楞嚴經 (第一O四集) 1981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:07-001-0104
第七十五面倒數第二行,請看經文:
【若色合時。合色非空。若空合時。合空非色。】
這個文是接著上一次,佛給阿難尊者分析色法,也就是解釋色即是空的道理。前面說到將色(也就是物質)分析到不能再分的時候,佛法說之為鄰虛塵,這是所謂析色入空。但是在前面跟諸位說過,析色入空是方便說,在究竟說法裡,色法原本就是虛妄的,不必等待分析,是當體即空,這是在前面都跟諸位詳細討論過的。如果空要是色所分析出來的,佛前面提的這個問題問得很好,那今天廣大的虛空,究竟是幾個色把它分析出來的?如果空確實能夠生色的話,幾個虛空合起來變成一個鄰虛塵?這確實是個大問題。所以用分析的方法來見到空,不是見到真空;換句話說,用這個方法不能見性,色陰區宇它始終不能打破。今天這個經文再繼續說,前面這兩句意思是說,色只能夠合色,不能合空,那怎麼能夠說鄰虛塵分析就變成空?所以說『若色合時,合色非空』。末後這兩句意思是講,空只能跟空合,不能跟色合,不能夠合色,那又怎麼能夠說虛空出生色相?空與色是同源,這是不錯,好像一棵樹分成兩個枝,但是底下是一個幹,一個幹分成兩個枝。正是《大經》裡面講的「情與無情同圓種智」,本是一個,它的根本的確是一個,這是沒有話說。前面的比喻,水與冰的比喻,我們要把它記住,那段意思在事相上很淺顯,含的道理很深,前面跟諸位說過。我們懂得這個意思,色只能合色,不會變成虛空;空只能合空,空不能生色。你曉得這個道理,我們把它總結起來說,和合的意思不能成立。所以《楞嚴》處處講非和合,也非不和合,這個地方已經顯示出來,非和合的這個意思,這才是正理。
【色猶可析。空云何合。】
這再進一步深入的去觀察,色還能說得上可以分析,為什麼?因為色是有形質的,既然有形質,當然可以把它分析。像現在科學的分析,將物質分析為分子,再分為原子、電子。但是你怎麼樣分法,總不會說把色分到最後變成虛空,這是不可能的事情。色法的分析只是分析這些物質而已,愈分愈小,再小它還是屬於色法,它不是空。所以佛法裡面講鄰虛塵,它是有道理的,可見得它並不是虛空,分得很小,接近虛空,跟虛空做鄰居,但是它畢竟不是虛空。虛空它不是色法,它沒有質,也沒有一個形狀,也沒有大小方圓像物質這種顯明的色相,因此虛空沒有法子分。這是上一句的意思。
底下一句說,『空云何合』,這就是說明虛空沒有形質,合的意思談不上,沒有辦法說合。因為虛空,古人講有四個意思不能夠合,第一個它沒有形、沒有質,凡是要講和合,一定是有形、有質的,這才能談得上合。其次,虛空沒有數量,要和合的話,一定要有個數量,沒有數量我們也談不上和合。第三,虛空沒有邊際,怎麼合法?第四,虛空始終沒有變動。我們看到虛空當中有很多自然現象在變化,那是色在變,不是虛空在變,虛空哪裡在變?我們講虛空當中有很多氣體,氣體還是物質,還是屬於色法。今天科學說得很清楚,氫氣、氧氣依舊是物質,把它分析它還是原子組合成,所以它是屬於色,不是屬於空。佛法裡面講的空,就是我們今天所謂真空,永遠沒有變改、永遠不會動,真是如如不動。從這四個意思來看,它怎麼和合?沒法子合。我們曉得虛空不能和合,不是和合而成的,鄰虛塵是不是虛空和合而成?虛空本身就不能和合,鄰虛塵怎麼說是虛空和合而有的?這就顯示出來,空不能出生色法,虛空不能出生色法。
虛空既然不能出生色法,山河大地的地大,原本不是和合而有。如果給你說色可以分析,這句話是勉強講的,不是真實法,諸位能體會到這個意思嗎?我們將一切物體分析,分析到最後是原子、電子、基本粒子,分成這些東西,這在佛法的觀點上來看,都是一種妄情遍計的執著。為什麼?你不分析的時候,它也是這樣的,你分析,它還是這樣。這個道理,確實也比較深一點,諸位如果真正通達這個道理,一下悟過來,你就才曉得一切法不生不滅,一切法本來清淨寂滅。佛經裡面常講的分析,前面跟諸位講,用牛毛塵分到羊毛塵,這是佛經裡頭分法,分到極微之微。佛說這些話,無非是順凡情計較而已,不是真實的。說到真實的,細色是法界,粗色也是法界。粗細色怎麼變現出來的?經裡面給我們說得很明白,「隨眾生心,應所知量,循業發現」。業就是指業力,十法界有情眾生業力不一樣,因此所現的色不一樣。
假如這個理,諸位一下要是悟不過來的話,我們再舉比喻來說,我們還拿夢境做個比喻。當你作夢的時候,你自己不覺得你在作夢,到你醒過來之後,你曉得我做了一場夢。醒過來之後,你再去研究你夢中的那些色相從哪來的?你去找它的根源,它是什麼道理生的、什麼原因生、幾時生的,夢裡山河大地,到你這個人出生的次第,你去找去。可是沒有人去研究夢裡的色相什麼道理出來、幾時出來,找它的先後次第,沒有人去追究。為什麼?曉得那是夢,虛妄不是真實的。夢裡面的色法不是虛空生的,空不生色,色也不生空。可是為什麼我們現前卻要去追究,人生從哪兒來的、宇宙怎麼發展的、宇宙怎麼形成的、生命之起源,去研究這些。研究這些東西,再給諸位說,就跟你研究作夢是一樣的意思,你怎麼個研究決定得不到真相。諸位要是能夠在這個地方體會到幾分,不必體會太多,你能夠體會幾分,你就會同意歐陽大師所講,他講世間所有的宗教都是戒取見,所有的哲學都是見取見,這個話真是一針見血。
見取見、戒取見是什麼?給諸位說,就是遍計所執,虛妄分別,用盡了心力,愈迷愈深,於真實相是愈去愈遠,哪有這種道理?要想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,佛法裡面講諸法實相,唯有在大乘佛法當中。而大乘佛法,無論是哪一宗、哪一派,或者是哪一種法門,諸位要記住,都是要悟入。你去查遍性相這些經論,有沒有從分別能夠入的?有沒有用第六意識可以能夠悟入的?決定沒有。不要說第六識不能悟入,第八識也不能悟入。既不能悟入,為什麼法相宗要給我們剖析一切的現象?這實在是有不得已的苦衷在,因為一切眾生不肯把相捨掉。這個捨掉就是捨去執著,他在相裡處處執著,於是佛才給我們廣泛的來剖析法相。剖析法相是叫你認識法相究竟是什麼,法相是空寂的、法相不是真實的,到你覺悟這樁事情了,把對於一切相的執著捨掉。可見得法相的目的是叫我們捨去人我執、法我執,是叫你去掉執著。目的不是叫你了解一切現象,不是的,是叫你去掉執著。叫你對於一切真相明瞭、覺悟,那是手段,目的是叫你去掉執著。分別執著離開了,你才能夠悟入;只要你有分別執著,你就沒有法子悟入。
這個地方七大所講的,是一切眾生微細的執著,很難捨。前面跟大家講的四科,五陰、六入、十二處、十八界,那是粗顯的執著,這個七大是微細的執著。前面所講的沒有講到這麼深,講到一切物相能夠分析到鄰虛塵。現在告訴你,說出這個分析是隨眾生情執來說的,不是真實義。正如同俗話所講的「痴人說夢」,研究夢境的人也是愚痴人,不是聰明人。我們今天研究一切宇宙人生萬象,正是痴人說夢,不知道法界是「隨心應量,循業發現」,佛解答這個問題,兩句話八個字,說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這八個字諸位要是真聽懂、明白了,你可以從今之後一念不生。真正明瞭《金剛經》所講的「凡所有相皆是虛妄」,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」,你在一切法裡當然無取無著,如如不動,自己證得一心不亂,入一真法界。底下這段文就很重要,佛把這個真相說出來了。
【汝元不知。】
『汝』是叫著阿難說的,『元』是原本、原來,你原來不曉得。
【如來藏中。性色真空。性空真色。清淨本然。周遍法界。】
我們一句一句的講。這裡面的理就相當深了,這是顯示如來藏性,就是色法的本體。我們講宇宙萬有的本體,宇宙萬有的本體是如來藏性,如來藏性就是真如本性,它不但是色的真性,也是空的真性,因此色之與空無非是性,所以諸位要是悟入之後你就見性,我們常講的明心見性。由此可知,你之所以不見性,是你的心不明,心要是明就見性。心不明,我們叫它做阿賴耶識,叫它做無明;明瞭,無明就盡了。可是我們要問一問,我們的本明是不是真的失去?假如本明要真正會失去的話,這個問題大了。《起信論》裡面所講的,「本覺本有」,本覺就是本明,本來有,怎麼會失掉?本明本有,從來都沒有失去;無明本空,根本沒有這個事情。這些話都是了義經典裡面所講的真實話,要不然怎麼能夠說「一切眾生本來成佛」?既是本有,當然就沒有喪失掉,從來也沒有失掉。
如果你要是真的失掉,哪裡還有虛空、世界?哪裡還有芸芸眾生?為什麼?一切色空的理體是如來藏性,是本覺本明。體失掉,哪裡還會現相?既然現相,可見得這個體並沒有失掉,而是我們在色相裡頭起了一種虛妄的執著,叫妄想執著,這個妄想執著是本來空的、本來沒有,真正是冤枉。為什麼要起妄想執著?因為一有妄想執著,色空真性雖在面前,都不能夠見到,這是諸佛菩薩所謂「可憐憫者」,真正可憐可憫。佛在此地頭一句話,這個意義深長,「汝元不知」,這句話是責備的話,在面前你都不曉得。所以說色無須待和合才有,空也不要分析才成,用不著操這些冤枉心,那就叫做妄想,分別妄想。阿難示現的,就跟我們這凡夫一樣,迷惑顛倒,不曉得隨緣不變、不變隨緣的真相。
『如來藏中』,我們先要解釋什麼叫如來藏中?解釋這四個字。簡而言之,所謂「如」這個意思就是講不變,雖然隨緣,但是它不變。我再告訴諸位,隨緣隨什麼緣?隨業力。我們平常講隨緣是性不變,大家容易懂,在此地再告訴諸位,隨緣不但性不變,色也不變、空也不變,這個意思就深。色是講色相,色相不變,我們不要講四聖,就講六道,我們的如來藏性隨六道因緣,在六道裡頭捨身受身,性不變,這沒有問題。佛常說的「一切眾生皆有佛性」,一切有情眾生皆有佛性,一切無情眾生皆有法性,這個性不變,相變了。前面給你講五陰,一直到十八界,這是相變,粗相在那裡變,細相不變,色不變、空不變。這個道理,現在科學的發展透了一點消息,透一點什麼消息?科學家現在了解,我們世間一切色法森羅萬象,講到物質的基本是一樣的,完全相同,只是組合的方程式不同而已,才現出這些森羅萬象形形色色的形狀。形色有變,地大不變,這個意思能不能聽得懂?如果諸位要是真能懂一點,《法華經》裡面所講的「是法住法位,世間相常住」,這兩句你就可以明瞭,這一段經文也可以做為這兩句的註腳。
空不壞,色也不壞,為什麼?因為空的體就是如來藏性,色之體也是如來藏性,它怎麼會壞?所以說性隨緣、空隨緣、色隨緣,隨緣都不變,這就叫如。這是我們講的色性、空性、如來藏性,這三性是一性,是一而三、三而一。從體上講不變,隨緣不變這叫如,不變隨緣叫做來。諸位要好好的聽,隨緣不變、不變隨緣,不是一個意思,是兩個意思。隨緣不變稱如,這從性上講;不變隨緣稱之為來,是起作用上講,是從用上說的,這是「如來」兩個字的講法。如果我們用《金剛經》,佛自己解釋的意思也非常好,佛解釋「如來」這兩個字,「如來者,諸法如義」,這一句解釋得非常之好。江味農居士《金剛經講義》,有很長一段的註解解釋這四個字,「諸法如義」,這是佛在《金剛經》裡頭的解釋。
什麼叫「藏」?藏是從功能上說,就是說如來藏性它原本就具足十法界依正莊嚴,本來具足,所以我們叫性具,本來具足。不是什麼時候有、什麼時候沒有,不是,原本就具足。一切染法、一切淨法、一切功德利用,無有一法它不具足。所以在《華嚴經》經題裡面稱之為「雜華莊嚴」,像個大花園一樣,這世間所有花草的品種是應有盡有,圓圓滿滿一樣都不缺,我們真如本性就像這個大花園一樣,這就叫做藏的意思。佛在《華嚴經.出現品》裡面有幾句話,那幾句話所說的,真正是世尊一代時教的總綱領,他說「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」,這句話說出來,真是平等到極處,真平等,可惜的就是「眾生有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」。我們曉得佛的智慧大,能說出三藏十二部這樣微妙的佛法,佛的能力很大。無量無盡的神通、德相,佛證得了,不比我們多一點點;我們縱然沒有證得,也不比佛少一點點。正所謂「在聖不增,在凡不減」,不增不減。
可是我們在眼前,覺得我們很愚痴,沒有智慧,我們拼命在求智慧;我們沒有能力,拼命在學習技能;我們沒有財富,拼命在追求財富。哪裡曉得,你種種的學習、種種的追求,都是妄想,這個話如果你要是不相信,你念念《了凡四訓》也會覺悟。世間人的聰明智慧、福德因緣,沒有一樁不是命裡注定的。你要想改造命運,那你就修德。德不修,拼命去追求,哪裡能追求得到?《了凡四訓》所講的不是了義,那是講世間法,不是講明心見性,是講世間法的因果報應。可見得世間因果報應都不是妄想執著能夠求得到,何況稱性的智慧德能?所以如來藏性,這是大道、是真道,大道、真道就在我們面前,我們這是當面迷失,錯就錯在這個地方。雖然說當面迷失,當面迷是真的,失是假的,並沒有失掉。所以佛法的教學,始終都是講求破迷開悟。我們自己首先要具足信心,曉得悟是我們本有的,迷是我們本無的,你要能夠真正明白這個道理,你的信心就增長。我們在這一生當中,迷決定可以破,有信心破迷;悟決定可以證得,有信心開悟,這才真正能夠破迷開悟。如果你自己是毫無信心,這就是佛法講的,業障太重。對於這些事理的真相,佛雖然說得這麼清楚、這麼明瞭,你還是聽不懂、還是不能接受、還是裡面起疑惑,這是業障深重。
中的意思,「如來藏中」,中就是沒有一法不包含在其中。所以一句如來藏中,就把世出世間一切法統統包括盡了。這句話的意思,與《華嚴經》所講的一真法界,與經論裡面常講的中道第一義諦,沒有兩樣,是一個意思。我們要是真正證得一心不亂,你也就入如來藏中,就是入一真法界,也就是證得中道第一義諦,如來藏中的真相你就都見到。這個時候你見到什麼?諸法實相。到你見到諸法實相的時候,微細的迷惑也斷掉了。諸位要記住,微細惑斷除的時候,就是理一心不亂的境界;粗惑斷掉是得事一心不亂,細惑也斷了是證得理一心不亂。這個時候你見到什麼?就是底下講的,『性色真空,性空真色,清淨本然,周遍法界』,你才明白這樁事情。「性色」是性具之色,就是真如本性裡面本具的色。「真空」就是真體之空,這是佛法裡所謂即俗之真,俗就是真。下面一句講「性空真色」,性具之空就是真體之色,這句就是即真之俗,可見得真俗不二。
這裡面的不二是講什麼?不一不異。不一,空與色不是一,空是空、色是色,前面講過空不能生色、色也不能分析空,所以它不一。但是也不二,為什麼不二?「性色真空,性空真色」,它也不二。這個比喻就好像古人比喻水與波一樣,水就是波、波就是水,但是水與波是不一不異,水是平靜的,波浪是起伏不定,所以它不一樣,又不是兩樣。你說它是一樣不對,說它是兩樣也不對,這就叫非一非異。觀它的性,性完全相同,水的性是濕性,波的性還是濕性。我們今天可以把真空比作水、把色比作波,即水之波、即波之水,事實真相如是如是。這都是講的性,如來藏性就是色性、就是空性,這都是講的真性。
禪家所講的見性,見什麼性?就是見色性、見空性。性在什麼地方?無處不是,無有一法不是。所以空乃是性空,性空這裡面不是虛妄的,所以叫做真空,它不是虛妄的。色是性色,當然也不是虛妄的,所以叫真色。諸位想想,什麼色是假色、是虛妄的,什麼色是真色、不是虛妄的,諸位應當明瞭。如果你要是不明瞭,我提示一下,遍計所執的色是虛妄的,依他起的色是真實的。這得要看是什麼人來看,覺悟的人來看,是真實的;不覺悟的人看到,不是真實的。依他起裡面的色相非常複雜,你要能夠見到色性,那都是真實的,凡所有相皆是實相,都是真實的。可是諸位得要曉得有個先決的條件,就是說離心意識你所見一切色相是真色。沒能離心意識,你所見的一切色相是假色,是在假色裡面,就是依他起跟遍計所執。如果離心意識,你所見的色相,依他起就是圓成實、圓成實就是依他起;沒有離心意識,給諸位說,依他起就是遍計執、遍計執就是依他起,依他起兩頭勾住的。這是我跟諸位提示一點,你們往這裡頭去悟。天台大師所謂「真空妙有,三諦圓融,是為妙真如性也」,我們講《妙法蓮華經》,那個「妙」字也講了不少天。本門裡頭有十妙,跡門裡頭也有十妙,實在是妙不可言。這個地方是把總綱領給我們提出來,「性色真空,性空真色」,這兩句諸位要是悟過來,就是天台家講的「真空妙有,三諦圓融」,也就是常講的妙真如性。
底下一句是解釋「清淨本然」,可見得一切諸法本來是清淨的。見思、塵沙、無明、變易生死、分段生死沒有,原本沒有,現在有沒有?現在還是沒有。沒有,你自己以為有,那就是有了。這個有是沒有裡頭的有,就跟作夢一樣,確實沒有,可是他還是有夢境。三惑二死本來沒有,諸位想想,一切的染污繫縛當然也是畢竟空的。正是所謂自性如如,不落有無,有無是遍計所執,性相裡面都沒有有無,所以叫清淨。我們講自性如如裡頭,六祖大師講的「本來無一物,何處惹塵埃」,他這兩句話就是講自性如如之相。可是我們本經講「隨心應量,循業發現」,就是我們剛才講的不變隨緣。雖然隨緣,可是諸位要曉得,性德毫無改變,所以說之為本然。這就是前面講過,如來藏本來具有不變的體性,可見得清淨是本然的,不但是本然的,而且是「周遍法界」。
再給諸位說,凡是講到因緣和合,有形、有方所的,都不能夠周遍,無法周遍法界。這句話諸位要是聽懂了,至少可以把你的妄念打斷,為什麼?因為你的妄想是因緣所生法,不能周遍法界。由你妄想製造出的,不管什麼東西,都不能夠周遍法界。太陽的光明也不能周遍法界,在整個大宇宙裡頭,也就照著附近的一點點亮光而已。像我們點一支蠟燭,範圍只能照出這麼個空間,遠的就看不到。太陽是在太虛空的一支大蠟燭就是了,它所照的空間還是有限,不能周遍法界,為什麼?因緣和合所生之法。換句話說,不是因緣生的、不是和合生的,而是本性裡面有的,與因緣和合沒有關係。所以十法界依正莊嚴,這個色法是性具之色,真色。虛空周遍法界,這個虛空是性具之空,是真空,所以色與空是周遍法界的。
你懂得這個道理了,你再想想我們六根的根性,六根的根性不是因緣生、不是和合生的,所以六根的能力周遍法界,我們的見性周遍法界、聞性周遍法界。而我們的六識是因緣生的、是和合而有的,所以六識就不能周遍法界,這不是很顯然的道理嗎?我們今天見外面的色相,用眼識去見不能周遍法界;如果我們捨眼識,我們用見性去見,那就周遍法界。所以我們六根根性的作用,與如來果地上的作用沒有兩樣。我們現在用不用?天天用。用了怎麼樣?見性上面戴了個眼鏡,戴什麼眼鏡?戴了個眼識,它的作用被眼識給障礙掉;如果能夠把識離開,把心意識離開,把眼鏡去掉,它的作用就又恢復正常,就像這回事情一樣。諸位要記住,因緣生法是虛妄的,它的作用是有限的,不能說它沒有作用,它有作用,但是這個作用很有限。在佛法裡面講,眼識的作用,眼識要能夠修到很清淨的話,它的能量能夠見到三千大千世界,這是講範圍最大的,沒有辦法比這個更大。如果見量更要擴大,那就要離心意識。
小乘人修到阿羅漢,一般的阿羅漢只能夠見小千世界。阿羅漢裡面有個代表的,就是天眼第一的阿[少/兔]樓馱尊者,他修的所謂是半頭天眼,他見的能量能夠見一個大千世界,這是阿羅漢裡面天眼第一的。所以說阿羅漢用心意識來修行,充其量也不過是見到一個大千世界,也就是一個三千大千世界,只有這麼大的能量,這是我們一定要把它記住。所以修行人最要緊的是要明理,要從根本修,對自己千萬不要懷疑。為什麼?一有疑就是障礙,誰障礙你自己,你自己障礙你自己。對自己要有信心,這個信心,我們在大經裡常講,對佛有信心,對經典裡面所講的道理、方法有信心,對善知識有信心,對自己的理解、修證有信心,你這一生決定成就。我們有殊勝的法緣,有良好修學的場所,有這麼多好同參道友,怎麼會不成就!
從這個地方,我們雖然經文還沒念完,看到「清淨本然,周遍法界」,遍法界性;換句話說,遍法界性就是七大,七大就是遍法界性。如來藏性體用不二,真色、真空、真性互相顯發,所以稱之為妙真如性。如是妙性,事相是平等的,因此我們在修學過程當中,平等心是第一個修學的關鍵。因為一切萬法它本來是平等的,我們在這裡頭處處生不平等心,就是我們的過失。換句話說,你的心不平等,平等的性相真理你決定不能證得。也可以說你什麼時候心平等,什麼時候你就能成佛,你就明心見性。我們在一切事相裡頭生一念不平等的心,立刻要覺悟,我自己又錯了、又迷惑、又顛倒、又墮落,要曉得。你要天天覺悟,要時時覺悟,古人常講「不怕念起,只怕覺遲」,有念就不平等。這個念頭的起滅,因為是你無始劫以來的煩惱習氣,你當然一下斷不了,你要慢慢的斷,要在極不平等裡面修平等觀,這才叫真平等。到你心平等了,你看一切萬法無有一法不平等,你才能入這個境界。這個意思還沒有能講盡,今天時間已經到了,我們下一個星期六再繼續研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