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mtbcollege logo
 
简体 正體
綱目模式
頻次搜索 
AND OR
 
02-042-0171 主講人 : 淨空老法師、學習班學生
             小字號    中字號    大字號

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  自了法师、开镭法师、唐晨馨  (第一七一集)  2015/9/29 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 档名:02-042-0171

  学生:心得报告。尊者师父上人慈悲、诸位善知识慈悲,阿弥陀佛。惭愧弟子自了冒昧报告的题目是:莲池大师《七笔勾》——舍弃今生(二)

  导读

  舍弃今生的内容,我们选取莲池大师的《七笔勾》做为代表。这《七笔勾》用简短的语言,把人间百态刻画得入木三分。勾是一笔勾销的意思,将世人特别耽着的父母、夫妻、儿孙、功名、田园、文章、宴游一一一笔勾销。这七笔就是七条绳索,生生世世把我们牢牢的系缚在六道轮回里面,只要还有一条没解开,就往生不了。

  一、五色金章一笔勾

  「恩重山丘,五鼎三牲未足酬。亲得离尘垢,子道方成就。嗏,出世大因由,凡情怎剖,孝子贤孙,好向真空究,因此把五色金章一笔勾。」

  「恩重山丘」,父母恩重如山,昊天罔极。「五鼎三牲」,古时候隆重的祭祀,这里不是指祭祀,而是用五鼎三牲比喻竭尽人世间最奢华的物质享受来孝敬双亲,「未足酬」,也不能报答父母的深恩。世间人想孝敬父母,却不懂得孝敬的方式,往往南辕北辙,以肉食供养父母,以为是尽孝。殊不知,这种孝是「落井下石之孝」,那不是孝亲,是害亲!害父母生生世世被杀,以偿受我孝养的怨债。

  那么怎样才能够报答父母的恩德呢?「亲得离尘垢,子道方成就」,只有帮助父母脱离生死轮回,为人儿女的孝道才算圆满。天地父母,均不能令我们出生死轮回,唯有阿弥陀佛,能令我们出生死轮回。

  「嗏,出世大因由,凡情怎剖」。唉!超凡入圣的大事因缘,凡夫的浅陋知见怎能理解?燕雀安知鸿鹄之志?

  「孝子贤孙,好向真空究」。印光大师说:成就父母往生,即是成就父母作佛。凡是作佛的,必然度无量无边的众生。世间尽孝之事,还有比这个更大的吗?能够帮助父母往生极乐世界,永远离苦得乐,才是真正的大孝!

  人生必有死,死而不得往生,则未来之苦,说不能尽。父母如果未能往生,堕落的占绝大多数。即使一生、二生不堕落,终必有堕落三途恶道之日。大禹,是大圣人,可是他也无法救他父亲鲧的神识,化为黄能(音乃,平声,三足鳖也)入于羽渊。想到这里,劝亲念佛求生西方之心,油然而生。否则便是忤逆不孝。因为不顾父母的神识堕落,这个罪比杀父母还重!夏老居士说「欲报亲恩唯念佛」。

  孝子贤孙们,应当竭尽全力努力修持净业,来救度父母出离六道轮回。岂可将此一番大利益事让给别人,自己和父母甘心在六道轮回中,头出头没,永无解脱之日呢?

  「因此把五色金章一笔勾」。「五色金章」代指家世谱牒,暗喻门第高贵。世间人总想出人头地,你能够超越六道轮回,那才是真正的出人头地!干一番丰功伟业,就算光宗耀祖也不能帮助父母解决生死大事。因此,要把显亲扬名、光宗耀祖这些浅陋情见尽尽情情一笔勾销。

  二、鱼水夫妻一笔勾

  「凤侣鸾俦,恩爱牵缠何日休?活鬼两相守,缘尽还分手。嗏,为你两绸缪,披枷带杻,觑破冤家,各自寻门走,因此把鱼水夫妻一笔勾。」

  「凤侣鸾俦」,凤和鸾皆为传说中的神鸟。侣、俦意为伴侣、配偶。夫妻像鸾凤一样亲密无间,「恩爱牵缠何日休」,恩恩爱爱的牵缠什么时候才能停止?牵缠了一辈子又一辈子,无数辈子又无数辈子,至今没有休止,还要再这样没完没了的牵缠下去吗?「活鬼两相守」,像活鬼一样乔装假扮,互相厮守,彼此贪爱对方。「缘尽还分手」,任你再如胶似漆,缘分尽的时候,也不得不分道扬镳,各自随业流转。可以同时死,但不能同处去。

  古人说:「夫妻本是同林鸟,大难来时各分飞。」《无量寿经》这段话很多人引起共鸣:「人在爱欲之中,独生独死,独去独来,苦乐自当,无有代者。善恶变化,追逐所生,道路不同,会见无期。」所以,佛劝我们「何不于强健时,努力修善,欲何待乎?」

  有些人做一世的夫妻还做不够,发愿要生生世世结为夫妻。发这样的愿,注定得再来轮回,可是再来就没那么幸运还能得人身了,恐怕不在人道。有些新闻报导人兽恋情,人和狗、海豚、牛、马等等恋爱,这是很明显的轮回例子,前世感情太好,今世一个堕在畜生道。

  《长恨歌》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,形象的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,揭示情爱坏苦。唐玄宗被迫赐死杨贵妃,肝肠寸断,痛不欲生。据说,七月七日夜里,两人曾在长生殿发誓:愿生生世世为夫妻,说完,手抓着手哭泣。诗歌最后:「七月七日长生殿,夜半无人私语时,在天愿作比翼鸟,在地愿为连理枝。天长地久有时尽,此恨绵绵无绝期」。发这个愿,是轮回的愿,就无休止的再来轮回。

  「嗏,为你两绸缪」,唉!和你两相缠绵、情深意长,「披枷带杻」是比喻,牵肠挂肚的情执就像枷锁等刑具,把人束缚在六道轮回中,不得自在,不得解脱。所以佛在《四十二章经》说:「人系于妻子舍宅,甚于牢狱;牢狱有散释之期,妻子无远离之念。」人被妻子、儿女、房屋、舍宅等东西所束缚,比坐牢还惨。坐牢有释放的日期,妻、子等没有远离的念头。

  魏斯医生的催眠报告,有一个案例,是巴勒斯坦古国时代发生的事。那时居住在巴勒斯坦的早期基督徒,经常遭受罗马士兵的肆意欺凌。女孩叫玛莉安,她父亲叫伊礼,正值壮年。士兵们想出惨无人道的把戏取乐。起初,他们用绳索捆住伊礼的脚踝,一位士兵捉住绳子另一头骑到马背上,策马向前,把他拖在地上走。过了几乎是无止境永远熬不完的片刻,马停下来。她父亲已经遍体鳞伤血肉模糊了,不过,总算通过这种酷刑的考验死里逃生。面无人色的女儿,犹能听到士兵们狞笑欢呼的声音。

  可是他们意犹未尽,不肯甘休。两个士兵捡起绳子另一头捆住各自的胸部,拼命活蹦乱跳,好像他们就如同马匹般的矫健。父亲被拖在地上颠簸前进,头部撞到了一块大石头。这致命的一击,使他奄奄一息不省人事。士兵们将他抛在飞扬的尘土中,扬长而去。对士兵们来说,这些毫无意义的举止只不过是一场游戏。她流下了怨恨和痛苦掺杂的眼泪,坐在沾满血迹的泥地上,上身不断的前后摇晃,父亲的头颅就搁在她的膝盖上。他已经再也无法说话了,鲜血从嘴角潺潺流下。当他每一次喘着要多吸点空气时,喉咙都发出咯咯的声音,死亡已经非常接近了,他两眼的光芒如日薄西山,趋向生命的尽头。

  「我爱你,爸爸」,她轻轻的对他说道,悲伤的看着他那昏暗的眼睛,「我会永远永远的爱你。」他那神志不清的双眼在瞑目之前,回过头来眨了一下,表示完全明白女儿的心意。直到夕阳西下,她都像推摇篮似的继续来回摇晃着上半身,亲戚和其他村民轻轻的将他的尸体搬离她的身上,以便准备后事。在她的心灵里她依然看到父亲的双眼,她确信父亲了解自己的心愿。

  就这一句「我爱你,爸爸,我会永远永远的爱你」埋下爱的种子,两人分别轮回了几千年后,这一世结为情侣。当然他们还有其他世相遇的故事。憨山大师说:爱是生死轮回的根本。这个爱根,不是今生才有的,也不是一二三四生有的,而是自从无始最初有生死以来,生生世世,舍身受身,都是爱欲流转。直至今日,反思从前,何曾有一念暂离这个爱根呢?如此爱根种子,积劫深厚,所以生死无穷无尽。

  这本书的名字叫《真爱永恒——灵魂伴侣的重聚之旅》,世间所谓的真爱永恒,意味着轮回永恒,你看透了吗?还有一篇叫《爸爸,我爱你爱了四万年》,轮回几千年、几万年、几亿年,那并非都在人道过日子啊,在三恶道受苦的他没催眠出来。

  父女、母子转为夫妻,这一类轮回的闹剧上演了太多太多。情执放不下,就继续轮回。《楞严经》佛说:「汝负我命,我还汝债,以是因缘,经百千劫,常在生死;汝爱我心,我怜汝色,以是因缘,经百千劫,常在缠缚。」在轮回中,我爱你,你爱我,我牵挂你,你牵挂我,结果就是我绑你、你绑我,互相紧紧绑在轮回里面,生生世世不得出离,「生死不休,恶道不绝」。

  「觑破冤家」,觑破即看破,要看破夫妻、情侣,往往是前世冤家来讨债、还债而已。有些情侣,双方在一起很痛苦,想分开却又分不开,互相折磨、煎熬,这是典型的讨债型,你欠他的。觉悟的人,「各自寻门走」,各自都要寻找出路,决定念佛求生西方,是了生脱死,最为正大光明之路。

  「因此把鱼水夫妻一笔勾」,鱼离开水就活不了,鱼水夫妻指亲密无间。有一个成语叫「相濡以沫」,意思是,水干涸了,鱼吐沫互相润湿。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,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。通常用这个词形容老人们的爱情,老年人固然不像年轻人轰轰烈烈,可是他们可以几十年相濡以沫,并且这种感情历来被世人所赞颂。世间人总认为情愈浓愈好,很不忍心告诉你:相濡以沫,注定再来轮回,老夫老妻间那一分内心的牵挂放不下,就得再来轮回。因此莲池大师奉劝大家,把如同鱼水一般难分难舍的夫妻情爱潇潇洒洒一笔勾销。

  必须声明,不是劝你离婚,而是,从心里放下,从心里舍弃今生。事上随缘,该做的事还去做。

  三、桂子兰孙一笔勾

  「身似疮疣,莫为儿孙作远忧。忆昔燕山窦,今日还在否?嗏,毕竟有时休,总归无后,谁识当人,万古常如旧,因此把桂子兰孙一笔勾。」

  「身似疮疣」,疮,疮毒。疣,赘瘤。这个幻身,如疮毒赘瘤,使自己受苦,身是苦本。印光大师说:「揽地水火风之身,乃筋骨血肉之聚。方生即灭,才荣便悴。众骨支撑,如以木为屋。一皮包裹,犹以泥糊壁。里面尽屎尿脓血,外头生垢汗发毛。蛆虫棋布,蚤虱星罗。假名为人,实我焉在?而且以眼耳鼻舌身意之闲家具,奔驰于色声香味触法之荆棘林。由是起贪瞋痴之无明,灭戒定慧之正智。五蕴本空,谁肯一照?六尘无性,人皆认真。致令万苦俱集,一灵永昧者,幻身与妄心也。……若论幻身,则生同傀儡,死作尘土。妄心,则随境生灭,毫无实义。又何必留鸟迹于空中,系清风于江上也哉?」

  「莫为儿孙作远忧」,人生世间,千思万算,种种作为。究到极处,不过是为了养身口、遗子孙而已。可是,身则粗布亦可遮体,何必绫罗绸缎?口则菜羹尽可过饭,何必鱼肉海味?子孙则或读书、或耕田、或做生意,自可养身,何必富有百万?

  况且从古至今,最擅于为子孙谋万世之富贵的人,莫过于秦始皇。秦始皇吞并六国,焚书坑儒,收集天下兵器以铸大钟,无非欲愚弱其民,使老百姓不能起事造反。谁知陈涉一起,群雄并作。一统之后,不上十二、三年,便致身死国灭,子孙尽遭屠戮。直同斩草除根,没有剩余。由此看来,欲令子孙得到长久安乐的,反而让子孙速得死亡。

  汉献帝时,曹操为丞相,专其威权。凡所作为,无非是削弱君王的势力、加重自己的权力,目的是想等到自身一死,儿子便可以做皇帝。没料等到自己去世,曹丕篡位。而且尸犹未殓,曹丕即移曹操的嫔妾,纳于己宫。死后永堕恶道,历千四百余年,至清乾隆间,苏州有人杀猪出其肺肝,上有「曹操」二字。邻有一人见之,生大恐怖,随即出家,法名佛安。一心念佛,遂得往生西方,事载《净土圣贤录》。

  曹操费尽心机,为子孙谋。虽做皇帝,只得四十五年,国便灭亡。而且日与西蜀、东吴互相征伐,哪里有过一日的安乐啊?自此以后,若两晋宋齐梁陈隋,及五代之梁唐晋汉周,都不久长。就中唯东晋最久,仅一百零三年。其他或二、三年,或八、九年,一、二十年,四、五十年,即便灭亡。此乃正统。其余窃据伪国,其数更多,其年更促。推究他们的初心,无非欲留给子孙以富贵尊荣。深究他们的实效,反而令子孙遭劫受戮,灭门绝户。且贵为天子,富有四海,尚且不能令子孙世受其福。况区区凡夫,从无量劫来,所作恶业,厚逾大地,深逾大海。可保家道常兴,有福无殃也?

  世间人一辈子都是在为儿孙操心,忙完儿子,忙孙子。富人有富人的忙法,穷人有穷人的忙法,各自忙得乐此不疲,「累念积虑,为心走使」,就是从来不为自己的来生做打算。

  「忆昔燕山窦,今日还在否?」从前燕山人(今河北省)窦禹钧费尽心机,教成五子,名扬天下,今日什么也不存在!

  「嗏,毕竟有时休,总归无后」,唉,世间一切都是无常的,聚际必散,积际必尽,生际必死,高际必堕。

  「谁识当人,万古常如旧」,有谁识得当人自性?在凡不减,在圣不增,亘古亘今,常自如如。印光大师说:「譬如真金打做马桶夜壶,虽日盛粪,而金性仍然不变。打做佛像菩萨像,虽极其贵重,而金性仍然不变。世间人各具佛性,而常造恶业,如以金做马桶夜壶,太不知自重了。若知此义,谁肯常作马桶夜壶之下作东西乎?然人争着做马桶夜壶。百千万亿中,或有不肯作马桶夜壶,一意要作佛像菩萨像,连天帝大王之像亦不肯作者,盖甚少甚少也!」

  「儿孙自有儿孙福,莫为儿孙作马牛」,你还是操心一下自己的生死大事吧。子女与父母无非是债权人与债务人的关系,应该彻底舍弃今生的所谓天伦之乐,寻求解脱。

  「因此把桂子兰孙一笔勾」,「桂子兰孙」指攀桂折兰即考取功名科第的子孙,即世人所言有出息的、争气的后代。因此,要把儿孙攀宫折桂、封相拜侯的想法彻彻底底一笔勾销。

  四、富贵功名一笔勾

  「独占鳌头,谩说男儿得意秋,金印悬如斗,声势非常久。嗏,多少枉驰求,童颜皓首,梦觉黄粱,一笑无何有。因此把富贵功名一笔勾。」

  「独占鳌头」,科举时代中状元称独占鳌头。十载寒窗,一举成名。「谩说男儿得意秋」,金榜题名,高中魁首,这是男儿最得意的时候了吧。「金印悬如斗」,金印,官印。如斗,谓官印之大。官愈大其印愈大。「声势非常久」,虽然拥有斗大的金印,做很大的官,可这声名威势是不能长久的。古人说:「纵使英雄功盖世,只留白骨掩荒丘。」

  「嗏,多少枉驰求,童颜皓首」,唉!世上有多少追名逐利的梦中过客,徒劳的向外驰求,年纪不大却白了头发,为追逐功名耗费心力。「梦觉黄粱,一笑无何有」,唐代小说中有著名的「黄粱梦」:有一卢姓书生,欲进京考取功名,途经邯郸时很是疲倦而欲作休息。身旁有一老翁洗好了黄粱米正欲煮饭,见其疲累便将枕头借给书生,书生头靠枕头很快入睡进入梦境。他梦见自己金榜题名,高中进士,并且娶妻生子,很快又官至宰相,仕途亨通,整整历经四十年的富贵功名,显赫一时。最后因犯罪而将被斩首时,他猛然惊醒,回头一看,身旁老翁的黄粱饭尚未煮熟。老翁见他醒来便说:「四十年的功名富贵,很是畅快吧!」卢生心想:「他怎会了知我的梦境?想必是神仙来度化我。」于是便舍弃功名,随老翁遁世修道。正梦之时真真切切、样样实有,但惊醒时,一切皆归空无。现实人生亦如同四十载的梦中生涯般,其实都是暂时的迷乱显现,毫无实义。

  印光大师说:「切不可求人天福报。凡夫有福,必造杀业,既造杀业,难逃杀报。况有福之人,不止造一杀业。然则求福之人,乃为自他求祸也。学佛之人,不可不知此义。」

  「因此把富贵功名一笔勾」,因此,要把贪求功名利禄的思想痛痛快快一笔勾销。

  五、家舍田园一笔勾

  「富比王侯,你道欢时我道愁,求者多生受,得者忧倾覆。嗏,淡饭胜珍馐,衲衣如绣,天地吾庐,大厦何须搆。因此把家舍田园一笔勾。」

  「富比王侯,你道欢时我道愁」,荣华富贵、金玉满堂,可与王侯相比,世间人引以为豪,有说不尽的欢乐喜悦,在修行人看来却是无尽的忧愁。世间人认为物质丰裕的生活,才是人生幸福安乐的基础,这种对幸福的理解实在太一厢情愿了,仔细观察每个贪求物质享受者的内心,都会发现其中饱含的痛苦。古人说,有一头羊就有一头羊的痛苦,甚至有一条茶叶就有一条茶叶的痛苦。这些物质世界五光十色的欲妙享受,非但不是幸福的源泉,相反正是痛苦的根源。龙树菩萨说:「积财守财增财皆为苦,应知财为无边祸根源。」

  「求者多生受,得者忧倾覆」,这两句话唯妙唯肖,大家都深有体会。绞尽脑汁、不择手段拼命赚钱,赚到之后又患得患失,坐立不安,忧心忡忡。无也忧,有也忧,「无田忧田,无宅忧宅,眷属财物,有无同忧」。古人说「岂知住世金银宝,借汝权看数十年」,再多的金山银山,银行里存再多的钱,暂时借你保管而已。一个人就算拥有整个地球的财物,临终两脚一伸,一分都带不走。「万般将不去,唯有业随身」。

  「嗏,淡饭胜珍馐,衲衣如绣」,唉,粗茶淡饭胜过山珍海味,出家人朴素破旧的衲衣胜过金装玉裹,少欲知足,无忧无虑。

  「天地吾庐,大厦何须搆」,尽天地间的高厚广远,无非是我安居的茅庐,何必建造高广的华堂豪宅?莲池大师说「草食胜空腹,茅堂过露居,人生解知足,烦恼一时除」,以野草为食胜过空腹,以茅蓬为屋胜过露宿,人生若懂得知足少欲,所有烦恼将一扫而光。大梅禅师也是「一池荷叶衣无尽,数树松花食有余」。一池的荷叶,足够做衣服,还嫌多;树上的松花,全当食物还绰绰有余。

  聪明不能敌业,富贵岂免轮回?生死到来,一无所靠。唯有阿弥陀佛,可以依靠。可惜世间人知道的甚少,知而真信实念的更少。

  「因此把家舍田园一笔勾」,因此,要把处心积虑广置家产的念头干干脆脆一笔勾销。

  六、盖世文章一笔勾

  「学海长流,文阵光芒射斗牛。百艺丛中走,斗酒诗千首。嗏,锦绣满胸头,何须夸口,生死跟前,半时难相救。因此把盖世文章一笔勾。」

  「学海长流,文阵光芒射斗牛。」学海,比喻学识渊博。文阵,犹言文坛,文场,因其角逐争竞,互不相让,故称之为阵。斗牛,二十八宿中的斗宿和牛宿。此处代指天空,云霄。学识渊博深广如海,文章气魄光芒万丈。

  「百艺丛中走,斗酒诗千首」,才华盖世,身怀百艺,文字功夫上的各种技能,如诗、词、歌、赋、书、赞、铭、记等各种文学体裁样样精通。斗酒诗千首,喝完一斗酒即可作出千首诗。唐李白有「斗酒诗百篇」之誉,唐王绩被世人称为「斗酒学士」,均指天才横溢,能诗善文。

  「嗏,锦绣满胸头,何须夸口」,唉!纵然才华盖世,满腹经纶,又有什么值得夸耀和骄傲的?

  「生死跟前,半时难相救」,要知道无常到来的时候,文字功夫救不了你。印光大师说:「一息不来,即属后世。此时纵才高八斗,学富五车,亦无用处。若不及早修持净业,待到此时,方知虚受此生。枉将宿生所种善根,尽消耗于之乎者也中矣。可不哀哉。」

  苏东坡为唐宋八大家之一,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。每到一处,必随身携带一轴阿弥陀佛圣像,并说:「这是我往生西方的公据。」临终时,呼吸微弱,惟琳长老前来提醒他提起正念。他无奈答道:「我也知道西方极乐,可是用不上劲啊。」友人也鼓励他:「先生一生都在为此努力,此时更须着力啊!」苏东坡应声道:「着力即差。」说完,奄然而逝,世寿六十六岁。生死没了。

  世间修身立业,以至为圣为贤,若比往生西方,了生脱死之业,则小乎小矣。此身不向今生度,更待何生度此身?「因此把盖世文章一笔勾」,因此,要把创作出盖世文章流传万古的思想简简单单一笔勾销。

  七、风月情怀一笔勾

  「夏赏春游,歌舞场中乐事稠,烟雨迷花柳,棋酒娱亲友。嗏!眼底逞风流,苦归身后,可惜光阴,懡㑩空回首。因此把风月情怀一笔勾。」

  「夏赏春游,歌舞场中乐事稠」,夏日观赏风景,春天到户外踏青,歌舞声色场中意兴浓密。「烟雨迷花柳,棋酒娱亲友」,烟花巷寻花问柳迷失了多少浪荡子。亲朋欢聚,酒席会上书画琴棋。

  「嗏!眼底逞风流,苦归身后」,唉!可谁知风流一时,苦归身后。《地狱门前——与李真刑前对话实录》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(李真为原河北省国税局局长):

  在狱中,李真对记者说:「送我上断头台的也是她(指其情妇),她若不穿上千元一件的服装,不用数百元的化妆品,不为挣不到钱发牢骚,我也不会犯这么大的事。」

  这位锒铛入狱者在临刑前对记者这样悔恨:「刀不架到脖子上,就没有切肤之痛。说实在的,我是从被判死刑后,才知道古人那些警示是多么精辟,多么重要。前段时间看书,还看到了一句话,也是警示好色之徒的,让人毛骨悚然:『罗袜一弯,金莲三寸,是砌坟时破土的铁锄。』想一想这几年来,我与她的交往,还真是这么一回事。我每满足她一分心愿,就等于让她给我掘了一锹坟土。我好像看到了,她一锹一锹的铲起,漫天飞扬……她是谁,她为什么这么心狠?她笑着,但手里的铲子没停过。现在我看清了,她就是秋蓉,那个送我下墓穴的女人呀……唉!过去的山盟海誓哪儿去了?过去的似水柔情哪儿去了?……过去的一切,难道过去的一切都是假的?」

  以上是一位死刑犯临刑前的幡然悔悟,李真为了博取情妇的欢颜,逐渐使欲望膨胀到无法控制的地步,为追逐情欲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直至丧身,有理智的人难道不应该从这个活生生的劣性事例中吸取教训吗?

  「可惜光阴,懡㑩空回首」,懡㑩,羞惭。白白浪费了宝贵光阴,老来羞愧后悔,可惜晚了。古人说「地狱尽头成队入,西方无个肯修行」。

  「因此把风月情怀一笔勾」,因此应及早回头,改往修来,洗心易行,把那寻爱追欢的风月情怀彻彻底底一笔勾销。

  结语

  印光大师说:「纵令大孝尊亲,极世间之孝养。富贵学问盖世,亦幻梦中所现之虚华幻相。至现过之后,又有何实迹可得哉?则凡功名也,儿女也,学问也,名誉也,究于生死分上,了不相干耳。」古人说:「死死生生生复死,来来去去去还来」。我们已经在六道里混了无量劫又无量劫,还要继续混下去吗?修行人要有志气,从内心与六道轮回来个一刀两断。「如今不做轮回梦,只走人间这一遭。」

  错误之处,恳请师父上人及诸位善知识批评指正,不吝赐教。阿弥陀佛。惭愧弟子释自了叩呈。

  老法师:自了法师的报告,我们听到了,这篇文字也看到了。莲池大师《七笔勾》,学佛的同学大多数都知道,认真去念一遍,发心想学习恐怕很少。自了法师在此地提醒我们,这些事情都在眼前,讲得踏踏实实,句句都是真话。不信,如果你犯了,后果如同这篇文字所说的,你逃不过,逃不过六道轮回,逃不过三途苦报。因果太可怕了!真正相信这个事情,是有福的人,是有智慧的人。这个事情都在眼前,都在我们身边,我们想一想,把早年的事情,我这个年岁了,想想我们二、三十岁的时候,在那个时候生活当中追求名利、追求物质享受的人,今天何在?有到临死的时候才回头,来不及了。还有死了以后才回头,这很难得,死了以后才知道做错,活的时候不知道,来向我忏悔,来向我感恩。死了以后怎么知道?他托梦给别人,给他的朋友,给他非常可信赖的朋友,让他把信息传给我。我们看到怵目惊心,回头想一想,自己往生有没有把握?这一口气还没断,回头还来得及,到这一口气断了,回头来不及了,那个时候怎么办?

  自了法师,我称一句,不是赞叹,菩萨再来,来干什么?来救度这些苦难的同修,在救度这些自以为是的人,他现在还不知道。这篇文章解释得好,这七桩事情都讲清楚、都讲明白了,赶快回头!没有听懂的,这篇文章我希望他读个三十遍、读个五十遍、读个一百遍,你遍遍感触不一样,对你非常有加持力。我们再看下面一篇。

  学生:尊敬的师父上人,尊敬的诸位法师、大德同修,阿弥陀佛!惭愧弟子甘肃骊靬古城金山寺佛学班开镭,报告的题目是「了生死幻梦,归极乐故乡」。

  人生第一桩大事,就是生死大事。印祖云:「大丈夫生于世间,事事无不豫为之计。唯有生死一事,反多置之不问。直待报终命尽,则随业受报,不知此一念心识,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。人天是客居,三途是家乡。三途一报百千劫,复生人天了无期。由是言之,则了生死之法,固不可不汲汲讲求也。」

  反省吾辈学人学佛数年,功夫总也不能得力,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常常忘记了生死事大,每天忙着「共争不急之务」,所以修行悠悠泛泛,念佛毫无恳切之心。如憨山大师所云:「修行第一要为生死心切。众生无量劫来,念念妄想,情根固蔽。即今生出世,何曾一念痛为生死?日用念念循情,未常返省。今欲以虚浮信心,就要断多劫生死,所谓滴水救积薪之火,岂有是理哉?」

  甲、轮回路险,生死事大

  《法华经》云:「三界无安,犹如火宅,众苦充满,甚可怖畏!」凡夫愚迷,对自身所造因果,和内外境缘中种种痛苦危机,多浑然不觉,恣意造作,快意所欲,不知后果。印祖描述当今时代「人心陷溺,世乱已极,正法衰残,邪说横兴」,并提醒我们「当今之时,其世道局势,有如安卧积薪之上,其下已发烈火,但未烧至其身,转瞬则全体炽燃,遍界无逃避处。尚犹悠忽度日,不能专志求救于一句佛号,其知见之浅近甚矣。」

  又无始劫来,我们所造恶业,无量无边,倘一气不来,「定向地狱铁汤炉炭剑树刀山里受苦,不知经几多劫。纵出地狱,复堕饿鬼,腹大如海,咽细如针,长劫肌虚,喉中火然,不闻浆水之名,难得暂时之饱。从饿鬼出,复为畜生,或供人骑乘,或充人庖厨。纵得为人,愚痴无知,以造业为德能,以修善为桎梏,不数十年,又复堕落。经尘点劫,轮回六道。虽欲出离,末由也已。」

  印祖在宁波一居士书中说道,「腊月三十日,乃一岁之尽日。倘预先未曾打叠得好,则债主怨家,群相系缚,那容你过。临命终时,乃一生之腊月三十日也。倘信愿行资粮未具,贪瞋痴恶习犹存。则无量劫来怨家债主,统来逼讨,那肯饶你。莫道不知净土法门者,无可奈何,随业受生。即知而不务实修者,亦复如是,被恶业牵向三途六道中,永永轮回去也。」

  是故轮回路险,深可怖畏,应早警醒,觉知生死事大,速求出离,不要等到腊月三十,冤家来讨,心识无主,随业流转,悔之晚矣。所以印祖常劝人,要将死字贴到额头上,挂在眉毛上,思地狱苦,发菩提心。

  乙、末法时期欲了生死,唯依念佛法门

  《大集经》云:末法亿亿人修行,罕一得道,唯依念佛,得度生死。

  印祖云:「如来圣教,法门无量,随依一法,以菩提心修持,皆可以了生死,成佛道。然于修而未证之前,大有难易疾迟之别。求其至圆至顿,最简最易,契理契机,即修即性,三根普被,利钝全收,为律、教、禅、密诸宗之归宿,作人、天、凡、圣证真之捷径者,无如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一法也。」

  「众生轮转生死,久经长劫,惑业深厚,障蔽妙明,非宿根成熟者,欲于一生取办,实乏其人。既不能一生取办,则再一受生,其迷而退者,万有十千,悟而进者,亿无三四。仗自力修戒定慧,以断烦惑而证涅槃,其难如是。致如来普度众生之怀,郁而不畅,众生速出生死之道,塞而罔通。然如来大慈,必欲令一切众生,同于现生了生脱死,超凡入圣,遂开一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之净土法门,无论上中下根,悉令现生度脱,乃以己信愿念佛,感佛慈悲摄受,感应道交,故获斯益。其有已断烦惑者,即可顿证法身,速成佛道,纵令惑业深厚者,亦可仗佛慈力,带业往生。以故《华严》证齐诸佛之等觉菩萨,尚须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。《观经》将堕阿鼻之逆恶罪人,犹得以十称洪名,预诸末品。三根普被,利钝全收,尽法界一切众生,但有信愿,无一不被其泽,其圆顿直捷,超出一切法门之上。末世众生,欲了生死,不修此法,泛修其他仗自力之法门,则但可作未来得度之因,断难获现生了脱之果矣。」

  又云「净土法门,以信愿行三法为宗。得生与否,全由信愿之有无。品位高下,全由持名之深浅。净土法门超胜一切法门者,在仗佛力。其余法门,皆仗自力。此修净土之最要一关也。以凡夫往生,由信愿感佛,故能仗佛慈力,带业往生。以故不论断证,唯恃信愿。信愿若具,虽罪大恶极,将堕阿鼻地狱之流,尚可以仗十念之力,径蒙佛慈,接引往生。若不注重信愿,唯期持至一心,纵令深得一心,亦难了生脱死。至于修持法则,常当如子忆母,行住坐卧,语默周旋,一句佛号,绵绵密密,任何事缘,不令间断。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。能如是者,决定往生。」

  师父上人经中讲到,「佛法的修学,有从枝叶修,有从根本修,净宗是从根本修,那一句阿弥陀佛就是根本的根本。」「整个佛法,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之法,包括阿弥陀佛,包括释迦牟尼佛,究竟总持的是什么?就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,究竟总持。一切法都从阿弥陀佛延伸出来的,阿弥陀佛是一切诸佛这一切法的根,源头。搞别的,都是枝枝叶叶。」念一声阿弥陀佛,即包含了一切诸佛名号,包含了世尊三藏十二部一切经教,包含了十方三世诸佛所说的一切法。印祖《文钞》云,「须知阿弥陀佛,是法界藏身。所有十方法界诸佛功德,阿弥陀佛一佛,全体具足。如帝网珠,千珠摄于一珠,一珠遍于千珠。举一全收,无欠无余。」是故「一切法门,无不从此法界流。一切行门,无不还归此法界。是知此之法门,乃十方三世一切诸佛,上成佛道,下化众生,成始成终之总持法门也。」夏莲老在《净修捷要》中赞念佛法门云:「六字统摄万法,一门即是普门。」所以,完全不必再修余门,以此信愿持名之法,生死大事,一生成办,一得往生,便入佛地。

  丙、欲了生死,不可怕死

  印祖教诫我们,「求生西方者,不可怕死。若今日即死,即今日生西方。所谓朝闻道,夕死可矣。岂可今日要死,且不愿死。既贪恋尘境,不能放下,便因贪成障。净土之境不现,而随业受生于善恶道中之境便现。境现,则随业受生于善恶道中矣。往生西方,便成画饼。故修西方人,今日死也好,再活一百二十岁死也好。一切任彼前业,不去妄生计校。倘信愿真切,报终命尽,便即神超净域,业谢尘劳。莲开九品之花,佛授一生之记矣。」

  经云:「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,如露亦如电,应作如是观。」师父上人讲席中反复开示,我们凡夫肉眼所见皆为幻妄,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,才是宇宙真相,万法并非实有,物质并不存在。并举出《菩萨处胎经》中弥勒菩萨所言:「拍手弹指之顷三十二亿百千念,念念成形,形形皆有识,识念极微细,不可执持。」告诉我们,眼前的一切万法,都是由我们无量微细念头变现出来的刹那生灭的相似相续相,并没有实体存在。所以我们一直当作是自己本人的身体,和一切想法感受,只是刹那生灭迁流不住的幻影,并不是真正的自己;我们所有的经历、各种牵挂不舍、欢喜忧惧,都只是一场梦中故事,了不可得。师父上人告诉我们,自性才是真正的自己,本自清净,本自具足,本不生灭。所以我们所以为的各种伤害、失去、乃至死亡,都不是真的,真正的自己无法被伤害,真正的自己圆满具足一切,从来没有失去过什么,真正的自己不生不灭,本无生死。

  因此,我们所谓的死亡,就是舍掉幻相的色身,和一切幻相的尘境,并无可留恋,也无需恐惧。舍掉假的不会损失任何,失去的只是一个个被我们久远以来坚固执着、信以为真的虚妄念头,舍掉的只是妄心所变现的一场幻梦。敢于放下,不惧死亡,求生西方,才正是踏上回归真我的真正圆满幸福的道路。

  丁、念佛生西,了生死假我,归自性真我

  《弥陀要解》云,「阿弥陀正翻无量,本不可说。本师以光寿二义,收尽一切无量。光则横遍十方,寿则竖穷三际。横竖交彻,即法界体。举此体(指法界体)作弥陀身土,亦即举此体作弥陀名号。是故弥陀名号即众生本觉理性。」师父上人讲席中释云,「众生本觉理体,就是众生的自性,就是我的自性,就是我的真心。」所以,阿弥陀佛即是我们真如自性的德号。

  《科注》云,「极乐世界,无量清净庄严,全显当人自性」,「极乐世界种种依正庄严,一一皆是真实智慧无为法身,一一即是实相」,「极乐国土,非在心外。百界千如,皆我本具。心净则佛土净,土净即我心净。何有一法,在我心外。」

  是故,极乐世界是从我们自性清净心流现而出,全体依正庄严,无量殊胜美好皆是自己真如自心之本有家珍,念佛求生西方就是回归真我本来故乡。

  印祖云:「娑婆为极苦之邦,固属客途旅舍。安养为极乐之域,原是本有家乡。」「须知吾人现前一念见闻觉知之性,与彼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常住寂灭之性,无二无别。但以迷心逐境,背觉合尘。致使轮回六道,了无出期。认六道业报之身,为自己本命元辰。仗亘古亘今不迁不变之佛性,受头出头没忽升忽坠之苦荼。镜花水月,了无实相。不异当场演剧,生旦净丑,君臣佐使迭更。而主人翁本来面目,毫无改变。惜乎众生当场即迷,以幻为真。弃背本有,枉受轮回。」「诸佛菩萨愍之,遂即大开方便,令其往生西方。则出离戏场,归家安坐。永离众苦,但受诸乐矣。」

  是故,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舍离六道业报之身的假我,即可回归真如自性的真我,从轮回迷梦中醒来,回归自心净妙佛土,本来家乡。印祖劝曰:「请将此一句南无阿弥陀佛,当做本命元辰,时时系念,刻刻提持。从兹消业系籍,生如来家。安住三德秘藏,常享法乐,遍入十方刹海,广度众生。」

  戊、结语

  《文钞》云:「生死,吾人第一大事也。净土法门,了生死无上妙法也。」印祖劝勉我们,「纵寿百年,弹指即过。一息尚存,当求出路。毋使临终,悔之无及。每忆经云,人身难得,中国难生,佛法难遇,信心难生。四者幸备,尤当努力。如登宝山,要得摩尼。良以在凡夫地,未断惑业,生死不了,难免堕落。所以如来极劝众生,发真信心,及切愿心,持佛名号,求生净土。当知念佛往生一法,乃一切众生速出生死之第一要道,实一切诸佛疾成正觉之最上法门。」「果能生死心切,信得及,不生一念疑惑之心。则虽未出娑婆,已非娑婆之久客。未生极乐,即是极乐之嘉宾。」

  最后以印祖法语结尾,与诸位仁者共勉。「应当发愿愿往生,浊恶客途速起程,自是不归归便得,故乡风月有谁争」。

  以上是惭愧弟子开镭粗浅的心得报告,定有许多错误之处,叩请尊敬的师父上人,诸位法师、大德、仁者惠予慈悲指正。无量感恩。阿弥陀佛。惭愧弟子开镭顶礼敬呈。

  老法师:开镭的报告一点都没错,如果只是说到而做不到,那你就真的错了。明白之后一定要落实,要落实在生活当中、落实在工作、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,建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念,我的家在极乐世界,到这个地球上是来旅游的、是暂时的。地球上的东西样样都可以看看,都可以欣赏欣赏,决定不能放在心上,要学着干干净净,一尘不染,你在这里也能学到不少东西回去。这就是参观、旅游、考察,你看看阿弥陀佛参观诸佛刹土,参观、考察,结得四十八大愿。你这次到地球上来参观考察,能不能像佛一样也结得四十八愿?赞叹净土法门,把净土法门弘遍遍法界虚空界,广度一切众生,那就完全正确了。好,后面还有一位。

  学生:大士阁首届「大学生佛学夏令营」心得报告。尊敬的师父上人,尊敬的诸位法师,尊敬的诸位大德同修:大家好,阿弥陀佛!惭愧学生唐晨馨,今天向大家恭敬汇报的主题是:「感恩」。

  不知不觉将近二十天的时光匆匆流逝。回顾来道场的点点滴滴,一股热流涌上心田,那是感恩与感动。在这里学生感受到了家的温馨,佛菩萨的慈悲与智慧,更感受到了和合道场、清净僧团的不可思议。他们的一言一行,一举手一投足中都是内心真诚恭敬、谦卑和顺的自然流露,让人感佩万分。师父上人常提醒我们「若要佛法兴,唯有僧赞僧」。现在学生从法师们的言传身教中更深的体会到其中的含义。一个和合的道场能让无数众生生起正信,他们是人天耳目,长养我们的法身慧命。

  昨晚的温馨生日晚会是一场心灵的洗礼,每一个环节背后都饱含着法师们精心细致的安排与爱,处处都让人感动不已。黄昏,窗外下着甘露,万物都在接受着自然的恩赐。我们坐在整洁庄严的报恩讲堂中,在法师的陪伴下聆听师父上人的谆谆教诲。一切都是那么祥和,法音宣流于每一个角落,吊篮中的花、放生的小鸟和松鼠也和我们一同听受弥陀教诲。此时此刻,从心底最深处涌出的慈母名号「阿弥陀佛」,让学生感受到了「天地与我同根,万物与我一体」。真诚的祈祷世间永远不再有杀戮,每一个圣洁的生命都能以其最美好的方式存在,尽形寿后回归极乐,回归自性,圆成无上佛道。恩师常教诲我们要「发菩提心」,保持一颗念念利益众生的心。而道场的点点滴滴就是在护持着我们的正念,令心不乱。所以在这里,还是忍不住的深深向您们道一声感恩!

  药石清淡精致,犹如妈妈的爱一样无微不至的滋养着我们。我知道其中还有声声弥陀佛号的加持。看着法师过午不食,包揽后勤,为我们烹调药石,还要提着沉重的桶,将食物亲自打到每一个学员的碗中,想着多少来之不易的因缘汇聚而成眼前一粥一菜,感恩与惭愧心盈满胸中。所以佛陀教导我们,食存五观是最自然的流露。从前的我们不知「量彼来处」,不知万物养育之恩,被贪欲蒙蔽自性的光辉,所以处处随业识流转。今日幸蒙正法开显自性,所以吃饭中也吃出了感恩、恭敬、谦卑、礼让、平等无差别,不贪着,为他人着想的心。海贤老和尚说「搬柴运水无非是道,粗茶淡饭皆是修行」,觉与迷就在最平常的生活小事中。愿与同伦共勉,不浪费一分一秒时间,从心灵隐微处默默洗涤,去习气,住弥陀之心愿,净业可期早成。

  生日晚会的第一个环节,是几位法师与学员代表为父母献上一封亲笔家书,「尊敬的母亲大人慈鉴……」,真挚的母子之情感动着台下的每一个人,一位位伟大的父母,舍弃了最难割舍的至亲之情,将小爱扩展到对众生的悲悯之爱。为了孩子永远脱离苦海,获得究竟圆满的快乐,他们承受着世人的不解与嘲讽,再艰难也要为孩子的菩提路遮风挡雨。他们就像大地一样默默忍受,奉献自己的一切,只为孩子与众生的幸福和安乐。伟大的父亲母亲,请接受学生深深的敬意与祝福,愿您们早日成佛!后勤法师给长辈们准备好了一枝枝康乃馨,每一枝上都有法师精心制作的师父上人的墨宝卡片,每一张都不同。学生想这是恩师对我们每一个人特别的叮咛与嘱咐,应永生牢记。学生有幸得到的卡片正反两面分别是「老实念佛」和「一心念佛」。恩师一生弘弥陀之大愿,教导我们信愿持名,老实念佛,莫怀疑、莫夹杂、莫间断,尽此一生必生净土。如此至诚恳切的劝诫,学生誓要铭记于心。行住坐卧,心不离佛,佛不离心,自度度他,续佛慧命,传佛教化,圆成佛道,方能报答师恩于万一!

  后面的环节是洗脚课,这是一门大学问。在法师的精心安排和学员的身体力行中,学生学到很多,也有很多感触。从前的自己心思太粗,对父母的关怀与父母对自己无微不至的照顾相比,太惭愧。一堂洗脚课就是一堂拜佛课,拜的是堂中两尊佛,清洗的是自己不细致、不柔和、不恭敬的妄心。从椅子的摆放开始,为父母盖上毛毯以防着凉。就像小时候母亲担心在摇篮中的我们着凉,而盖上亲手制作的小棉被一样。洗脚水是用艾叶煮的水,加上姜末,祛寒除湿、通经活络,一盆洗脚水就是一盆满满的爱。为父母轻柔脱下袜子,抚摸着那双被岁月侵蚀而逐渐衰老的脚,想想他们曾忘记停歇的奔走于为我们的生活,为我们的学业,为我们能有幸福人生的道路上。我们可曾将这分恩情铭记于心?「父母离尘垢,子道方成就」,为了今生乃至累生累世为我们操劳,庸庸碌碌走完一生的父母,自己今生一定要成就。为父母按摩脚底穴位及小腿经络都是学问,为人子者怎可不学医,尽心尽力传承老祖宗的智慧,进而圆满孝道,是应时时自勉的。按摩时默念佛号,将弥陀愿力传给父母,唯愿双亲早日趋向正信,走向最圆满的光明大道。

  此时此刻,真的感受到儿时父母照顾我们,都摄六根的心境,唯恐让孩子不舒服,没有最舒适的环境,这分用心是我们无法报答的。学生的「善体亲心」来得太晚了,对父母的付出有太多忽视与理所当然。学生暗暗在心中发誓,今后对父母要像父母对我们的用心一样。真正的孝子,心中片刻不曾丢失对父母的牵挂与孝养。我们佛弟子要成就世间最圆满的孝道,就是度脱父母永远出离生死苦海,此乃大丈夫所行。唯有大愿大行,坚忍不退之心,方有希冀。

  晚会中温馨动人的场景还有很多,例如用爱心、佛号以及馆长慈母精心培育的薄荷叶制作的饼干,每一小片都是弥陀的恩赐。看着慈悲的两位大家长,亲切的法师和同修们,我们一家人其乐融融,在这五浊恶世中还能处于一方净土,感受佛光的加持与摄受,是何等幸运之事!愿我们肩并肩,在回归极乐的道路中一同克服障难,坚定道心,回归自性,一个都不能少!阿弥陀佛!

  以上是惭愧学生唐晨馨粗浅的学习报告,错误之处请求尊敬的师父上人、诸位法师、诸位大德同修慈悲批评指正。学生乐意接受,至诚顶礼感恩,阿弥陀佛!恭祝尊敬的师父上人:法体安康,六时吉祥,久住世间,光寿无量。惭愧学生唐晨馨顶礼敬呈。

  老法师:唐晨馨同学在这二十多天的学习,渐渐的醒悟过来了,明白了,好事情。希望随着日程的进步,这个班,夏令营,一期是一个月,往后还有十天,我相信十天,妳的感受,妳的心得,会超过现在的二十天。妳会相信,真诚心、清净心、感恩的心、恭敬心,给妳带来意想不到的利益,这就是大经上所讲的,真实智慧,真实之利。祝福妳,祝福大家,希望我们天天都有进步,都能发现自己的过失,改过自新。好,今天时间到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