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mtbcollege logo
 
简体 正體
綱目模式
頻次搜索 
AND OR
 
02-041-0189 主講人 : 淨空老法師
             小字號    中字號    大字號

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  (第一八九集)  2015/3/23 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 档名:02-041-0189

  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:阿阇黎存念,我弟子妙音,始从今日,乃至命存,皈依佛陀,两足中尊;皈依达摩,离欲中尊;皈依僧伽,诸众中尊。阿阇黎存念,我弟子妙音,始从今日,乃至命存,皈依佛陀,两足中尊;皈依达摩,离欲中尊;皈依僧伽,诸众中尊。阿阇黎存念,我弟子妙音,始从今日,乃至命存,皈依佛陀,两足中尊;皈依达摩,离欲中尊;皈依僧伽,诸众中尊。

  请看《大经科注》第四百八十页,最后一行第二句看起:

  「如《圆中钞》曰:娑婆众生,虽能念佛,浩浩见思」,浩浩是广大的意思,见思烦恼,「实未伏断」,不但没有断,伏都没有伏住,「而能垂终心不颠倒者,原非自力而能主持,乃全仗弥陀而来拔济」。《圆中钞》,幽溪大师的著作,《阿弥陀经》三种注解里面的一种。三种最重要的,学《弥陀经》没有不学这些祖师留下来的资料,第一个是莲池大师的《疏钞》,第二个是蕅益大师的《要解》,第三个就是幽溪大师的《圆中钞》。这是《圆中钞》里面的文,大师说得好,娑婆众生指的是我们,特别是我们现在的众生,虽然能念佛,也很用功,甚至于佛号一句接一句,还可以不中断,但是怎么样?见思烦恼不但没断,伏都没有伏住,境界现前,习气就现前了。但是他临终的时候能够心不颠倒,那一刹那之间,他就能得到佛来接引他。这什么原因?不是靠自力,自力没做到,而是全仗弥陀而来拔济,来拔苦、来救济,这个地方显示出名号功德不可思议。

  确实,说到名号功德,真的是「唯佛与佛方能究竟」,即使法身菩萨、等觉菩萨都没有办法把它讲清楚,让我们这些凡夫接受,所以这个法门叫难信之法。可是它容易修成,条件,蕅益大师在《要解》里头讲得好,只要真信,决定没有怀疑。有怀疑就不行,佛没有办法帮助你;一点怀疑都没有,真正愿生净土,不愿意再搞六道轮回,把三界六道统统放下,心里头专注这一句佛号,我们就能感动佛来接引。

  「虽非正念,而能正念」,正念,像海贤、海庆、老德和尚,这些人是正念。为什么?他不会被外面境界转动,叫正念。我们凡夫没有得到正念,可是临命终时,这个时间很短,就在这几分钟的时间之内,念头能归正。念头归正是什么意思?要记住,这个时候就是一句阿弥陀佛,除一句阿弥陀佛之外,万缘放下了,这就是而能正念。实际上在这个关键时刻,能正念的人也不多。这是说什么?凡夫可以做得到的,一个小时正念做不到,十分钟可以做到,十分钟当中这一句佛号不夹杂妄想、不夹杂妄念,就这么短的时间,它就能产生效果。而这种方法一定要在平时锻炼,临终才有把握;平时要不锻炼,临终还是没把握。我们念佛念一个小时、念两个小时,能不能有个十分钟里头没杂念?这个自己要留意,我们能不能往生全靠这一招,两个小时念佛当中,里头能有个十分钟没杂念。有杂念的,不是正念;没有杂念的,这是正念。正念不能维持长时间,十分钟可以维持,好!慢慢时间会增长,十分钟到十五分钟,十五分钟到二十分钟,这就进步,功夫进步。它的根全在放下,真能放下,绝不留恋。

  佛告诉我们这个诸法实相,我们总要记住,诸法实相是什么?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;「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」。要牢牢的记住,《金刚经》上说的,常常用这个回光返照,让我们对这个世界没有留恋。肉身还在这个世间,还关心大众这些事情,这是菩萨的慈悲,不忍众生苦,暂时放在心上可以,不能长久放在心上。长久放在心上是佛号,暂时这个念头不障碍佛号,这是大悲心。我为什么往生西方?为成佛。成佛为什么?成佛为来度众生。现在我想帮助他,心有余而力不足,我办不到,我到极乐世界去留学,成佛之后再来普度众生。这就对了,跟你的心、跟你的愿完全相吻合,「故得心不颠倒,即得往生」。

  「证诸小本唐译与《悲华》两经,此意益显」。这句话是黄念老说的,幽溪大师在《弥陀经》注解里面说的这段话,我们再用小本唐译,玄奘大师翻译的本子,跟《悲华经》。你看看,「小本唐译,名为《称赞净土佛摄受经》」,经文里头这么说法,「临命终时,无量寿佛与其无量声闻弟子、菩萨众俱」,跟着佛一起来接引的有声闻弟子、有菩萨弟子,「前后围绕,来住其前」,住在求往生的这个人面前。「慈悲加祐,令心不乱」。你看这句话就在此地,是佛的慈悲加被保佑你,帮助你这个心不乱,就是一心,就是正念。「可见凡夫临终心不颠倒,亦不散乱,正念持名者,全因弥陀慈悲加祐之力也」。这个是念老提醒我们,我们对弥陀要感恩,真正感恩就是求生净土。你真求生净土,纵然业障严重,他还是来接引你。在接引那一刹那之间,他以威神加持你,让你杂念、妄想不起,短暂的那一念就往生了。经上讲的一念、十念,一念的时间短,十念的时间不长,就能往生,这是弥陀威神加持。

  下面引《悲华经》文说,「又《悲华经》曰:临终之时,我当与大众围绕」。这个我是阿弥陀佛,阿弥陀佛与声闻、菩萨大众围绕,「现其人前」,这就是我们讲病危之人。「其人见我」,他见到了,他还没断气,看见佛在他面前,也看见菩萨、声闻围绕着弥陀,「得心欢喜」,看到佛来接引,欢喜心。「以见我故」,就是他见到佛了,「离诸障阂,即便舍身,来生我界」,他就能舍身,跟阿弥陀佛走了。这是佛力加持,慈悲到极处。这是人人可以做得到的,只要你真发心、真发愿,对这个世间没有留恋。所以功夫是什么?真正的功夫就是放下,放下万缘,一心正念,正念就是一句佛号,除这句佛号,什么也没有。这样就对了,就能感得在临终那个时候,让你看到阿弥陀佛,看到佛周边的菩萨、声闻大众来接引你。证明经上所说的一点没错,不是妄语,是真话,这种状况你真的见到了。见到你欢喜,跟佛走了,身体不要了。

  「又说愿曰」,这也是《悲华经》上的,「所有众生,若闻我声」,这个声就是名,就是名号,「发愿欲生我世界者」,这个世界就是极乐世界,我是阿弥陀佛自称,「是诸众生临命终时,悉令见我与诸大众,前后围绕。我于尔时入无翳三昧,以三昧力故,在于其前而为说法。以闻法故,寻得断除一切苦恼,心大欢喜。其心喜故,得宝窴三昧。以三昧力故,令心得念及无生忍,命终之后必生我界」。这是世尊在《悲华经》上说的话,这话不是假的,说临终的状况,佛来接引,你看得很清楚,菩萨、声闻围绕在佛的周边。佛这个时候入定,这个定叫无翳三昧,翳是眼睛长病,看东西看不清楚,无翳是个好眼睛,没有生病,也就是说看得清楚、看得明白。以三昧力在这个人面前而为说法,说什么法?这种关头,他说的法我们听见了。我们在哪里听见的?我们在海贤老和尚光碟里头听见的,我相信阿弥陀佛在这个时候所说的话,跟海贤老和尚完全相同,那就是「好好念佛,成佛是真的,其他都是假的」。这个是最关键的时刻,最重要的一句话,不必说别的,别的啰嗦,直截了当,好好念佛,求生净土,成佛是真的,其他的都是假的,假的统统要放下,不能再放在心上。我相信在这个关键时刻,佛就说这句话,海贤把这个信息透给我们了。

  这个人以闻法故,寻得断除一切苦恼,真放下了。听佛这么一说,真放下,一声佛号念念相继,心大欢喜。其心喜故,得宝窴三昧,这个三昧力令心得念,就是你的正念,你的这个佛号念念不断。及无生忍,什么叫无生忍?一切法不生,一切法不灭,这是事实真相、诸法实相。忍就是你同意、认可了。为什么?你见到了,确实看到一切法不生不灭。这是什么现象?现代量子力学家看到了微中子,微中子是什么?是一切诸法的物质现象的根本。《金刚经》所说,整个宇宙一切万法一合相,是一个东西组合起来的。这个一,佛经上叫极微色,极其微小的物质现象,把这个物质现象再把它分开,物质就没有了,它不能再分,一分就没有了。这么小的一个物质,整个宇宙都是这个物质组合的。它有多大?科学家给我们一个概念,其实我们对这概念都很模糊,科学家告诉我们,原子,把原子打破,发现有原子核、有电子、有中子,这些东西组合成为原子。原子我们肉眼看不见,经上说阿罗汉的天眼能看到微尘,我们人间,天人都不行,天人的天眼见不到,它太小了,应该就是原子。原子打破了,你看到原子核、中子、电子;再把这些东西打破,看到了基本粒子;基本粒子还能打破,打破看到了夸克;夸克还可以打破,再打破叫微中子;微中子打破没有了,物质现象不见了,所有物质现象就这样组成的。

  我们今天对《金刚经》上所说的一合相,有概念了。虽有概念,这概念不深,在日常生活当中没用到,就很可惜。怎么用法?万缘放下就用到了。为什么说它不生不灭?你说它生,它已经灭了;你说它灭,它又生了,前念灭,后念生。但是前念跟后念不是一念,不一样,念念都不一样,假的不是真的。它存在的时间多长?经上有,弥勒菩萨跟释迦牟尼佛的对话,佛问弥勒,「心有所念」,说凡夫心里起个念头,这个念头里头有多少微细念头?有多少个物质现象?有多少个念头生灭?弥勒菩萨讲,「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」。这一弹指,太短的时间,一秒钟能弹多少次?有人告诉我,七次。我们今天是用秒做单位,一秒钟有多少个念头?这一弹指乘七,三十二亿百千念乘七,二千二百四十兆,单位是兆,二千二百四十兆。这就是不生不灭的意思,你不能说它有生,也不能说它有灭,它实在太短促了。你看一秒钟二千二百四十兆次的生灭,我们怎么能够知道?谁知道?大乘经里佛常说,八地以上。

  我们看《华严经》,菩萨从初发心,初信位的菩萨到等觉,五十一个位次,要到什么样位次的菩萨才能看到真相,宇宙真相?一秒钟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是宇宙真相,八地能看到。八地是五十一个阶级里,最高的第四个阶级,你看八地、九地、十地、等觉,菩萨到顶头了,再上去成佛了,成佛叫妙觉。我们有理由相信,最上面这五个位次,他们在常寂光净土,八地以上就融入常寂光,妙觉是究竟圆满。常寂光是法身如来,不是一般法身菩萨。一般法身菩萨,华严圆教初住以上,四十一位法身大士,那叫法身菩萨。这五十一个阶级,从第十一个阶级起就是法身菩萨。七信位是阿罗汉,八信位是辟支佛,九信位是权教菩萨,十信心满叫成佛,十法界里面的佛。再向上提升一个位次,圆教初住,初住就是破一品无明,证一分法身,四十一品无明破了一品,证法身,称为法身菩萨。

  这些常识我们有,要熟。为什么?时时刻刻提出来观照,这一观照晓得,假的不是真的,就放下了;真的就这一句佛号,佛号提起来了。这观照帮助这个用处,这叫真修行。所以真修行在哪里修?六根接触六尘之处,是菩萨学处,在这里修。修什么?最高的修行是不起心不动念,看得清楚,听得明白,知道是假的。知道不是分分秒秒,是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这个频率在生灭。所以说生灭就是不生灭,生也好,灭也好,全放下,这句佛号住定了。心里头就一句佛号,除一句佛号之外什么也没有,这个成就就是决定得生。

  我们要学会了,真会用功,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假相,不要被它欺骗了,要统统放下,随缘妙用。随缘是随喜功德,妙用是什么?不放在心上就妙了。放在心上就造业,业有善恶,就是造六道轮回的业,善业就造三善道,恶业就造三恶道。无论是善恶,统统是自作自受,这个要知道,不能怪别人,与任何人都不相干,怪别人是罪加一等。要回光返照,统统自己做主。自己真正做得了主,就是说佛在当中坐,这真做主了。

  所以说令心得念及无生忍,一切法不生不灭,真能放得下,不再把它放在心上,真心里头没有,什么都没有。这个放下,放下妄心,妄心就是起心动念的心、分别心、执着心,这个都是妄心,一切虚幻都是从它生的,从起心动念、分别执着所生的。起心动念是阿赖耶识,执着是末那识,分别是第六意识,阿赖耶起作用,这些作用全是负面的。菩萨清楚,法身菩萨非常明了,八地以上彻底放下了,这就是无生忍,放下了就是无生忍。命终之后必生我界,你看这个字,文字,必,肯定到极处,必定往生极乐世界。

  「是经所显他力妙用,弥为明显」。《悲华经》上跟《圆中钞》上所说的,还有小本《弥陀经》,玄奘大师翻译的,真讲得好。所以,「《称赞净土经》是本经小本,《悲华经》说弥陀因地及极乐庄严,均明彼佛临终接引摄受往生之殊胜愿力」。这个话说得好,真难得,增长我们的信心。「可见弥陀愿王,妙德难思,大恩大力,不可称量」,这是必生。

  我们再往下面看,「阿惟越致」,这一句经文也非常重要。我们往生到极乐世界是什么身分?我想大家都很关心。阿惟越致,「又作阿鞞跋致」,这都是梵语音译的,翻成中国意思叫「不退转,是菩萨阶位之名」。据《弥陀要解》,这就是蕅益大师说的,「阿鞞跋致,此云不退」。不退有三种:第一个「位不退,入圣流,不堕凡地」,小乘人就得到了。初果以上,虽然是初果,小小圣,他是真的圣人,他入了圣流,真佛弟子,他不堕凡地。这经上给我们说得很清楚,他没有离开六道轮回,他决定不堕三恶道,人间寿命到了他生天,天上寿命到了他又到人间来,天上人间七次,他就证阿罗汉了。证得阿罗汉之后,不到人间来了,就脱离六道轮回了。脱离六道轮回就是离究竟苦,离苦得乐,究竟苦是六道轮回,他出离了。我们不知道,以为六道还不错,不知道六道是究竟苦,所以不想出离;知道这是究竟苦,极乐世界是究竟乐,你决定是想离苦得乐。不知道,迷惑了,苦中作乐,不想出离,大错特错,这个事不能干。

  第二种「行不退」,行不退是菩萨,菩萨不会退到二乘。「恒度生」,菩萨慈悲心重,不忍心看到六道轮回这么多众生在这里受苦,自己也不晓得,菩萨总是教化众生。「不堕二乘」,二乘是只度自己不度别人,叫自了汉,声闻、缘觉。他也度众生,教化众生,他不是主动的,他是被动的,他跟这个众生有缘,他度他,他帮助他;跟这个众生没有缘,他不理他。不像菩萨,菩萨对众生是作不请之友,只要你跟菩萨遇到就算是有缘,过去有没有缘没关系,菩萨总不会舍弃你,总是会教你,这个就是行不退。

  第三个「念不退」,念不退是法身菩萨,法身菩萨只有一个目标,念念趣向无上菩提。「萨婆若海」就是一切种智,一切种智就是无所不知,无所不能。谁证得的?妙觉如来证得的。这是说,譬如极乐世界实报土,四十一位法身大士,他们念念是究竟果觉,就是这里讲的「心心流入萨婆若海」,如来究竟圆满的智慧。这个智慧是自性里头本有的,也就是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,说了五句话当中的第三句,「何期自性,本自具足」,本自具足就是萨婆若海,无量智慧、无量德能、无量相好,一样也不缺。它没有缘它隐,不现,什么都没有,空空如也;有缘它就现。现不是生,隐不是灭,所以它不生不灭。隐现,自己没有起心动念,众生起心动念,众生有感,它自自然然就有应。像敲鼓一样,大叩则大鸣,小叩则小鸣,不叩则不鸣,不叩不能说鼓没有声音,叩也不可以说鼓有声音,它的微妙是六道众生无法想像的。

  下面再用《华严经》给我们具体说出来,「若约此土」,就我们娑婆世界,这个境界是什么境界?「藏初果」,藏通别圆,天台家的,藏教的初果就是小乘初果须陀洹,通教是见地,别教是初住,圆教是初信位,这叫位不退,「名位不退」。行不退,通教是菩萨,别教是十回向,圆教是十信位,叫「行不退」。这通教,通教是前面通小乘,后面通大乘;别教专门是大乘,没有小乘,所以别教十回向;圆教十信位,这行不退,通教菩萨。下面念不退的,别教初地、圆教初住,这叫「念不退」。

  上面说「不退有三」,最上的是「念不退」。「此土行者,别教须登初欢喜地,圆教须至初发心住,方破一品无明,证一分法身,始能念念流入萨婆若海。萨婆若海,即一切种智海,即如来果海。双舍二边,全归中道,始曰念念流入萨婆若海。可见念不退之难证」。念不退,在中国禅宗,要大彻大悟、明心见性;在教下叫大开圆解,也是明心见性;净土宗叫理一心不乱,跟禅宗的大彻大悟、明心见性,地位是平等的。海贤老和尚他证得了,他漏了点风声,我们在碟片上看到了,有一次他说,他不常说,他说我什么都晓得,什么都不说。什么都晓得,那就是大彻大悟、明心见性。不是明心见性的人,如果说我什么都晓得,那叫大妄语,大妄语的果报在阿鼻地狱。佛菩萨不能冒充,冒充佛菩萨罪太重了,死了以后不是到极乐世界,是到无间地狱去了。

  我们学经教,现在人根性跟古人相比,差太远了。古人讲经的标准,什么人可以出来讲经?开悟了。开悟有小悟、有大悟、有彻悟,是哪一等的?是最高那一等的,就是大彻大悟、明心见性,你才能出来讲经,你不会讲错。经学不学没关系,甚至于不认识字也能讲经。经是从自性里头流出来的,没有通过阿赖耶识,也就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,自自然然从自性里头流出来,这是经典。你见性了,你流出来的跟释迦佛流出来的完全相同,释迦佛讲的《法华经》、讲的《华严经》,你要讲《华严》、讲《法华》,你从自性流出来的,跟释迦牟尼佛说的经文完全相同,一点差错都没有。惠能大师不认识字,没念过书,人家拿着《法华》去向他请教,大师说你念给我听。念个一段、二段,他说行了,别念了,我全知道了。他能讲给别人听,叫别人听了开悟。所以佛门这个教学方法很特殊,世间没有。它讲的什么?悟性,重视悟性,不重视别的,不需要记。这连中国孔老夫子都知道,孔老夫子那个时候佛教没到中国来,夫子在《论语》里头说到,「记问之学,不足以为人师也」。你看,那是你学来的,你念得多、记得多,不行,不可以当老师,不能教人。什么人能教人?要开悟,中国古人也讲开悟,圣人,不是凡夫。

  中国古圣先贤,我觉得都是佛菩萨应化到这边来的。《普门品》有证据,应以什么身得度,他就现什么身,中国人喜欢圣贤,他就以圣贤身来得度;外国人喜欢佛菩萨,他就示现佛菩萨身分。你喜欢什么样身分,他就现什么身分,妙极了!所以我们也可以说,世界上每个宗教的创始人都是佛的化身。这个话,日本一个老和尚中村康隆,我跟他见面去拜访他,那一年他一百岁,他告诉我一句话,「全世界每一个宗教的创始人都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」。我离开的时候,他的徒弟桥本送我到大门口,告诉我:老和尚今天说这话很奇怪,他从来没说过,他怎么会给你讲这个话?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,中国古圣先贤老祖宗又何尝不是观世音菩萨三十二相。中国人跟观音菩萨特别有缘分,家家观世音,户户弥陀佛。他说的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所以萨婆若海是很不容易得到的。我们往生到极乐世界,身分就是阿惟越致,阿惟越致就是念念向着萨婆若海,这个在菩萨修行里面最高阶层,所以第二十愿这句话太重要了。

  「众生生者,皆是阿鞞跋致」,极乐世界四土三辈九品,从上品上生到下品下生,皆是阿鞞跋致。极乐世界,四土三辈九品有没有?有,有其名。但是实际上?实际上它是平等法界。为什么?皆作阿惟越致菩萨,那是平等法界。这是极乐世界跟十方一切诸佛刹土不一样的地方,我们要记住,不一样,生到这里,便宜可占大了,一生就证得。八万四千法门,任何一个法门修到阿鞞跋致要无量劫,不是三大阿僧祇劫,是无量劫。遇到净宗法门中了特奖,你一生就成就,这个机会要是错过,叫真错了。

  下面,「《要解》又云:今净土,五逆十恶,十念成就,带业往生,居下下品者,皆得三不退也。」蕅益大师讲的,这还得了!这是真难信。「下下品人,亦证三不退,一生圆成佛果。此乃十方世界之所无,唯极乐所独有。如是胜异超绝」,胜是殊胜,异是不平常,「言思莫及」,就是不可思议,我们言语、思想都达不到。「故《要解》云:非心性之极致」,这是讲真因,为什么有可能。这个真因要搞不清楚,我们的怀疑断不掉。真因是什么?心性之极致。心性是本有的,不是外来的,也不是修来的,自性本自具足的。不但是具足,而达到了极致,极致是究竟圆满,不可思议,这是性德。你本来是佛,大乘教上讲得很多,不是偶尔一句、二句,佛常说,「一切众生本来是佛」。佛之极致就是究竟圆满,在哪里看?在极乐世界。十方世界是你只能看到一部分,到极乐世界看到大圆满。看到大圆满,就是你证得大圆满,这还得了!然后,这是因,因还要有缘。缘是什么?缘是持名,「持名之奇勋」,奇是奇特,勋是功勋,「弥陀之大愿」,再加上阿弥陀佛的大愿,「何以有此」。这就说要不是心性极致,持名奇勋,弥陀大愿,怎么会有这种事情?

  「今此两愿,于四十八愿中,如箭靶之红心。至于第十八愿,则如红心中之中心」。第二十愿里头,作阿惟越致菩萨,我们的心定了。阿惟越致是说圆教四十一位法身大士,这里面包括有等觉菩萨,现在的文殊、普贤、观音、势至、弥勒、地藏都是等觉菩萨,我们到极乐世界,一生当中可以跟他们平等,可以证得究竟圆满妙觉佛果。所以善导大师跟我们讲到四十八愿里面五个真实的大愿,第一个,第十二愿,「定成正觉」,这语气多肯定,往生到极乐世界,成正觉就是成佛,你决定成佛。你不成佛,你不会离开极乐世界。第十三愿,「光明无量」,光明是智慧,就是经上讲的萨婆若海。第十五愿,「寿命无量」,光明无量没有寿命不行,寿命是福报,有无量寿、有无量光才能普度众生。第十七愿重要,「诸佛称叹」,就是诸佛都为阿弥陀佛做宣传,一切诸佛如来都介绍众生,众生里面包括菩萨,介绍十法界众生信愿持名,求生净土。要没有这些诸佛如来为我们介绍,我们不知道,所以这一愿非常重要。下面第十八愿,「十念必生」。善导提出真实的五愿,我在这里加一个,第二十愿,二十愿里面有作阿惟越致菩萨,这一愿也非常重要。这一愿真实成就,到极乐世界就是阿惟越致菩萨,修学圆满就成佛了,必成正觉。到达极乐世界就是阿惟越致,这个不可思议。

  第十八愿,红心中之中心,这是黄念老说的,说明往生不难。意思就是说,极乐世界这个法门,人人有分,个个不无,问题是这一生有没有缘分遇到。遇到了要不相信,真可惜;遇到了就能够信愿持名,这是大善根的人、大福德的人,不是大善根、大福德,他不相信。只有善根福德圆满,像《弥陀经》上说的,「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,得生彼国」。每个生到极乐世界的都是大善根、大福德,遇到是大因缘,这三个都遇到,你就成功了。我们今天想一想,我们三个都遇到了,那要去不成是什么?懒散、懈怠,对这个世间还有贪恋,还不肯放下。要不是这些障碍,肯定一帆风顺。海贤老和尚给我们表法,度了多少人?帮助多少人坚定信心?无量功德。老和尚在世没人认识他,他绝不宣扬自己,走了以后我们认识他,我们感恩,这一宣扬,老和尚这次到我们这个地球,在我们中国南阳出现了,影响到全世界,为我们做了最好的证明。第二十愿我们就学到此地。

  下面我们再看二十一愿,在二十四章里面,这是第十二章,十二章里面只有一愿,「悔过得生愿」,只有一愿。我们看经文:

  我作佛时。十方众生。闻我名号。系念我国。发菩提心。坚固不退。植众德本。至心回向。欲生极乐。无不遂者。若有宿恶。闻我名字。即自悔过。为道作善。便持经戒。愿生我刹。命终不复更三恶道。即生我国。若不尔者。不取正觉。】

  这是一愿。我们看念老注解,「右为第廿一悔过得生愿」。『无不遂者』以前,「同《魏译》第廿愿(文句则兼取唐宋两译)。以下则采自《吴译》第五愿(《汉译》类之)结成此愿,名为悔过得生」。这一段是交代这一愿是从哪些版本会集而成的,交代得很清楚、很明白。

  我们再接着看下面,「所异于第十八、第十九与第廿愿者,端在宿世作恶之人,罪业深重,所受果报在于三途;今生闻名发心,悔过向善,至心回向,植德求生,临命终时蒙佛愿加被,不堕三恶道,往生彼国,是为本愿之殊胜慈德也。故云四十八愿,愿愿皆为众生。大悲慈父恩德无极,我辈佛徒当何以报?」这几句话是念老的,念老在此地勉励我们。确确实实我们见过,劝导人学佛,这个人是个好人,但他不敢接受。问他为什么不敢接受?我一身罪孽,我不敢进大殿,进大殿怕对不起佛菩萨。这人心善,可是这种人不少,良心还未泯,他自己知道他做恶事。对于这一类的人,这一愿就是度他们的,告诉他们,佛菩萨慈悲到极处,只要你能回头,只要你能改过自新,佛菩萨没有不帮助的,没有不成就你的,这个重要。

  如果是造作恶业,自己还以为很得意,认为经上所讲的这是迷信,这是骗人的,那就没法子救,破见了。破戒有救,破见就是见解错误,那个人没救。破戒没关系,五逆十恶都有救,这二十一愿讲得好,这是特别对于有重罪的,甚至于造五逆十恶,毁谤正法。那个罪是最严重的,一般人不知道。为什么重?因为你的毁谤,让许多将信将疑的人把信心断掉了,说不定这个人再过个一、二年他真信,他真能往生,因为听到你的毁谤,他不肯再提升,他放弃了,这一生往生极乐世界作阿惟越致菩萨这个缘,你把它断掉了,这个果报就太可怕了。佛在经上常说,杀人身命罪小,不是重罪,断人慧命这个罪重。那就是说,得人身还不难,得人身闻佛法可难了,你把人闻佛法的机会断掉,比犯什么样的过失都严重。

  我们如何修这个法门?对于法门要互相赞叹,这就是「若要佛法兴,唯有僧赞僧」。八万四千法门都是释迦牟尼佛说的,你要是批评它,你要是毁谤它,叫谤佛;第二个罪名,谤法;第三个罪名,毁谤所有学习法门的这些人,三桩大罪就到无间地狱去了。造作的时候很容易,果报现前,你想出来可难了。地藏王菩萨悲心很重,跟阿弥陀佛差不多,他慈悲到极处,常在无间地狱劝化众生。劝化哪一类众生?就是造作严重罪过的人,不幸堕无间地狱,见没破,菩萨专门度这种人。就是说,你给他讲因果报应,你教他忏悔,教他念佛,他听得进去,他还肯干,他很快就可以离开地狱,也能够往生净土,佛摄受他,不是不摄受。

  前面我们学过第十八愿,你看最后两句,严重警告,造作五逆十恶,毁谤正法。不是不救,这两句放在那个地方是提醒你,最好不要犯这个重罪,不是不救,那个救很难。第一个是临终忏悔,第二个是堕落到恶道之后地藏王菩萨帮助你,你要没有这个善根,地藏王菩萨帮不上忙,这善根重要。所以这一愿,注解里面说,异于十八愿是十念必生、第十九与第廿愿,端在宿世作恶之人,罪业深重,所受果报在于三途,专门对这些人说的。今生闻名发心,悔过向善,至心回向,植德求生,命终,临命终时蒙佛愿加被,不堕三恶道,往生彼国。这是本愿第二十一愿,悔过得生愿,是阿弥陀佛无比殊胜慈悲救护众生。故云四十八愿,愿愿都是为众生。大悲慈父恩德无极,我辈佛徒当何以报?我们真正忏悔,断恶修善,后不再造,信愿持名,累积功德,求生净土。这是我们报弥陀之恩、报释迦如来之恩,我们要自己度自己。

  「愿中系念」,『系念我国』,「指心念系在一处,不思其它」,这一处就是阿弥陀佛,时时刻刻念着这句佛号,不要把这句佛号丢失了。这就是海贤老和尚说的,这是真的,念佛成佛是真的,别的都是假的。假的应该放弃,真的应该抓住。「如《观经》曰:应当专心,系念一处,想于西方」,《观经》这个意思跟此地完全相同。『植众德本』,植者,种植也。「德本」,什么是德本?「如善根。德者,善也。本者,根也。又德本者,德中之根本也」。依这个意思,「弥陀名号,名为德本」。在大乘佛法里头,德本真的就是弥陀名号,能生万德,这叫德本。「如《教行信证》曰:德本者,如来德号。此德号者,一声称念,至德成满」,成就满足,「众祸皆转。十方三世德号之本,故曰德本」。《教行信证》是日本净宗大师著作,说得好,念老在注解里头引用很多,讲得好。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断恶修善、积功累德,但是真的不知道怎么样积德,德是什么,要怎么样积。断恶修善有《十善业道经》,身三、口四、意三,负面的是十恶,十恶的反面是十善,这是个标准,但它不是根,它不是根本。在中国,五伦五常是德,道德,五伦是道,五常是德,四维八德都是德。德的本,中国德的本是孝、是敬,孝是体,敬是用。

  今天我们要想成佛,成佛的德本是什么?成佛要累积功德,累积无量功德,成就无上菩提,你不能不知道德本,德本就是阿弥陀佛,如来德号。如来,哪一尊如来?大乘教里诸佛所赞叹,「光中极尊,佛中之王」,弥陀如来德号。诸佛如来的赞叹赞到极处,没有比这更高的,光中极尊,无量光;佛中之王,无量寿。念这句德号就是念无量光寿,无量光是空间,无量寿是时间,整个时空全包在一句名号里头。这是德本,这要认识。我们要积累功德,分秒必争,不要把光阴错过了。怎么争法?分分秒秒都是阿弥陀佛,除阿弥陀佛之外,什么也不放在心上,在日常生活当中随缘度日,多么自在。心地清净,一尘不染,真正与本经经题相应,清净、平等、觉而不迷,这就积功累德,这就真正断恶修善。碍不碍我们生活工作?一点不妨碍。海贤老和尚给我们做了最好榜样,生活,没有把佛号丢掉;穿衣吃饭,佛号没丢掉,还在念佛;工作也在念佛;处事待人接物,嘻嘻哈哈,还在念佛,真妙!

  古人说,「念经不如念咒,念咒不如念佛」,念佛不如念阿弥陀佛。你看妙不妙?为什么?经太长,不好念,咒比经短,可是佛号比咒还短,愈简单愈好。莲池大师一生念佛,只念四个字。别人问他,你怎么念佛?我念「阿弥陀佛」四个字。你教人呢?教人六个字,教别人念「南无阿弥陀佛」。为什么教别人念六个字,你念四个字?我深信切愿,求生净土,佛叫我们执持名号,我就念名号,简单明了,我真要去。教别人,别人未必发心求生净土,加个南无,南无是皈依的意思、皈命的意思,是客气话,恭敬的话。我真想去就不要客气,客套就拿掉了;他们还不想去,加个南无,不一样的地方。实际上都是在教化众生,这些祖师慈悲,应机施教,做出榜样来给我们看。

  所以这德本要找到,真正懂得,断恶修善、积功累德就是这句名号阿弥陀佛。你要认识它,你要能体会得,再找不到第二个能跟它相比了。真正搞清楚、搞明白,这四个字是如获至宝。我要什么?我就要这四个字,除这四个字之外我什么也不要。这叫真念佛,这个人决定得生,一生圆满功德,这句佛号包含一切。别去打妄想,我念阿弥陀佛,把释迦牟尼佛得罪了,你看我没念他,把药师佛得罪了,我害病的时候他不照顾我。所以好像我们把佛都分配了,哪一尊佛管什么事,哪一个也不能得罪,错了,全错了。这句阿弥陀佛,所有一切诸佛名号全包括在里头,一个都不漏,这多好!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,漏掉阿弥陀佛,念阿弥陀佛,包括了本师释迦牟尼佛,没漏他。佛的名号是性德,菩萨的名号是修德,性修不二,所以这一句阿弥陀佛把性修全都包括了,一切佛号、一切菩萨名号统统在其中。再给你扩大,一切经教,八万四千法门、无量法门,一切诸佛之所说的,都不离这一句阿弥陀佛,都包了,全包了。

  所以这一句阿弥陀佛可以念到功夫成片,往生就有把握。再向上提升,念到事一心不乱,念到理一心不乱,像海贤老和尚一样。理一心不乱生实报土,事一心不乱生方便土,功夫成片生同居土。经上我们念过了,无论生在哪一土,无论是什么品位,皆作阿惟越致菩萨,平等的。这种好事你到哪里去找?到阿弥陀佛家中去找,肯定就找到,别的地方没有,只有阿弥陀佛家中有。而且阿弥陀佛非常欢迎我们去,纵然造作许多罪业,那是过去没有学佛的时候造的罪业。现在知道了,悔改,不要常常去想,因为你想一次等于又造一次,错了。应该想什么?想阿弥陀佛,想阿弥陀佛就消业障,想阿弥陀佛就灭罪,想阿弥陀佛就累积功德。千万要记住,阿弥陀佛不可思议,阿弥陀佛不要丢失,一切时、一切处,睡着了可能忘记了,醒过来赶紧把阿弥陀佛接着,这叫德本。

  「宿恶,指宿世所造之恶,即过去生中之罪恶。悔者,改也。改往修来。悔过者,向佛法僧三宝忏悔罪过,誓不更造」。三宝,阿弥陀佛全代表了,怎么样忏罪(忏悔罪过)?念阿弥陀佛就是忏悔罪过,不必再找这个忏、那个忏,我看什么忏都忏不了罪过。为什么?你念你的罪过,你回忆一次就又造一次,这个罪怎么能忏得了?心里永远有个影子去不掉。就用这一句佛号,净念相继,把这个阴影全部消除,让你的心大放光明,这就是业障消掉了。起心动念纯净纯善,绝没有一个不善的念头,看到别人不善,看到别人作恶,也不要放在心上。放在心上,捡别人的垃圾放在自己心田上,错了,把自己的良心做为别人的垃圾桶。你是聪明人吗?这是有智慧人干的吗?自己丢掉的垃圾,回想一遍又装进去了。过去就让它过去,别想了,未来还没来,想它干什么?想它叫妄想,抓住现在重要。现在就是一句阿弥陀佛,这叫真正会修行,真正把修行的总纲掌握住了,将来往生决定增高品位。

  所以忏悔,誓不更造这一句重要。我年轻的时候,初学佛,章嘉大师教我修忏悔法,怎么去修?重实质不重形式。他老人家告诉我,实质是什么?不再造,像颜回一样,不贰过。孔子最赞叹的一个学生就是颜回,他真正能做到过失不会有第二次,其他同学都做不到,他能做到。所以真正忏悔的时候要以他做标准,改往修来。

  「本愿」,这第二十一愿,「悔过得生,故知悔过乃往生之关键。盖一切罪从忏悔灭也」。心里头只有佛号,没有任何杂念、没有任何妄想,这个心清净,这个心平等,这个心觉悟;换句话说,不带罪业的心就是清净平等觉。清净平等觉里头只有一尊阿弥陀佛,除这句佛号之外,什么都没有。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,还是这一句阿弥陀佛,妙极了!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,一直念下去,在这个世界一直念下去,生生世世,到西方极乐世界还是一直念下去。在这儿念阿弥陀佛,往生极乐世界;在极乐世界念阿弥陀佛,证无上菩提,证得究竟圆满,这就对了。所以,『命终不复更三恶道,即生我国』,「是本愿之主旨」。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学习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