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mtbcollege logo
 
简体 正體
綱目模式
頻次搜索 
AND OR
 
02-039-0537 主講人 : 淨空老法師
             小字號    中字號    大字號

净土大经解演义  (第五三七集)  2011/8/13 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 档名:02-039-0537

  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看《大乘无量寿经解》第六百八十八面,倒数第二行,从最后两句开始:

  『尊圣敬善,仁慈博爱』,这两句是经文。「憬兴曰:圣通佛僧。善,世出世法,是无上宝,故敬之。此则三宝也。」世出世间最尊最贵称之为宝,无过於是。现在人尊敬的心完全失掉,今天社会这个尊跟敬是有名无实,它是世出世间一切善法的根源,这两个字没有了,也就是说善法断绝了。善没有了,当然恶就生了,所以说恶法在现前兴旺无极。善感得的是祥和、仁慈,恶感得的是灾难、是痛苦,我们这个经上讲的痛烧。我们生在现前这个社会,读这段经文感慨很深!这个世界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?这个世界还会能正常吗?天下多少人都有这个疑惑,高层的领导也不例外,似乎对於安定和平的信心都没有了。这个原因到底在哪里?为什么过去社会那么好,诸佛菩萨刹土那么样好,我们有没有认真去思惟观察?冷静认真思惟观察你就看到了。盛世一切美好的第一个因是教学,佛菩萨的极乐世界也是依靠教学而成就的。我们现在这个社会,教学没有了。许多学校都在教!教的是技术,教的是知识,没有教伦理道德,没有教学会做人的智慧;换句话说,圣贤的教育、与本性相应的教育没有了。用佛法的名词来说,现在的教育是心外求法,心外求法在佛法称为外道。外道可以扰乱,不能恢复正常,这就是今天社会动乱的原因,地球灾变的来由。

  如果我们真的知道,真的明白了,那要问,社会能不能恢复正常?地球能不能恢复常态?答案是肯定的,只要你教。为什么?人真正学了,他才明白,他才觉悟,他才肯回头,道理就在此地。如果不认真的教,不认真的学,教的人不认真教,学的人不认真学,这个灾难是决定不能避免。你要问什么原因?这是因果的定律。善因感得善果,恶因必定感恶报,业因果报丝毫不爽,科学也没有办法逃过。认真教的人,像孔子、像释迦,你所教的你全都做到,而且做得很彻底,做得非常究竟,为什么?跟性德圆满的相应。学的人要认真学习,要努力把所学到的东西做出来,这才起感应的作用。就能把这个紊乱的社会恢复正常,乱世恢复和谐,地球上这些灾变,天地灾变也都能恢复正常了。为什么?境随心转,我们可以把佛经上这些教诲完全实现。

  所以头一个要紧的,我们有没有尊圣敬善的心?我们中国人古人说尊天信祖,哪一家不相信祖宗?民间中等人家自己有个房子,你看他的堂屋,过去中国人堂屋就是正厅,当中供祖宗。学佛的人供佛,不信佛的人都供祖宗牌位,敬祖,人不忘本。你敬祖,祖宗的教诲你能不听吗?祖宗教诲在哪里?过去每一家有祠堂,每个祠堂有家谱,家谱里头有家训、有家规。那就是祖宗留给后代,希望后人生生世世都遵守,敬祖。现在人怎么样?轻慢圣贤,不敬祖宗,狂妄自大,认为自己的能力超过祖宗太多了,祖宗还有什么值得尊敬的?圣贤都是骗人的。这种概念在妄心里头根深蒂固,所以现在人不好教。许许多多家长见到我,都跟我讲小孩不好教,小孩是真不好教吗?如果说老实话,是你不会教,不是不好教。你怎么不会教?你没有做到。你去想想,你怎么对你的父母?你听父母教诲吗?你不听父母教诲,你儿子会听你的吗?一报还一报,这因果报应。

  从前做老人的不一样,做老人不管有没有读过书,这是我们家乡的风俗习惯,读不读书不重要,懂得做人重要。从小,父母就给你做榜样、做模范,你看他是怎么处事待人接物,你天天看,自然就学会了。最根本的是什么东西?就是一个诚、一个敬,里面真诚,外面恭敬。《礼记》第一篇「曲礼」,第一句话「毋不敬」,一切恭敬。人从小学会了,这一生、这一辈子对待一切人事物都是一个诚敬,里面诚,外头敬,他学会了,这是个根本。现在人没有,现在人傲慢自大,对一切人丝毫谦虚都没有,自以为是。这个世界怎么可能有安定和平?这个地球怎么会没有灾难?这是今天教学最严重的一个问题,没有诚敬不能教,学生听不进去,你教是白费工夫,他不得受用。印祖常讲,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,他没有诚敬,你苦口婆心去教他,他得不到利益。时间长了还嫌你罗嗦,说些无用的话,不切实际的话,他这么批评你。你教他诚敬,他反过来问你,现在社会上谁诚敬?诚敬的人吃亏,诚敬的人被人欺负。

  他认为什么是对的?认为斗争是对的,自私自利是对的,损人利己是对的。这些概念从小就教,从幼稚园就教,教竞争,你要赢人,不能输给别人。从小孩就要拼命去争,争一辈子,最后到阿鼻地狱去了。这是斗争最后的结果,最后的果报是阿鼻地狱。忍让吃亏,中国古人常说,吃亏是福,处处忍让,不与人争,他最后的归宿是天堂,不一样。古人讲的「吃亏是福」,这个话讲得非常正确,吃亏的人到天堂,不肯吃亏的人到地狱。不肯吃亏的人,现前所得到的小福报、小甜头,享受的时间很短。吃亏的人现在很苦,受苦的时间不长,将来到天堂享福的时间长。这都是事实,但是现在人不相信,说这是迷信、这是封建时代骗人的东西。

  所以圣贤的教学,佛菩萨的教学,这个现实的难关不容易冲破。所以真正有志好学之士,首先要培养自己的耐心,别人不肯做,我们自己做,我们要坚持。无论在怎样困难险阻的环境当中坚定不变,我咬紧牙根,还是做下去。这个世界什么时候才会有安定和平?我们预估大概三代、四代以后。我们这一代怎么辛苦经营,不会看到的,能够留几个种子就不错了。现在虽然说有灾难,灾难没有现前,科学技术里面,媒体的传播这是非常好的工具,我们尽量去用它。一旦灾难来了,这些东西全没有了。往后依靠的是要依靠书本,这些科学的东西全没有了。所以书本还是必要的,现在多印一些书本是好事情,因为将来唯一依靠还是书本。

  说到书本,中国古圣先贤的东西,文言文所写的,我们要依靠它。依靠白话文注解靠不住,为什么?白话文仁者见仁,智者见智,各人有各人的解释,你看看大家白话文翻得不一样,意思不相同。所以真正要学,不学白话文,学文言文,要原味。原味尝到之后再看看白话文,看他们所理解的,跟我理解的一不一样。然后你会了解他,他理解的深度不够,真的东西他没有理解到,深层的东西他没有理解到。为什么?他诚敬功夫不够。不要忘记印祖的话,十分诚敬就十分利益,百分诚敬就百分利益,你是万分诚敬你就万分利益。这是每一个人学圣贤人他得的东西不一样,这句话要相信,诚敬心不一样,为什么?诚敬心是真心。也就是说,古人的东西,愈是上古时代的,是诚敬心全部流露出来的,像佛菩萨的经典,圆满的诚敬流出来的。你必须有圆满的诚敬,你才能完全理解,这是自性的东西。这道理在此地。不是无理的要求,这是秘诀,学东西秘诀。你就晓得,一百个人学,每个人诚敬心不一样,他得的东西不一样,他写出来心得报告不相同。你要真正得到原味,原汁原味,那你得有一千的诚敬,一万的诚敬,你才能尝到原味。

  所以「尊圣敬善,仁慈博爱」这两句话太重要了。我们教人能不能成就是这两句,我们学习能不能接受也在这两句。这两句现在人把它丢得干干净净,对人称尊敬的某某先生,那个尊敬有名无实。有尊圣敬善,后面才有仁慈博爱,前面这一句没有,后头肯定没有。尊圣敬善是里子,仁慈博爱是外表。憬兴曰「圣通佛僧」,佛是圣人,出家修行人是圣人的弟子,他们在学圣人。如果说是打著佛圣的旗号,冒充佛圣的弟子,不是真正学佛的,这个接受别人的供养,罪过很大!你看《地藏经》上,世尊讲得很清楚,你造作五逆十恶的罪,佛都能救你,你盗窃出家人的罪,佛不能救你,没有法子救你。为什么?那个罪太大,比造五逆罪还要重。五逆罪诸位晓得,杀父、杀母、杀阿罗汉、出佛身血、破和合僧。《地藏经》上讲得很清楚,我在新加坡的时候,居士林把《地藏经》这一段印成单张到处贴,我们随处都能看到。提醒人家,千万不要起恶念去盗常住物。这是十方善信辛辛苦苦、恭恭敬敬来供养三宝,他们是来求福求慧的。你把它拿去自己去用掉,这个罪比盗国家的财物那个罪还重,不知道要重多少。佛菩萨都帮不上忙,你怎么办?无间地狱,阿鼻地狱,够你受的。今天造这个罪的人很多,没有人知道,造罪业的人自己也不知道,没有人讲。刚才说过,你对圣贤没有诚敬,纵然给你讲,讲得很清楚、很明白,你不相信,你不接受,你说这是骗人的,自以为聪明,骗些愚痴的人。如果这个话从经典上来的,经典是佛说的,佛不会骗人,人会骗人,佛不会骗人,这不能不知道。

  出家人的财物,你在迫切需要的时候,出家人也修布施。印光大师当年在世,国家遇到旱灾、水灾这些灾难,他也把供养拿出来布施救灾,这个钱灾民可以用。印光大师做给我们看的,他老人家一生,四众供养全部都是用印经,他为什么这么做?这就是讲经教学、弘法利生的事业。他自己在外面讲经,语言有障碍,他的家乡音太重,一般人听不懂。所以他一生用文字,印这些经论、善书,只要是能够劝化世道人心,帮助大家觉悟,帮助大家回头,这些文字他统统要印,统统流通、流传。所有力量集中起来做这桩事情,这桩事情真是大好事!你要问,在这个世间做哪桩事情是功德第一大,果报第一殊胜?就是印经。劝人转恶为善、转邪为正、转迷为悟,这个东西最善的,没有比这个更善的。盖庙不行,庙盖好了,没有人去讲经,没有人去弘法。烧香,叫人烧香磕头,求升官发财,那叫提倡迷信。你就知道了,释迦牟尼佛一生在世为什么不盖庙?他要盖庙,他的福报大,信徒多、供养多,处处都可以盖庙。佛陀一生盖几百个庙还能成问题吗?不成问题。为什么不做?我们多想想。全部的精神、体力统统用在讲经教学上。佛住世八十年,一举一动、一言一笑都是禅机,都是奥秘。我们听到了、看到了,看到现在文字,经典上记载的,我们去思惟、体会他的真实义,愿解如来真实义,他用意很深,那是真实智慧,真实学问。

  这教我们敬三宝,三宝之究竟是自性的三宝,自性觉是佛宝,自性正是法宝,自性清净是僧宝。所以从自性上说就是觉正净,从形相上看是佛法僧。「仁爱慈悲,博济众民」,博是普遍,没有分别,没有执著,济是救济,众民是众生。众生苦,苦从哪里来的?苦从迷失自性来的。怎么救济他?他要明心见性他就不苦了,如何帮助他明心见性,这个要教学。佛家教学的目标,是帮助学习的人明心见性,见性成佛,这个教学就圆满了。学生见性了,他毕业了;没有见性,没有毕业。所以,佛救济一切苦难众生不是用物质,也不是用精神,没有其他的手段,只有一个,教学,就这一个方法,这个方法普度众生。我们再回头看看其他宗教,最初宗教创始人也都是用教学。神通、特异功能,偶尔有时候做一点辅助作用,它不是主修的,主修是教育。

  「所谓博爱济众」,爱心是动力,你为什么肯那么辛辛苦苦去帮助别人?那就是爱心。爱心,佛家讲作慈悲。世间人提倡博爱,外国宗教讲博爱,孙中山先生讲博爱,博爱两个字出自於《无量寿经》,《无量寿经》是释迦牟尼佛三千年前所说的,仁慈博爱是他讲的。仁,推己及人,想到自己一定想到别人,这是仁心。慈就是爱,帮助众生离苦得乐这叫慈,这个爱心充满智慧,不是感情用事。世间人常讲爱,里头有情,所以叫情执,情执太重很麻烦,出不了六道轮回。所以佛家用仁慈,用慈悲,爱讲得很少。这个地方「爱」上面加个「博」,就是慈悲的意思。博是没有条件的,没有情执的,是平等的爱,这跟慈悲的意思就非常接近了。

  『当求度世』,世是世间,就是指六道轮回,「自度度他,自觉觉他」,帮助自己成就,同时也帮助别人。我自己天天在求觉悟,同时也觉他。我们今天跟释迦牟尼佛不一样,释迦牟尼佛是已经大彻大悟之后来教学。我们今天,每天把自己学习的心得报告跟大家一起分享,这也是自觉觉他,这也是自度度他。第一个度的是度自己,自己不度怎么能度别人?我自觉自度,每天进展天天向大众报告,要把大众看作自己的老师、自己的父母、自己的监学。他每天督促我,看著我在进步,台上讲的人是学生。我们如果用这种心态,肯定你有进步。古圣先贤,告诉诸位,全是这个心态,没有例外的。如果有例外的,例外的这个人他的成就是世间法,他所得到的是知识,不是智慧。甚至於还拿这个出去赚钱,求点小利,什么呢?我上课要费用,要钟点费的,不交钟点费我不讲。那是一种生意买卖去了,现在这种风气很盛。

  我在美国的时候,很多同修告诉我,法师,你讲经每一场要卖票,愈贵人家就愈赞叹!你不收钱,人家说你没东西,你是假的,不是真的。密宗上师在那里灌个顶,好像灌一次顶是五十块美金。我们跟人授皈依不收钱,大概你这个皈依没有什么效果。你如果定一百块钱一次皈依,你比那个灌顶超过了!现在人是这么个心态,真的是古人所说的,听骗不听劝,认假不认真,那就没法子了。这些人来找我是好意的,我不能接受,为什么?世尊没有这个做法,祖师大德也没有这个做法,我们不能开这个例子,这决定不是个好方法。他不相信我这个法不要紧,过个十年、二十年、五十年、一百年,他相信了,那个时候相信,已经没有他的分了,后悔莫及。决定不为名闻利养,决定没有贪瞋痴慢,老老实实的去学,所谓佛度有缘人。不要贪,一生当中能度一个人,不少;能度一百万人,不多,佛家常讲不增不减,要明白这个道理。学佛真的把清净心学出来了,平等心学出来了,这个时候法喜充满,自在快乐,人生最高的享受。「普令一切众生永脱虚妄生死」,这个字用得好,生死不是真的,是虚妄的。了解这一句,我们就不会贪生,不会怕死,为什么?生死是个假相。

  『拔断生死众恶之本』,生死的根拔掉了,把它斩断。生死的根是什么?爱欲。佛说得好,「爱不重不生娑婆」,娑婆就是指六道,你爱不重不会到六道来;「念不一不生净土」,你遇到净土法门,你念阿弥陀佛,不是专一你不能往生。阿弥陀佛当中还有第二念,你就去不了,只许可有一念,不许可有二念。众恶的根本就是五毒贪瞋痴慢疑,这是众恶之本,爱欲是生死之本。所以佛教人,「勤修戒定慧,息灭贪瞋痴」,这是如来的正法,勤修戒定慧。我们要记住,《弟子规》是戒律,《感应篇》是戒律,《十善业道》是戒律。佛教学生要循序渐进,不同意去超越,像跳班,这个佛不赞成;也就是说,你一定是小学、中学、大学、研究所,按部就班,一年级、二年级这样去学,这是佛赞叹的。超越,佛不赞成,有没有超越?有,特殊的人,所谓是天才。那是一万人当中找不到一个,亿万人当中也找不到一个。几百年当中可能出现一个,几百年、几千年碰到一个,太稀少了,这不能学。

  所以,人贵自知之明,知道自己的根性,这非常之可贵,为什么?自己什么样根性,采取什么方式学习,他能学得成功,不会躐等。不知道自己根性,想学最高的东西,底下基础完全没有,辛辛苦苦学一辈子,一丝毫成就都没有。最后怎么样?依旧搞生死轮回,随业流转,这就大错特错!不是上根利智,修净土你就老老实实念佛。果然老实,果然自己肯定了我不如人,别人都比我强,我不如他们,我就乖乖的念这一句阿弥陀佛。念个三年五载,他真到极乐世界去了,他去作佛去了。自以为聪明的人,在《大藏经》里头认真去学习,这么多的经论,一生一百年学不完。还没有学完,寿命到了,该怎么轮回还是怎么轮回,只是阿赖耶识种一点佛法种子而已,它没有发芽。这都是实际的状况。我们真的搞清楚、搞明白,就不会把路走错,不会把时间白费了。一门深入,长时薰修,充其量我就一部《无量寿经》,或者是一部《阿弥陀经》。《无量寿经》太大了,受持不了,我就受持《阿弥陀经》,行!不是不行。久久受持,渐渐契入境界,不知不觉的成就了。

  我们从《净土圣贤录》,从《往生传》去看,他没有用多少时间,也不过三、五年而已,三、五年就预知时至,就往生极乐世界,他去作佛去了;自以为聪明的人,依旧在轮回里头打滚。谁聪明、谁愚痴?老实人聪明,聪明人愚痴,事实证明了。聪明人是不错,勇猛精进,他生死的根没拔掉,他是带著生死众恶的根他在学,所以他没办法了生死;那个老实人,什么都不会的人,他把生死根丢掉了,爱欲丢掉了,贪瞋痴慢疑丢掉了,他那一句佛号念成功了。这里头利害得失应当要看清楚、看明白,我们如何取舍,这两个人摆在面前,我学哪一个?学这个老实人,一般社会大众看这个老实人无能,大家都嫌弃他,甚至於都批评他。老实人不在意,他还欢欢喜喜,纵然你恶意批评他,他还向你道歉,他自己承认他错了,感谢你的教诲。最后的结果,他到极乐世界作佛去了,批评他的人、教诲他的人,可能还在六道继续轮回。全都是现前的事实,只要我们细心一点,这都观察得清清楚楚,都在我们面前表法。问题是我们觉不觉悟,我们认不认识。

  「轮回六道,贪欲为本。生死苦海,智为能度」,这个智是智慧,不是知识,知识不能度。下面说,「以智慧剑斩断贪欲无明等烦恼,即是拔断生死之本」。剑是比喻,智慧的利剑,把贪欲斩掉、把无明斩掉。贪欲是见思烦恼,这里面自然包含尘沙烦恼、无明烦恼,他说一个头说一个尾,当中是自然存在。三种烦恼都断尽,这就成佛,即是拔断生死之本。「如是则永离三途之苦」,超越六道,永远告别三途,三途就是六道轮回,「恶尽则痛烧俱息」,恶尽还是讲习气,贪瞋痴慢疑的习气都断尽了,这是谁?阿罗汉,阿罗汉把贪瞋痴慢疑、杀盗淫妄酒这个统统断掉,习气没断,把这个习气也断掉,就不叫阿罗汉,就叫他做辟支佛;阿罗汉升一级就是辟支佛,辟支佛习气也没有了。故云『当离三涂忧怖苦痛之道』,六道离开了,六道里面这些苦痛永远告别了。

  我们再看底下一段,第二段,「劝端正身心」。经文里,「若曹作善,云何第一?当自端心,当自端身,耳目口鼻皆当自端,身心净洁,与善相应」,就是这一段,到与善相应,这是这一段里的第二个小段。「端正身心,与善相应,世尊直指作善之第一著」,经上讲得很清楚。『云何第一』,第一善是什么?我们用最简单的字来说,第一善是端正心念。佛说的,不是普通人讲的,佛对於世间一般大众讲的。端正,怎么叫端?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,与自性本具的性德、智慧相应,这叫端。我们的性德,老祖宗所说的就是五伦、五常、四维、八德。从哪里入门?现在这社会看不到了,没有人做,也没有人讲,不但做的人没有,讲的人都没有了。我们今天想学从哪学起?从《弟子规》学起,《弟子规》里面讲的一百一十三桩事情,你都能够记住,你都能够实践,完全落实在自己生活当中待人接物,你这叫真干。真正落实端正身心,真落实了。起心动念不离《弟子规》,不起心、不动念也不离《弟子规》,《弟子规》就是你起心动念、言行造作的一面镜子,圆满跟它相应,这叫与善相应。有这个根,再学《感应篇》,再学《十善业》,毫不费工夫,你有这么好的基础。这三样东西是世间善的根基,再加上《沙弥律仪》,就变成出世间法的根本。无论你学什么,学儒,你是圣贤,学道,你是神仙,学佛,你是佛菩萨,没有不成就的。这些事情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人不必要世智辩聪,但是人不能没有智慧,智慧比什么都重要。

  下面为我们解释作善。『作善』,「浅释为行善,究实则为是心作佛」。这个作善意思有浅深不同,浅说就是行善。《十善业道》是标准,《十善业道》是行善的总纲领、总原则,十条,展开来多了。小乘人把它展开,十条变成三千条,小乘戒里的三千威仪就是《十善业道》展开的;大乘菩萨那更不得了,《十善业道》展开,大乘菩萨的八万四千细行。菩萨超出罗汉太多太多了,罗汉望尘莫及。八万四千细行归纳起来就是十善业道,能小看它吗?人往往看这十条没瞧得起,实际上他不懂,不了解。他真懂、真了解了,一看八万四千细行,十善的本质。究实,究竟真实的作善,第一作善,那是什么?是心作佛。我们常说的,这个话不是我发明的,早年我在李老师会下,老师教给我的。老师教我们同学学佛要换心,要动大手术把心换一换,心换成什么?换成阿弥陀佛。阿弥陀佛即是我心,我心即是阿弥陀佛,那你的这个善是第一善,端正身心第一善。阿弥陀佛代表智慧德相的大圆满。佛在《华严》上告诉我们,「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」,智慧、德能、相好统统圆满,没有丝毫欠缺,这叫大圆满。谁是大圆满?阿弥陀佛是大圆满。所以,你心里要是只有阿弥陀佛,你的性德就究竟圆满,这是真正的第一善。

  「端正身心耳目口鼻」,这六根,「浅释则为身端心正」,如非礼勿视、非礼勿听、非礼勿言、非礼勿动,这是孔子讲的四勿,这是身心端正。标准是什么?标准是礼,与礼相违背的要放下,不能做,合礼的可以。礼有节度,不能够违越,那就对了。如果深析之,往深处讲,那都讲到明心见性。「深析之则」,举这个例子,「耳当自端,即为观音大士反闻自性之耳根圆通也」,这是真正的第一。观世音菩萨他怎样修行证果的,他平常用什么样功夫?楞严会上讲得很详细,他用耳根。修行法门无量无边,八万四千,归纳起来不外乎二十五大类,这归纳。这二十五大类展开,八万四千;再展开,无量无边无数无尽。这二十五是什么?六根、六尘、六识,三六就十八,十八再加上,这十八层没有包括的地、水、火、风、空、见、识这七个,叫七大,十八加七,二十五。用这二十五条,把宇宙之间所有一切法,无论是精神现象、物质现象、还是自然现象,统统都包括了。佛是很会用归纳的方法,把非常复杂的东西归纳成很简单。它非常深奥,但是你听起来不觉得它很难,对学习的人能够增长信心。

  观世音菩萨他的修行方法就是用耳根,所以菩萨慈悲,千处祈求千处应,他不是先见到,他是先听到。接受到有缘众生的感,菩萨自然就应,用什么方式应?《楞严经》上说得好,「随众生心,应所知量」。这说明一个什么事实?诸佛菩萨应化在世间,自己没有起心动念,起心动念尚且没有,他怎么会有分别执著。所以,佛菩萨在世间现身,在六道、在世间现身,都是如幻如梦。你跟他有缘,你见到他了,没有缘的人没见到他。见到他一定得利益,他会让你感受,我们中国人讲气分,外国人说磁场,你感受他的磁场。在这个磁场里面,烦恼不生,习气不会现前,正知、正觉、正念会现前。为什么?他跟自性通了,五伦、四维、八德,佛家所说的三藏、三学、三慧,六根、六尘、六识,这些东西无非性德,是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。因为有障碍,它不能现前。我们今天有烦恼障、有所知障,这叫二障。烦恼里头,有见思烦恼、有尘沙烦恼、有无明烦恼。它们起作用就是轮回,迷惑、造业、受报,受报时候又迷惑、又造业、又受报,永远在流转,它停不下来。如果哪一天停下来,六道就没有了。我们只要知道六道还在,我们就肯定自己烦恼习气没断,为什么?断掉它不存在了。没有断,外面境界会影响我们,心为境转很苦,六道众生。真正觉悟了,转过来了,你就得自在,转过来怎么样?是境随心转,不一样了。我心善,境界没有一样不善,我心恶,这世间没有一样不恶,就是外面境界随著我们自心转。

  观世音菩萨修耳根,耳是闻,他闻自性,自性之外的他不缘,专一。所以,他修的法门叫反闻自性。《楞严经》上说,「反闻闻自性,性成无上道」,无上道是妙觉果位;换句话说,观世音菩萨早就成佛了,不是普通人,妙觉位再来的。妙觉再来,永远不失妙觉,也就是说,他永远不曾起心动念过。为什么?起心动念这个虚妄的境界没有了。那观音菩萨,观音菩萨也度不了众生,境界没有了,你度什么?所以我们一定要晓得,观音菩萨真实慈悲,遍法界虚空界,刹土无量无边,众生无量无边,哪个众生有苦难他全知道,他化身去了,分身去了。自己的本身在阿弥陀佛讲堂,坐在那里听经如如不动,神识从头顶上出去,到哪里去?十方世界,一切诸佛讲经教学的道场他全知道,他去听经去了。诸佛所讲的经论不是相同的,都是恒顺众生,随喜功德,诸佛所说的这一切经,他都圆满的得到了。得到之后,告诉诸位,灾难来了害不害怕?告诉大家没事。灾难发生的时候,最重要的,一心不动,这比什么都重要。要坦然、要镇定,我们这个心不会被境界所转,说一句容易懂的话,不为外面境界所动摇,这是第一桩重要大事。你不怕,你就生智慧,你就能解决这个问题。就怕一害怕,心一乱,那就麻烦大了,就随业流转。所以在平常一定要养成,叫修养,养成什么?养成真正认识生命,就是要肯定生命是不生不灭的,你就不会怕死了。

  人在临命终的时候,特别是灾难,怎么死的?我觉得百分之百是被吓死的,他不知道事实真相,所以被吓死了。吓死的人很可怜,是魂飞魄散,他的魂魄不能聚在一起,聚在一起成形,他能办事。一下子统统分散了,这很可怜。分散会不会再成形?会,如果分散太厉害,他恢复时间很长,当然还是会恢复的。大灾难会产生这个现象。人为灾害里面,像原子弹,这个一爆发的时候,人的确是魂飞魄散,确实这个样子,所以那个罪很重。这些被炸死的这些灵魂,没有一个不怨恨他,要是死十万人就有十万个冤亲债主,死二十万人就有二十万个冤亲债主。听说现在的核武,一个原子弹可以消灭一个城市,一百万人居住的城市,那就是一刹那当中他就找了一百万个冤亲债主。如果人晓得这个事实真相,谁敢干这个事情?没有人敢干这个事情。你要去投原子弹,你去投,我才不干,这种业报永远报不完的。这是我们这里讲第一善,投原子弹这是第一恶,惹这么多冤亲债主,哪一辈子才能够了!第一大善要做,第一大恶决定不能做。

  第一大善,善中之善无过於念佛,念佛才是真正作善之第一著。为什么?念佛是是心作佛。能吗?不成问题,为什么?因为你本来是佛。佛讲得很清楚,你本来是佛,你现在念佛,念佛目的在哪里?目的是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作佛。你看你本来是佛,现在又想作佛,哪有不成就的道理!你本来不是佛,你现在想作佛,你在作梦;你本来是佛,现在作佛是理所当然,你要有信心。信心不逆的时候,灾难现前就不惊不怖了。现前怎么样?好像没事,不会被它所惊动。这个时候显出你的定功,不慌不乱、不惊不怖,用智慧来处理。智慧是什么?阿弥陀佛,或者念南无阿弥陀佛。如果这个共业里面有我,我们这一声佛号就把阿弥陀佛请来了,阿弥陀佛接引我往生。如果我的别业跟这个业不共,灾难来了,我还会留在人间,留在人间这个意思是别有任务。那个任务要回归我们这个作善之第一善,为留下来的众生表法,教化这些众生。只要是留下来的众生,肯定都很好教,为什么?他们老实、他们听话、真干,符合这六个字的肯定都留下来,不听话的、不老实的、不真干的统统走了。所以那个时候众生好教,这是肯定的,留下来是干这个事情,不是干别的事情。我们学到这里明白了,心理上就做准备了。两桩事情做一个准备,这一个准备是什么?就是一心专念阿弥陀佛。一心专念阿弥陀佛,把这两桩事情都摆平了,都解决了。

  所以「耳当自端」举这一个例子,即为观音大士反闻自性之耳根圆通。「大士不逐闻尘,返闻自性,是为端耳」,因为观音大士这个法门与我们念佛有密切关系。你看印光大师,这是依循过去祖师大德的教诲,教我们怎么念法。佛号从心中生起,这个注意,怎么注意?我心是阿弥陀佛,所以佛号从心中生起。心里没有阿弥陀佛,阿弥陀佛从外头来的,不是你心里头的。这个意思很深,又不能不知道。心里头真有,什么是真有?念念不忘,是心里头第一桩心事,念念不忘。有时候好像忘记,其实没忘。就像我早年在台北景美我们的华藏图书馆,过年的时候,有一位老居士,应该有七十多岁,过年,来拜年、来看我。告诉我,他说:法师,我这几年念佛功夫很得力。我说:好,太难得了!他说:我什么都放下了,可是还是有一桩没放下。我说:什么东西没放下?孙子没放下。他并没有一天到晚孙子孙子,他没有,他没有念。但是什么?他真的心里没有放下。我就告诉他,我说:你把阿弥陀佛跟你孙子两个对调一下,你就成功了。怎么对调?孙子就是阿弥陀佛,阿弥陀佛就是孙子,这个念头一改变的时候,你的功夫真得力了。

  这个对调会不会有罪过?你要晓得,你那个孙子真的是阿弥陀佛,他不是假的。谁说的?释迦牟尼佛说的,「一切众生本来是佛」。我的孙子是众生,他本来是佛,他本来是哪一尊佛?本来就是阿弥陀佛。你能做如是观,你的境界就转过来了。这不是大不敬,这是帮助你到西方极乐去成佛。你到极乐世界成什么佛?你跟阿弥陀佛学的,你将来学成了,还不就是阿弥陀佛吗?阿弥陀佛绝对没有执著、没有分别,「我是阿弥陀佛,你们可不能用我的名字」,阿弥陀佛绝对不会说这个话的。阿弥陀佛是究竟圆满佛,每一尊佛都能修到究竟圆满,修到究竟圆满就叫阿弥陀佛。阿弥陀佛是所有一切诸佛的通号,每一尊佛都能称阿弥陀佛。佛没有名号,从究竟圆满上来讲,统统是阿弥陀佛。那释迦牟尼呢?释迦牟尼这个名号是教化众生,从众生上起的,释迦是仁慈,牟尼是清净。我们要问,哪一尊佛不清净,哪一尊佛不仁慈?每一尊佛都是释迦牟尼。佛的名号是性德,菩萨的名号是修德,性修不二,性修一如,这华严境界。所以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这不是妄想,是帮助我们提观照功夫,在一切时、一切处统统能提得起来,这叫真念佛人。心里面除阿弥陀佛之外,没有第二个念头,第二念是阿弥陀佛,第三念是阿弥陀佛,一切念全是阿弥陀佛。你怎么不会往生?肯定往生!麻烦出在哪里?麻烦就出在执著,执著是错的,执著是末那变现出来的。末那是染污,染污的根源。这个根必须把它拔掉,就用这一句名号,把所有一切不善的根全拔掉了,这个东西太好了。净宗无比殊胜方便,令一切有缘众生,遇到这个法门,遇到这个修行方法,他真听懂了,真听明白了,依教奉行,他这一生肯定作佛去了。

  所以「不逐闻尘」,尘是什么?声音,音声,色相、音声,不会受它的影响。你听到了、你看到了不受影响,要在这个里面学习。我们一般像看电影一样,你可以欣赏它,你不会生起执著的心,不可能生起;也就是说,你不会占有它,不会想把这个拥为己有,知道它是假的,不是真的。没有控制的念头、没有占有的念头、没有支配的念头,尽情去欣赏。欣赏什么?自性之美,自性变成十法界依正庄严,自性变成无量无边诸佛刹土,你都可以欣赏。不能迷,什么叫迷?起贪瞋痴慢就迷了。欣赏当中不生贪瞋痴慢,这是什么?方老师讲的人生最高的享受。没有贪瞋痴慢,不生烦恼,他生智慧不生烦恼。他会赞叹,自性无量无边的功德,能生能现,不思议的境界,叫佛知佛见。你看《华严经》,华严境界多美、多殊胜,自性变现的。六道轮回,地狱、饿鬼、畜生都是自性变现的,那是自性一念不善变现的,诸佛菩萨境界是一念纯善变现的。善跟不善平等的,因为你没有分别,你没有差别,平等境界现前。现在时间到了,我们就学习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