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mtbcollege logo
 
简体 正體
綱目模式
頻次搜索 
AND OR
 
02-039-0171 主講人 : 淨空老法師
             小字號    中字號    大字號

净土大经解演义  (第一七一集)  2010/10/21 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 档名:02-039-0171

  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看《大乘无量寿经解》第一百九十七面,第四行看起:

  「上为赞佛,下为发愿。法藏比丘於叹佛功德后,随即发起广大誓愿,愿自作佛,愿摄佛土,普利众生,速成正觉。盖发广大愿实为至要。」这一段讲得很清楚,「上」是前面的经文跟注解,是说赞佛。在见佛、闻法,礼节、礼赞是非常重要的,自古以来,真正有德行、有学问、有修持的老师都非常谦虚。学生向他请教,古人所谓因材施教,老师教他什么?要看他的善根福德,善根福德深厚的,老师真教,善根福德很薄的,老师会对他很客气,那也是教他。为什么不肯教他?不是老师不教,是他不能接受。老师怎么知道他能接受?看他的礼赞是不是出自於真心,如果出自於真心,这个人一定是善根福德深厚,那就得真教,不教对不起人。态度傲慢、礼节不周,一看就晓得善根很薄,你教他再多,他不能接受,这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所以,恭敬要学。中国自古以来,中国人是最懂得教育的,学恭敬从哪里学起?从什么时候学起?从婴儿时候就学起,也就是说人生下来,从生下来那一天就要教。谁教?父母教,特别是母亲。人在三岁没有办法离开母亲的怀抱,母亲言谈举止,这个小孩他看到、听到、接触到了,他已经在学习了。所以善根,实在讲善根再深厚,如果没有接受到扎根教育,深厚的善根你也显示不出来。学坏了,古人讲的话所谓「少成若天性,习惯成自然」,善根很厚的人还是能转过来,挺费劲。确实许许多多年的学习,慢慢善根才能恢复,才能把那些傲慢的习气断干净,有,不是没有,是相当困难,如果从小学习的那就比较容易。

  一个人懂得礼貌、懂得谦虚、懂得以真诚待人,他的人生是美满的。为什么?我们一般讲,他讨人喜欢,他会受人尊重,谁都愿意帮助他,这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谓传统文化的好处。你看看《弟子规》教你怎样奉事父母,尽孝道,学会之后,不是父母,这个人年龄跟父母差不多大,用侍奉父母的态度去对待尊长,哪个尊长不欢喜?哪个尊长不帮助他?不可能的,中国谚语所谓礼多人不怪,道理在此地。你看看《弟子规》里面多少文字讲礼节,我是从头到尾看了一遍,至少三分之一属於礼,处事待人接物,这是心态、礼节,非常重要。你要不学习,在社会上吃亏,别人对你尊敬那是假的不是真的,得不到人的帮助。所以,赞佛也是教学,你看法藏比丘跟世间自在王他们见面,点点滴滴都值得我们学习,这才叫真的学佛。

  赞叹之后,要想跟佛请教,请教这个事情是大事,不是小事,那得要发愿,你不发愿你就不具备这个条件。你看他后面「愿自作佛,愿摄佛土,普利众生,速成正觉」,这大事,希望自己早一天成佛,为什么?为度众生,成佛不为自己,是为普利众生而成佛的。帮助一切众生一定要有环境,没有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,那也非常困难,所以有「愿摄佛土」,这是要求一个好的环境。好环境不是自己修行,自己修行用不著,顺逆境界都是好环境,但是要教学那就一定要有学校,这个学校就是好环境,西方极乐世界实际上就是个学校。我们学了这么多年,也看了许多这些经典,没有看到释迦牟尼佛说西方极乐世界有国王,没有看到,没有看到西方极乐世界有什么皇帝。不像介绍欲界天、色界天,都有天王,西方极乐世界没有,什么都没有说到,只是说到佛在那里教学,菩萨在那里接受教育。我们从这些地方细心去观察,西方极乐世界是个学校,那里头的人很单纯,只有两种人,一个是老师、一个是学生;换句话说,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接受训练,去受训,毕业了就成佛,成佛之后你到你有缘的地方去教化众生。这是经教里常讲的「佛不度无缘众生」,哪个世界跟你有缘你就到哪里去,去教学,不是干别的事情。

  於是我们就彻底明白了,佛法是什么?师道,老师,师道,干什么的?教学的。你看释迦牟尼佛为我们示现,王子出身,他要不出家他做国王,做国王也不错,能够教化一国人。但是诸位要晓得,释迦牟尼佛那个年代跟中国周朝,周朝的末期,他跟孔子差不多同时代,比孔子早一些。在中国历史上记载的,释迦牟尼佛出生周昭王二十四年,记载得很清楚,入灭,就是他过世是在周穆王。要是从这个年代来算起,这中国历史上记载的,释迦牟尼佛灭度到今年是三千零三十七年,外国人的算法是二千五百多年,相差六百年。这个我们不必去考证,用不著,佛法里不重视这桩事情,重视禅定、重视开悟。你看本经里面教导我们,这是非常重要的,我们学习的目标「清净、平等、觉」,清净平等觉都是定,定生慧。如果我们是计较这些年分、去考察这个,你把定的意思全失掉了,这个不相干,真正入定了,你才了解事实真相。为什么?定中的境界把时间、空间全部都突破了,时间、空间不是真的。从哪里来的?从妄想分别执著里头来的,放下妄想分别执著,时间、空间都没有了,科学家所说的空间维次全部都突破了。所以佛是决定不主张我们用心意识,意就是分别,末那就是执著,阿赖耶起心动念,不能用这个,用这个是永远解决不了问题,用这个东西你学习所得到的是知识,不是禅定、不是智慧。

  这些我们平常要细心去反省,观察自己,自己在日常生活当中有没有定意,就是有没有定的意思,心清净、杂念少。中国古人有两句话,谚语里所说的,非常有道理,「知事少时烦恼少,识人多处是非多」。你认识人很多是非就很多,你知道事情少你烦恼就少,你何必要知道那么多的事情?没有必要知道的就最好都不要知道。为什么?你操心,你那心是冤枉操的。所以一天到晚心浮气躁,那怎么行!佛法里面讲功夫,什么叫功夫?清净心是功夫,烦恼少是功夫。从烦恼少你才能慢慢得清净心,由清净心再提升就是平等心,不再分别,然后才能够觉悟,大彻大悟,明心见性,那就功德圆满了。所以,一切功夫全在放下,为什么不肯放下?什么原因?佛讲清楚了,烦恼、习气,你因为有烦恼、因为有习气,所以你放不下。发大愿,烦恼习气要能控制得住,这个大愿就起作用;控制不住的话,这个愿落空了,愿不能兑现。所以这两句话,真修行的人一定要记住,能够不管的事情就别再去理它,尤其是一个真正发心念佛想求生西方极乐世界,那你得彻底放下,什么都不要计较,学随缘,随缘就是什么都好,那对自己是真好!

  所以,他这里接著就发愿,也是向老师提出报告,愿自作佛。你要想普利众生,你不成佛你度不了众生,要利益众生,先自己要成就,自己不成就,你怎么能够利益众生?老师要教学生,自己没有把自己教好,他就不能教学生。现在的学校,大家都很清楚,传授的是知识,这个无所谓,学生来学习的是学技术、是学知识的。不是像从前,民国初年,一直到我们抗战期间在学校里念书,伦理道德的教育非常重视。老师要没有做到,我们做学生的人怎么会服他?老师真做到了,我们学生不能不听话。在那个时候,我们那一代的那些老师,确实传统文化没有丢掉,他们真做到了,对我们影响就很深,跟现在完全不一样。古人所说的「师徒如父子」一点都没错,我们对老师的感恩,说实在话超过对父母。为什么?他对我们太关心、太爱护,跟现在完全不一样。现在,中国传统的教育丢掉至少四代以上,现在年轻人不懂,你问他父母也不懂,你再问他祖父母也不懂,问他曾祖父母也许有一点印象,曾祖父母差不多我这样的年龄,有一点印象。高祖父母,今天的社会如果是九十多岁、一百岁的他清楚。为什么?他大概在二十岁之前他看到,我们这个年龄是十岁之前看到,十岁以后慢慢变得就没有了。

  问题是从前人学了他真能做到,现在教学难!我们在汤池办这个实验,想到过去陶行知先生办过、梁漱溟先生办过,但是都失败了,他们是用一个小村庄来做实验,没办成功。我们想办,因为看到前人,这两个都是在学术界了不起的人物,我们在思考他怎么失败的,给我们做个借镜。我们头一个想到的,他办一定有对象,以年轻人为对象,年长的人他没做到,年轻的人,你叫年轻人做他不服气;你在学校叫学生做,老师没有做到,学生不服。我们就想到这个问题。於是我们招的这批老师,要求什么?要求老师每个人自己要做到,教《弟子规》,自己没有做到,你怎么能教?而且想到咱们不能有特殊对象,为什么?丢太久了,你就没有办法形成一个风气。所以,我们就提倡全民教育,这个小镇居民四万八千人,男女老少、各行各业一起学。我们来搞这个,搞成功了,要不是这样搞搞不成功。

  老师先把《弟子规》学好,我要求的是百分之百做到,没有做到百分之百,应该百分之八十是没有问题,做得很不错。做到之后,开始第一课怎么上法?第一课让老师下乡入户,表演,不是口说,表演。到农民家里,看到农民的老人就像是自己父母一样,自己是他的儿女,放工、回家了,怎样孝顺父母,把它做出来。老人看到这些老师这样给他服务,给他家里服务,受了感动,这批老师比我儿孙孝顺;他们家的年轻人看到了,觉得这些老师所做的让他们感觉到羞愧,对父母责任没尽到,这就受感动了。然后隔一个星期,我们再通知这些乡亲父老们,我们在中心开课,大家一起来学,就有人来了。下乡入户就是招生广告,好不好?大家都认为好,那我们一起来学习,很短的时间就做成功了。这从哪里学的?从佛经上学的,佛要度众生,先得自己干。你要劝人持戒,你要是破戒你怎么能教人去持戒;你教别人修定,你自己心浮气躁,人家怎么会跟你学?事事物物都要自己做出来给别人看,做榜样!这在今天,今天整个世界社会动乱,要怎么救?要靠你们年轻人真正发菩提心,像法藏比丘一样,真发心,牺牲奉献,舍己为人,无量无边的功德等著你们,你们只要发心的话就能成就。

  所以,「愿自作佛,愿摄佛土」,这句话重要。释迦牟尼佛没做这个表演,一生没有建道场,一生过著流浪的生活,居无定处,今天在这里,明天不晓得在哪里,游牧的生活。你看他们晚上树下一宿,白天日中一食,出去托钵,托一餐饭,一天就吃一餐,晚上随便在树下打坐,就一晚过去了。戒经里面讲得很清楚,这棵树下只能住一晚,明天一定到别的地方去。为什么?防非止过,怕你有贪心,这个大树树荫很好,这里不错,明天再到这里住,你就起了贪心。佛想得很周到。四十九年如一日,不简单!释迦牟尼佛走的时候在树林里头,不在房子里头。这做给我们看的,给后学的人做好榜样,得舍得干干净净。佛教传到中国,中国不能过释迦牟尼佛的生活,为什么?纬度不相同,释迦牟尼佛他老人家当年活动的那个地区是热带,所以三衣一钵够了;中国这是温带,有四季,有春夏秋冬,冬天你受不了,夏天可以过去,冬天怎么办?所以到中国来之后,这是佛教非常了不起的地方,他一点执著都没有,真叫随缘,到中国来,一切随顺中国的风俗习惯,他什么障碍都没有,到中国来穿中国人的衣服。诸位看到我们上殿的时候穿海青,我这个是海青,长袍大袖子,这什么时候衣服?汉朝的。佛法刚刚到中国来的时候,那个时候中国人是穿这种衣服,这个衣服是礼服。在家人衣服上绣的有花纹,袖子上、领子上都绣的花纹,这个花纹代表身分,士农工商不一样,便於行礼,这个花纹里也有阶级,所以叫章服。出家人,出家人是素服,就是完全没有花纹。我们现在平常穿的长褂,这个袖子短了,实际上我们现在袖子差不多这么短,应该是什么?应该有这么宽的袖子,在古时候,明朝时候,大概是海青一半的样子。中国出家人穿的服装是明朝服装。

  清朝前面是明朝,满清入关之后统治了中国,洪承畴投降的时候跟满清政府签的条约里有五不降,清政府同意了。这五个里面就有一个,出家人不投降,所以出家人穿明朝服装,不穿清朝服装。里面说男降女不降,男子投降,女子不投降。你看清朝结婚的时候,男子穿的长袍马褂,是满清的服装,新娘凤冠霞帔是明朝服装,这就是男降女不降。生降死不降,生的时候投降,死了入殓的时候,入殓穿的寿衣是明朝的。当时签的有这个约,所以出家人不投降。这说明佛教非常随缘,到中国来完全接受中国的文化、中国人生活的方式。中国人不赞成出去托钵,托钵是要饭的,尤其是这些出家人,从印度请过来的,都是国王的老师,都封为国师了,哪有学生做国王,让老师出去托钵?那还得了,这大不孝!所以,就一定要接受在寺院、宫廷里面供养,他全接受了。这是说佛法真的像从前章嘉大师跟我说的,重实质不重形式,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懂。好像我那个时候刚刚出家,那个时代佛门里就有一些人提倡把我们这个服装废弃,穿现在人的服装,有人提出来,说得也很有道理。但是有一部分人反对,说依旧保留好,为什么?穿上出家人的衣服,有些地方你就不方便进去,这有好处。如果换了服装之后,那些戏院、酒馆你常常可以去,没人看得出。为防范这些,所以还是继续用明朝服装做为出家人的一个制服。这些想法都是好的、都是正确的,维持佛法里面一个传统,维持佛法里面的道风,有这个必要。

  在中国教学就有场所了,有固定的场所,在古时候寺院庵堂。佛教刚到中国来的时候,这些道场是国家建的,以后由长者居士、豪门贵族他们供养,把自己的不动产捐献出来,甚至於自己居住的房子也捐献出来做道场,这历代都有。没有自己去化缘建道场的,这个到晚近才有,近代才有,以前没有这种事情。道场的经济也是国家都照顾了,所以古时候寺院它有财产、它有田地,都是这些大富长者们捐助的。有山林,这就有生产,租给农夫,农夫收成缴一部分给寺院,寺院有固定收入,它不依靠信徒,寺院经济有固定收入,所以他们学习就很正常。现在这个社会转变了,这些方式也要转变,现在走向工商业,寺院可不可以经营商业?可以。如果经营像素食餐厅这一类的,像招待所这一类的,招待所就等於旅馆一样,便於远方来参学的、来学习的,特别是佛教徒,让他来参学的过程当中我们都能够接待。这些也可以斟酌收一些费用,比一般旅馆会便宜,这里面饮食是素食,经营这一类的。还有像文物流通处、经书流通处都可以做,让寺院也能够有经济收入。还有的,真有发心的居士,如果能有这些有收入的这方面的捐助的话,商业所得的利润拿来供养做为常住收入,这都是很好的一个构想,可以经营一些事业。事业不要让出家人经营,让在家同修经营,就跟从前田园、山地一样,都是给农民去种,收租就行了。

  所以,修行的场所非常重要,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,后继要有人。中国古人所谓「不孝有三,无后为大」,你自己一生做得再好、再辉煌,如果后继无人,你的功业等於零。为什么?你死了就完了,真像古人所讲的,「人存政举,人亡政息」。一定要有传人,真正能把佛法、佛道世世代代承传下去发扬光大,这就对了。所以佛法里面可以做这些营利的事业,特别像现在的办学校、办养老,老人院。出家人不参与,出家人是老板,做董事长,总经理可以请在家居士们,请他们去做。这都是可以能够帮助一个道场它有固定收入,不必天天看别人脸色去要钱,这个在从前是决定不能做的事情。一走上名与利,道心就没有了,哪来的道心!

  在这个地方,阿弥陀佛要建道场,帮助大众有很好的修学环境,所以他很快能成就。「愿自作佛」这是自己想做到,下面三句统统是利益众生,「愿摄佛土,普利众生,速成正觉」,让十方世界到极乐世界来求学的人都能很快的成佛,这些愿他都兑现了,非常非常了不起!所以,「发广大愿实为至要」,非常重要。在佛法里面,我们相信很多同学听到一句,佛门里面所谓「佛氏门中,有求必应」。我在初学佛的时候,老师也是这样教我,为什么?我在年轻的时候,生活非常艰苦,不敢想明天的事情,过一天算一天。不去想明天,心也就安了,也就没事了,你想到明天、想到明年,那就忧虑,那你麻烦大了。老师教我,「佛氏门中,有求必应」,我们求什么?能够温饱就够了,没有丝毫的奢求,能吃得饱、穿得暖,再有个小房子可以避风雨,足了,就满足了。老师说,在佛门里面,求作佛都能做到,世间这些事情叫鸡毛蒜皮,小事一桩,哪有求不到的?

  他再教我们怎么去求财,告诉我们,人命中那个财从哪来的。你这一生能拥有多少财富,不管你是用什么样手段得来的,都是你命中所有的;你命里没有这么多财富,财富来了,祸害就来了。你发这么大财,你又没有生病,家人都很好,这就说明你命里有;命里没有的话,你要是得来,祸害就来了,不是生病就是灾祸,被人偷了、被人抢了,甚至於命还送掉,那是你没那个命。如果是用些计谋、不正当的方法得来的,你命里财富已经亏折了,你自己不知道。譬如你得了十亿的财富,我举这个例子,你命里有的,用不正当的手段得这么多,假如是你用正当的手段,不止!你命里至少二十个亿,你已经打对折了,你还自己以为很了不起,其实已经亏折了。命里没有的,像我这个命里就没有,财库空空如也,没有,那怎么办?没有,就得要修。所以,命里财富是过去生中修的。一个人如果说是一百亿以上的财富,至少修五辈子,不是一世,一世攒积不了这么多,至少是五世。有很多人大富大贵的,十世,在中国历史上能看到,悟达国师是一个出家人,能够被皇帝拜为国师,十世,迦诺迦尊者告诉他,十世高僧。他可以说是一世一世是接著的,每一世都出家、都修行,十世高僧才到这个阶层,不是偶然的。财富也是如此,生生世世修财布施,你才有这么大的福报。

  我们现在财库里没有财呢?现在修来得及,老师就叫我修,因为我那时候实在就是太困难,物质生活太艰难了。我就跟老师说,我说我每个月收入仅够生活,哪里有钱布施?老师问我,一毛有没有?行,一毛行,没有问题;一块有没有?一块也还可以。你就从一毛一块布施起。我很听话,真干。这一毛一块怎么修起?因为那个时候我已经去逛寺庙了,原因是在寺庙里借经书,假期的时候几乎全在寺庙里抄经。寺庙里有印经的,拿一张纸来印经,大家凑钱,多少不拘,那我们也用一块、五毛,这是印经的。另外还有放生的,也是拿一张纸,大家来凑分子去放生,放生出钱也不拘束,一毛、两毛都可以,我就从这儿做起。真的愈施愈多,不可思议!愈多愈施,财不能积。中国古人讲得都很好,财叫通货,像流水一样,那边出去,这边就有进来;如果是死水,你不出去了,这边也不会进来,那个水会腐了、会发臭。所以财一定要通,就是说你收入多你就多布施,收入少你就少布施,有就统统布施,那财用是永远用不尽。你要知道是多少人受惠,你积的德就大,不但你有财富,而且你还有德行。法布施得聪明智慧,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。老师教了我这三样,我这三样就干了六十年。我现在这样肯定的劝导诸位,我做出成绩出来,这是真的,不是假的,怎么样?愈施愈多,财用不缺乏。要真干!

  法布施,教学是属於法布施,增长聪明智慧。无畏布施是帮助一些苦难的人,譬如遇到灾难,救灾是属於无畏布施;别人有病苦,没有钱治病,你帮助他,这是属於无畏布施。素食是无畏布施,不再跟众生结冤仇,过去吃了它们是不知道,没学佛不知道,学佛之后明白了,不应该再跟众生结冤仇。所以我学佛大概是半年我就吃素食,我就明白了,不应该跟众生结冤仇。我的素食今年也是五十九年,你说素食不健康,我觉得我身体还不错,无畏布施果报是健康长寿,我得到了。年轻的时候很多人给我算命看相,都说我活不了四十五岁,我相信,我相信的原因是我家里的长辈都没有活过四十五岁。我祖父四十五岁走的,我一个大伯父也是四十五岁走的,我父亲也是四十五岁走的,所以他们说我过不了四十五岁我相信。我到明年就八十五了,我没有求寿命,没有求长寿,活在这个世间不为自己,为正法久住、为弘法利生。没有为自己,这就得大自在!什么都没有,什么也不缺乏,你说多自在,不用操一点心。这是方老师早年告诉我,「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」,我永远怀念老师,他指我这条路。在这个大时代,人一生能过到幸福美满,天天快乐、天天法喜充满,不容易!老师这条路指得正确,永远感激老师。所以发愿就太重要,我这一生,在人生这一生当中,我有方向、我有目标,永恒不变,这个快乐无比。大概在二十几年前我就常常讲,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上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行业,把自己的本分做好,跟不同行业的互助合作,这个社会多么美好;不要去干预别人,不要去过问别人,自己本行做好。我们今天走的这个路子,本行就是教学,佛陀教育,这是方东美先生传给我的,佛陀教育。自己学好,把这门课程教好,我们就尽到责任了。不是本行的不去过问,你的心才会清净,你要是想样样都学、样样都通,你的心就不清净,那你所学的是知识,不是智慧。我只搞本行,一门深入,长时薰修,这里面有三昧、有智慧,不一样。

  下面说,「如《普贤行愿品》曰」,这是《普贤行愿品》里面一段经文,「如来功德,假使十方一切诸佛,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」,这个时间我们说不出来,佛他有智慧,他能够这样说出来,这没法子计算,「相续演说,不可穷尽。」这段话是什么?是讲如来功德,用比喻来说,十方一切诸佛,经多少长的时间?这时间没法子计算,说不尽。「若欲成就此功德门,应修十种广大行愿」,这十种广大行愿是佛门里最殊胜的,菩萨要成佛必须要修,普贤菩萨十大愿王。我们能不能修?我们没法子修,一条都修不到。为什么?它跟一般菩萨修行的纲领不相同,普贤菩萨的心量大,没有自己。只要你有自己,你所修的,就是修这十条都是很小,为什么?你没有办法突破「我」那个界限。普贤菩萨无我,念念是遍法界虚空界,所以菩萨才能学,声闻、缘觉、权教菩萨都没办法。我们讲第一愿,礼敬,虔诚恭敬的心,对谁?第一个是对父母,第二个是对老师,要平等对待,对待一切众生。这一切众生里头包含著有畜生道、饿鬼道、地狱道,六道里面,上面二十八层天,这全是众生;除这个之外,还要包括树木花草、山河大地,那也是众生,无情的众生。因为什么?都是众缘和合而生的。

  我们这举一个例子,讲我们这个六道,一切诸佛刹土里面都有六道、都有十法界,遍法界虚空界,世界无量无边无数无尽,你念《华严经》「华藏世界品」、「世界成就品」你知道了。普贤菩萨这一拜统统拜尽了,遍法界虚空界没有一法漏掉的,我们能做到吗?对我们有帮助、有恩德的人行,伤害我们的人你能做到?普贤菩萨十愿并没有说,我们冤亲债主是除外的,没有说这句话,平等的礼敬。谁能做到?法身菩萨能做到。可是同学们要晓得,我们在前面第二品里面学过,「德遵普贤」,西方极乐世界,一切众生只要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,在极乐世界修什么?都是修普贤行。你看第二品的品题「德遵普贤」,经文第一句,「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」。净土,他为什么成佛那么快,速成正觉?就是他主修的是普贤菩萨的十愿,跟《华严》相应。

  贤首国师的《妄尽还源观》是《华严经》修行的纲领,十愿跟这六条纲领条条都相应,你没有这个心量怎么行?这个心量是你自己的真心,不是妄心,妄心心量很小,真心心量就大。真心,你看《还源观》上讲的三种周遍,第一句告诉我们,「周遍法界」,那是说什么?我们起心动念。现在科学家告诉我们,跟《华严》讲的意思完全相同,我们这个身体,念头,我们的念头是发射台,也是接收台,像电台一样,我们接收遍法界虚空界这些波动,我们发出去的波动也是遍法界虚空界。多长的时间遍法界?一发就遍法界。不需要一秒钟,一秒钟太长,一秒钟这个波动发了多少,我们平常计算的是一千六百兆次,那是一秒钟。每一个波动都周遍法界,只要这里一发,遍法界虚空界全收到了。法界虚空界里面所有一切诸佛菩萨乃至於六道众生,甚至於花草树木、山河大地,所发的波动现象我们也全收到了。收到为什么不知道?是我们心浮气躁、麻木不仁,不是没有接收到,接收不知道。所以佛教我们修定,定功愈深你的心愈细,你所收到的你完全明了。我们粗心大意,可是我们发出去,诸佛如来他们的心细、他们的心定,全都知道。整个宇宙是一体,科学家把它形容好像是个网一样,真的是牵一发而动全身,确确实实是一体。

  第二讲「出生无尽遍」。这个无尽就是变化,你想想看,如果不是这些念头,哪有这么多变化?为什么会有变化?「一切法从心想生」。我们有些心想自己不知道,自己没有发觉到有这个心想,但是你看到现象的变化,你就晓得应该有心想,没有心想怎么会变?第三句是讲心量要拓开,「含容空有」,含虚空,容一切法。这是你的真心,你本来是这样的,为什么今天变成这么小的心量,不能容忍?尤其是人得罪了你,你不能相容。为什么?你有分别、你有执著、你有妄想,你不知道事实真相,不知道整个宇宙是一体。你要是明白了,我们今天了解一些是靠大乘经教,天天在薰习、天天在学习,明白了。明白就得真干,真干就得包容,就要从变化当中,我们身体的变化、我们生活环境的变化、我们居住地球的变化、太空的变化跟我都有关系,有密切不可分的关系。从变化当中,就知道我们的念头太多,尤其是不善的念头。你在极乐世界那个环境里面,你体会到是善的念头,我们今天居住在地球上,是种不善的念头。我们不能够觉察到,我们在一秒钟里面发射的意念是有一千六百兆,我们没有办法觉察,但是我们看到变化的时候就想到这里头有我一分。所以,科学帮了大乘佛法很大的忙。我的看法,应该是二、三十年之后,佛法跟科学会接轨,那个时候人不再认为佛法是宗教,不会再说佛教是迷信,是什么?佛教是科学,佛教是哲学。方老师介绍给我的时候,说佛教是高等哲学,现在我们已经体会到了,佛法是高等科学。

  一般人学习佛法里的伦理、道德、因果,这三种教育叫普世的教育,社会就会安定,世界会和平。高等哲学跟高等科学那是少数人,他们能够契入,会帮助这个世界更美好,甚至於能够帮助这个世界也能达到西方极乐世界一样的标准。你说能不能做到?从理论上来讲是可能的。因为西方极乐世界的人,他们的思想纯善没有恶、纯净没有染污,我们如果也能做到纯净纯善,这个地球马上就变成极乐世界。理论上做得到,事上,事上我们大家肯发心就行了,只要我们把心态转变过来,这个世界就变了。所以,学佛不怕灾难,不学佛被灾难吓死了,你还没死,你被它吓死了,你很可怜。学了佛知道什么?我们念头改过来,灾难就没有了。特别是个人,个人如果得了癌症,癌症从哪来的不晓得,得了癌症就觉得宣布死亡了,实际上你寿命还没有到,真的是被吓死。学了佛之后晓得,这个病是我们不善的念头生的,我今天断恶修善,改邪归正,一心念佛,病就好了。身体很容易,效果你马上看到,我们居住在这个地球上,地球灾难这么多,只要我们地球上有一些人真的觉悟、真的明白了,真能断恶修善,把自己的心态改变,地球上的灾难减轻了,逐渐逐渐这个地球变得愈来愈好。科学家肯定了这桩事实,跟佛经上讲的一样。

  佛法上给我们讲,最不好的念头,负面的,百分之百的负面,贪瞋痴慢疑五毒,你心里有五毒,你就很容易感染疾病。所以佛教导我们,「勤修戒定慧,息灭贪瞋痴」,把你心里的病根拔掉,你就不会生病。为什么?不会感染,你里头没有因。把贪瞋痴慢统统换过来,换成慈悲心,换成布施的心、持戒的心、忍辱的心、禅定的心、智慧的心,多好!那是你自性里头本有的。我们中国人讲的,把它换成孝悌的心、仁爱的心、礼义的心、廉耻的心、和平的心,多好!换过来就好了。中国传统文化总结起来不出十二个字,孝悌忠信、礼义廉耻、仁爱和平。人人都是这样存心,人人都是这样行事,这个世界就是极乐世界,这个世界就是天堂。天堂有没有?有,人造的,地狱也有,也是人造的,贪瞋痴慢那是造地狱。这佛经上讲得清楚,贪心是饿鬼,瞋恨是地狱,愚痴是畜生,傲慢是修罗、罗刹,到这一道去了。所以,学佛的人真是幸运,知道这个事实真相,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,不受别人控制,不受别人影响。

  十种大愿要知道,有许多同修早晚课都念一遍,有好处,没有坏处,为什么?虽然做不到,阿赖耶里头有印象。应当努力还是从《弟子规》上下手,从《弟子规》、从《感应篇》、从《十善业》,从这里下手,这是基础,十大愿那是最高峰,一个阶层一个阶层慢慢向上提升那就对了。用什么方法提升?放下。像爬楼梯一样,一百层的高楼,放下第一层我就到第二层,放下第二层我就到第三层,我放下九十九层我就达到第一百层。不放下不行!凡夫要成佛,统统放得干干净净,你成佛了,最高峰叫佛陀。所以头一个学礼敬,特别是对冤亲债主要真诚礼敬。冤亲债主讲现前的人,他毁谤你,他侮辱你,他占你的便宜、陷害你,对於这些人要恭敬,不能放在心上,放在心上坏了。为什么?你受了这个境界影响,你堕落了。如果你看到这些人你会生气,生气是堕地狱,你看看你冤不冤枉!你有怨恨,统统是落在地狱的因。你要能够不放在心上,见到他还一样的恭敬,你提升了,你往上升。所以境界现前,不是向上就是向下,就看你聪不聪明,聪明的就往上提升。感恩的心,对这些陷害的人都感恩,为什么?他帮助我提升,我应当感恩他,应当像释迦牟尼佛一样,我将来成佛首先度你,这是对的!人如果都能存这个心,我们六道里三恶道就没有了。我们在「华藏世界品」里看到,宇宙之间确实有不少的世界,有人天道,没有三恶道,有这种世界。它为什么没有三恶道?这里面的居民没有三恶道的业因,没有贪心、没有瞋恚心、没有傲慢心、没有愚痴心,就没有三恶道。还有一些世界,也不在少数,没有六道,它有声闻、缘觉、菩萨、佛,就是有四圣法界,十法界里头它只有上面四层,下面六层它没有。我们现在明白是怎么回事情,靠什么?靠教育,把人都唤醒了、都觉悟了,不再干这个傻事。

  譬如现在很常见的事情,你的朋友向你借钱,借了一大笔钱以后赖帐不还你了,你一看到他就生气,一生气就堕一层地狱,再一生气又堕一层地狱,你说你不是冤枉吗?你如果看到他,恭恭敬敬,若无其事,理都不要理,你往上升了,他帮助你升的。你本来会对他生气,你现在不生气了,所以你的上升他帮了一把忙。我们要问,他将来要不要堕落?那是他的因果,跟我不相干,是他的事情,各人因果各人承当,谁都不能代替。坑人、骗人那是好事吗?不是好事,因果律里头讲,欠命要还命,欠债要还钱,所以不能伤害人,你伤害人你得的果报就是欠命。大乘教跟小乘不一样,小乘是论事不论心,大乘是论心不论事,你动念头,这个人我恨他、我要杀他,你就犯了杀戒,你起心动念就犯戒,你就要背因果责任。所以小乘戒容易持,我恨他,要杀他,但是我没有杀他,不犯戒,大乘不行,大乘起心动念就犯戒。所以大乘比小乘高,就高在此地。这些道理我们要不断重复学习,加深印象,加深到什么程度?日常生活当中用上了,你就自在;还用不上,还会发脾气、还有怨恨,这个就麻烦大了,你没用上,佛法学得再多等於没学。学了一定用得上,你才真正得佛法的受用。

  说到这个地方,在一起共同学习就非常重要。我年轻的时候跟李炳南老居士学经教,他老人家就告诉我,因为他知道我,我跟他十年,后面五年我几乎常常在国外,他就给我说这样不行。我说怎么不行?要在一个地方教学,不能动。为什么?哪有人听个一部经、一次经就开悟的?我想有道理,你在一个地方住上个几十年,长年教学,里面会有开悟的、会有成就的,为什么?天天在薰习。我才明白了。我跟老师说,我没有福报,没道场,如果建个道场要钱,我没有钱,你叫我去问人化缘,伸手问人,宁死我都做不到,这是我不能做的事情。人家送个道场来,譬如我在台北的时候,有一年,简丰文居士,他是建筑商,盖房子卖的,杭州南路这个大楼盖好了,要送一层给我。我以为是开玩笑。结果我从美国回来的时候,他到机场接我,把所有权状拿给我。我就跟他讲:你是不是要害我?他说:没有,我绝对没有害法师的意思,绝对没有害你的意思。我说:你给我这一层楼的房子,这层楼要不要开销?当然要开销。我没有钱。我说一个月大概要多少开销?他估计要六万。我说:我六十块钱都拿不出来,你不是要害我吗?他愣了一下,那怎么办?我说:你能不能每个月拿六万?他想想可以。我说:那行,那我接受。他拿了三年,每个月拿六万,三年之后我们就有收入,收入可以能开销。我说:好,你不要再拿了。我不轻易接受人家给我房子,那害人!我一个人四处流浪多自在,哪里请我就哪里去,无论到哪个地方都是贵宾接待,身上一毛没有,出门都有人开车,到哪里去想要什么东西他们就替我买了,你说多自在,何必给自己找麻烦!

  所以我看到人家住房子,尤其在国外,那哪里是人住房子,是房子住人,人是房子的奴隶。在美国都喜欢买大房子,美国工作是五天,两天休息,星期六、星期天不上班的,都在家里打扫清洁,平常没有时间整理。你说多辛苦!为什么不住个小房子,那多自在?他们要讲究气派,活受罪,这都不懂得过日子。什么叫幸福美满的日子?一点不操心,心里悠闲自在,那个叫幸福圆满。所以要晓得,人真能放下,佛聪明,国王不要、王位不要,去到树下去打坐,这真正懂得人生,真正懂得自在。天天在树林底下练出一个好身体,金刚不坏身,那练出来的。所以,我感觉得这都是生活的艺术。有钱、有人伺候不是好事情,我的老师李炳南老居士,九十五岁自己洗衣服、自己烧饭,自在。说明什么?他身体好。九十五岁之后,同学来求他老人家,求了半天,才勉强答应两个同学照顾他生活。你身体健康,不需要人伺候,需要前呼后拥,那说明身体已经不行了,快要倒下去了。菩萨十大愿王前面学过,这里就不重复了。

  我们再往下面看,「盖净宗以信愿行为三资粮。灵峰大师曰,非信不足启愿,非愿不足导行」。这是修净土宗三个条件,这三个条件就是信、愿、行。我们净业学得这么困难,往生有没有把握?摇头,没把握。什么原因?你的信不足,根本原因在此地。你信不足,所以你的愿摇晃,你有发愿,不是没有发愿,愿不恳切,归根究柢是信心。所以信难,真不容易!李老师教我这个信心,让我最深刻的印象,就是出家之后受了戒。我出家两年才受戒,时间很长。受了戒之后,当然第一个要去感谢老师教诲的恩,这是佛门的规矩,要回去第一个去拜老师。我回到台中慈光图书馆,老师在里面看到了,我在大门外,还没有进入大门,他在里面指著我,把手指著,「你要信佛、你要信佛!」好大的声音,叫了好多句。我走到里面,向他老人家顶礼,他很客气,一拜就可以了,叫我坐到旁边。老师说,我刚才叫你这个,你懂不懂?我说我不懂,我要不信,我怎么会出家?我要不信,我怎么会去受戒?他听了之后摇头,「你要晓得,有人出家一辈子到老,死的时候他还不信!」这句话把我点醒了,到老死都不信,我听了之后就愣住了。老师给我解释什么叫信?没有做到就不信,我这才明了。咱们念这句佛号,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「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」,做到了没有?没做到,你不信!这经,经我们讲了好多遍,会讲,不信,你才晓得信多难!会讲经容易,真干不容易,真干才算信。

  这个老师教给我的太深刻了,你没有做到你就不相信,你发的那个愿不是真切的愿。真信切愿,你的信有,不真;你的愿也有,不切,所以后头你不能往生,你还是随业流转。老师那堂课也是机会教育,离开戒场回到台中去谢他老人家,给我上了一堂课,什么叫信。你拿这个标准你来看,确实老师讲的,多少老法师八十、九十到往生还不信,确实还有名闻利养没放下。所以蕅益大师,灵峰是蕅益大师,我们净土宗第九代祖师,「非信不足启愿」,真的愿是从真信里面发出来的,真信之后全放下了。我们也很欢喜,看到一个,刘素云居士,真信、真愿。得那么重的病,医生告诉她随时有死亡的可能,她笑咪咪的,一点恐惧都没有,「好啊!我就到极乐世界去了。」十年只有一部《无量寿经》、一句佛号,一点都不杂,这叫真信。你去问她往生有没有把握?她有把握,她真的随时可以走。多住几年不是为自己,为别人,她说她来表法的,做榜样给别人看,真的不是假的。「非愿不足导行」,都在行上看愿、看信,你看她,她真干,真的「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」,她是真信切愿。这样的人决定得生,而且自在往生,真的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。她也不会想我再多住几年,她没有这个想头,多住是佛给她的,给她的使命。我们不能不真干!

  下面,「清省庵法师」,这是净宗第十一代祖师,他说「修行急务,立愿居先,愿立则众生可度,心发则佛道堪成」,跟蕅益大师讲的是一个意思。不但是「修行急务,立愿居先」,在这个世间,世出世间法,所有有成就的人没有一个是例外的。佛家讲立愿、发心,在我们中国人讲叫立志,人不能没有志。立志是怎么回事情?发心是怎么回事情?你在这一生当中你有一个目标、你有一个方向,他怎么会不成功?肯定有成就!一生没有成就的,他没有目标、他没有方向,他到老一事无成。

  有一个道场,我这一生不要道场,你送给我我都不要,我怕麻烦。但是我希望有一个大福报的人他有道场,我替他教学,这个我很乐意的。四十年前,佛光山星云法师邀请我,他办一个东方佛教学院,请我做教务主任,我满心欢喜。我替他做事,我又不要操心,事业是他的,他是老板,他要操心,我不要操心,我只教学生就行了。当时一百三十多个学生,我向他建议,三个人一个小组,可以分成四十个组的样子,三个人一个组,每个组专攻一部经,期限十年。「十载寒窗,一举成名」,十年攻一部经,就像刘素云一样,刘素云十年就一部经,《无量寿经》,她专通了。诸位要听得懂那个通,通是什么?这一部经通了,没有学过的经你叫她去讲,她统统能讲,她全通了。一经通一切经通,肯定的,它一个道理,她得清净心,她开智慧了。所以,如果十年之后,我那个时候跟星云法师讲,至少可以成就二十个世界上一流的讲经法师。很可惜他没接受、没采纳,他说这不像佛学院,他要学像学校一样,像大学学院一样,课程交叉的来排,要学很多东西。我跟他讲,佛学院出不了人才,中国老方法出人才。为什么?我学的是老方法,我跟李老师十年,他是用私塾方法教我的,我知道那个东西管用,那个东西是真能够培养人才出来。他不接受,我也就离开佛光山,我就到处云游去了。

  所以,我希望有这么一个场所,我能够全心全力帮助他。我一生遇到三个,三个都不成功,都对这个旧的方法没兴趣。新的方法确实教不出人来,要用旧方法,然后你才真正认识中国古圣先贤的智慧。我们现在人比不上人家,科学也比不上,佛经里头有科学。你说你今天这些科学技术,发明原子弹、发明什么,这些人不会吗?会,他比你能干多了。他为什么不做?做了这个世界早就毁灭了。这是人家的仁厚,大慈大悲,他知道这个东西不是开玩笑的,这个东西负面作用太大了,不搞这个科技,不是不懂,这是一个有德行的人。你说在中国,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,机械化的运输,为什么不去把它发扬光大?诸葛亮死了之后全部毁掉,为什么?这种科学技术说老实话没有什么好处,副作用太大。所以真正有德行的人,他不走这条路子,他走伦理道德,让国家长治久安,人民真正沐浴在伦理道德的文化当中。科学家自己也知道,科学不断的发展的话,这个世界最后是走向毁灭,死路一条。所以立志,就是方向、目标比什么都重要,你一生会走得很快乐,你不偏不倚,你就一直走下去。「又曰,故知欲学如来乘,必先具发菩萨愿,不可缓也。」这都是省庵大师说的,你要想成佛,你一定要发菩萨愿,也就是说普贤菩萨十大愿王,你要认真努力去学习。

  下面这一段,「为愿求自觉觉他之德。为觉他故,首须觉己」,就是自己,「求自觉者,端为觉他」。为什么求自觉?目的是为了觉他,成就自己是为了帮助别人,我自己不成就,我怎么能帮助人?我们是中下人的根性,在大乘教长时期的薰修,才把这些事实真相搞清楚、搞明白。一个人,人有命运,我们清楚,不必算,这个世间也有吉凶祸福。大乘经里面讲得很清楚,极乐世界凭什么成就的,我们这个世界灾难这么多,什么原因,统统清楚,只要把不善的因去掉,把善的因统统提出来,果上立刻就改变。有人接受,愿意听,我们帮助他,全心全力协助他;没有人听,我们会到极乐世界去,移民到别的地方去,虚空法界诸佛刹土很多,我们可以自由选择。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学习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