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(第三十六集) 2012/11/2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:02-040-0036
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看《大经科注》第二百一十九页,请看第六行的当中:
「《甄解》释云:由自力修断,故名竖超」。全靠自己的功夫、修持,从人道往上去提升,欲界天、色界天、无色界天,这超越了六道轮回,再修声闻、缘觉、菩萨、佛,这超越十法界,这叫竖出,叫竖超。这个事情很难,人生天都不容易,就是欲界还有六层,一层比一层难。完全依靠断恶修善只有两层,四王天跟忉利天,夜摩天就上不去。夜摩天还要加,加上禅定,这个禅定叫未到定,没有修得圆满。如果像我们说六十分算及格,他只有十分、二十分,这差很远,在夜摩天。兜率天又加一点,化乐天、他化自在天都没有圆满。真正圆满了就不在欲界,就到色界天去了,色界天完全凭定功。它有四禅,初禅、二禅、三禅、四禅,初禅修成,就脱离欲界,往生到色界。色界天人不需要饮食,也不需要睡眠。所以极乐世界的天人,生到极乐世界,财色名食睡都离开了,都没有了。那我们想一想,在我们这个世界初禅天都能办得到,何况极乐世界!
所以极乐世界,我们看到这个依正庄严就没有怀疑了,说思衣得衣,思食得食,一切事都是心想事成。在我们这个世间,他化自在天就得到了,他化自在天就心想事成,想什么就得什么。所以极乐世界当然比我们这里更殊胜,同一个道理,我们能想得通。他化自在天的天王就是波旬,魔王波旬,好人,不是坏人,只是他对于他的子民情执太深,不希望你们离开六道轮回,在六道他很喜欢,出离六道他就头痛了。所以你想修出离法,他障碍你,他把你拉回来,这就叫魔王。释迦牟尼佛示现八相成道,里头有一相降魔,也就是说,不受他的诱惑你就能超越。诱惑里面不外乎名、利,名是什么?赞叹、恭维,人都喜欢,给你很高的地位,这都属于名,利是财富、美色,最后就是武力。这四样东西你都不在乎,你都不动心,他也很佩服你,你是个真修的,你不是假的,不但不障碍你,还发心来护法。释迦牟尼佛降魔之后,魔都变成护法了。你动心了,他真的瞧不起你,你的道业在这一生不能成就。所以这四样东西,真正要做到名利不动心,威武不能屈,这样的人无论经营世出世间法都会有很大的成就。
「净土本愿,真实由他力故」,不是靠自力,外面力量来加持的。我们在抗战期间当流亡学生,以后遇到一个缘分,我们进入中学的时候是保送的,不是靠参加考试的,参加考试我们未必能被录取,保送进去的,这就是外力,学校不能不收。给我们特别编成一个班级,这班级里面学生全是保送的。极乐世界就是保送的,谁保送的?释迦牟尼佛保送的,阿弥陀佛在那边接收,这边送,那边收,所以叫横超。这是「超越成佛之法也,故名横超」。「横超之顿」,横超是顿法,「持名顿中之顿」。横超有很多种,禅有横超,六祖惠能大师的示现就是横超,没有经过任何阶级。念佛法门里面有四种念佛,有实相念佛、观想念佛、观像念佛。在这许许多多横超里面,持名是顿中之顿,横超之顿,这是个特别法门。
「以上诸德咸遵善导大师之说,判本经为顿极顿速、圆融圆满之教」,特别是日本、高丽,就是现在的韩国,这些高僧大德,他们的判教,都把这部经判作横超,顿极圆极,都是这个看法。「如《甄解》」,这举一个例子,这是日本的法师,「称本经为:专中之专,顿中之顿,真中之真,圆中之圆」。净土学人无论在家、出家,发心承传这个法门,在家可以承传,夏莲居、黄念祖、李炳南这些大德都是在家的。承传这个大法,要发这样的大心,必须具备的条件,一定要遵守三福、六和。三福里面的第一福,就是儒释道的三个根。「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」落实在《弟子规》,《弟子规》没有做到,你的根没有了,因为这是根之根。我们不想承传这个法门,自己修行这一生往生净土可以,差一点没有关系。因为这三个根扎了之后,你决定得生,你真的拿到了。这三个根做不好,换句话说,能不能往生得看最后,你现在没有把握。有这三个根,就可以说你决定得生,这个很重要。
所以一定要修三福、要修六和,要学着跟什么人都能相处,什么环境也能相处。为什么?这一身是我在娑婆世界的最后身,逆境那是我的业报,我必须要把它受掉,我才能到极乐世界,我不能带着这个不善的业到极乐世界去。所以,一切逆境是消业障的,一切顺境是消福报的,这个东西都要消掉,极乐世界没有。你在娑婆世界剩下这一点东西,这一生把它消干净,就这个意思。所以要欢欢喜喜,要修忍辱波罗蜜,忍人之不能忍,一定要把问题看透,那就是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。真明白、真通了,哪有不能忍的道理!能忍你就能得念佛三昧,你能得定,你能开悟。忍是定慧的前方便,是定慧的基础,定慧是建立在忍辱的基础上,这个一定要知道。福报现前我不享受,这就是忍,逆境现前我不拒绝,这就是忍,顺境、逆境里头都要学会忍,忍的功德不可思议。
我们除了这部经之外,如果还想学一点东西,早年李老师教给我们,就专学印光大师。他老人家很谦虚,说他只能教我五年,五年之后我依靠谁?他送一套《印光大师文钞》给我,你就依此为师,做印光大师的私淑弟子。印光大师所说的,与《大乘无量寿经》、与黄念老的集注,可以说是百分之百的相应。你读了之后你才晓得,佛佛道同。《印光大师文钞》分量也不少,我建议真学的人要背,背哪一部?背《菁华录》,这是古大德已经做了整理功夫,他那个《菁华录》就像《群书治要》一样,在全部《文钞》里头摘取精华,分类把它编辑出来。文字大幅度的减少了,大概只有全部《文钞》的,《文钞》一共有三集,全部《文钞》的十分之一,方便太多了,选得真好。编辑的人不错,完全是《文钞》里头的原文,就是一段一段节录出来。这本东西要背,这本东西最好天天要看,一天看个一、二段,提醒自己、勉励自己。这就是接受印光大师的教诲,这就是印光大师的私淑弟子,这个好老师决定不会指错路。要跟人学,不能跟鬼神学。
蕅益大师跟莲池大师学,那时候莲池大师已经往生了,莲池大师的著作在,他就专读莲池大师的书,做莲池大师的弟子。莲池大师是中国净土宗第八代的祖师,蕅益是第九代,这不是承传的,是后人选举的,选出来的。净宗祖师很特别,不是承传,后人看到你这个人,在这一生当中对于净土宗的修学、弘扬有很大的贡献,就肯定你,你是这一代祖师。所以祖师没有说活着在这当祖师的,都是过世了、往生了,才被选为祖师,他自己也不知道。现在我听说有很多人在争着要当祖师,历史上没这个例子,没有活着当祖师的例子,只有往生之后,大家承认他,才能当祖师,活着当祖师的没听说过。
《甄解》称本经专中之专,顿中之顿,真中之真,圆中之圆,还说「绝对不二之教,一乘真如之道」。这些人都是善导的弟子,真正是善导的学生,承传了老师的道。
我们再看下面的注解,「《弥陀要解》云:释迦一代时教」,就是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,「唯华严明一生圆满。而一生圆满之因,则末后普贤行愿品中,十大愿王,导归安养,且以此劝进华藏海众」。这个话蕅益大师说的,《要解》。释迦牟尼佛一生的教化,确实讲到究竟圆满,从凡夫讲到成佛,就是《华严经》。讲宇宙的源起,一切法的来源,生命是怎么形成的,我从哪里来的,都讲清楚了。我们从迷失了自性,愈迷愈深,搞到现在这个样子。佛陀慈悲,同情我们、怜悯我们,方向、目标搞错了。诸佛菩萨顺着性德走,我们是逆着性德走,果报完全不一样。顺着性德走的,吉祥如意;逆着性德祸害无边,苦乐悬殊。这就佛教给我们,把这事实真相讲清楚、讲明白了,怎么回头?回头再修行,行是行为,思想的行为,言语的行为,身体造作的行为,修是修正,我们行为错误了,要把它修正过来,这叫修行。修行里头最重要的是修正思想。
所以古人有说,诸位要查「善知识」你就能查到,字典、辞典里面,你看佛学里讲什么叫善知识?正知正见的是善知识,以这个为标准。知见正,他破戒、破斋,还做的有一点不善的事情,他可以做善知识,为什么?他知见没坏。如果他戒律很严,你在他行为上找不到一点错误,他知见不正,这个人不能做善知识。所以,智者大师讲过一句话,他说「能说不能行」,他说得一点都不错,佛知佛见,从老师那里学来的,他自己没做到。天台大师说,这个人是「国之师也」,他能够教化全国的人;「能说又能行,是国之宝也」。大师把正知正见的这个人分为两个级别,能说能行,国宝;能说不能行,国师。重视什么?重视知见,你的思想、见解没错误。那为什么不能做?我们也能够理解,他知道是真,确实正知正见,确实有悟,他没有证,可惜这一点。他的障碍就是烦恼习气太重,所谓看得破,忍不过,问题在这里,他不能忍。高名、厚利、美色、威武,他看到了,就低头、就顺从了,知见没破。知见不破,我们也不能轻视他,如果他在临命终时头脑很清醒,能忏悔、能改过,念佛决定得生。所以,不能轻视他。这个里头完全看他造业,造极重罪业,恐怕就不容易回头。还有一个麻烦的就是傲慢,傲慢很难回头,傲慢是碍于面子,错了,死也不承认,不承认自己是错,用种种方法来掩饰。
所以世出世间圣贤之法,赞叹谦敬,谦虚、恭敬,赞叹生活朴实、节俭。清淡的日子过习惯了,对于这荣华富贵没有恋慕的心,他才能不受诱惑。一般人不受诱惑难!尤其是现代,我们把传统的教育、扎根的教育完全疏忽掉了。不但自己不知道,连父母、祖父母、曾祖父母他们都不知道。所以佛在这个经上说的一段话,「先人不善,不识道德,无有语者」。没人告诉他,他做错事情不要责怪他,他没错,他没有学过。现在接受圣贤教诲,因为已经染污了很严重的习气,这个习气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断掉的,不可能;真能断掉,那就是大圣贤乘愿再来的,那不是凡人。业力到这个世界来投胎的,不是圣贤,他就没有能力抗拒这些诱惑。所以他受不了诱惑,佛菩萨只有感叹而已,不会责怪他。问题就是他最后能不能回头,不能回头,他继续搞六道轮回。这一生所修学的功德,一转世全忘记了。那就看他来世的造化,他遇到什么样的父母,遇到什么样的环境,决定他一生。
如果就这个地球现在状况来看,传统文化要再复兴起来,要大家非常认真努力,多长时间?要两百年,慢慢才能恢复,绝不是容易事情。所以,来生再到这个地球上来做人,你父母懂不懂得传统文化?会不会教你?你生活在什么环境?如果今天这种大都市,那你就没有机会了;生长在偏僻农村,比较不受现代化的污染,可能提升,这一生所修学的能够提升一个阶层。所以环境影响人很大,尤其是人事环境,一生当中能遇到几个好人?遇到的时候不错,很好,后来会变质。为什么会变质?古人有句话说「不是冤家不聚头」。因果律里面告诉我们,报恩、报怨、讨债、还债,你跟他是不是恩?过去世你布施恩德,他接受你的恩德,他来报恩的。这个人忠心耿耿,什么挫折他都不会变心,这个难得,太少了。如果是来讨债的,讨完了,他跟你就很冷淡了;还债的,还完了,也不一定再忠心于你,变了。来报恩的,恩有浅深不一样,深恩时间长;是有恩,这恩不大也不深,说不定几年就报完了,报完之后什么?他会变心、会变质。只要你冷静细心观察,这些事情全在周围,你每天都能看到。
真正看清楚、看明白,对佛法真相信了,对于这个娑婆世界,留恋的心就冷淡了,自然淡薄,对极乐世界的向往就增长了。到最后你会想到,这个世界上什么人对我的恩最大?诸佛菩萨,没有比诸佛菩萨再大的。诸佛菩萨大公无私,对我的财施、法施、无畏施,没有丝毫念头求报偿的。我们如果真正知恩,怎么报恩?没法子报,只有信愿持名,往生净土,这真报佛恩。佛什么都不需要,就是希望你早一天成佛。果然听话,果然真干,这个兑现了,佛的愿就偿了,这叫报佛恩,这是我们不能够不懂。
下面接着感叹的说,六道凡夫真的是罪业深重,为什么这么说法?老祖宗、古圣先贤留下来的这些智慧、理念、方法,都是称性的,佛法里头说正知正见。我们把它舍弃掉,我们不要了,要西方的科学,不要老祖宗的教诲,不要老祖宗的智慧,造成现在这个样子。学佛是凡夫,八万四千法门任何一个法门,我们都没有能力得到真实的利益。遇到净土不相信,相信了这信心不够,这个信心依旧在摇晃,依旧在动摇。这个现象很多,甚至于包括自己。凡夫要横超,要在一生成佛,这当然难信。可是净土真有这桩事情,这是蕅益大师《要解》里头的话,「奇倡极谈」,说奇怪这个话,极谈是谈到究竟圆满,「不可测度」,就是不可思议,无法想像。「华严所禀,却在此经」,《华严经》讲的是一生成佛,举善财童子做例子,五十三参。
五十三参是什么?五十三参是科学的检验,你必须通过。五十三个人那是考试官,他们天天在考你,名闻利养在考你,五欲六尘在考你。方方面面你是不是都能够不动心,不起心、不动念、不分别、不执着,你一句佛号念到底,你成佛了,你全通过了。这些善知识代表的有逆境、有顺境,有善缘、有恶缘,代表就是我们现前整个社会。你真的看破了,真正能做到像普贤菩萨一样,「恒顺众生,随喜功德」。在这个大环境里头只有一个念头,求生净土、亲近弥陀,就只有一个念头。读《华严经》五十三参很羡慕,善财童子遇到,我们没遇到。其实我们从早晨起来到晚上睡觉,一天所遇到的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万物就是五十三参。你有没有动心?你有没有起念头?社会上种种情形样样清楚是智慧,如如不动是大定,他修什么?修的是自性本定,华严三昧。修的是成佛之道,就在一生,不要等第二生。我们今天外面小小的一点境界风一吹,我们心就动了,这不行;不行就念佛,佛又不肯念,那就继续搞六道。五十三参是禁得起考验。
「华严所禀,却在此经。而天下古今,信鲜疑多」,真,真的,相信的人少,怀疑的人多,特别是在近代。「辞繁义蚀」,辞是言辞,说得太多了,意思?意思不明显。为什么不明显?现在众生的悟性一落千丈,不能跟古人比。我们看看民国初年小学生,我们这里有不少这些书,找时间来整理。小学生的作文,几年级的?三、四年级的,叫初等小学生的作文。高等小学的我们没法子比,初等小学的,我们跟他比还比他差一等,比不上。你看他们写的作文,文言文,你再看他写的是什么?他的意思,意思代表智慧、代表悟性,我们比不上。那时候小朋友多大?应该十岁左右,三、四年级。七岁上学吧,七岁上学,八岁、九岁、十岁,三年级九岁,四年级十岁,九岁、十岁小朋友写的。我希望我们能多看看,警惕自己,为什么?会把自己那个傲慢降下来,自己知道真不如古人。
为什么古人学佛比我们现在成就的多?底子好,真的读了书。我们现在念到大学毕业,古人的书没念过,对古人不尊重,总认为古人比不上现在人。现在人很聪明,能发明科学技术,带给我们生活上很多的方便,这些古人都没有的,认为古人不如我们。其实不然,古人的智慧比我们高,古人不从这方面去发展。原因在哪里?现在科学家明白了,科学再继续不断的发展,五十年之后,这个世界就毁灭了。科学发展到极处的时候,世界就毁灭了。中国古人知道,不走这个路子,如果走这个路子,两千年前就毁灭了,灾难不是这个时候。中国人走人文、走道德,顺着性走,不逆性走,也就是顺着大自然的法则去走,不违背大自然。
连饮食起居都随顺大自然,诸位看看《礼记》里头的「月令」,月令就是讲我们日常生活,每个月,中国算农历,你在生活起居上要注意些什么。吃的这些蔬菜、水果,决定是这个月成熟的,这就最养人的,月月不一样。而且除当地土地种的,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,不吃外面东西,外面东西它养那个人的,不养这里人的。讲究太多了,我没学过,我们李老师他对这个就很熟,而且他自己会做。你说煮饭,什么样的米要用什么样的树木柴火,不能用错了,用错了味道不一样,营养就变了。现在全用瓦斯、全用电炉,这就是什么?破坏大自然的法则,古人完全随顺。
人的身体要跟大自然合而为一,最健康的,冬天吃凉性的,夏天吃热性的,夏天天热,外面热、里头热,完全一样,最健康。你看,冬天东西都是凉性的,萝卜是冬天的,大白菜是冬天的,你吃这个东西最健康的,一定跟大自然结合成一体。科学它不讲这个,现在交通方便,南方人可以吃到北方的蔬菜、水果。地球上划分寒带、温带、热带,居住在哪一带的人,你要是离开这一带到别的地方,对你身体就不好。我过去在新加坡住了几年,北京有个刘大夫,现在不在了,就告诉我,你是在温带出生的,你不适合住在新加坡,那是热带,对你的身体不适合。他讲的话是真的不是假的。
但是现在整个秩序都乱掉了,饮食起居全乱了,你到市场上去买菜,全世界哪个地区的东西都有。我们古老的东西没有学过,反正看到喜欢就吃,吃出毛病出来自己也不知道,病怎么来的不晓得。但是现在日历,旧的日历,我们一般人叫黄历,里面有农民历,还能看得到,每一个月蔬菜、水果它都列了,都有。但是没人去看了,现在人对这个不重视,就是对于身体生活起居保健没有这种知识。中国这是五千年的经验,大学问,祖宗辛辛苦苦留下来,儿孙不孝,根本不予理会,你说这个罪多重!
蕅益大师这是四百年前的人,明末清初,他出生在明朝,往生在清朝。四百年前有这样的感慨,如果他生在今天,不知道他作何感想?真的是不敢想。「余唯有剖心沥血而已」,这是他写《弥陀经要解》的心情,劝导大家念佛求生净土,苦口婆心。为什么?世尊末法,只有这条路,三根普被、利钝均收,遇到这个法门,能信、能愿、肯念这句佛号,决定成就,你能够永远脱离六道轮回,脱离十法界。这个机缘多难得,多么珍贵,多么稀有难逢,认识的人太少了。夏莲老常说「乱世无如念佛好」,我们生在乱世,什么最好?念佛最好。真的,乱世不值得人留恋,所以格外的向往西方,真正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他的心在西方,不在这个世间,这世间太苦了。想帮助别人,他未必接受,只有自己尽心尽力,蕅益大师此地讲,剖心沥血而已。别人能听懂几成、能相信几成是他的,我们对他希望愈大,失望就愈大。一切都随缘、都任运,任运就是随其自然,这就好,自己身心没有负担,完全解脱了。
下面,「《要解》复云:故当来经法灭尽,特留此经」,这括弧讲,指《无量寿经》,「住世百年,广度含识」,含识就是有情众生,现在讲动物。这句话很重要,将来末法的最后九千年,九千年以后,佛法在这个世间灭尽了,这部《无量寿经》还能住世一百年,就是《无量寿经》最后灭。在那个一百年当中,有人遇到《无量寿经》,能信、能解、肯念佛,还是能往生。何况我们在末法的第一个一千年的末后。末法一万年,照中国古人的算法,今年好像是一千,就是末法一千零三十八年,好像是的,所以我们是在第二个一千年的开端。这是很幸运的一个时代,遇到动乱,让我们对这个社会没有留恋、没有贪爱,我们希望走。大家都希望移民,我们移民到极乐世界,不是在地球上别的国家,不是的,我们到极乐世界去。
「广度含识,阿伽陀药,万病总持」,这是用疗愈做比喻。人有病,阿伽陀药是佛陀在世那个年代,印度一种药物,什么病都可以治,这个药用了绝对没有副作用,所以万病总持。「绝待圆融」,都是比喻净宗这个法门,信愿持名,不同于八万四千法门,八万四千法门是有对象的。净宗法门是所有一切根机统统可以学习,统统都能成就,所以说「绝待圆融,不可思议」。下面两句尤其重要,「华严奥藏,法华秘髓,一切诸佛之心要,菩萨万行之司南,皆不出于此矣」,这一部经全包括了。蕅益大师这句话里头的意思说,这部经超过《华严》、超过《法华》,超过一切诸佛之心要,超过一切菩萨八万四千细行。印光大师对这段话,赞叹到五体投地,是真的,古人没有说得这么明白,没有说得这么清楚,蕅益大师说出来了。所以他说,即使古佛再来,给《阿弥陀经》做个注解,也不能超过其上。
现在我们生在乱世,谣言特别多,这里头有鬼神的谣言,传到我们这里来,我们要不要相信?这个时候考验我们有没有智慧。看到蕅益大师这几句话,我们自己心就定了。《华严》奥藏,《法华》秘髓,这是真经,这不是假的。一切诸佛之心要,菩萨万行之司南,信、愿、持名。还会动心吗?无论什么信息传到这个地方,回答他就是一句话:知道了,老实念佛,求生净土,就对了。不必再去传,不必再去研究,这就是遵从如来的四依法。佛不在世间,我们依靠谁?「依法不依人」,法是经典。这个经确实是如来所说的,释迦牟尼佛说的,从梵文经本翻成中文经本,确实是如来的意思。所以第一个,依法不依人。你那些话是人传的、灵媒传的,不可靠。章嘉大师告诉我,慈禧太后相信这些东西,清朝亡国就亡在扶鸾,这是老人的话,经验之谈。我们遇到佛法了,再去听信他,这就大错特错,这哪里是如来弟子?所以,我们绝不传这个东西,我们也不说信,也不要说不信,就是知道了,老实念佛、求生净土就好,太好了。「依义不依语」,你看「依了义不依不了义」,这部经既然是《华严》奥藏,《法华》秘髓,那就是了义当中的了义,我们得到了。「依智不依识」,我们要有理智判断问题,识是感情用事,不可以感情用事,感情用事就坏了。
我看到这个东西是假的,为什么是假的?我拿来一看就看穿了。他说我是什么佛再来的,什么菩萨再来的,我自己对我自己清楚,我不是的。我不是的,他说我是什么佛再来的,这胡造谣言。以为我很高兴,以为我可以支持你,给你宣传,哪有这种事情?我会跟你走?学佛学了六十一年,佛经不信,信你那套东西,那成什么话?这个道理很浅,不深。所以古人说「谣言止于智者」,稍稍有一点小智慧的人,就不会相信他。灾难,我们不承认有灾难,他们说有灾难,我们说没灾难,我们有没有说错?没说错。为什么?境随心转,我们的心上没有灾难,外面环境就没有灾难。
所以有人问我,灾难有没有?我说有,肯定有。他说为什么?因为你的心天天在想灾难,灾难就被你们想来了。社会上这么多人都在想,它能没有吗?我们不想,确实不想,科学家也提供我们一个数据,百分之一的平方根。世界上总人口能有百分之一的平方根,那就算七十亿人来说吧,大概不到一万人。也就是说,有一万个人心里头根本就没有灾难,这个灾难就不会起来;纵然有灾难也能够给它化解,减轻了,大幅度减轻了。可是这个东西经过宣传,美国那个电影一宣传,全世界的人都知道。所以我现在看到好像有一些光碟,我没看内容,我看到光碟上面写了几个字,「倒数计时」,后头就是「二0一二」。现在距离二0一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才二十几天,我们到二十一号看,看它有没有灾难?我们要相信,尤其是现代量子力学家证实,物质确确实实是从念头变现出来的幻相,它不是事实。
所以,佛在经上讲了二、三千年,「相随心转」,「色由心生」,「一切法从心想生」,不知道说多少遍!这是正知正见,这是正念,如来的正念。我们一定要相信自己,自己有纯净纯善的正念。正念的人多了,力量就大了。起心动念想伦理道德,想五伦、五常,想四维、八德;学佛的人,想孝亲尊师,想三皈、五戒,想六和、六度,哪里会有灾难,哪有这个道理!最好的念头就是阿弥陀佛,没人知道,说了你也不相信。中国人常说孝子贤孙他常念祖宗之德,祖宗之德是什么?就是伦常道德。祖宗对于我们的恩泽是什么?就是传统文化,是人类的瑰宝,是无价的宝藏,现在人不认识。经过大灾难,还好,还没有被毁掉,《四库全书》印出来了,《四库荟要》也印出来了。虽然数量不能尽如人意,有这样几百套留传在世间,我们相信不会失传了,这就很难得。这个书有诸佛保佑,有众神守护,为什么?它能救全世界。智慧珍宝所在之处,这个地方也能够减轻灾难,少灾少难。
「欲广叹述,穷劫莫尽」,赞叹不尽。这部经典,包括净宗的经论,不多,五经一论,广为宣传。有能力发心学讲,把这个东西介绍给众生,听众当中,只要有人能信、肯发愿、肯念佛,功德就不可思议。细讲,就用《无量寿经》黄念老的集注;略说,李炳南老居士有眉注。我在早年讲过十遍,是依这个眉注讲的,时间最少的是六十个小时,第一次讲的。好像在美国,第一次讲的,依照眉注讲的,一天两个小时,一个月圆满。从六十个小时到一、二百个小时这都算是略说。《弥陀经》、《观无量寿佛经》、《往生论》、《普贤行愿品》这十大愿王、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》都好。《圆通章》是净宗的心经,虽然文字不多,非常扼要。如果时间短,一、二个星期,讲这个东西最好,也是很完整的一部经论。
我们接下去看,「夫《法华》者,乃天台宗崇为纯圆独妙者也」。天台依《法华》建立一个学习的宗派,一个学派,可见得这部大经玄妙。「《华严》乃贤首宗尊为别教一乘,事事无碍,全圆之教」,《华严》是贤首宗,贤首是华严第三代的祖师。华严宗,杜顺和尚首创,云华是第二祖,贤首是第三,在贤首这里完成,从草创到完成。所以后人都说贤首宗,没有说云华,也没有说杜顺。别教一乘,事事无碍,全圆之教。「今蕅益大师指出,天台之纯圆,贤首之全圆,其秘髓与奥藏,皆不出此大经之外」。这个大经是净土的《无量寿经》,净土称大经是《无量寿经》。在佛教,通常称大经都称《华严经》,在整个佛教来说。大家都尊重《华严》,因为《华严》叫根本法轮,其他一切经都从《华严经》流出来的。用现在的话来说,《华严》是佛教概论,整个佛教方方面面都说到,其他经论都是《华严》里面的某个部分,细说,《华严》是总说。这两部大经秘髓、奥藏都不出《无量寿经》,换句话说,《无量寿经》超过它们。
「可见此经正是全圆。又为法华之髓,复是纯圆。故云此经正是圆中之圆」。圆是圆满,一丝毫欠缺都没有,这个话是真的。我们依照这部经修行,时间短。八万四千法门,没有一个法门三年可以修成功的;世尊说法至今,我们只看到三年真正往生不退成佛的,不知道有多少人。印度我们不知道,那就不说它。这个经典传到中国,首先就被慧远大师看中,慧远是中国净土宗第一代祖师。那时候净宗的经典就这一部,《观经》、《弥陀经》都没有翻译出来。可能是到了,到中国了,没有翻译出来,这个经是最早翻译的。慧远大师在庐山建念佛堂,聚集志同道合,在家、出家都有,他们全是男众,没有女众,一百二十三个人在一起念佛求生净土。像闭关一样的,画一个小圈圈,不能超过,它有个小溪,小溪叫虎溪,以虎溪为界线,结界。在里头的念佛人,在里面活动可以,不能够越过虎溪,个个成就!我们要知道,往生到极乐世界就等于成佛,为什么?他肯定成佛。从那个时候到今天,世世代代念佛往生的人有多少?没人统计。我们最保守的估计,这一千七百年至少有十万人,这最保守的估计。这还得了!十万人就是十万尊佛。禅宗没这么多,禅宗最保守的估计大概三千人的样子。我们根据《五灯会元》、根据《景德传灯录》、禅宗这些典籍记载的,估计大概三千人左右。所以,蕅益大师的赞叹是有根据的、有道理的,不是随便说的。
我们再看下面,「此与日本诸大德之判教,异口同声,正如宗门所谓,一鼻孔通气者也。近代净宗大德印光法师赞《要解》」,底下是印光大师的话,念老抄在此地。「《要解》云」,就是赞叹《要解》,这是印光大师的话,「理事各臻其极」,臻是到达,赞叹蕅益大师的注解,无论是从理、从事实真相都达到极处,就是他讲得太圆满了。「为自佛说此经以来第一注解」,这个第一注解是印光大师讲的,第一注解,「妙极确极」,他说得太妙了,太正确了,「纵令古佛出世,重注此经,亦不能高出其上矣」。「可见《要解》之判此经如佛亲判也」,蕅益大师说的《要解》,跟这个地方的《无量寿经》是完全相同。为什么?它是同一部经,一个大本,一个小本,就是一个是略说,一个是细说,内容完全相同。所以,蕅益大师对于小本《弥陀经》的赞叹,也可以用在对《无量寿经》,这个判法一样的。
这是我们要记住的,这是近代,在中国佛教,可以说是第一人。最近这一个世纪,或者我们说中国人讲一甲子,这个六十年,从抗战结束到今天,每一个宗派的大德都有人赞叹也有人毁谤。唯有印光大师,我们只听到赞叹,没有听到毁谤的。这个原因我们也能够体会到少分,印光大师出名在晚年,这应该是其中一个因素。年轻招毁谤的多,他七十岁时候才出来,七十岁之前没人知道。而且是被一些居士,这些居士都是学者,有德行、有学问的人,大学教授、指导老师,这些人赞叹他。到普陀山去看他、去拜访,常常跟他有书信往来,印光大师这些书信就被发表在报纸、在杂志上,这样传出来的。年岁大了,老人了!所以,被大众赞叹不绝,亲近的人没有一个不欢喜。印光大师正人君子,言谈举止自然叫人敬服,被称为近代中国出家人第一人,这个有道理的。
我们再看下面这一段,「又《疏钞》云」,《疏钞》是莲池大师的,「依贤首判教分五:谓小、始、终、顿、圆。今此经者顿教所摄,亦复兼通前后二教。圆全摄此,此分摄圆」。这是莲池大师说的,莲池大师的《疏钞》,完全依贤首宗的方式,开始介绍玄义这部分,依十门开启,跟《华严经》的架势相同。我们知道这是老和尚别有用心,因为在那个时代,禅风很盛,一般学佛的人轻视净土,认为净土是佛对老太婆、对无知无识人开的方便法门,没有一点尊重之心。莲池、蕅益中兴净宗,用什么方法?用《华严》来解释净土,解释《弥陀经》,把《弥陀经》提升到跟《华严》平等。大家对《华严》没话说,《华严》是世尊所说的第一经。所以莲池大师的《疏钞》,用《华严》来解释《弥陀经》,让大家对《弥陀经》不敢再怀疑,不敢再轻视。特别是《华严经》末后这有证据,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,《华严经》的圆满是在极乐世界,这个经上真的找到根据的。如果没有往生这个法门,《华严》只能够接上上根人,上中下都没分,说得好。始终顿圆这些教义,五教除了小教净宗不摄,就是没有这种思想,其他的始终顿圆统统具足。
「四法界者:一事法界;二理法界;三事理无碍法界。此三诸教所有」,唯独第四「事事无碍法界,唯华严一经有之。名为别教一乘」。这个别的意思就在此地,唯独《华严》有,其他经没有。这叫别教一乘,一乘是成佛,一佛乘,也就是成佛之道,成佛的教法,教学法。「以华严全圆,今得少分。圆教全摄此经,此经分摄圆教」。圆教是《华严经》,包含净土,后头十大愿王导归极乐,全摄此经,本经里头有,有事事无碍的经文。「故莲池大师判小本」,就是《弥陀经》,「为分圆」,不是全圆,是部分圆。列举大小二本中事事无碍的十例,他举了十个例子,「以证《阿弥陀经》分属圆教」。
这是「可见莲池大师亦判《阿弥陀经》为圆顿之教」,蕅益大师是这个判法,莲池大师也是这个判法,「此则中日诸大德之所同也」,这相同的。「所异者,或崇之为圆中之圆」,蕅益大师就有这个意思,圆中之圆。「或谦之为分属于圆」,莲池大师比较谦虚。有道理,因为那个时候是禅宗的天下,你要说得太过分,别人不满意,所以谦虚一点好。蕅益大师就没有问题了,因为莲池大师在前,他可以把它提升一点,环境不一样,说话得有分寸。「此盖机缘之异,而善巧不同耳。莲池本怀与善导、蕅益暨日本诸大德何尝稍异?盖《疏钞》之作」,你看,「正当狂禅风靡之际,故不得不权宜善巧,俯就群机,而作方便之谈」。古人就说过这个,在那个社会你不谦虚不行,你不谦虚行不通,障碍太大。
历代这些法师讲经教学、传承,都懂得观察这个时代的机缘,所以叫契机。契机里头意思很多,要契众生根性之机,还要契时代风气之机,面面都要考虑到,你才能够一帆风顺。不能只是靠自己想,不顾别人感受,那个麻烦就大了,招来的麻烦就太多了。未来的世界,真的,是世界上各种不同的宗教,都要汇成一体,一定要平等。说我比你的高,你不如我,这行不通,这没有人会接受。要平等、要尊重、要认真学习。这里头要细心、要真诚、要有智慧,让宗教回归教学,让宗教来教化人民。把人民都教好,社会就安定,天下就太平了,这是宗教教育对社会做出最大的贡献,要知道。如果搞错了那就麻烦大了,决定不能有过失,要有真智慧,有真的爱心。好,今天时间到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