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mtbcollege logo
 
简体 正體
綱目模式
頻次搜索 
AND OR
 
02-041-0059 主講人 : 淨空老法師
             小字號    中字號    大字號

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  (第五十九集)  2014/6/10 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 档名:02-041-0059

  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:阿阇黎存念,我弟子妙音,始从今日,乃至命存,皈依佛陀,两足中尊;皈依达摩,离欲中尊;皈依僧伽,诸众中尊。阿阇黎存念,我弟子妙音,始从今日,乃至命存,皈依佛陀,两足中尊;皈依达摩,离欲中尊;皈依僧伽,诸众中尊。阿阇黎存念,我弟子妙音,始从今日,乃至命存,皈依佛陀,两足中尊;皈依达摩,离欲中尊;皈依僧伽,诸众中尊。

  请看《大经科注》第二百六十三页,第六行看起:

  「又佛所说者,通名为经。故题中经之一字,是通名。」「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」这十四个字,是本经独具的别名,没有重复的,这叫别。「诸经立名,不离人法喻」。这是说佛经经题来由它有规矩的,如果不合乎这个规矩,那这是假的,不是真的。如果真正是佛说的经,一定符合这七个原则,这叫七种立题,它用人、法、喻,喻是比喻。「或单或复,可得七类」,单的是一个,「单一者三」,单人、单法、单喻。单人,《阿弥陀经》,阿弥陀是人,这经题里头没有法,没有比喻。单法,《大般若经》,般若是法,这里头没有人,没有比喻。单单比喻的,譬如《梵网经》,梵网是比喻,经题里头没有人,没有法。这叫三单。

  第二类,复,复就是「复二」,是两个。人法,《文殊问般若经》,文殊是人,问般若是法,这里头没有比喻,这个经题里有人、有法,没有比喻。第二种,法喻,像《妙法莲华经》,妙法是法,莲华是比喻,这个题里头没有人。第三种,人喻立题,《菩萨璎珞经》,菩萨是人,璎珞是比喻,这个里头没有法。最后一种叫具足,人法喻三种统统有,譬如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,佛是人,大方广是法,华严是比喻,人法喻全具足。七种立题当中,我们这部经经题一共十五个字,人法喻统统具足。

  我们看念老的原文,就是长行,倒数第三行,解。「今本经题」,我们这部经题,「亦具足人法喻。题中佛字表此土果人」,无量寿佛是极乐世界的果人,证果的人,这个果是证果的人,没有证果不能用这个。在佛法里头,果人有大乘、有小乘,小乘阿罗汉,小乘证到果;佛是大乘的果,这叫证果之人。无量寿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果人,这个题中具足娑婆世界跟极乐世界的两尊佛,这是人名,所以它有人。题中「庄严清净平等觉七字是法。大乘二字是喻。乘者车也。此经可运载无量众生咸达宝所」,宝所是比喻,宝是极乐,比喻极乐,如《法华经》的大白牛车,故以大乘为比喻。所以这个经题里头,人法喻统统具足。这一段是佛学常识,一切经的经题总离不开这个原则,叫七种立题。

  底下这一段,「诸经皆具教行理」,教是教学,给我们讲道理,讲事实真相,行是修行,理是原理。所以,我们也要晓得「本经题中别具之教行理」。「佛说大乘是教,依无量寿之理体,宣众生本具之大经」。第二,「庄严清净平等觉」这是行,「一句弥陀,庄严自心,清净自心」,这一句很重要。第三,「无量寿是理。表三际一如,涅槃常住之法身本体,亦即众生本具之佛性,是心是佛之本心,实际理体也」。

  下面是念老的原文。解,「诸经皆具教行理」,这一切经都有。如果经里头这三个字没有,或者是缺少一个、缺少两个,这就不是真经。真正佛所说的经,无论大小,《阿含经》里面最短的只有几行,虽然几行也具足教行理这三桩事情。「本理立教」,这个教学从哪来的?依据什么?它总依一个道理,这个道理是真如、是自性,一切经都是从自性里面流出来的。「依教修行,从行显理」,显理就是证得,我们一般讲证果,契入理的境界。「注家释题」,注解这些大德,他们解释经题,「须明本经题中别具之教行理」。那就是专就本经,本经教讲什么、行讲什么、理讲什么,这要把它讲清楚讲明白。

  「专就本经,则佛说大乘是教」,这部经不是小乘,是大乘,「庄严清净平等觉是行」,行是修行,「无量寿是理」。「无量寿表三际一如、涅槃常住之法身本体」。无量寿,三际过去、现在、未来,三际是一,一即是三,三即是一,就是说的涅槃常住的法身本体。佛有三身,法身是根本。我们每一个众生,在众生分上叫佛性,一切众生皆有佛性,所以一切众生本来是佛,这是学佛的人不能不知道。你现在为什么变成这个样子?是因为你们迷失了自性,就变成众生。记住,是迷失了,不是真正没有了。我们要觉悟了,觉悟了就又回到佛性,那就叫证果,成佛了。

  佛教学的目的是帮助你回归自性,帮助你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。究竟圆满的佛果是你自性本有的,不是从外来的。佛法是平等法,众生跟佛是一体,这个道理总要懂得。如果不懂,这个经教你就不能够契入。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,众生跟佛没有两样,众生是迷惑的佛,迷了自性的佛,佛是觉悟了自性的众生,我们可以这样说,这说得比较亲切,大家容易懂。它跟其他宗教不一样,佛法里面没有神。佛法承认有神,神是六道众生,有天神、有鬼神,这六道里头的,有色界天、有欲界天,鬼神里面有地狱、有饿鬼。他都是众生,都是迷了自性才变成这个样子的,我们总得要搞清楚、搞明白。

  本经所依的是阿弥陀佛法身本体,也就是众生本具的佛性,在佛法身我们称为法身本体,在我们现在迷惑颠倒六道众生身上,就称之为本具的佛性,是心是佛的本心,这都是给你说明道理的。净宗所依的,就是世尊在《观经》上说的两句话,「是心是佛,是心作佛」,是心是佛是你的本心,是心作佛,希望你现在能够回头,不要再迷惑,一回头,回到本心,你就成佛了。人人都能成佛,问题就是你肯不肯回头。诸佛菩萨他们的本愿、他们的本怀,是希望一切众生早早回头。这个法门是八万四千法门、无量法门里面一个特殊的法门,你要遇到这个,那真正是太幸运了。遇到这个,明白道理,懂得方法,没有一个不成就的,而且是当生成就,不要等到来生后世,这一生就能够往生极乐世界。往生极乐世界等于成佛,因为极乐世界无量寿,你在极乐世界跟着阿弥陀佛修行,决定成佛,而且很快速的成佛。

  学习必须要依靠经典,《无量寿经》在中国有九个本子,每个本子都好,你自己去看,你喜欢哪个本子就选择哪个本子,本子优劣各人喜爱不一样。九个本子讲修行的道理是一样的,讲修行的方法也是一样的,翻译的人不一样,当然翻译的文字就不相同。有些人翻得很好的,看起来很舒服、很流畅;有些人翻得比较艰涩,因为他从梵文翻过来的,梵文的文法跟中国不相同。所以,有些翻译本子保存着有梵文文法的形式在那里,这是我们从九个版本里面可以看到的。

  这个会集本是最近会集的,中日战争抗战之前,夏莲居老居士发心重新做一个会集本,也就是过去几种会集本都有瑕疵,不能算是完美的。他用了十年的时间,把古人所挑剔的那些处所完全避开,完全改正,成就这个会集本。去年南阳来佛寺一百一十二岁的老和尚海贤老法师,往生为我们做证明。他的表法就是为我们做证明,证明这个本子是真经,不是假的;证明黄念祖老居士集注,他用了八十三部经论、一百一十种祖师大德的著作,来为这部经作注解,这个注解字字句句是佛祖所说的,可靠,没有问题;第三个证明,我们最近这十几年,依照这个经、依照这个注解修行没有错误。

  我知道这十几年当中依照这部经修行往生的不少,瑞相稀有,换句话说,这些往生人给我们作证转,证明。像贤公老和尚,为我们证明极乐世界真有,阿弥陀佛真有,信愿持名真的能往生,他自己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。这个人见阿弥陀佛不止一次,你细心去看这个光碟,你能看出来,他的善根、福德是稀有的,没有人能跟他比。善根是什么?老实、听话、真干;福德是真诚、恭敬,心地清净,他有清净平等心,这是福德。具足这个条件,他的师父也是了不起的人,传戒法师,有慧眼,一看就看中他了。他没有念过书,不认识字,但是这个老实人,太难得了。读书识字的人很多,未见得老实,老实人难找,所以这叫法器,在佛门叫根熟的法器。为什么?他要是摸到门路他一定成就,而且大成就。所以,老和尚只教他一句南无阿弥陀佛,教他一直念下去。他真乖,真听话,这一句佛号念了九十二年。

  你要问他念佛的功夫,我从光碟上看到,他念到理一心不乱,经历的功夫成片、事一心不乱、理一心不乱。理一心不乱就是大彻大悟,明心见性,所以他说我什么都知道。什么都知道就是开悟了,不开悟做不到,开悟什么都知道,就是不说。一生名闻利养边都不沾,没有做过经忏佛事,没有做过任何法会,就是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,始终听老师的话。净土法门就这么简单,就这么容易。他念到功夫成片,应该什么时候?他二十岁出家剃度,师父传他这个法门,像他这种善根福德,我估计三年功夫成片。你看看,谛闲老和尚的徒弟锅漏匠也是不认识字,老和尚只传他一句南无阿弥陀佛,叫他一直念下去。锅漏匠有这个善根,就是老实、听话、真干,他念了三年,站着往生,预知时至。往生前一天,看看他一些老朋友,家亲眷属看看,第二天他走了,没告诉任何一个人。自己念佛往生,不需要助念,真正不可思议,这都是我们好榜样。男女老少、贤愚不肖,只要有这个条件,老实、听话、真干,没有一个不成就。

  三年功夫成片就能往生,为什么他要活到一百一十二岁?二十几岁他就有能力往生。阿弥陀佛慈悲,不是对他慈悲,对我们慈悲,叫他表法,留在人世间做一个念佛的好榜样,念佛求往生,一定学他就对了。所以他住这么多年,念佛住了九十年,都是替我们做榜样的,做样子给我们看的。那是一部活的《无量寿经》、活的《阿弥陀经》,经里面所说的道理、所说的方法、所说的境界,他在生活上做给我们看,在工作上做给我们看,处事待人接物,他把《无量寿经》活学活用,学活了。所以我估计他得事一心不乱应该在二十几岁的时候,得理一心不乱一定在三十几岁,四十前后,就大彻大悟,明心见性,见性成佛,他往生极乐世界实报庄严土。

  我估计他的寿命应该只有七、八十岁,延到一百一十二岁,完全是表法。表什么法?表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在这个时候有灾难,有很多人反对,有很多人批评,有很多人学了之后退心,听到外面这么多话不敢学了。他就等这一本书的出现,这个书就是《若要佛法兴,唯有僧赞僧》,就等这部书。这部书就是证明这三桩事情,会集本是真经,注解是正法,没有问题,依照这部经、这个注解修行是正确的,不是错误的,他就来帮我们作这个证。你看,他拿到这部书无量的欢喜,大概是阿弥陀佛告诉他,什么时候你能往生?你拿到这部书你就能往生了。所以,有四个居士拿到这本书去送给他老人家,他老人家不认识字,问他这什么书?他说这个书名叫《若要佛法兴,唯有僧赞僧》。他一听到这个书的名字非常欢喜、非常高兴,穿袍搭衣,捧在手上,主动要求,你们给我照相。表这个法来的,这个法一表,你看三天之后他老人家就走了。他告诉别人,老佛爷告诉我了,老佛爷来接我走了。

  所以这个光碟,我劝导诸位同学,每天看三遍,念阿弥陀佛一万声。这个光碟只有五十多分钟,每天用三个小时,看三遍,一万声佛号大概两个小时,每天修行五个小时,不可以中断,一年之后你决定得生净土。如果你要发愿,我在这个世界,所有一切苦难我愿意承受,代众生苦,我也表法做好样子,阿弥陀佛会延长你的寿命。这是说我们寿命到了,会延长寿命,这个功德无量无边。

  前几个星期,我们听到辽宁一个十三岁的女孩念佛往生,从闻佛法到往生两个月,六十天,真往生了,见佛往生。早些年我们听到有个十岁的小女孩念佛往生,这个十岁小女孩很聪明,她家里信佛,父母信佛,爸爸给她说极乐世界依正庄严,她一心向往。这么好的地方,想去,问父亲怎么样才能去?爸爸教她念阿弥陀佛,她念了三年,十岁,预知时至,没有生病。往生的头一天告诉她爸爸,明天阿弥陀佛接我回老家,要求爸爸把他的亲朋好友请到家里来,看她往生。第二天真走了。不是假的,千真万确的事实,不难去,一定要懂得道理。

  这部《无量寿经》的好处,把极乐世界的历史,把极乐世界所依据的理论、修行的方法、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境界,讲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学经教目的是什么?认识极乐世界,你真正认识、明白了,你向往极乐世界,真想去,真想去这个念头就真能去。蕅益大师说得好,能不能往生在信愿之有无,我有信,我真相信,一点怀疑都没有,我真愿意去,往生极乐世界条件就具足了。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品位高下,那是我们念佛功夫的浅深,不是多少。念佛功夫浅深是说什么?你是不是真心念,你是不是真想往生念,如果是真心、真想往生,很快,真的如愿以偿。宋朝莹珂法师只念佛三天三夜就成功了,真的是《弥陀经》上所说的,若一日、若二日、若三日,他三天成功。我们念佛所以不能往生,是这个世间放不下,情执放不下,名闻利养放不下。只要有一桩事情放不下,你就去不了,度众生的事情也要放下。

  我念佛功夫成熟了,那不放下是什么?不放下就是表法。自己真有把握决定得生,什么时候往生都可以,往生自在,这才可以留在世间表法。如果自己往生都成问题,你表什么法?你表的那个法,念了一辈子佛,最后还去搞六道轮回,这就错了,完全错了。我们学经教的目的是做什么?认识我们娑婆世界,认识西方极乐世界,附带的也认识了十方诸佛刹土,我们才会真正选择极乐世界,除极乐世界之外,哪里我都不想去。

  理论的依据是众生本具的佛性,就是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所证得的法身本体。所以判属于理,这是从理上讲的,真正是实际理体。《大乘无量寿经》里面讲三个真实,实际理体、真实智慧、真实利益,讲三个。这一切经里头,讲三个真实的少,可知道这部经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度众生成佛道的第一部经。这个本子不经过海贤老和尚的表法,我们不敢说第一经,经过老和尚这一表法,我们就踏实了,肯定了这是一切佛度众生第一部经。我这才把所有经教统统放下,年岁大了,我怕时间来不及,晚年专学这一部经,每天读诵,跟大家在一起分享,专念这一部经,专念这一句佛号,决定求生净土。

  佛说大乘是教,就是依此无量寿的理体,直指大乘为比喻,为宣说众生本具的大经。这个经从哪里来的?自性流出来的。谁的自性?自己的自性。所以把这个判之为教,意思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「又从教起行」,下文里头「庄严清净平等觉」,这是佛陀教化众生的妙行。庄严清净平等觉落实在一句佛号,念这句佛号就是修庄严清净平等觉。这个意思深,这是全经的总纲领,我们凭什么往生?就凭这一句,七个字,庄严清净平等觉。庄严是美好到极处,这种庄严从哪里来的?从清净平等觉来的,清净平等觉是心,庄严是我们的外表,相。

  老和尚给我们示现,你看他一百一十二岁,让人家羡慕在哪里?不是他的年岁大,是他的精神、体力跟年轻人一样,这真叫人羡慕,那叫庄严。体力、思想的敏捷,换句话说,他的机能完全没有衰退,一百一十二岁像三、四十岁的人一样。还爬树,庙门口有棵柿子树,果实结熟了,一些信徒去到那里去看他,他送他们出来。看到树上柿子熟了,搬个小楼梯爬到树上,带个箩筐,摘了一箩筐下来分送给大家。一百一十二岁的人,这叫人羡慕,七十以上的人都做不到了,他还那么灵光。往生的当天,他在田里干了一天活,从早到晚,浇水、拔草、整地,干到天黑。看到的人说:老和尚,天黑了,可以休息了。他怎么说?快好了,马上就好了,好了以后我就不干了。没有想到他那天晚上走了。大家想想老和尚说话的口气,当时听了没有在意,这是预知时至,这是最后的表法。真的活一天干一天,活一个小时干一个小时,这么圆满,临走了还不休息,做给大家看,真的是稀有难逢,这叫表法。精神、体力跟年轻人一样,这叫庄严。

  他这个庄严从哪里来的?他的心证到了清净平等觉。清净心,没有染污,阿罗汉、辟支佛证得的;平等心,菩萨证得的;觉,觉是大彻大悟,法身菩萨证得的。那个相怎么会不庄严?当然庄严。你看到他的人身相庄严,他的小庙虽然在穷乡僻野,没人瞧得起,破旧的小庙,你仔细去观察,干干净净,那就是庄严,住在那里舒适。老和尚勤劳,整齐、清净,这是他的劳作做出来的。如果再仔细观察他所种的那些地,菩萨种植的,我没去看过,我能想得到,他所种的这些粮食、水果、蔬菜肯定比别的人好。为什么?他是清净平等觉种出来的,境随心转。

  我们自己也在干,澳洲我们有土地,我们菜园里面种的蔬菜确实比超级市场卖的好。为什么?种植的人是一些出家人,心好,没有妄想杂念。他们的种植的要用农药,我们没有,我们养这些小虫、养小鸟,养小虫,我们的菜园划了个小区,那个小区专门供养小虫的。所以,你到那里去看,那个菜叶都被小虫吃了,隔壁,隔一、二尺的地,隔壁,一个小虫都没有。鸟吃水果,我们水果不必要人工去包,去预防,不需要,指定几棵树,那几棵树上的水果鸟可以吃,没有指定的牠不可以吃,牠要留给我们。小虫、小鸟跟我们能沟通,听话。我们的农地、我们的菜园都放佛号,让牠们都听阿弥陀佛。我们有时候给牠做简单的开示,劝导大家要脱离畜生身,要发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,不要再搞六道轮回了,这些小虫、小鸟统统听。蚂蚁、蟑螂跟我们都合作,牠要吃的东西,我们每天喂牠,在院子里喂牠,牠不进我们房间里面来。这些小动物听话,让我们非常感动,我们大家和睦相处,我们都是同参道友,互相尊重、互相敬爱、互助合作,真的通了。

  所以,有教有行,从教起行,庄严清净平等觉就是佛所教化的妙行,完全落实在一句阿弥陀佛。这是海贤老和尚以九十二年的长时间为我们示现了,表演给我们看,我们应该放下万缘。教理不清楚,有疑惑,劝你听经;没有疑惑,经都不要听了,听经干什么,统统落在一句佛号。这句佛号庄严自心,庄严自身,庄严道场。要把经教落实在生活,落实在工作,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,活的,不是死的,这叫真修。

  「以之庄严自心,清净自心,是即依教修行也。不假方便自得心开」,不需要用任何的方法,用什么方法,哪有一句佛号这么简单、这么干脆。自得心开,着重在自得,自自然然心开悟了,就是明心见性,见性成佛。不假是不需要藉任何方法,就跟老和尚示现的完全相同。老和尚一生佛号不离口,他不出声,他说了,他生活,佛号没间断,工作不间断,待人接物都不间断,心里头默念。能随一切缘,不着一切相,因为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,除阿弥陀佛之外没有妄想、没有杂念。做给人看,要老实,要本分。他能不能把来佛寺建一个大庙?能,不是不能。为什么不干?操心,会带来很多妄想、带来很多杂念、带来很多麻烦。不如乡间小茅蓬、小庙,外面丝毫干扰没有,心地清净平等觉。所以一生给我们做榜样,持戒念佛,吃的是苦,穿的是补。九十二年没有拐弯,就是没有掺杂别的法门,就是不假方便,一门深入。

  每天法喜充满,一切时、一切处,你看到老人面带笑容,欢喜,他没有烦恼,他没有欲望。小庙里头没有供养,他也没有经忏佛事,不做法会,就一句佛号。没有信徒,没有供养,生活靠自己农耕,他非常勤快,又有体力,体力甚至于年轻人都比不上他。有没有神通?有,真有神通。他现神通你不知道,等到你知道了问他,他不告诉你,他不承认,妙极了!这叫老实,这叫真干,何必要人知道?到你知道的时候,他已经到极乐世界去了。所以,不假方便自得心开,「圆显本具之平等觉」,我们本性本自具足的平等觉,就在老和尚点点滴滴,从早到晚,你细心观察,你就看出来了。这是「以行显理」。

  「又得往生者,悟无生忍,从体起用」,这是得,得到了,你真往生,往生到极乐世界就悟无生忍,这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的。无生忍是什么?无生忍就是阿惟越致,法身菩萨。圆证三不退叫阿惟越致,第一个位不退,位不退是阿罗汉证得的,行不退是菩萨证得的,念不退是法身菩萨证得的,就是西方极乐世界实报土里面的菩萨。《华严经》说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住报土,住报土念不退,念念不失无上菩提。无上菩提是《华严经》上讲的妙觉如来,在等觉之上。四十一位是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、十地、等觉,华严圆教四十一位法身大士,证得无生忍的是七地菩萨。五十二个阶级,七地是最上面的往下面数第六个,第六个等级。要往上数,它是第四十七个,从初信位,十信、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、十地,十地里面五十二个位次算起来是,五十二个位次里头第四十七个。这么高的境界,念佛人可以在一生当中证得,要像海贤老和尚这样用功,他一生就一句佛号,除一句佛号什么都没有,他到这个境界了。你细心去观察,他生活在六波罗蜜里头。我们净宗,希望我们能做到的,三福他做到了,六和他做到了,三学他做到了,六波罗蜜他做到了,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他也做到了。

  具足菩萨大德大行,悟无生忍,从体起用,再以这个作用,作用就是「平等普度一切众生」。他教人就一句话:好好念佛,其他啥都是假的。无论见什么人,无论在什么时候,无论在什么场合,他就是这一句,平等普度一切众生。众生如果听懂了,依教奉行,这一生必定往生。凡是不能往生的,可以说一句话,都是不老实,自己的妄想多、杂念多、主意多,错了。诸位想想我们这几年,为什么《华严》放下了,一切经教都不学了,就一部《无量寿经》?妄想少、杂念少,什么活动我都不参加。念佛要分秒必争,分分钟是阿弥陀佛,秒秒钟都是阿弥陀佛。一秒钟念一句佛号,这一秒钟没有空过,这一秒钟打妄想就错了,为什么不好好念佛?我们只有一个方向,西方极乐世界,只有一个目标,往生极乐世界,亲近阿弥陀佛,放下,什么都要放下。「往生净土,同证大觉,复是从行显理」。所以贤公老和尚慈悲到极处,在这个时候做个念佛人的样子给我们看,好榜样。

  我们再看下面这一段,第五段,看念老的原文。「若以经题配三大」,三大是体、相、用,「则无量寿是体大,庄严清净是相大,平等觉是用大」,这里头具足了三大。「依《汉译》,无量清净平等觉即阿弥陀佛义」,意思就是阿弥陀佛。「更可以本经题配三觉。无量寿佛,是我本觉」,我们学佛求生净土一定要完全肯定这句话,不要不敢当,那你就错了。阿弥陀佛确实是我的本觉,我的本觉就叫无量寿佛。我的本觉是无量寿佛,我怎么不能成佛?不但成佛,成无量寿佛,回归本觉!

  「发菩提心,一向专念,以庄严自心,是名始觉」,开始觉悟了。什么叫发菩提心?我相信阿弥陀佛所说的话是真的,释迦牟尼佛所说的话不欺骗我,娑婆世界西方决定有极乐世界,极乐世界里面决定有阿弥陀佛,我不怀疑,我相信,我想去,这就叫发菩提心。真想去了,那要一向专念,记住,一个方向,专念阿弥陀佛,不能夹杂妄想,不能有杂念,用清净心去念佛,用平等心去念佛,这就对了,这就是你开始觉悟了。你把阿弥陀佛忘掉、丢掉了,你又迷了。我们现在每天,觉几次、迷多少次?什么时候想起来阿弥陀佛,觉了;阿弥陀佛丢掉了就迷了。所以自己要清楚,细心去观察,我这一天二十四小时,多少时间觉,多少时间在迷。自己要发愤,自己要用功,我的觉的时间能超过迷的时间,就有进步;迷的时间超过觉的时间,我们就退转了。我们要争取,不要争取这个世间的名闻利养,是假的,我们要争取极乐世界的品位。真念佛,念念不舍,品位上升,我们就争这个,这是真的。「始觉合本觉,直趋究竟觉」,究竟觉就是成佛,就是题中的清净平等觉圆满证得。清净平等觉是修德,修德合性德,修成功了就是性德圆满的现前了。

  末后这一段,「又可解为,平等觉是我本觉。起心念佛,以自庄严,是为始觉。始本不离,直趋觉路,顿入寂光,证无量寿。如是则平等觉是我因心,无量寿是我果觉」。这把因果说出来了,我的因心是平等觉,我的果德是无量寿。无量寿在哪里?在常寂光,顿入寂光,证无量寿。这是一条,这一段这个几句话,这四行,前面这个方体字是我节录的,更简单,只有三行,是我们发心修行、证果的一条成佛大道。始本不离,你才能够直趋觉路,顿入寂光,证得无量寿,这是真正无量寿,这就是常寂光净土。常寂光净土里头不生不灭,没有生灭,回归寂光。寂光在哪里?寂光不是物质,没有物质现象,也没有精神现象,精神是念头,没有念头的现象,没有波动的现象,无处不在,无时不在。我们统统都在常寂光当中,只是我们见不到它。常寂光是阿弥陀佛的法身,阿弥陀佛的法身无处不在,我们念他,他就现身,我们没有离开他,他没有离开我们。这是事实真相,这是真实道理,一定要搞清楚、搞明白。

  「如是妙义辗转无尽,悉在一题之中」,这个题是我们的经题。「是故《圆中钞》疏曰:闻首题名字,获无量功德」。《圆中钞》是小本《阿弥陀经》的注解,首题名字是「佛说阿弥陀经」。「钞曰:如《金光明》,及诸大乘,多作此说」。这是举例给我们说明,确确实实听经的名字就有无量功德。我们本经的经名,「阿弥陀」是经名,又是佛名,罗什大师翻得好,直接用阿弥陀佛的名号做经名,《佛说阿弥陀经》。我们此地,「庄严清净平等觉」就是南无阿弥陀佛。经题我们就学到此地。

  我们再看下面这一段,第十,「正释经文」,到这才开始讲到经了。这括弧里说,「此为十门分别中第十门」,第十门就解释经,给我们讲经了。我们看念老的注解,「前明全经纲宗」,纲领、宗旨,「与经题总义」,前面这一大段我们用了这么多的时间,到这个地方告一个段落。往下「则正入经文」,真正读到经文了,「分品逐句」,莲公为我们分了四十八品。他最初会集,闭关三年,天天斟酌,把五种原译本会成一本。这一本就是的,这是他最初的会集本,这里面分品是三十七品,应该他想的是三十七道品,这样分。后面又经过七年的时间,总共用了十年时间,天天斟酌,天天在修订,十年成就这个定本,我们现在读的这个本子,一共分四十八品。

  「谨以局心限量之言」,这是黄念老谦虚,局心就是心量不大,不能像佛一样心包太虚,量周沙界。真心没有局限,有局限的是妄心,有限量的也是妄心。这是谦虚的话,我们是凡夫,局心限量。「略彰净宗无尽之妙」,这部经典字字句句,无论是理、无论是事、无论是境界、无论是方法,都是无穷无尽的,妙不可言。念老谦虚,我只能在无尽的妙法当中略彰而已,不能全彰,略彰。全彰在乎各人,怎样才能见到全?不断去念,一遍比一遍契入。所以,读书千遍,其义自见,那个见就是大彻大悟。

  解释,「兹依先例」,依古人的例子,「全经分三」,全经分为三分,「(初)序分,(二)正宗分,(三)流通分。蕅益大师曰:序如首,五官俱存」。用一个人来代表,做比喻,序好像是人的头部,眼耳鼻舌统统看见,一看就认识他。正宗分好像是身体,「腑脏无阙」,正宗分是身体里头五脏六腑,没有欠缺。「流通如手足,运行不滞」,可以自在的活动,没有流通就不能动了。「依大师之意,序如首(头也)」,指经之序分,像一个人之有头。「由首之五官(眉眼耳鼻口)」,可见其人之善恶愚智。看这个五官就能知道这个人聪明、愚痴,善还是恶,他都表现出来了。「观一经之序品」,看一部经的序品,要会看的,「便可知全经之大小偏圆」。这个经是大乘、是小乘,里面所讲的道理是有限,有局限的,还是圆满的,在序分里头能看出来。所以序分中一定含有很深的文字。

  「今依大师之旨,判分本经如下」:第一,第一品到第三品,这是序分,序分三品。第二是正宗分,从第四品到四十二品,一共三十九品,这是正宗。从四十三品到第四十八品为流通分,流通是六品经。「今之三分,亦正如我国净影、嘉祥两家对本经魏译本之判分」,这是古人的例子。《无量寿经》,只有康僧铠的译本在中国被大家接受了,古人读《无量寿经》就是读这个本子。这个本子有两个注解,净影、嘉祥两家注解,这个注解都将经文分作三分。这个会集本也不例外,也是用三分。

  三分当中,第一序分。「又序分复分为二」,序分里面分为两分,就是两个大段,一个是「通序」,第二是「别序」。本经,夏莲公也很用心,序分有三品经文,前面两品是通序,第三品是别序。序分有三品经,流通分有六品,这种样子是大经的派头,这经文不长,看到它的派头,像《华严》、像《法华》。这些大经,古大德的分判,序、正、流通,三种里头都是很有分量。这个经虽然不大,但是也有这种架势,非常难得。

  我们看「通序,又名证信序,诸经皆具」,一切经统统有,有证信。「如天台与嘉祥等,依《法华论》以六种成就为证信序」。证信序就是证明,让我们生起信心,它不是伪造的,不是假的。「六成就者,宗密大师曰」,宗密是华严宗第五代的祖师,清凉大师的学生,宗密大师说:第一个是信,信成就;第二个闻成就;第三个时成就,说经的时间;第四个主成就,说经的人;第五个处所成就,在哪里讲的;第六个众成就,哪些人听,听众。「六缘不具」,如果这六个当中缺一个,「教则不兴」,这个教学就不能成就。教学必须有这六种缘,六种缘具足,「必须具六,故云成就」。一切佛经,不管是大乘、小乘,展开来一定有这六种。「以证经文」,证明这部经的经文,「确为佛说」,真的是佛讲的,「真实可信,故名证信」。「本经之前二品属之」,在这部经上,证信序有两品经文。

  「别序,又名发起序」。这一会,佛的法会,好像我们现在办活动、办论坛。这个论坛为什么要办?谁发起的?目的是什么?这都是属于序分,叫发起序。「乃发起全经之端由」。为什么?「以法不孤起,起必有由,诸经各别,故又名别序」。不像前面证信,前面六种成就,所有一切法会统统有,一个都不缺。别序就不一样,每一会都不相同。佛这种活动,老人家一生,从菩提树下开悟之后,可以说一生不断的在办班教学,办活动,大会、小会。人数多的大会,人数少的小会,时间长的大会,时间短的小会。我们在《阿含经》里面看到的,二、三百个字就是一部经,小会,它前面也是六种成就。我们知道佛说这一部小经是有特别对象的,有人启请,问了几个问题,佛答复他,小会。像办活动,只办一次,时间二、三个小时,这一会就结束了。讲经是这种小会合起来成为一个大会,每天讲,连续讲。像这部经就是许许多多的小会合成一个大会。

  佛法要怎么兴?不讲经教学,佛法就灭掉了。释迦牟尼佛怎么兴起来的?没有一天不讲经。极乐世界为什么那么庄严,为什么那么美好,我们为什么想去?阿弥陀佛今现在说法,我就为了这一句要去,不是为别的,极乐世界讲经说法不中断。所以到极乐世界,我讲过不少次,我们到了极乐世界,花开见佛,进入阿弥陀佛的讲堂,听阿弥陀佛讲经说法。什么时候出来?听懂了、听明白了,真正觉悟了,也就是大彻大悟、明心见性了才出来。出来就毕业了,没有毕业你决定不会出来。进去是学生,是我们这个程度,出来成佛了,这一定要知道,没有成佛他绝对不会出来。

  在这个期间当中,佛没有中断的,一切时,化无量无边身,佛化身干什么?到十方世界去接引往生的人,这是佛的本愿。到极乐世界,一定见到阿弥陀佛来接你。佛化身去接引大众,一切时,他不间断的,从十方世界念佛往生净土没有中断的,所以佛化身接引也没中断。我们在讲堂里听经,同样有这个能力,我们也化身无量无边。我们化身干什么?到十方世界去拜佛,现在叫参学。拜佛、供佛修福,听经闻法修慧,在极乐世界福慧双修。本身没有离开阿弥陀佛;分身,一切诸佛所说之经教我统统听会了。决定成就圆满菩提,证得无上正等正觉,回归常寂光。没有到这个境界不离开讲堂,极乐世界的殊胜庄严无与伦比,没有一样能比得上,这一点不能不知道。

  所以极乐世界之好,好到什么程度你无法想像,你要真的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一切放下。《无量寿经》我只选一部,我只选这部注解,其他的净土经教统统放下,不再找麻烦了。这一部经跟阿弥陀佛通了,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非常感激海贤老和尚给我们做证明,我们没见过面,他往生的信息传来,在这个时代,高寿第一个,一百一十二岁走的,其他的老和尚都没有达到这么高的年龄。无比殊胜之处,这个老人,从他的身上我们看到圆满的《无量寿经》,看到圆满的《大方广佛华严》,真正稀有、真正难逢。

  我们有经,又有这个例子,所以我劝导大家,把他老人家的光碟当作《无量寿经》的总结来看。每天看一遍,就是看《无量寿经》的总结,你看上一千遍你就会开悟了,为什么?里面的微妙你才能看得到。这就是古人所说的「读书千遍,其义自见」。没有到千遍,你见不到,为什么?千遍心定了,就是你念到清净平等觉,你就大彻大悟,你就明白了。你现在的心不清净,现在的心不平等,现在心里头妄念多、杂念多。为什么叫你去念一年,念一千遍,看一千遍?心定了。要知道清净是真心;染污是妄心。平等是真心,不平是妄心,心有高低、有上下,不平。觉了是真心,真心觉,妄心是迷,妄心不觉。我们用一句佛号把真心找回来,就是把清净平等觉念出来,清净平等觉每个人都有,是你自己的真心。清净平等觉念回来,你就跟海贤老和尚同样的境界。

  净宗无比殊胜,没有一个法门能跟它相比,我们是无量劫修行的功德,才能遇到这部经,才能遇到这个法门。遇到这部经、遇到这个法门,凡夫能度,凡夫能一生成佛。无论在什么境缘当中,我们要守住如如不动,一向专念,我们就一个方向、一个目标,一部经、一句佛号。不但我们今天成就,世尊往后九千年末法时期,真正一生成就的就是这部经,就是这个法门,否则阿弥陀佛不会让海贤老和尚来表法。让他表法是阿弥陀佛吩咐他的,他一生见佛多次,真的,不是假的。我们在历史上看到,初祖慧远大师,这《往生传》上有记载,他老人家在世的时候一生四次见佛。见佛这桩事情,我们在《楞严经》上看到,「大势至菩萨圆通章」,菩萨说,「忆佛念佛,现前当来必定见佛」。现前是我们活在这个世间见到的,定中见到的,梦中见到的,感应见到的。这真的,不是假的,我们要深信不疑。

  发起不一样,每部经不相同,证信完全相同。「例如小本《阿弥陀经》乃不问自说」,没有人启请,释迦牟尼佛自己说出来。「本经则因世尊放光现瑞,阿难启问而说」。在第三品里头,释迦牟尼佛放光,引起阿难尊者请问。如果世尊不放光,阿难就不问了。放出稀有的光明,阿难看到惊奇,阿难是佛的侍者,从来没有看过这种瑞相,突然看到了,向世尊请教,为什么放光?这光什么意思?说出这一部《无量寿经》。所以这个是每部经都不一样,这叫别序。「今经第三品属之」,第三品就是本经的发起序。

  前面两品,特别是第二品「德遵普贤」,内容非常丰富,无比的殊胜庄严。德遵普贤,让我们明了极乐世界原来是普贤菩萨的世界。普贤,《华严经》上的上首,毘卢遮那佛的胁士,华严会上的大菩萨,第一个是普贤,文殊排在第二。所以,魏默深居士把《普贤行愿品》放在净土三经后面,成为净土四经,有道理,这个没错。印光大师将「大势至圆通章」这一章取出来放在四经后面,变成净土五经。还有没有地方再可以放?没有,不必了,圆满了。净土五经一论,一论,《往生论》。我们在五经一论里头取一种就够了,古大德多半取《阿弥陀经》。这个本子出来之后,我觉得它讲得太详细、太清楚了,真的让我们断疑生信,真的会让我们发起无比殊胜的大愿,愿生净土,愿意亲近阿弥陀佛。不再走岔路,不再去搞别的法门,死心塌地,一部经、一部注解、一句佛号,保证我们这一生圆满得生净土,亲近阿弥陀佛。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学习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