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mtbcollege logo
 
简体 正體
綱目模式
頻次搜索 
AND OR
 
02-041-0374 主講人 : 淨空老法師
             小字號    中字號    大字號

二O一四净土大经科注  (第三七四集)  2016/10/1  英国威尔士三一圣大卫大学兰彼得校区  档名:02-041-0374

  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:阿阇黎存念,我弟子妙音,始从今日,乃至命存,皈依佛陀,两足中尊;皈依达摩,离欲中尊;皈依僧伽,诸众中尊。阿阇黎存念,我弟子妙音,始从今日,乃至命存,皈依佛陀,两足中尊;皈依达摩,离欲中尊;皈依僧伽,诸众中尊。阿阇黎存念,我弟子妙音,始从今日,乃至命存,皈依佛陀,两足中尊;皈依达摩,离欲中尊;皈依僧伽,诸众中尊。

  今天是中国的国庆日,我们在海外的同胞,都会纪念这一天。我们也趁这个机缘,把三皈依给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。我们每堂课在上课之前,都把三皈依念一遍,这是什么意思?这个意思很深,让我们念念不忘老师。老师是释迦牟尼佛,他教我们什么?就从三皈依开始,皈是回归,依是依靠。我们无量劫以来,这人不是一生一世,生生世世,无量世到今天,在六道里头没有依靠,这个轮回就很可怕。

  怎么样才能够超越轮回?佛法教学,第一个目的就是脱离轮回。轮回是苦海,真的是苦海无边,谁知道?佛菩萨知道。为什么要学佛?大家都能够熟知,佛法常讲的离苦得乐。什么是苦?苦有根本,根本就是六道,不出六道,离苦不究竟,拖泥带水。必须脱离六道轮回,超越十法界,这个人真正离苦了。谁能办得到?释迦牟尼佛做到了,释迦牟尼佛看到了,他做到了,他脱离了。回头看看我们这些人,还是懵懵懂懂,迷惑颠倒,在造作许许多多不善的业,不善业所感召的,是轮回里面的三恶道,畜生、饿鬼、地狱。纵然是舍己为人,行善积德,也不过是天道。欲界天还有很多修行人,那就讲到宗教了,修行有成就的,他们能够生色界天,四禅,修行人所住的,比欲界高。再向上提升是无色界,出不了六道轮回。所以佛这些东西不教我们,这些东西由世间圣贤他们来教。佛教谁?佛教是真正有心,想脱离六道轮回,想脱离十法界,这样的人佛欢喜,佛认为这是他教学的对象,他不会放弃,我们不找他,他会来找我们,这是真的不是假的。我们是这个根器,想在这一生脱离轮回,脱离十法界,佛要不来度我们,慈悲何在?那大慈大悲就不是真的。所以他会找我们,他一定来帮助我们,只要我们肯学,愈肯学加持的力量愈大,感应不可思议。

  在中国,这两千年来,佛教没到中国来,中国也出了不少圣人、贤人,圣贤君子。圣贤君子,是中国儒家学位的名称,好像现在大学里面设的学位,最高的学位有博士、硕士、学士,三个学位,儒家有三个学位,最高的圣人,其次的贤人,再其次的君子。这三个学位,如果你真正拿到了,可以说保证你不堕三恶道,不容易!比现在学位要高,现在学位拿到博士堕三恶道的人很多,佛法只要拿到阿罗汉,就不堕三恶道了,不但不堕三恶道,而且有能力超越六道轮回,不容易!

  佛陀一生所做的事业,我们称它作佛事。佛一生干的什么事?诸位一定要知道,教育,跟中国孔老夫子一样,比孔老夫子还要殊胜。夫子一生也教学,但是他还是希望当时的诸侯能用他,他希望他能够像周公一样,像管仲一样,能够帮助一个诸侯治理好国家,为其他诸侯国做个好榜样。可惜,当时这些诸侯对他很尊重、很敬仰,没有人聘用他,最后他回到老家教学。教学的功德,我相信他自己也没有想到,死后被尊称为至圣先师。这个成就,佛法讲功德,这个功德无量无边,没有人能够跟他相比。记住,三百六十行做教师,孔子是个教师。所以,夫子的生日前几天过去了,教师节,中国的教师节是以孔子生日为教师节,非常有意义。

  中国五千年文化的根是什么?第一个孝道,第二个师道,孝道以父母为代表,孝顺父母,师道以孔子做代表,师道是尊敬。古圣先贤教我们,人生在世,一生要把这两桩事情做好,对于一切人事物的尊敬,要像尊敬老师一样,对于一切人事物的孝顺,就像孝顺父母一样,这才叫孝敬两个字做到。这两个字做得圆满就是圣人,做得很好,但是还不能说圆满,那就是贤人;做得圆满的是圣人,再其次的是贤人、君子,圣贤君子。中国传统文化是圣贤君子的文化,要求大家至少要做一个君子,要做一个好人。

  今天的经文,第一句是『戒若琉璃』,佛法,佛法学的是三桩事情,戒定慧,叫三学。戒是什么?伦理的教育,道德教育,因果教育,圣贤教育,都包括在其中。用戒这个字,意思用得很深,戒是什么?你必须要做,必定要做到。因戒得定,定是什么?我们经题上清净平等觉,心清净,心平等,用心平等,心觉悟,觉而不迷。我们从哪里回归?从迷惑颠倒回归,从无知回归。

  去年六月,我参加联合国的和平会议,会议完了之后,我到伦敦来访问,上议院接待我,有一位议员,我们在一起喝茶谈话的时候,他提出来一句话,无知。这个问题严重。我听了之后深有感触。无知是什么?是佛家讲的痴,贪瞋痴那个痴,这是烦恼里面最深的,深层的,所有一切烦恼都是从它这生出来、出生的。佛的教诲就是要把它断掉,用什么?智慧。无知就是没有智慧,没有智慧才会干错事情,才会作乱。第一个,糟蹋自己的身心,身心不健康,造作一切恶业,将来要受恶报,真可怕!我都没有想到,这位议员能够说出这个话出来。释迦牟尼佛就是看到,六道里面众生、十法界里众生无知。真正明白人怎么肯造恶业?怎么会毁弃自己的前途?不可能的。我们要从无知回过头来,开智慧。要不要?要。怎么做法?就从戒定慧。

  戒,刚才说过,它里面的根就是伦理教育,那个根,也就是说伦理里头两个,一个孝,一个敬,这是戒的根。没有这两个字,如果是学戒律,也是学皮毛,为什么?他没有得到戒的功德,没有得到戒的真实利益。戒的功德是什么?戒的利益是什么?是清净心。持戒的人心清净,为什么?他放下了,应该放下的彻底放下,不再留恋。

  在佛法里头,根本的戒律,佛告诉我们,你能把这个戒律做到,你不失人身,最低的利益,你来生还得人身,决定不会堕三恶道。这个戒是什么?十戒,沙弥十戒,或者说是十善业道。范围大了,不一定是出家人,一切众生都应当遵守的。十条:第一个,不杀生,决定不能做伤害众生的事情。不但是不杀人,所有一切动物都要爱护,为什么?没有一个动物是不怕死的、是愿意死的,没有,都不愿意死,都怕死,我们要保护牠,要帮助牠,怎么可以杀牠?这不杀生,不能伤害一切众生,不能让众生因我而受苦受难,这都包括在这一条里头。第二,不偷盗。不杀生是仁,不偷盗是义,不邪淫是礼,与我们中国五常相应,五常是德,五伦是道。五常,常就是永恒不变,一时一刻都不能忘掉的,仁义礼智信。底下那个智,就是对付刚才所说的无知,有智就不是无知。最后一个信,信用,信用是一生绝不欺骗一个人,他欺骗我,我不欺骗他,要能做到,不但不欺骗人,连畜生也不欺骗牠,一切有情众生我们要讲信用。

  最近这十几年来,我们自己种植,我在澳洲有一个大菜园,有很多果木树。我们的菜园有小虫吃,我们跟小虫有信用,我的菜园里面一定画个小区,这里面的菜专门供给牠们用的,这小虫要吃都到这来吃,没有指定的那个牠决定不去,十年效果卓着。水果长在树上,我们不必去包装保护,指定几棵树供养小鸟的,你们要吃到这来吃,不是给你们吃的,你们要留给我,这些小鸟小虫统统听话。有些同修看到很稀奇,我说你回家试试看,他回家试,果然没错,真有效果。云南有位道友,同修的,他有个很大的农场,他听说我这样做法,他去看,看了之后他回去做,告诉我,这么多年来,这些小虫小鸟都很守信用,非常可爱,不是指定的牠决定不会来吃,不会来骚扰。连小虫、小鸟、畜生都守信,都有信用,人要无信,连禽兽都不如。

  不要怕别人骗我,只要求我不骗别人,就对了。别人欺骗我,他无知,他要是有智慧,他怎么会欺骗我?所以都可以原谅。为什么无知?没人教他。我们要不是遇到释迦牟尼佛,要不是遇到几位好老师,我们也无知。这就是各人所谓运气不一样,我们的运好,都能碰到善人,碰到善知识。

  所以佛是觉的意思,皈依佛就是皈依觉,第一个,我们不能做愚痴的人,不能做无知的人,一定要求知,这是皈依佛。皈依法,法是圣贤教诲,他教的是什么?以释迦牟尼佛来说,这个老人一生,教人不离戒定慧,叫戒定慧三学,他四十九年所讲的一切经教,归纳起来三大类:戒学、定学、慧学,戒定慧三学。他教学是有次第的,像我们现在讲的,办小学、中学、大学、研究所。他教学四十九年,前面十二年讲小乘,我们叫小乘经,佛法里面叫阿含,阿含这一类的,这一类里面多半都是讲伦理、道德、因果,小学。诸位要记住,十二年扎根。再向上提升,方等,方等好比是中学,八年,方等前面通小乘,后面通大乘。八年之后,我们想想,八年加上前面十二年,二十年,二十年叫扎根教育,这个根扎得稳。再进入般若,般若就好比大学,是佛对众生主要的课程,般若是智慧,教多久?二十二年。哪个大学里头有二十二年?释迦牟尼佛这个学校有二十二年。最后八年,研究所,讲《法华》,《法华》、《涅槃》,把学般若的这些菩萨提升到成佛,最高的学位,提升到最高的学位。大学是菩萨,前面是罗汉。阿罗汉,辟支佛,菩萨,佛陀,你看看四十九年,它有层次的,一步一步向上提升。

  我们的学习是要按这个顺序,不按这个顺序,你学习起来就有困难,不可以躐等,一定从小乘学起,不能够轻视小乘。南传的佛教多半是小乘。大乘佛法全在中国,为什么?佛法没到中国来,中国古圣先贤,我们常讲的尧舜禹汤,文武周公,孔孟老庄,他们都是大圣,超过大贤,他们都是大圣,大圣是什么?在佛教里面大圣是佛陀。这些人,如果他们要是生长在印度,印度人就都称他作佛;释迦牟尼佛如果是生在中国,中国人称他作圣人,称呼不一样,他境界相同。我学这么多年来,才搞清楚、搞明白。回过头来再看看其他宗教,这地球上大宗教,像基督教、天主教、伊斯兰教,这些创始人摩西、耶稣、穆罕默德,他们是什么人?统统是圣人,统统是佛陀。确确实实他们是在同一个层次,怎么知道的?你读他们的经就知道了。这些人生在不同的时代,生在不同的地区,他们讲出来的东西,是开悟悟出来的,完全是一样的。

  所以我们相信,古人有一句话说「无师自通」。我们相信真的无师自通,妙极了。这些人,他们这些学问智慧从哪来的?谁教他的?释迦牟尼佛出现在印度,那个时代印度是哲学第一,世界的高峰,宗教也是第一,他都学过。他十九岁出家,学了十二年,到三十岁全都学过,学过之后认为怎么样?不能解决问题,前面说的离苦得乐,离究竟苦得究竟乐,做不到,放弃了。这都是教学,我们都不能够疏忽,要细心去观察。他不学了,到菩提树下去入定,他用什么?他用戒定慧。入定,坐在大树下收心,把妄想放下、把杂念放下、把分别放下、把执着放下,这些是什么?这些是戒,这都属于戒。

  统统放下了,心清净了,清净是定,小定;平等是定,是大定。平等是没有分别,清净是没有染污。不受外面境界干扰,这清净。最后,觉,觉是大彻大悟、明心见性,那叫成佛。所以你能够懂得这套方法,相信这里面所讲的道理,你能够这样做,你也能开悟。古人留下两句话,「一门深入,长时薰修」,学东西只能学一样,不能学两样。为什么?学一样容易得定,学两样、学三样,你头脑里容的东西就很多很杂,你得不到定。得不到定就不能开悟,就不能见性。所以要「一门深入,长时薰修」、「读书千遍,其义自见」。

  最近,就这一个月,在中国大陆有几个同学跟我联系,告诉我这两句话是真的不是假的。为什么?他们真做了,一部经一部论念了三千遍。读书千遍,他是三千遍,真的觉悟了。也没有人跟他讲,他念这个经意思就懂了,自己就懂了。很高兴,来告诉我。古人不骗人,相信的人占便宜,不相信的人亏就吃大了。古人并不吃亏,吃亏是你自己。为什么?读书千遍是修定,叫你读书那是持戒。就是字没有念错、没有念漏掉,字里头,告诉你没有意思,你别去想,你一面去念一面去想,那是妄想,那是你的意思,那不是佛的意思。这个要懂,必须把自己的意思念出来,就是自己的智慧,觉悟了,这个觉念出来,这就对了。

  所以你只要照这个方法去念,不要有分别,不要有执着,字里头真的没有意思,一直念下去,念到开悟意思就出来了。有多少意思?无量义。无量义可不得了,你没有读过的东西,你拿来看都懂,没有一样不懂。现在东西你看得懂,古人东西也看得懂,不同的文化你也能看得懂,通了,这个可贵。东方人求智慧,西方人求知识,知识要凭记忆,同时学几门行,智慧不行;智慧要清净心,心愈清净智慧愈高,智慧愈大,这就是觉,觉就是佛。所以皈依佛,我们依佛为老师;皈依法,佛所说的经教统统是法。

  那我们现在知道,不但佛说的、孔孟所说的、文武周公所说的,这个世界上许许多多宗教家他们创教的这些大德们,也是的,他们说的,法!他说的是真的不是假的。我照教给我们的道路方法,这路怎么走法都讲得很清楚,依教奉行就对了。有恒心就有效果,最后智慧开了。

  戒定慧三学,皈依佛、皈依法、皈依僧。佛是究竟觉悟圆满的人,法是他教的方法。僧,僧是僧团,是佛的学生。真正依教奉行才是真的;不依教奉行,自己去创造一套,那是假的,那不是真的。所以僧是传法的人,世世代代相传,自古至今承传都有记载。这叫三宝。我们皈依佛法僧三宝,三宝能帮助我们证得阿罗汉,证得菩萨位次,证得佛果。这叫三皈依。三皈就是佛陀真正的弟子。三皈要有人传授。没有法师,居士可以传授,真正有修行的。那居士也没有呢?佛法重实质,不重形式,只要你真正发心,在佛像面前念三皈依,一样得到。真诚就得到,没有诚意的话,纵然是法师给你传授,高僧大德给你传授,你也得不到。所以诚则灵,不诚就不灵。这是我们必须知道的。

  现在我们看今天这一段科文,八百七十一页倒数第三行:

  「戒若琉璃」,琉璃是透明的,是清净的,不染一尘。经上常常有,有玻璃,有琉璃。琉璃,透明的玉石。经上讲的玻璃,不是我们现在的玻璃,现在这化学玻璃古时候没有,那个时候玻璃,就是我们今天讲水晶,水晶像玻璃一样,玻璃是指的水晶。琉璃,我们现在一般叫翡翠,绿色的玉,透明的。都是取它没有染污,它内外透明,一尘不染。持戒要像琉璃一样,所以经题上讲清净,第一个就得清净心,清净心生智慧,平等心生大智慧,再提升就大彻大悟,圆满的智慧。把智慧分成三等,小智慧是清净心,大智慧是平等心。清净平等多么重要!成佛必经的路程,你不走这条路不能成就。

  先求不染污,不染污是什么?放下。什么都要放下,为什么?它不是真的。佛教我们真的要放在心上,不是真的不能放在心上,放在心上把心染污了,道理在此地。那佛法呢?佛法也不是真的,把佛法放在心上,大概来生得人身,或者到天上享福,不能开悟。所以《金刚经》上说得好,中国人最喜欢读的,经上说「法门平等无有高下」,法门一样的。又告诉我们,「法尚应舍」,这个法就是佛法,这个佛法也不能放在心上。可以放在口上,可以放在身上,像个佛的样子,不能放在心上,放在心上,心被染污了,被佛法染污了,不能不知道。佛法是什么?佛法是因缘所生法,《中观》里面讲,因缘生法不是真的,为什么?因为众生无知,因为众生不觉,因为众生做恶业,所以佛来帮助他,纠正他,是这个意思。这都是像生病吃药一样,病好了,药还要不要吃?大家知道那不要吃了,吃又吃出病出来了。这就是「法尚应舍,何况非法」。世出世间法,统统不要放在心上。这句话怎么落实?断恶,真的断一切恶,修善,真的积一切善。断恶,不把断恶的这桩事情放在心上,修善,也不将修善这个事情放在心上,心上没有。为什么没有?心上本来就没有,什么都没有,佛也没有,所以心上有佛也不行。

  那我们今天心上就有佛,有什么佛?有阿弥陀佛,还有这些,这是特别法门,只有这个法门可以,其他法门不可以。这个佛什么?这不是成佛,这不是开悟,是往生到极乐世界。我们的根性很劣,烦恼断不掉,修什么也都修不成功,怎么办?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,办了个佛教大学,他欢喜我们到那里去修学,他做指导,那个地方老师是阿弥陀佛,诸佛菩萨在那边,都是阿弥陀佛的助教。所以到那里不是成佛,到那里是上学,上学慢慢向上提升,把我们提升到阿罗汉,提升到菩萨,提升到法身菩萨,提升到圆满的佛果,统统在极乐世界完成。极乐世界的人,第一个好处无量寿,生到极乐世界,极乐世界没有生死,永远年轻,长寿,真长寿,不是假长寿,无量寿,所以有的是时间,决定保证你成就。净宗特别就特别在这个地方,我们不能不知道。

  你要问我,我年轻的时候,心里头最羡慕的,《华严》、《楞严》、《法华》,大经大论,学了三十年有没有开悟?没开悟,有没有得三昧?没得三昧,生死有没有把握?没把握。《华严经》讲到最后,看到文殊、普贤发愿往生极乐世界,亲近阿弥陀佛,我看到这段经文寒毛直竖,流汗,文殊、普贤是我们年轻人的榜样,心目当中最仰慕的人,没有想到他还是念佛往生极乐世界才成就的!这给我们很大的启示,我们想想,我们跟文殊普贤怎么比?他今天选的法门,难道还会选错吗?所以我把大经大论都丢掉了,都放下了,八十五岁开始,专讲《无量寿经》,就讲这个本子,专修这个法门。目的是什么?目的是求生极乐世界,追随文殊菩萨、普贤菩萨,我跟他走一条路,这个路有把握能走得通,欢喜!欢喜从哪里来的?有把握,只要信愿持名就决定得生。这么容易,这么简单,再不干,自己找自己麻烦,错了。

  我们看「戒若琉璃」下面,「戒者戒律,为戒定慧三无漏学之首」。成佛就靠戒定慧,是成佛的方法,因戒得定,因定开慧。无漏是佛学的术语,漏是比喻,如果我们这个茶杯有破损,水装进去漏掉了,叫有漏,无漏,它是完好的,它是法器,它没有问题。所以漏是烦恼的代名词,无漏就没有烦恼,无明烦恼、尘沙烦恼、见思烦恼统统断尽了,就是你彻底放下了,定就现前。所以戒是手段,定就现前,定到一定的程度豁然开悟,觉了,经题最后这一个字,觉,清净平等觉,清净是阿罗汉,平等是菩萨,觉是成佛,智慧开了。戒不重要吗?

  那戒怎么修?我们是要找一个学律宗来教我?大乘里头说没这个必要,尤其是净土宗,你只要把净业三福做到,问题就解决。净业三福是净土宗修行指导的最高原则,是属于戒,最高的教诲。第一条四句,「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,慈心不杀,修十善业」。要能做到,要真干。第二条,「受持三皈」,这三皈就是皈依佛、皈依法、皈依僧,受持三皈。佛法僧是我们的榜样,佛法僧是我们的道路。

  可是今天佛教衰了,经在,没有问题,经典在,没有人学了,讲经还或许有,依照经教去奉行、认真去干的人太少了,我们到哪里去找?我们想学,找不到老师。但是你真正想学,老师可能不定在什么时候,你真遇到了,缘成熟了,遇到了。这个有可能,我自己就是个例子。我这一代,上一代还有真修行的人,少了,很少很少,没看到几个,在家修行的,修得不错的人还有,他们有能力教我们,而且都专修净土的。其他的法门很少人修,民国初年还有,有修《金刚经》的,还有修《心经》的,有修法相的,有修三论的,还有,到我们这一代没了。现前呢?现前更少了,为什么?社会乱了,佛教衰了,真正修行人没有了,这个时候只有净土宗可以保证你一生成就。

  所以我们把经典缩小,《华严》放下,学《无量寿经》。《无量寿经》,学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。幸亏好,黄念祖老居士留下来这个注解,如果没有这个注解,就有一定的难度。为什么?会把经看错了、讲错了、学错了。这个注解注得好,提供我们非常丰富的参考资料,里面摄取了八十三部经论,一百一十种祖师大德的法语。这些祖师大德都是明心见性的人,不是凡夫,我们这一代碰到了,我们要不努力,要不把它传下去,下面一代迷惑了,那个麻烦就大了,真正成就的没人了。所以我们生在这个时代要有使命感,我们来承传这个法门,我们自己这一生成就,把这个法门传给底下的学生,一代一代传下去,这就对了。要不然我们对不起老师,对不起祖师大德,对不起释迦牟尼佛,最后也对不起阿弥陀佛。

  底下,《梵网经》里头也是比喻,「戒如明日月,亦如璎珞珠。」璎珞珠跟水晶球一样,透明的,一尘不染,这持戒。记住,根本就是孝敬这两个字。我们在不得已的状况之下,我们把佛、老师、世世代代承传的人,我们都记在心上,都把他表示出来。我们这个讲堂墙壁上悬挂的,是净土宗十三代祖师,下面的照片是我的老师,是我们的护法,这里面少一个人,我们都不能成就,一个都不能少,得到他们教导护持才有今天,我们念念不忘。每一堂课,都好像老师、护法都在我们身边。

  所以经上说,「戒若琉璃」。『内外明洁』。「内者指心意,意业清净,起心动念,悉离垢染」。这个垢染是比喻,染是不清净,垢是指分别。我们起心动念学菩萨,不分别、不执着,不执着就不染,离染;不分别,离垢,这都是平常会用功。六根接触六尘境界,佛菩萨怎么个接境的?就是他没有起心没有动念,那是佛。起心动念了呢?菩萨,菩萨有起心动念,没有分别执着。悉离垢染,是没有分别执着。底下说,「外者威仪具足」,就是我们守住三皈、五戒、十善就行了,要做到威仪具足。「德形于外」,别人能看到,「内外悉洁,故其言说令众心悦诚服」,能叫大众跟你接触,对你尊重,听你的劝告,听你的教诲,这是佛菩萨教导我们的。故曰『其所言说,令众悦服』。达到教化众生的目的,帮助别人,要做榜样给别人看。

  下面这一句,『击法鼓,建法幢,曜慧日』,都从比喻上说的。《会疏》里头说,「法音高响,犹如鼓声」。这是说法,说法音声宏亮,像鼓一样震动人心。「威德摧邪」,有威仪、有道德,偏邪不染,不为偏邪所动摇。这就好比胜幢。幢,旗帜一类的,佛门诸位常常看到的幡,幡是扁的,佛殿里挂幡,有悬幢的,幢是圆的,当中是空的,都是属于旗帜一类的。古时候寺庙庵堂,没有一处不讲经,那怎么通知人?没有现在这么方便,寺院里面讲经,寺院有旗杆,旗杆上悬的是幢,圆筒的,你看到了,今天有讲经,喜欢听经他就来了,它的作用是这个;如果挂的是幡,今天是法会,是念佛会,法会,不是讲经,喜欢法会就看到幡,幢幡,它就起这个作用。所以佛不邀你来听经,你看到我这讲经,你想来你就来,你不想来就别来,不拉信徒的。但是不能没有幢幡来传递信息,让你知道这个信息,愿不愿意来随你,随便,没有丝毫强迫。幢上有写字,譬如我今天这里讲《华严》,它那个幢是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,《南无妙法莲华经》,那是什么?这个经题在那里,他今天讲的这部经,《金刚般若波罗蜜经》,它是这样传递信息的。宝幢。「慧日照迷,犹如杲日」。这个是比喻,讲经教学这是智慧,智慧像太阳,它能把迷惑照破,像太阳一样。

  「《会疏》曰:法音高响,犹如鼓声。威德摧邪,犹如胜幢。慧日照迷,犹如杲日。」《会疏》的意思,下面是黄念老的解释,「法鼓喻菩萨法音,醒众远闻」。现在用电传播,用卫星电视,用网路,这是过去人无法想像的,过去人传递的音声就是钟鼓,钟鼓的声音传得很远。「法幢喻菩萨威德,摧破邪恶。如嘉祥师曰:建幢是战胜之相,譬说法降魔得胜也」。幡幢都有护法神守护,古人都相信,我们也相信,有护法神守护。「教声远被,名击法鼓」。这是比喻。我们最近这几年来提倡祭祖,也就是提倡孝道,祭祖大典里面有钟鼓,钟鼓非常重要,钟鼓是帮助你传递,就像现在电波一样传递,把这个祭典的信息,传递给远方。《净影疏》里头,「以闻思修三慧明此三喻」。这三种比喻。「疏曰:言击法鼓,喻闻慧法」。听到智慧的法音,取这个意思。「慧日喻菩萨智慧,照破痴暗,以醒群迷」。这个是喻讲经的。《净影疏》里头,闻思修明这三种比喻。「疏曰:言击法鼓,喻闻慧法。教声远被」,教是经教,说法的音声远闻,这个用击法鼓来比喻它。「建法幢者,喻思慧法」,这个意思更深一层了,前面是听,听了之后要去思考,这是智慧,所以思慧法。「立义」,意思明白了,有了悟处,「称建,义出名幢」。幢取这个意思。「指建立法义,彰显于众」,这个叫建法幢。建立道场,也就是建法幢的意思。

  现在真的,佛所说的佛法五个衰相,每一个阶段是五百年。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,第一个五百年解脱坚固,能持如来的教法,都能够证果。虽然证果不高,小乘四果四向,但是非常不容易。证得小乘初果,进入正式的学校,这些佛的学校,天上人间七次往返就毕业,证阿罗汉果,就超越六道轮回,小成就,再往上提升是大成就,很难得了。现在是佛灭度二千五百年,所以解脱之后就禅定。佛法传到中国,是在佛灭度之后一千年传入中国,禅定成就,持戒已经没有办法证果,要修定。这五百年过去,修禅不能入定,入定不能开悟,不要说大悟,小悟都没有,这个时候多闻成就,讲经说法的人很多,真正开悟的人,得定开悟的人不多,还有少数。再过五百年,讲经闻法的没有了,叫塔寺坚固,建寺庙的多,到处都有,建塔的多,这塔庙成就。现在第五个五百年,塔庙也比不上过去了,现在是斗诤坚固,六和敬的僧团没有了,过去有,在塔庙坚固的时候还有,到斗诤坚固的时候就没有了,下面就灭法了。但斗诤坚固的时间长,末法一万年,已经过了一千年了,现在是末法第二个一千年,确确实实我们看到,明显的看到斗诤坚固,往下还有八千年。所以佛法不会灭,还有八千年,这八千年地藏菩萨慈悲,这《地藏经》上有,代替佛教化众生。用什么法门?我们就晓得孝亲尊师,地藏菩萨表这个,全靠信愿持名,求生净土,只有这一门得真实利益,这个我们要知道。

  下面注解我们念念,「言曜慧日,除痴暗者」,曜慧日,除痴暗,「说修慧法,开众生也」。我们今天,能够把古大德告诉我们,佛法学习的理念、方法、效果,这就是「一门深入,长时薰修」,我们用在一部经上,这一部经怎么学?读遍数。东北有个同修告诉我,她这么多年来,就念一部《无量寿经》,一天念十遍到二十遍,她并不是很严格,有空就多念,有事情忙就少念,大概不会少过十部,那也就是不少过十遍,多的时候念二十遍,二十年没中断。我猜想,古人的话「读书千遍,其义自见」,她有没有见到?我相信她见到。二十年的时间,一天十遍,你们诸位想想看,这有耐心!她真得法喜,法喜充满,一天到晚无论谁跟她见面,看她笑咪咪的。她要没有悟处,那个法喜就生不出来,肯定得法喜。彻悟不敢讲,小悟、大悟应该有。

  北京有个同学,每天念《大乘起信论》,告诉我,他念了六年,满三千遍了。有没有悟处?我让他讲一遍给我听,在香港,他在香港住了两个月,讲一遍给我听,我完全把它录下来了,录像录下来。为什么?可以做教材,将来谁要学《起信论》,这个可以做教材。讲得好,无师自通。谁给他印证?最后读蕅益大师《起信论》的注解,看蕅益大师的注解,就是《大乘起信论裂网疏》,蕅益大师作的,读他的疏,你自己领悟到的,跟蕅益大师注解里头讲的,相不相同?如果相同,正确的,你真的是开悟了,不是假的。古时候请古大德,高僧大德给你印证,现在找不到人了,找古人的注解来印证,这就难得。

  痴暗就是无明暗惑,《华严经》第二卷里头,有这么一句话,「如来智慧无边际,一切世间莫能测,永灭众生痴暗心」,是即慧日破痴暗之义。痴暗是无知,无知是重病,比大病还严重。《华严》、《法华》都是大乘经,都能帮助我们破痴暗。

  下面一段,『淳净温和』。「淳者,纯也,好也。净者,清洁也」,淳净温和。我现在劝勉汉学院的同学,汉学院的使命是,为往圣继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。从哪里做起?从我做起。怎么做起?教学做起。所以我希望这批将来学出来,终身服务于教育界,而且不能好高骛远。希望我们真正发心,当小学教员,中学教员,为什么?这个教育要从扎根做起,根不深,根不固,目标达不到。要根深蒂固,根深蒂固是什么年龄最好?三岁就要开始,要教他念《三字经》、《百家姓》、《千字文》,中国古时候私塾里面的教科书,那都是真正有智慧、有学问、有德行的人编辑出来的儿童读物。儿童读这些书就是让他记,不要讲解。所以什么?念遍数,每天你看这个孩子,你教他一段,古时候讲几行,教他十行,他念十遍就可以背了,这是测验他的根机,他的能力,十遍就能背,就正好适合他,那督促他什么?督促他念三十遍,念五十遍,念一百遍,他一生都不会忘记。这本书念完了,再念第二本,第二本念完了,念第三本。从三岁到十岁,大概四书五经都能背过,十五岁以上智慧慢慢开了,老师就跟他研究讨论。

  老师怎么教学生?因为这些东西学生都会背过,背得很熟,老师让学生讲演,跟同学老师一起分享,你把你所悟到的,讲给我们大家听,老师做印证,讲得不错,确实悟性开了。每个同学都要复讲,这就是考试,测验成绩,老师还有更深的意思,可以跟学生在一起研究讨论。「深入经藏,智慧如海」,佛经上这两句话用在儒家可以,一个道理,同出一个境界,这个教学的目的达到了,要开悟,没有开悟,目的没达到。所以老师不能讲给学生听,为什么?那是你老师自己悟到的,不是经书的真实义。经书真实义是谁说的?是佛说的,孔子说的,祖师大德说的,真正大彻大悟的人说的,那都是一样的,真的悟到那个程度,那这本书里头什么意思?给你说,部部书都是无量义,不但每一部书是无量义,每一章,每一节,甚至于每一个字都是无量义,一点都不假,那是什么?大彻大悟了。他给你讲这部经,应机说法,你是什么程度,他就给你说什么,你能听得懂,你能听得生欢喜心。你的程度高,他说得深,你的程度浅,他也说得浅,浅深广狭得大自在。所以法没有定法,任何一法都通一切法,任何一法,一即是多,多即是一,这是自性。所以教学的目的是开发性德,自性本自具足无量智慧、无量德能、无量相好。东方人,佛菩萨圣贤人教人,标准在此地,我们要懂得。

  我劝同学们,我们要认真学习。内要学释迦牟尼佛,放下贪瞋痴慢疑这五种烦恼,见思惑是非常大的障碍,这个东西放下就证阿罗汉果。外面,我们表现在外头要学孔老夫子,五德:温良恭俭让,表现在外面;内里头断贪瞋痴慢疑。那是什么境界?清净平等觉出来了,清净完全出来了,平等开始有了,觉也有影响了,小觉悟,没有大觉悟,重要!

  夫子,学生对他老人家的赞叹,可见得是真的不是假的,温和、善良、恭敬,我这样说他容易懂,对人恭敬,对事恭敬,对一切万物恭敬,重要!节俭、谦让,要谦虚,要懂得让别人,孔老夫子表现在外面,难得。希望我们每个人要向孔子学,温良恭俭让;要向释迦牟尼佛学,放下贪瞋痴慢疑,为往圣继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,这个担子才担得起来。没有这十个字,这个担子担不起来,说着好听而已,不能兑现。所以夫子、释迦给我们做出最好的榜样,我们要学。

  这底下也有,「淳净,指内心之清湛离垢。温者,良也,善也,和也」,平和。「和者,平和。温和,指仪态之温良和美」。这我们要学,人家见我们面都欢欢喜喜,不要人家讨厌我。我要别人喜欢我,我要先喜欢别人,这肯定的。要学神圣的爱、上帝的爱,上帝爱世人没有拣别的,没有分别,这个要懂,没有附带任何条件。你尊敬上帝,上帝爱你;你侮辱上帝,上帝还爱你,这个道理要懂。佛法讲的,讲得好,「无缘大慈,同体大悲」。缘是条件,无条件的大慈;同体是一体,我们是一体,眼睛跟鼻子是一体,牙齿跟舌头是一体。一体还能分别吗?这叫真爱。凡是有条件的,假爱,虚情假意,不是真的。不是真的你要放在心上,哪一天他不爱你了,你就痛苦来了。如果从来不放在心上,他不爱你,你还是爱他,不受外面环境的干扰,这叫功夫。所以温和。

  『寂定明察』,「寂定者,实际之理体」。实际是什么?实际就是真如,就是自性,就是真心。真心的体叫实际,我们存心、用心都要与实际相应,这在佛法里名词叫「寂定」。寂是寂灭,定是如如不动,自性本定。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告诉我们,「何期自性,本无动摇」。心有没有动?没动。摇晃是动的样子,妄心是动的,真心不动,真心本无动摇。妄心刹那刹那在摇晃不定,前念灭后念生,生灭的频率很高,我们完全不能觉察。到近代的科学才发现,但是它没有讲出,具体没有说出来,只是说非常高的速度,高到无法想像。

  在佛经上是有明文记载,弥勒菩萨说的,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。说出来了,科学家没说出来。三十二亿百千,一百个千是十万,三十二亿乘十万,得出的是三百二十兆,这一弹指,它摇晃多少次?动摇多少次?三百二十兆次,我们怎么知道?我们今天电视的屏幕,我们晓得画面是跳动的,是一个接一个的动画组成的,知道速度太快,快到什么程度?一秒钟一百张,一百个画面,一秒钟,我们完全没有感触,没有看它在动,太快了。整个宇宙,我们眼耳鼻舌身接触外面,色声香味触法,接触六尘,这个速度。弥勒菩萨告诉我们一秒钟多少?二千二百四十兆次一秒钟,我们完全不知道。我们等待二、三十年之后,科学技术也许能发现,然后告诉我们,佛经讲的是真的。

  寂定就是自性的样子,明察,「智慧之照用」,明是明了,察就是观察,观察入微。菩萨能够明察念头,微细念头波动现象,他怎么?他看到了、他听到了,六根的作用他证得圆满。我们不行,我们完全有障碍,声音小的听不见,波动快的看不见,波动慢的能看见,波动快的看不见。听声音也是的,鼓能听得见,钟能听得见,你敲个碟子就听不见了。所以明察,自性般若智慧起作用。《宗镜录》里头说,「举一心为宗,照万法如镜。」讲得好。永明延寿大师说的这两句话,如果我们能做到,这是菩萨境界。菩萨是一心为宗,起作用,照万法,整个宇宙,没有空间,没有距离;没有时间,没有先后,彻照。

  「寂定如镜之体。明察如镜之用。了了分明,秋毫不爽,故曰明察。」寂定明察,就是大乘教里头常说的,寂而常照。记住寂才能常照,心上妄念多了,照就没有了,就迷了。所以寂就是定,定愈深照得愈广,愈深愈清楚。今天极微之微,这物质最小的单位,科学家发现了,从发现原子,一九八O年代,到今天发现微中子,几十年的时间。弥勒菩萨做的报告,三千年前,他没有仪器,他看到的,怎么看到的?寂定看到的,不需要用仪器,寂而常照,诸佛法身菩萨都是这个境界,他怎么会不明白?怎么会不清楚?三贤菩萨有,但是照得没有这么深,没有这么广。佛在经上说的不是迷信,我们要相信,我们可以证得,我们如果往生极乐世界,生到西方极乐世界,六种的神通全现前了,这不是我们自己修的,阿弥陀佛四十八愿,本愿威神加持我们的。当然我们自性里头有,自性里没有也加不上。

  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学习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