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mtbcollege logo
 
简体 正體
綱目模式
頻次搜索 
AND OR
 
02-039-0474 主講人 : 淨空老法師
             小字號    中字號    大字號

净土大经解演义  (第四七四集)  2011/6/28  台湾高雄  档名:02-039-0474

  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看《大乘无量寿经解》第五百九十九面,倒数第五行从第二句看起:

  『雪山』,「即大雪山。南赡部洲,此山特高,冬夏积雪,故名雪山。雪山洁白,以喻戒德与定净。憬兴云:定净满德,如雪山也。」这是介绍经上所讲的「须弥山」,须弥山是一个小世界的中心,南赡部洲就是地球,在这个太空里面像个小岛一样。南赡部洲最高的山,也可以称之为地球上的须弥山,不能称之为这一个单位世界的须弥山。一个单位世界是一个银河系,银河系里面什么地方最高的?经上告诉我们是它的中心,银河系的核心。我们看到近代的天文图像,能看到银河系像个碟一样,当中确实最高,慢慢延伸到两边,就是边缘,边缘比较稀薄,太阳确实是围绕著银河系在旋转。经典上讲的须弥山,应该就是银河的中心。在经里面告诉我们,一个地区上最高的山,须弥也有这个意思,妙高。像台湾这个岛,台湾最高的山峰是台湾的须弥山,妙高山有这个意思。地球上的山,最高雪山,就是喜马拉雅山终年积雪,所以称之雪山。这里有表法的意思,取雪山的洁白、清净,没有杂色,一片所谓是雪白,比喻戒德与定净。修行人持戒清净没有染污,用这雪山做比喻。修禅定,禅定能帮助我们恢复清净心,清净心也是没有染污,所以用雪山来做比喻,表这个意思。

  「又《会疏》曰:以戒德喻雪山,戒德清净,如大雪山。常洁白,能照众生,令清凉故。」可是在现代科学家告诉我们,地球上发生异常的灾变,喜马拉雅山的积雪可能会融化掉,南北极的冰也会融化掉。估计高山积雪融化,南北极的冰融化,地球上海平面可能会上升五十米,五十米就相当高度,沿海的这些城市都会被淹没,这是我们现前地球上的状况。佛在经典上没有说未来,佛只说了法运,释迦牟尼佛法运,用今天的话来说,就是他的影响,面积上的影响他能影响到全世界,时间上的影响是一万二千年。一万二千年现在已经过去三千零三十八年,释迦牟尼佛灭度,我们中国人的记录,世尊出世是周昭王二十四年,圆寂在周穆王五十三年,如果照这个计算,释迦牟尼佛灭度到今年,应该是三千零三十八年。也就是说,佛的正法过去了,正法一千年;像法也过去了,像法也是一千年;末法一万年,一万年第一个一千年过去了,我们现在是第二个一千年的开始,所以后面还有将近九千年。世运,就是世界的世运有兴衰,地球不会毁灭,外国人讲的地球末日、世界末日,这个在佛法里头是不承认的,但是灾难会有,盛世也会有,完全看人心。人心不善这是乱世,地球有很多灾难发现;如果人心善良,这个世界上是盛世,山河大地都会显得非常的美好。

  实际上我们今天对这些理论,有相当程度的认知,我们不怀疑,极乐世界跟我们这个地球,实际上没有两样,都是唯心所现、唯识所变,同一个道理。为什么那个世界那么好,我们这个世界跟它相比一下,差很远,原因在哪里?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,极乐世界的居民皆是上善之人。佛讲的这个善就是十善业道,十善业道佛常讲上中下三品,在我们这个世界修上品十善,来生的果报是在天道;中品的十善是人道,人间富贵;下品的十善是修罗道、罗刹道,分为上中下三品。西方极乐世界上善,上善他做得太圆满,我们可以称他为上上善。大乘教里佛常说「一切法从心想生」,极乐世界的人都是上上善人,难怪那个世界美好。如果我们地球上人也能够修上上善,我们地球就会变成极乐世界,跟极乐世界没有差别。《华严经》上讲的「境随心转」,境是环境,我们居住的地球是环境,环境是随心转。这个道理,一直到近代才被科学家发现,刚开始发现,还没有被普遍的肯定。如果这个世界上,学习科学的人都能肯定这个事实,我们地球上就有救了。连美国布莱登先生,这是个科学家,前年在雪梨开会,这是几位大科学家讨论二0一二马雅灾难预言,讨论这个论题。他就说二0一二是地球上人民的一个转机,如果地球上的居民都能够「弃恶扬善、改邪归正、端正心念」,不但灾难不会现前,而且地球会变得更美好。他这个说法,跟大乘经上讲的一样。

  问题我们地球上的人,肯不肯改变?能不能放下十恶业,认真的修十善业道?这个问题要靠教育,特别是宗教教育。前年,我随同马来西亚的宗教访问团,访问梵蒂冈,我们跟教宗见面谈到这个问题,这个问题也是他们先提出来。我们就希望天主教能够教导他们的信徒,天主教的信徒在全世界超过十亿人,我们虔诚为这个世界上灾难来做祈祷,有没有效果?有效果,但是这是治标,不是治本。治本之道一定是教育,我们希望每个宗教都回归到社会教育。当初这些教主创教不是专门搞祈祷,祈祷是附带的,主要的是教学,大家在经典上都能看见。释迦牟尼佛教了四十九年,这最长的;默罕默德教了二十七年;耶稣教了三年,被人害死的;摩西也教了二十多年。所以教育重要,教什么?教人断恶行善,教伦常、教道德、教因果,都搞清楚、搞明白人才真正会回头,改邪归正、端正心念,地球上灾难就能化解。这个道理知道的人很多,希望知道的人带头做,从自己做起,认真去做。心地确确实实要像雪山一样洁白、干净,没有污染,没有邪念。每个宗教都讲到舍己为人,一个虔诚的宗教徒能做得到,牺牲自己,服务大众,特别是对苦难众生。

  下面,「《净影疏》云:雪山显其定净」,这都是讲心理。「诸德皆净,名等一净」。净是清净,智慧清净、德行清净、服务清净,个人生活也清净,所以叫等一清净。「等者平等,一者一如」,平等一如,「净者本净。其心本净」,这是真的,清净心是真心。惠能大师明心见性,向五祖忍和尚提出报告,第一句话就说「何期自性,本自清净」,所以清净心是真心,没被染污。中国过去的老祖宗也肯定,他们说「人性本善」,那个善就是净,那个善不是善恶的善,是赞叹,一丝毫缺点没有,「止於至善」,佛家用清净,用平等清净,平等清净这是至善。「故洁白如雪山」,用雪山来表法。「其心一如,故如雪山之不动」,取这个意思,不动就是定,清净就是平等一如。「其心平等,故三无差别」,这个三是说佛、心、众生,是一而三、三而一。所以佛是非常肯定的告诉我们,一切众生本来是佛。中国老祖宗告诉我们,《四书》是中国人念得最多的,过去读书人没有不读《四书》的,「大学」开宗明义就把宗旨说出来,「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,在亲民,在止於至善」。这几句话跟佛所说的,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意思完全相同。圣学,圣人的教育目的,不是教人升官发财,不是教人搞名闻利养,是教人成圣成贤。所以它讲明明德,明德就是佛法讲的自性,现在自性被染污,需要恢复他的明德,所以加上个明字,明明德。上面这个「明」字是个动词,下面「明德」才是名词。为什么要明明德?当然明德已经不明,这就需要教了,要靠教育的方法才能恢复明德。

  明德的相是亲民,亲民是什么?佛家讲的仁慈博爱这是亲民。五伦里说「父子有亲」,亲是亲爱,对人民要有亲爱,真诚的亲爱,这是圣贤的样子、形象。止於至善,你的思想、言论、行为都是帮助世人达到最好、最善,这是中国古圣先贤教学的宗旨、目标,我们称它为圣学。佛法是印度的圣学,它的目标是教你恢复自性,你本来是佛,你要回归到佛的地位。佛这个字是从印度音译过来的,它的意思是圆满的智慧、圆满的德行。他不是神,他也不是仙,他是人,具有圆满智慧德行的人,这称之为佛,跟中国人讲的「本性本善」一个意思。学佛,志在成佛;学圣贤教育,志在圣贤,与贫富贵贱不相干。孔子在生不是贵族,是平民,学生当中最优秀的学生,孔子常常赞叹学生颜回,颜回可以说,用今天的话说,清贫。物质生活可以说是勉强维持生命而已,一般人受不了,可是夫子说颜回不改其乐,他生活得非常快乐,他没有一点忧虑,没有一点怨恨,生活得很快乐。为什么?「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」,他那个快乐是从内心发出来的,与物质生活不相干。物质上是非常贫乏,可是他的精神生活非常丰富,契入圣贤的境界,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。

  佛教传到中国之后,跟中国传统文化相辅相成,跟中国传统文化融成一体。英国汤恩比说得好,中国人的心量大,能包容异族不同的文化,就是指佛教,完全接受了。而佛教丰富了中国传统本有的文化,相得益彰,这都是事实,所以我们一定要把它认清楚。佛教,现在可以说中国的佛教,印度没有了,佛教在中国,全世界要讲到佛教,确实还是在中国。但是我们这一代的中国人疏忽、不学了,好像有些外国对佛学经典的研究超过中国,是不是真超过中国?超过中国现代人,没有超过中国古人。不但上古时代,我们讲上古是两千年。近年,近古满清时代,这些出家、在家的大德,都非常优秀,现在在世界上修学佛法的,还没有能超过。我们应当加紧努力,不能落在他们后面,不能超越,也不能落后太多,要努力精进。

  「心佛众生,三无差别」,这个能量是相等的,我们的心要跟佛相应,就能克服烦恼习气,就能够化解一切灾难。如果我们的心不能跟佛合一,跟众生合一,现前众生已经不学圣教,也不学佛法了,这个事情麻烦。现代人的思想都是名闻利养,地球病了!这几个字是我前些年写的,「贪瞋痴慢疑是一切病因」,我们现在统统具足,病因有了;「怨恨恼怒烦是一切病缘」,你看有因、有缘,后头果报就现前。「脏腑失调」是我们的身病,「天地变异」是现在地球病了,这是一切病的果报。「病苦短命」,这是我们的病报,「自然灾祸」,这是我们外面的病报,个人病苦短命,居住的环境自然灾祸,这一切病报。怎么救?佛菩萨、老祖宗给我们的药,就是仁义礼智信,是一切病的药。在佛法里面就是十善业道,在中国传统教育的仁义礼智信,很简单把病因、病缘、病果、病报,治病的药方都开出来了,确确实实能救自己,让自己远离病苦;自己能离病苦,你居住的地方就没有灾难,中国谚语所谓「福人居福地,福地福人居」。你没有病因、没有病缘,你是个有福的人;如果你身心有病因、有病缘,你不是个有福报的人。所以贪瞋痴慢疑要断,佛法里常讲「勤修戒定慧,息灭贪瞋痴」,这是佛大小乘经上常讲。怨恨恼怒烦,我们常讲习气、冲动,这不是好事情,这对自己伤害很大,要觉悟、要把它放下。

  大乘经教里面给我们讲得好,讲了许多道理,这事实真相。前几天我们还学了,我们学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话,很有味道,这大乘教上讲的,不断之假,这四个字非常有味道。不断就是相续相,这个宇宙到底是怎么回事情?是个幻相,不是真的,这个我们不能不知道。经文上原意是「不断之无」,无是没有,空的,就是《般若经》上告诉我们的,六百卷《大般若》,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讲了二十二年,真的讲到核心,讲到一切法的真相,包括我们自己身体,我们的思想、身心都包括在其中,是什么?是不断的、没有间断的假相,没有间断的无,说假相比较好懂,说无不好懂,但是说无比假相意思还要深、还要好。我们在前面学习的时候,我用电影影片来做比喻,你晓得什么叫不断,你看这一卷是电影的底片,它在放映机里面用一秒钟二十四张的速度,这幻灯片,二十四张幻灯片没有一张是相同的,所以无。前面一张灭了,后面一张接著就生,这叫不断,它没有中断,全是假的,根本就没有这回事情。

  弥勒菩萨告诉我们,我们现实环境,就是现在这个世界,我们所看到的、所听到的、所接触到的,这个频率多高?电影是一秒钟,记住,二十四张就把我们欺骗了。而现实环境里,弥勒菩萨告诉我们,一秒钟是一千六百兆,单位是兆,一千六百兆张一秒钟,你怎么会知道它是假的?这个事实真相谁见到?大乘经里头常常告诉我们,八地菩萨。八地叫不动地,他的心定了,清净到极处,这种快速波动的频率他完全知道。所以从底片上,我们能够非常清楚的体会到、看到不动之无,根本就没有这个东西。德国的科学家他研究物质,物质到底是什么?他说是空的,他研究的结果,他发表的论文,说世界上根本就没有物质这个东西。物质怎么发生的?物质的基础是意念,就念头,真是佛讲的「一切法从心想生」,是心想变现成物质。心想怎么会变成?一个念头,每一个念头里头都有物质现象,就是阿赖耶,阿赖耶的业相就是波动,现在科学讲能量,从能量变现出科学说的信息,从信息累积变现成物质现象。所以物质从哪来的?物质是从意念变现出来的,念头好,物质现象就好;念头不好,物质现象就变坏了,就这么回事情。

  极乐世界的念头好,去的人,心地都清净、都真诚,没妄念。到极乐世界之后,阿弥陀佛天天讲经教学,没有一天空过,到极乐世界是学习,学习到你能够把烦恼习气统统断尽,你就毕业,你就成佛。极乐世界是学校,我们在经本上看释迦牟尼佛的介绍,他没有说极乐世界的国王,没有说极乐世界有大臣,没听说,从来没提过;极乐世界有士农工商,有社会家庭组织,没有,都没说过。我们从经本上来看,所体会到,极乐世界是个学校,只有两种人,一个是佛、一个是菩萨,佛是老师,菩萨是学生,它是学校,是个很大很大的学校,十方世界一切众生往生到那个地方是去求学的。求学为什么?为成佛,极乐世界是保证班,到那个地方去之后,没有一个不成佛的。成佛是成就圆满的智慧、成就圆满的德能,也成就圆满的福报,有智慧、有道德,他怎么会没有福报!所以智慧、德能、相好统统是圆满的,这个一定要知道。

  我们今天生在这个世界,我们没有一丝毫怨恨,我们非常欢喜。欢喜什么?欢喜的,对求往生极乐世界这个意念加强了,这个世界不值得我们留恋,我们要全心全力放下万缘。像经上告诉我们的,发菩提心,一向专念阿弥陀佛,这就到极乐世界去了。灾难多,好,好在哪里?让我们不能不到极乐世界、不能不选极乐世界,这在佛法讲是逆增上缘。到了极乐世界,那边是顺增上缘,极乐世界是法性身、是法性土,法性是永远没有变化;不像我们这个世界有变化,人有生老病死是变化。极乐世界人都是无量寿,无量寿他永远年轻,他不衰老,永远年轻,他不变,极乐世界人是化生的。他没有胎生的,胎生、卵生、湿生没有,全部是化生的,这我们在经上看得很清楚、很明白,所以一心一意要取极乐世界。我是受现前这些灾难的启示,本来还想把《华严经》讲完,现在想不讲了,我专讲《无量寿经》,专念阿弥陀佛,我这《无量寿经》一遍一遍的讲下去,讲到我往生为止。晚年一部经、一句佛号,多简单!莲池大师说得好,「三藏十二部,让给别人悟」,你们谁想学我都送给你,你去学去。我不学了,我来不及了,不学了,我只学《无量寿经》,只念阿弥陀佛,一个方向、一个目标,我的目标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。底下「一色纯白」,这是心佛众生三无差别,一色纯白,这段是说须弥山,讲到我们地球上的雪山、大雪山,它表法的意思。

  下面这解释第二个小段,『忍辱如地,一切平等』,「是以大地喻平等忍辱,平等即离诸分别」。有分别就不平等,有自私这个念头,心就不清净,就被染污。所以贪瞋痴慢疑是染污,这几样东西不干净,我们的清净心被它染污。我们要恢复清净心,贪瞋痴慢疑必须把它断掉,心恢复清净了。心里有分别就不平等,要知道,自性是清净平等的,而且有觉,我们经题上讲「清净平等觉」,真心,我们的真心本来是这样的。学佛没别的,就是恢复自己的清净平等觉,觉就不迷,不迷惑了。但是恢复是有次第的,第一,一定要恢复清净,清净恢复之后,一定要恢复平等,后面自然就大彻大悟。要想真的恢复,就必须要把欲望放下,对生活的欲望要降到最低程度。你看释迦牟尼佛他的生活欲望,他全部的财产三衣一钵,树下一宿,日中一食,这他生活方式,一生没改变。佛陀走的时候在树林里头,不是在房子里面,在野外!一生没有建个道场,也没有建个茅蓬。佛教传到中国来,真正那些修行的大德,几乎全都是住茅蓬的,没有住过茅蓬的祖师大德很少有。他们年轻修行都住茅蓬,茅蓬是自己建的,很简单,山上砍几棵树做为柱子架起来,上面盖点茅草,非常简单。绝不求奢华,你的心是定的,没有欲望,精神生活是研习经教,这个里头其乐无穷,真正尝到法味,确实古人讲的,你欲罢不能,你对它产生无量的欢喜。让我们想到孔颜之乐,孔子、颜回的乐乐在哪里?乐在智慧,烦恼一天比一天少,智慧一天比一天增长,这多快乐。心里只生智慧,不生烦恼,他怎么会不快乐!这是我们应该要学习的。

  我学佛这六十年,得力於方东美先生,不是他老人家,我对佛法不认识,不知道这是个好东西。年轻的时候误会了,以为它是宗教,以为它是迷信,边都不碰它。在台湾我跟他老人家学哲学,承蒙他慈悲厚爱,我们原本只是想到学校去旁听他的课,没有想到他不让我到学校去,跟我约定每个星期天到他家里去,他给我上一堂课两个小时,每个星期两个小时。学生只有我一个,在他家小客厅小圆桌上,给我讲了一部《哲学概论》,最后的一个单元「佛经哲学」,讲绝了。提出这个名词的时候,我都感到很讶异,我说「佛教是宗教、是迷信,而且在宗教里一般人称它为多神教,多它什么都拜,多神教在宗教里称为低级宗教,高级宗教只拜一个神,别人瞧不起的,它怎么会有哲学?」方老师告诉我,他说「你年轻,你不知道,释迦牟尼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,佛经哲学是全世界哲学的最高峰,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。」这么好!从来没有听说过,我学佛入门是这样入门的。入门之后,这有缘遇到章嘉大师,我学佛的根柢是在章嘉大师那个地方奠定的,他教了我三年,也跟方老师一样,每个星期两个小时,这个缘分可遇不可求,没有这个基础,我遇到李老师也没用处。章嘉大师圆寂之后,过了一年我认识李老师,李老师劝我学教研究经典,这个我很喜欢。这是章嘉大师就教给我,老人家劝我出家,劝我学释迦牟尼佛。

  我知道释迦牟尼佛是社会教育家,他的身分是社会教育的义务工作者,他教学不收学费,没有分别。只问来学,只要你喜欢来,愿意跟他学,他都非常欢喜教你,平等心,没有分别、没有执著,这么好的一个老师,到哪里去找!所以我们才认清佛教的面目。说它是宗教呢?你要懂得宗教两个字怎么讲法,什么意思,我们对这个地方都疏忽了。老师教你,你去查查字典,宗教两个字怎么讲?我们查出来了,向老师报告:宗有很多意思,它有三个主要的意思,第一个是主要的,第二个是重要的,第三个是尊崇的;教,教是教育、教学、教化。宗教连起来,这就恍然大悟,原来宗教是主要的教育、重要的教学、尊崇的教化,这一下就明白了,以前把这个名词解释错了。这才佩服我们的老祖宗,对於各个教派加一个「宗」字,宗教,这个名称可以说在教学里真是推崇到至高无上。它是不是主要的教育?是的。为什么?它能帮助你成圣成贤,它能帮助你成佛、成菩萨。这不是主要的教学,还有什么东西是主要的?

  它的普世教育,这是对一般人的,对社会大众的,人人都应当要学的。佛家是十善业道,你看我们《十善业道经》前面,如果是完整的本子,这《大藏经》上有,前面有雍正皇帝一篇「上谕」,就等於序一样。雍正皇帝推崇,如果社会大众人人都学十善业道,天下就太平,皇上就没事了,垂拱而治。这个教育多重要!儒家普世的教育,现在我们把它提出来是《弟子规》,道家的普世教育是《太上感应篇》,佛教的普世教育是《十善业道》。这三样东西在古时候没有人不讲,没有不认真学习,它不是讲、不是背、不是念的,它是要做到的。就是日常生活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的一个标准,各个人都遵守。中国几千年来,诸位看历史,长治久安、太平盛世从哪来的?从这个教育教出来的。所以古时候中国的宗教教育,是皇上亲自主管;儒家的教育交给宰相,底下有教育部,那个时候不叫教育部,叫礼部,礼部尚书就是教育部长。儒家让宰相去管,佛跟道皇上管。

  以后像伊斯兰教传到中国,基督教那时候叫景教,都唐朝传过来的,统统皇上管,皇上平等,以平等心对待基督教、对待伊斯兰教。我看过北京的清真寺,伊斯兰教道场建筑跟佛教一样,宫殿式的,看它的匾额「敕建」,皇上下命令建的,就国家建的。以前这些帝王知道重要的教育,推动这个教育天下太平,为什么?人都教好了,人人是好人,这人干的事情全是好事。所以在古时候,诸位要细心去观察,古时候三百六十行,哪一行是最快乐、最令人羡慕?跟诸位说,做官。做官身分很高,待遇也不错,没有事情干,为什么?没有案子办。一个月要有二、三件案子很多了,没有人犯法,没有人做坏事,这什么缘故?教育教好了。而这个功德里头,确实宗教教育是主,真的是个主要的东西,把人教好了。大家都学,皇上也学,他不学他怎么知道好?所以他也学,做官的都学。人跟人发生争执,你要去打官司,官府里头一召见,夫子怎么说的,佛菩萨怎么说的,你还好意思争执吗?马上就解决了,就和解,不再相争。彼此一相让,问题立刻解决,真的是宝,儒释道是三宝。

  儒释道都教我们忍辱,行门当中,忍非常重要,你不能忍,你的道业就不会增长,为什么?你向上提升得定,忍辱是修定的前方便。你不能忍,哪来的定?没有定,哪来的智慧?不但佛法重视忍辱,儒家重视,道就更不必说了。三教的圣人都教你要忍,能忍,心才会清净,心才不会动摇。所以忍辱用大地来做比喻,你看地多平等,你把名贵的香水倒在地上,它接受你,便粪倒在地上,它也接受,它没有分别,没有说这个好的我要,不好的我不接受,没有,统统接受。这是教我们用平等心待人接物,对待一切人要平等心,平等心就是道,平等心就是真心,平等心就没有分别。有分别就不平等,有个人的欲望在里头,就不干净、就不清净。

  「《往生论注》释心业无分别云」,就解释心无分别,业是造作,起心动念是心业、就是意,解释这个。「如地负荷,无轻重之殊。」殊是不同、差别,没有差别,像大地一样。下面有解释,「大地载物,重者轻者同一负荷,无所拣择」,它没有分别,「无有分别」。《易经》里面坤卦就是讲地「厚德载物」,厚德是什么?最厚的德就是忍辱、就是平等,大地表现出来就平等、忍辱。我们要学它,学像大地一样能忍,能平等的去忍。「以喻菩萨忍辱之德,远离一切彼我、恩怨、违顺之别」。我们有没有学到?忍辱的反面,是傲慢,自己总以为比别人要高一等。要知道傲慢是与生俱来的烦恼,不是你这一生学会的,是过去生中生生世世带来的习气。佛讲得更深,这三毒烦恼贪瞋痴,从有我那一天起,这个烦恼就带来了。法相宗讲得透彻,讲宇宙的源起,万物的源起,我从哪里来的,我的源起,全都是自性变现出来的,自性是万物的本体,包括我自己。宗门里面常说「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」,那是什么?自性。本来面目是佛,不是别的,所以佛讲一切众生本来是佛,你本来面目是佛。佛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?迷了,「一念不觉而有无明」,这就是你开始迷。很难讲,讲不出来,哪有开始呢?佛家讲「无明」上面加了一个无始,无始无明,他一念不觉而有无明,这个无明叫无始无明。无始是什么?没有开始。那是什么?没有开始,是假的不是真的。没有开始,怎么会有这种现象?

  《楞严经》上富楼那尊者,就这个问题提出来向释迦牟尼佛请教,无始无明是怎么来的?这真的叫追根究柢,打破沙锅问到底。因为所有一切法,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从无明变现出来。这最初无明从哪来的?佛告诉你,它没有原因,它没有来处,也没有去处。听不懂,最后佛举一个例子「演若达多迷头认影」,有这么个故事。这个故事我们一听明白了,为什么?我们小时候有,小时候在学校念书,我们那个时候念书在抗战期间,抗战期间小学生高年级,五、六年级就有军训课。那是非常时期军训课里面,早晨上学老师常常举行紧急集合,哨子一吹,三分钟都要统到操场集合,服装整齐,制服穿好,帽子戴好,统统穿戴好了。就有这个现象,有同学紧张得不得了,慌慌张张找他的帽子,问同学:有没有看到我的帽子?同学指著,你不是戴在头上吗?戴在头上忘掉,戴在头上找帽子找得那么紧张。这个比喻好!你说他那个迷什么时候有的?没有,服装穿得整整齐齐的没事,那一念不觉,一念不觉就变得那么紧张。佛这个比喻好,让人晓得,无明不是真的,所以叫无始,它没有开始。有开始它就有结束,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。

  我们实在讲一直到念到、看到《菩萨处胎经》,世尊跟弥勒菩萨这番对话,才完全明白。那个一念不觉,就是今天科学里面讲的,波动现象,而且这个波动现象,你一定要晓得,这一个波动频率起来它立刻就停了,第二个波动是第二不是第一个,所以它是假的,它不是真的。这就叫什么?不断之无,它确实是无,因为这个波动起来,你错了,你在里头迷了,以为真有,这就现出一个阿赖耶。阿赖耶是妄心,完全是假的,就跟迷头认影一个意思。但是什么?但是他不觉,没有自觉,他就迷了,愈迷愈深,造成这种现象。迷得再深,都是一念,所以佛对於深一层的讲解,他不讲过去、不讲未来,没有过去、未来,就在当下,你这个问题才真正解决。你当下一觉,这波动的现象立刻恢复正常,没有过去、未来,过去、未来是你迷的时候的假相。我们读《百法明门》,初学佛的时候都学这个书,相宗的入门。时间、空间它排在哪里?排在二十四个不相应行法里头,时分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时间,时间是什么?方分,方是讲空间,时间、空间都是属於不相应行法。不相应行法,用现代的话来说,就是抽象概念,是抽象概念里面产生的,决定没有事实,假的!这是不太容易懂,但是它是事实真相。所以一念觉立刻就恢复,波动现象没有了。

  波动现象是阿赖耶的业相,科学称它作能量,所以能量是从波动当中产生的,没有波动就没有能量。但是能量还是从自性里头出来的,所以自性不可思议!能生万法,能生能现,阿赖耶能变,能生、能现、能变,它的根、它的本都是真如自性。而且真如自性里头,它什么都不是,三种现象都没有,所以科学、哲学对它都无可奈何。怎么知道有?佛说了,「唯证方知」,你证得的时候你完全明白。怎么证得?放下,放下起心动念、放下分别、放下执著就证得。我们就懂得了,科学、哲学为什么不能证得?科学家、哲学家没有放下起心动念,没有放下分别执著,所以他只能见到阿赖耶,见不到自性,道理就在此地。他要能真正的把起心动念、分别执著放下,科学家就成佛了。他可以做实验放放看,放下看是不是成佛?放下真成佛了。所以这样微细的境界,阿赖耶的三细相,佛说八地,往上去九地、十地、等觉、妙觉五个位次,他们看得清清楚楚,那个定功可深了,菩萨五十一个阶级,最高的五个阶级他们看到。他们不需要用科学仪器,也不需要用高深的数学,他见到了,在定中见到的。小定,阿罗汉的定能够见到六道轮回,那不是假的。

  定中空间维次没有了,所以向上看能看到非想非非想处天,往下看能看到十八层地狱,能看到阿鼻地狱,三界之内,他都知道、他都明了。能力从哪里来?本能,这个能力是自己本来有的,只要把障碍去掉,能力就恢复。经上告诉我们,只要你不执著,对於世出世间法都不执著,因为什么?出世间法佛法也是假的不是真的。《金刚经》上,佛说得很好,「法尚应舍,何况非法」,自性里头哪有佛法?没有。佛法从哪里来的?佛法从世间法来的。因为世间人迷,所以佛就用个方法帮助你觉悟,帮助你觉悟的法叫佛法,等你觉悟,觉悟就没用了。就好像你有病这才有药,病好了药也没有了,哪是药?有病才有药,没病就没药。你有迷惑才有佛法,你觉悟了佛法就没有了,所以这个道理要懂,你清净心才真能得到。阿罗汉得清净心,菩萨得平等心,佛大彻大悟,觉是大觉、大彻大悟。所以,清净平等觉就是佛、菩萨、阿罗汉;也是戒定慧三学,清净是戒,平等是定,觉是慧,戒定慧三学;也是佛法僧三宝,清净是僧宝,平等是法宝,觉是佛宝。你在经题上看,这意思多丰富!所以这部经确确实实是一切经的代表,是一切经里面的精华,你从这部经修就能圆满成就,何乐而不为之?它包含《华严》,它也包含《法华》,显密都在其中,不可思议的经典,你得要认识它,你才会全心投入,你才会真正得到受用。

  《往生论注》里注得好,我们再继续往下看,『清净如水』,「菩萨清净,犹如净水,能洗除种种尘劳垢染」,觉悟就放下了,这是比喻放下。为什么放不下?没觉悟,对於事实真相不了解,以为这些假东西都是真的。特别是认为佛法,世间都是假的,佛法是真的,这是什么人?小乘,你有能力出六道,你出不了十法界,什么时候知道佛法也是假的,你才能超越十法界。你一定要记住,自性清净心里头三种现象都没有,什么时候你这三种现象都放下、都没有了,你就回归自性,你就证得妙觉。这三种现象,物质现象头一个你要把它空掉,真正知道不断之假,或者用经上讲的「不断之无」,它根本没有,你执著是错了,包括这身体,身体是物质。起心动念是精神现象,思惟想像这个东西是什么?身体死了,这个东西存在,叫灵魂,身有生死,灵魂没生死。在台湾出版了一本书,《凯撒军团东征中国之谜》,写这本书是大陆上的一个人写的,里面是个人跟鬼的谈话记录的。罗马军团,是凯撒大帝派一支军团十万多人侵略中国,那个时候完全是走路,从罗马走到中国非常辛苦,在中国打了几次仗没打赢,以后全军覆没都死在中国。这一批鬼军的军队他还没解体,还没散开,那些灵鬼现在还在,附在人身上把这个故事说出来,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说明什么?二千一百年死的这些军人的灵魂,现在还非常活跃,他们非常非常苦!得到菩萨帮助他,所以这批军队统统都皈依了,有个利宾菩萨,我们一般人想像可能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。

  菩萨跟他们在一起,告诉他们:中国不是你们的,你来干什么?我看到这句话我感触很深,这就是什么?人要认命,「命里有时终须有,命里无时莫强求」。中国不是你的,你命里没有中国这个缘,所以你来了,死在中国。这提示我们什么?用战争的手段夺取来的这些土地、资源,还是你命里有的。命里没有的夺不到,那何必用战争,用这种残酷的手段?现在他们知道悔改了,逐渐逐渐了解事实真相。要求给他建个庙,他们有个住处,有个安身立命修行的地方,在甘肃,齐素萍居士真给他建个庙,大概今年年底可以完工。说明什么?人没有死。人要是不死,怎么可以得罪人?得罪人之后是冤冤相报,生生世世没完没了,这个多麻烦!我们了解事实真相了,绝对不会得罪一个人,受了委屈也无所谓,不跟人结仇。受了委屈将来我要报复,后来他来生他要报我,我要报他,这个多苦,双方都痛苦。明白之后一笔勾销,受再大的委屈也无所谓,看清楚了!章嘉大师说看破,你就会放下了,真放下才能够一心念佛,往生才有把握。这个世间的人,有恩於我的要报恩,有怨於我的一笔勾销化解,他跟我有怨,我不跟他有怨,我这里没有。我们怎样化解怨结、怎样报恩?自己认真修行,修行成功了,这个功德回向是真正的报恩,真正的解冤释结,为什么?你成佛了。成佛重要,亲近阿弥陀佛重要,往生极乐世界重要。这些恩恩怨怨的不重要,搞这些干什么?所以应该要放下,这都是属於忍辱波罗蜜。「菩萨清净,犹如净水」,这才能把种种尘劳,就是烦恼习气,统统把它洗干净,『洗诸尘垢』。

  『炽盛如火,烧烦恼薪』,这下面有解释,「火喻智慧,薪表烦恼,菩萨智慧猛利,炽盛如火,断除烦恼,如火烧薪」,好比火把这些柴统统烧光了。所以求智慧重要,智慧从清净心来的,清净心从忍辱得来的。所以没有忍辱,心就不会清净;心不清净,永远不会有智慧。然后你才晓得,忍辱对於我们学佛的人,它多么重要!六波罗蜜里头有两样东西最重要,第一个是布施,布施是什么?放下,你要放不下你就不能持戒。我们今天学佛的人很多,在家的,十善业道做不到,出家的,沙弥律仪做不到,为什么?得想这个原因,为什么古人能做到,现在我们做不到?不肯布施、不肯放下,所以你做不到。布施的功德不可思议,能布施,不能忍辱,他只能修世间福报,他成就不了功德。所以忍辱能够把布施的福报变成功德,那就管用。福报不能出三界,功德超越三界!你是要功德还是要福报?这个道理要懂。

  梁武帝是中国古代,最热心护持佛法的一位大德,他以国王的身分、以国家的力量来护持佛法,建造寺院道场,传记里说四百八十所,度人出家几十万人,佛法多兴盛,自以为功德很大。达摩祖师到中国来,跟他见了面,他非常欢喜,向达摩祖师请教,他一生所做的这些功德大不大?有多大功德?达摩祖师告诉他:并无功德。他听了这句话非常不高兴,就送客,以后再不见面了。所以梁武帝没往生,梁武帝没证果,什么原因?忍辱的功德没有。你赞叹他就喜欢,你说他并无功德他就生气,他都不能虚心去问一问,为什么没有功德?功德到底是什么意思,他没有问,他如果继续问,达摩祖师一定给他讲得很清楚。一句话不投机,马上就翻脸送客,达摩祖师到少林寺去面壁,九年才遇到一个慧可。慧可难得,在他会下大彻大悟,为中国禅宗第二代祖。不能忍辱怎么行?所以梁武帝一生修的是世间福报,充其量到哪里去?忉利天这最高的。往上去,往上去要有点定功,夜摩天有未到定,他没修。

  这些例子,我们看了之后就知道,懂得修行的方法,懂得六波罗蜜的重要,不能够布施,你戒不清净,你没有法子持戒,持戒是什么?要能舍,要能放下。能持戒之后要修忍辱,不修忍辱,戒律都是福报,世间福报。持戒很清净,持得很好,但是怎么样?傲慢,看到不持戒的人瞧不起,这就是没有忍辱波罗蜜。那我们一看他那个戒律清净,修的是世间善,属於世间的十善,得人天小果。也就是修得再好,也就极限是忉利天,夜摩天他去不了。夜摩天要有点定功,未到定,曾经修定有点功夫,但是定的境界并没有现前。往上去都要靠禅定,禅定真正修成得初禅,他就不在欲界,他就到色界去,色界初禅天、二禅、三禅、四禅,一层比一层高,往上去全是修定。定里面自然有上品十善,自然有戒律叫定共戒;开悟之后叫道共戒,道共定,那个层次就高了。至少小乘初果以上,大乘,《华严经》上讲的初信以上。

  我们今天连初信达不到,为什么?初信它断三界八十八品见惑。今天出家人还有在家居士,几个人把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断掉?没有。断掉这才入门,入大乘之门,小乘就是证初果须陀洹,跟《金刚经》前半部离四相的境界是平等的。你要问须陀洹,问初信位的菩萨,他们四相破了,无我相、无人相、无众生相、无寿者相。这个东西得讲理,不是随便说的,真实功夫!从哪里学?从行门上来说,一定从《弟子规》、《感应篇》、《十善业》。我们今天《十善业》为什么做不到?没有《弟子规》、《感应篇》的基础,又不学小乘。中国从隋唐之后不学小乘,用儒跟道代替小乘,那儒道不学怎么行?儒道最重要的学《弟子规》、学《感应篇》,要把《弟子规》、《感应篇》变成我们的生活,起心动念的依据不能违背,有这个基础修《十善业道》,就容易了,不难。古人能做到,今人也能做到,今人做不到是修学躐等,没有按照顺序去学。哪个人学佛是从《弟子规》开始的?告诉你,古人是这么开始的。只有现代人疏忽了,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。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学习到此地,下一堂课,我们在香港继续接著讲,谢谢大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