净土大经科注(第四回) (第三九七集) 2016/11/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:02-041-0397
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大家跟我皈依三宝:阿阇黎存念,我弟子妙音,始从今日,乃至命存,皈依佛陀,两足中尊;皈依达摩,离欲中尊;皈依僧伽,诸众中尊。阿阇黎存念,我弟子妙音,始从今日,乃至命存,皈依佛陀,两足中尊;皈依达摩,离欲中尊;皈依僧伽,诸众中尊。阿阇黎存念,我弟子妙音,始从今日,乃至命存,皈依佛陀,两足中尊;皈依达摩,离欲中尊;皈依僧伽,诸众中尊。
请看《大经科注》,第九百零九页倒数第二行,「谕心诤成怨」。请看经文:
【或时心诤。有所恚怒。后世转剧。至成大怨。世间之事。更相患害。虽不临时。应急想破。】
世尊在这一品,前面跟我们教诫的要和要敬,从哪里做起?要从我们自身做起,我们不求别人跟我和敬,最重要的我们是要对别人、对团体要和敬。这一段的开示从反面说,如果不和、如果心还有诤,就会成怨,冤冤相报,一世比一世严重,没完没了,这比什么都严重,所以我们要记住佛陀给我们的教训。前面讲的敬爱,这两个字比什么都重要,有敬爱当然就不会有竞争、不会有烦恼,习气慢慢会消除,我们才能够契入佛法的境界。
这一段经文,我们看黄念老居士的注解,我们先念念老的注解。『或时心诤』者,或者有时候这个心里面有争执,这个诤通常我们写没有言这个争,意思是一样的,「《一切经音义》解作讼」,诤讼。「《会疏》曰:人情平时虽无愤恨,违境忽生,不时鬪诤,故云或时。」《会疏》里头说得好,人情平时虽然没有憎恨,违境,这个境界我们不喜欢,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,看到了,这个忽然生起,烦恼习气在这就现行了,所以不时斗诤,不时。下面念老给我们解释,「一时忽起相鬪与争讼之心,故云或时心诤」。什么原因?下面就讲清楚了,『恚怒』,「瞋恚忿怒也」,用这两个字来代表。「乃三毒之一」,三毒是贪、瞋、痴,这是瞋恚。三毒是烦恼的根本。学佛这一入佛门,还没有出家,佛陀就教我们「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,慈心不杀,修十善业」。十善业,身善、口善、意善。身,不杀、不盗、不淫;口,不妄语、不两舌、不恶口、不绮语;意,不贪、不瞋、不痴,这三句叫三善根。贪瞋痴叫三毒烦恼。我们无始劫以来堕落在六道轮回,多生多劫出不去。六道轮回从哪里来的?从贪瞋痴来的。我们就知道了,我们什么时候能够把贪瞋痴断掉,轮回就不见了,轮回不是真的,像一场梦,人天是好梦,三恶道是恶梦。
所以佛教我们,修善断恶都要求三轮体空,也就是说,我们非常认真修学,但不把这个事情放在心上。断恶不要把断恶放在心上,修善亦如是,也不要把修善放心上,为什么?这就是《金刚经》上所说的「应无所住而生其心」。生其心生什么心?就是断恶修善的心。断恶修善这生其心,生其心重要的是无住,无住是什么?心里面什么都没有,这个重要!心里头有了,我今天做了多少善事,果报在三善道;干了坏事,心里也很清楚,今天作恶了,果报在三恶道,在六道轮回。如果你不把它放在心上,心上没事,就超越六道。所以事要干,要认真断恶修善,不要把它放在心上就好。这是菩萨修行的总纲领、大原则,我们要把它时时记住。时时刻刻我们心不是想善就是想恶,善恶都没有的时候叫无记,说不上善恶叫无记,善恶无记都不要放在心上,这就对了。
下面告诉我们事实,「一时瞋心」,心里不高兴,有了怨恨,这造成什么?小恨。小恨起不起作用?起作用。起什么作用?冤冤相报。我们跟人见面,从来不认识,他看到我就不高兴,态度就很不好,我们没见过面,偶然见面,这种事情我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有经历、都曾经有过,不止一次,他就看我不顺眼。学佛之后知道了,什么原因?过去生中我对他看不顺眼。这一生见了面,他瞪我一眼理都不理,要不要去计较?不需要。我们应该怎样应付?和颜爱语、恭敬对待,把这个怨化开,就到此为止;我们用真诚心、清净心、恭敬心待人接物就好。一定知道「冤冤相报无有已时」,就是没完没了,这个太可怕了!所以学佛一定要记住,如何把过去生中跟一切众生结的怨,在这一生当中都把它化解掉。你说好不好?一生当中未尝有一个我怨恨的人、我看不顺眼的人,没有,这叫真修行,他纵然是侮辱我、伤害我,处处跟我作对,这是什么原因?过去生中遇到了,不是这一世的,前世的,我们决定不能冤冤相报,我们一定在这次就把它化解。化解的方法,无论他对我用什么手段,他打我、他骂我、他冤枉我、他陷害我,我们都要用真诚清净平等心、爱心去对他,把它化解。他不理我无所谓,别放在心上,下次见面,无论在什么地方、在什么场合,我们对他恭敬,我们对他爱护,他有困难我们全心全意帮助他,把这种怨恨化解,这就对了。
如果是一时瞋心造成的小恨,但冤冤相报无有已时。「怨憎常会,互相杀害,愈演愈烈,故云后世转剧,至成大怨」。如果不能化解,这个怨愈结愈严重,再转几世那就成大怨,大怨就造大业、造罪业。这个罪业是什么?变成战争。发动一个战争,你要知道死多少人,多少冤枉死的人,这就叫转剧,这就叫大怨。大怨到哪里去?堕无间地狱。什么时候才能出头?难,真难!经上常说三途一堕五千劫,不是五千万年,是五千劫。如果经上这些话都是佛从自性真心里面流露出来的,教诲我们、供养我们、帮助我们化解冤仇。我们自己要发誓,我在一生当中绝不跟任何人结冤仇,不但人,包括畜生、树木花草,我绝不伤害它们,你这个人这一生多快乐,佛经上讲的常生欢喜心、法喜充满,你就真正能够得到,这是真正佛弟子。为什么?佛菩萨是这样待人接物,我们是佛的学生、是菩萨的学生,我们应该要向佛菩萨学习,就对了,所以你真正能信佛、学佛。
早年我初学佛的时候,我的老师告诉我,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。你有没有得到最高享受?最高的享受是什么?这一生当中,没有看到一个冤亲债主,没看到;没有跟任何人事物对立。对立,互相不能包容;没有对立,样样都能包容,样样看到都欢喜,这就是人生最高的享受。像弥勒菩萨一样,中国寺院的山门、大门,你进去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弥勒菩萨,弥勒菩萨代表什么?代表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,代表常生欢喜心。他没有冤家,他没有对头,他心目当中人人都是佛菩萨,真诚恭敬心对待,人人都是阿弥陀佛。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,你把《无量寿经》学通了,你就明白了。
一切众生本来是佛,谁说的?释迦牟尼佛说的。释迦牟尼佛没有妄语,他知道,我们不知道。我们听释迦牟尼佛说了,我们要细心去揣摩、去体会,真的吗?真的,一点都不假。《金刚经》上告诉我们,「凡所有相皆是虚妄」、「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」。又说「一切法无所有、毕竟空、不可得」,这是什么?这是说宇宙的真相。一切法从哪里生的?从心想生。惠能大师开悟告诉我们,「何期自性,能生万法」,自性就是法身,法身遇到缘就现相,这个相就是十法界依正庄严,从哪来的?从我们自性变现出来的。
自性所生的万法,不能说有,不能说无,为什么?一切法都是生灭法,就是有生有灭。生灭法不是真的,真的不生不灭。我们的真心、我们的自性,不生不灭,它是万法的本体,我们不能不知道。本体里面没有现象,但是它能够现相,所现的一切相是幻相,有生有灭。本体不现相的时候,不能说它无相;现相的时候,不能说它有相,你说有说无都错了,它确实是非有非无、不生不灭。我们如果真正明白了,那是怎样对待?六祖能大师说的,「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」,这就是六祖大师教给我们,如何跟大自然、十法界依正庄严这些万事万物相处。知道本体是一个,自性清净心;现相,十法界依正庄严。我们世间科学家说整个宇宙,整个宇宙依正庄严,三个字,不可得。知道不可得你就会放下,放下就成佛了。放下可不得了,放下什么?妄想放下了,杂念放下了,分别放下了,执着放下了,就成等正觉了。
在这个地方,我简单跟同学做个报告,为什么?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,他说的话能不能相信?我们要有智慧去辨别,辨别不难,你只看他的言行举止跟佛法相不相应。佛法是什么?是戒定慧三学。这个人,头一个观察他孝不孝顺父母,尊不尊敬老师,如果他不孝父母、不敬老师,狂妄自大,这是假的不是真的,要懂得观察。我们自己修学亦如是,要拿这个标准衡量自己,我们自己对父母不孝,对师长不敬,对一般人瞧不起,什么自以为是,谁是魔?自己是魔,不是佛菩萨。要是佛菩萨,决定持戒修定开智慧。
戒最重要的就是十善业道,世智辩聪不是好事情,能言善道,说起来很像那么回事情,但是过个十年、二十年,他这个假相露出来了,一文不值,还会破戒,还会造业,造作种种恶业。有,古时候有,现在更多,我们同学当中,我认识的,二、三十年修行,遇到财色名利这四样东西,碰到一个他就毁掉了,没有遇到七情五欲,我们看他不错,听他讲演讲得头头是道,有时候我也赞叹,过了没多久,他被他的信徒度去了。信徒两种,一种是拥有财富的,一种是女色,他还俗,结婚了,学佛多少年?二、三十年,这还算是好的,名正言顺还俗。还有一些人,没还俗也干这些事情,想尽方法来遮蔽,怕别人把他拆穿,这样的人,我们能不能在事先就观察到,行,事先。
孔老夫子说过,很能干的人,能言善道,看起来好像是有道德、有学问,是个圣人,《论语》上说,假如这个人外表看起来好像周公之才之美,周公是孔子一生最尊敬的人,像这个人,你乍看他好像周公一样,有周公之才之美,他说看两样,使骄且吝,其余则不足观也。这个人怎样?狂妄自大、傲慢、目中无人,喜欢批评人,而且怎么?吝啬,说得很好,实际上并不是很大方,很小气,自私自利。孔老夫子做结论说,是假的,不是真的,假圣人,不是真圣人。这种假圣人,孔老夫子那个时代就有,二千五百年,历代,世世代代都有,中国有,外国也有,你要小心谨慎,也得学孔子,听其言而观其行,听他说的,再细心去观察他做到了没有,如果他教别人做,自己没做到,那是假的不是真的,千万不能上他的当。
今天学佛,我学佛到今年六十五年,六十五年前老师教导我,怎么样辨别邪正、辨别真假,教给我,决定以经教为依据。经我们看不懂,怎么办?告诉我们看注解,注解一定要看古人的,为什么?古人有修有证,是好东西才能够传到现在,如果不是好东西,早就淘汰掉了,古人靠得住,今人靠不住,这老师告诉我的。古人实在看不懂,怎么办?老师给我们介绍今人的老师,我这个年代,像谛闲老法师、虚云老和尚,谛闲老和尚,介绍这些人,这些是民国初年佛门的大德,有修有证,他们的著作不少,现在都有流通,近代人可以用它做参考。现代的人呢?现代的人不看,为什么?你是初学,你戒定慧还没有基础,等到自己戒定慧有了根,你可以看。为什么?它是真的好还是假的好,你有能力辨别,没有能力辨别的时候,如果把路领错了,你不是冤枉一辈子?这是好老师,不是好老师他不肯讲这个话。
我到台中去求学,朱镜宙老居士介绍我,我去跟李老师学经教,我带着介绍信去见老师,老师看到之后笑笑,在客厅里头,客厅里头还有些客人。老师就笑着说,很好,你真的想到我这里来学习,我这里有三个条件,这三个条件你要能做到,我就收留你,如果你不能够接受,你就另请高明,台中莲社慈光图书馆不接待你。我向他老人家请教哪三条。他说第一个,你过去跟章嘉大师学的,跟方东美先生学的,我都不承认。不承认了,到我这里来,从今天起一切从头学起,我怎么教你就怎么学,第一条。第二条,从今天起,你在台中住在我这个地方,只能听我一个人讲经,其他的法师大德到台中来讲经讲演,都不准听。第三个,从今天起看书,无论看是佛书还是不是佛书,一定要经过他同意,他没有同意的不准看。这三条能不能接受?能接受,我就留你;不能接受,你到别的地方去吧。我听了之后,我是朱镜宙老居士介绍的,这个老居士有学问、有道德,虔诚的佛教徒,跟李老师同年,好朋友。我对于朱镜宙老居士很佩服,很尊重。朱老居士介绍我李老师,我当然尊重,我跟老师说我完全接受。老师说,好,有期限的,说有期限的,期限多久?五年,五年之后你什么都可以看了,五年之内,决定要遵守我这三条。
我今天在此地报告,供养给网路电视面前的同修,在这个时代要想成就,李老师这个方法,不是他的专利。我原来以为它是他的专利,从来没听说过,我在上一个世纪末尾,也就是一九九O年代,一九九O年代,我住在新加坡,我是一九九八年,一九九九年,二OOO年,在新加坡住了三年半。新加坡有个老朋友,演培法师,也很有名,很有声望,他大我十岁,把我当小老弟看待。他也是个讲经的法师,在新加坡有道场,我到新加坡,他听说我来了,来看我,邀我到他道场去做讲演,非常客气。我就去了,中午请我吃饭,上午讲演,讲完之后中午请我吃饭,我就把这一桩事情,李老师收我的这些话,讲给他听。他听了之后,他说:我做小沙弥的时候,在谛闲老和尚座下,也是讲的这三条。我才恍然大悟,这不是李老师的,是过去祖师大德传下来的规矩,没这个规矩学不成功的,那只能算旁听,没办法教你。你要完全能接受,这才有办法教你。这些我都说出来供养大家,给大家做个参考,我相信这是中国古代祖祖相传。谛闲老和尚用这个三条教演培法师,演培有没有接受?没接受。当时可能接受,以后心动了,太虚大师在厦门建闽南佛学院,他很羡慕,他是偷偷开小差,晚上溜了,到厦门去跟太虚法师,很可惜。他如果要是真正接受谛闲老和尚的教诲,这三条戒律真能遵守,他很可能是天台宗的一代祖师。我是完全遵守李老师,跟李老师五年。五年到了,我跟老师说,老师,这五年很有受用,心清净多了,杂念少了,也有能力辨别是非,邪正有能力辨别了,我是想我这个根柢不够厚,我再加五年,我遵守老师这个约法十年,我在台中住十年。
现在没这个老师了,找也找不到,老师找学生也找不到,到哪去找?李老师碰到我了,我能遵守,有这么一个传人。如果我要是走掉之后,老师到今天一个传人都没有,不容易。末法时期,师徒如父子,父母之恩要报,老师之恩要报,怎么报法?每一堂课、每一次讲演,都观想到我的父母,我的老师在现场听闻,不敢懈怠。圣贤教学不容易,佛菩萨的教学更难,一定要有老师。真正老师,就是我刚才给大家报告的,这三条戒律,这是老师的戒,不守老师的戒,老师不能教你,要守老师的戒,老师才能教你,才真认真教你。跟老师在一起十年,一般是五年可以了,年轻,十五、六岁可以。我跟李老师的时候,二十六岁了,不止,跟李老师的时候,好像是二十八九岁。章嘉大师已经圆寂了,所以想到过去这些大善知识,我们知恩报恩的心自然就现前,没有老师怎么会有成就?真有成就,老师教我们遵守的原则,一生都不违背。所以现在这个时期,好老师难,好学生也难,你要问我有没有学生?没有,我只有听众,没有学生。有人假借我的名义,说是我的学生,在外面,他做的什么事情我都不知道,实际上也不常往来,我不知道他们在哪里,他偶尔来看看我,不能说看看就是学生,没这个道理。像李老师这个三条戒,你不能遵守,他不承认你是他学生,这佛门规矩不能不懂。
这里头有几句话很重要,「冤冤相报,无有已时。怨憎常会,互相杀害,愈演愈烈。」所以经上说,后世转剧,至成大怨。我们经历过第二次大战,那个大战,就是后世转剧,至成大怨,非常可怕,大战之后,发起大战的人,参与大战的人,果报都在无间地狱,一点都不假。唐太宗的附体,这十年前,他所讲的那些话我相信,真的是善因善果,恶因恶报。唐太宗能从地狱出来,得力于他当年在世做了一桩好事,这桩好事能救国家,能救全世界,这做了大好事!所以他在无间地狱,地藏菩萨把他带出来,不是没有原因的。谁能做一桩好事,能救国家,能救全世界?什么好事?就是他在世的时候,下令编辑的《群书治要》。唐太宗做皇上很年轻,二十七岁,他用什么治国?他是个将军,很会打仗,所以杀人很多,为什么堕地狱?就是杀人,杀业太重。因为这本书,他治国凭什么?没学过,所以下令给魏征这些读书人,从经史子这三部里面,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,这些教训文字,统统抄出来给他看,他就用这个,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。
这部书,过去在中国失传了一千年,唐朝亡国之后这书就没有了。印刷是宋朝时候发明的,所以唐朝的书都是手写的本子,分量不多,被日本在中国的留学生带走了。也很难得,这部书在日本出现千年盛世,帝王跟人民都能遵照这个教训去学习,造成日本那个时候国泰民安。日本是四百年前,西洋的科学技术传到日本,日本迷上科技,把这个书就放弃,现在人知道就不多了,放弃了。中国是在嘉庆年间,嘉庆皇帝登基,日本对中国皇上送礼,礼品里头有这部书。但是那个时候,清朝是最兴旺的时候,大家对它不重视。民国初年,商务印书馆印过两次,分量很少,现在没人知道。
我找这个书找了三年,找不到,我问过商务印书馆,问过世界书局,中华书局,你们有没有知道有这个书?不知道。所以我是在讲经的时候,提出来了,唐太宗有这部书,我没有看见过,如果有人发现了,告诉我。果然好像三个月之后,就有人把这个书邮寄寄给我了,寄到香港来给我。我一看如获至宝,这居然出现了,我说祖宗之德,我相信唐太宗也是保护这部书,跟着这部书,把这部书送到我这里来。我就印了一万套,这一万套的功德,我也没有回向给唐太宗,唐太宗就是这个印经功德出地狱,地藏菩萨把他带来离开地狱。
我们这本书样本,先印一套给我看,样本。我那时候在澳洲,世界书局寄给我,我们在小客厅里头展开来,大家分享,来看看这部书,印得不错,上中下三册。当时,我们这个地方有个出家人,悟忍法师,她也在,她的妹妹也在,我们在看这本书的时候,突然她的妹妹跪下来,告诉我,我是唐太宗李世民。他说:我是李世民。我听说唐太宗来了,赶紧请他坐。他不敢坐,一直跪在地下,感恩。我说:我对你没有什么恩德。他就说了,《群书治要》这本书不但可以救中国,而且可以救全世界。说完之后,他的时间很短,大概只有五分钟的样子,他就走了,就离开了。
他就传这个消息,这个消息很重要,因为我印这个书,只想到救中国,没有想到全世界,他这一提醒我,我就明白了,这部书要翻成白话文,再从白话文翻成世界各国语言,向全世界流通,让全世界的人都能读到这部书,建立共识。这个共识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共识,那个平天下,是天下各个国家、各个族群、各个文化、各个宗教,都能够平等对待,和睦相处,是这个意思,这叫平天下,不是战争。所以这是全世界文化统一,不是政治,不是军事,也不是经济贸易,不是科学技术,是文化统一。中国文化确实,外国很多汉学家没有不佩服的,提到中国文化没有不赞叹的,这个好!很难得,不容易。
下面念老举个例子,「如琉璃王为报宿怨,欲尽杀释种。」这是佛经上佛说的这么一段故事,琉璃王,当时印度一个大国的国王,他对于释迦族,释迦族也是一个国,释迦族的国王,佛陀如果不出家,就是释迦族的国王,这个怨是多生多劫以前结的。这有个故事,当时这个释迦族是一个小镇,镇边上有一个池塘,池塘里面养了很多鱼,释迦族大概是捕鱼,修理池塘,把这个鱼一网打尽,都吃了,这个鱼怨恨在心,常常想报复。这一次刚好他也是个国王,就发了一个怨恨心,要把释迦族灭掉,他看到释迦族的人就讨厌。释迦牟尼佛虽然成佛了,对这桩事情前因后果完全明了,没法子救,这是因果报应,你要救了他,来生遇到了还要报,没完没了。所以,目犍连有神通,他说他去救,把释迦王的几个重要的人员,放到他的钵当中,这个钵变大了,人放到钵里,他把它放在天上。战争结束之后,释迦牟尼佛说,你把那个钵拿回来看看。他到天上,钵拿回来,钵里头是血水,才知道定业不能转。
你明白这个道理,你还敢跟人结怨吗?别人怎么侮辱我,我们要以德报怨,不能有丝毫怨恨心,我们对他愈恭敬愈赞叹,我们讲经诵经念佛都给他回向。过去我们不知道,肯定有很多,过去的冤亲债主,今世的冤亲债主,我都给他们供牌位,我的牌位上都有,我天天给他们回向,心里面确确实实没有怨恨的人。无论你怎么伤害我,我都认为是正常的,是应该的,过去我伤害你,今天你伤害我,这果报就报掉了,没有怨恨心,你毁谤我,我赞叹你,你有什么不好我不说,你有好的地方我赞叹,你有不好的地方我不批评,不跟人结怨。我一生没有别的,你要说长处,大概就是这一点是我的长处,没有一个我怨恨的人,没有我怨恨的事物,没有怨恨,没有贪恋,贪瞋痴要断掉,所以看东西比别人看得清楚,比别人看得透彻,道理就在此地。你有这个本事,不是没有,我不比你强,你有,你是被名利冲昏了,利令智昏,你要把名利七情五欲放下,智慧就现前,你肯定比我高,我不如你。所以我早年提出四句,四好,人要存好心、说好话、行好事、做好人,不愧我们这一世到人间来这么一次,总得要把这四句做出来。存心、行事、说话,做一个标准的好人,死了之后不后悔,纵然不知道净土,没有缘去往生,至少来生是天堂,欲界天、色界天,这是我们的去处。色界天要有禅定的功夫,欲界天肯定有分,我相信不止忉利天,很有可能到兜率天,到他化自在天。
「世间之事,更相患害,指世间冤报之事,互为祸害。既造业因,必结恶果,报应虽不立即显现于当时,故云虽不临时。但因果不虚,决当报偿于后世,故云应急想破。」末后这两句话要记住,「众生但知畏果」,果报现前你害怕了,「菩萨则畏因也」,我们把它省略,众生畏果,菩萨畏因,菩萨不敢造因,众生敢造因,果报现前了害怕,没用了,不通忏悔。
我们再看底下一段,「谕舍恶修善」。佛劝我们,谕是劝勉我们,就是今天讲的为我们开示,要断恶、要修善。分三小段,第一段,「生死自当」,请看经文:
【人在爱欲之中。独生独死。独去独来。苦乐自当。无有代者。】
这就是说,诸佛菩萨大慈大悲,没有办法代替,因果决定是自作自受。现在这个社会最严重的罪孽,一个是爱欲,欲就是欲望,「情爱与贪欲,实为生死根本」,六道轮回的根本。我们看现在人杀业太重,杀什么人?杀自己的儿女,就是大家所知道的堕胎,每一天堕胎有多少人?十年前有人告诉我,是有统计的,为什么?医院里头有记录,每一天超过十五万,每一天,一年五千万,这是有记录的,没有记录的不包括在这里头,你说怎么得了?他跟你什么关系?父子关系,你怎么忍心把自己的儿女杀掉?他本来是报恩来的,这下好了,结成冤仇了,来世他再来的时候,不是报恩,是报仇来的,冤冤相报没完没了,杀盗淫所造的罪业,你说多可怕。这个时代众生造业,堕无间地狱是哪一类人?就是杀盗淫,这三种恶统统都干的人必定堕无间地狱,古人有说「爱不重不堕娑婆」,你不会到这个娑婆世界来,到娑婆世界来都是情爱而来,不能不知道。佛门里头还把它续了一句话,「念不一不生净土」,这副对联很重要,要时时刻刻放在心上。
如何才能够不堕轮回?贪瞋痴不能要,有贪瞋痴就有轮回,没有贪瞋痴就没有轮回。一念相应就往生净土,希望我们一念相应一念佛,这一念里头没有贪瞋痴,只有阿弥陀佛。我们再讲白一点,依照经教讲,我们的念头里头,没有起心动念,好!没有起心动念,是佛的境界;有起心动念,没有分别执着,是菩萨的境界;还有分别,没有执着,是阿罗汉的境界。我们想想,我们是属于哪一个阶层?我们虽然天天念佛,佛号不中断,一句接着一句,可是里头夹杂的有妄想、有杂念、有分别、有执着,这是什么人?六道凡夫。这些东西统统具足,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,叫带业往生。记住,八万四千法门,无量法门,没有带业的,统统是断烦恼,证菩提,难。你行吗?
做不到,做不到学海贤老和尚,这个老和尚一生就是一句阿弥陀佛。他不认识字,他没有念过书,二十岁出家。师父看准他了,师父了不起,菩萨再来,他看到这个年轻人是法器,值得栽培,教他一句南无阿弥陀佛,嘱咐他一直念下去。他听话老实真干,这一句佛号他念了九十二年,一百一十二岁往生,给我们做榜样。所以这个法门叫易行道,容易成就,但是很难信。我们看到许许多多人皈依净土,念佛求往生,可是他每天还要念《金刚经》,念《华严经》,念《法华经》,念《楞严经》,还要念很多经、很多咒,就怕念得不多,恐怕不保险。完全搞错了,不听佛菩萨的话,要听自己的,怀疑,相信自己的想法看法,不相信经典里面的教训,这就没办法了。阿弥陀佛慈悲,海贤老和尚,我们从传记里面去看,他在四十岁之前就应该往生,为什么?条件具足了,哪有不往生的道理?他自己也说过,他有好多次跟阿弥陀佛说,求佛带他到极乐世界。结果,佛告诉他:你修得很好,多住几年,给学佛人做个榜样,给念佛人做个好榜样。所以他那么长的寿命,是阿弥陀佛给他的,这个要知道。
什么时候阿弥陀佛接他往生?阿弥陀佛跟他约定:什么时候有人送一本书给你,这个书的名字叫《若要佛法兴,唯有僧赞僧》,你看到这本书,我就来接引你往生。念佛,一句佛号不间断九十二年,我相信他见阿弥陀佛,他见极乐世界,绝对不止十次。所以他天天等,看有没有人送书给他。按理说有没有人送?没人送。为什么?老和尚不认识字,老和尚一生一本书也没念过,怎么可能送书给他?这不可能。二O一三年一月,真有一个人带了这么一本书看老和尚。老和尚六根健全,眼睛好,不戴眼镜,一眼就看到,他今天带的这个包里头有书。就问他:那什么书?他也告诉他,这个书叫《若要佛法兴,唯有僧赞僧》。果然跟阿弥陀佛讲的一样,欢喜,马上回到房间,把他最喜爱的袈裟披在身上,恭恭敬敬把这本书捧在手上,要求别人给他照相。这个举动,他身边的人说,老和尚一生从来没有一次是要人给他照相的,今天是个特别的例子,怎么老和尚要求人家给他照相?这个照片照了之后,第三天老和尚就走了。我们相信,阿弥陀佛说真话,不骗人,看到这本书就带他去往生,接他往生,真难得。
我们把这段文念下去,「世人举体沉溺于爱欲之中,于是死此生彼,流转无穷」。念老在此地用很简洁的文字,把六道轮回描述给我们看。世间人真的,起心动念,言语造作,这叫「举体」,这个体里头包括三桩事情:念头、言语、身体,统统都是沉溺于爱欲之中,想的是爱欲,说的是爱欲,干的也是爱欲,这是三业圆满的恶业。果报,就是在六道轮回里头打转,流转无穷。这一生当中,人道死了,如果你三业善,来生又得人身,又生了,如果三业不善,来生变畜生、变饿鬼、变地狱,在三恶道里头流转无穷。什么时候从恶道流转到人世,就又得人身了,难!大难大难!一万人当中难得有一、二个,不容易,为什么?这一生当中跟人,跟动物,跟花草树木,山河大地,都结了有缘分,缘就有善恶,来生到哪里去,由此因缘决定。
所以,「纵使眷属满堂,于生死之际,生是孤身来,死时独自去,无人相随,无人能代」。没有人能代替你,来的时候你一个人来,去的时候也一个人去。所以我们要知道,这一生当中,佛说得不错,我是独自来的,但是我们遇到佛法,遇到佛法依教奉行,真干,特别是遇到净宗,遇到净宗就不是独自去,阿弥陀佛来接引你,来接引你的时候,过去生中家亲眷属、亲朋好友,早往生到极乐世界去的,都会跟阿弥陀佛一起来接引你,你一见面马上就认得,是在哪个世界,是在哪一生哪一世,你们是什么关系,统统见到了。所以往生极乐世界,这些亲朋好友们,欢迎你,迎接你,给你接风,给你庆祝,要不要?还是要独自一个人到三恶道去?那就大错特错了!
应该要有这种决心,有这个意念,就是要有这个念头,我到极乐世界,来接引我的人,跟阿弥陀佛一起来的,一定很多很多,特别是我们的同参道友,今世的同参道友,过去世,生生世世的同参道友,都欢迎你到极乐世界,到那边共同学习。所以到极乐世界,挺热闹,不孤独,我们在这个世间孤独,到极乐世界可不孤独。所以,「独生独死,独去独来」,只有往生到极乐世界不是的,很多人来接引,皆大欢喜。希望我们同学记住,努力要争取,这是真的,其他的全是假的,假的统统要放下,真的要抓稳,一生决定成就。
『苦乐自当,无有代者』,「复指苦乐之果报,皆是自作自受,亦无有能替代者」。没有。憬兴大师说:「自当,即自受也」。换句话说,自作还是自受。我们不愿意受的,我们就别造,不造这个因,不造这个缘,因没有缘不能结果,缘没有因也不能结果,这个就在每天日常生活当中,从早起到晚上睡觉,这一天不造恶业,对人,对事,对物。专念这句佛号,好!学海贤老和尚,没有不成功的。如果还有怀疑,对极乐世界还有犹豫,到底是真的是假的,有怀疑,我劝你读经,别听别人说,不要问别人,读书千遍,你的怀疑就没有了,你把这本《无量寿经》从头到尾念一千遍,或者是把黄念祖老居士的注解从头到尾看个三十遍,就不怀疑了。读经、听经目的是帮助我们断疑生信,特别是坚定愿心,我们一生只有一个愿望,求生净土,其他的什么愿望都没有,必定得生。
底下这一段,「六趣异途」,这就是讲的六道轮回,请看经文:
【善恶变化。追逐所生。道路不同。会见无期。】
念老注解里说,『善恶变化』,憬兴大师说,「善变化即善趣报,恶变化即恶趣报」。这些报是指六道轮回的果报。如果你心善、言善、身善,身语意三业都善,你的来世是善道;如果身语意三业都不善,来世是三恶道,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我们要记清楚。「《会疏》云:今世虽善果,(所作)业因恶,则来世变招殃过」。这个变是变化。所以因果报应,这个权是掌握在自己手上,不在别人,不是阎王、小鬼,不是,也不是天神,也不是佛菩萨,掌握在自己,这要特别留意。
我们所作的恶不善,真的有人堕三恶道了,就像我刚才给大家举的唐太宗的例子。唐太宗是佛门大护法,玄奘大师是他的老师、他的国师,对佛教的护持,建道场,鼓励出家人,事业做得很多,为什么堕地狱?堕地狱那个报,是他的冤亲债主不饶他,把他拖到地狱去了。他在地狱的时间不久,地狱的时间跟我们这里有很大的时差,所以在地狱当中寿命很长,无间地狱寿命很长。什么叫无间?受苦、受刑没有丝毫时间让你中断,这叫无间;换句话说,从堕地狱到出来,这地狱苦从来没间断过,出来就断了。我们看到唐太宗附体那个光碟,那是他刚刚离开地狱二、三天的时候,别人提到地狱,他还心有余悸、恐怖万分,吓得那个样子。告诉我们地狱一些状况,是真的,决定不是假的。他附体在忍师妹妹身上,来感恩,我把这个一对,我就相信这是真的不是假的。要没有见到这个事情的时候,我也半信半疑,到我面前来感恩我们印送《群书治要》,这个功德出地狱的,出地狱就好办了,他就能修行了。我听有人告诉我,他离开地狱把信传给我了,传信来,他就在我们学院念佛堂念了一个多月的佛,应该是往生了,有些人有感应的知道这个事情,有些人不知道。
今世造的善业大,造的恶业少,那就看缘,是善缘先成熟,还是恶缘先成熟,哪一个先成熟,就到哪一道去受报了。三善道的缘成熟,三善道先报,三恶道的缘成熟,三恶道先报,完全决定在最后的一念,断气之前最后的一念。如果最后一念是阿弥陀佛、是求生净土,决定往生。最后一念还贪起欲望,想你的家人,想你的财产,你还难分难舍那就完了,你就又回来了。这种回来畜生道最多,为什么?人道难得,不容易,他得不到人身,很容易得畜生身。现在有很多人喜欢玩宠物,宠物牠很听话,懂得人的意思,那都是造的恶多于善,临终这个缘成熟,堕到畜生道去了,还跟你们家人在一起聚会,再有个几年十几年,牠又走了。动物是论次数算的,牠寿命虽然不长,譬如牠堕到狗身,要做多少次?要做一百次,做二百次,做三百次,那时间就很长了。狗死了还是狗,死了又是狗,要次数满了牠才能到别的道去。所以这样你明白了,你就知道三恶道的可怕。所以经文上讲:「善恶变化,追逐所生,道路不同,会见无期。」会见,纵然是会见,不认识了,为什么?改头换面了,这一生是个人,来生是个宠物,是个小狗,小猫,虽然天天还玩在一起,不认识,是这么个意思。
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学习到此地。明天我们还从这一段学起,佛的这些开示非常重要,确实帮助我们,修正我们很多错误的观念,让我们这一生净土的缘分不可以错过。好,谢谢大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