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(第六十六集) 2012/12/1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:02-040-0066
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看《大经科注》第二百九十一页倒数第三行,「辗转弘护」。经文:
【及贤劫中一切菩萨。皆来集会。】
我们看念老的注解。『及贤劫中一切菩萨,皆来集会』。「贤劫,现在之住劫,名为贤劫。在此大劫中,有千佛出世,故名贤劫」。劫是时间的单位。小劫有很多种讲法,通常古大德都给我们讲人寿,人的寿命最短是十岁,这个时候灾难很多,最长是八万四千岁。人寿从十岁,每一百年加一岁,加到八万四千岁;然后再从八万四千岁,每一百年减一岁,减到十岁,这一增一减叫一个小劫。二十个小劫叫一个中劫,四个中劫是一个大劫,这个数字可以算得出来的。一大劫四中劫,这个中劫是成住坏空。世界成,形成要一个劫,住也是一个劫,我们现在是在住劫。
释迦牟尼佛出现是人寿百岁,换句话说,释迦牟尼佛应该那个时候住世是一百岁的,他才会走。结果我们佛弟子,无论是在家、出家疏忽了,佛在世时间久了,大家就懈怠了,烦恼习气一天比一天重。魔王波旬请求释迦牟尼佛入般涅槃,佛答应了,所以提前二十年走了。佛还有二十年的福报,这二十年福报就留给后世出家人,给他们做道粮。佛灭度之后,这个后世是要到佛的法运终结,也就是正法、像法、末法一万二千年,这一万二千年出家人都是享释迦牟尼佛这二十年的余福。这是经上记载的,我没有去查,古来祖师大德引用这段话的人很多,我们能够相信。真正相信就会有真正的感应,心在道上与佛就有感应,不必去强求,强求,我们的心已经远离佛道了。佛是无争无求,生活苦一点没有关系,实际上全都是表法。今天这个世界,你看众生争名逐利,不择手段,能不能得到?不能,如果能得到,因果就没有了。能得到的,是他命里注定的有的,你看命里注定有,何必要争,要造这些罪业?得不到的,是命里头没有的,不是你争得来的。真正学佛人,明理的人,心永远是清净的,永远是定的。一切得失自有因果安排,对这个毫不操心,佛菩萨的安排比什么都好。
释迦牟尼佛在世,教我们「以戒为师,以苦为师」,他都做到了,所制定的戒律,没有一条他没做到。入般涅槃之前嘱咐阿难,阿难问:佛在世,我们依佛为师,佛不在世,我们依谁为师?佛就说了,「以戒为师,以苦为师」。要能吃苦,不能吃苦你就不能持戒;不能持戒,你就不能成就。佛把这个事情看得很重,我们在这么多年来学习过程当中,深深体会到,佛法为什么不能振兴?实在讲就是不能吃苦,就是不能持戒。六波罗蜜大家都知道,为什么要学布施?为什么要持戒?为什么要修忍辱?这六条都是对治修行人的烦恼习气,都是对治这个的。布施是对治悭贪的,贪名、贪利、贪财、贪色,这四个是一切恶法的根源。有一个你就不能成就,如果四个都有,你怎么可能有菩提心,行菩提道?不可能的事情!
今天佛法衰到极微之处,几乎快要灭亡了。夏莲居老居士自己讲得很清楚,他到这个世间来,就是为《无量寿经》来的。《无量寿经》在中国一千多年,没有一个完善的本子,五种原译本可以说是资料,释迦牟尼佛留下来的。资料很完整,会集是把它重新整理出一个完善的本子,这是应该做的。以前曾经有人做,王龙舒做过,魏默深做过,彭二林做过,但是都没有做到尽善尽美。确实对《无量寿经》有功,但是它有欠缺,惹得后人批评,对《无量寿经》没有信心。这一点我们比不上日本人,日本人没有别的长处,对祖师那种恭敬,我们不能不佩服。在日本,到处这寺庙里面,你们都能看到,他们供智者大师的像、善导大师的像,跟供养诸佛如来一样,真诚恭敬心。这我们亲眼看到。在中国寺院里没有看到,在日本你到处可以看到,雕塑的像,真是泥塑木雕,彩画的,到处都有。把净业三福里面所说的,「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」,他们做到了。到今天,这个风气还明显的能够展现在我们眼前。
但是日本佛教衰了,衰在哪里?就是名利财色一样都放不下。所以,在中国古大德眼目当中,日本是在家佛教,这是真的。在家修行也有成就的,所以《无量寿经》在日本留下来的注解就有三十多种,你就晓得多少人学习,在中国只有两种。非常可惜,日本人寺院庵堂讲经的风气疏忽了,中西随功告诉我大概有四百年,他说四百年前,日本大小寺院都有讲经的。
讲经人才,古时候是经过严格培训出来的,现在没有了。如果要恢复,还是要走老祖宗的老方法才行。老方法是要人开悟的,大彻大悟是明心见性,这是大法师。一般至少也要有大悟,小悟是常常有,积小悟为大悟,经过老师的印可,这才能出去讲经。训练讲经,自古以来没有开班的,我们在台中,李老师是开了个班,专门来培训,古时候没有。古时候是从听众,听众里面选择,无论出家在家都行。第一个就是德行,德行就是持戒,就是苦行。老师如果观察认为你德行可以,然后就看具不具足讲经的条件。讲经条件,第一个记忆力要好,第二个理解力好,有这个条件就可以培训了。培训的方法是复讲,复讲,不许有自己的意思,完全是老师的,漏掉的可以,不能增加,这要很有耐心。这个方法给诸位说,从阿难尊者开始的,阿难结集经藏就是复讲。讲漏掉的没有关系,自己不能加一个字、不能加一句,不可以,全是释迦牟尼佛的,一定要忠于教主。
什么时候可以自己讲?开悟了,明心见性了,你爱怎么讲就怎么讲。会不会错?决定不会错,跟诸佛如来完全一样。为什么?诸佛如来开悟了、见性了,你也见性了,你怎么会有错误?悟是从怎么开的?从定中来的,决定证得三昧。三昧从哪里来的?从专一来的,一门深入,长时薰修。古人长时薰修的目标是一千部,「读书千遍,其义自见」,你要学这部经,这部经要念一千遍。学讲经,这一千遍不难,如果要叫你把这部经连带注解念一千遍,就比较难了。但是这个一千遍下来,没有话说了,你不可能不开悟。为什么?分量大了更容易摄心,你心要不专一,你背不下来。一生就这一部,这一部通了,你没有学过的一切经全通了。佛法教学,中国古人教学,儒跟道,都用这些方法,并不着重记诵,不着重这个。叫你念一千遍什么意思?把心定下来,这一千遍是修定,你没有定,你做不到,你有妄念、你有杂念、有妄想决定做不到的。叫专心,专心就是定,定到一定的时候自然开悟。
开悟之后,你所说的东西是从你自性流出来的,诸佛说的也是从自性流出来的,那怎么会不懂?自己说的跟诸佛说的一样,诸佛说的跟自己说的一样,标准在这里。烦恼真断了,见思烦恼的习气没有了,剩下的是无明烦恼的习气,那个没有关系。无明烦恼的习气,只障碍你不能成就妙觉如来,就这么一个障碍,对其他的没有障碍。所以,你自行化他跟诸佛菩萨完全一样,诸佛菩萨的经典哪里会讲错?
但是要记住,我们要想到这个境界,首先这四个字连根都拔掉,名、利、财、色,心里头痕迹都没有,功夫才能得力。如果有这四个东西,我拿着佛教这工具,我要来求名利财色,用它来做工具,这怎么样?把出世间法变成世间法了。在现在,把佛法变成世间法的很多,学校里面,哲学系里面的课程有很多用佛经。我还在文化学院,现在是文化大学,我那个时候是文化学院,我还教过五年。那是什么?那是世间法,佛法变成世间法了。我们在学校取得教授的资格,名;拿到薪水、钟点费,这是利,这是本分的小利益,出名之后那就有大利益。这就把佛法变成世间法。如不如法?不如法。到什么时候知道不如法?死了以后就知道不如法,死了以后三途果报。怎么可以拿佛法去牟利?怎么可以拿佛法去欺骗别人?人家不说是你欺骗,说佛欺骗我的,这个帐算在佛的头上,这罪过就重了,无间地狱。所以这个不能不知道。
佛法今天真的是衰到极处了,李老师教我依印光大师为老师。我也细细去思惟,真的,除此一招,没有第二招了。我们跟谁学?只有跟印光大师学。印光大师他老人家在世,一般人对他都非常敬畏,这个人铁面无私,不讲假话。你有不对地方,他一点都不客气,教训你,人慈悲到极处。留下来的是书信、是几篇文章,文章不多,书信多。因为他老人家在世,乡音很重,他陕西人,南方住得很久,大家听不懂他的话,所以没有法子讲经,讲经人听不懂,找翻译也有困难。所以完全用书信来弘法,你有疑难、有问题,你提出问他,他会给你解答。这个就以后编成《印光大师文钞》,《文钞》内容主要是书信,篇篇都不可思议,他把佛经念通了、念透了。
他在普陀山住了三十年,三十年,常住分给他的工作,叫他管藏经楼,就等于学校里一个图书室,图书馆,他负责管这个事情,所以他天天可以读经。不说其他的,他的儒学的底子非常厚,不出家,他是通儒,是大儒。以后出家了,三十年的时间,真干,通宗通教,显密圆融,从经典当中扎下的基础。虽然是净宗大德,无论你问哪个宗派东西,他都能给你解答,底子深厚。老人非常感慨世风日下,人一昧去追求名利财色,道德丢了,伦理淡薄了,因果不相信了,才敢胡作妄为,他才敢做。果报现前后悔莫及,来不及了,没人救你。看到你在轮回里头流转,不知要流转多长,时间是论劫来算的,至少是小劫。所以,认识一个人,给他书信往来,他都非常慈悲,认真给你解答,劝勉你要认真修行,要脱离苦海。
遇到佛法不容易,人身难得,佛法难逢,佛法里头尤其遇到净宗,谈何容易!我常说,遇到夏莲老这个本子,这是佛菩萨的工作,他来执行。他是什么人再来的我们不知道,黄念老跟我谈过,谈到他的老师,他笑笑,他说他晓得,现在不能宣布,时间没到。不是凡人,凡人做不出来。王龙舒还得了吗?无论国学、佛学底蕴深厚,你说他做的没有成绩,他往生的时候站着走的,预知时至,没有生病。这是给你做证明,他的东西虽然有疏忽,大意了,没错误。魏默深实在讲,德行、学问跟王龙舒比比不上,他的本子,一般人说后后胜于前前,比王龙舒的好。可是,印光大师对他的批评非常中肯,他指出,魏本在字里行间有轻视古人,自鸣得意。这一点就不行了,为什么?人只要缺了德,就谈不上学问。正是孔子所说的,「如有周公之才之美,使骄且吝,其余则不足观矣」,印光大师对他批评站在这个角度上,他有傲慢习气,自以为是的习气。诸佛菩萨,无论是言语、文字都非常柔和,非常谦虚,不会批评人;批评人也都非常含蓄,显示自己的德行,那种人诚敬。所以,魏默深的本子没有人学习,跟印祖有关系。
夏莲老这个本子他没看到,这个本子出来的时候,印祖可能已往生了,没见到。这个本子的好处,字字句句都是五种原译里面的经文,没有敢改一个字。这就是前面会集的曾经有改过字,改的是不错,但是不许可。这是什么?你不忠于原译。你是会集,你不是翻译,翻译自己可以斟酌用什么字,会集不行,要尊重原译者,不能改他的字。你认为他翻译的这个难懂,你可以舍去不要,这就是取舍。不好懂的你不取他的,哪些地方好懂的,讲得清楚的,你就取他的。五种本子凑起来,取出来凑起来,编成一个完整本子,字字句句都有根据,这就对了,这人家就没话说了。夏老这个本子就做出来了,比五种原译本好读,意思完整,比其他的那两种译本确实有过之而无不及。所以,这九种本子我们都曾经印出来,给大家比较,给大家细细去观察,建立信心,我们不是盲目的。
这个大劫,贤劫是我们现在这个时候,释迦牟尼佛出现在这里头。这一大劫,就是二十个小劫里头,有一千尊佛出世,释迦牟尼佛是第四,弥勒是第五,这个距离时间都很长,往后,愈往后愈密集。这些人都来参加这一会,释迦牟尼佛介绍西方极乐世界,讲《无量寿经》,他们统统都来了。《悲华经》第五卷说,「此佛世界,当名娑婆。时有大劫,名曰贤善。是大劫中,有千世尊」,就是一千尊佛,「成就大悲,出现于世」。佛在《悲华经》里头简略的介绍,我们这个世界,这释迦牟尼佛说的,这个世界叫娑婆世界。
娑婆是梵语,意思就是浊、恶。浊是染污,《弥陀经》上讲的五浊,五浊第一个是见浊,第二个是烦恼浊,是以这两个为中心。见是什么?见解,看错了。实际浊恶两个字就是见思烦恼,浊是见惑,恶是思惑,思惑里面包括着贪瞋痴慢疑,根本烦恼里面五个。六个根本烦恼,二十六个烦恼,有六个根本,二十个叫随烦恼,从根本烦恼里面流出来的。贪瞋痴慢疑五个,后头有一个恶见,就是见浊。所以浊恶就是见思烦恼,见思烦恼造成的六道轮回,这个东西断了,六道轮回就不见了。就是永嘉大师《证道歌》上所说的,「觉后空空无大千」,醒过来了,像作梦,醒过来,这梦里头不见了。六道轮回一场梦,恶梦!三善道是美梦,三恶道是恶梦,轮流做,恶梦做得差不多了就做美梦,美梦做够了又做恶梦。就在这里轮回颠倒,来干这个事情,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出离。遇不到佛法,没法子出离,只有遇到佛法,佛才教你,别再搞了,太辛苦了。把见思烦恼舍掉,六道就不见了。
可是众生在六道时间太久了,时间太长了,被这些烦恼习气薰习,一遍一遍的薰,薰到他自己都不知道了,这就是佛来度他都有一定的困难。不是佛不慈悲,佛天天表演、天天讲解,真正听得懂的人不多。听得懂的人都是过去生中生生世世都学佛,佛法的薰习也有相当的功夫。所以大乘经上讲,每一个往生的人,一切得往生者,每个往生的人,即使五逆十恶,临终十念往生的,皆是过去生中曾经供养无量诸佛如来。这一生遇到缘,得无量诸佛威神加持,他才能顺利往生。
那我们就知道,我们也不简单,每个人都是过去生中曾经供养无量诸佛。但是现在对名闻利养是有觉悟,有相当高度的觉悟,可是有习气,一遇到的时候,心里就动心,把握不住。这是什么?这是习气,证明你的善根还不够深,还差一点,你伏不住习气。这怎么办?有办法,念佛,一心专注念佛,可以把你不足的善根一下就提上来了。经上讲的话真的,不是骗人的,重要我们相信,就是至心,真诚心、恭敬心念一声阿弥陀佛,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。我们造了很多罪,想这个方法、想那个方法去忏悔,忏不掉。没有想到,真诚心、恭敬心念一句阿弥陀佛,罪就消掉了。为什么还消不掉?证明无始劫来造的罪业太多太多,无量无边、无尽无数,生生世世修行已经消得差不多了,还敌不过习气。这一生要是遇到了,真正肯发这个心,万缘放下,一心念佛,功德不得了!多久?你看,《净土圣贤录》、《往生传》里面所记载的,一半以上都没有超过三年,他就往生了。这是什么?够了,我累积的功德够了,够了就能往生、就能超越。它不难!
所以前面一个时代,印光大师这个时代,也就是民国初年,这个初年应该指民国二十年以前。中国社会虽然动乱,军阀割据,战争没有停止的时候,但是那个时候的武器不能跟现在比,武器太差了。所以,人避难很容易,住在乡村里面,人迹不到的地方,偏僻的地方,真的是天下太平,根本就没事。我们家乡比较偏僻,现在人讲落后,落后的地区,没人去,军阀割据,我们那里没事情;日本人侵略中国八年,也没有到我们那个城市去,我们周边几个城市他去了,我们那个小城没去。这就是我们讲过太平日子。所以念佛的人他好用功,听说这里有灾难,那里有刀兵劫,我们这里没有,觉得幸运,加倍用功。
那个时代,出家人还真的有道心。领众念佛,像印光大师定的这个念佛堂规矩,念佛堂念佛,没有讲经。有讲开示,但是他的开示是很特殊的,不是一般的开示,他的开示就是几句话,老生常谈。就是提醒大家的几句话,叫你放下万缘,提起正念。所以那个开示,天天念的就这几句话,为什么?不能让你有杂念,不能让你有妄想,要帮助念佛的人心专一。这是念佛堂堂主,这好堂主。他不起别的念头,他就是阿弥陀佛,就是照顾这一句话头,这个话头就是阿弥陀佛。不许你有第二个念头,你动的有妄念,把你止住,提起佛号,放下万缘。这样的念佛堂,往生的人真多。
印祖绝不赞成说往生之后,他是不是真的往生了?去摸摸头顶热不热,这是印祖最反对的。他真往生没事,如果没有往生呢?你这一摸他,他生烦恼。烦恼,瞋恨心一动,他就堕地狱去了,你不是送他到极乐世界,你把他送到地狱去了。所以印祖不需要大家探这些事情,老实念就好。真正你要想知道他的时候,你求他托梦给你,往生极乐世界的人有这个能力。走了一、二天,他托梦给你,我在极乐世界,甚至于品位都告诉你,那是真的,那不是假的。一定要如法!不如法送往生,不晓得送到哪里去了。尤其是在现代的社会,邪师说法如恒河沙。什么叫邪师?不依照经教理论、见解,用自己的意思来解释,这出问题。古大德错下一个字的转语,堕五百世野狐身,那是好的,算是不错的。说错一个字,说错一句话,不要以为那个时候,现在大概不会了,现在更严重。要负责任,把这个人送到哪里?不是眼前的事情,往后要负责任。如果他在三恶道里,他怨恨你,你误导了他。
所以,念佛堂不讲经,念佛堂也不念经。念经就是开始念的时候念一卷《弥陀经》,那什么意思?收心。没有在念佛堂之前,心是散乱的,念一卷经再念佛,那收心。如果是老念佛堂,里面就没有这个必要,为什么?同修心是定的。我觉得用谛闲法师教锅漏匠那个方法最好,我们过去在美国做过实验,很成功,大家欢喜。我是把念佛堂分三个区域,佛像最好是不要靠墙,像这个房子,佛像供在这个位置最好,后面可以绕佛。前面这个地方摆几个蒲团,他念累了他坐下来念,坐下来不出声,养养神,坐下来。这前面,最前面是拜佛。拜佛、绕佛,止静,就是坐下来念,分三个区域。我在达拉斯也是这样教法的,佛堂面积大,我们共修的人不多,只有三、五十个人,这个样子,佛号是统一的,心是定的。你喜欢绕佛你就绕佛,实在讲以绕佛为主,绕累了你就止静,坐下来念;昏沉,你就拜佛,拜佛时候不要念,耳听,听佛号,拜佛。这样子可以调身,时间持久,心是定在一句佛号。大家依众靠众,一个人有时候懒散,精神提不起来,大家在一起共修,互相勉励。
讲经是一定的时间,实在讲,真念佛的时候就不讲经。讲经是在准备进念佛堂之前,二、三个月,讲《阿弥陀经》、讲《无量寿经》,把念佛的道理讲清楚,极乐世界讲清楚。目的是什么?让他真信,真正相信有西方极乐世界,真正相信有阿弥陀佛,真正发心想求生净土,想追随阿弥陀佛。讲经的目的就在此地。他真发这个心了,你就让他一句佛号念下去,不要再干扰他,什么事情都不需要他知道。天下本无事,庸人自扰之。古人所说的,「知事少时烦恼少,识人多处是非多」,人多了是非就多,真正在一起修行,哪要那么多人!觉明妙行菩萨十二个人,十二个都往生,第一道场,为什么?每个真的都往生了。早年,我们初祖慧远大师,东晋时代,庐山念佛堂,志同道合的同学一百二十三个人,个个往生。得结界,不是人随便来了都可以参加的,不是的。我们这几个人志同道合,就是要往生极乐世界的,我们来干什么?我们是来念佛求生净土的,信愿持名,就这四个字,丝毫不夹杂。所以讲经、听教,那是进念佛堂以前的事情,这准备好。在念佛堂,一面又听,一面又念佛,心不能专一。
但是现在怎么办?现在时节不一样,虽然进念佛堂念佛,他有疑虑,他还怀疑。因为这样情形,所以我们才想这个方法,每天至少听经四个小时。念佛至少是十个小时以上,能够像谛闲老和尚那个方式很好,没有任何限制。你累了就休息,你想睡可以躺一下,睡觉。但是怎么?海青不能脱,就是那里休息一下,一醒过来,马上就加入念佛的队伍。没用任何拘束,这样子一点压力都没有,人容易定下来,容易成就。谛老这个方法确实是好,我们在美国的时候曾经试验过几次,大家很欢喜。念佛堂的隔壁就有休息室,里面有床铺,很简单的,有枕头、有个小被子。不是让你很舒服睡几个钟点,不是的,你一醒过来马上就参加,累了就可以休息。这是善巧方便,把这些同学都照顾好。
真正帮助几个人往生,功德真的不可思议,帮助人往生多了,自己决定往生。为什么?那些人看到你临终的时候,都会跟阿弥陀佛说,我们能到极乐世界都是他帮我忙的,现在我们一起去接他。人同此心,心同此理。我们起心动念佛知道,这桩事情,现在我们可以肯定,没有怀疑了。《还源观》上告诉我们,念头才起周遍法界,全知道了,无论是善念恶念。只有自己不知道,凡夫不知道,连这些花草树木都知道。以前我们对这个说法有怀疑,现在科学家证明了,确确实实的。物质它怎么会知道?物质是念头变现出来的,所以它里头有受想行识。桌子知道,椅子知道,天花板知道,地板知道,墙壁知道,哪有不知道的道理!中国人从前讲「举头三尺有神明」,那个讲的意思太狭小了。其实,一粒微尘、一滴水,任何物质统统知道,没有一个不知道,就是自己不知道。所以我们心有所念,佛知道,天天真诚念阿弥陀佛,真诚想到极乐世界,时节因缘到了佛就来接你。
孔子天天想圣人,想圣人就变成圣人。他心目当中只有三个人,尧、舜、周公。因为常常想,尧现相给他看,在哪里?在汤碗里面,喝汤,汤碗里头,尧王在那里;舜在哪里?看到墙壁,舜在墙壁里头;常常梦见周公。感应道交,不可思议。夫子专想圣贤,我们能够像他那样的专,像他那样的诚、敬,专想弥陀,弥陀怎么会不现形?当然现形。他现在为什么不现形?现在现形你受不了,你没那个定功。一现形你就高兴得不得了,我今天看到阿弥陀佛了,跟这个讲跟那个讲,这不能现形。什么样功夫?像慧远大师那个功夫,就现形。所以远公一生,在念佛堂三次见到极乐世界,没告诉任何一个人,没有人知道。到往生那天他才告诉大家,他说我今天又见到极乐世界,时辰到了,我要去了。看到阿弥陀佛,看到莲社比他早往生的人,统统都在阿弥陀佛身边,一起来迎接他。告诉大众,极乐世界过去见过三次。你问他,你见到是什么样子?跟经上讲的一模一样。我们知道远公建立东林念佛堂的时候,净土经只有一本,《无量寿经》,《弥陀经》、《观经》都没有翻出来。他就依靠一部经,真叫一门深入,长时薰修,一生一天都不间断,外面的事情根本就不知道,没有这些信息。
所以要念佛,头一个要把手提电话丢掉,这个东西叫你分分秒秒心不安,它把你的功夫全都破坏了。我要到极乐世界去,这世界事情我还知道干什么?没有这个必要。往生到极乐世界,什么都知道了。你要真正有家里亲人,你喜欢他、爱护他,你要把他暂时放下,到极乐世界我再跟你联络,没到极乐世界以前别联络。为什么?他障碍你,他让你去不成。不要以为这是好人、这是好事,错了!真的万缘放下,连经教都放下。经教干什么?留给别人看的。真正懂得了,不要看了,一心专念,我们这一生到这个世界没白来。一定要晓得娑婆苦、浊恶,极乐世界是真乐,娑婆是真苦。
但是这一大劫,前面几尊佛距离时间长,后头愈来愈密切,有一千尊佛出世。「据《佛祖统记》」,这释迦牟尼佛说的,此劫中,第一佛拘留孙佛,第二是拘那含牟尼佛,第三位迦叶佛,第四位就是现在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,此后第五尊是弥勒佛,弥勒往后还有九百九十六佛相继出世。「今此会中,弥勒与其他贤劫中成佛之九百九十五大士皆来集会,听佛说法」,这是说明现在大会里头状况。「故知贤劫中未来一切诸佛,皆必同宣此经」,这是肯定的。在这次会上,世尊把这桩大事,就是念佛求生净土,决定成佛这一桩大事,嘱咐给弥勒菩萨。同时九百九十五尊未来佛都在此地,也同时嘱咐大家。换句话说,每一尊佛出现在世间,没有不讲《无量寿经》的,没有不讲《阿弥陀经》的,没有不讲《观无量寿经》的。这三部经,是一切诸佛如来出现于世间必定要讲的。
其他经典那就观机,有这种根机的,佛说;没有这种根机的,佛不说,说了没用。至少佛说这部经有一个人得度,就是有一个人大彻大悟、明心见性,佛才讲;如果没有,佛决定不讲,那讲是废话。有一个人,为他一个人讲,他是当机。这个法门传下来之后,跟他同类根机的人得利益、得受用;不同类的,他不得受用。
但是这部经,它任何根机统统都能接受,八万四千法门,门门都跟净土相应,这妙不可言!所以,上至等觉菩萨,下至无间地狱,一切众生,还包括花草树木的神灵,山河大地的神灵,只要是遇到,没有不成就的。这个法门圆到极处、顿到极处,确确实实是世尊出世所宣说的第一经;也可以说,主要就是这部经,其他的一切经都是附带的,不是佛主说的。这个话,善导讲得很清楚,善导有两句名言说,「诸佛所以兴出世,唯说弥陀本愿海」,弥陀本愿海就这部经,说四十八愿。确实是第一经,得到这个就得到圆满,就得到一切了。我们比什么都幸运,死心塌地,绝不被外面境界所动摇,不被外境所转,一心一意定在这一句佛号上,没有一个不往生的,真叫万修万人去。
下面括弧里面,念老提供我们做参考的。他说,「另说」,有一种说法说,贤劫一共有一千零五尊佛,弥勒以下有一千零一人,未成佛。这个说法「非所常见,故不详录」,就不详细说了。怕你遇到有这样说法,给你提醒你,是有这个说法,但是这不是一般祖师大德都说的。一般祖师都说的,这是整数,就是一千尊,包括释迦牟尼佛在内。
「以上第一品」。这部经,经虽然不大,但是它的气派很大,跟《华严》、《法华》没有什么两样。通常我们看一般经,有序、正、流(流通)三分,序分只有几行经文。这部经,序分三品,这大经的架势;流通分在一般也是几行经文,这部经流通分六品,完全是大经的姿态。以上这第一品,讲的是「信、闻、时、主、处、众六种成就,为本经证信。经中大比丘众万二千人,超越余经」。一般经典里面,比丘众都是列的一千二百五十五人,一千二百五十人,这部经上一万二千人。《法华经》也是一万二千人,说明这个经跟《华严》、《法华》地位是相同的,一乘大法,圆满法轮。真正能信、能发愿,这大福德人、大善根人,普通人做不到。听了真相信、真发愿,听了之后把其他一切统统丢掉了。莲池大师做这个榜样,莲池是大通家,你看他的全集,蕅益大师你看他的全集,到晚年全放下了,一心专注在这部经上,成就了。我们决定要觉悟,不要被这许许多多经教迷住了,一迷,对这部经,真经,你就不认识它,你这一生成佛的机会就错过了。这个经决定教你成佛,证得究竟果位,妙觉如来。其他经都没有这个说法,只有这一部,不能不知道。
「同于《法华》。又普贤最为上首,同于《华严经》。亦表本经之同于上之圆教二经」,就是《华严》、《法华》,跟它们是平等的,有过之而无不及。《华严》、《法华》要不发愿往生净土,你成不了,你一生不能圆满。一生圆满,到最后都是要修净土,都是要念佛。你才晓得,真正圆极顿极只有这一部。
下面第二品,第二品还是序分,而且还是通序,第三品才是别序。
【德遵普贤第二】
「第二品是上品圣众之补充」,前面在会的圣众,比丘上首只介绍了五位,菩萨上首只介绍了三位,在家菩萨没说,这要把在家菩萨补上来。在本品,第二品,特别注意这个标题,『德遵普贤』。所以修净土的人,如果能够学普贤行愿,比什么都好,为什么?它跟极乐世界完全相应。到极乐世界修什么法门?全都修的普贤。所以,普贤十愿是极乐世界主修的课程,我们现在就懂得的时候,就能跟它相应。普贤行愿最殊胜、最了不起的就是心量大,他的心量是以遍法界虚空界为所缘。他不是一个国土,不是一个世界,不是一尊佛,他起心动念就把遍法界虚空界全包了,一个都不漏。礼敬,一切恭敬。很难修,所以是法身菩萨的境界。对一切众生都要把他当作佛来看待,你看,我们这里把他「当作」佛来看待;而在极乐世界,一切众生是真佛,不是当作佛。
把一切众生当作父母来看待,古时候说这个话管用,现在说这个话不管用了。为什么?现在儿女不孝父母,眼目当中没父母;现在学生心目当中没老师。古时候,父母、老师是人最尊敬的,他现在不敬了,不尊不敬。所以,现在用这个比喻都没法子,这用不上。这就是佛法为什么会衰,学佛的人为什么不能成就,用心不一样了。古时候真的用孝敬,孝敬到极处能感动神灵、感动天地。感动神灵、感动天地是不是神话?不是的,现在我们完全明白了,科学家证明了,科学家告诉我们,境随心转。孔子见尧、见舜,晚上作梦梦周公,完全理解了。那是什么?他心里头真想他,真尊敬他、真仰慕他。我们心中真有想一个人、念一个人,他就是这个情形。「一切法从心想生」,这是真的,天经地义,这是真理,一切大乘经就讲这个事实真相。人难懂,现在科学帮助我们,让我们很容易懂,很容易接受。科学,不要去看它别的,看它的报告,它的研究成果的报告,这是最简单,对我们最有利益的。物质现象、精神现象、自然现象全都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它不是神话、不是迷信,完全是事实。
我们念佛成佛,那个理是什么?一切法从心想生。我们天天想佛,他就变成佛;天天想菩萨,就变成菩萨,一切法从心想生,就这么回事情。不要想世间东西,想名闻利养,这就是继续不断造轮回业,你还是搞轮回,出不了轮回。想你喜欢的人,想你喜欢的衣物、衣服,喜欢住的房子,喜欢住的环境,统统不行。全是六道的事情,那都叫做造六道轮回业,你还继续不断在轮回里头转,你出不了。所以这个世间要彻底放下,不能有丝毫留恋,心里面根本就没有这些念头,你的念头到纯一了,清净心现前。清净心现前,你法喜就充满了。
夫子《论语》里头头一句话,「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」,这句话就是佛门讲的法喜充满,常生欢喜心。怎么来的?学而时习之。我们今天学净土,我们把净土落实,就是时习,时时刻刻不离信、愿、持名。这句名号当中有信、有愿,愿里头有信、有持名,信里头有持名、有愿,一而三,三而一。所以,句句名号,句句信愿行,这个人当然往生,当然成佛。他成什么样的佛?跟阿弥陀佛一样的佛。为什么?我学阿弥陀佛要学得像,跟阿弥陀佛完全一样,丝毫都不逊色,这是真的不是假的。阿弥陀佛被一切诸佛赞美,叫光中极尊,佛中之王,成佛的大圆满。我们今天能遇到这个法门,怎么能放弃?怎么可以疏忽?念头才歪一点点,所谓差之毫厘,失之千里,念头一点都不能错。我们的依靠就这一部经书,就这一部注解,我们对于莲老、对于念公要感恩,念念佛号当中都有感恩的心,我们不忘本。
所以,首先「拈出上首」,在家菩萨的上首,「贤护等十六正士。品末复标余之三众及诸天大众。以补足上品中六成就中之众成就」,我们才知道法会无比殊胜庄严。「尤应着眼,本品名《德遵普贤》,盖表与会之无量无边诸大菩萨,咸共遵修普贤之德。普贤之德,实亦无量,而其心中之心、要中之要,则为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也。是为本品之纲」。纲是纲领,这一品所说的总纲领,就是普贤大士之德,就是十大愿王。十大愿王在修净土的人非常重要,如果你明白、你懂得,你能在起心动念之处拓开心量,将来往生净土决定是实报庄严土;这个做不到,往生净土是凡圣同居土、方便有余土。这个提示非常好,只要真正能把十大愿王搞清楚,心里头真有。做不到,是力没有办法,有心,所谓说心有余而力不足。但是,这个心重要,那个念头比什么都重要,有这个念头,跟实报土它就相应。
请看经文,「在家菩萨」:
【又贤护等十六正士。所谓善思惟菩萨。慧辩才菩萨。观无住菩萨。神通华菩萨。光英菩萨。宝幢菩萨。智上菩萨。寂根菩萨。信慧菩萨。愿慧菩萨。香象菩萨。宝英菩萨。中住菩萨。制行菩萨。解脱菩萨。而为上首。】
连『贤护』一共十六位,这十六个人是在家菩萨,什么地位的菩萨?跟诸位说,等觉菩萨,他们的地位跟前面所说的文殊、普贤、弥勒是平等的。在家菩萨,在家等觉菩萨,说了这么多人。这什么意思?这个法门最适合在家菩萨修,容易成就。在这个时代,出家容易造业,中国古人有句谚语说,「地狱门前僧道多」,这话不是无缘无故说的。哪些人最容易堕地狱?出家比丘,道教里面这些修道的道士。为什么?它的规矩很严,戒律、规矩很严,很容易犯过。所以他能修成,功德大,超过在家人很多;他要修得不好,他堕落得也很惨,他不是堕到别处,都堕在地狱。所以这句话对我们是很深的警惕,不能够疏忽,不能儿戏,为什么?真堕落之后苦不堪言。
在现前的社会,乱了,佛门里头乱了,儒跟道也乱了,乱成一团。今天许许多多人都在说,也都在做,怎么样复兴传统文化,有这种热忱。到处搞论坛,这是宣扬,社会上知道的人愈多愈好,让大家都有这个念头,都有这个认识,这是第一步。第二步就难了,难在哪里?老师在哪里?这是师道,没老师了。老师要什么样的人做老师?要圣人,不是圣人不能做老师。什么叫圣人?德行要具备,至少中国传统文化里面十二个字字字具足,这就是世间圣人。这十二个字,「孝悌忠信,礼义廉耻,仁爱和平」,把这十二个字做到了,圣人,这个人有资格做老师。到哪里去找?现在谁懂得孝?谁懂得悌?悌就是尊重老师,它的范围广大,是尊重、敬爱长辈。这个长辈是什么?年龄比我大的,我要把他看作老师一样,看作大哥一样,对他跟对父母差不多。现在没有了,这是根本的根本,这两个字没有,师道就灭亡了。这个问题难。
我前一次在马来西亚,跟华校的校长、老师举行了一次座谈会,那天大概有四百多人。马来西亚的华校,小学有一千多所,中学六十一所,他们老师有工会,有个团体,规模也很大,也有相当影响力。我约这些人见面,希望他们真正能发心做圣人,我希望能有一百到两百人,真正发心把中国文化继承下来,延续下去。因为他们是教学的,他们懂得怎么学,现在懂得学的人都不多,他们对于学习很内行。我的要求是每个人在《四库全书》里头选一部自己喜欢的、爱好的,用二十年的时间,专门学这一部东西。二十年之后,他就变成世界上第一流的专家,汉学家,那就是好老师。所以培养老师要这样培养法,现在没有人教,找不到,找遍全世界也找不到。在我们这一代之前还有,人不多,现在这些人都过世了,现在没有了。剩下我们这些人滥竽充数,我们跟上一代比差太远了。所以,今天底下一代,苦是苦于没有老师,要去摸。
马来西亚给我们一个环境,一个安定修学的环境。那边有同修送我一块地,合中国七十八亩,比我们汤池大两倍多,我们汤池就有三十亩。我们将这块地建一个汉学院,希望研究的人都在这里头,这里头没有老师,都是互相帮助,所以名称都用研究员。时间分两个阶段,第一个阶段扎根,十年;第二个阶段专攻一门,一门深入。第一个阶段扎根,深于文字,不能不认识字。中国的文字,注音只有ㄅ、ㄆ、ㄇ、ㄈ三十七个音,那拼字的拼音的话,有同修告诉我,四百二十个。四百二十个,每一个音里头有平、上、去、入四个音,再乘四,四四一千六,一千六百个音,所有中国文字都在里面了。所以只要把四百二十个音念准确,音韵基础就打下去了。再就是书法,学写毛笔字,一天至少要写一百个字。写字是修定,心不清净,定不下来,你就写不好。所以写字是个手段,目的是修定,意志集中,目的在此地。定才真正帮助你深入经教,你看经、读经、念经你才真正看出里面的意思。没有恭敬心,没有真诚心,没有专注的心,你虽然念它,念的遍数再多没用处。为什么有人念书能开悟,有人不能开悟?原因在此地。三个基本的条件,真诚、恭敬、专注,你能得定,你能开悟。
『正士』就是大士,我们讲观音菩萨观音大士,文殊大士、普贤大士,大菩萨。这些都是已经成就的人,他们参加法会显得法会特别殊胜。这个法会自然以在家为主,在家十六位大士,出家只有三大士,比丘只举了五个人。念老会集从这里看到他的智慧,看到他的慈悲,看到他对后人的希望。这些地方我们都要细心去体会,这是报佛恩、报祖恩、报老师之恩。好,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学习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