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(第七集) 2012/10/2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:02-040-0007
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看《大经科注》第一百四十五页第三行,从第三行看起:
这一小段是介绍集注。前面说的是经,会集这部经确实有必要,对净宗贡献非常之大。世尊多次的宣讲,最后会集是最重要的一个工作,把过去所讲的精华统统会集在一起,让人家读这一本,就把过去所有几次讲演统统都读到了。所以这是非常重要,也是世尊念念所期许的。我们相信做这些注解的人也不是凡人,至于做得不完全,到后面再做,这个都是为众生做示现的。一定要做到尽善尽美,不能够草率,粗心大意这是做不圆满的。无一不是给我们后人做示现、做典范的,都是我们学习的材料。
黄老居士自称为具缚凡夫,缚是烦恼的代名词,就是一切烦恼习气统统有。这个意思就是不是圣贤,不是真正有修行人,这是自己谦虚。承蒙老师,他的老师就是夏莲居老居士,叫他为这个经做一部注解。老师为什么叫他?后面他曾经说到,夏老讲这部经的时候,黄念祖老居士从头听到尾,很用心的亲自听了这一遍。而且印象很深,他自己有听经的报告,得到莲老的赞许。所以,把这个工作付托给他,这是大事因缘无过于是。「余虽初发大心,但以障深慧浅,承此重命,实深惶惧!」惶恐、畏惧,这个使命太大了,这个经关系到世尊末法九千年,一切有缘众生得度的一个机缘。所以这个关系就非常大。
所幸的是「曾参」,这就是参与,「先师讲席」,夏莲居老居士在世经常讲经教学。「亲闻此经全部」,意思就是说一堂课都没有缺。「且于二十载随侍之中,得聆禅净密各宗玄奥,粗晓先师会集大经之深心」。这就是缘分,念老有这种缘分,跟随老师二十年,二十年没有离开老师。所以老师常常教学闲谈当中,说大乘教里头禅宗、净宗、密宗各宗的玄奥,各宗的精髓。也知道莲公会集大经的深心,为什么要会集这部经?发这个大心不容易,这是大慈悲心,这是大菩提心,为救度从今往后一切众生。在莲公那个时代,参禅有得定的,开悟的没听说。虚云老和尚得禅定,没开悟,都不容易了。到黄念老这一代,这是我这一代的上面,再下面就是我这一代,参禅不但不开悟,得定都没有了。所以念老告诉我,禅跟密的机缘往后没有了。他告诉我,人民共和国建国六十周年,学密成就的只有六个人。以中国十亿人口,六十年只有六个成就,你说多难。往后,唯有念佛往生净土是真正的成就,这个经、这个注解就非常重要。注子里面所引用的一百九十三种参考资料,所以他的注解也是会集本。莲公会集经是五种原译本,念老会集注解可不简单,一百九十三种的会集本,这种智慧不是一般人都有的。
他没有把夏莲老当时讲经,从他记忆当中写下来,没有。这个注解不是夏莲居老居士注的,也不是他自己注的,是他自己费了多年的时间,从这么多参考资料里面,与这个经文教义相应的,用它来解释,以经注经,以祖师大德的开示来注经。这为什么?取信于当前跟后世的众生,让他们能相信。佛的经论这没话说,佛菩萨说的,祖师大德都是有修有证,不是一般人。这是大众,就是学佛的大众可以信得过的,便利于这部经的流通,原因在此。这个人不是普通人,他来教我们往后弘法要怎样弘,绝不能说自己的,自己的谁相信你?佛菩萨的、祖师大德的,别人才能信、才能够接受。一直到他信愿持名,这个人就算是得度了,只要他不改方向,不退初心,必定往生净土,就圆满成就。这是会集经的人,注解经的人,我们承传这个法门的人,唯一的期望。决定不能想自己,自己是假的,根本就没有我这个身心的存在,你才真正懂得佛法。佛法告诉我们,第一个门槛就这个事情。人要能够放下身见、放下边见、放下成见、放下邪见,就是佛知佛见,《法华经》上说的「入佛知见」,我们就入佛知见了;只要有这些东西存在,凡夫知见。
念老在此地这句客气话,「具缚下凡」,凡夫里头不是高级的。「六十年代初」,这个六十是公元,一九六0年,「曾试写此经玄义之提纲一册,呈师鉴核,幸蒙印可」。这就是念老他的听经心得报告,老师看过,认为没有错误。「但经文革浩劫,此稿已荡然无余」,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毁掉了,都烧掉了。那现前,「年逾古稀」,七十多岁,我们见面的时候他七十多岁了,又多病,身体不好,病不止一种,很多病。所以说「愧深恩之未报,惧无常之将至」。老师教导他这个恩德大,他是个知识分子,而且是个学科学的,早年受舅父的影响,梅老的影响,以后学佛了。梅老把他送给夏老,拜夏老做老师,跟夏老学习。怕什么?怕自己寿命不长,这个注解写不成,那就对不起老师。「于是奋老病之残身,继传灯之宏誓」,他发了这个誓,要完成这个工作。不顾衰老疾病,怎么痛苦也要把这个东西写出来,前后十年,天天趴在书桌上,不敢浪费时间。「以此身心,供养三宝。闭门谢客,全力注经,冀报先师暨十方三世上师三宝与法界众生之深恩于万一」。这真报恩,这都是我们的典范,他不是说给我们听的,他是做给我们看。
下面这一段,「本经之殊胜在于契机契理」。我们看念老的原文,一四六页第二行。「复以本经之殊胜在于契理契机」。这是很不容易。有些经,契理不契机,像《华严》、《法华》、法相、般若,契理不契机,就是现在找不到这样的学生。「理者,实际理体」,就是真心,就是自性,就是本体。实是真实,真实到究竟叫际,际就是边际,真实到究竟、真实到圆满,这称之为际。理体,哲学上所讲的本体,一切法都是这个理体里面延伸的,离开这个理体没有一切法。这个理体决定是有,没有人找到,只有佛找到了。佛用什么方法找到的?把世出世间一切法彻底放下,你就见到了。
你所以见不到,就是因为你有障碍,起心动念是障碍。这个经上讲得好,只要一起心动念,五种见惑就同时现前,不起心、不动念,这五种见惑就没有了。它跟思惑不一样,思惑必须有境界对着,财色名食睡摆在面前,起了贪瞋痴慢疑;如果没有这个东西去引诱他的话,这个烦恼不起现行。不像前面这五种见惑,五种见惑,念头才动它就起来。所以它断还比较容易。难断的就是钝使,就是贪瞋痴慢疑,藕断丝连,好像是断了,习气没断,很浓的习气。所以称它为钝惑。见称它为利,利是猛利,好断。学佛要从这里下手,先把这个东西放下。
真正了解诸法实相,我有没有?有,真有。我在哪里?遍法界虚空界是我,这你真正觉悟了。所有物质现象是我的身相,而不执着所有物质里头这一个肉身做身相,这是错误的。阿赖耶的境界相是我的身,阿赖耶的转相是我的心,阿赖耶的业相是我的本体,这是真正看破,真正觉悟了。这个关系搞清楚、搞明白的,大乘圆教初信位的菩萨,这五种见惑断了。不执着,不搞对立了,为什么?知道是一体,一体就不会有对立。没有对立就是边见破了,边见只要一破,自性里头的慈悲心自然就透出来,从真心里面透出来的慈悲,一般人讲爱心。那个爱是什么?是神圣的爱心,神爱世人。神圣就是自性,那是自性的第一德,自性的核心、自性的纯德就是爱。在我们中国圣人所说的父子有亲,父子那个亲爱就是这神圣的爱。
迷,那只有对父子,而且时间还不长,小孩慢慢长大了,这个爱心逐渐逐渐淡薄,慢慢变质了。大概一般讲三、四个月,这一百多天,算是五个月吧,一百五十天,这种爱最纯、最清净,纯真没有丝毫虚妄。小孩慢慢长大,受外面环境影响,他就迷惑了;到了成年,妄想、杂念多了,这爱心不见了,这爱心变质了,变成自私自利。神圣的爱心变成自私自利,自私自利它的本质就是神圣的爱心,它是一不是二。悟了,神圣的爱心,迷了,自私自利,迷悟不二。
「实际理体,亦即真如实相」,实相就是事实真相,真如就是事实真相。「真实之本际也」,这是讲契理、契机,说出实际理体。「契理者,盖本经乃住真实慧」,本经是从自性真实智慧之所流出,决定没有通过思考。通过思考,就是从阿赖耶识里头流出来的,不叫智慧,叫知识;从自性流出来的,这叫智慧。「开化显示真实之际」,这对众生来说。开是开示,化是教化,开示是因,化是果。你明白之后,你就产生变化,化恶为善,这是第一步,对一般众生的。再提升,化迷为悟。化恶为善这是度六道众生,化迷为悟这就是菩萨,大乘是菩萨,小乘是四圣,就是四果。再向上提升,化凡为圣,十法界是凡,一真法界是圣。这是开化。开化要契机,机从哪里来的?是从迷悟浅深上来说的,迷得深的是凡夫,迷得浅的是菩萨。所以佛的教学,有阿含时、有方等时、有般若时、有法华时,分四个阶段。我们就知道,四个阶段慢慢把这些人向上提升,提不上去,被淘汰掉了。实际上,淘汰掉的人数多,提升的人数少,愈往上面去愈少。
但是四种教学都是惠以真实之利,根器小的获小利益,小利是什么?人天福报,这是小利。中等的利益是帮助他生到四圣法界,大利益是帮助他生到实报庄严土,一真法界。统统都是真实之利,纯一真实。根性是生生世世累积成就的,所以佛度众生不是一生一世,生生世世,追随不舍,佛恩多大!父母恩深,一生一世。佛对一切众生的恩,人不知道,众生不知道,不知道佛菩萨不舍弃。就像母亲照顾婴儿,日夜无微不至,婴儿并不知道。不能因为婴儿不知道、不感恩,就舍弃不照顾他了,没这道理。你要问为什么?佛知道是一体,一切众生跟我是一体。众生不知道是一体,他要恶作,那就没法子了。也得要随顺,不管怎么样恶作都随顺,你把佛杀掉、吃掉,佛也随顺你,还是不舍你。到你觉悟的时候,你才真正感恩戴德,你才真正生忏悔心。经论上提到,诸佛恩德那说之不尽。
「又本经称为中本《华严经》」,《华严经》是释迦如来示现成佛所宣说的第一经。内容是什么?他所悟入的境界和盘托出,统统说出来。六祖惠能大师开悟,跟释迦是同一个境界,六祖只说了五句话,那是什么?那是总纲领。细说,细说就是《大方广佛华严》,惠能的五句话,释迦的《华严经》。《华严经》要记住,大本《华严》,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,一四天下微尘品,是那部经。我们不但没见过,听也没听说过。现在流传这个《华严经》,是《华严经》的目录提要。就像《四库全书》,纪晓岚编了个目录提要,你要想知道内容,你看目录提要。《全书》一共我们精装本一千五百册,目录提要一共只有五册。这个我们要懂,真的,一即是多,多即是一。那么惠能大师所说的二十个字,岂不是字字含无量义,二十个字一展开,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。《华严》所说,一即是多,多即是一,一点都不假。本经称为中本《华严经》,意思就是说,「经中所诠之一切事理,即《华严》之事理无碍、事事无碍之一真法界」。跟《华严经》没有两样,《华严经》所说的一切事理,这部经全都包括了。六祖惠能是二十个字包括了,何况这么大的一部经!
《华严经》里头这两句,「事理无碍,事事无碍」,这叫一真法界。我们同学们也很发心,把这些名相义理,用心查了很多参考资料,也编成了一本书,这些书就等于是《无量寿经科注》参考资料。有这份东西好,这里面名相术语你都能查得到。理事无碍说的是「谓理由事显」,理在哪里?在事上看,你要从事上能看到理,这叫有学问。从理上看到事,从事上看到理,理事圆融。所以,理事没有障碍。
「事事无碍」,这是说「一切分齐事法」,事种类繁杂,很多,但是它是一个道理。「称性融通」,再多、再杂的事,理是一个,事是有,理是空。科学里面讲是零,事,从一到亿、到兆,这没有边际,但是都是从零生出来。再多的数目字,到最后还是归于零,零是什么?不可得。宇宙森罗万象,佛菩萨知道,一切法无所有,为什么无所有?一切法,无一法不是刹那生灭,你不要以为它真有。这个刹那,现在我们的概念比较清楚,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。一秒钟里头,它有一千六百兆次的生灭,所以叫无所有,叫毕竟空,叫不可得。那不就融通了吗?哪来的障碍!有是妙有,空是真空,真空不碍妙有,妙有不碍真空。像我们现在看电视,电视屏幕叫真空,它什么也没有,电视画面叫妙有。从妙有里面我们见到真空,从真空里面我们见到妙有,空有无碍,没有障碍,空有融通,用现在电视做比喻最容易了解。
一真法界就是平等法界,不二就是一,不妄就是真,一跟真交融,这称之为法界。所以就是「诸佛平等法身,从本以来,不生不灭,非空非有,离名离相,无内无外,惟一真实,不可思议」。这些话我们细心去观察,你愈观察你愈能够契入,你知道它的微妙,这叫事实真相。你不能说它无,为什么?它相在,它有相;虽有相不能说它有,它相不可得。我们今天眼中见的相,是许许多多这些生灭相混合在一起,让我们产生一个幻觉,好像它有,其实它不在。它是假的,我们身也是假的,我们这个肉身也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在那个地方波动。我们的念头也是这个频率在动荡,不动,什么都没有了,就因为这个频率,它存在。所以一切相,经上也讲,叫相似相续相,因为它前后它不是完全相同。前后完全相同叫相续,前后不相同,不相同就不是相续相。
所以这个道理要懂得、要明了,我们在这个现相里头就得自在了。为什么会得自在?你不把它当真,你不执着它,不分别它,对它不起心、不动念,决定没有占有的念头、控制的念头、支配的念头,没有这个,就自在了。有这些念头在里头,就苦了,那个苦本来没有,自找的,自找苦吃。如果真有,别人不会见怪你;真的没有,完全像作恶梦一样。所以,佛称众生为可怜悯者。完全是一种错误的想法、看法,支配你一生,支配你在轮回里头生生世世,你说你可怜不可怜?佛菩萨慈悲,天天照顾,天天在唤醒,他就是唤不醒。这什么原因?在轮回时间太久了,无量劫了。无量劫这些烦恼的薰习,你真的糊涂了,你把它当作真的,佛菩萨给你讲的你不相信,你怀疑他,原因就出在这里。不知道自己本来是佛,本来没有烦恼系缚,真的本来是佛,本来是充满了智慧、德能、相好,那才是你本来面目,不是现在这个面目。老执着这个面目是自己,就没法子,佛也度不了你。
所以佛、圣人用的这个方法,你才知道这方法叫妙绝了,就是一门深入,长时薰修,没有比这个方法更绝了。能用这个方法,真死心塌地用这个方法,你不可能没有成就。刘素云告诉我,她听我讲经,就懂了这一句,她说我就听懂这一句,我就真干,一部《无量寿经》一生听到底,一天听十个小时。她十个小时实际上是听一个小时的,就是一个小时听十遍,这就是长时薰修。听一遍不行,密集的听上十遍,她就有印象了,一生不改变。所以她得念佛三昧。得念佛三昧的人一定开悟,悟有小悟、有中悟、有大悟、有大彻大悟。她肯定不是小悟,也不是大彻大悟,我们一般讲的大悟。大悟就够她受用了,她就有能力去应付人家提的问题,什么疑难问题她都能解答。这个不需要准备,无需要找参考资料,就能帮你解答问题,这是智慧。
所以,本经所说一切事理,就是《华严经》讲到了极处的,理事无碍、事事无碍的一真法界。「《华严》秘奥之理体」,《华严经》所说,用现在的话讲宇宙万有,用佛经上的说话,遍法界虚空界万事万物的性、相、理、事、因、果,这就全都说完,都在这一部经中。所以这部经叫圆满法轮,《华严》是圆满法轮,《无量寿经》也是圆满法轮,《华严》秘奥的理体「正在本经」。方东美先生说,佛经是世界哲学的最高峰,《华严》是最高峰里面的最高峰。那本经?本经又是《华严》的最高峰。「故云契理」,可以说是究竟契理,圆满契理,这让我们对于这个经的理论没有怀疑。
下面讲契机,在这一页倒数第四行。「至于契机,则更是本经之独胜」,这真的,这个话绝对不是假话。《华严》、《法华》契上上根性之机,上中下都不行,你读那个经不能开悟。这个经,开悟不开悟没关系,只要你真正具备了信、愿、持名,你就决定能生极乐世界。生到极乐世界,你决定亲近阿弥陀佛,你就成就了。到阿弥陀佛面前你就得到保证书,他来教你,你决定成佛。成佛早晚在你自己的根性,但是晚不怕,为什么?寿命长,无量寿。到极乐世界就保证你决定成佛,成什么样佛?跟阿弥陀佛一样,「光中极尊,佛中之王」。不是成一般的佛,这佛当中又特殊了,又到排名第一去了。所以至于契机,则更是本经之独胜,他真敢讲这句话,为什么?找不到第二部经能跟它比。「经中之持名法门,普被三根,齐收凡圣」,就这两句话就行了,一切经不敢讲这两句话。《华严经》就不行,《华严经》只被上上根人,只收圣人,不收凡人,它的对象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。不但六道众生没分,十法界的佛、菩萨没分,这个我们要知道。《阿含》,像小乘经,它只收凡夫,不收圣人,只被下根,上中根不用它,上中根超过它了。
只有这个法门,你看,「上上根者,正好全体承当」,他成佛了,他这一接触就全通了。所谓遍法界虚空界万事万物,性相、理事、因果全通了,这是上上根人。所以他全体承当,他一点都不怀疑。至于「下下根者,亦可依之得度」,下下根人你真信,这第一个条件,第二个条件,真想到极乐世界,第三个我真念阿弥陀佛。什么叫真念?不夹杂妄念叫真念,我念佛还想东想西,把你的真念破坏了。真念就是一心,没有二心。我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,除阿弥陀佛之外统统放下,不再有一个妄想,不再有一个杂念,这叫真念。这种心念佛,感应非常快速。莹珂法师造地狱罪业,他一心真念,三天就把阿弥陀佛念来。诸位要知道,把阿弥陀佛念来说明什么?他的烦恼业障消了。他如果烦恼业障没有消,烦恼业障盖着他,阿弥陀佛来了他也见不到。他为什么能用功非常猛利,为什么?等于说看到地狱火坑在面前,这是我救命的,我不念就要堕地狱,逼着他不敢不念。三天把阿弥陀佛念来,三天往生极乐世界,念佛人最好的榜样。这是下下根人,造五逆十恶地狱罪业的,亦可依之得度。
「上则文殊、普贤法身大士,亦均发愿求生」,这是我们在《华严经》上看到的。「下至五逆十恶,临终念佛,亦必随愿得生」,随他求生之愿,他就得生。「横出三界」,他不是竖出,从人间就出离,那边就到净土,没有经过四王天、忉利天、兜率天,那个很麻烦。竖出,上面有二十八层天,二十八层天再往上去,有声闻、缘觉、菩萨,重重关卡,不容易通过,那样才到实报土。净土,从人这个地方,一念之间就到极乐世界,去作阿惟越致菩萨,不但往生,往生超越十法界。这个世间,超越十法界才能作阿惟越致,到西方极乐世界个个都是阿惟越致,这是弥陀本愿的加持,皆作阿惟越致菩萨。
所以,「圆登四土」,四土里面前三土,一到极乐就证得,这一而三,三而一。第四个常寂光土,常寂光土你知道,你也很清楚,你不能契入,什么原因?你有无始无明习气没断。在西方极乐世界,每天听阿弥陀佛讲经说法,帮助你断习气。这个习气很难断,在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,时间会提快很多。不在极乐世界,真的是三大阿僧祇劫,在极乐世界,可能三个阿僧祇劫变成一个阿僧祇劫,或者变成一万劫、一千劫、一百劫,甚至于十劫、一劫你就成功,这都在自己。极乐世界菩萨既然皆是阿惟越致菩萨,我们就知道,他上求佛法,下化众生没有障碍。他有能力分身,分无量无边身,同时去供佛,供佛是修福,闻法是修慧。哪些人教他?遍法界虚空界所有诸佛如来都是他的老师,他统统能亲近,统统能在诸佛如来面前现身,供佛闻法,福慧双修。也只因为有这种原因,所以他那个无始无明的习气化解得很快;如果不是这个因缘,那个习气化解很慢。这就是为什么上上根人还要求往生,文殊、普贤这些人求往生,为什么?就是要无始无明习气快速的消除,要不是这个道理,他往生极乐世界毫无意义。
极乐的殊胜就超过一切诸佛如来,这不是阿弥陀佛在家里闭门造车成就的,不是的。是世间自在王佛教他去参学,去参访十方一切诸佛如来,取人之长,舍人之短,总结就是四十八愿。他用了五劫的时间得到这个结论,四十八愿是他的结论,依照这个总结建立西方极乐世界。所以西方极乐世界是一切诸佛刹土里面第一,为什么?一切佛土里面长处它全有,缺点它全没有。所以到它那个里面修行,就得到无比殊胜方便,成就圆满快速。这些事,非常可惜没有人能把它讲清楚、讲明白,真正讲清楚讲明白,能够引发许许多多众生宿世的善根,把它引发起来,他修行很快,成绩很可观。
「顿与观音、势至并肩」,与文殊、普贤同行。「可见此法门之究竟方便,善应群机」,世尊一生所讲的,八万四千法门,这个法门第一,为什么?什么样的众生都适合,从上上根到下下根,从等觉菩萨到阿鼻地狱。问题是你有没有这个福报,福报是什么?遇到。有福的人就遇到,有智慧的人他就能听懂,福慧具足的人他就真干。听懂了不能真干,福不足;遇到了听不懂,慧不足;福慧都具足的人,他听到他真干,他决定往生。
我们再看下面这段,这是念老引申的,特别契合现代众生的根机。「又契机者,亦寓契合时机之义」,这个经实在讲哪个时代都适合,一切众生适合,一切机宜,时机都契合。无论在什么时代,太平盛世它契合,天下大乱它也契合,灾变异常它也契合,它没有不适合的。「如来垂慈,独留此经于诸经灭尽之最后百年,正表此经能契于当前及未来之社会也」。适合于我们现前,适合于将来释迦牟尼佛法运末后的九千年。「当前科学发达,人类应具之知识弥广」,就是愈来愈多了。「社会进步」,这是科学技术的进步。「每人所肩之责任倍增」,负担愈来愈重。「故咸应广学多能,鞠躬尽瘁,参加建设,造福人民,实现人间净土。晚近太虚法师提倡人间净土,曾详引《无量寿经》文句。盖以此经双照世出世间,详示真俗二谛」。这段话说明,净宗摄受根机之广,是一切经中,不但是释迦一切经,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说一切经之最,没有能超过这部经的,这是真话,一点都不假。我们相信,将来的科学家一定喜欢这部经典,从一生从事科学的研究,到最后能到极乐世界去作佛,能够证得究竟圆满。其他的法门难,难在任何一个法门都要断烦恼,都要消业障。能伏烦恼、能控制业障,不让它发作,这是小果、小成就,根没断;能够斩草除根,这是大成就。
这个法门,念老在此地说的这四句,「不离佛法,而行世法。不废世法,而证佛法」,这个四句不可思议。你学其他的法门有障碍,这个法门,世法跟佛法都不障碍。下面说了,「因持名之法,最为方便。随地可修,何待遁入山林」,就是不需要找个山林,人迹不到的地方,不需要。「随时可念,不劳闭关宴坐」,只要你能够念念不离弥陀,那是什么?真闭关。不是把自己关在一个地方,是要把妄想、杂念把它关到外头去,决定它不能干扰我。我念念就一句阿弥陀佛,白天也念,晚上也念,一切时、一切处什么妨碍都没有。人多,我们念佛会吵到别人,我心里头默念,不干扰他。我不出声,心里头默念,一句一句不中断,外面的这些扰乱不干扰。
学观世音菩萨,「反闻闻自性,性成无上道」,什么叫反闻?我心里头念也有声音,我自己能听得到,我不听外面东西,我只听我自己念的佛号,这叫反闻闻自性。外面什么声音没听到,真没听到,为什么?你注意力不在那边,注意力在佛号上。外面声音听而不闻,为什么?眼耳鼻舌身没有跟意连起来,跟意连起来就知道,不跟意连起来。跟意连起来的只有这一句佛号,所以心里感觉得的只是这一声佛号,清清楚楚、了了分明。真念佛人!
念佛这个方法妙,能够把你的妄想统统念掉,把你的烦恼念掉,把你的习气念掉,把你的妄心念掉,这叫功夫。把五欲六尘拉拉杂杂东西全给念掉,心里头纯一阿弥陀佛。他往生,他随时可以往生,想什么时候往生就什么时候往生,往生的品位决定是上品上生,而且是实报土的上品上生。这就是说,「一声阿弥陀佛,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」,我们想想这句话是不是真的?真的。问题是你不会念,念的时候有怀疑、有妄想、有夹杂这就不行,这把功夫全破坏了。念的时候没有怀疑、没有妄想、没有夹杂,那这个念佛,声声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。念上三年五载,烦恼没有了,业障没有了,习气没有了,身心健康,法喜充满。留在世间是给人做榜样,是为度他的,不是为自己,为自己,什么时候去都可以。
「但发广大觉心,一向专念名号,下至十念一念,亦得往生」。这都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所以要发广大心,心要大,心包太虚,量周沙界。发广大心,自己罪业就消掉了,为什么?不再跟人计较。看一切众生都是阿弥陀佛,无比的欢喜,我见到阿弥陀佛了,阿弥陀佛就在我面前。一向专念名号,什么都不想,什么都不计较,统统放下,那个一念、十念的功德不可思议。我们今天麻烦在哪里?念的时候有怀疑、有妄想、有夹杂,这叫有漏,功夫、功德全漏掉了,一面修一面漏,全漏掉了。常常有这个警觉,把这个漏的地方把它补好,不漏了,功德都保存了。这个功德大!这个功德使我们往生极乐世界品位向上提升。我跟这些人搞什么?他做得好他的,做得坏也是他的,于我不相干。我今天大事因缘到极乐世界,我不跟他搞这一套。
所以,「不误世间工作,依旧顿脱生死」,从事什么行业都可以念佛,不碍事,有事情干事,事情干完之后就念佛。就在日常工作里头,修清净心、修平等心,这真修;找个清净环境去修,未必是真的,样子好像是的,关在那里,其实心里头很乱很杂,妄念很多,还是等于零。清净是我对世间事不闻不问,就得清净。我们现在多清净,你看从来不看电视,从来不看报纸,天下什么事情我们不知道。人家问我,天下怎么样?太平,我们这附近没听说出事情,平平安安的。乱世里面过太平日子,只有念佛人能做到,只有放下的人能做到,不肯放下不行!依旧顿脱生死,这些话要记住,是真的不是假的。「既能自觉觉他,广度众生于未来」,我们这个样子人家看到就是帮助人。我们每天碰到人就跟大家分享,我们有这个摄影棚,这就是缘分,这个缘分不能放弃。每天跟大家做报告、做分享,勉励所有的同学,我们都要精进。「亦复自他俱利,造福社会于当世」,自利同时利他,利他就是自利,自利利他是一不是二,不要把它分成两段。我们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,只要做出好榜样,统统是教化众生。
我们再看下面这段,末后一段,一百四十八页第二行。「是故经云」,这是本经的经文,「当来之世,经道灭尽」,经是经典,道是方法,修学的方法都没有了。「我以慈悲哀愍」,这个我,是释迦牟尼佛自称,「特留此经止住百岁」。灭尽了,《无量寿经》还在世间留一百年,它最后灭。「其有众生,值斯经者」,值是遇到,遇到这个经典,「随意所愿,皆可得度」。遇到这部经,随意所愿这句话是活的,他想来生再得人身可以,他想来生生天也可以,随他自己的愿望。以念佛这个功德,信愿持名功德,真是心想事成,随心所愿,都能得到圆满。「良以此经符合社会之实况」,它什么都适应,无论什么样的环境它能适应,无论什么样的众生,它也能适应,没有不适应的,这个法门太殊胜了。我们想学经教,当然选择这个法门。在中国九种不同版本当中,我们统统看过了,我还把九种版本印成一本,便利大家做参考。不是随便选择的,是很仔细、很用心、很慎重选择的。
我们大家知道,印经流通功德无量,我们印什么经是无量功德?就是印这个本子,印这个注解,人好懂,容易修,不难。九千年后,一切经法灭尽,念这部经,信愿持名都能往生得度,何况现在!这不就是告诉我们,明明白白告诉我们,修哪个法门。所以我们看到上一代这些祖师大德为我们示现的,修禅、修密、学教,到最后统归净土,做榜样给我们看。他学那么多东西,他要不要费时间?要不要费精神?要不要费体力?统统要费。回归净土之后,那些东西,不是一般人所说吗?错用了心,浪费了精力。如果统统用在这一门上,他的成就就是上上品往生,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什么样的品位?应该是八地以上。但是学了很多法门,把时间、精力分散掉了,纵然也能往生到实报庄严土,十住的品位,这不能比!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、十地。要把力量集中,要把精神集中,一门深入,长时薰修,祖宗这句话意思深奥无尽,不能小看。这两句话真的是秘藏,一切菩萨成佛都是这个法门。
我们请看下面注解,「良以此经符合社会之实况,真俗并照,事理双融,凡圣齐收,心佛不二」。你看这十六个字,四句,不要看别的,就看这十六个字,我们选择这部经就没有错误。「故能长存而独留于末世」,为什么会长存?世世代代,人家要印经都印这部经。别的经不印了,为什么不印?没人学,没有那个能力学。大家都印这个经,这个经就长存了,就这么个道理。这个经能契机,其他的经契理不契机。这个经容易修,这个法门容易修,而且很容易得到成就,你看一般专修三年就能自在往生。锅漏匠这个例子还得了吗?不得了!修无师,都是给我们做最好的示范。下面我们再看,「良以此经不但为净土群经之纲要,一大藏教之指归」,实实在在「亦为此界他方」,此界是娑婆世界,他方是十方一切诸佛国土,「现在未来一切有情离苦得乐,究竟菩提之法要」。贵在认知,你真知道,你真认识。
「是故念祖感恩图报」,念老如是,我们亦如是,「发无上心,敬注此经,续佛慧命」。我们今天得到这个经跟注解,一定要依教奉行,为人演说,这才真正能续佛慧命,续佛慧命的功德无量无边。虔诚祈求「两土导师」,本师释迦牟尼佛跟阿弥陀如来,「十方如来,上师本尊,金刚护法」,这是说我们四众同学。「慈恩覆护」,希望这个注释、这个注解,也希望我们所做的演说、分享,「上契圣心」,这是契理,「广启众信」,这是契机。「凡有见闻,同入弥陀一乘愿海」,有缘人能遇到、能听到、能见到,我们都希望同心同德,抓住四个字,信愿持名,认真来学习,我们决定求生净土。
求生净土真的很容易、很简单,非常稳当,一点麻烦都没有,关键就是自己要放下。我们之所以不能放下,就是误会以为眼前一切是真实的,这是我们的病根。所以,我们时时刻刻就观想弥勒菩萨告诉我们的,一秒钟一千六百兆的频率,那是生灭的现象。一秒钟,我们的身、我们的心生灭多少次?一千六百兆次,一秒钟。常常做这个观想,就晓得是假的不是真的,真正知道「一切法无所有,毕竟空,不可得」,这个话《大般若经》上说的。释迦牟尼佛二十二年讲般若,就是讲这一句话,告诉大家要把事实真相看破,看破,你就真的会放下,放下,你的障碍就没有了。你遇到净宗的时候,你就成佛了。
放下起心动念,一心专念阿弥陀佛,你往生极乐世界地位最高,实报庄严土上品上生。所以我说八地以上,距离妙觉果位很近很近,绝对不是其他法门能够相比的,无法相提并论。这个事情遇到了,真是「无量劫来希有难逢的一天」,你怎么会遇到!「百千万劫难遭遇」,你今天碰到了。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最奥秘的法门,让我们在一生当中,稳稳当当圆成佛道,除这个法门之外找不到第二个法门。然后你对着这部经典,你就会非常宝贵,你爱护它,舍身命也在所不惜。我要把这部经传给有缘人,什么是有缘人?大善根、大福德。为什么?不是大善根、大福德,他不识货。大善根、大福德他识货,他知道这部经不可思议,知道这部经能够成熟遍法界虚空界一切种类众生,在一生当中圆成佛道。
李老师在当年,这部经给我了,如果是给别人,大概就默默无闻了,当作一本普通书来看待,怎么会大量流通,这不可能的事情。所以,夏老会集经,黄念祖老居士会集注解,李老师跟我是负责流通,这个流通要辗转不能间断。所以我们决定万缘放下,而今而后就这一本,我每天读诵读这一本,跟大家分享是这个注解。争取时间,分分秒秒不离阿弥陀佛,以这个功德回向求生净土,除此之外没别的事了。我们才得到真际,不再有其他的妄想。
说到这个地方,念老的前言就学到此地。下面是「概要」,概要也就是本经的玄义,他用「十门开启」,华严宗的方法,用十个科目介绍全经大意。现在时间到了,我们就学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