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O一四净土大经科注 (第三六一集) 2016/8/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:02-041-0361
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:阿阇黎存念,我弟子妙音,始从今日,乃至命存,皈依佛陀,两足中尊;皈依达摩,离欲中尊;皈依僧伽,诸众中尊。阿阇黎存念,我弟子妙音,始从今日,乃至命存,皈依佛陀,两足中尊;皈依达摩,离欲中尊;皈依僧伽,诸众中尊。阿阇黎存念,我弟子妙音,始从今日,乃至命存,皈依佛陀,两足中尊;皈依达摩,离欲中尊;皈依僧伽,诸众中尊。
请看《大经科注》第八百五十四页,第二句看起:
「又《文殊般若经》曰:若信一切法悉是佛法,不生惊怖,亦不疑惑。如是忍者,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」。往下,黄念老引的这些经文,意思都很深。
今天我们从英国回来,休息了一个星期,这一个星期没讲经。很惭愧,体力毕竟是老化了,不能不承认老了,体力衰了。所以这次回来,休养了一个星期,今天跟大家见面。
这次在英国住了一个月,学校里面也有摄影棚,所以我们的讲经可以说没有中断。可是要向诸位报告的,有几件事情,第一件,我听同学们告诉我,在英国也有不少不确实际的报导,希望同学们要认识、要搞清楚,不要受它的影响。这份报纸是欧洲的商报,欧洲商报英国版,欧洲商报,这是英国版。这报导的文章很长,很详细,主要是报导欧洲这次我们去做了一个祭祖大会。
去年威尔士大学的校长,八月他带了两位领导,学校的领导,一位是学校董事会的主席,另外一位是主管教学课程的副校长,他们三个人到香港来看我,在我这里住了五天。除了最后一天,他过去没有来过香港,找个导游带着他香港转一转,多看看,我们有四天的时间,讨论了一些问题,主要的是汉学,讨论这个问题。他问我,为什么要这么重视汉学?我告诉他,中国这个族群它有五千年的历史,从有文字记载,最原始的甲骨文,到今天至少有四千年的历史。我们常说是五千年,五千年那是什么?那就讲伏羲画八卦,伏羲距离我们五千年,要是说连那个算上的话,说文字的起源也能讲得通。这些古圣先贤,历代的这些老祖宗,他们最了不起的成就,就是文化。
汤恩比告诉我们,这是近代专门研究世界文化史的一位大德,英国人,根据他的研究,说人类有历史以来到现在,曾经出现过二十多种文明。很可惜的,大部分都在二、三百年就消失了,甚至于我们一般人根本就不知道有这回事情的发生。这是个专家学者告诉我们的。根据他的研究,人类先有宗教,后有文明,文明是从宗教产生的。
许许多多的,像中国的所谓宗教,中国有没有宗教?可以说没有,也可以说是有。有,是什么宗教?纪念祖先的这个宗教。祭祖,真的在中国五千年没间断,中国人爱祖宗、敬祖宗,纪念祖宗,不忘本,而且将祖宗的教训世世代代相传,一代传一代。我们中国老祖宗教给我们什么?这就是中国宗教。五伦,五伦是从夫妇讲起,「夫妇有别」,再讲「父子有亲,君臣有义,长幼有序,朋友有信」。五伦是道,它是大自然的原则,不是哪个人发明的,不是哪个人创造的。人类的起源从夫妻开始,就有父子关系,有兄弟关系,对外,这有君臣的关系,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,有朋友的关系,这把五种不同的关系说清楚了。怎样处理关系,那就是德,德是圣贤人建立的。前面五种是道,是大自然的规律,不是哪个人创造发明的。
有五伦了,这五伦怎么相处?夫妻是别,别是不同的任务。一个家庭,两桩大事:第一个是物质生活,这个是男子来承担,古时候是打猎,以后是农耕,要维持家庭的生计;母亲怎样把孩子教育成人,所以家庭教育中国自古以来重视,谁负责任?母亲负责任。这是大事,你家里头有没有后代,后代里头有没有圣贤,全靠母亲。母亲如果尽到责任,把做人的道理从小,小孩一出生,让他所看到的、所听到的、所接触到的,全是正面的,没有负面的,这个小孩长成了,就是大圣大贤。教育下一代,下一代家里头出不出人才,有没有英雄豪杰,有没有圣贤君子,全靠妇女。妇女所扮演的角色比先生大,大得多!不能不知道。
道德,道德是古圣先贤建立的,就是这五种关系如何融洽落实在生活当中。古人就建树了五德: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,叫五常。常是什么?常是不能离开的,不能间断的,你要依靠它生存。五常第一个,五常是德,五伦是道,德里头第一个是仁。仁是什么?爱人,仁是两个人。《弟子规》里头,「凡是人,皆须爱」。人,能够爱人的人才叫人;不懂得爱人的人,那是畜生,畜生不懂,没有人教牠。人,你看有你父母教,有祖宗教,有大圣大贤教,大圣大贤是古代的帝王、官吏、老师,把人都教好了,都教成圣贤君子。
圣人确确实实是佛法里面讲的佛陀,为什么?大彻大悟,明心见性,见性成佛。我们学佛之后明白了,孔老夫子如果他生在印度,印度人称他佛陀;释迦牟尼佛如果生在中国,中国人称他圣人。圣人跟佛陀,名称不一样,内涵完全相同。他们都没老师,释迦牟尼佛没老师,孔老夫子也没老师,怎么成圣成贤的?要靠修行,要靠觉悟。孔老夫子好学,释迦牟尼佛也好学,但是所学的没能解决问题。释迦牟尼佛把学放弃了,学了十二年,放弃了,在毕钵罗树下入定,大彻大悟,明心见性。因为,修定,定成就了,不定什么缘分,一下就开悟了。所以佛法的建立,是因戒得定,因定开慧,是释迦牟尼佛所传的。
我们回头看看孔子,孔子亦如是,他也是悟了,得清净心,得平等心,开悟了。清净心是小悟,平等心是大定,大悟。我们回头再看看老庄,老子、庄子,庄子说过,「天地与我同根,万物与我一体」,这个话谁能说得出?佛与法身菩萨。孔孟老庄如果生在印度,是佛、是菩萨,释迦牟尼佛生在中国,中国人称他圣人、贤人,同一个级别,同一个阶层,我们一定要晓得。
然后回过头来再看看,这个世界上信仰很多的人那些宗教,最初的创始人,这个宗教的创始人,是什么人?也是无师自通的,大彻大悟的,佛法讲法身菩萨,佛来转世,不是凡人,像摩西、耶稣、穆罕默德。穆罕默德不认识字,没念过书,你看,他能讲出一部《古兰经》,旁边人给他记录,他说的。
在中国唐朝出现了一个,禅宗六祖惠能大师,没念过书,不认识字,开悟了。开悟了,世出世间法他全通,你拿着儒释道的经典,你念给他听,他讲给你听。真是六祖所说的,悟的什么?自性,《三字经》上讲的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,就这个意思。什么叫本善?本善是什么?四书《大学》头一句,「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」,本善就是明德,明德就是佛法讲的自性,真如、本性,悟就是悟这个。觉悟之后,自性里头圆满具足一切,能大师说的,「何期自性,本自具足」,本是本来,它不是从外来的。具足什么?无量智慧、无量德能、无量才艺,无量的福报,还再加个是无量的寿命。末后他说的,「何期自性,能生万法」,万法是什么?宇宙,宇宙从哪来的?自性变现出来的,自性能生万法。跟佛法所说的完全相同,所以我们心目当中,老子、孔子是佛陀,孟子、庄子是菩萨,法身大士,他们同一个级别,我们要认识清楚。
今天这一段文,黄念老的注解引用的《文殊般若经》、《大宝积经》、《净名经》,这些经典里面所说的每句话都有很深的意思,统统是自性流出来的,我们要知道。所以佛法里面求的是什么?明心见性。儒家的教学,小学讲求的小悟,大学大悟,一直到大彻大悟。小悟,君子,记住圣贤的教训,一生不违背,在国家,好公民,在社会,做出正面的好榜样,贤人君子。所以古时候的社会淳朴,人人都懂得五伦、五常,管仲提出的四维,礼义廉耻;秦汉我们又看到了八德,孝悌忠信仁爱和平。中国人伦理道德具足了,圆满了。五伦的道怎么落实?落实在五常。五常如何指导我们,这一生身口意三业与道相应?那就是四维、八德,儒家讲尽了。在佛法里面,小乘经里面讲得多,小乘是释迦牟尼佛的小学,小学要学十二年。这个十二年,学伦理、学道德、学因果,学圣贤的教诲,这就是一切经典,八万四千法门。
我们看《文殊般若经》里头这句话,「若信一切法悉是佛法,不生惊怖,亦不疑惑。如是忍者」,这个忍在此地当作同意讲,不反对,能够接受,佛说这个话我相信,是真的,不是假的,我能接受,这叫忍。「如是忍者,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」,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,就是大彻大悟、明心见性。这是佛陀教育终极的目标,所以他不翻,翻音,不翻意思,意思再讲解。什么意思?其实可以翻的,阿翻作无,耨多罗翻作上,无上,三翻作正,藐翻作等,正等,三翻作正,菩提翻作觉;要是统统翻过来,就是无上正等正觉,就这个意思。无上正等正觉就是圆满的佛果,彻底觉悟,圆满觉悟了,就叫做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你看,你要能承认,你很快就会成佛,相信什么?相信佛在经上所说的,一切法悉是佛法。
那我要问你,基督教《圣经》是不是佛法?伊斯兰教的《古兰经》是不是佛法?儒家的典籍是不是佛法?《老子》、《庄子》这两本书是不是佛法?我再问你,我们现在教小朋友的《弟子规》是不是佛法?今天科学家所发现的这些宇宙的奥秘是不是佛法?是,没有一样不是。佛是什么?佛是觉悟,明白了,通达了,没有怀疑了;法就是万法,就是一切法,一切法皆是佛法,包括过去、现在、未来。什么叫邪正?迷了就叫邪法,觉了就叫正。哪一法不是佛法?
谁知道是佛法?不是大彻大悟的人不知道。大彻大悟的人什么样子?他表演那个模型给我们看,里面没有贪瞋痴慢疑,表现在外面的,必然是跟孔老夫子一样温良恭俭让,表现在外面。你跟他接触,温和,好!谦虚、客气,温和;善良、恭敬,有礼貌,赞叹人,不毁谤人,欢喜人,不讨厌人;生活节俭,快乐;于一切法当中他让步,礼让、忍让,于人无争,于世无求,必定是这样的。这个就是我们看人的标准。无论学佛、学道、学儒,你要去找老师,什么是好老师?具足这十个字的就是好老师。里面没有贪瞋痴慢疑,外面表现的,温良恭俭让,这十个字他都做到了,这是善知识,这是个好老师。
我在三十年前,在美国那个时候,跟黄念祖老居士第一次见面,我接受他老人家的建议,建立净宗学会。净宗学会在过去叫莲社,莲社,人不太容易明了什么意思,把它改成现代的名词,叫净宗学会。教学的场所叫净宗学院,修行的场所叫净宗学会,我听了很欢喜,我就接受了。在那个时候我提出一个修行要求,我也提出十个字,「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」,这是菩提心。真诚是菩提心的体,清净、平等是菩提心的用,后面慈悲是他受用,对待别人一片慈悲,对待自己要正觉。清净平等觉,这就是我们本经的经题。日常生活当中,心要清净,不能被外面染污,要平等,没有高下,不要分别,样样都好,没有一样不好。怎么落实?落实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,我又写了十个字,「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」。好!从看破、放下,自在、随缘,你的日子多好过,快乐无比,最后念佛,念佛成佛,行归净土。我就用这二十个字,在美国各地方勉励同学们。
我这一生生活非常简单,没有欲望,被大乘佛法融化了,每天真的法喜充满。所以我感谢方东美先生,佛法是他介绍给我的,要不是他,我不可能走进佛门。我跟他学哲学,他告诉我:释迦牟尼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;大乘经典是哲学里面,就是全世界哲学里头的最高峰;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。真的,不是假的。释迦牟尼佛讲经,最后一句,做总结,「皆大欢喜」;孔老夫子最重要的把它摆在第一句,「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」。这句话跟方东美先生所说的「人生最高的享受」,是一个意思。圣贤教我们,教我们什么?教我们这一生享受到真正的,真实,不是假的,幸福快乐的一生,人生幸福快乐。自己一生幸福快乐,你的家庭一定美满和谐,社会一定安定,国家富强,天下太平,这就都做到了。这多圆满!多美好!为什么要学佛?就是为这个。
佛要怎么学法?用真诚心学,真诚、清净、平等,就成佛了,后头那个觉。清净心是阿罗汉,平等心是菩萨,诸位要记住。他还有染污,什么?还有七情五欲,他是凡夫,他不是圣人。七情五欲断掉,放下了,他清净心现前,他是阿罗汉。再提升,平等心现前,你看看这个经文上这一句,「信一切法悉是佛法」,这是大平等,一切法都是佛法。这是谁?菩萨,法身菩萨,他得到平等。觉,就是圆满的大觉,成佛了。所以,清净是阿罗汉,平等是菩萨,觉是佛,你看都在经题上,你学这部经为的是什么?就是为的清净、平等、觉,不为别的,就为这个。所以能得到一生,个人快乐无比,人生最高的享受,家庭圆满,事业成功,社会安定,国家富强,天下太平。你要相信一切法统统是佛法,不能有怀疑。
如果要有怀疑,把怀疑放下,读经,古人说的「读书千遍,其义自见」,你念上一千遍你就开悟了。一千遍不能开悟,两千遍;两千遍不能开悟,三千遍;三千遍不能开悟,四千遍、五千遍一定开悟。悟,有小悟、有大悟、大彻大悟,你就明白了。天天提升自己,绝不迷惑,不批评人,一定要依教奉行。我们得到佛法真实的利益,决定不要拿着佛法去欺骗人。现在这种情形有,外国、中国都有,我们学佛的人要小心谨慎,不要被人骗了。要有能力辨别邪正,有能力辨别是非,有能力辨别善恶。他要不善,要不如法,我们不要批评,不毁谤别人,离开就好,那是我们的德行。我们肯离开是我们的智慧,是我们的善行。不再提他,不能替他宣传,替他宣传,他那条路是错误的,以盲引盲,要负因果责任,不能不知道。
一部经能成就,一切法悉是佛法,那一部经怎么会不能成就?一部经里头所说的,你要都能够落实,变成你的生活,那才管用,你要在这部经上得定、开慧。如果没有得定,没有得定是没有依教奉行,你心里头的妄想很多,杂念很多,是非很多,这是你的大障碍。凡是有这些,都叫造业,造业,善,三善道,恶的,三恶道,出不了六道轮回,不能不知道。这部经是教我们超越六道轮回,了不起的大经大论。
下面,《大宝积经》里面所说的,「诸法本性与佛法等」,等是平等,「是故诸法皆是佛法」。这个意思讲绝了,真正讲到究竟处了,我们要入这个境界,你就证清净平等觉,你待人就像佛待人一样。佛是怎么看人的?一切众生本来是佛,好人可敬,坏人也可敬,为什么?好坏都不放在心上。一定要知道,好坏是现前这个阶段,在最初,他没有好坏,将来以后成佛也没有好坏。他会不会成佛?会成佛,时间的问题。他是个恶人,他有佛性,他怎么会不成佛!我们成佛在先,他成佛在后,成了佛之后,没有先后,超出时空。这个经文好不好?要记在心上,不能把它忘掉,太难得!你看看,《文殊般若经》上这么说的,《大宝积经》上又这么说的。
下面念老在这里做个总结,「若谛信一切法悉是佛法,亦无分别矣」。这话可不能随便讲,没到这个境界,你说,错了,不说,也错了,你全错了。一定要晓得,不入境界全错了,「开口便错,动念即乖」,都是真话,都不是假话。所以学东西不能不彻底,不能不认真,一门就是一切门,一切门就是一门,不能不知道。不知道,要多请教高明的人,要断疑生信,疑不断,信不牢靠,疑断掉,信就真信了;真信,决定成佛,无论修哪个法门都会有成就。
念老给我们做总结,「若谛信一切法悉是佛法,亦无分别矣」,有没有分别心?没有了。万法归一,一是什么?一就是自性。自性不可思议,万法亦不可思议,因为万法是自性的相分,为什么不可思议?它不是真的存在,它当体即空,了不可得。一切法,无有一法不是当体即空、了不可得,你从这个方面看,一切法平等,没分别。从起作用,有分别,什么分别?随顺他的妄想而分别,随顺他的起念,他起念头,就有分别。如果没有念头,就没有分别,没有妄想就没有分别,恭喜,这人成佛了,好!
记住,六根接触六尘境界,眼见色,耳闻声,鼻嗅香,舌尝味,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起心、不动念,这个人是佛,这佛的境界。起心动念,没有分别执着,这个人是菩萨,他有起心动念,他没有分别执着。有分别,没有执着,这人是阿罗汉,没执着,有分别。如果妄想、动念,起心动念、分别执着统统都有,我再说明白一点,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有妄想、有起心、有分别、有执着,这个人是道道地地的六道凡夫。如果他的心行是善的,他在六道里头三善道受生;如果他起心动念不善的,或者毁谤圣贤的、毁谤佛法的,那是在三恶道,地狱、饿鬼、畜生是他的去处,六道凡夫。
下面,『远离颠倒』,「如上所说 万法本际,皆契实相,故无颠倒」。「远离颠倒」,上面所说的,《文殊般若经》上讲的,《大宝积经》上讲的,你要真正相信,一切法都是佛法,为什么?全是自性变现的,离开自性,无有一法可得。自性是一切法的本体,一切法是自性的现相,性相是一不是二,性不可得,相也不可得。执着有相有性都错误,不执着也错误,为什么不执着也错误?你已经着了相,你要不着相,你哪来的分别执着?心里面万缘统统放下,连佛法这两个字也放下。你还有个佛,还有个法,你心里还是不干不净,被染污了。凡夫有,佛没有,所以释迦佛到最后入般涅槃,告诉大家,他四十九年没说过一句法,谁要说他说了一个字,那叫谤佛,你对他完全不了解,你毁谤他。说得好!这才叫真正一生功德圆满;他要没有这句话,他功德不圆满。有这句话,把有缘的人统统得度,统统明白了,再没有疑惑。
颠倒这两个字怎么讲?「如罗什大师」,鸠摩罗什,在《净名经》里面所说的:「有无见反于法相,名为颠倒。」这句话什么意思?念老给我们解释,「盖谓有见与无见,各有所执,皆违诸法平等之相,故名之为颠倒」。这个几句话是说,有,有见,无见,这是违反了诸法平等,诸法平等是真的,你说有相错了,你说无相也错了。只要你有有见或者有无见,都不是法相的真相。法相的真相是什么?真相,体无相,遇缘表现在外面是有相。有相从哪里来的?有相、有见都是从妄想分别执着来的。你要说一切无相,性不可得,相也不可得,不可得是真的,你心里头要有个不可得,还是有个得,有个东西在里头,这叫反于法相,这叫颠倒。
无相无为到远离颠倒,这里头有四句,在八百五十一页倒数第三行,从第二句看起,「演说正法」,从这看起,「无相无为,无缚无脱,无诸分别,远离颠倒」,这一共四句,说什么?「显极乐大士所说之正法」。与这四句相应的是正法,与这四句不相应的不是佛法,妙极了!于是,我们在这个地方豁然明白了,明白什么?《金刚经》上所讲的「应无所住而生其心」,《般若经》上又说「一切法无所有,毕竟空,不可得」,跟这一段都有关系。说法是什么?说法是生心,就是有为,不说法的时候,全体现前,叫无为。无为跟有为同时存在,没有先后,妙极了。原来无为不离有为,有为不离无为,有为无为一体。有没有执着?完全化解了。执着有法,错了,执着无法也错了,执着亦有亦无也错了,所以离四句,绝百非。
我们再看下面这个小科,「妙用自在」,分两个小段,第一个小段「受用自在」,第二段「游刹自在」,真妙。我们先看受用自在:
【于所受用。皆无摄取。】
受用受什么?六根对着六尘,眼对色皆无摄取,耳对声皆无摄取,鼻对香,口舌,舌对味、身对触、意对知,统统皆无摄取。这什么境界?这是惠能大师在开悟说他的五句话里面第四句,「何期自性, 本无动摇」。动摇是什么?就是我前面说讲的,起心动念、分别执着,起心动念是小动,微细的动,分别执着是大动。统统没有,没有摄取。有没有离开穿衣吃饭?没离开,照样吃饭,照样穿衣,受用自在。我们今天受用是什么?造业,一定要知道,喜欢,造善业,不喜欢,恶业。起心动念在造业,表现在外面,言语是口业,身体造作是身业,身口意三业都在造,你怎么能出得了六道轮回?不能不知道的。前面学了总结出四个字,「远离颠倒」,受用自在里面我们也取四个字,『皆无摄取』,这八个字得大自在,极乐世界的人真如是。
我们看底下这一段,「妙用自在」,第一个「受用自在」,第二个「游刹自在」。受用自在里头,「表彼土菩萨平等游于十方佛刹,于所受用,皆不着取」。彼土,极乐世界;菩萨,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人全叫菩萨。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就有这个能力,什么能力?平等游于十方佛刹,就有这个能力。跟谁平等?跟阿弥陀佛平等,阿弥陀佛有能力平等游于十方世界。他去干什么?接引信愿持名的众生,往生到极乐世界。佛不现身去接引,这些人找不到极乐世界在哪里,一定要等佛接引。所以佛有接引愿。
最重要的是后头这两句,于所受用,皆不着取。极乐世界有没有取相、执着的念头?没有,为什么?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威神加持,你在极乐世界得大自在,你想穿什么衣服,衣服在身上,不必裁缝;你想吃的什么东西,也摆在你面前;吃完了不要了,不要就没有了,不见了,不需要收拾,不需要去洗碗洗筷子,不需要。所以,皆不取着,一切所需随着你的念头都成就了。这个世界能不去吗?你为什么不去?这个世界不好,我看到了,极乐世界好,我没看到,所以半信半疑。这个半信半疑就把这一生的缘给断掉了,那叫真可惜,真可惜。
往生极乐世界,诸佛说过,阿弥陀佛也说过,这个法门易行难信,很容易成就,就是很难相信。凡是修这个法门不能成就的,都是信心不足、愿心不得力,所以落空了,学的人多,往生的人少。过去李老师常常感叹,一万个念佛人,真正往生的三、五个而已,告诉我们,难信易行。真正相信,带业往生,五逆十恶都能往生,希望大家不要错过这个机会。
我们的同学,更希望大家不能够误听谣言,听经要有智慧,修行要有德行。德,五伦、五常、四维、八德,总是要记在心头,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不能违背,违背伦理道德,果报都在三途。世界书局翻印弘化社的这一套《道德丛书》,如果你能从头到尾把它看一遍,我相信对你有大利益。为什么?你相信真有因果,不敢作恶,作恶的果报太可怕了!这部书如果有同学发心把它讲一遍,做成光碟,无量功德。我们想积功累德,这是积功累德的机会、缘分,我们能抓住,广为流通,好!
第二个,「游刹自在」。
【遍游佛刹。无爱无厌。】
这八个字重要。
【亦无希求不希求想。亦无彼我违怨之想。】
我们看念老的注解。「游于净国」,净国是佛国土。十方世界有无量无数诸佛刹土,每天去游览,干什么?做早课,到十方世界去拜佛,拜佛是修福,修大福报,听佛讲经开智慧,福慧双修。我们有本事分无量无边身,每一个分身都管用,不是不管用,可以请法,可以闻法,会开悟。每一尊佛给你说一句两句,你的收获就不得了,无量无边。前面所说的,一切法皆是佛法,一切经教都是佛经,都是佛陀的教诲,你统统参学,到家了,圆满了。每天都是这么好的缘分,诸佛亲自来教你,教你一个人,一对一的教,你哪有不成佛的道理!
我们看念老的注解,前面这四句,「游于净国,亦无爱乐」,对一切诸佛刹土平等看待,「于诸秽土,亦不厌弃」,秽土是指诸佛刹土里头有六道轮回。看到六道轮回,也不讨厌他,也不舍弃他,为什么?他们还在受苦,在受难,迫切需要人帮助他。帮助他什么?帮助他减轻痛苦,这是三恶道众生没有一个不期望的,我们有这个能力,应当帮助他们。帮助的方法,就是劝他念佛求生净土,他要相信了,他要真干,真成就了。不是没有,有,不多,为什么?无量劫来在三途恶道薰习的不善的习气很重,知道是不善,他改不过来,贪瞋痴慢疑断不掉,怨恨恼怒烦挂在外面。没有人愿意亲近他们,没有人愿意帮助他们,只有佛菩萨大慈大悲。
念老注解里说,游于净国,亦无爱乐,于诸秽土,亦不厌弃。『亦无希求不希求想』,要用这种心态。有没有希求?没有希求,也没有不希求,一切随缘。遇到缘就是有缘人,无论是顺境是逆境,是善道是恶道,只要一接触都是有缘人,我们就应当全心全力帮助他,帮助他离苦得乐,为他们讲经说法,劝导他们念佛学佛。
这个下面念老的解释,「据《金刚三昧经通宗记》云:入道多途,要而言之,不出二种:一谓理入。二谓行入」。这些地方是我们要学习地方。入道多途,八万四千法门,佛家常说无量法门,也常说,这就是多途,方法多,门路多。但是,最重要的不出两桩事情,一个是理入,一个是行入。理豁然大悟,悟入了。行是修行,修戒修定。从戒定入是从行入,从大彻大悟入是理入,两种都行。理入得深,入得圆满,行比理入要浅,菩萨、罗汉,行入的多,理入的少,法身菩萨完全是理入。这个合起来就是戒定慧三学。
下面说,「行入则有四者,其中第三为无所求行。世人常迷,处处贪着,名之为求。智者悟真,理与俗反,安心无为,形随运转,万有斯空,无所愿乐」,这个几句话很重要。经上说得很清楚,无所求行,无所求这三个字好,真放下了。我初学佛的时候,也是急着想入门,向章嘉大师请教,有没有捷径叫我们很快就能契入?他告诉我有,看得破、放得下。在此地,看破、放下合在一起,就是无所求,无所求行就是看破、放下。
世间人常迷,处处贪着。在今天这个地球上,全世界可以说一切时一切处,我们所看到的世人都是迷而不觉,都是常迷、贪着。这叫求,名之为求,有求。真正觉悟的人明白了,悟者入真,真是什么?一切法的真相。一切法的真相,世间人不知道,假的。佛说得很清楚,讲得很明白,告诉我们,世间人颠倒了,把假的当作真的,真的迷了,认假为真,这个当可上大了。为什么?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都是业,轮回业,来生依旧是六道轮回。一堕三途,在六道里头,造善业的人少,恶业的人多,一堕三途,佛在经上讲五千劫。多长的时间?五千劫,不是五十万年、五千万年,五千劫。你能不害怕吗?如果你真害怕,你就回头了,为什么?放下,假的,不是真的。
现在量子力学家帮助我们,量子力学家证明,这个世界上所有一切物质现象,我们今天讲的色声香味触,再包括法,六根六尘全是假的,没有一样是真的。这些东西从哪里来的?从念头生的,妄想生的,有妄想就有这个东西,没有妄想就没有这个东西。现在科学家集中精力在找第二个奥秘,第二个是什么?念头。所有一切物质现象,刚才讲的色声香味触法,六根六尘统统是从念头生的,念头是什么?现在集中在研究念头。出版的这些研究资料很丰富,书店到处都有,没答案,我们相信二、三十年之后,这个答案会出来。
佛在经上有说,六道凡夫用第六意识,第六意识是思考,我们今天讲思想,用思想这个方法来观察宇宙、来研究这些万物,可以。广的,广大的,能够知道宇宙的边际;小的,微尘世界,能够看到极微色,极微之微。今天极微之微出现了,说出来了,科学家叫微中子,物质里头最小的,没有比它更小的,把它打破,物质就没有了。所以佛家叫极微色。这个东西被证实了,它是假的,不是真的,是念头在高频率之下产生的幻相。高频率高到什么程度?弥勒菩萨告诉我们,一秒钟二千二百四十兆次,这么高的频率。我们今天电视,电视的频率,一秒钟是一百次的生灭,就是画面波动一百次。摆在我们面前的这些万事万物,一秒钟的波动是二千二百四十兆次。这么高的频率之下看的时候,物质假的,不是真的。所以我们相信二、三十年之后,第二个秘密揭穿了,念头是什么,念头也不是真的。我们等待科学家的报告。
所以这求,「智者悟真,理与俗反」,道理跟世俗是不一致的。「安心无为」,他的心定下来了,不起心不动念、不分别不执着,叫无为。「形」是万有,万有的形状随着念头在运转,所以「形随运转」。「万有斯空,无所愿乐」,世间所有的愿求真放下了,世间种种的爱好、贪恋也都放下,这是真无求。这里面得出的总结,可见「无希求想」就是无所求行,他的行为也终止了,不再有求。「亦无不希求想」,这个也很重要,我不希求想,不希求了,希求放下了,但是那个不希求的念头还在,这个也不行,这还是障碍。所以「不希求亦无」。「一法不立,是真无求」,还有一个无求,你心里还是被无求染着,不是真清净,一法不立才真的无求,才真的清净,这叫无为。「无不希求,是不住无为。不着有为,不住无为」,这才叫中道。这叫理入,理入,说得很清楚。
「以上明彼土菩萨平等游刹之妙德」,跟《金刚经》上所说的完全相应,「应无所住而生其心」。生心是游刹,虽然游刹他不住,有求无求都不住。完全随顺自然,不起念,随顺大自然里头,而没有随顺的念头,这叫真无住,真无为。禅入这个境界就是大彻大悟、明心见性,见性成佛。惠能大师在五祖方丈室里头,是这个境界;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,大彻大悟、明心见性,也是这个境界;中国历代这些祖师大德,跟我在前面跟诸位报告的,孔子、孟子、老子、庄子,再往前面说,尧舜禹汤、文武周公,他们都是在这个境界。
这个智慧从哪来的?不是学来的,完全是从放下得来的,放下,人心就定了,就无住。无住再生心,好!生心是智慧,什么都明白了。我们今天是有住,心里头有妄想、有杂念,有许许多多的习气,起心动念是烦恼,是妄念;如何把这些东西统统放下,这叫功夫。现在我们求入道,入道这两门,一门从理入,一门从行入,两门都可以,两门同时也可以。因为,它本来没有门,说门是方便说的,哪有门?哪有路?门跟路都没有,不能不知道。
不着有为,不住无为,这中道。这一段是说明极乐世界菩萨平等游刹,这四个字用得好,往生到极乐世界,不分四土三辈九品。实报土的菩萨、常寂光的菩萨、方便有余土的菩萨、凡圣同居土的菩萨,下下品也是平等游刹。不能不去,不去就错了,真错了,一定要去。真想去,专修净土,净土三经一论由你选择,喜欢哪一种都行,要真信、真正发愿,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决定往生。那不能往生的,是这个地方放不下,现在这个经上讲得这么清楚,讲得这么明白,我们统统放下,障碍没有了,决定往生。
等着阿弥陀佛来接引我们,心里只有一个念头,阿弥陀佛;想阿弥陀佛,想他的形相我们无法想像, 他太庄严了,想他在经典上的教诲,常常读这部经。古人讲的「读书千遍,其义自见」,我们在这上用功,千遍、两千遍、三千遍,一定念到阿弥陀佛来见我们,感应道交,这心就放了。阿弥陀佛见了面,决定得生,临终的时候他一定来接引你。
好,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学习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