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mtbcollege logo
 
简体 正體
綱目模式
頻次搜索 
AND OR
 
02-037-0409 主講人 : 淨空老法師
             小字號    中字號    大字號

净土大经科注  (第四0九集)  2012/7/3 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 档名:02-037-0409

  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看《大经科注》第八百六十八页,倒数第四行,最后一句「十波罗蜜」:

  我们学到第八,第八是「愿波罗蜜:愿即誓愿,志求满足也。谓上求佛道,下化众生,尽未来际,成就行愿也。经云:菩萨成就一切众生,供养一切诸佛,尽未来劫,证得如来智慧,是名愿波罗蜜」。前面我们学到这个地方。愿也有三种,第一个「求菩提愿,谓自求佛果」。菩提是梵语,就是智慧,这个智慧不是从外面来的。世尊在《华严经》上告诉我们,「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」,换句话说,智慧、德能、相好,乃至于一切法的究竟圆满,无一不是自性本具的。所以大乘经上常说,心外无法,法外无心,一切法从心想生。这桩事情在过去只有大乘知道,中国古圣先贤、我们的老祖宗也知道。所以论教学,东方超过西方太多了,东方人求智慧,西方人求知识。知识跟智慧是两桩事情,知识是从外来的,智慧是从内求的。内求,最重要的是禅定。大乘佛法修禅定,八万四千法门,门门离不开禅。净土宗念佛也是禅,《大集经》上佛说了,念佛法门是无上深妙禅。换句话说,八万四千法门,法是方法,门是门径,修什么?修禅定。修禅定的方法非常多,得到禅定叫三昧,无量三昧,无量法门。

  修学最重要的,禅是什么意思?佛在经上常说「制心一处」,这就是禅,《弥陀经》上讲的一心不乱,是禅定。所以一心不乱有三等,最浅的是功夫成片,应该是一般修净土的人,能够如理如法,都能到这个境界。到这么一个境界,往生就决定有把握了,这个不难修。第二个,第二类的是事一心不乱,这比较不容易,现在一般人可能达不到。事一心不乱是断见思烦恼,这个功夫等于阿罗汉,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生方便有余土,他不在同居土,功夫成片往生同居土。理一心不乱,这最高的,理一心不乱跟禅宗大彻大悟、明心见性是同等境界。我们在禅宗里面看到六祖惠能大师,他所证得的境界,在净土宗就是理一心不乱。所以佛法修学的枢纽是禅定,禅定修学基本的条件是放下,如果放不下,你的心怎么能得定?统统放下了,一个妄想、一个杂念都没有,佛在经上告诉我们,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,这就成佛了。释迦牟尼佛三十岁,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,大彻大悟,就是这个境界,惠能大师所证得的也是这个境界,境界是相同的,这是佛为我们示现的。

  这个境界在天台智者大师所判的六即佛,是六即佛里面的分证即佛,不是究竟。究竟即佛,是《华严经》上讲的妙觉如来。分证即佛,《华严》是大乘圆教,从初住到等觉都是分证,常说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,他们是真佛,不是假佛,就是没有圆满。也就是求菩提愿,菩提愿是三类的烦恼全都断了,无明、尘沙、见思统统断尽,见思、尘沙的习气也断尽,只是还有无始无明习气没断,他住实报庄严土。到等觉这个地位,习气断干净了,无始无明习气断干净,这叫成佛,证得究竟妙觉如来的位次。这个境界里面不住实报土,他住到常寂光去了,极乐世界四土三辈九品,他入常寂光。四土三辈九品是前面三土有,同居土有、方便土有、实报土有,常寂光里头没有,常寂光没有三辈九品。为什么?他无始无明习气都没有,所以常寂光是平等的。这些属于境界,我们不能不知道。知道有个好处,我们自己功夫到哪一个等级很清楚,再不断的向上提升,一定要提升到妙觉果位。那是究竟的果位,真正的无上正等正觉,是我们学习终极的目标。

  既然八万四千法门全修的是禅定,佛说法门平等,无有高下,这是真的不是假的。但是众生根性不相同,千差万别,上上根人,无论修学哪个法门都能够得定,都能够开慧、证果;可是上中下三根就不行了,必须在法门里面选择适合自己根性、适合自己程度、适合自己的兴趣,乃至于工作环境、生活环境,这样修就方便,障碍就少。如果与自己善根不相应,修学就非常困难,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。如果自己业障重、烦恼多、习气很重,任何一个法门我们都感到困难。佛菩萨慈悲,特别是阿弥陀佛,为我们开显往生念佛的法门。这个法门,祖师大德称它为教外,是八万四千法门之外的一个易行道。说明它跟八万四千法门相比,那个法门难,这个法门容易。

  任何法门都要具足戒定慧三学,这个法门它只要具足,它也是三门,叫三资粮。真正相信有西方极乐世界,这真信,丝毫怀疑都没有;第二,真正相信阿弥陀佛。《无量寿经》是释迦牟尼佛多次宣讲,世尊在世,大家都知道,所说的经只说一遍,没有说第二遍的。唯独这个法门是多次宣讲,慈悲到了极处。在中国翻译这部经典,从汉朝到宋朝八百年间,翻过十二次。所以中文的译本有十二种版本,非常可惜这十二种本子有七种失传,现在保留的只有五种,收在《大藏经》里面。多次宣讲,说明世尊无比的慈悲,知道这个法门能普度众生。所以,极乐世界是我们成佛的中途站,我们先到这一站,在这个站里面进修。这个站里面修行的环境非常好,没有任何障碍,决定能够成就。这部经详细介绍了极乐世界。这是自求佛果,这是第一大愿,佛道无上誓愿成。

  第二,是「利乐他愿,谓救度一切众生」。大乘没有为自己的,我修行,我断恶修善,我积功累德,为什么?为谁?是为众生。四弘誓愿里面第一句,「众生无边誓愿度」,为了实现这个大愿,所以要断烦恼、要学法门、要成无上道,这一愿才能够满足。所以,成佛之后没有不度众生的,这是一切诸佛如来的根本大愿。没有度众生的大愿,怎么能成得了佛?什么原因?众生跟自己是一体,这个道理在此地。

  第三,「外化愿,谓外化有情,亦起自利利他之愿」。这个外化是佛教之外,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多元文化,除佛教之外,所有的宗教、所有的学派全都包括在其中。为什么?一切法都是从自性变现出来的,没有一个是例外的。大乘经上常说的,心外无法,法外无心,这是事实真相。大乘菩萨、大乘学者,没有内外之分,没有彼此之分,所以心量大。我们在贤首国师的《妄尽还源观》上读到,从一体起二用,二用,一个是依报,就是整个宇宙,佛经上讲的遍法界虚空界,这里头一切诸法,《坛经》上所说的「何期自性,能生万法」。所有的宗教都是万法里头的,万法之外没有东西,统统都在万法之内。所以万法是自性变现的。

  我们在大乘经里面看到,不同的国籍、不同的族群、不同的文化、不同的信仰(就是宗教),佛陀在世的时候都依佛为师,都跟佛学习。《地藏经》诸位常念,非常有名的公案婆罗门女,婆罗门教,不是佛教,就是现在的兴都教。婆罗门教在印度历史非常悠久,我跟他们也有往来。他们的长老告诉我,婆罗门教的历史往上溯至少有一万三千年。可惜的他们没有文字记载,传说,我相信。在我心目当中,我们中国传统文化决定不止一万年,至少也能够像婆罗门教一样,一万三千年历史。但是早年没有发明文字,也是一代一代承传下来的。从孔子教学当中我们能体会得到,夫子说他老人家一生求学,也就是说,他所学的、所修的、所教的、所传的,都不是自己的东西,古圣先贤的。他表明他自己述而不作,这个意思就是他一生没有自己的创造发明。述而不作,述是说古圣先贤的东西。《论语》里面很多「子曰」,我们相信不是孔子的,是孔子转述古圣先贤的教诲。

  中国人讲的伦理,五伦、五常、八德,至少也有一万多年。这些东西很简单,都是最重要的纲领、原则。五伦只有二十个字,「父子有亲,君臣有义,夫妇有别,长幼有序,朋友有信」,你说这能传错吗?传十万年也不会传错。为什么?它太容易、太简单了。长篇大论记不住,太深奥了也记不住,简单容易记。五伦二十个字,这最多的了。五常五个字,仁义礼智信,能传错吗?不可能。这是中国人做人的一个原则,五个字做到了,你才像个人,五个字没有做到叫缺德。这五个字中国人看是德,基本的德行。如果五个字都没有,那不是人。人必须要具备这五德,所以才叫常。常是永恒不能变,比穿衣吃饭还重要,可以一天不吃饭,不能有一时一刻把常德丢掉,这个决定不可以的。所以古人说,「道也者,不可须臾离也」。今天社会问题出来了,为什么?没人教了,大家都不知道,不懂得这五个字叫什么意思。所以现在的社会,大多数,不是少数,是大多数,不仁、不义、无礼、无智、无信,这是社会的混乱。八德只有八个字,孝悌忠信仁爱和平。四维,管仲提出来的,管子提出来的,「礼义廉耻,国之四维,四维不张,国乃灭亡」。这个国家有没有礼、有没有义、有没有廉、有没有耻?如果这四个字都没有,这个国家很危险,到了亡国的边缘。你说中国这个四科,这么简单,谁都能够记得住,所以它不会忘失,愈是重要的东西愈简单。所以中国人从小到老,每天都是用这四科做为标准,来反省自己德行有没有修、有没有缺失。

  我们修学净土,净宗学会成立,我们也在经教里头选了五科。这得真干,真修净土,这是修净土的本钱。第一个三福,这些科目里头,三福比较长一点,一共十一句,一句四个字,四十四个字,也不算太多。中国讲的五伦只有二十个字,佛法这最高指导原则,四十四个字。第一句,「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,慈心不杀,修十善业」,这三福第一。这个做到,你有福报,这个没有做到,你没福。不孝父母,不敬尊长,这个人哪里来的福报?三福,这是福的根。现在没有了,现在人没有福,所以灾难起来了,社会乱了。第二福,第二福是从第一福提升的。第一个福是人天福报,在佛法里讲,这是俗谛,世俗。第二,第二这就佛法,佛法建立在世间福报的基础上,世间有福报的人学的。第二福只有三句,「受持三皈,具足众戒,不犯威仪」。小乘福,小乘是大乘的基础,但是世间福报是佛法的基础。那我们就晓得,世间法的基础是孝道,佛法是师道,人不孝父母,他就不会尊敬师长,那他什么都学不会,佛菩萨再慈悲教他,他也没法子学。因为圣贤教育、心性的学问,要从真诚心、恭敬心才能得到;没有真诚恭敬,佛菩萨教他也枉然,这我们不能不知道的。第三福,大乘福,「发菩提心,深信因果,读诵大乘,劝进行者」,四句。合起来看,十一句,前面十句都是成就自己,最后是成就别人;劝进行者是弘法利生,对于发心修学的人,全心全力去帮助他。

  这是最高指导原则,不仅是净宗,世尊当年这些话是对韦提希夫人说的,告诉她,这三种福是「三世诸佛净业正因」。这句话重要!三世是过去、现在、未来,一切菩萨修成佛道,不能离开这三福,离开三福他不会成就。所以,这三福是大乘佛法最高指导原则。起步是从持戒,不学小乘那怎么行?今天学小乘,小乘戒也不能持,为什么?世间的根没有。让我们回想到世尊灭度之后,他的弟子到四面八方去教学,传授佛陀教育。有些地方一、二百年就没有了,有些地方三、四百年没有了。我们在印尼爪哇岛看,那里有佛教的遗迹,佛灭度之后七百年没有了。换句话说,世尊灭度之后,有弟子到爪哇,在那边传承佛教,有七百年的历史。阿富汗也有七百年历史,都没有了,现在都没有了。佛教传到中国来快两千年了,中国还有,残余的。典籍有,寺庙、佛像这些遗迹有,真正学佛的人没有了。而且把佛教看错了、扭曲了,认为它是宗教,认为它说迷信,认为它对人生没有真正的利益。这种误会非常深,非常普遍!

  为什么以前没有?以前,两百年前,我们看清朝,清朝历史二百七十多年,前面的一百七十年,佛法挺兴盛。我们看到过去这些祖师大德,清朝的,他们留下来的这些著作,今天我们学习多半采它们做参考,就知道那个时候的盛况,儒释道都兴旺。凡是传统的精神文明兴旺,国家一定强盛,人民一定安乐,真的是太平盛世。满清最初的三朝,康熙六十一年,雍正十三年,乾隆做了六十年皇帝,做了四年太上皇。嘉庆享祖宗的余福,嘉庆没有衰,嘉庆之后就一代不如一代,盛世过去了。到咸丰,咸丰死了以后,慈禧太后她掌握了政权,她对儒释道三家不尊重。所以人民对传统文化,信心慢慢就淡薄了。到清朝亡国,许多羡慕西方文明的,都说清朝亡国的原因就是儒释道,它太保守、守旧了。这些年轻人要打倒孔家店,主张全盘西化,中国自己的东西没有用处,统统丢掉,完全向西方学习。中国派到外国的留学生,确实没有坚实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,留学日本的完全学日本,留学美国的完全学美国,留学英国的完全学英国,留学苏联的完全学苏联。回来之后都打架,彼此不能相容,造成中国混乱的局面,非常可惜。这种形势,让民间对于传统文化完全丧失信心,到现在提起中国文化,中国人比不上外国人,外国人知道的还不少,中国人完全不知道,非常陌生。这些苦难不是没有原因。

  外国的东西好,一昧向他们学习,外国好东西没有学到,坏的全学到了。现在外国自己成问题了,走投无路,要到中国来学,要到印度去学。从古老文明里头,看看能不能找到东西、找到智慧,来拯救现前的社会。汤恩比博士指出一条出路,这条出路就是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。汤恩比知道,他没有讲清楚、没有说明白,对他这句话赞同的人不多。我们到伦敦,去问问英国这些专家学者,他们对这个半信半疑,英国研究汉学的人不少。由此可知,这个问题严重。中国人的心量大,「四海之内皆朋友也」,这句话就是,用现在话讲,整个地球、整个人类都是朋友。朋友是五伦,五伦之内,不是在五伦之外,可见那心量大!朋友只有互相帮助的,互相关怀、互相照顾、互助合作。决定没有去害一个朋友、去杀一个朋友、去消灭一个朋友,这个观念在中国找不到,佛法里头也找不到。而佛法里头,讲人造业,最重的罪业就是杀生,杀人是重罪里头的重罪。杀人的果报,你细心去观察,多半都在地狱。畜生杀多了都会堕地狱,何况杀人!畜生也是人做的,畜生,人愚昧无知,愚痴堕畜生道,贪婪堕饿鬼道。六道众生都应该尊重,都应该帮助他们、度脱他们。

  所以外化这个愿包括的范围非常之大,除了娑婆世界之外,你看阿弥陀佛的大愿,他要度脱的对象,是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刹土里面的众生。哪些人?最上面,等觉菩萨,到最下面无间地狱。阿弥陀佛的发愿,普度!只要你愿意来,没有一个不欢迎。弥陀心目当中,这无量无边、无数无尽的众生跟自己都是一体。他本来是一体,弥陀没有分别,弥陀没有执着,知道这些众生本来是佛,统统是自性里生的。自性是一个性,不是两个性。一体比亲兄弟还要亲,亲兄弟不是一体,一个父母所生的,不是一体,这是一体。这个一定要向阿弥陀佛学习,要真正在生活当中去做到,众生跟我是一体,我对于众生的爱护、关怀、照顾、帮助,一定是一体的感受。所以,这也是自利利他之愿,这是愿度的三行。

  我们再看下面第九,「力波罗蜜:力即力用」,我们今天讲的能力。能力有两类,一个是智慧,一个是体力,智慧属于精神的能力,劳力属于体力。「谓行满功成」,修行圆满,功德成就了,「万境无动,能善办众事也」。万境是有境界,不是说万境不动,这四个字的意思要把它看正确。在万境当中,自己的心如如不动,境是动的,境怎么会不动?不动就没有境界。所以菩萨他有定力,有定力才有慧力。所以这个地方专在定上说,底下一个在慧。下面最后一个是「智波罗蜜」,那个智是讲后得智。在万境当中不动,这就有力了。动,力量就没有了,动是虚妄的。所以能善办众事也,什么事他都能办,我们常常赞叹的万德万能。所以成就自行化他的功德,成就自行是提升境界,积功累德,功德。功德跟福德在事上完全相同,在心上完全不同。心上什么?心上万境无动,这是功德;万境当中心动了,是福德,这个一定要知道。

  譬如我们今天修学佛法,心在境界里头不动,就是不起心、不动念、不分别、不执着,这是功德,无论大小事情全是功德;如果起心动念,全是福德。福德,果报在三善道。功德,功德能帮助你了生死出三界。我们往生极乐世界要功德,福德不行。为什么?我们有看到,在佛门做很多的好事,到最后念佛没能往生。做的好事真不少,这什么原因?福德,不是功德。我们一生修行、讲经教学,如果着相,没有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,是福德,人天福报,来生大富大贵,搞这个去了。如果我们对于这些好事,做了之后将所有功德回向求生净土,世间人天福报一丝毫不沾惹,行。对于这些虚妄的,能舍、能放下,这个能帮助你在极乐世界提升品位。因为往生的条件是信愿,我真相信,我不怀疑,这就能往生。我每天所修所学的,全为了往生极乐世界,这就对了。所以功德跟福德要辨别得很清楚。好事决定有好报,不能成就功德它就是福德,福德是世间善。

  「经云:菩萨具深心力」,深心是好德好善,「无有杂染」,这心清净、心平等,念念为众生,没有为自己,「乃至具加持力,令信解领受,是名力波罗蜜」。乃至具加持力,众生当中有修行的,你能帮助他,帮助他坚定信心,帮助他了解事实真相,他懂了,他接受了,依教奉行,这叫加持力。这个力波罗蜜,总的来说就是断恶修善。断恶要有力,要有勇气,修善也要有勇气。勇气不简单!我们看到有很多做错事情的人,甚至于做大错,这个过失怎么样?这个过失要堕地狱的,他不能忏悔,他没有这个勇气,没有这个力去忏悔。我们把事实真相讲解给他听,他不能接受。这是什么?面子问题。真正忏悔那是有很大的勇气,大庭广众之下,把自己造作的不善能说出来,叫发露忏悔。真不简单,多大的勇气!中国古人说「知耻近乎勇」。他自己真正知道错误,真正知道将来堕落三恶道这才是最大的耻辱,他才有这个勇气把自己的过失说出来,求别人原谅,求别人加持他,帮助他改过自新。这个人只要认错、只要忏悔,都是好人。你看阿弥陀佛四十八愿里面所说的,第十八愿,五逆十恶,极重的罪业,只要能忏悔,念佛求生净土,弥陀一样摄受,阿弥陀佛来接引你。你一认错,一回头,就是好人。

  可是这里头有个麻烦事情,阿弥陀佛原谅你,你要是杀害人太多了,你冤亲债主不饶你,这个没办法了。阿弥陀佛去劝那个冤亲债主,他不答应,有这么强的脾气,这些人就是他这一生往生当中的大障碍。这个事情,必定要自己从内心发自于真诚,求忏悔,向什么?向被你杀害这些众生,你要向他忏悔。你要礼请真正有修行、有德行的人给你做超度佛事,祈求大众的力量去感动他。他要接受,这个结就化解了;他不接受,这个麻烦就存在。造业的时候自己迷惑颠倒,一时的愤怒杀了他,很痛快,一时的快意,不知道死之后有这么大的麻烦。

  所以,因果这些经典,我们前几年编了一部书,把《大藏经》里面佛所讲的因果报应,都把它抄出来编成一部书。这部书也流通了,一共撷取了二十多种佛讲因果报应的。比道讲得清楚,道教里头,像《玉历宝钞》这一类,它果说得很多、说得很详细,因没有细说。佛经里头,因、果都讲得详细。这个东西要弘扬,要把它当作故事来讲,这是特别从经里头节录的。古人也有,像《经律异相》里面不少因果故事,《法苑珠林》里头也有不少因果故事。这是古人把它撷取,而且分类编排,对于学经教的人有很大的方便,你要想找一个经典上的故事,从那里去翻。特别是对于初学,初入佛门的,喜欢听这些掌故。老修的偏重在理论上,初学的特别喜欢听故事。历史的故事,采取二十五史,这是中国正史里头记载的,如果不是事实,写历史的人不会把它写上去。所以史称为信史,能够给后人相信的。史书是后代人编的,不是当代,底下一个朝代为前面一个朝代写历史。现在这些事情多,现在社会发生的事情,报纸有、杂志上有,电视、广播资料都有,这都成为史料,将来写历史的资料。

  力度也有三种,第一种「思择力,谓思惟拣择一切善法,而得其力」。这是我们讲思考,哪是善哪是恶、哪是利哪是害,这个要有智慧,没有智慧就选错了。这个跟因果完全是相通的,是连接在一起的。自己没有选择的能力,求助于人,求助于老师、同学,求助于善知识。有些时候我们自己以为是一桩好事,但是没有想到它会引发其他的副作用。好事,自古以来,谚语所谓好事多磨,特别是在现代这个时代,好事不容易做。如何断恶修善,避免副作用?这要靠真实智慧。选择最妥当的方法,这叫善巧方便。总原则那就是经典上教导我们的随缘妙用,着重在妙字上,随缘妙用是正确的选择。随缘里面产生麻烦,变成业报,这个选择就欠妥,不善。

  第二种,「修习力」,这是讲自己修行,「谓修行数习殊胜妙行,证得其力」。法门无量,有很多人一门深入他做不到,门门都想涉猎。所以往往因为这个原因把自己所修学的变质了,他自己不知道。变质是什么?他所学习的是佛教的知识,把经典当作一种学术资料来研究,错了。佛法经典跟世间书是完全不相同,为什么?世间所有典籍是从意识里头流出来的,我的想法,我的看法,从这儿写出来、说出来的。佛法不是的,佛法完全没有自己的意思,所以这个难!没有自己的意思,为什么说出这么多?那是性德的作用,佛经上讲法尔如是。不得已跟诸位说,这里头有感应,有佛菩萨加持的能量在里头。这个说法是真的吗?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

  每一尊佛菩萨都希望帮助众生,我们在此地帮助众生,但我们自己不知道,确实佛就藉这个身体,智慧这样流出来。讲完之后,连自己都不相信,这话是我说的吗?我怎么会说得这么好?同时自己说过之后忘掉了。现在好像有录音、录像,可以翻过头来你自己再听听,在以前没有这些设备。像谛闲老法师讲《圆觉经》,《圆觉经亲闻记》是当时那一批大居士,对佛法有很深研究的,他们听经,江味农带头,有几个人把老和尚所讲的记录下来,整理出来,第二天送给老和尚修改。老和尚看到,问他们:这话是我讲的吗?是的。怎么我都不知道?我怎么会讲得这么好?这真的不是假的,自自然然流露出来的。我讲过很多遍,跟大家提的报告是真的,讲到很精彩的地方,不是我讲的,我怎么会讲得出来?所以我们讲感应,显感显应、冥感冥应,佛菩萨在暗中加持,冥应。这个冥应,大家听了有明显的感受,感应不可思议,这学习过程当中。它这里用的字好,证得其力,佛菩萨力波罗蜜的加持,我们会证得。

  第三,「变化力,谓神通力用,化度众生」。阿罗汉以上都有这个能力,甚至于初果须陀洹,他有天眼通、有天耳通。佛不以神通做佛事,佛有神通,为什么不以神通做佛事?怕一些妖魔鬼怪他们有神通,佛要用神通,就混淆了、就分不清了。所以佛菩萨完全用教学,教学他们不会,他们会用神通,神通很灵验,让你不能不信。如果完全信神通,把经教丢掉,你入魔道去了,那你就大错特错了。佛菩萨现神通,决定有经论做基础,也就是说没有离开经论所说的原则,没有违背经论的轨道、方向,这个可以。特别是在现代这个时代灾难多,所以信息非常非常复杂,有很多人来问我,有很多人给我传递这些信息。我们如何应对?最好完全依经教,这些提供的信息可以做参考。如果你自己真有信心、真有功夫,连参考的必要都不需,可以完全置之不理。让我们自己清净平等心现前,我们不必听他的,我们自己就十分清楚。连今天量子力学家都知道,知道什么?一切法从心想生。所以只要自己的念虑端正,我们起心动念,我们的思考、顾虑不为自己,为众生的福祉。众生福祉里头最大的无过于觉悟,换句话说,帮助众生觉悟,这是大好事!

  释迦牟尼佛成佛之后,对众生带来最大的利益,真实之利是什么?就是四十九年讲经教学。他要不讲经教学,对众生就没有好处,没有利益。一生所说的,只说,没有文字记录。这些弟子学生当中,在佛灭度之后,把佛过去所讲的这些记录成文字,留传给后世。这些弟子对老师有大功劳,老师的法能够传下去,世世代代传下去,这是他们做的好事。那我们要晓得,世出世间第一等好事,就是承传如来大法。我们没有能力去读诵、没有能力理解,但是在现前这个时代印刷术这么发达,我们可以印经布施,大量的翻印。目的是留传给后世,让这个动乱的社会、灾变的地球不至于将佛的经典消灭了。唯一的方法就多印,到处都有。我们相信灾难不至于全部毁灭,这个地方有灾难,那个地方没有灾难,这些东西总会留下来。这就是好事,这就是真实功德。不着相就是功德,着相就是福德。事是一样的,好事,断恶修善,积功累德,问题就是着不着相,功德跟福德区别就在此地。

  「变化力,谓神通力用,化度众生」。化是教化,这是属于事。度,那是他自己的事情,他真明白,真觉悟了,真回头,真干了,依教奉行。他得定,他开智慧,这就真的度了。度的标准是以脱离六道轮回、脱离三界,以这个为标准;如果他没有能够离开六道轮回,这不叫做度。那我们就想到,他所修积的善心善行全是福德,他没有功德。功德就是不着相,功德就是放下。

  再看,我们看最后这一条,「智波罗蜜」。智就是智慧,这个智是后得智,不是根本智。十波罗蜜,第六般若波罗蜜,如果用六波罗蜜,后面这四条都在般若波罗蜜里头,根本智、后得智在一起。要把它分开,那般若波罗蜜是根本智,后面这些,这四种,方便、愿、力、智都是属于后得智,后得智是办事的智慧。「智即智慧,谓决断无惑,证法怡神,善入佛慧,明了无碍也」。这是世间人所讲的智慧,智是什么?是决断,对于一个问题、一个状况,有能力判断。真妄、邪正、是非、利害你看得很准,没有看错,就是没有迷惑,这是智慧。这种智慧它的根本就是般若智慧,没有般若智慧,后面方便、愿、力、智全没有。智慧从哪来?智慧从禅定来的。禅定从哪里来?禅定从前面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来的,我们对前面不能不重视。

  修行头一个布施,布施是放下,你放不下,你的心怎么能定得下来?彻底放下,身心世界一起放下,心才定得下来。从理上讲,这是说真话。事有没有关系,大富大贵长者也修禅定也能得定。放下怎么讲?放下是心里头不着,也就是说不要放在心上,事再多不能放在心上。你一定要晓得,事是假的,相是假的,身体是假的,财产是假的,财色名食睡全是假的,色声香味触法也是假的,这个佛讲得非常清楚。既然是假的,就不要放在心上。心里面就是随缘,决定不执着,执着就放在心上了,分别就放在心上了。起心动念太深了,我们的确做不到,我们今天能够做到的,就是不要分别、不要执着。不执着就是转末那识为平等性智,不分别就是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,前五个跟阿赖耶不要去管它,那是果上转的。我前面这两个转了,那两个就跟着转了。所以懂得这个道理。布施里头有奥义,奥妙的道理,就是不放在心上,一切人事物都不要放在心上。念佛的人,心上只有阿弥陀佛,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也没有,这就得定,这就是念佛三昧。

  得三昧的人,无论在什么地方,如如不动。李老师过去讲经,讲到这桩事情,你是不是真有定功?真有定功,你现在在讲堂听经,有个人来报信,你家里失火,被火烧去了。你是赶快跑回家去救火,还是继续在这里如如不动在这里听经?真有定功的人没事,根本不理会,财产身外之物,真能做到如如不动,这个人有定功。往生极乐世界,功夫浅深是品位高下的依据,如如不动的品位高;心要一动的时候,往生去不了。你说哪个重要?说得容易,事到临头,那就叫考试,是真的是假的?必须真正经历事情不动,这才叫功夫,这个才显示出定力。如果在这个时候有人报信,这个你就要决断了,还是动,还是不动?不动,房子烧了算了。你有没有修积功德?修了。就是这种表演,你让所有在会的大众看到什么?这个人得念佛三昧,念佛三昧是这个样子,这样才叫做放下,会给很多人带来启示。要回去救火,保留一点点财产,这个功德没有了,一笔勾消。完全不理,财产损失一点,功德成就了,真的福报。如果你要相信因果,叫福人居福地,你有这么大的福报,那个地方去了,说不定新的又来了。肯定,我相信,你那边真肯丢,它就真有来的,这个东西,施后头就是报。

  我们自己在六十几年修行当中,这个事情遇过,遇到好多次。不得不舍,可是舍了之后,下面境界更好,愈施愈好,我们有了信心!真正放下,佛菩萨加持。佛菩萨要我们在这个世间,在表法,就是表演,表演就是做给大家看。现在人,讲他不相信,做出来他相信了,这是真的不是假的。愈施愈多,他相信了,大家都肯舍,大家不要再争了。大家能够相让、不争,冲突就没有了,斗争就没有了,你说这做了多大的好事!你看,都是一个念头。没有这个念头,心里非常烦恼,我做这么多好事,这样热心弘法护法,为什么还遭这么多大难?心里不服气,还有怨恨,对佛法还怀疑,三宝没有保佑他、没有加持他。很多,很多这种现象。这是什么?这是他没有智慧。他要有这个智,那就不一样,有这个智就很清楚。我们来是为了佛法的,我这一个举动让多少人觉悟了、感动了。佛法的利益殊胜,超过这些物质欲望。真正修道人,道重要,其他的不重要,甚至于丢掉自己的生命都不重要。

  「决断无惑」,他没有迷惑,他很清楚,顺境怎么处,逆境怎么处,他很清楚。无论顺境逆境、善缘恶缘,基本的一个概念就是不放在心上,事临头如如不动,智慧就现前,你处理得非常妥善。「证法怡神」,法是经典,经典里面佛告诉我们的理论,告诉我们的方法,我们现在事来了,我们用上了,如如不动。怡神是安定,没有惊慌,没有误失。「善入佛慧,明了无碍」。「经云:菩萨知一切法真实,知一切如来力,普觉悟法界门,是名智波罗蜜」。「与前之第六度所以异者」,跟前面这个不一样,前面是观空理的智慧,这个智是照有相的智慧,这完全是事,在处理事物上的智慧,这后得智。般若是照理,这两种差别不一样在此地。所以第六叫慧度,第十叫智度,慧观空,智照有。观空是根本智,是般若无知;观有是后得智,无所不知。但是一定要知道,无所不知是从根本智上生出来的,如果没有根本,哪来的枝叶?这是用植物做比喻,根本智是树根,树的主干就是本,它的枝条、花果、树叶都从根本生出来的,用这些枝干、花果、树叶表后得智。所以没有根本智,不可能有后得智。有根本智,一定有后得智,不要学的就会了。就是你一看你就晓得该怎么处理,一听就明白,一接触就明白。这是般若波罗蜜用在日常生活当中,用在处事待人接物。

  明白这个道理,晓得禅定重要,根本智是从禅定生的。禅定从哪来?从忍辱来的,不能忍哪来的定?忍从哪里来?忍从持戒、布施来的。布施是放下,样样执着不肯放下,哪来的忍辱?就不能忍。所以它有连带关系,而且前后不能颠倒。六度像六层大楼,后面的一定包括前面,你说第六层,一定包括下头五层,没有五层,哪来第六层?十波罗蜜,七、八、九、十这四种都是智慧的德用。有智慧,第一个就有方便,方便也叫善巧,你就有愿,你就有力,你就有智,能解决一切疑难杂症。这个理事真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我们就晓得,布施、持戒、忍辱重要,这是基础,没有这个基础不行。好,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学习到此地。