤他、打他,他都能忍受,骂不还口,笑咪咪的,打不还手,得大自在,心里面清凉自在。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的真相了如指掌,他自己说的,他没有不知道的,他说我什么都知道,什么都知道就是大彻大悟。只是师父交代他,师父了不起,师父要不是这个境界,说不出这个话来。师父教他念这一句阿弥陀佛,一直念下去,明白了,那个明白了就是开悟了,开悟之后怎么样?不能说,不能指手画脚。他记在心里,纵然开悟了他也不说。

  释迦牟尼佛开悟了说,说出这么多的经论,这些经论从哪来的?谁教他的?这是给我们的信心,做出模范给我们看,真实智慧里头自然流露出来的。释迦牟尼佛十九岁,舍弃王位继承权,舍弃宫廷豪华的生活,这叫放下烦恼障。他给我们做一个表演,代表是知识分子,知识分子喜欢学习,广学多闻,所以在当时,印度是世界上宗教之国、哲学之国,哲学家太多了,他一个一个都亲近了。学了十二年,放弃了,为什么放弃?不能解决生老病死的问题。放弃了,到树下去入定(毕钵罗树),在树下入定的时候开悟了,这棵树以后我们称它为菩提树。

  一开悟之后,他三十岁开悟,开悟之后马上就教学,在鹿野苑度五比丘,讲《阿含经》。他七十九岁过世,讲经教学整整四十九年,所以经上说,讲经三百余会,说法四十九年,就是讲这桩事情。老人家一生没有建过道场,道场在哪里?道场在树下。过的生活,日中一食,树下一宿,像游牧民族一样。人还不少,一千多人,加上在家居士,大概有二、三千人,这么大个团体,每天都是在教学、都是在学习、都是在研究讨论,讨论的结果完全落实在生活,其乐无穷。这是释迦牟尼佛。这些建筑那是以后的事情,后人搞的,佛陀在世没有。他学生当中有十六个大国王,佛陀那个时代,大概在中国周朝时代,跟周朝差不多,印度也是没有统一,部落,部落的酋长就是国王。

  中国大江南北八百诸侯,在历史上记载的八百多个国家,大家尊周为天子,为什么?周的政治办得最好。周国家有多大?方圆一百里。商汤方圆七十里,周比它大一点,一百里,能够让那么多的诸侯对他尊敬,都听他的话,所以那不是政治统一,那是文化统一,伦理道德统一,都遵守周天子。到战国大家不听了,周朝后代也没有像文、武、周公那么大的德行。英国汤恩比对这段历史很熟悉,他说我们二战之后,地球上这些国家就跟春秋战国一样,二战之前,地球上主权国家还不到一百个,二战之后,居然有一百四十多个,他说这不是好现象。为什么?主权国家太多,很容易引发战争,为了自己的利益。现在战争,就怕到最后变成核武战争,所以他天天在想著,如何能像秦朝那个统一,那真正是行政上就统一了。中国,从统一到今天还是大一统,这个是汤恩比非常佩服的,在整个历史的长河里头,维持统一局面达到两千多年,只有中国,秦统一之后到今天还是统一。欧洲罗马虽然统治一千年,亡国之后再不能统一了。所以他说,能统一全世界的是谁?中国人,中国人有统一的智慧、有统一的理念、有统一的方法、有统一的效果、有统一的经验。说得好!他又说了,今日之世界统一成一个国家,不是靠武力,用武力的话会毁灭,是什么?文化。他把全世界的文化分成十几类,非常赞叹中国文化,在所有文化里最优秀。是什么原因?他赞大乘,大乘跟中国文化出发点是一个,都是从自性做出发点。自性是人性,所以人是教得好的,坏人、恶人都能教好。

  我们过去在汤池做实验,三、四个月就把这个小镇人教好了,良心唤出来了,不好意思做坏事了。汤池时间虽然不短,证明两桩事情,第一个证明,人性本善,一点没错,人性本善在佛法里讲,一切众生本来是佛,证明这一点;第二个证明,人是很好教的。要怎么教法?老师要真做到。老师自己没有做到教别人,那是骗人,那收不到效果。我们在汤池教什么?就教三样东西,《弟子规》、《感应篇》、《十善业道》。我们把这三种东西统统融合起来,体现在《弟子规》里头,表面上看到这是一部《弟子规》,实际上《弟子规》里头有《十善业道》、有《太上感应篇》。《太上感应篇》是道家的,《十善业道》是佛法的,儒释道三个东西揉合在一起,教成功了。三个月人的良心发现,不好意思做坏事情,社会上犯罪率大幅度的降低,离婚就很少了,它真能解决问题。如果我们错误了,把它当作是封建的东西,应该说淘汰了,那就太可惜了。中国这一套东西,一定要知道那是智慧,不是知识。知识是可以淘汰的,智慧不是的,智慧永恒不变。

  中国传统是智慧,你们很冷静去想想,五伦过了时候吗?五伦是关系,人跟人的关系,父子关系、夫妇关系、君臣关系,君臣,今天领导跟被领导的关系,兄弟关系、朋友关系,这个能不要吗?如果统统不讲就不要了,社会就乱了,那就是君不君、臣不臣、父不父、子不子,社会就乱了。用什么来收拾?没有办法,多少人天天在想,想不出方法来。中国老祖宗东西现成的摆在那里,它真能解决问题。五伦是关系,这个关系不是哪个人发明的,不是哪个人创造的,是自然的,可以说这是大自然的规则,所以称为道。

  五常是德,五常是什么?人能够顺著这关系,尽自己的义务,这就是德,只有五个字,仁义礼智信。仁者,首先教我们要爱人,我们爱自己,用爱自己的心去爱别人。不但爱人,还要爱动物,还要爱植物,还要爱山河大地,把爱心展现出来,这是中国人,这是真正的人,人应该是这样的,绝不能够破坏大自然。现在人不爱大自然,人也不爱人。人不断的在学习,从小就学习,中国教育我不知道,我在外国住了多年,外国人教小孩,幼稚园一年级就教竞争。

  九一一事件之后没多久,那个时候我住在澳洲,昆士兰大学校长找我,跟他们和平学院的教授们举行一个座谈会,邀我参加。我去了,他们问我,怎样解决冲突?我就告诉他,我说解决冲突像什么?像大夫治病,特别是中国中医,先要把病源找到,对症下药,才能收到效果。那你们今天只看到冲突,没有看到冲突根源在哪里。他们问我,你以为根源在哪里?我说根源在家庭。这他们没想到的。家庭冲突?是,今天离婚率多少,这不就是夫妻冲突吗?夫妻冲突引发的是父子冲突、兄弟冲突。他在家里面从小就和人冲突了,他到社会上,他怎么能跟人不冲突?哪有这个道理!竞争提升是斗争,斗争提升就是战争。今天战争是核武生化,是没有输赢的,那是人类愚痴到极处,自己毁灭自己,集体自杀,不就是这样吗?

  我说更深的冲突,比家庭还要深。他们感到很惊讶,还有更深的?我说有,是本身的冲突。在中国人讲,本性跟习性的冲突,本性是善的,习性不善。这个他们很不好懂,这个翻译不好翻,我就举个例子,利害当前,这个利是我要还是给别人?大家都说我要。我说马上冲突起来了,你们这十几位教授,个个都要这个利,利益就在此地,你们不互相打架了吗?怎样才不冲突?想别人,利在此地,把这利送给别人,就不冲突了。能送呢?愈送愈多,这妙极了。财富从哪来的?财布施得来的。聪明智慧哪来的?法布施得来的,布施就是送给别人。健康长寿从哪里得来的?无畏布施得来的。佛教给我们,你用这三种布施,你所得到的是财富、智慧、长寿。我初学佛的时候,章嘉大师教给我,我行了六十三年了,真的,一点不假,这三桩事情果报都现前。我在出家时候一无所有,到现在也是一无所有,但是怎么?样样不缺,真的得大自在。

  老师教我学释迦牟尼佛,释迦牟尼佛没道场,好!有道场操心,有道场有群众,你要管人、要管事、要管钱。我什么都没有,不管人、不管事、不管钱,你说多快乐。老佛爷聪明,他这个样子我看懂了,这才叫大自在!我比他还自在,为什么?他每天讲经教学,围绕著有上千人听;我现在讲经常常没有人听,我就对著电视机。而电视机传播全世界,哪里都能收听得到。你说这个多自在,不需要跟听众见面,也不需要认识,也许他认识我,我不认识他。这就叫人生最高的享受,享受是没事,无事,无事才是享受,有事可忙了。谁做得到?每个人都做得到,一点都不假。我感谢老师,我天天念著老师,没有老师,哪有今天这么自在!

  我的寿命说实在话也没这么长。我家三代都短命,我的祖父四十五岁过世的,我的一个伯父,我伯父大概大我父亲十岁,也是四十五走的,我父亲也是四十五走的。别人小时候给我算命,过不了四十五岁,我相信。我四十五岁那年生了一场病,一个月就好了。好了以后,第二次生病七十九岁,那个时候我正在北京,住在旅馆里,在旅馆住了四天,病就好了。我有感觉,寿命该到了,我延寿那么长了。结果病好了,好了我回到香港,住了两个星期养养身体,就恢复讲经。一生没进过医院,感冒有的时候有,小病,大病没有,总而言之,都不妨碍我讲经教学。对佛的话要相信,佛法入门最难的是信,是信心。真正有信心,真正听话,真正真干,利益太多了,好处太多了!

  现在中国、外国,研究量子力学的人很多,这个东西确实能够揭穿宇宙的奥秘,过去认为不可能解决的问题,现在都有可能。但是他们所发现的,都没有超越佛法,也就是释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就讲清楚、就讲明白了。他们的报告提出来之后,跟佛经一核对,一点没错,他们感到非常惊讶。你要真正懂得就不会感到惊讶,他发现的事实真相,佛给我们讲的都是宇宙人生的真相。而且佛不用科学仪器、不用数学,完全用禅定,用戒定慧,用戒定慧所看到的真相,跟今天量子力学家发现的完全相同。所以老师当年告诉我,佛法是高等哲学,现在我这六十年来肯定了,佛教是高等科学。我有一个想法,二十年之后佛教不属於宗教,它属於科学、属於哲学,都是哲学、科学里面高等级的。

  所以明前面讲过了,通常讲明,三明,宿命、天眼、漏尽。这三种,宿命是你知道过去世,知道自己的过去世,阿罗汉能知道自己过去五百世;那你要是成了菩萨,过去无量劫都知道,知道自己也知道别人,别人生生世世干些什么全晓得,所以你跟他说法契机,一说他就相信。天眼,观察没障碍,能够看到不同维次空间。这个东西科学家晓得了,还没做到。佛法做到了,证得初果,也就是说佛法这个学校里,小学一年级,你的天眼、天耳就比一般人强。一般人隔著这个墙壁看不见,你能看得见,跟再远距离的人通信息,天耳通了,不需要用手机。天眼通了,不需要用屏幕,直接就能看到,至少在这个地球上没有问题。这是什么?初果。二果,大概在太阳系没有问题。三果,可能在这个银河系里头没有问题,都能观察到,所以它真有作用。

  这就是我们一般讲的神通,神通是本能,佛法说本能,人人都有。我们的智慧本能跟释迦牟尼佛、跟阿弥陀佛没有两样,只是他们没障碍,统统显示出来了。我们有障碍,障碍就是烦恼、杂念、贪瞋痴慢、妄想分别执著,障碍,这个东西统统放下就通了。於是我们就晓得,海贤老和尚用的方法,这是大乘佛法里最妙的方法、最高明的方法,就是一句阿弥陀佛。心里面除一句阿弥陀佛,什么都没有,道心真正清净、真正平等,什么都通了。照见,不问你不知道,问你什么都知道,随问随答,没有思考的。我想想怎么答覆你,没有,想想那属於知识,智慧里头没有想想的,照见。

  今天这一段《净影》,《净影疏》里头引用经文,「又谓:明是证行」,明是明了。如果你没有证得,你怎么能明了?所以它有证法显了这个意思,所以叫做明。佛法是科学,为什么?佛法讲证,拿证据来,没有证据不算数,你没有证得。佛法讲四个阶层,第一个相信,第二个理解,第三个你把它落实,第四个证明了,没有证得不算是真的,证得才是真的。海贤老和尚这一句佛号,我们问他,他有没有见到阿弥陀佛?有没有见到极乐世界?如果没有见到他是假的,不能算数。他真的见到了,这是感应。在什么时候?念佛念到功夫成片,阿弥陀佛就会给你送信息来,让你信心、愿心增长,你不会退心。告诉你消息,等於说是在极乐世界已经报名、已经注册了,等到我们这个世间寿命到了的时候,佛一定来接引你。

  一个念佛人,往生到极乐世界,像《楞严经》上所说的,「现前当来,必定见佛」,见多少次?至少三次,现前见佛。当来是到极乐世界,那不用说了。我们讲现前,功夫成片的时候,佛来送消息给你,这第一次;第二次的时候,是你寿命快到了,一般人都在命终前一个月到三个月,他送信息给你,让你还有这一段时间料理后事;第三次是他来接引你带你走,至少三次见佛,你一点都不怀疑。海贤老和尚,他功夫成片在什么时候?我估计他大概在二十五岁左右。他二十岁开始念佛,一般三年到五年,一定到这个地位,那佛就告诉他了,他年轻而且修得很好。再加上三、五年的功夫,三十岁前后,我估计他得事一心不乱,事一心不乱相当於阿罗汉,生方便有余土。他还没走,老和尚,这是老佛爷阿弥陀佛嘱咐他,在人间多住几年,做一个好榜样给学佛人看,尤其是给念佛人看,嘱咐他住世,什么时候走听阿弥陀佛安排,这一住住到一百一十二岁。

  最后遇到这本书,《若要佛法兴,唯有僧赞僧》,这部书出现了。他看到了非常欢喜,像是盼望很久的宝贝,这一下得到了,无比欢喜,赶快穿袍搭衣,拿著这书照相。原来是什么?这是最后一个表法。这个表法之后,你看,三天,阿弥陀佛带他走了,欢欢喜喜。他对於什么时候走清清楚楚,就是什么时候佛来接他,一点都不怀疑。他走的时候是晚上走的,应该说是清晨,夜晚十二点以后,十二点以后是第二天的清晨,他是这个时间走的。走的这一天,白天他还工作了一天,他给我们示现的是农夫,种田的,没有念过书,不认识字,是个农民。一百一十二岁还在农田里干活,整地、拔草、浇水,干了一天。到黄昏的时候,人家还跟他讲,天快黑了,可以收工了。他跟人说,快干完了,干完了我就不干了,那天晚上走了。这就是显示赵州老和尚所说的,「一日不作,一日不食」,表演给大家看,可以不干了,不干还是很认真的干一天,真正是所谓「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」。

  走的是晚上走的,那天晚上也特别,但是没有人警觉到。老和尚晚上拜佛、绕佛、念佛,通常都是不打法器的,不动法器的,只烧香。这天晚上他敲引磬,拜佛、绕佛、念佛都敲引磬,庙里面几个住众都睡觉了,他还在拜。等到他们睡醒起来,再看老和尚,老和尚走了。这给我们做证明,证明阿弥陀佛真有,极乐世界真有,四十八愿是真的不是假的。真正想求往生,一句佛号就够了,佛法不碍世间法,在世间无论做什么工作都不妨碍,心里头念阿弥陀佛就行了。有工作的时候,全心全力去做工作,把佛号放下,工作完了之后佛号提起来,真念佛人,真能往生。心地清净,一尘不染,所以他有智慧,他看东西比别人看得清楚,道理在此地,他没有染污。古人所谓「旁观者清,当局者迷」,当局什么?他有思,他有想。旁观的人没有,没有利害得失,所以看得清楚。学佛,佛教给我们,永远做一个局外人,你就清楚,时时刻刻保持清净平等觉。

  《净影疏》的解释意思比较深,我们再往下看。「盖《华严》一经唯是信解行证。若於行法显了明证,如是方为明也。」这一句是黄念祖老居士他给我们解释的,他来解释,还是用《华严经》来解释《净影疏》。《华严经》上全经讲的四个字,也就是全部经文分为四大科,讲信、讲解、讲行、讲证,所以它是圆满法轮,没有到证果不圆满。证的什么果?证的是法身菩萨,生实报庄严土。这个证,要不起心不动念才能证得,起心动念不行。我们的修行,六根在外面六尘境界上,起心动念当然有,那个太高了,我们做不到。分别执著要愈淡薄愈好,一年比一年淡薄,到最后一个月比一个月淡薄,那你就决定得生净土。要放下,知道这个世间一切所有都是虚幻的,不是真的,《金刚经》上所说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,可别当真,才能看出真相。如果我们有分别、有执著,有名利夹杂在里头,那就是造业。善的业三善道果报,不善的业三恶道果报,很可怕,这个要提高警觉。

  菩萨念念为一切众生,没有一个念头为自己,这什么?这不造业,这叫净业,自己完全放下了,绝对没有名闻利养的想法。在这个世间如何帮助众生离苦得乐?苦,究竟苦是六道轮回,所以帮助众生脱离六道轮回,这叫离究竟苦;帮助众生往生到极乐世界,那叫得究竟乐。这个功德跟诸佛如来是平等的,没有比这功德更大的。帮助一个人功德就不得了,要帮助几十个人、几百个人、几千几万人,那个功德跟佛就平等。所以有机会要做。

  今天盖寺庙,花那么多钱埋在土地上,不值得。应该干什么?建电视台。建一个电视台,请法师天天来讲经说法,全世界都听到。这个功德,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跟你相比,不但人间不能相比,天上的天王也比不上你。好!我们要看得很清楚、很明白,我们今天要帮助这个世界,就跟汤恩比所说的,汤恩比说的话我们很感动,他说的真话。如何能够防止这个世界第三次世界大战,怎么防止法?那就是真正从教育下手。我在国外,认识国家的领导人不少,但是没有深交。关系比较深的是陆克文先生,他澳洲总理一届没做满就下去了,他辞职就不干了,我们倒是很谈得来的。

  建一个电视台,每个宗教有二、三个频道,全天二十四小时不断的去传播。这个里头,各个宗教经典都有人在讲解,都有人在指导修行,这个多好。所以办一所宗教大学,培养各个宗教的传教师,就用电视台对全世界来播讲。宗教教育内容主要讲什么?对於普世教育不外乎三种,伦理、道德、因果,不外乎这三种。提升到上一层,那就是科学跟哲学。有些宗教属於神学,在佛教是哲学跟科学。所以佛教,我的老师教我的时候,就不承认它是宗教。

  但是现在佛教,在社会上至少有六种不同的形式。第一种,释迦牟尼佛的教育,看不见了,我们这么多年走这个路子。第二种,变成宗教了,经忏佛事、法会,搞这个了,这是宗教。第三种,学术,在大学里面开课。我在早年还教了四年,文化大学教了四年,变成学术,学术的佛法。以后又出现到,还有企业的,像连锁店一样,在世界上到处都有它的分店,但是没有讲经教学,都是带著信徒忏悔、拜拜,搞这些事情。另外一种,还有旅游的佛教,专门做观光旅游的。我都不反对。末后一个,邪教,那是错误的,打著佛教的招牌不干好事,满足他个人的企图。这个现在虽然得一点好处,未来的果报很可怕,必定是三途。所以六种不同的形式都叫佛教,我们要把它搞清楚、搞明白,我们学什么。

  当年我的老师章嘉大师告诉我,你首先得认识释迦牟尼佛,不要把路走错了,这个非常重要。我学佛六十三年,讲经教学五十六年,也就是我学了七年出家,出家就教学,教佛学院,在台湾各地方讲经。由台湾走到国外,第一站是香港。

  念老为我们举《华严经》,《华严经》总的来说,就是讲四桩事情,信、解、行、证,每个字都有相当大的分量,特别是解、行、证占很大的分量。如果说於行法显了明证,要修行,唯有行才能证,没有行不能证。到明证,这就是明行足里面明的意思。这第二种说法。

  第三种说法,《涅盘经》上的,《涅盘经》第十八卷,经文上说,「明者,名得无量善果」,这还是行证上所得的。「善果者」,什么是善果?「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」,这就成佛了。这善果不是指别的,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,是每个学佛人所追求终极的目标。全是原文,梵文音译的,可以翻,为什么不翻?尊重不翻。这一句翻成中国意思叫无上正等正觉,阿翻作无,耨多罗翻作上,三翻作正,藐翻作等,那个三又是正,菩提翻作觉,无上正等正觉,所以可以翻的,这个不翻是对它尊重。我们学佛终极的目标,是要恢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无上正等正觉是自性圆满功德,它不是从外头来的,也不是我们修来的,自性里本有的,只是把障碍去掉。去什么障碍?这个要去最麻烦的一个障碍,就是起心动念。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,睁开眼睛会看,看什么都看得很清楚,没有起心动念,这就是无上正等正觉。样样清楚、样样明了,没有起心动念、没有分别执著,这是大乘佛法最高的境界,所以心在定中。

  我们达到这个定难,这个定用什么方法修?八万四千法门,统统都是修这个,无量法门也是修这个,所以《金刚经》上说,「法门平等,无有高下」,任何一个法门都能够修得到,就看各人根性。我们这一般根性,尤其在现代的社会,最方便的法门无过於念佛。海贤老和尚,来佛寺这三个人给我们做的榜样,他母亲跟他的师弟海庆,统统都是一句佛号。没有念过经,没有听过教,一句佛号念到底,他真念成功了,有这样辉煌的成就,告诉我们是真的不是假的。而且是现前,不是过去,我们现在人应该要向他学习,这个意思多深!最后这个表法圆满,他就走了。

  我们非常感恩,最后的表法是什么?是跟我们有关系。第一个证明,夏莲居老居士会集本,我们现在用的经本是真的,不是假的;第二个证明,黄念祖的集解,注解,这个注解是正确的,没有错误;第三个证明是我们这些人依照这个本子、依照这个注解来修行的没有错,让我们放心。因为这些年来,对这个本子、注解批评的人太多,让很多人听到之后都退心,都改学别的法门去了。老和尚来为我们表法,让我们的心定下来,难得!对我们现前的人有大恩大德。我们今天还有经做依靠,他就一句佛号,这是我们的善根福德因缘不如他,他能信。我们要从经教里头找到许许多多根据才会相信,他不要,师父一讲他就相信,这个我做不到。

  我在最初的时候,忏云法师把净土介绍给我,我没有接受,那时好像我三十、三十一岁的时候,没接受。以后李老师又很多次的介绍,至少有五、六次,我也没接受。我跟他学《华严》、学《楞严》、学《金刚经》,这是在李老师会下主修的课程。《华严》的分量大,《楞严经》我记得好像讲过七遍,《金刚经》讲的遍数比较多,《法华经》讲过一次大意。《华严经》讲过两次,两次都没讲完。最后讲的,讲得很详细,细说《华严》,这个经给我们,其味无穷。我讲到「初住品」就停下来了,全经大概五分之一用了四千多个小时,所以我那时一估计,这个经讲完需要两万个小时。哪个学校课程有两万小时的?大乘经真是了不起。我到八十五岁,把《华严》停下来,专讲《无量寿经》,就专讲这个本子,也就是专讲黄念祖老居士集注。集注内容非常丰富,他引用的八十三种经论、一百一十种祖师大德的注疏,等於我们学了这一部,好像学了一部小藏经。

  所以无量善果是无上正等正觉,「是说最深」,这个意思讲得深。「盖以得无上正等正觉为明也」,这个明只有一个人证得,妙觉。等觉没有证得,等觉有五十一个菩萨,第五十二才证得,究竟圆满的法身如来,这才称明。「今释本经」,来解释我们这部经,「以《涅盘》之说为妥」,《涅盘经》就是此地讲的,这个地方讲的,这是最妥当的。

  「又行足者,《涅盘经十八》曰:行名脚足」,就是我们两只脚。「脚足者,名为戒慧」,这是戒定慧三学。「乘戒慧足,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,是故名为明行足也」,这就是说这个足就是戒定慧。我们修戒定慧,证得无上菩提,这叫明行足。这个说法说得深,确确实实只是妙觉才能证得,符合本经的教义、宗旨。

  「《净影疏》同之」,《净影疏》里面也是用《涅盘经》上这个解释。「疏曰:龙树说,戒定慧等,名之为行」,行是修行,修行的标准就是戒定慧。戒有止作两种,止是禁止,譬如说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邪淫、不妄语,这是止,不准做的;另外还有什么?还有行的,就是你一定要做的。菩萨戒多半都是作持,譬如听经,这个地方有法师讲经,讲经的讲堂四十里之内的,在古时候你能够走得到,走到这边来听经,听完了回去。如果你不来听经就犯戒了,为什么?菩萨拥护道场。哪怕是个初学的小法师来讲经,你这个老居士、老人都要来听经。为什么?做影响众,让听经的这些人看到,这些人都坐在这,大概讲得不错,让他们生起信心、生起恭敬心,做影响众。现在交通方便,换句话说,开车应该在一小时之内,应该要来听经,超过一小时的可以不来。这是一类。戒律有这么两大类。这是讲行法。「此二(明与行)」,空慧,明与行,空慧,「圆具」,圆是圆满,具是具足,圆满具足,这叫足。所以这个足是比喻,比喻明跟行,智慧跟德行圆满具足,这是足这个字的意思。

  「又《会疏》稍异」,这都是日本净宗古大德,他们《无量寿经》注解上所说的,「行足者,谓身口意业,真正清洁。於自愿力一切之行,善修满足,故号明行足」。这个意思也好,身口意,戒定慧,真正清净。跟自己的愿,自己的愿,四弘誓愿,「众生无边誓愿度,烦恼无尽誓愿断,法门无量誓愿学,佛道无上誓愿成」,跟这个愿力,行愿具足,行中有愿,愿中有行,这样善修满足,称为明行足。

  「五、善逝」。什么叫善逝?「善者好也。逝者去也」,所以善逝「又名好去」。《大论》是《智度论》,《智度论》里面讲,「好去者,於种种诸深三摩提(即正定),无量诸大智慧中去」。修的这个智慧,修的这个大定,完全向著智慧。种种诸深三摩提,这是正定。种种,所说的八万四千法门、无量法门,无论是哪一种法门,都修到正定。怎么样得定?就是放下。所以修行重在放下,放下起心动念、放下分别、放下执著,让自己的清净心现前,戒成就了;平等心现前,定成就了。戒跟定成就之后,就会引发智慧现前,自性的般若智慧自然现前,智慧现前,一切法的真相完全通达明了。

  所以这是佛陀,也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教人明心见性的方法。这种方法传到中国来之后,我们中国的儒接受了,道也接受了,这就是教学的理念跟方法。所以中国儒家老师教学,要学生有没有慧根,讲求什么?悟性,这个重要。悟性很高,思惟敏捷,这种人将来会有大成就。那就要在根上下功夫,养成习惯,古人所谓的「少成若天性,习惯成自然」,把他的习性用最好的方法培养,像本性那么样的善良。道家亦如是,儒家对於名利没有舍得干净,它毕竟还是世间法,道是出世间法,道可以说是完全舍弃了,比儒家的舍得还要多,所以那个地位比儒还高。

  佛是讲得圆满,它是世法跟佛法完全圆融在一起,真的作用广大。每一桩事情都能做,他做的不是为自己,利益众生,断恶修善,断一切恶,修一切善,为众生不为自己。不为自己就是出世间,出世法,做种种事情帮助人离苦得乐,这是世间法,世出世间圆融了,世间不妨碍出世间,出世间也不妨碍世间,圆融了,妙极了,真得大自在。从它的回向就具体可以看到,回向里头没有为自己,回向众生、回向菩提、回向自性,多妙!

  无量诸大智慧中去。「如偈说」,下面偈子说,「佛一切智为大车」,比喻好像大车,「八正道行入涅盘」。这个车在哪里?在八正道。八正道通入般涅盘的,般涅盘就是无上正等正觉,它这个车是向著无上正等正觉,所以这好去,去的好地方,这个地方太好了。又《合赞》曰:「善者,最初发心。逝者,大般涅盘。如来不舍最初发心,得大涅盘,是故如来名为善逝。」这是如来给我们做榜样,初发心就成佛道,发心就成佛了。这《合赞》讲了,如来不舍初发心,他成佛了,是故如来名为善逝。「是均以入涅盘为善逝」,这就是回归自性。佛教教学最后的目的是回归自性,现在量子力学家讲的零点能量点,如何能够回归到零点能量点,那就圆满了,佛法是真正达到这样的境界。

  「又《会疏》曰:善逝即妙往之义也。谓以无量智慧,能断诸惑,妙出世间,能趣佛果故。是以趣佛果为善逝。与上说亦无实异。至於佛无来去,云何名好去?」这个问题问得好。《净影疏》曰:「佛德圆满,更何处去,而言好去,虽无去处,非不能去。如劫尽火,虽非所烧,非不能烧,故得云去。」这个意思也说得非常好,佛确实在那个境界里面,所有的相对的都不存在,哪有来去?可见得这个说法是方便法,是让我们这些人,还没有学成佛道的,在中途走路的,提醒我们。佛确实来无所从来,去无所从去,《楞严》说得好,「当处出生,随处灭尽」,这就是好去的真正的意思。有没有执著?没有,心里面痕迹都没有。佛说这个现象叫法尔如是,比自然还要自然,一切法本来如是。好,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学习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