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mtbcollege logo
 
简体 正體
綱目模式
頻次搜索 
AND OR
 
02-037-0010 主講人 : 淨空老法師
             小字號    中字號    大字號

淨土大經科註  (第十集)  2011/10/8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37-0010

  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看《淨土大經科註》第一百四十八面,概要,我們看念老的註解,在一百四十九面第二行:「謹釋此經,依華嚴宗法及《彌陀疏鈔》例,總開十門:計為一、教起因緣。二、本經體性。三、一經宗趣。四、方便力用。五、所被根器。六、藏教所攝。七、部類差別。八、譯會校釋。九、總釋名題。十、正釋經文。」正式解釋經文。「前九門總論全經綱宗部類,此與天台宗之五重玄義,大同小異。雖詳略取捨稍別,總之,皆將一經綱要,綜論於前,發揮明了,使讀者先識總體,後研經文,綱舉目張,易於領會。此亦類似近代書籍中以概論為首也。今則名為概要。(最後之一門,方依經章次註釋經文)」。這是在註釋經文之前先做一個簡單的介紹。

  為什麼要有這一章?古人稱之為玄義,現在稱之為概要。這一部經看起來好像不很多,但是加上念老詳細的集註,就成為一個有相當分量的一部經典,這從文字上說;如果從義理上來講,這一部經的義理絕不遜於《華嚴經》。可以說釋迦如來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,到最後都歸淨土,換句話說,都歸《無量壽經》。所以《無量壽經》是世尊所說一切法最後的歸宿,由此可知這部經的重要性。學習經教先一定要知道全經的綱要,我們對這個經才有認識,才能生起歡喜心,喜歡學習它。特別對於老修行的人,老修行的人實在講他不聽這個經的講解,這個東西他不聽,他專門聽玄義。因為講經的人、註經的人他對於全經的領會,對於全經的理解,都在這個部分。從這個部分能夠體會到註釋的人,他對於這部經教究竟能夠契入多少,因為這是他的心得報告,修學的心得報告,很值得我們做參考的。初學的聽到這部分,經太長了,先把全經大意明白了,對這部經產生信心,產生興趣,他就歡喜學習,所以這個總論就有必要了。

  天台家用五個科目來介紹,華嚴它用十個,叫十門開啟。全經的玄義,這個十門的名稱列出來了,剛才說出來了,從這十項(十個題目)我們對於全經概要就能夠略知一二。向下這再解釋十門,每一門都給我們做詳細的解釋。十門第一門教起因緣,這個註解在一百五十面,我們看第一行,一百五十面第一行。「教起因緣者,明大教所以興起之因緣」。這裡面分兩段,第一段「明大教與淨土法門之興起。次則詳述本經興起之因緣」。我們看解,黃念老的解,「夫一切法,不離因緣」。世出世間一切法都是因緣生法,特別著重在這個緣。為什麼?因是自性裡頭本來就具足,在覺悟的人是講心性,心性具足一切法。六祖惠能大師開悟之後他的報告只有二十個字,說明他自己悟入的境界,也就是明心見性。性是什麼樣子?他在第三句裡面說到,「何期自性,本自具足」。具足什麼?具足一切法的因緣。

  因,大乘教裡面稱為種子,這個種子遇到緣它就起現行,它就會產生變化。這個變化今天的科學把它分為三大類,一種是物質現象,第二種是精神現象,在五蘊法裡頭物質現象是色法,受想行識是精神現象,第三大類是自然現象,自然現象是阿賴耶的業相。今天科學家很難得,我們也非常佩服,佛說的阿賴耶的三細相都被他們發現了,阿賴耶的業相是自然現象,阿賴耶的轉相就是精神現象,阿賴耶的境界相就是物質現象,整個宇宙萬事萬物都不離開這三種現象。所以能大師說「何期自性,本自具足」,你的真心、你的本性具足一切法,一切法的因。因遇到緣它就起現象,起現象是能大師末後一句話說,「何期自性,能生萬法」。這句話很重要。遍法界虛空界整個宇宙是我們自己心性所生所現的,我們在這裡就能夠體會到,整個宇宙跟自己是一體,永遠不能分離,這是事實真相。

  但是我們迷了,不知道事實真相,認為宇宙跟我沒有關係,我就是孤孤單單的一個我,這叫迷,迷到了極處。譬如我們這個身體是宇宙,這是假設,大家容易明瞭,身體是宇宙,我們是這個身體裡面的一個細胞。迷了之後,只認得這個細胞是我,除我之外身體所有的五臟六腑這細胞都不是我,都與我不相干,我們今天就像這種狀態,這叫迷而不覺。迷了之後,才會變成許許多多虛幻的境界,虛幻的境界裡頭最根本就是時間跟空間。在我們自性裡頭沒有時間、也沒有空間,時間、空間是迷了以後,從迷幻當中產生的。所以因緣無量無邊,一個環節一個環節都扣上的,永遠分不開,無量因緣興起法界虛空界。

  大教興起,這個大教就是佛教,佛陀的教化,佛陀的教育,這個是世出世間最偉大的教育,最究竟的教化。這個興起的因緣不可思議,有這個因緣興起,眾生可以破迷開悟,可以回歸自性,回歸自性就是成佛。為什麼?因為你本來是佛。《華嚴經》上佛告訴我們,「一切眾生本來是佛」。佛在《觀無量壽佛經》裡面告訴我們,「是心是佛,是心作佛」。是心是佛這是理體,本來就是這個樣子,我們迷失了自性之後,釋迦如來出現在這個世間才教我們,告訴我們事實真相,我們原來每個人都是佛,真的不是假的。現在呢?這佛教給我們,你要發心作佛,你就能回歸本位,你不願意發心作佛,那你就回不了頭。

  我們今天發心做什麼?佛將十法界的業因,業因無量無邊,無量無邊的業因總有一個最主要的、最重要的,這一個佛給我們說出來了,叫我們覺悟,叫我們回頭。無量因緣當中佛是用什麼因緣回歸自性,就是作佛去了?佛告訴我們,平等覺,平等的覺心就作佛了。我們的心不平等,我們的心迷而不覺。你看我們這部經的經題上面就有平等覺,所以這部經是教我們做什麼的?教我們作佛的。教我們作佛的經典,那就是大乘,叫一乘經,還在大乘之上,一乘經裡面就是教我們作佛,大乘經裡面教我們作菩薩。我們的心不平,我們心裡頭有自私自利,佛教我們放下,這句話說得容易,做起來是真難。問難在哪裡?難在無量劫來我們迷於六道,迷得太深,迷的時間太久,養成嚴重的六道的習氣。佛雖然慈悲,以大智慧、無盡的善巧方便來幫助我們,我們還是回不了頭。如果過去生中培養了大善根,這一生可能有緣成就。這個善根不是普通善根,過去生中曾經供養無量諸佛如來,不是幾十個、幾百個、幾千個、幾萬個,不是,太多了,供養無量諸佛,這一世得無量諸佛的加持,就像《彌陀經》上所說的,「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,得生彼國」,你的善根福德因緣具足,你這一生往生極樂世界。

  靠誰的力量?靠無量諸佛威神加持你,你一念覺悟了,就是一念相信,深信不懷疑,就肯發心求生淨土,放下萬緣,你這一生成就了。像哪些人?像一些鄉下人,阿公、阿婆,不認識字,沒有念過書,聽善友告訴他念佛好、往生好,他就真信,他就真放下,一心一意念佛求生淨土,念個三年五載真往生了,瑞相稀有。我們要沒有讀大乘經不知道,這個人真幸運,能往生。佛在大乘經上告訴我們,這一類的人過去生中曾經供養無量諸佛,這一生善根福德因緣具足,他果報現前,果報就是到極樂世界去作佛去了。我們沒那麼大的善根福德因緣,出了家,學習大乘經教,也講經說法多少年,往生沒把握,不如那個阿公阿婆。阿公阿婆現在瞧不起他沒有什麼,過去生中曾經供養無量諸佛,不是沒有原因,不是僥倖,不是偶然。佛氏門中絕對沒有僥倖的,都是真實功德之所成就,沒有真實功德不行。

  我們今天是有幸,無比的幸運,遇到夏蓮居居士為我們會集的這個經本,這個經本是《無量壽經》第九種本子,九也是個圓滿的數字。這個本子出現在世間不到一百年,知道的人並不多,講解的人更少。二十年前只有黃念老跟我兩個人在講,沒有第三個人。現在講的人慢慢多起來了,好事。尤其是黃念老的集註,這個集註的確是惠以真實智慧、真實之利。三種真實要沒有這個集註,中下根性的人看不出來。這個註解出現在世間不過二十年,不到三十年,你說我們的因緣多麼殊勝,多麼稀有難逢,我們遇到了。我們能遇到就證明我們過去生中曾經供養無量諸佛如來,沒有這個加持遇不到。遇到了能信,遇到了能夠聽得懂,真正能發心求生西方極樂世界,一心專念,這還得了!這就是佛法當中常說的根熟眾生,你的根熟了,根熟就是這一生當中你決定成佛,到極樂世界去成佛,所以因緣稀有難逢。

  「而無量因緣唯為一大事因緣故」。這一大事因緣是什麼?大事就是生死大事。佛出現在世間不為別的,就是為幫助眾生解決生死大事。我們回歸自性,自性裡頭不生不滅。六道有生死,四聖法界沒有分段生死,他有變易生死,也就是生死還沒了。四聖法界是聲聞、緣覺、菩薩、佛,十法界裡面的。真正生死了了,再沒有生死這個現象,超越十法界了,我們要在這一生當中把這個事情解決掉。有沒有方法?有,只要你能信,你肯幹,願意往生極樂世界,願意往生就得把這個世出世間法放下,真放下。諸位在這裡要記住,放下是論心,是講心,不是講事。事上有,心上放下是真放下;事上放下,心裡沒有放下,那是假的放下,不是真放下,那不能解決問題,解決問題是在心上放下。心真清淨、真平等了,清淨沒有染污,平等沒有分別了。為什麼沒有分別?因為法界虛空界裡面萬事萬物跟我是一體,都是我自己心性變現出來的,就像作夢一樣。夢中不知道,夢醒之後你要好好去想一想,夢中的一切人事物、山河大地從哪來的?都是意識變現出來的,除了自己意識之外什麼也沒有。

  佛在大乘經上說,境外無心,心外無境,心境一如。回過頭看我們的夢境,夢中有境界,境界是心現的,境界跟心是一不是二,境就是心,心就是境,心境不二,它是一體。一體,你就不會生起自私自利,不會生起貪瞋痴慢,不會生起分別執著,這就是心清淨,不再分別心就平等。清淨平等是真心,妄心是不清淨,有染污,不平等,有高下,妄心。真心用事就叫發菩提心,菩提心是真心,不是妄心。一向專念目的就是求生淨土!所以信願行這三個字是一而三、三而一,有信決定有願行,有願決定有信行,有行決定有信願,它一個就是三,三就是一,叫真信、真願、真行。你這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是成佛,就是究竟圓滿,我們古人常講指日可待,你決定成就。尤其是往生淨土,決定證不退轉。因為西方世界是學校,老師是阿彌陀佛,十方諸佛如來是那個學校的教授,學生,等覺以下的都是學生;法身大士是高級班,聲聞、緣覺、權教菩薩是中級班,我們這些人帶業往生,生凡聖同居土的,是初級班。雖然是初級班,我們在那裡享受高級班的待遇,這個不得了,這是十方世界沒有的。你能夠享受高級班的待遇,這是阿彌陀佛大慈大悲,他老人家四十八願、五劫修行的功德加持你,你得到的,這個待遇不可思議。為什麼?包括智慧、神通、道力同居土往生的居然跟法身菩薩平等,這世尊自己說的,十方世界沒有,只有極樂世界有。所以十方世界諸佛如來稱讚阿彌陀佛為「光中極尊,佛中之王」。

  像我們中國古代夏商周三代,成湯以七十里,這小國,治得好。它的精神、它的文化、它的教學、它的政治都達到最高的標準,國泰民安,人民幸福,讓周圍幾千里之外的一些小國家都仰慕他,向他學習,尊稱他為天子,就像諸佛尊重阿彌陀佛為佛中之王,一個意思。周文王、周武王以一百里一個小國土,也是治理得非常好,史書裡記載八百諸侯,就是八百多個諸侯國都仰慕他、尊重他,稱他為周天子。阿彌陀佛就彷彿是這個樣子,一切諸佛尊重,一切諸佛仰慕,一切諸佛讚歎。所以《法華經》上說,「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,出現於世」。這一大事因緣就是教我們回歸自性,教我們仰信彌陀,發願求生,親近阿彌陀佛,一生證得究竟圓滿佛果,這是諸佛世尊的大願,諸佛世尊唯一的一樁大事。他沒有別的事情,就這一樁事情,勸導我們求生淨土,是為這個出現於世的。我們學《法華經》不要迷在《法華經》裡頭,《法華經》的境界是什麼?是西方極樂世界。讀《華嚴經》一定要知道華藏世界最精華的一個區域就是西方極樂淨土。華藏是個大世界,阿彌陀佛在這個大世界裡建立一個校園,這個校園是這個大世界裡頭最精彩的部分,精華的部分,我們要有這個認識。

  「唯以佛之知見,示悟眾生。」這《法華經》上的話。佛之知見,示是表演給他看,悟是令眾生覺悟,眾生看見了、聽見了,明白了,覺悟了。「《華嚴經性起品》:如來、應供、等正覺性起正法不可思議」。如來、應供、等正覺這是佛十號之一,十號都是性德,自性的德號,從這十種德號你就了解自性功德無量無邊,不可思議。這是通號,我們有沒有?有,我們統統都有,只是迷了之後,現在做凡夫,這十種德號都隱了。說實在話,並沒有失去,你能夠放下妄想分別執著,這十種德號就現前了,十種性德就現前了。性起正法,說明世出世間無量無邊的正法,正是什麼?與自性相應的,我們中國人稱為善法,大乘教裡面稱為正法,跟中國古人講那個善是一個意思。善不是善惡的善,純真純淨稱之為善。善是讚美的詞,中國古人所謂「止於至善」,就是此地講的正法,不可思議。正法在什麼地方顯示?在佛世界,諸佛如來實報莊嚴土為我們顯示的全是正法,沒有絲毫偏邪。十法界,四聖法界偏,六道裡頭邪;一真,法身菩薩的報土正,不偏不邪,不可思議。「所以者何?非少因緣,成等正覺出興於世」。不是少因緣,換句話說,這個因緣是具足的。

  下面說,「以十種無量無數百千阿僧祇因緣,成等正覺出興於世。」這個因緣說不盡,《華嚴經》上說以無量因緣,不可思議,沒法子去計算的。成等正覺,等正覺就是正等正覺,上面還加個無上,這個地方省略掉了,等正覺就是無上正等正覺,出興於世。無上正等正覺是佛,正等正覺是菩薩,單有一個正覺,沒有正等,只有正覺,稱阿羅漢、辟支佛,他們稱正覺,這出現在世間。這上面引用的是經文,下面這一句是念老的話,「乃至廣說如是等無量因緣。唯為一大事因緣。大事因緣者何」,大事因緣是什麼?「唯欲眾生開示佛知見故。」《法華經》上講的。佛一生是搞教育的,他的身分,用我們的話來說是教師的身分,一生當老師,非常認真負責的一個好老師,老師當中的典範。這個老師沒有為自己,都是為學生,以他的智慧、以他的善巧方便幫助眾生覺悟,幫助眾生回頭,幫助眾生回歸自性,這個教學就功德圓滿了。回歸自性就是成究竟的佛果,他就只有這麼一個願望,出現在世間就為這麼一樁大事。

  佛對我們,我們一定要知道,就是開示。開是啟發,是言教,示是表演,做給我們看,我們今天講身教,開是言教,身行言教就是開示兩個字的意思。不是只說不做,也不是只做不說,是又做又說。佛教給我們放下,他全放下了,從事上表演出來了,你看三衣一缽,日中一食,樹下一宿。中國古人還有「學不厭,教不倦」,他老人家的學是圓滿了,沒得學了,他只有教,真的是教不厭、教不倦,不厭、不倦。來者不拒,去者不留,平等心,你看不分國籍、不分族群、也不分信仰。當年在世,無論信仰什麼宗教,你跟他學,他都會很熱心教你,從來不會拒絕一個人,好老師,又不收學費。他生活很簡單,居無定所,過的是流浪生活。大家歡喜他、仰慕他,願意追隨他,經上記載的常隨眾,就是跟著他的,不離開他的,一千二百五十五人,這麼大的一個團體。所以要邀請這個團體到他那個地區去講經教學,不是簡單事情,不是請一、二個人,要請一千二百五十五人,加上釋迦牟尼佛,一千二百五十六個人,這麼大的團體。如果沒有勢力、沒有財力負擔不起,請這麼多客人來,不是請幾個、幾十個。所以當時能夠邀請的都是國王大臣、大富長者,有能力請得起,迎請佛陀。佛很隨緣,這些國王大臣的別墅花園來供養他,他也樂意,也能去住幾天,住幾個月,或者住個二、三年,有,祇樹給孤獨園、竹林精舍佛都曾經在那裡住過幾年,一些重要的經論都在那個地方講的。這是世尊給我們示現表演的,你看他真放下了。

  「夫《華嚴經》乃世尊最初所創言」。這句話什麼意思?釋迦牟尼佛最初開悟的時候他的報告,說明他開悟的是什麼。就像現在拿到博士學位他的博士論文,《華嚴經》是釋迦牟尼佛的博士論文,他成佛了,他做的報告,最初創言,說明他所悟入的境界。說出來就是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,是他老人家所見所聞。在中國唐朝時候禪宗六祖惠能大師,大家都知道,惠能大師一生活動的地方就是廣東這一帶,所以香港這邊人聽到六祖就特別親切。六祖大師也開悟了,大徹大悟,明心見性。他的最初創言,五句話,二十個字,開悟所說的,見性了。性是什麼樣子?他說了五句,「何期自性」,沒想到自性,自性什麼樣子?「本自清淨,本不生滅,本無動搖,本自具足,能生萬法」,二十個字。五祖忍和尚一聽,行了,博士學位就給他了,衣缽就傳給他。他這四句話跟釋迦牟尼佛的創言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有沒有差別?沒有差別,釋迦牟尼佛細說,能大師略說,言語有多寡不同,義理沒有兩樣。你就曉得《華嚴經》講什麼?就是講的本自清淨、本不生滅、本自具足、本無動搖、能生萬法,《華嚴經》就講這二十個字。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濃縮起來就二十個字,二十個字展開來《大方廣佛華嚴》,不增不減,不可思議。

  「《法華經》乃末後之垂教」。《法華經》是釋迦牟尼佛最後講的,做為四十九年講經說法的總結,《華嚴》是概論,後頭是總結。「自始至終,唯為此大事因緣」,從開始到結束,終點,都是為這一大事因緣。這一大事因緣,下面說了,「欲令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」,就這八個字。開示是老師的事情,悟入是學生的事情。老師對於學生只能做到開示,就是身行言教。學生聽了,學生看了,要有領悟的能力,一聽就明白,一看就明白,要有這個能力。悟了之後怎麼樣?悟了之後要契入境界。入是什麼?證果。說開悟,開悟不證果沒用處。所以悟有兩種,一種叫解悟,一種叫證悟。證悟就是悟入;解悟,雖悟沒有入。入才有受用,沒入不得受用,所以你就想那個入是多重要。

  我們要用章嘉大師的話來說就很好懂,悟是什麼?悟是看破,這章嘉大師教我的,入是什麼?入是放下。看破沒放下不行,你不得受用。我用章嘉大師這兩句話來解釋,看破叫做悟,放下是入。你能夠看破這個世界,就是對這個世界的真相,諸法實相,完全明白、覺悟了,你肯定能夠把執著分別妄想,妄想是起心動念,統統放下,這一放下就成佛了,就入了佛位。放下執著,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再執著,能隨緣,那是阿羅漢;再放下分別,那就是菩薩;最後把起心動念放下,就成佛了。所以放下是入,看破是解,是悟,悟入兩個字境界有差別,不一樣。佛的教學為這個。所以佛教學講究根性,根性分上中下三等,上根、中根、下根;根性有利鈍之不同,利根能夠悟入,不是利根能悟不能入。

  佛在《仁王般若經疏》上曾經說過,為我們解釋正法、像法、末法。什麼是正法?有說法的人,佛說法,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,佛說法,有聽經的人,有依照經教修行的人,有證果的人,這叫正法。有講的、有學的、有證果的,開示是佛的事情,有悟的、有入的,正法。如果說有開示的,有佛說法,有悟的,沒有入的,這叫像法,沒有證果的;換句話說,他悟性很高,他沒有放下,還是搞六道輪迴。他也能夠修善積德,在六道輪迴裡面生天道,欲界天、色界天、無色界天,出不了六道輪迴,這像法。如果有人講經,也有人聽經,但是沒有開悟的,當然更沒有契入的,這叫末法。講經的人沒有,那就叫滅法,佛法就滅了。這個說得好!釋迦牟尼佛的法運一萬二千年,是正法一千年,像法一千年,末法一萬年。我們今天在這三個時期裡面我們是末法,如果我們這裡有說、有聽、有真正修、有真正念佛往生的,正法,末法裡面的正法;如果是講經的人都沒有了,那就是滅法了,不是末法,滅法。這個說得好,我們要記住。由此可知,所謂正法、像法、末法在人,不在時間。這正是一切法不離自性,「法外無心,心外無法」,這佛常講的。

  「亦即欲一切眾生開明本心,同佛知見,等成正覺也。」這佛的願望。也就是說諸佛如來在十法界辦學他的用意何在?他的目的是什麼?實在說,因為他知道一切眾生本來是佛,無盡的慈悲,悲憫眾生迷失自性,迷失自性所以他才做違背性德的事情,違背性德就變現出六道三途。地獄這些不善的境界就好比作惡夢,雖然是假的,他把假的當真,那個惡夢做得很辛苦,也能夠驚嚇人。所以佛幫助我們醒過來,做種種示現來教導我們,讓我們了解事實真相,這就叫看破。勸導我們放下萬緣回歸自性,因為自性三種現象都沒有,它不是物質現象,也不是精神現象,也不是自然現象,它什麼都不是,但是能生萬法,也就是說這三種現象都是自性所變、所生、所現的,自性什麼也不是。怎樣才能夠明心見性?放下就是。我們明白了,惠能大師當年在五祖的方丈室聽五祖講《金剛經》,講到「應無所住而生其心」,他把起心動念、分別執著統統放下,見性了。我們不能見性就是這三種障礙,三重障礙,你把這三重障礙統統放下就成佛。所以早年章嘉大師告訴我,佛法就是哲學裡面所說的知難行易,看破難,放下容易。為什麼放不下?你知道的不清楚,也就是說你沒有真正看破,真正看破哪有不放下的道理?真看破就一定放下。我們自己衡量自己,自己有沒有入?有沒有悟?不入就沒有悟,不放下就沒有看破,要有自知之明。

  再看底下這一段,「本經興起因緣亦復如是」,這是我們現在學習的這一部經。「《稱讚淨土佛攝授經》(即阿彌陀經唐譯本)」,玄奘大師翻譯的。《彌陀經》只有兩個本子,但是這兩個本子是同一個原本,梵文的原本,第一個是鳩摩羅什大師翻的,經名就叫《佛說阿彌陀經》,第二種,唐朝玄奘大師翻的,它的經名叫《稱讚淨土佛攝授經》,就是《阿彌陀經》,一個本子兩個人翻譯,內容大同小異。玄奘大師的本子有這麼一句,「我觀如是利益安樂大事因緣,說誠諦語。」我觀,我是釋迦牟尼佛自稱,我看到如是利益,就像諸佛所說的利益,這個諸佛實際就是指的阿彌陀佛,阿彌陀佛所說的利益安樂,極樂世界安穩、平安、自在、快樂,十方世界裡面找不到,這是大事因緣。所以釋迦牟尼佛看到極樂世界,為我們介紹,說誠諦語就是介紹,真誠是實話,諦是老老實實,沒有一絲毫虛偽,為我們介紹西方極樂世界。「可見淨土法門之興起,正同於《華嚴》、《法華》,同為一大事因緣也。」雖然同為一大事因緣,實際上超過《華嚴》跟《法華》。為什麼?《華嚴》、《法華》到最後指歸淨土,而這個法門,《無量壽經》跟《阿彌陀經》直捷叫你修淨土,沒有拐彎抹角,所以這就更勝於《華嚴》、《法華》。《華嚴》、《法華》轉個大彎,最後轉到極樂世界;這是一條直路,沒有拐彎抹角,直捷當中的直捷。

  我們再看底下一段,「何以故?如《彌陀疏鈔》云:今但一心持名,即得不退。此乃直指凡夫自心究竟成佛」。所以比《華嚴》、《法華》簡單多了,沒有彎路,直截了當就告訴你,就幫助你,成就你。成就是圓滿的,不是階段性的,階段性的它有阿羅漢、有辟支佛、有菩薩,好像很多中途站,這個沒有,一直到目的地,究竟成佛。「若能諦信,何須遍歷三乘,久經多劫」。關鍵就在信字,諦信是什麼?真信,諦當真實講,當實在講,你要是真信,不必經歷階段。像斷煩惱,我們先斷見思煩惱,證阿羅漢果,再斷塵沙煩惱,證菩薩,最後破無明煩惱就成佛,一個階段一個階段向上提升,這不是,一步登天沒有中間的路子。關鍵就是諦信,諦信是真信。決定不走彎路,我幹什麼就一句阿彌陀佛,除阿彌陀佛以外全放下了,那你就一生成佛了。不要遍歷三乘,不必久經多劫,因為你要走阿羅漢、辟支佛、菩薩這個路時間很長,你要用多長的時間才能證到阿羅漢果?你看你證得初果的時候,初果之後天上人間七次往來,人間的時間短,天上的時間長,七次往來才能證到阿羅漢。阿羅漢不到世間來了,他在四聖法界修行,從阿羅漢到辟支佛,要把見思的習氣斷盡,這要多長時間。再斷塵沙煩惱,再斷塵沙習氣,再破無始無明,時間是論劫算,不是論年數算。

  這個法門,「不越一念」,它實在太快了。這個一念無法想像,一念覺凡夫成佛,一念覺念念覺。為什麼?他那個覺產生力量,影響底下一個念還是覺,一念覺二念,二念覺三念,念念覺,作佛去了。我們今天這一念是迷,念念都是迷。不要以為我一念覺了,一念覺了你成佛了,你一念覺,第二念不覺,你前一念根本就沒有覺,自以為是覺,不是覺,覺就成佛了。像惠能大師,那是覺,像釋迦在菩提樹下,那是覺,再不迷了。「頓證菩提,豈非大事」。還有比這個事情更大的?沒有了,這是真正大事,作佛去了。你看無量劫來在搞生死輪迴,這一生當中作佛去了,永遠脫離六道輪迴,這不是大事什麼是大事?「可見淨宗正是直指頓證之法」。這法到哪裡去找?什麼樣的緣分才能遇到?開經偈說得好,「百千萬劫難遭遇」。彭際清居士說得不錯,「無量劫來希有難逢的一天」,就是我們遇到法門這一天,遇到這個法門。這些人知道珍惜,為什麼?他曉得太難遇到了。我們這些人不知道珍惜,為什麼?不知道法門殊勝,遇到寶不認識貨,遇到黃金把它當作銅鐵丟掉了,遇到了寶石把它看作石頭,不識貨,所以不知道珍惜。識貨的人知道珍惜,到哪裡去找?能令凡夫一生證得究竟果位,只有這一門,這講真話。

  所以自古以來在中國,中國是大乘教,八個宗派,大乘八大宗,小乘兩個宗派,宋朝以後就沒有了,宋朝時候就沒有了,只剩下大乘八個宗派,八個宗派成就的人淨土特多。這一千七百年,從慧遠大師到今天,往生淨土的人有多少?我們最保守最保守的估計,我們有理由相信超過十萬人,這十萬人到極樂世界就作佛去了。八大宗裡哪一個宗能有這麼多成就的人?淨宗是保證你證得究竟極果。禪宗雖然盛,我們保守估計,禪宗在中國從達摩祖師傳過來,到能大師才興旺起來。能大師距離我們大概一千三、四百年,這一千三、四百年從禪宗裡面成就的、明心見性的有多少?《五燈會元》裡頭有一千七百個人,再加上《景德傳燈錄》所記載的,真正參禪大徹大悟、明心見性的,大概只有三千多人,淨宗往生超過十萬,其他,教下比禪宗更少。從這個地方我們就想到契機,真的淨宗最契機,成就,淨宗的成就真正不可思議。

  末法傳到今天,黃念老告訴我,他大我十幾歲,真正是當代的大德,通宗通教,顯密圓融。他很嚴肅的告訴我,從今往後修學佛法,除淨宗之外都不能成就。修禪說明心見性不可能,現在這個時代修禪得定的人都少見,因定開慧沒有了,修密的人也沒有了。新中國成立到今天,真正修密修成的只有六個人,念佛往生的有多少?他自己學禪,跟虛雲老和尚學參禪,學密,他自己是密宗金剛上師,晚年生病的時候他都放棄了,告訴我,一天十四萬聲佛號,專念彌陀,專求淨土,他往生到極樂世界去了,為我們表演,為我們做示現。告訴我們,假如他註的這個註解註得這麼好,他臨走的時候是參禪走的,是念咒走的,我們對他這個註解就會懷疑,講得這麼好,為什麼你自己不肯修?肯定有問題。說得這麼好,他是密宗上師,不修密了,不念咒了,念阿彌陀佛,不參禪了,一心專念阿彌陀佛,念佛求往生,這是作證轉,三轉法輪,註解是勸轉,往生是作證轉,給我們做證明。妙!這個老人慈悲到極處。我們晚年見面一見如故,同心相應。

  在那個時候學這部經、弘這部經,我在海外,他在國內,就兩個人。我感覺得很孤單,我每一次回到台灣去的時候,我見李老師,都向李老師懇求,能不能多培養幾個人才講經說法,我們有伴。老師看了我半天,回我一句話:你替我找人。我以後再不敢講了,我到哪裡去找人!找一個真正尊師重道的、真正聽話的學生找不到了。跟老師學,不聽老師的話,陽奉陰違,這種學生太多太多了。李老師在台中教了三十八年,跟他學佛的人真不少,幾十萬人,但是真正能承傳他的法的沒幾個人,真正聽話真幹的就更少了。像我這麼傻,聽話的,找不到第二個。有一、二個,有家累,放不下,不像我一個人,沒有後顧之憂,可以放心去做,一有家就麻煩,真是個大累贅,所以不容易。老師告訴我,學生找一個好老師,可遇不可求,老師找一個好學生更難,比學生找老師還要難,到哪裡去找?

  所以關鍵確實在信、在願、在行,不僅是淨宗,世出世間法真想有成就,都不能離開這三個字,你首先要真信,不信根就壞掉了。《華嚴經》上所說的,「信為道元功德母」,信是入道的根源,功德之母,母是比喻能生,能生世出世間一切功德。可是今天的問題,信心沒有了。你要不相信你去調查調查、去問問,你去問人,你對自己能不能相信?現在人對自己都沒有信心,所以他對父母沒信心、對兄弟沒有信心,孝悌沒有了;對老師沒有信心,對朋友沒有信心。現在人活得好可憐,活得好辛苦,在這個世間一個知心的人都沒有,多寂寞,多可憐。

  所以談到信,首先第一個要講信自己。蕅益大師在《彌陀經要解》裡面講信願行,第一個講信,他講六個信。第一個信自己,第二個信他,他就是釋迦牟尼佛、阿彌陀佛。首先信自己,不信自己相信他沒用,得不到利益。首先相信自己,相信自己,信什麼?相信自己本來是佛,你才有救。我本來是佛,現在釋迦、彌陀幫助我成佛,我相信他。中國自古以來傳統教育,相信人性本善,你要接受聖賢教育,頭一個相信我性本善,現在聖賢幫助我回歸到本善,你才能成聖成賢,你才真正能夠接受,像《法華經》上講的,悟入聖賢之道,你不相信自己那怎麼行!這個跟宗教不一樣,宗教第一個要相信他,信神,佛法第一個是信自己,你看第二個才信佛,不一樣,第二個信他,第三個信理,第四個信事,理事,第五個信因,第六個信果,講六個。信自、信他、信理、信事、信因、信果,具足這六個信,信願行第一個字你才有。我們能相信嗎?這六個大概一個都沒有,都不信,換句話說,釋迦、彌陀就不能教我們,我們不是他的學生,是他的學生最低限度要具足這六個信,真得受用。這部經學了之後你決定具足信願行,往生淨土,你就成功了。

  所以我們常常要問自己,要回光返照我有沒有信自己?信自己本來是佛,信自己本性本善,信聖賢教誨,信老祖宗的教誨。我們的父母、祖父母不知道,他們出生在亂世,早年失去了聖賢教誨。我們對聖賢教誨有信心,我們對佛菩薩的教誨有信心,佛菩薩不會騙人,佛菩薩基本概念裡面我們現在明瞭、知道,他是肯定遍法界虛空界萬事萬物跟自己是一體,這就是值得我們相信。所以他們的慈悲,慈悲就是愛,稱之為同體大悲,一體,同體。無緣大慈,無緣是沒有條件。父子之愛是有條件的,他是我的兒子,我愛他,他是我的父母,我愛他,有條件的,不是我父母就不愛了,不是我兒子就不愛了,有條件的。佛菩薩沒有條件,同體。這把道理說出來了。信理,理是道理,相信理就相信事,千差萬別的事不離這個原理原則,理是一個,事千差萬別。理明白了處理事情就很方便,理不明白會把事情搞得一團糟。

  相信因果,善因善果,惡因惡報,善惡不能抵消,我造了很多錯事,現在多做一點好事情彌補,沒有這個道理。善事善因決定是善報,惡因決定是惡報。到底是善報在前,是惡報在前?那是緣分不一樣。所以只要有因,因遇到緣,果報就現前。如果我們遇到善緣,我們的善因先報,先現前,善因報完之後,可能遇到惡緣,我的惡因就又現前。所以果報這樁事情,佛說得好,總在遇緣不同。我們多行善事就是多製造善緣,好,我們沒有惡念就是我們把惡緣把它退後了,延後了,永遠沒有惡念,你就永遠不會有惡報,念頭要緊,現在科學家都知道了。看什麼樣人做什麼樣壞事,我們都不要起惡念,要原諒他,就像佛在經上所說的,「先人無知,不識道德,無有語者,殊無怪也」,你不要怪他,為什麼?沒人教他。現在真沒有人教,父母不教,老師也不教,社會也不教,沒人教了;宗教典籍上有,也不教了,現在宗教都搞祈禱了,經會念,不會講,什麼意思不懂,這就沒有意義了。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講經教學四十九年,天天講,天天教,他要做這些經典叫我們念,大概把人都念跑掉了,誰跟他?不但教,他還做出給我們看,你就不能不佩服他。善教者必然是身行言教。這部經上教我們以念佛心入佛知見,你看入佛知見是《華嚴》、是《法華》,我們用念佛的心入華嚴境界、入法華境界,法華、華嚴境界就是極樂世界。

  「淨宗之興起,正由此大事因緣也」。大事因緣,唯獨此經,唯獨念佛求生這個法門,真正能夠圓滿的成就,快速、簡單、容易、穩當,成就高過一切。這是淨宗獨有的微妙,其他一切經論法門裡面所沒有的,我們要珍惜,因緣太難得了,太稀有了,要抓緊,這一生當中決定成就。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習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